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
[《教抄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
讓我們先一起來欣賞這樣一段話:
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這段話出自的就是,今天我向大家要推薦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作者是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對於肖川博士,我相信,我們很多教師知道他,讀後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他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是國內知名的教育學者。去年我閱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使我對新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今年我在杭州教育書林買到了肖川教授的又一部力作《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認真拜讀,細細品味,不由得使我心潮起伏,並引起了我對教育的新的思考。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3〕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貳』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裡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讀後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熏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熏陶學生學習、熏陶學生做人。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2〕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叄』 如何做一個好老師《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本書是肖川教授的一部教育隨筆,他從「教育的方向」、「教育的專意義」、「教學的智屬慧」、「教師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語言的世界」、「心靈的陽光」、「自由的言說」、「書的芳香」等九個主題述說著一種對教育生活,對教師,對教育中的生命個體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感受到一種無法拒絕的儒雅的睿智、隨意的情懷和真實的趣味。
『肆』 保德中學張磊讀後感
教育是一種智慧,
需要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與空
間。
《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一書是寫給教師的,閱讀之後,不由感
到很感動,
也明白了作者對教育的執著與情感,
對基礎教育的了解與重視。
作者
是充滿智慧的,
以自己的智慧向讀者展現了教師在教育中智慧的體現,
使人受益
匪淺。
第一次接觸
《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
這本書,
就有著一種特別的
感覺,墨綠色的書名點綴著乳白色的封面,簡單、干凈,不摻雜任何別的東西,
給人一種寧靜,
而封底上三句平實而樸素的話語:
我們從事同一個職業,
教育學
生;我們熱愛同一個事業,塑造靈魂;我們擁有同一個心願,當好人師。讓人震
撼,熱血沸騰!確實,這就像教師的職業,簡單卻充滿生命力,這就像教師的智
慧,理智而又有大愛!
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
初讀就使人感動,
感動在作者提供的基礎教育
「操作
指南」
如此實在,
感動在作者對中國基礎教育強烈而持久的特殊情節,
感動在先
生「豁達」
、
「勤奮」的學者風范;反復翻閱這本書,再次咀嚼作者流暢而充滿智
慧的文字,
我感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
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有良
知的教育者對中國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我們常常說,
教育需要智慧。
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
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因此,
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智慧,
而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
首先得擁有
師德師魂,要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正如林教授在書中所
講到,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了對學生的愛,教師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樂
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首先應該把整個心靈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
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
他們。
除了這種大愛,
我也特別認同書中所提到的教師教育觀——我的學生一定
能成才。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自信:
「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
定會進步,會成才。
」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
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
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
爭取學習的
2
成功。
在教育中,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
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各
方面的知識以及教育的智慧,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使學生獲得發展。
同時教師
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心理意向,
明白學生需要的是什麼,
要怎樣才能更容
易使學生接受所學。在教育中,教師既要關注總體,又要關注個體,要保證學生
在大方面的一致性,
同時關注個別學生,
做到因材施教,
是每個學生獲得適合自
己發展。關注學困生,了解其發展的困難及原因,並積極促進其進步,使之能獲
