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級下冊小學生復習計劃風向標的第6頁的答案
答案:1.(1)含水,血液中含鹽(若答出血液中帶有鹹味亦可)。(專每個1分)(2)(含水){②③屬}含鹽{④⑤}填「含水」1分,填對②③④⑤給1分,若填錯一個不得分。2.說出說明方法並舉例1分,說明作用1分,例如:打比方:(第①段)這樣使說明的對象(人體的內部)形象生動、淺顯易懂。(意思基本一致亦可)舉例子:(第⑤段)先說明一種道理,然後再用具體例子作例證,這樣有點有面,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作比較:(第③段)通過比較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人身上具有海洋印記(或人類來自海洋)。
『貳』 六年級復習計劃
六年級語文復習計劃
一、 復習內容
( 一)、基礎知識
1、復習讀拼音寫詞語和句子。讀拼音,寫詞語、句子的關鍵,是拼讀後,要先想出語義,然後正確地寫出有關的漢字。
2、 掌握生字,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並能正確地書寫。
3、要求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頭和書面中正確地運用。要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
4、能夠正確的擴句和縮句。能按要求改寫句子。
5、能正確地運用句號、逗號、頓號、冒號、問號、感嘆號、雙引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分號和破折號。
6、重視學生的積累:詞語的積累,句子的積累,古詩的積累。
7、背誦。主要是第十二冊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般是要求背誦課文中重要的部分。
( 2)、閱讀
能藉助詞典,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給文章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想法等。
( 3)、寫作
1、能夠利用給定的詞語寫一段話,要求語句通順,有一定的內容。
2、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內寫命題作文,符合要求。
二、復習階段
1、第一階段,以課文為單位,抓住課文重點章節及課後習題,適當練習測驗,加深學生的鞏固與理解,一課一課進行復習。
2、第二階段,以字、詞、句、篇、習作為單位,分門別類進行復習。將全書中的知識進行歸類,循序漸進,適度練習測驗,力爭學生融會貫通,熟練掌握並解決實際問題。
3、第三階段,全面檢測,查漏補缺。在前兩個階段的復習基礎上,對全冊教材的語文知識進行全面檢測,用相關模擬測驗題進行測驗,找出學生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指導、講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解決疑難問題。
三、注意問題
1、突出重點。從學生的角度看,我們要特別注意差生,多幫助多鼓勵,不僅老師要幫助,學生之間也要組成學習小組,從而提高及格率。從整個學習內容來看,閱讀和作文是重點也是難點。在閱讀的復習中,詞、句、段的理解是重點。在作文復習中,怎樣把話寫通順是重點。
2、講練結合。在整個復習階段,要以學生自己的復習為主,要以練習為主,但是老師必須作適當的提示、歸納。
六年級數學復習計劃
西凡小學 陳淑改
一、復習內容及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等概念。能夠正確計算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掌握所學的計量單位,明確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圖形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正確分析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6、使學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能後正確的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靈活的利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7、使學生理解掌握數的整除這一節的概念,並靈活應用。
二、復習方法措施
1.對以上知識進行分塊復習,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理解上進行記憶,比如:基礎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
2.在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緊抓學生的能力。
(1)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面,重地在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既要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又要培養學生善於利用簡便方法計算。每天放學前讓學生做幾道計算,加以鞏固。
(2) 幾何初步知識,多利用實物加以演示,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解題的能力。
(3) 應用題中著重點在以學生的審題,教給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練講結合。
3.在復習過程中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對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盡量跟上復習進度,同時開「小灶」利用課間與課後時間,按最低的要求進行輔導。而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看多想多做,老師隨時給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中等生更不能放鬆,對他們多鼓勵,多指導,努力趕上優秀生。
4.分塊復習後結合試卷及考試說明進行復習,發現問題及時復習指導。
5、在復習期間,對學生多採用鼓勵的方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叄』 如何幫助小學生養成六大良好習慣
那麼,在小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善於思考、舉一反三
不良學習習慣: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導致對知識點的掌握限於表面理解,對習題的把握也缺乏舉一反三和應變的能力。
「舉一反三」,通常指在所學知識間建立聯系,尋找其相似及相反的例證,注意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則,經過推理由此知彼的學習方法。這樣,既學到了基本知識,又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既了解知識的結論,又了解這個結論的由來和發展,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一直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它給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一個更大的空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立思考是創新能力的萌芽與基礎,善於獨立思考舉一反三,不僅是學生學習成功的保障,還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保障。
二、科學制定學習計劃
不良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極少制定學習計劃,長時間處於盲目和被動的狀態,學習成績也不理想。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點,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生學習一定要有一個詳實的計劃,這樣學習起來才會有的放矢。
學習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兩種。長期計劃以一學期為宜,從總體上對各學科的學習做出全面的安排。一年級,二年級主要學科是語文、數學,合理安排學習語文、數學的時間比例,應做到不能偏科,適當的做到補缺補差;三年級後多設了一門英語,相對於一、二年級學習任務加重,更要合理安排好三門科目的學習時間!每天早晨就要抽出一定的時間朗讀課文、記憶英語單詞。
短期計劃以一周為宜,對本周內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時間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在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時,還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溫故而知新」,而且還有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對第二天將要學的新知識進行預習,這樣老師在講解新的知識時,心裡就有所准備,接受新的知識就會快些!
