『壹』 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習慣的培養結題報告中研究成果怎麼寫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 該課題相關概述
書寫能力是小學生語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基本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從小學入學起,就應該重視書寫習慣的養成,它的意義不僅局限於寫字的整潔美觀,更在於養成了一種積極態度、形成了一種優良習慣,繼而對小學生後續的學習、工作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我校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書寫行為習慣問題,坐姿、執筆姿勢不規范現象非常常見,學生對寫字的興趣不高,書寫規范程度隨年級升高反而下降,對書法的審美觀念薄弱淡化。這些實際問題受到現實客觀因素的影響(如:應試教育觀念、先進的電子設備替代書寫、復印列印更便捷等),並未得到教師、家長的重視;我校從長遠出發,立足實際,准備調動相關力量,組織人員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攻關這一難題,引起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從而改善我校學生不良的書寫行為、習慣問題。
(二) 相關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界定在「培養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方法研究」這個范圍內,相關概念界定如下:
培養: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
良好:令人滿意;好。
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令人滿意的、好的寫字習慣。
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培養:指在小學階段通過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書寫,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漢字的習慣,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的漢字,逐步做到規范、端正、整潔、行款整齊和美觀,並具有一定的速度。
『貳』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下自覺、自動、富有個性的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是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關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環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新課程要求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積極倡導構建一種體現民主和諧、平等對話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因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有一個切身的經歷,那是我參加工作第二年,當時我接手了一個班級紀律較差、調皮搗蛋的學生較多的班級。起初,為了試圖鎮住學生,改變班級現狀,我總是以一副嚴肅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上課不苟言笑,遇到搗蛋的學生就當頭棒喝。整天「逼」著學生學習呀學習。結果呢,不但班級紀律現狀改變很少,學生學習成績也沒有提高。私下裡我進行了深深的反思,開始尋找其中的原因。後來,我就慢慢改變對學生的態度,試著和學生走近,私下開始和學生交流,特別是找調皮、搗蛋的學生談心,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我發現有的孩子是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得不到父母的愛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有的孩子是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成長,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冷漠,還有的是因為感覺老師疏遠了他們而產生逆反心理等。事後我深刻認識到,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老師的愛是一個最好的入口。從那以後,我上課時開始和孩子們平等對話,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課後對孩子們傾於更多的愛。經過一段時間,班級的紀律明顯改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就連最愛「出瘋頭」的張某,上課也開始舉起了手。年末學業水平測評,那個班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的極大好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架子,真誠和學生互動,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和學生融為一體,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這樣學生就能切切實實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叄』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班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研究的結題報告
一、問提的提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兒童時代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如何在這一時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是需要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並努力實踐的。
如今的社會,獨生子女逐漸增多,孩子智力因素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良好的習慣等積極的個性特徵——非智力因素日益重要。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將使學生受益終身,而會不會學習往往取決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學習習慣好,則學習自覺性比較高,學習認真,學習效率高;學習習慣不好,則學生自覺性差,隨之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自然就不會學習。
我們臨江小學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而且留守生多,大部分家長都長年出外打工,他們家庭教育觀念的不強,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只讓這些孩子吃飽、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任務交給上一輩,而老一輩對孩子都過於溺愛,因此,大部分孩子學習習慣不太好。另一方面,由於應試教育長期的禁錮,不少教師也忽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是一味追求高分,採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例如「滿堂灌」、「題海戰役」、「批評加教訓」等,使不少學生養成了上課開小差、作業潦草,撒謊逃避等壞習慣。
為了改變現狀,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改理念,使學生認知並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我們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二、課題界定
1.習慣:所謂習慣,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指由重復和不斷的強化而長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更改的行為、傾向,並且能為完成某種工作而鞏固下來的一種需要。
2.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學習效果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它一經形成就將成為學習活動的一種自動傾向和需要,並自動地表現出來。學習習慣的養成就是引導學生對學習品質、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長期習得,使之形成比較穩固的學習行為。
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的持久的行為方式,它是一個人學習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嚴格訓練,長期積累,逐步上升的過程,隨著學習習慣的逐漸形成、成熟、定型,最終成為學生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課題將根據素質教育理念,結合我校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在研究好基本學習習慣培養的基礎上,著重抓好語文、數學、綜合學科的學習習慣培養。
三、研究的依據
1、現代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理論。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首先,個體的學習習慣是個人內部互相適應的一種自動化行為的動力系統,習慣一經養成,人們的優勢心理反應是維持一種習慣而不是改變這種習慣,這是學習習慣形成遵循的規則。其次,個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條件,其中意志特徵的影響特別明顯。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個性培養的黃金階段,農村小學生因許多因素,會養成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2、名人名家的有關教育思想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孔子
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家葉聖陶
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蒂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教育家洛克
人們的思想大半取決於他們的傾向,他們的言談話語取決於他們的學識和所吸收的見解。但是他們的行動卻遵循平日的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無疑,幼年時期開始的習慣是最完善的,我們稱之為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早期的習慣。——英國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 培根