得適當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
譏笑中有愛迪生。
」作為老師,我們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與賞識
學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
識的渴望。
」是呀,學生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
們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賞識。
沒有愛就沒有賞識,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
育。
賞識可以改變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
而是賞識使他們變
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拿著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他需要教
師的因材施教,
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
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
去熏陶每一個
學生。
因此作為教師,
惟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的努力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
真諦,
才能瞭望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智慧》
,
教師的智
慧,智慧的老師。
『伍』 《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
[《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就是一本好書,書中的100多個案例都使我受益匪淺。這100多個案例都來源於真實的生活,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因為這些案例中凝聚著王老師的智慧,他給了我們很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是向我們解釋了如何解決班級管理問題;如何對待特長生、學困生、問題生;教師發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等。那一個個案例告訴我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智慧來自於對學生的研究。遇到問題首先要想為什麼,再想應該怎麼辦。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原因,就盲目採取教育行為,效果是不大好的,有可能還會造成反效果。我聽過很多專家的演講,一直認為作為老師愛心是最重要的,有愛心和耐心的老師就能教好學生,能解決很多問題,而學生屢教不改則被我認為是我自己的原因,我認為自己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的觀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找到一樣與愛同等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智慧。現在的教育缺的似乎不是愛,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如書中舉的例: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為:"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讀後感《《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於是老師開始主動接近他,了解他,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經過長期努力他們師生關系親密了,該生的學習也有了明顯地進步。王老師認為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的歸因錯誤,這位老師覺得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可能很多老師都是這么想的,也包括我。經過王老師的點評,我才知道學習不起勁,並不是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為什麼還不起勁呢?"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入具體地分析,他的心理問題是什麼,他的智力類型是什麼,他的思維方式是什麼,他的困難到底在什麼地方,從何處突破可以見到成績、樹立自信心。如果我們不是一味地用愛去包容學生,而是學會去做研究型的老師,去像王老師提倡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找到正確的原因,學生對學習應該感到事半功倍。我們的教育也不會那麼累了。王曉春老師還在書中指出:教師躲不開家庭教育,指導家長不是你願意不願意的事情,甚至不是你做沒做的問題,而是你怎麼做得更好的問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已成為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但是具體怎麼做會更好呢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甚至有些家長是沒有文化的,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得與我們教師的理念配合,我們的教育就會十分地吃力。我記得我問過很多學生一個問題"你願不願意幫助你的同學,把你的水彩筆借給他?"很多學生都很猶豫,我知道這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而孩子的這種自私是家長們灌輸的。家長的這些做法,和我的教育形成了矛盾,可能學生仍然下不了決心多幫助學生。所以我認為一定要教家長一些教育的方法,使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方針得到一致。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師,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MSN()〔《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讀後感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的讀後感,字數在2000左右