學習計劃要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同時又要留有充分的餘地,以保證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執行中既要堅定不移,又要根據實際適當調整,目的在於使學習計劃更加切合實際,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制訂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排除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干擾,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
三、專心聽課
不良學習習慣:有些學生由於聽課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喪失信心,並把學習成績不好歸咎於不聰明,其實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並不笨,只不過是聽課效率太差而已。
學習的時候,只有把各種干擾因素置之度外,一門心思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學習的注意力大約可以持續40~50分鍾,不過這個時間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注意力還與具體的學習環境、學習者的心情等因素有關。
個人注意力所持續的時間,就是所謂的「集中限度」。集中限度決定了我們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再次投入學習。
如果你已經集中注意力學習了好長一段時間,感到身心疲憊,還硬在那兒「死撐」著,學習效率一定很低。因此,在學習時如果感到累了,就應馬上休息一下,以便恢復精力,重新集中注意力學習。
學習時培養自己專注的習慣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是聽課前的准備,當我們預習的時候,就會發現哪些地方自己搞不懂,就會在聽課前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有一個思想准備,使得聽課時有所側重。當教師講自己不懂的東西時,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
2、做好課堂筆記。課堂上記筆記是聽課時集中注意力的最有效的辦法。記筆記時,不僅耳朵要聽,手要記,眼要看,腦袋還要想,這就使得我們的各種器官都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之中,不容易分心,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當然,記筆記不是簡單地把教師的話全記下來,而是要學會在教材上圈圈畫畫,學會做批註說明,學會抓住教師講課的重點記錄,這不僅有利於今後的復習,也有利於集中精力聽課。
3、敢於質疑老師。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就是迷惘;殆,就是疑惑。也就是說,只是學習而不加思考,就會迷惘無知;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我們學習時要帶著一種質疑的心態,而不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接收器來聽課,這樣,既能集中精力,又能學好知識。
帶著質疑的心態聽課,我們就能提出許多問題請教師解答,這樣,在聽講時,就不再是教師的嘴巴像一個水龍頭,學生只是像桶一樣被動地接受,而是師生的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這一現代化的學習方式,從而也真正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獨立完成作業
不良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寫作業拖沓,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生的學習計劃性差;缺乏學習興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的學生學習內容廣泛,學業負擔重,怎樣在有限的時間更專注,學習更有效率,這是學生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學生學習過程中,平時做作業是對基礎知識的訓練,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最後的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般來說,老師和父母嚴格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作業,孩子會集中精力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應該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認真完成作業,然後讓孩子適度地放鬆。
根據研究表明: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注意力穩定時間是不一樣的,5-10歲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達20分鍾;10-12歲的孩子能集中25分鍾;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半小時以上。硬是要讓一個10歲的孩子60分鍾坐在那裡去專注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要求孩子在相應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力爭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
如果孩子的作業量超過了孩子注意力穩定的時間,應該讓孩子分割作業,一部分一部分地來完成,這樣不僅有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夠使孩子的學習有張有弛,提高學習效率。如果不允許孩子中途休息,長時間地讓孩子做作業,甚至在孩子的旁邊嘮叨沒完,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
研究表明,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鍾,一般效率較低,隨後上升,15分鍾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做較復雜的作業,除此之外,還可使口頭作業與書寫作業相互交替。
五、歸納總結
不良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做了很多題,但學習成績總是沒有明顯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對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少歸納總結,缺少有針對性的辦法。
一個善於學習的人,應該是一位善於歸納總結的人。例如,一個農民,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打了許多糧食,若不善於保存,讓其發霉變質了,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只有善於收藏,才能衡量實際收獲的多少。同樣,一個學生不停地學習,若不注意歸納總結,一邊學習,一邊忘記,就做了無用功,其收獲甚少。許多學生學習很刻苦,但成績卻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於此。
總結是為了抓住所學內容的主旨 ,減輕記憶負擔;總結是為了把握好正確的學習方向。學習是一個過程,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長。因此總結歸納要及時進行,以免積淀太多的問題,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現象。總結是為了調整和提高,要樹立正確的調整觀念,「提高」要在總結的基礎上進行。
學習總結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要養成定期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它是學習取得進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2、處理好總結與計劃的關系。
總結與計劃的聯系是分不開的。計劃是任務執行前所製作的實施藍圖,總結是任務完成一部分或全部完成時對藍圖的重新審視。學習就是在這種計劃——總結——再計劃——再總結的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積累知識,增長才乾的。
