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計劃

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計劃

發布時間:2020-12-03 20:53:32

⑴ 如何制定教師培訓計劃

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一):希望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希望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一、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群體。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的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精神。
2、注重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把學科知識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師發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
3、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學觀。
4、扎實推進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達標培訓為手段,同時加強教師「粉筆字、板畫、鋼筆字」的基本功培訓。
5、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採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
6、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要解決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
7、立足長遠,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來管理、規范我校的管理行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辦法
1、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臧德周為組長,孫承才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具體培訓由教導處負責。
2、加強管理與督查
學校對教師培訓實行過程管理,納入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系列。
四、具體措施
1、教導處牽頭,系統組織本校教師舉辦新課程知識以及現行初中課程與現代教育技
術整合的理論講座,著力提高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同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2、堅持以校為本,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主要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組織學科業務學習,指定學習書目,交流學習心得,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3、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發揮校園網與學校資源庫的功效,不斷充實,完善網路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並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獲,學以致用」,而且教師培訓要求後能在本組業務學業論理中交流經驗體會。
5、開放學校圖書室,學校定期購置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向全體教師提供書目,要求每期教師至少精讀一本理論書刊,定購一本專業的教學雜志期刊,並作出相關讀書筆記。
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二):2013年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新泉小學2013年教師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涼州區2013年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於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群體。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的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精神。
2、注重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把學科知識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師發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
3、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學觀。
4、扎實推進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達標培訓為手段,同時加強教師「粉筆字、簡筆畫、鋼筆字」的基本功培訓。
5、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採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
6、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要解決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
7、立足長遠,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來管理、規范我校的管理行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辦法
1、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齊加僑為組長,吳天林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全體教師為小組成員,具體培訓由教導處負責。
2、加強管理與督查
學校對教師培訓實行過程管理,納入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系列。
四、具體措施【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1、教導處牽頭,系統組織本校教師舉辦新課程知識以及現行小學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理論講座,著力提高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同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2、堅持以校為本,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主要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學科業務學習,指定學習書目,交流學習心得,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3、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發揮校園網與學校資源庫的功效,不斷充實,完善網路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並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獲,學以致用」,而且教師培訓要求後能在本組業務學業論理中交流經驗體會。
5、開放學校圖書室,學校定期購置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向全體教師提供書目,要求每期教師至少精讀一本理論書刊,定購一本專業的教學雜志期刊,並作出相關讀書筆記。
新泉小學2013年教師培訓計劃
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三):2016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範文一: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根據《關於蕪湖市"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教師應該從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盡快提高實施新課程的專業化水平。校本培訓是推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本年度我校將繼續以校本教研為主要內容,加大教師校本培訓力度,並作為學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強校之路、興校之策。
一、指導思想
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目標,引導全體中小學教師重點學習重要的和新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規,全面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與能力,參加"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和有效教學能力。
二、組織管理
成立繼續教育領導小組,負責落實上級計劃,制定本校工作計劃,組織實施考核評價。
組長:查信(校長)
副組長:王永干(副校長)
成員:秦溯、王健勇、王震、孫偉、陳宏貴、王永路、蔡小月、
王保平、羅龍貴
三、培訓對象
全校在職教師。
四、工作目標及主要措施
1、師德培訓
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水準,爭做學生愛戴、家長信賴的老師。增強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自覺性、形成教師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的良好氛圍。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我們將通過觀看錄像的方式,以各地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努力激發教師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文件,重視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增強法規意識。學習師德規范,學習師德高尚的教師的典型事跡等,以先進促奮進。開展"愛生敬業、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主題教育活動,發揮教師在師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使全體教師能夠規范自己的師德行為,提高師德養成的自覺性。
2、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
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信息更新的發展,教育的發展也需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並能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年度我校將繼續進行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其主要內容:(1)課件製作,逐步使我校中青年教師人人都能製作和使用課件上課;(2)電教儀器設備使用的培訓。通過培訓,使我校全體中老年教師都能夠操作電教儀器設備,期末組織專項考試,同時與教師年度考核相掛鉤。(3)教師培訓形式:a集中培訓b個別輔導c在家自學
3、新課程培訓
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以《新課程標准》、《走進新課程》等有關新課程的基本理論為主要指導,同時,輔以《小學教學設計》等新課程刊物中的相關教學案例和花絮,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通過這些內容的培訓達到如下效果:即教師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由傳統的靜態知識擁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逐漸形成我校民主、開放、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格局。
五、教師培訓形式
1、專家講座
學校聘請校內外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以擴展教師們的視野,提高教師們的水平。
2、教師論壇
以學校網站為主陣地設立教師論壇,探討教育教學規律,分析教育教學現象,發表教育心得,激發創新思維,提高科研水平。
3、經驗交流
學校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組織培訓
學校鼓勵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培訓,為教師的學習搭建平台。
5、以研促訓
以教研活動為載體,拉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強化學科組的教研活動,以日常教研為載體拉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6、以會代訓
以會代訓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渠道,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完善,使其制度化、規范化。
7、與兄弟校、結對學校合作
學校逐步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結對學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兄弟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拓寬校本培訓的師資渠道,增加教師培訓機會。
8、以老帶新
充分發揮老教師在校本培訓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一幫一"的幫扶式培訓方式,使其制度化、規范化。
六、管理措施
校本培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要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就必須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積累經驗,不斷調整,充實內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訓的體系,構建校本培訓機制。為此,擬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各項培訓統籌安排,統一協調,列出培訓對象、內容、時間、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訓明確有序,進展順利。
2、培訓人員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訓前要制定培訓計劃,上交教導處審核。內容包括培訓的目標、措施、時間及具體內容。
3、建立考核與獎懲制度,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行過程監控,結果考核。考核結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內容。
範文二: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化教育改革,貫徹落實市教育局2016年暑期師訓干訓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師德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進學校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課堂,結合學校工作實際,特製訂2016年暑期教師校本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師德素養和暑期讀書活動"為重點,以"質量效益推進年"為目標,圍繞提高廣大教師"業務素質"、"師德素養"、"心理健康"三個主題,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整體素質,進一步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為進一步提升我校的辦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強化師德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心理健康知識,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增強教師責任意識、科研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深化課堂改革,提升教學水平;建立一支師德高尚、師業精湛、師績突出、充滿活力的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隊伍。
三、培訓形式
以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和交流匯報、培訓與考核相結合。
四、培訓對象
洮西小學全體在職教師。
五、培訓領導小組
組長:張仲濤
副組長:王小俊鄧利強
組員:學校中層幹部和教研組長
六、培訓內容
1、師德培訓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重溫《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師德建設的相關文件。結合近年來學校師德行風建設的現狀,個人針對存在的不足,開展深入的討論和反思,要人人發言,人人寫心得、談體會,使每一位教師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人民教師良好的社會形象。
2、業務培訓
(1)依託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網路競賽為平台,組織全體教師網路學習《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倦怠心理調適》《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等課程,採取自主學習和學校qq群討論培訓方式開展賽前輔導,確保100%教師通過網路知識競賽。
(2)開展教師"好書伴我教育生涯"讀書徵文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利用暑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閱讀教育局推薦的暑期書目,閱讀與教師專業化成長、文學類等書籍,撰寫一篇讀書心得、札記、隨筆、評論、小品文、散文--8、25之前發送到胡伯明老師郵箱。屆時將推薦3-5篇參加市教育局讀書徵文評比。
(3)參加"常州市名師大學堂"活動。根據網路報名要求,自行報名,學校統一組織與自行參與相結合。
(4)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各類培訓(詳見安排表)。
(5)課題研究培訓。重視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與研"緊密結合,研究與行動合而為一,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發展。
3、班務工作培訓
通過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和專題講座,不斷提高班主任和青年教師班級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