你就沒有感悟嗎?其實寫的是什麼都無所謂,關鍵你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柒』 《《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讀後感]慢養——《《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讀後感系列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收到了這本《最徹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讀後感。我按耐不住一睹為快。 第二天上午,上完家長課堂的我又津津有味的捧讀起來。可能是太專注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上,「什麼好書呀?看你特上癮……」,我合起書來,讓她們看看書名,解釋說,「我剛開始看,挺有共鳴的。」 可能是「最徹底」「弟子規」「家庭教育」這些詞太搶眼了,朋友們熱議起來。 有的說國內的育兒書翻了不少,可有效期不長,有點說《弟子規》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背過,就那麼回事,……我面帶微笑的望著朋友們,說,「這就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咱們剛才說的那些情況,前言開篇就講到了,我正按圖索驥找解決的辦法呢」,時間過得很快,該分開了,我答應她們,及時分享讀書體會。 (封面,讓人充滿閱讀慾望) (《弟子規》版本很多,本書附錄全文,很貼心) 能感覺到嗎,這本書的設計是古色古香的,文本的設計和紙張的色澤都很適合閱讀。這是一本真正從閱讀者角度考慮的書。 我決定讀後感分節完成。 觀點一:《弟子規》不是學的,也不是背的,而是做的。 P17《弟子規》里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知識,而是力行的標准。家長要做的就是就是學一句做一句,句句在生活中落實,讀後感《《《弟子規》里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我們常說孩子是面鏡子,如果你想讓鏡子里的自己看起來,達到滿意,我們要提高教育的敏感度,給孩子們做個好樣子。家長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事業。 主持人楊瀾在主持「家庭教育與國家軟實力」討論時,說國家的軟實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價值觀,而孩子的價值觀就是在家庭生活的點滴影響下形成的。如果家長們還在抱怨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就觀觀自己做了什麼,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修身齊家治國的重要根基。我個人覺得家有男孩的父母更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 觀點二:《弟子規》要全面解讀,教兒教女先教自己。字字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會做好,《中庸》提到為學的的幾個層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成就的人,就需要經過一個為學的過程,需要把學習和實踐結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家長學習育兒知識也是如此。 我很慶幸,在教育的路上,早早的遇到這本書,歡迎更多的家長和我共同品讀,交流,陪伴孩子成長。(未完待續)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14c35d01012m7y.html
『捌』 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
[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王曉春老師所著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時代呼喚智慧型教師和智慧型教育,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教育智慧到底從哪裡來,簡單的講教育智慧從教育者的實踐和思考中來,但很多時候,我們一線教師多的是實踐,少的是思考,當教育智慧不期而至的時候,我們也很少總結,把這種智慧傳承下去,所以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很難有所突破。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珍視、積累教育中的點滴智慧,讓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 以下是我教學中的兩個案例: 案例1:一次意外創作。一次全縣公開課,我上的是一節閱讀指導課《坐在最後一排》,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叫喬小葉的同學眼睛近視,但老師卻讓他坐在最後一排,和老師賭氣的緣故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後來一位叫白明的新班主任觀察到了這一點,在白老師的關心下,喬小葉終於走出陰影,取得了優異成績並坐到了第一排。文章讓我們懂得了這世上有最後一排的位置,但沒有永遠坐在最後一排的人。我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寫下一首名為《收獲》的詩,課上我讓同學們談感受,談自己有沒有坐最後一排的經歷,不知是學生陌生還是緊張,沒有人吱聲,急中生智我提出「我也有坐最後一排的經歷,只要同學們肯談,我也可以拿出來與同學們交流」,這一招很有效,幾位同學站起來講述了自己經歷失敗的故事。我沒有食言,把《收獲》讀給同學們聽: 詩的背景:一次全縣的競賽,我很渴望,選拔賽後校長找我們談話,我很緊張,心怦怦直跳,遺憾的是我被安排做預備隊員,我很傷心,甚至落了淚。 那是一個 雨絲纏綿的秋天 為了心中那份期盼 我奮力攀援 汗水濕衫 可無情的失敗 讓我汗顏 一如 那個坐最後一排的孩子 但老師的話語 想起我的耳畔 能爬上金字塔的 只有兩種生物 一種是展翅高飛的雄鷹 一種是鍥而不舍的蝸牛 我坦言 我算不上雄鷹 那就讓我做一隻 靠毅力前行的蝸牛吧 回想 坐最後一排的日子 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一如收獲了 碩果累累的秋天 沒想到,詩剛讀完學生的掌聲已經自發的響起。 啟迪:「山蘊玉而生輝,水懷珠而生媚」,我體會到詩歌能達到敘事達不到的渲染情感、深化主題的功效,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根據課文內容創作或選編一些詩歌,靈活的插入到課堂中,如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我朗讀《沁園春.雪》讓學生領略一代偉人的寬廣胸襟;學習《群鶴翔空》、《斑羚飛渡》我採用詩的形式做對比閱讀:雁回山,群鶴翔空 ,回盪著聲聲哀鳴 ;傷心崖 ,斑羚飛渡,連著悲壯的彩虹……。不但如此,我還逐步增加了課前五分鍾詩詞朗誦比賽活動,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讀詩、頌詩、寫詩的氛圍日益濃厚,學生也更加喜愛有詩的課堂,記得學習莫頓·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位同學飽含深情地用汪國真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讀後感「意志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垂下頭顱,只是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讀後感《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沒想到一次意外創作讓詩歌融入了我們的課堂,更沒想到詩歌會為我們的課堂增添如此大的色彩和藝術力量。 