3、總結要實用,要切合實際,切忌盲目和攀比。
要目的明確。做總結是為了有所進步,只有目的明確了,才有興趣去做,做時才有認真的態度。
歸納總結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歸納總結的過程是探尋知識內部規律和與外部聯系的過程,也就是「悟」的過程。在學習時,若能養成隨時隨地歸納總結的習慣,則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許多學生之所以進步到一定程度,無論怎樣努力,成績卻再也上不去了,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會歸納總結,或是遺漏了這一重要的學習環節。
六、勤學好問
不良學習習慣:有些學生悶頭學習,不會的習題也不願意提問,也不善於幫助同學解答問題。在學校教學中,隨著學生的年齡增大,主動問問題的人數呈遞減趨勢,這樣的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表現。「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孩子主動發問,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善思好問的習慣。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能否積極地思考問題、勤學好問,關繫到學習效果的好壞。如果能夠積極地開動大腦,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在學習中不恥下問,孩子就能在學習上取得大的進步。反之,懶於思考、不願求問的人,是永遠也搞不好學習的。
語文想提升什麼呢復?制基礎知識、課外閱讀或作文?結合具體情況吧
數學要細心,復習一下計算題和應用題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英語多增加詞彙量,做課外閱讀和寫作文會方便很多。小學要特別注意過去式單詞的變形(重點難點)。
如果都沒有問題的話可以試試拓展,學習奧英什麼的,中學有奧英比賽,拿到獎可以在中考里加分的哦!可以提前做做准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有問題可以繼續提問哦。
『伍』 小學六年級復習計劃
小學六年級語文畢業復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准》中關於小學語文,有如下闡述: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習其它學科和繼續學習,對於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聽說讀寫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學語文畢業復習,應該把《新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總要求作為出發點及歸宿,以六年制小學第十一、十二冊課本為主要內容,舉一反三,指導學生全面、系統地復習。復習時,老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真正落實其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呵護與培養;要真正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及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處理好學與考的關系。堅決摒棄單一、機械的題海戰術,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復習要點
(一)學習習慣(一課時)
根據蘇教版教材的編排,在每冊書的前面都安排了「學習習慣」這一內容;而且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能力。作為一個小學畢業生,應該養成的語文方面的學習習慣有如下十二點。(參考《十二冊教學參考書》第七頁。
(二)漢語拼音(兩課時復習,一課時練習)
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查字典。復習這部分具體要求有:
1、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並正確書寫;能具體區分聲母、韻母;
2、能准確、熟練地拼讀音節;
3、認識隔音符號、聲調符號;並掌握「ü」的拼寫規則;
4、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並能運用音序排列,學會音序查字法;
5、復習「一」、「不」的變調,復習「啊」的變聲;
6、認識兒化音;
(三)識字、寫字(一課時復習,兩課時練習)
識字時閱讀和習作的基礎,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其中蘊含著多種能力與智力的培養,復習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具體要求有:
1、鞏固已認識的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做到會讀會寫,並了解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特別是十二冊的生字詞要熟練掌握;
2、了解筆畫、筆順、偏旁部首等漢字知識。特別時容易寫錯的筆畫、筆順等,可以參考《十二冊語文參考書》後面的附錄P310~316;
3、能比較熟練第用音序、部首兩種方法查字典,了解數筆畫查字法;
4、能藉助字典,聯系語言環境,理解字義、詞義;
5、能用鋼筆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學過的漢字,行款整齊;
6、復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義字、繁簡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義字是一個難點,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答題方法)
(四)詞語(積累分散在早讀課中,或平時,復習指導兩課時,練習兩課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積累是多麼重要,而詞語的積累則是基礎的基礎。那麼詞語的復習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學過的詞語,具有一定的辨析詞語的能力,對學過的詞語大部分會用;
2、近義詞,指導學生會做「用字組詞,並填空」的題目;
3、補充成語、成語歸類;
4、結合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大體意思;
5、能區分詞語的感情色彩;
6、能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7、指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多注意詞語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預感,掌握規范的語言;
8、詞語按一定順序排列可作一指導。
(五)句子(復習兩課時,練習兩課時)
一句一句的話才連成了篇,為了學生能更好地習作,我們在句子復習時,應注意:
1、初步認識轉折、因果、假設、條件、並列、選擇等簡單復句,會使用關聯詞語;
2、能修改常見類型的病句、病段;
3、根據表達的需要,會變換句型,如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陳述句與反問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第一人稱陳述和第三人稱轉述的互換,把句子改寫成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等;
4、認識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並能模仿運用;
5、懂得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的,表達力求完整;
6、仿寫句子。
(六)閱讀(復習結合練習進行,安排五課時)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前面字詞、句的復習都是為此作準備的。具體要求是:
1、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回答問題,特別是回答問題句子要完整;
2、引導學生作答「談體會」一類的題目;
3、復習敘述的方法和寫作的順序,引導學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體會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並能就某一方面表達自己的想法;
5、課內要求背誦的段落必須熟練掌握,重點段落要會默寫;課內重點片斷要在每個知識點上多下點工夫;
