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論文

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04 08:26:58

Ⅰ 農村小學德育現狀與思考

一、學校德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1、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德育評價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有助於有關部門了解學校德育活動及其效果的現狀,更有利於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然而,在我國目前,德育評價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由於我國目前的中考、高考不注重對學生品德的考查,因而整個社會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價,主要是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升學率,基本上不看學校的德育狀況。這就導致了有關部門在對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價時只注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忽視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基本上沒有組織過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即使偶爾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考核評估,也是走過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是我國目前德育實效性較低的重要原因。
2、評價的目標過高、過於抽象
德育具有理想性,提出較高的德育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但當代中國德育的目標往往過於抽象、空泛、統一,目標與目標之間缺乏適當的層次,而且不符合學生和學校德育的實際,很難反映學校德育的個性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特色,是抽象有餘、具體不足。用脫離現實、過於抽象的德育目標作為學校德育評價的目標,難以達到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規范管理、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目的。
3、評價的指標體系缺乏科學性,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
德育評價,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因為它具有指揮棒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方向。建立科學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目前,我國對建立什麼樣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特別是在指標體系分解、指標體系權重確定、指標等級設計、指標體系測試和驗證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因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科學、權威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近些年,有些地區的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大學、中學、小學德育評價的指標體系。但這些指標體系往往過多地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價值。用這種不夠完善的指標體系對德育工作進行評價,其效果和作用必然要扣。
4、評價的方法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
我國目前德育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理念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究其原因,是由於人們對科學的頂禮膜拜,使人們盲目認為量化就是客觀、科學、嚴謹、公正的代名詞,於是追求客觀化、量化成為教育評價的趨勢。其實,在評價內容綜合化的今天,以量化方式描述、評定學校德育工作時則表現出僵化、簡單和表面化的特點,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學校德育工作就被泯滅在一組抽象的數據之中。而且,量化的評估把復雜的德育現象簡單化了或只是評價了簡單的德育現象,往往丟失了德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東西。在德育評價中採取量化評價的方法,操作起來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卻未必能全面、客觀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狀況。
5、評價的主體單一,被評價者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
在傳統德育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德性是由某種外在力量賦予的,這種德性外在決定論的觀點,必然把德育評價的權力交給人的德性決定者。在傳統德育看來,統治者及其代表統治者的教育管理者就擁有進行德育評價的無可爭辯的權力。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我國德育評價的主體常常是代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家長一般沒有自我評價的權力。在這樣的評價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評價者大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缺少必要的互動,被評價者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沒有形成評價者、教師、學生、家長等諸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估模式。
6、忽視對德育過程的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
我國目前的德育評價,比較重視對學校德育結果的評價,往往把學校德育評價看作是學校德育的終結,注重從已有的成效來衡量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水平,對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並不十分重視,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缺乏對學校德育的動態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簡而言之,就是重靜態的評價,輕動態的評價。這就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提高學校德育評價質量的對策:
1、完善教育評價制度,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
目前我國德育評價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還不完善,尤其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尤其是要推進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改變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唯一標准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做法,把學校德育工作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制定符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引導和鼓勵學校在德育方面多投入。有關部門要重視學校德育評價,成立專門的學校德育評價,加強對學校德育評價的研究,制定科學的評價辦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2、樹立先進的德育評價理念,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目標
德育評價是一柄「雙刃劍」。它既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也能產生一些消極作用。特別是評價理念、評價標准或評價過程有失公平、公正時就會產生較大的消極作用。為了提高德育評價的質量,我們必須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評價理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淡化評價的甄別與診斷功能,力爭通過評價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進步。在對學校進行德育評價時,要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學校德育有自己的特色,把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過程的優化控制,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果的增強,作為衡量學校德育評價質量高低的判斷標准。此外,在評價時,不能僅僅限於學校德育工作的絕對水平評價,還必須看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否有改進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有提高,重視學校在德育工作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方面的評價。
提高學校德育評價的質量,還必須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目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德育評價目標要以現實為基礎,貼近現實又高於現實,既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理想取向,又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現實取向,充實具有時代精神的評價目標,避免德育評價空洞化。
3、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的經驗、教訓看,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學校德育評價都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評價要遵循德育規律,依據教育理論,保證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同時還要考慮本地區和被評價者的實際情況,准確把握評估體系中各指標要素的內涵、作用、結構及相互關系。設計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以德育目標和德育評估內容為依據,根據其要求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范圍和重心。
目前,我們要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我們認為,設計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1)各項指標應與考核評估目標保持一致;(2)指標具有可測性;(3)指標體系內指標應有相互獨立性;(4)指標體系應有整體完備性;(5)指標應有可比性;(6)指標具有可接受性。
在建立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和允許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積極參與,並讓他們發表意見和建議。
4、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估方法多樣化
早期的德育評價主要使用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這相對於過去的主觀評價是一種進步,它重視了客觀公正性,減少了主觀隨意性。但是,隨著德育評價的逐步擴展和深入研究,人們越來越感到德育現象的全面量化是不可能性的,因為學校德育評價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很難用簡單的數量關系來表示,何況有些德育內容難以用量化來精確的,即使是能被量化的內容,其精確度也是相對的。此外,許多用於診斷、改進功能的評估結果也不需要完全量化。因此,學校德育評價,必須從實際出發,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分別採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觀地反映評價對象。
定性評價是以印象和經驗為依據,用語言文字描述、說明、分析評價對象的一種方法。准確的定性評價可以達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長、優點和不足之處;不準確的定性評價則顯得蒼白無力,不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之處,導致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得出不準確的評價結論。定量評價雖有其局限性,但它能避免定性評價的隨意性。因此,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地結合,採取多種評價方法,有助於更客觀、更准確地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有助於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時,問卷調查、觀察、座談等定性分析的方法與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
5、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當代教育評價已不把被評價者作為被動接受檢查的客體,而把他們看作參與評價的主體,採取各種途徑和方法,使之積極參與評價過程。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讓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並加強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使被評價者積極配合,保證評價工作順利進行,而且,還能促進被評價者通過參與和交流,主動檢查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吸取他人的經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自我。因此,學校德育評價應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本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6、堅持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德育過程的評價
學校德育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德育的結果,還必須對學校德育的過程進行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和學生的現有表現,還要看到學校德育的發展潛力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德育評價不能只注重學校德育結果,而應該是結果與過程並重。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估。傳統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學校德育工作的結果,而對於如何得到這樣的結果的過程卻漠不關心。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學校搞形式主義,只重結果,忽視過程,不利於學校德育的發展。只有關注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到學校德育發展全過程,全面了解到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所作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能有可能對學校德育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地指導,評估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因此,學校德育評價不能把鑒定、識別、選拔、表彰作為考核評估的主要目的,而要注重個體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體驗,注重形成性評價,以調動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實現德育評價的最高目標。