案例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作文課,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難忘,那次…… 」,40分鍾後作文完成了,我發現80%的同學內容集中在「失敗」「成功」兩方面,素材范圍很窄,大部分是寫學習經歷的,內容平淡,有些還是編造的。但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題目是「難忘,那次離家出走」,文章很新穎,充滿了童真、童趣,大意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小夥伴們在村外玩耍,已近晌午才匆忙回家,慌亂中我不慎跌入路邊的水塘中,為了逃避家人的責罵,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家出走。我們偷偷溜回家帶了一些干糧和水,便朝「三角窪」出發了,路上我們感覺天空是那樣的藍,小鳥的鳴叫是那樣的清脆、婉轉。後來我們在「三角窪」野炊,直到夕陽西下,我們才在父母的招呼聲中,戀戀不舍的回家。我把這篇文章當成範文在全班朗讀,同學們都很興奮。見此情景我及時地調整了授課計劃,引領同學們共同分析這篇文章寫的好的原因在於素材來源於真實的生活。然後我順勢點燃了這朵「火花」,讓同學們搜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如發生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上的故事,家鄉的傳說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興致很高,經過半個多月的搜集,同學們都交給我一個小專輯,起的名字更是有新意,如「家鄉史話」「變遷的家鄉」「家鄉風情」「家庭故事」等。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同學們了解了自己家鄉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更進一步了解了父輩創業的艱辛,同時提高了積累素材的意識和能力。 啟迪:這一案例讓我認識到,讓學生作文走進生活多麼重要,以此為鑒,我根據學生年齡成長特點分年級設計了學生課外寫作專題,七年級是「家鄉篇」、「家庭篇」、「成長的歷程:童年篇」;八年級是「友誼篇」、「校園篇」、「成長的歷程:成長篇」;九年級是「讀書篇」、「思辨篇」、「理想篇」、「成長歷程:中學篇」。三年下來,厚厚的十卷作文稿,成了我和學生共同的教學資源和人生財富。 毋庸贅言,請記住這些教學生活中的案例吧,當意外的收獲來臨的時候,往往是教學智慧的一次閃光,把「光」留住的最好辦法就是反思、總結、應用、推廣。 山東無棣縣信陽中學 張秀春 〔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玖』 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匯集
[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匯集]在申報成果獎時,進行了一番網上搜索,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匯集。意外地發現:《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竟有很好的市場和讀者效應。雖然知道教科社已經六次印刷,印量達到了20000冊,但從檢索中發現全國很多地方的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老師都在讀這本書,教師培訓中也有許多學校把這本書列入培訓書目中。這令我感到分外開心,對於作者來說,也許最大的快樂是他寫的書有人讀,而且會對人產生影響。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來說,寫教師的書特別希望教師願意讀,也希望能對教師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真正促進教師的成長。以下便是我搜集到的讀後感的匯集:讀《智慧型教師的誕生》有感來源:上高中心小學作者:許華發布時間:2011-02-14今年寒假我閱讀了《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真是受益非淺。一直以來人們賦予了教師各種美好的稱呼,如先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等。實際上這些詞都不夠恰當,因此現在又出現一種新的題法,稱之為"智慧型教師"。與之前的題法相比,這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從傳統型走向現代型,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從理想型走向理想與現實結合型,從"權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師類型。在《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中,這樣闡述智慧型教師: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作自己的生命,他們信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職業操守;他們懷著滿腔的熱情快樂地與學生交往,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人,相信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他們"堅持在實踐中自主建構、自塑自律,加強倫理道德修養,堅持科學與人文在教育上的統一,立足創新教育,從傳授知識走向創造知識,實現教師職能的二重奏"。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已有些年頭,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但是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努力的結果並沒有帶來學生的發展和飛躍,我彷徨、猶豫、迷茫…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在讀了《智慧型教師的誕生》後浮現了出來,使我平常教學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一直扮演著傳統型教師的角色,傳統型教師用時間和汗水教書,師生苦累,學生知識面窄,職業枯燥,缺乏職業快樂感。而智慧型的教師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參與的快樂,合作的愉悅;會與孩子們心靈溝通,情感交融,人格碰撞;使孩子們備受激勵和鼓舞;使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教育的真諦在於啟迪智慧;智慧型教師充盈著自由的快樂,當人以功利化的心態去應對周遭的世界,去從事一種職業時,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與這個世界只是實用主義的關系,職業對他而言始終是"他之國度",他無法沉浸其中,也無法領略其中的意義。智慧型教師超越了單純功利的追求而達到了自由的境地。這首先建立在教師的職業信念基礎上。