6、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的好處;
7、閱讀說明性的文章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因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特別是說明方法的掌握;
8、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情節,說出自己的西化、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9、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10、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省略號、破折號、引號的不同用法,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注意書名號的使用方法;特別強調「提示語」中標點的使用;
11、《新課程標准》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即便沒有讀,也要讓學生有個大致的了解,以備考試。
(七)口語交際((復習結合練習進行,安排兩課時)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對每個社會個體來說至關重要,而且對促進社會交往,實現人際溝通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標准》中這樣表述口語交際的: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我們在復習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冊的口語交際內容;
2、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聽;引導學生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傾聽,以保證順利完成試卷當中的語文聽力題目;
3、復習時,參考《試題精粹》中「口語交際」的內容,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八)古詩詞、名言警句等(復習兩課時,練習兩課時)
厚積才能薄發。在小學階段,積累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別是古詩詞,更是重要的一個內容。我們要求:
1、《新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古詩必須熟練掌握,並能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會默寫,會運用;
3、掌握常見的俗語、諺語、歇後語,並能適當運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別是關於讀書的、惜時的、友情的等;
(九)綜合性學習(一課時)
『陸』 小學生練習與測試6六年上級第2單元自測題 蘇教版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注銜接。"下面我想就這四個特點,分別介紹一下:
一、採用主題單元組合教材
所謂主題單元,就是圍繞某個主題組織3~4篇課文成為一個單元,本單元的"習作" "練習"內容也盡量予以配合,凸顯這個主題。如六年級上冊的七個單元分別是: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斗與生存、民風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風采、讀書有方。其中第二單元圍繞人間真情這個主題,通過三篇課文,多角度、立體地歌頌了人情美、人性美。《負荊請罪》寫的是"將相和"的故事:藺相如為國受辱忍讓,廉頗為國、為友登門謝罪。《船長》塑造了船長在客輪被撞毀的危機時刻,指揮若定,視死如歸,為旅客置生死於度外,為職守"與陣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愛之鏈》是寫下崗的喬依,在路上主動幫助老太太修車,並謝絕了報酬;老太太開車到了一個路邊的小飯店吃飯,又暗暗資助孕婦的故事。三篇課文分別歌頌了愛國、愛崗、愛社會的偉大精神,展現了課文主人公們為祖國、為他人獻出真愛,向人間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而本單元的習作訓練,安排學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媽媽平時是怎麼愛你的",然後向他們示愛,記下整個過程;單元練習的"誦讀與感悟",要求學生領悟汪國真《我不期望回報》這首詩。這就較好地把閱讀和習作等語文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活化了各項訓練,增強了訓練效果。六年級下冊的七個單元也分別是圍繞"壯麗山川、正義必勝、詩文精粹、探索與發現、感悟人生、詠物抒情、師恩難忘"等主題組織編排的。
為了整合教材資源,培養學生閱讀探究等綜合能力,這兩冊的課文還比較集中地凸顯一個主題。如六年級下冊24篇課文,其中60%以上的課文表達了"關注自然,研究自然,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主題:《長江之歌》揭示了長江剛柔並濟的特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山谷中的謎底》介紹了雪松堅韌的特點,揭示出人的生存和發展要能屈能伸,以曲求伸;《螳螂捕蟬》通過有趣的"生物鏈現象",昭示人們要全面看問題;《最大的麥穗》通過蘇格拉底要求學生到麥地里撿最大麥穗的故事,把麥地的"浩渺",麥穗的"繁雜",與生活的復雜多變現象聯系起來,揭示了理想與實現的關系;而《孔子游春》說水的"四德",於謙《石灰吟》對石灰堅貞品德的歌頌,王冕《墨梅》對墨梅淡泊名利的贊美,都使人領悟到做人的標准。這些課文從不同角度告訴學生自然與社會,人與萬物不但有著天然的聯系,而且相依相生,"和而不同"。這樣編排,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資源,給閱讀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黃帝內經》雲:"智者察同,愚者求異;智者有餘,愚者不足。"教師要善於引導,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聯系和發現,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讓人智慧的學習。
二、放大語文學習的空間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特別重視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六年級教材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個特點:
一是安排了閱讀指導文章--《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讀書要有選擇》,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盡快學會閱讀以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欄目,向學生推薦名著,六上是《魯濱遜漂流記》,六下是《西遊記》。
三是單元練習採取活化訓練的思路,注意了語文課內和課外學習的結合,開辟了「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等。「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進一步拓寬了閱讀,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四是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系列--'學和做'」。每一冊安排一個「學和做」,而這個「學和做」就是一個實驗、探究的小專題,是集閱讀、寫作等語文能力訓練於一體語文實踐活動。六上安排的「讀報和剪報」,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長冊"。
三、突出了重點學習習慣項目的培養
教材每冊的開篇仍然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項目,雖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卻是貫穿於該冊語文學習之中的重點訓練項目。因此這些項目在該教材里也反復體現。如六年級上冊安排的"不懂就問"和"勤於搜集資料"兩個重點項目,後面的課文《學與問》就呼應了"不懂就問"這個項目,在閱讀、習作及其單元練習中也都反復凸現了"勤於搜集資料"的訓練。而六年級下冊的兩個重點項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會運用",不但通過課文《讀書要有選擇》和"我讀書我快樂""學和做"等重點訓練欄目有所體現,而且在閱讀課後練習、習作和單元練習中也反復安排了訓練。