Ⅱ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

一、改變觀念,加復強領導農村小制學德育工作沒有被重視,落實的首要原因就是領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領導輕描淡寫,教師和學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學校的領導首先要革新觀念,通過廣播、牆報等多種信息渠道開闊視野,認清方向,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

Ⅲ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有:

1、民族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回愛和平、勤勞勇敢、答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Ⅳ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主要方向,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對個人一生性格和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從近年從事德育教學工作切身體會,從農村孩子所處的環境特點與當前農村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現進行歸納總結,對農村德育工作進行探討。 1.農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環境的特殊性 一個孩子性格與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正在發生較大變化。一是農村大環境的特殊性。農村相對來講,信息較閉塞,環境寂寞安靜,同時農戶居住較分散,相互間交流較少,是一個不適應孩子好動好奇心靈的環境,容易導致孩子自閉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環境的特殊性。由於當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務工,很多孩子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一方面忙於農活,只管孩子吃飽穿暖,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識,無法跟孩子溝通,使得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處於一個自我形成與發展狀態,無法得到很好的引導。 2.當前農村學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現 由於農村孩子所處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現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2.1厭學情緒。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不願意進教室,不願意聽課,不能完成日常學習任務。我們的學生很少有主動閱讀有益的課外刊物,自願做課外練習的,學習上處於應付狀態,導致學習成績較差。 2.2缺乏禮貌禮儀。不懂禮貌,愛說臟話,不尊重老師,甚至給老師取綽號。 2.3貪圖享受的思想較重。喜歡穿著,愛吃零食,寧可不吃午飯,也要買小吃,一些住校學生一周的生活費在前半周就已經花光了。學校不時有發生掉錢掉東西等事情,而且很難查找,有的學生撿到錢物不主動交老師。評先進、選貧困主動要,分勞動任務相互推。 2.4以自我為中心意識。不管父母、同學他人的感受,只顧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動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2.5缺乏自信。自卑意識較重,不能主動承擔任務,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不敢承接。 3.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建議 3.1要高度重視農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小學德育工作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多,家庭引導較少,學校更應發揮主體教育作用,不盡要承擔學校本身的教育工作,還應向家庭教育延伸,彌補當前農村孩子家庭引導的不足問題。農村小學應將學生的德育教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強化每一位教師的德育觀念,增強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形成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孩子成長、共同促進德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 3.2要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強化學校的校風、校訓和辦學理念,提煉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響亮的文化口號。以「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作為校園文化,形成了其鮮明的個性特色和文化氛圍。學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對師生也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容易產生以此為榮,團結奮發的激情。 3.3要創新德育教學方式。我們很多師生都把德育教育作為一門課堂學科來看待,對學生的教育也僅是按照文化課程的教育方式來開展,說教式教育顯得十分枯燥,學生也很難接受。德育教育應該是貫穿於課堂內外、聯系於學生言行的常態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性格品質的教育,必須堅持時時、事事進行,堅持多樣化教育,寓教於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3.3.1抓典型,樹榜樣。「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應多採用正面教材,對於做得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表揚和贊同,讓他們從內心產生自豪感,也成為眾多學生效仿的對象。作為大隊輔導員在過去的德育工作中,我採取了每月評選德育標兵、每期評選德育先進班級等形式,對此產生了較好的影響效果。 3.3.2改革德育教學形式。改變過去「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更多地與學生互動共進,寓教於樂。要變課堂教育為主為課堂內外結合教育,把德育教學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全領域,產生一個長期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多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聲圖並茂,提高教學效果。 3.3.3加強學校集體文化活動。現在很多學生,既是獨生子女,又是留守兒童,缺少與同齡人的交流。在學校要加強班集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強大家集體意識與歸屬感,比如進行一些活動、比賽使學生能夠主動去結交朋友,主動與他人交流。