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豐富。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陌生於己的外在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世界,就於職業之間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系,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我們教師要下定決心向智慧型教師邁進,不再做那個"平面教師",而要做一個具有創造力,有高尚的人格,充滿情和愛,不僅給予孩子們智慧還能給予他們力量的"立體教師"。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充電,不斷更新觀念,願我們都努力成為智慧型教師。《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作者:熊英所屬班級:常德初中英語班地區:/湖南省/常德市創建時間:2010在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很深,懂得了當下的課堂教學中缺少的也是當前教師的素質中急需加強的就是"教育智慧"。而教育的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種內在品質,表現為教育的一種開放和創造的狀態,應當滲透、內化於包括師生教育活動及教育目的、教育價值、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管理在內的教育的一切方面。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認識。在過去,我只片面地認為要教師的素質很重要,它包括個人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技巧,而這次看到智慧型教師素質的要求更高,意義更大。除了教師本身個人文化、能力等素養外,更要靠個人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精神修養。文中說到,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人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之中,自身也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有相應的變化,要有創造性。我認為,首先要在實踐中自塑自立。教師要通過學習理論,參與實踐,不斷各方面"充電",努力提高自身的智能。其次就是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並加以反思、總結、提高,進而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路,讀後感《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匯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由於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有時會突然產生創造性思維,這就是智慧的開始。因此,今後我會認真學習、掌握教育理論,在長期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為開展教育創新活動打下堅實基礎。第三我認為要學會創造智慧。創造出智慧,開展教育創新活動,是智慧型教師的目標。智慧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類型,只有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有機結合起來,由自身提高自身,激發自己的靈感,從而創造出智慧才有可能漸漸形成。在教育教學中愛心和耐心就是從事特殊教育這一職業的教師的基本條件。教育的對象因語言或智力等殘疾,其接受力不比常人。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不僅要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得到他們的信任與喜愛,還要研究如何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如何啟發學生感興趣地去學。所以我認為智慧型的教師既要有愛心,又能堅持因才施教,努力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為每一個殘疾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斷努力。教師們需要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斷教學、反思、學習、改進、創新中發展自我。另"有效教學"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也就是學生真正從我們的教學中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有了哪些能力與發展。教學中我常感到特殊的學生,他們常常不會按照你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常常突發的事件讓你無法教學,又或者是你的設計根本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此,我也在教學中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我發現只有通過及時的反思與總結,才可能總結好的教學方法,找出教學中的弱點,才會自我提高,以後的教學也就更為有效。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相當不容易,它要求我們要全心全意地去研究、去探索,要花費不小的精力。因此,我認為保持良好的精力與心態是很重要的。我認為一邊教學,一邊研究,一邊自我調節與心存善念與感恩是教師促進自身發展的最佳途徑。作為一名教師,善於反思也能更好更快地成長、發展。在學習中我也常聯想到自己的工作,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樂趣,促使自我的發展。讓智慧充分涌流--品讀《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來源:《人民教育》2007年第02期作者:沙柳;傳說智慧天使、成功天使和愛的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三位到家裡做客。天使說:"我們三位就去一位吧,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位。"母親問:"哪一位是愛的天使?請進屋吧。"愛的天使起身向屋裡走去,奇怪的是另兩位天使也跟著進去。母親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位是跟著愛的,哪裡有愛,哪裡就有成功和智慧。"《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開篇的這個故事一下就吸引了我。還沒有哪本教育書籍能這樣抓住讀者。應該說,"教育智慧是優秀教師內在的秉性、學識、情感、精神等個人獨具的性格化的東西在特定的情境下向外的噴涌和投射"。哪一個做老師的不想成為智慧型教師呢?但教育智慧的生成絕非一日之功。