四、關注與初中學習的銜接
第三學段特別是六年級兩冊教材,在結構形式和選文的難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靠攏。比如名家、名篇的課文比重明顯增大;主題單元的編排結構,就是與初中階段主題單元的教材編排和教學理念一脈相承的;文學常識(作家卡片、名著便覽)、課外閱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欄目的開設等,都有利於小學閱讀教學和初中閱讀學習的銜接,有助於小學閱讀教學向初中閱讀學習的過渡。
按照教材的編寫理念和《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對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我想對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一、明確目標要求,強化目標意識
作為教學,制定目標當屬第一位的。因此,要想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標准》,明確其關於閱讀教學的要求,特別是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標准》關於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共提出了十項。我們通過學習研究,認為如下四個項目是最能凸顯高年級段閱讀課堂教學的特點。
1、提高默讀速度,學會瀏覽。
聯系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的要求,我認為第三學段的默讀要求,絕不僅限於速度的要求,還應該有這幾方面的內涵:首先對默讀速度的量化要求是一個保底的要求。也就是說,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基本的默讀速度應該是(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否則,就是欠賬,不合格。其次,在提高速度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瀏覽,並能"根據需要搜集信息"。不斷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其知識積累。再次,提高默讀速度,也暗示了提高默讀能力的要求,諸如理解、辨析、概括、探究、體驗、評價等。
談到默讀,不能不涉及閱讀課的境界問題。當前,老師們在閱讀課中所追求的"書聲朗朗" "議論紛紛"的境界是好的,也是應該要的。但是,閱讀課上如果都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而無鴉雀無聲,恐怕是值得質疑的,特別是高年級的閱讀課。首先,課堂教學結構要張弛有度,動靜搭配,學生如果40分鍾都處於高度的"亢奮"狀態,不但不利於深入思考,而且也會產生更多的弊端。其次,朗讀的質量,往往取決於理解、領悟的深度,而讓孩子帶著高質量、大容量的問題默讀,思維的強度、深度和廣度都會得到增強,學生在這種狀態下沉下心來去默讀,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次,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特別是綜合閱讀能力的形成,絕不是單純的朗讀訓練所能完成的,相反,可能更多的要依靠默讀訓練。因此,我認為,第三學段閱讀課堂教學的讀書訓練應該是朗讀、默讀並重。也就是說,默讀訓練比重的增加,是小學高年級與低、中年級閱讀課堂教學區別的明顯標志之一。
2、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其褒、貶色彩也多是約定俗成的。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這類詞語並不太困難。但是,更多的中性詞在語境中有時可褒、可貶,甚至有些褒義或貶義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表達的感情色彩卻相反了。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工程,而辨析、體會關鍵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則是閱讀教學的較高要求。因為這是把文本的內容與語言學習融為一體的更為綜合的訓練。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詞句訓練,也只有上升到這個高度,學生才會更深切地領悟到語文學習的特有魅力,才會對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如六年級下冊《盧溝橋烽火》是一篇一讀就懂的敘事性課文,教學時老師如果引領學生只是在故事情節上糾纏不休,不但嚴重地抑制了學生探究、賞析等閱讀能力的培養,而且也會大大地挫傷學生閱讀的興趣。而如果引導學生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軍人表現的詞語;接著再辨析比較其感情色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見下表);然後通過表情朗讀、繪聲繪色地講述課文等,讓學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領悟課文的寫法,內化課文的語言。分類我軍敵軍
語言描寫 大聲喝問 嚴詞拒絕 氣勢洶洶 "搜查"
偷襲行動 悄悄……進發 偷偷……摸來
戰斗情景 同仇敵愾 奮起還擊 惱羞成怒 "哇哇"吼叫 瘋狂撲來
失敗表現 眾寡懸殊 暫時退守 人仰馬翻 哭爹喊娘 抱頭鼠竄 狼狽而逃
文章不是無情物。敘事性課文如此,說明性文章也是如此。如六年級上冊《麋鹿》第一段:"天色微明……警覺的麋鹿迅即蹦跳著遁入草叢……"語言形象、生動,在讀者面前展現一幅優美而神秘的畫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而課文的最後一段,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的遊子歸來,"在祖國的土地上繁衍後代,茁壯成長"。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3、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標准》的這項要求,包含如下三層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謀篇布局,結構順序;二是領悟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效果;三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目標進行訓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閱讀教學,如果不引領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那麼就很難體會文章的深層思想感情;而對文章深層內涵的探究和領悟,又會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領悟。這項要求,明確地規定了高年級閱讀教學,既要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寫的什麼",還要引領學生領悟課文是"怎麼寫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標准》要求的"揣摩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著眼點是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服務的。與傳統的從知識點的角度所進行的寫作方法教學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那麼,如何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目標進行訓練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要強化篇章意識,注重整體聯系。即是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內容與寫法、表象與內涵的聯系等。如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第一節交代這是一株"平常"的柳樹,第二節又交代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既給學生造成了閱讀的心理沖突,又直抒胸臆地表達了作者對這株柳樹"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兩節,卻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青海高原的蒼涼。直到第五節才具體地描述了這株柳樹的"巍然""強大"。而六、七兩節通過"猜測和想像",追憶了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艱苦卓絕的生長過程,不但與三、四兩節照應了起來,而且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第八節通過對生長在優越的環境中而又"名貫古今"家鄉柳樹的介紹,進一步反襯出這株柳樹的"神奇"。最後一節以議論結束,高度贊揚了這株柳樹頑強的"毅力和韌勁",托物譽人,手法昭然。課文採用了順敘、插敘、描寫、議論、抒情、聯想以及對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把這一株平常而又神奇的柳樹鮮活地佇立於讀者面前,又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力的頑強和偉大。為了較好地發掘教材的這些資源,建議老師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先找出描寫這株柳樹的部分——平常、神奇、巍然、強大。接著再讀書思考其他內容與這株柳樹的關系——渲染環境艱苦,凸顯了這株柳樹生長艱難;對比強烈,說明這株柳樹與家鄉柳樹生長環境反差巨大。最後通覽全文,想想這樣寫的作用——凸顯了這株柳樹的"神奇";抒發了作者對生命力的贊揚之情;揭示了中心,借物譽人。