Ⅳ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德育工作課題的

不管是哪一類的課題研究管理措施和對於課題研究上的流程,乃至課題研究中的各個細節要點上的問題大家也一定要多加註意,課題的各個信息要點問題大家可以來職稱驛站網看看。

Ⅵ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教學

一、改變觀念,加強領導
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沒有被重視,落實的首要原因就是領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領導輕描淡寫,教師和學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學校的領導首先要革新觀念,通過廣播、牆報等多種信息渠道開闊視野,認清方向,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要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建立以校長為主,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參與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分析研究學生思想品德狀況,統一布置,協調各種有利關系,統一組織起來,抓好指揮,執行和督查反饋系統,建立起以領導為龍頭的實施系統。
二、制定目標,加強評估
德育工作具體實施的第一步應建立一個明確的標准和評估細則。即根據有關相應的文件制定出具體的培養目標、基本內容和要求,工作評定和實施辦法等,使德育工作形成一個具體的制度,便於師生在工作上有章可循,明確目標,使督促工作井然有序,使之成為德育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三、全員參與,教師為主
學校德育工作獲得成效的主導因素便是教師。學校教育無論是教育時間還是教育效果,對學生的教育都占統治地位,而上課又是主要的教育活動,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應該充分發揮。在各科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兒童的年齡特點,有機地向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音樂課美術課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通過主題班會課有機滲透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激發他們團結互助精神。總之,各門學科要協調一致,互相滲透,全面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點滴做起,貴在落實
根據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等年齡特點,教師在向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不妨和養成教育結合起來,除要求學生要認真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外,還要學習《弟子規》,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體辦法,促使學生良好品德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可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思想教育小活動深入了解學生,通過點滴小事,保持和學校一致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發揮少先隊的組織作用
少先隊教育是按照隊章的要求,加強少先隊的組織教育,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的。學校要運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過當家作主的集體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等形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少先隊輔導員可組織學生通過好人好事,發明
創造等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
六、全方位主體交協調一致
學校、家庭、社會是小學生成長的基本環境,其教育對小學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建立起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也成為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即家庭教育與學校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家長與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對子女教育情況做到及時了解,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一致。家長和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建立相應的校外關系,充分利用校外條件,力求使學生在校外活動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當然,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農村小學德育工作任務更艱巨,要使德育工作內容系統化,德育途徑網路化,德育評估方法科學化,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智慧的積累,要想使農村小學德育工作跨上一個新台階,提高一個新水平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Ⅶ 農村小學教學點怎樣去做好德育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