3、政策依據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這一章節明確指出:小學教育要「從行為習慣養成入手」。
四、研究的目標
1、提高教師對習慣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意識,明確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
2、探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探索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鞏固發展。
『肆』 《農村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研究與實驗》課題有哪些成果
當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回的內容——良好習慣的培養理答應受到重視。反觀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出現的不良傾向:重智育,輕德育;重學生課堂知識的學習,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根據
『伍』 小學生養成教育課題研究立項報告。
您好!我們以一年級學生為例進行講解。您好!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內園進入學校,處容於學習的啟蒙階段,我們建議新老師從孩子的養成教育抓起。首先老師要注意自己和家長的溝通方式與狀態,注意自己的措辭和方法,因為一年級的家長也是「新學生」。所以給家長和自己溝通的機會和時間,教師要注意自己管理班級上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這就來自於你面臨的學生,因為每一屆的學生都會有所不同,性格差異、男女生比例大配額,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等因素都會使你教育和管理的每一個班級有差別。教師自己也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是教育在前?還是教學在先?這也非常現實的情況,不是什麼隱私、避諱的話題。是職稱與成績重要?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人格健全重要?教師自己先權衡一下,然後進行自己班級的側重點。其次,針對一年級的學生注意:遵守學校的基本制度,學會守時,尊敬師長和同學,獨立面對並且逐步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特別提醒的就是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最後,你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也會逐漸體現出自己需要補充的環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善就可以了。 祝您教師生涯愉快!!!
『陸』 如何培養小學低段學生課堂傾聽習慣的課題結題報告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我在教學中就明確提出了「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
『柒』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怎麼做
當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良好習慣的培養理應受到重視。反觀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出現的不良傾向:重智育,輕德育;重學生課堂知識的學習,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必須克服種種阻礙,從小學生做起,從小事著手,從培養良好習慣入手。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過研究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探求養成教育培養的德育模式與評價體系,內容與活動的更新,能力的遷移和品質的形成,積極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和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研究實驗及推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一)、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小學階段是人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人的行為習慣是通過訓練、強化形成的。要通過示範、實踐、榜樣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對統一,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學校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的調查研究。根據我校現有生源的實際情況,積極進行探尋養成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的研究。
2、依據《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按「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從生活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勞動行為習慣、交往行為習慣、社會行為習慣五方面進行養成教育的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的研究,並建立起相應的評價體系。
3、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及不良習慣矯正的策略。明確小學生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和「知行脫節」的原因及矯正策略。探索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規律、方法和途徑。探索如何指導家庭與學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重點進行外來務工子女不良行為習慣矯治的初步研究。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行動研究,喚醒學生責任意識,激發學生責任情感,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老師的認識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水平。善於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探索可實踐操作學生自我、家庭、集體責任感的培養途徑、方法,提煉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終極目標、載體及內容,使之成為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目標
1、良好的身心健康行為習慣——有一項以上的體育特長、做好兩操、與同學友好交往……
2、良好的做事習慣——知錯能改,收齊學慣用品到校,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作業後認真檢查,訂正作業錯誤,不亂花錢……
3、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言行一致、學會傾聽,不隨便插話,碰到師長、同學及時打招呼,上下樓梯靠右行,愛護環境衛生,正確處理垃圾……
4、良好的集體行為習慣——完成崗位任務(值日、校長小助理、班務、校務)、有集體榮譽感……
5、良好的家庭行為習慣——分擔家務,與家長談心,學會告知(「我回來了」「我上學了」「
因為有什麼事情,晚點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個一」(給父母送上一句問候、獻上一杯熱茶、給父母送上一雙拖鞋)……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動手動腦微課題結題報告
1、學生方面:
(1)學生興趣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針對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現狀,課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閱讀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師每天檢查,督促學生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家校的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閱讀,從不願意讀書到我要讀書,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閱讀的書籍也變得豐富多樣,識字量,閱讀量有了質的飛越。
(2)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了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
通過問卷調查,各老師發現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方法最關鍵。各位課題組的老師通過查找資料,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識字量,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把閱讀方法的指導滲透在教學中,並有獨立的閱讀課,教會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去閱讀各類的文章,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3)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學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語交際,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有作文課,學生往往不知道該些什麼,如何去寫。在開展了「我愛讀書、我要讀書」的活動中,學生積極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口頭表達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多樣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在通過要求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落,學生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帶動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身趨勢。
(5)閱讀帶動行為,學生更加知禮儀、懂感恩。