4、學會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和說明性文章。
這是要求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傳統的文體教學。需要說明的是,《標准》要求學生學會閱讀的這三類課文,是對文體的寬泛界定。所謂敘事性作品,並非傳統所界定的典型的記敘文;所謂說明性文章,也不是傳統教材所選定的典型性說明文。因此,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的教學研究,決不是立足於如何傳授文體知識的教學,而是著眼於不同文體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教學的立足點是如何把文體知識的教學滲透在讀寫訓練之中,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反思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有"三個一樣"的問題。一是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方法是一樣的--不管哪個學段,都是引領學生感悟課文寫的什麼,而不引領學生領悟文章是怎麼寫的;都是組織學生朗讀、評析、討論,默讀和探究性的訓練很少或者沒有。二是1、2兩個課時教學目標、方法一樣--特別是公開課,聽課的老師"猜"不出執教者上的是第幾課時。三是不同文體的教學目標和方法一樣--甚至詩歌和說明性課文也沒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是制約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我們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改革,只有在解決這"三個一樣"上下功夫,才能有所突破。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把《標准》這四個方面的要求作為高年級的閱讀課堂教學的重點,意在彰顯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特點。也就是說,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只有突出了這四個重點,才能凸顯高年級與中、低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區別點,才能保證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充分發揮主題單元的協同作用,強化整合效率
落實教材主題單元的編寫理念,首先,應該從抓好"單元備課"入手。
因為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圍繞同一個主題來設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應有一個整體的觀念,要認真研究單元主題的組合、各部分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如何發揮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協同作用等,把單元模塊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通盤的規劃和設計,在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仔細選擇單元整合的切入口,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全方位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搜集信息、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能力,同時還使學生得以啟迪智慧、提升認識、豐富精神、陶冶性情。例如六下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詠物抒情"。課文雖然都是寫物,但是都飽含深情地贊揚了描寫對象的內在美、品質美--廣玉蘭的高雅純潔,生生不息;夾竹桃的融洽、堅韌;石灰的錚錚鐵骨;墨梅的淡泊名利。這種借物喻人、詠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可以作為訓練的主題,把本單元的四篇詩文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聯系閱讀,領悟寫法,並與《練習6》"語文與生活"欄目學習結合起來,引領學生觀察生活,搜集信息,遷移練筆等。
其次,進行主題單元教學實驗,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主題單元的編排理念,並不排斥對講讀課文的逐篇施教。只是逐篇施教時要注意單元的整體聯系,發揮"整體效應"。
第二,不要丟棄文本,無限放飛。許多單元主題教學的課例,比較注重於課外的拓展,冷落了文本,教學重點變成搜集、展示課外資料。我認為這是單元主題教學的一個誤區。實施單元主題教學不是淡化教材,而是更好的優化教材;不是以削弱文本資源為代價去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而是以適當的"外部"信息,來深化對文本的學習,提升文本的價值取向。
二、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課文,強化文體意識
為了與初中的銜接,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課文,實現向初中閱讀學習的平穩過渡。怎樣抓好不同文體的教學呢?通過學習《標准》的要求,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1、敘事性課文教學的個性要求
記敘文是最常見、用途最廣泛的文體,它包含一切具有記載、敘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說、散文、戲劇、通訊、童話、寓言、歷史故事等。而入選教材的敘事性課文,則多是經過編者精選的文質兼美的記敘文。根據敘事性課文的特點,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突出以下個性要求:
(1)具體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敘事性課文不但具有具體感人的故事,而且還"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學生的閱讀學習必須把文本的形象豐滿、鮮活起來,才能入境動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刻骨銘心的感受。而文本的形象豐滿和鮮活,主要是通過對文本事件的還原和創造,人物形象的復原和豐富,以及對文本事件和人物活動背景的感悟和體驗等。作為即將進入初中學習的六年級學生閱讀,在藉助書面語言感悟形象、體會感情的過程中,還要通過文本的形象進入意象,讀出"言外之意",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深入領悟文本的內涵。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吳王不顧大臣們反對,固執地要攻打楚國,他的少年侍衛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吳王。如何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文本的內涵呢?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師: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你們能理解"有意思"的內涵嗎?