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智慧和成功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沒有愛,就沒有智慧,也就沒有成功。教師的愛,建築在對學生內心需要的高度關註上,而能否發現和關注學生的內心需要,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愛心,更要有一顆童心。俯下身來,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各種"出格"的行為,接納學生的個性及年齡特點,愛與智慧才會充分涌流。在書中,作者帶我們沿著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孟子等中外教育家的足跡,進行了一番對智慧型教師的歷史尋蹤。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學名師的智慧課堂、智慧人生。從中我們可以便捷地找到和汲取前人的經驗,站在偉大先驅的肩膀上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及教學行為,積累智慧生成之能量。教師的智慧來自不斷地讀書學習、廣博地儲備知識,更來自日常突發事件中的動態生成。書中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案例:課堂上,美術教師教一年級的小朋友畫圓。突然,一個扎羊角辮的女孩委屈地苦著臉大聲嚷嚷:"老師,有人在吹泡泡,掉在我的頭上啦!"全班爆發出一陣笑聲。老師定了定神,帶著驚喜贊美著:"真美,比老師畫的圓好看多了。"學生們受到了鼓舞爭著說:"老師,我也會吹。"於是,老師改變了計劃,對學生說:"這節課我們來吹泡泡好不好?"學生們歡呼了。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吹出了許多美麗的肥皂泡,認識了肥皂泡是圓形的,也畫出了一個個充滿幻想的圓泡泡。教育智慧不但幫助這名教師完成了畫圓的教學計劃,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建構了師生愉快合作的課堂氛圍。類似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的課堂上幾乎天天發生,教師如何應對突發問題,借題發揮,靈活處理,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育智慧。而無論多麼有名的教師,都要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學日子裡,一點一滴地積累,一課一課地反思,發現疏漏、提高教學技巧,以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完善教學行為,自主地創造有生命的靈動的課堂。從書中生動的實例中我們看到,智慧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這些理念和風格必須建立在教師自我規劃的基礎之上,讀一讀本書的最後一篇,幾位教師的自我建構、自我超越的經驗,可作為普通教師自我規劃的學習範本,有很強的參考價值。讓愛心照亮我們前進,讓智慧伴隨我們教育生涯的每一天。《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meiyun的blog誰都想擁有智慧,誰都不願意讓別人說傻,尤其是老師,但在教學中真正有智慧的教師又有多少呢?我是不是其中的一個呢?讀了這本書後,我感慨萬端,原來智慧型的老師是這樣的。有幸拜讀此書,收獲頗豐。本書從智慧型教師的概念解讀起,尋著智慧型老師的歷史尋蹤,去描畫智慧型老師的現實素描,呈現給我們智慧型老師的動態生成,從中讓我領略到了智慧的風采,感受到了智慧教師的魅力。一、有愛做基礎,成功和智慧得以生成通過每章的解讀,讓我更加明確了教育是在愛的基礎上的真理。大量的案例,教學故事讓我明白了智慧型老師的本質特徵:內涵:自由創造;外延:詩意棲居。教師的智慧是一種在愛基礎上的功夫、水平、魅力、追求。二、尋著前輩的足跡,找尋智慧的真諦在第二章中,我知道了前輩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智慧的求索,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及孔子、孟子、莊子開始到韓愈、朱熹到陶行知,他們都在探索著智慧的奧秘。盡管先哲的智慧個性豐富多彩,但我們還是可以悟出他們對生活、生長、生命的熱愛與尊重。三、平凡的生活,智慧的人生在第三章中,我透過一位位名師的平凡生活,看到了他們的智慧人生。每一位名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們不墨守成規,不只是聽從命令,他們思考、研究、學習、實踐,不斷地磨煉自己,否定自己,在一次次的蛻變中變身為美麗的蝴蝶。四、在"生存、享受"中"發展"通過讀第四章我明白了教師是"key",是鑰匙,是拱頂石,是地圖的圖例,是音樂和聲中的調。老師如何做到這些呢?智慧型的教師就要進行自我規劃,進行素養的凝煉,從而達到境界的提升,也就是由"生存型、享受型教師"向"發展型"教師發展。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大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教育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其為教育。本文來自王老師博客:
〔智慧型教師的誕生讀後感匯集〕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拾』 如何做有智慧的教師 代建軍 讀後感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
書香校園是我校傾力打造的五園之一。因此,每到寒暑假來臨前,學校都會給我們贈閱一些專業或人文地理類的書籍。一如既往的,暑假前兩天,我就拿到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
《做有智慧的教師》是從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的七位骨幹教師組威的「葉曉龍博客」團隊這個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優秀博文編成的。這七位優秀教師在繁重瑣碎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之餘,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的思考,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些小故事蘊涵著他們細膩的情感,凝聚著教育實踐的智慧,折射出他們積累的經驗。
這些小故事看來親切,很貼近我們的實際工作鏡頭,有的案例更類似於我們平時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蘊藏著以下「三真」:
1、真實的生活:全書是廈門外國語附屬小學七位青年名師平凡生活的真實寫照,讓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
2、真摯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可在此找到蹤跡……
3、真切的智慧:面對頑劣孩子應有的智謀,面對優生需具備的睿智,面對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須的理智,以及生活中與教育有關或無關的智略……各種智慧都在此交鋒。