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迷茫的雙眼;書籍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懵懂的心靈。閱讀可以明理,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讀書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生從書中知道了禮儀,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級中同學們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互幫互助的風氣已然形成。這是意外的收獲。
2、教師方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轉變了教學理念,從做好一個型的老師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老師。
(2)、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關於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解決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帶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數和質量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升趨勢。
(3)、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
通過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我教學理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面貌大為改觀。而且經常與同事的交流,帶動了學校的教研工作,給學校教研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學校的教研面貌煥然一新。
(二)、顯性成果:
1、學生方面:
(1)、中華經典誦讀中才華的精彩呈現。
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廣大博深,增強了自信。學校的朗誦《中華少年》獲得鎮教育辦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縣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
(2)、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
本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通過對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爭勝心,在我校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讀書筆記,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
(3)、優秀作文投稿。
學生的優秀作文被到各類的作文大賽中,其中劉佳傑、周文穎兩位同學在書信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王欣、魏亞傑兩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三等獎。
(4)、讀書小報的製作。
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顯著的就是四、五年級讀書小報的製作,小報的內容豐富,有讀書感悟、讀書名言、優秀文章等。同時,優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覽,既樹立了榜樣,表揚了優秀學生,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爭勝心。
2教師方面
(1)初步形成了適合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2)在教研組的活動中,我通過多種途徑亮出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多次開設課題研究課,「立靶子,樹典型」,不怕犯錯,大膽實踐,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我的三節語文課分別以公開課的形式,在教研組內交流、研討。我講授的《燈祭》在縣優質課評比中,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玖』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 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隱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 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系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例如在認識「0」時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0」,學生的積極性一下高漲了起來:「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在溫度計上見過」;「電話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學生直觀體會「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可以在溫度計上表示分界點;在尺上表示起點;在電話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實例,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實例,並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采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些同學不理解5-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5-0=5?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說有5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5個,5-0=5。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5元錢,我現在一點也沒用,還有5元錢,列式5-0=5……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確了不管5個蘋果,5元錢還是其他物品,只要減去0,就都是從5個東西里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去掉,所以5減0還是等於5。從而在這些生活實例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了數感。
三 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並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並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1.構建活動平台,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系,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信息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台: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並且解讀。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信息後,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置,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拾』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自我調控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包括自我評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個層面。
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子,既不自卑,也不張狂,明白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明白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是前提。
自我完善就是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有克服缺點和不足的願望和勇氣。
在這兩者基礎上,用自我約束的方式,即自己逼自己改變,形成長效機制,並內化,從而完成自我管理。
需要說明的是,小學生自控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內在的願望和勇氣加上外在力量的督促和監督,才能真正形成習慣。這正是我們養成教育的核心內容。
一、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於一種本能,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但是,會隨著成長環境的變化而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其中家長的溺愛和事事包辦代替會使這種本能消失殆盡。
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兒童發自內心的行動,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首先要從小強化。鑒於此,我們要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須取得家長理解並積極配合。
一方面,我們要對孩子們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我在晨會、班隊會活動中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並舉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
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鞏固。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於遵守紀律, 樂於配合老師的工作,也樂於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
二、創建管理體制,形成自約、自助、自律的管理氛圍
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要使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我從兩方面入手:
1.樹立一個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
正確的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占優勢和為多數人贊同的正確言論和意見。它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體建設之初營造一種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