生:故事本身有意思:蟬→螳螂→黃雀→少年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師:是的。這個故事很有趣,少年為什麼不說是有趣的事呢?
學生通過讀書,很快找出了"有意思"的寓意:少年給吳王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巧妙地勸說吳王,暗含著你攻打楚國,就像蟬、螳螂、黃雀一樣,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沒有顧及到身後隱伏的禍患。
師:請同學們讀9.11節課文,看一看,這兩段話在語言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再次融入了課文。一分鍾後,爭先恐後地說:語言有意思;都是"--卻--"的句式;"卻"字反復用了4次…….
師:從"卻"字的反復使用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注意前後聯系著讀。
學生通過讀書很快"悟"出了答案:強調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其他的後果的可怕;第四個"卻"字,就是暗示攻打楚國後果的可怕;加強了語氣,促使吳王盡快清醒……
師:同學們領悟得非常深刻。再讀全文,想想少年選擇勸說吳王的時間和地點有什麼高明之處?
生讀書思考後,發表了如下見解:這個故事只有在公園里才顯得真實;早晨,少年的衣裳被露水打濕了,才能引起吳王注意;吳王在公園里散步,心情好,容易接受意見……
(2)讓學生了解記敘文表達方式,初步感知記敘文文體知識。敘事性課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這里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不同的表達方式所產生的不同表達效果,而不是孤立地教授其抽象的知識。比如六年級上冊《輪椅上的霍金》,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霍金不幸的命運和偉大的成就:課文第三節霍金外貌的描寫令人悲憫,第四節霍金科學成就的介紹令人震撼,兩相對照,令人崇敬。第二部分介紹了霍金的工作和生活:辦公室門口的告示牌、室內的布置和他與研究生們的交流等細節描寫,揭示了霍金生活的平常和人格的偉大。第三部分介紹了一次學術報告會後,女記者采訪霍金的情景:場面的描寫扣人心弦,霍金的神態和語言描寫使人心情激盪!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注重引領學生讀書領悟課文不同表達方式的不同效果,不但會被這位"科學巨匠"的傳奇人生、人格力量所感染和折服,而且還會在吸收霍金精神力量的同時也攝取到語文的營養。
(3)掌握貫穿全文的線索,選好教學的切入口。敘事性課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謀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小學高年級的敘事性課文,結構大都比較復雜,都有一條甚至多條線索--故事的發展過程;時間的延伸;人物感情的變化;在全文中時隱時現的一個物件,一個表情、動作,一句子等。清理文章線索是與揣摩文章表達順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捕捉課文中的過渡、照應、總起、總結等關鍵性的詞、句、段,理清課文的脈絡。如《輪椅上的霍金》,每一部分第一小節的敘述或議論的語句,就是課文的明線,而對霍金三次笑容的描寫則是揭示人物精神的暗線。線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關系、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等就清晰了,這是讀懂文章的基礎工程。
因為小學高年級的敘事性課文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在引領學生把握了課文表達順序和線索以後,還要選好切入口,以引領學生直奔重點或中心,對課文進行深層地感悟和探究。那麼,如何選擇閱讀探究的切入口呢?除了《螳螂捕蟬》和《盧溝橋烽火》品味語言,體會、推敲詞句的內涵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循事件。如六年級上冊《生命的林子》,是寫玄奘為了"出人頭地",想離開法門名寺到小寺中發展,經過方丈的點撥,又留在法門寺修煉的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內涵也很深刻。但是如果抓住"去"和"留"的內在原因去比較、探究,學生就會很好地領悟其內涵。
二是抓中心。如《輪椅上的霍金》第八小節第一句話:"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課文的內容。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閱讀,就會輻射到全篇:通過第一部分領略霍金"物理天才"的風采,通過第二、三兩部分領略霍金"生命強者"魅力。
三是扣課題。如六年級下冊《理想的風箏》,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兒時的一位失去左腿的老教師上課、活動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劉老師高尚的師德和樂觀向上精神風貌。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課題入手,現引導學生閱讀劉老師放風箏的內容,再聯系課文思考課文其它部分與課題的關系,學生就可能一步一步發掘出課文的內涵:劉老師放飛的不僅僅是他糊制的風箏,更多的是蘊含在課文內容之中的"知識的風箏"--他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情感的風箏"--他的表現使"我們"酸澀、激動、甜蜜、幸福……"藝術的風箏"--他把那精緻的手工藝品送上天;"生命的風箏"--他生命的強壯,精神的豐富和樂觀。