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這兩個小故事:
第一:葉雋老師的《我可以否定孩子的行為嗎》講的是:周末里和家人一起在公園里散步,她叫自己的小女兒不要怎樣,又不要怎樣,但是沒效果,最終還是由女兒的爸爸告訴她要怎樣怎樣才取得了好效果。此事引發了作者的思索: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真的不能跟孩子說否定句嗎?……
事實上,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時機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應該成為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發點。大體上,應該以賞識孩子為主,以批評孩子為輔,實現成功教育與挫折教育的辯證統一。
不講孩子的具體情況,一味地賞識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極端,都是偏頗的,都會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師的《改變一小點,前進一大步》講的是:教師對一位不愛交作業的學生的改變。這個改變說是一小點,其實也不小,就是:把把輔導做在前面,減少答題的難度。做到這一點,很不簡單!對於文中小盛這類的學生,這種做法是很有幫助的。為什麼以前沒想到呢?這是因為教師往往會復制自己舊的工作模式和經驗,以慣性重得自我,以至於缺乏教育創新意識,根本意識不到面對新的學生新的特點。
所以要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變一小點,體現大智慧!
名師們深刻的教育思想、淵博與睿智的大家風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滌盪了我的心靈,引起我長久地思考。仔細回味每一個小故事,處處精彩,在充滿智慧的字里行間,點點滴滴無不引領著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記得這樣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一項職業,除了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加以體現,是教師對於教育工作規律性的把握、創造性的駕馭和深刻的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制應對的綜合能力。
如此可見,教育呼喚教育智慧。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呢?
一、智慧來自健康陽光的心態。
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好的心態是關鍵。有了平和的心態,才能有冷靜的大腦;有了積極的心態,才能調動大腦創造的活力;有了辯證的心態,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維陷入極端主義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態,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們教師每天在進行著「備、教、批、輔、考」的工程,平凡與繁瑣的日常事務讓我們的工作更細微化,更具體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復的勞動中,我們在感受著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覺得教師要有三顆心:寬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兒童心,純朴的博愛心。平常心是留給自己的,兒童心是給孩子們的,博愛心則是參與社會的。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擁有一顆健康陽光的心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繽紛,在平凡中顯露出智慧。
二、智慧來自知識的日積月累。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成功沒有捷徑,成功來自於學習,成功更來自於實踐。我覺得經常瀏覽有益的網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教育在線、中國知網、特級教師家園的網頁等,裡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來的精粹。經常閱讀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無疑是一種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於大師的教育博文,如同走進無窮無盡的教育寶庫,思想意識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我們只有閱讀、閱讀、再閱讀,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蘊。走到課堂上才會駕輕就熟,游刃有餘。
三、智慧來自對教育行為的不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教師要獲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習慣。遇事要先問「為什麼」,研究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學習、實踐、反思、寫作。這是教師成長的必由路徑。學習的最重要途徑是讀書。要使閱讀變成習慣和享受,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知識結構。踐行是關鍵,做了才有發言權。要在課程開發、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積極實踐,並視為鍛煉和提高的機會。反思是智慧型教師最關鍵的思維特質之一,同樣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師的反思更為深刻和持久。寫作不為張揚,而是為了盤點和內斂,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堅持記讀書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是非常好的。因為,堅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階梯。
四、智慧來自與他人的精誠協作。
常言道:兩人智慧勝一人,眾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與學習,共同發展。許多研究發現,教師一起密切溝通,休息時的相互交談、備課時的疑難問題商討、公開課的觀摩與評價,都是教師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教育呼喚智慧,智慧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擁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就能不斷提高教育藝術,逐漸成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