德育的根本任務,在於影響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並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學生的小學學習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於孩子成長的全過程。筆者認為學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最終形成,必須通過教育者組織適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使受教育者在「德」 的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育活動來完成,具體有如下幾種有效途徑:
一、優化校園德育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具有無形的教育親和力。學校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時刻地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緊緊抓住宣傳陣地,保持德育宣傳力度,同時也要對教師的言行舉止作出明確規定,為校園德育創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校園櫥窗開辟固定的「德育之窗」 欄目,定期更換內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牆壁上,選擇性張貼對人生有啟迪意義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張貼珍惜糧食和文明就餐的標語;在草坪、樓梯牆壁等處都有友善的提醒。
二、開展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以節日為載體實施教育活動,寓德育於節日之中,讓節日煥發德育魅力。
利用民間傳統節日,實施親情教育。如放春節時,號召學生們自覺行動起來,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通過「特殊作業」
架起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們過有意義的「親情」 年。
利用世界文化節日,養育人文氣質。如世界地球日時.開展以「善待地球」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手抄報、宣傳畫、植樹、撿垃圾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預感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可怕,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利用革命傳統節日,弘揚民族精神。在「七·一」 「八·一」 「十·一」等重要節日 「七·七」事變、「九·一八」 事變、 「紅軍長征」 「解放戰爭」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El,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瞻仰革命聖地和遺址,祭掃烈士陵墓,緬懷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感受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壯麗人生,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跡.深化對先烈精神和革命情操的理解,抒發學生的豪情壯志,培養樸素的愛國熱情。
三、重視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餘生活中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去觀察、分辨、思考,自覺主動地認同、接納社會道德價值體系,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l:k~n可以利用班隊或學校活動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打掃衛生等,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和尊敬老人的情感。
又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城市、農村和名勝古跡, 走進檔案館、圖書館,了解家鄉的歷史,領略名人的風采,了解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今天的生活,長大後為家鄉、為祖國多作貢獻。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讀生活,就產生許多情感體驗。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行為去解讀道德,就確立了真正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這些情感的體驗、實踐的游歷是學生發展和成長必不可少的。
四、德育要「寓教於樂」
喜愛活動是學生的天性,活動既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們長知識、增才幹,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活動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源泉和基礎.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內容,而寓教於樂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所以。應圍繞規范開展好活動,讓小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在游戲中知道自己該怎樣做,在比賽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 系列活動;針對不尊敬長輩。不團結同學的現象,開展「這是你嗎」的講座活動;根據同學中亂扔紙屑、吃小食品等現象,開班隊會,談自己的體會。
五、德育要「家校一體化」
家庭是品德的學校,父母是品德的老師。家庭對孩子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可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月報》,向家長宣傳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體要求,介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子女。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傾聽家長對抓好德育的意見和建議,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使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協調一致,真正實現德育「家校一體化」。
六、構建德育教育的社會網路
學校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時 要把工作向前延伸 與當地的綜治辦、公安部門、文化部門、團委、少工委、關工委、社區等組成共建單位,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與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單位聯合辦學。為中小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動場所,全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Ⅷ 淺談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育

一、改變觀念,加強領導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沒有被重視,落實的首要原因就是領導版沒有引起足夠權的重視,領導輕描淡寫,教師和學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學校的領導首先要革新觀念,通過廣播、牆報等多種信息渠道開闊視野,認清方向,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

Ⅸ 班主任德育論文: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下面談談本人對小...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鼓勵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自覺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本人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具體做法: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讓學生從小懂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只有從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長大後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自己的勉勵和期望,堅持周一升國旗儀式,讓學生從庄嚴的國歌聲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鼓舞下增添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課余聘請老紅軍和校外輔導員講述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體會祖國創業的艱辛不易,讓學生從小自覺地崇敬英雄,自覺地向英雄人物靠攏,時刻不忘長大後立志報效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二、對學生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從小培養愛的情感,可使同學之間、家庭之間、師生之間充滿愛的氛圍,增強親情、友情,增強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平時可以從一件小事做起:讓學生做件讓父母高興的事、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幫助差生補課、讓學生親手為老師端上一杯熱茶。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學之間的真誠,而師生之間的融洽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習慣教育 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習慣則能埋沒人才、毀人一生。為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正確行為習慣教育,平時要求學生自覺從《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具體做法為:一要禮貌待人;二要團*結同學;三要尊敬師長;四要助人為樂。一爭做好人好事;二爭說真話;三爭做三好全優。及時開展例如上述。「四要三爭」的行為教育活動,在學生中間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相互監督,互評互學,短期內可使學生中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美好的道德風尚蔚然成風,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有益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對學生進行從小胸懷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時讓學生閱讀張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愛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書籍畫冊,從名人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力量、感受心靈、時刻對比,從而使自己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得到勉勵和啟示,平時要教育學生特別注意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切不可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讓學生在逐步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大目標中不斷設立相應的階段性小目標,讓他們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扎扎實實地去做,才能不斷克服許多外在困難,不斷戰勝自私、驕傲、懦弱等內在「障礙」,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內涵」。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應如何去做。教育學生只有真正實現了遠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從茶壺蓋上受到啟示發明的蒸汽機。張衡因翻遍了無數的*書籍才探索出救國救民的真諦。告知學生:遠大的目標,偉大的理想不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從小事物做起,從自己感興趣的那點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恆,你下決心去踏踏實實的做了,那麼你一定能成功。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人類的希望,現在的兒童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只有從小注重了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