閱讀教學切入口的選擇,絕不僅僅只有這些,最關鍵的還應該是根據教材和學情而定。從上面的課例可以看出,教學切入口選得好,就是給學生閱讀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就可能使學生的閱讀從"山窮水盡疑無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3、詩歌教學的個性要求
詩歌是抒寫心靈的藝術,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它是最富有靈氣與情感的一種表達形式。詩歌之美,不僅源於它所表達的內容,也表現在它所呈現出的形式上。針對詩歌的特點,建議老師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詩歌教學:
(1)創設情境,展開聯想與想像,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感。詩歌語言凝練、內容簡約、意境深遠等特點,標志著詩歌的留白多,想像空間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與生活體驗介入到讀詩當中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創造,讀出自己的個性。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六上),是長期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全詩突出一個"狂"字,表達了他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教學時,教師如果扣住"狂"字,引導學生讀書想像,就會把"卻看""漫卷""放歌""縱酒"的"狂"態真切地展現出來,也能把"青春""作伴"極速"還鄉"的"狂"想情景呈現出來。特別是尾聯寫"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推敲"穿""下""向"等動詞的表達效果,不但可以想像出作者"人未走,心已到故鄉"的心情,而且也可能想像出作者行走、輾轉於還鄉途中的不同狀態,以激發出學生的靈性。
(2)"感動"是詩歌教學的關鍵。列寧說過:"缺失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詩歌是用情感寫出來的。教師要想運用詩歌打動學生,自己先得被詩歌所感動。教師是發自肺腑、熱情洋溢的解讀,還是流於形式、蒼白無力的說教,這必然對學生的讀詩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一定要投身其中,忘情其中,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體驗詩的情感,使學生"感動"起來。從而達到作者、教者和學生人人相通,心心相印,情情相激,為整個課堂營造出一個濃濃的情感場。
『柒』 小學六年級期末復習計劃
我個人是這樣了解的
語文;1.把這學期所上的課文讀一讀,要背的背。
2.把這學期的生詞多多聽寫,要保持所有都對。
3.把這學期的課堂筆記讀一讀,重要的背掉。
數學;1.把這學期書上的公式背掉。
2.把例題多看多做。
3.把數學課文重新認識一下,重新學習。
英語;1.把這學期的課文多讀多背,單詞要會寫。
2.每天抽空聽英語。多讀短文。
好啦,這就是本學期的復習計劃,希望你們能考一個理想的成績。
『捌』 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養成了哪些好的學習習慣
寫作思路: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把自己從剛上學時的狀態,到畢業時的狀態,羅列出變化,用語言的方式體現出自己的改變,特別是進步帶來的好處。
正文: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人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反應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是嗎,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能獨立思考問題能行嗎,作為公務員不能獨立處理一些問題能行嗎。這些獨立性的培養要從小學開始。
學生的獨立性就是學生在不依賴家長的情況下,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項了不起的事情,今天他能夠獨立的學習,將來他就能獨立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呢。我們進一步分析。
起初不一定適應,畢竟是初次脫離父母獨立學習。不要緊,家長要勤於觀察 ,勤於鼓勵。對學生的獨立行為要多加表揚,給他信心,給他力量。讓學生勇敢地去面對,過了一段時間他就會適應。當學生在這個獨立空間完成作業後,也要從情感上支持一下,比如表揚表揚,送點水果。
然後鼓勵他看看課外書或者預習一下新知識,再或者欣賞一下音樂,逐步讓學生喜歡這樣一個學習空間,逐步養成快樂的、自覺的、獨立的學習習慣。
『玖』 小學六年級復習計劃表
作息表(轉)
1.每天早晚讀背三至六年級的英語單詞,因為早晚是記憶最旺盛的時候版。
2.上課認真聽講,回家權認真做作業。(在學校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做一些老師提前布置的家庭作業)
3.晚上睡覺前,多讀讀英語,對記憶有幫助的。可以復習一下語文或數學,熟話說:「溫故而知新」預習能增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
4.課後認真復習.(因為溫故而知新,我們在學完一篇課文以後,在兩三天後都會不記得.)
5.認真做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作業。(因為,你做的那些練習,基本上都是考試時的題型。)
一天的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