⑵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朋友:現在為你提供以下內容,不恰當的地方希望你適當修改。謝謝!
學情分析:本人擔任初一年級信息技術課,初二年級分4個班,共178名學生,共中優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學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現象,學困生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
學困生差因分析:學困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記筆記,課後不復習。對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術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鞏固,對信息技術開始有些興趣,以後興趣越來越淡,不知任何知識要想學好都要付出辛勤與汗水。
二、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質量目標。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識,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第五章、第六章,具體知識點如下:
第五章:了解Excel的功能與主要特點;掌握Excel的啟動與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輸入文字和數據;掌握工作中數據的簡單計算;掌握工作中的數據操作、文字編輯;掌握工作表的列印。
第六章:了解PowerPoint啟動與退出、PowerPoint的界面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開、保存;掌握設施模板的應用、幻燈片背景的設置;掌握PowerPoint的五種視圖模式的切換;掌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的編輯;掌握插入與編輯圖片文件;掌握觀看幻燈片放映與設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燈片演示效果的設置(動畫、聲音、切換)。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2、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洋思、萬石、郵堂經驗,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在初二時能通過《信息技術》中級考核。
三、 教 材 分 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 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知識結構體系分析:本學期教學內容共二章,以Excel電子表格作為學習的重點,主要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軟體計算、統計、分析、匯總數據;利用PowerPoint製作、設置、播放多媒體作品。
技能訓練要求:通過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體,會計算、統計、匯總、分析數據,製作圖表,並會列印報表;利用多種媒體(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合成製作簡單的多媒體作品,設置幻燈片的放映方式。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學期所學知識是數據處理的基礎知識,為以後深入學習計算機流行軟體打下扎實的基礎。Excel是優秀的數據處理軟體,學好它為以後踏上工作崗位帶來辦公自動化。PowerPoint是簡單、實用的多媒體製作軟體,對於教學、廣告、宣傳都很有應用。兩章知識是當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熱點知識,學生興趣濃,是學習信息技術的關鍵,培養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才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學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電子表格中的數據計算、簡單幻燈片的製作與播放。

難點:電子表格中的數據計算。

四、 改 進 教 學 的 措 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1. 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認真落實「五認真」具體措施:

一、認真備課:力爭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領會大綱精神,鑽研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十備:一備滲透德育;二備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方法得當;三備信息技術基本概念;四備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用語、基本術語;五備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備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七備信息技術實驗操作的增補及成敗關鍵;八備學生自學提綱;九備操作練習作業精選;十備課堂教學的總設計。

二、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後連接,板書規范清楚,教態親切、自然,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三、認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復習工作,以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強化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四、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五、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考試綱要》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學困生在課上、課後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並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轉化為理論,學期結束時,至少寫一篇經驗總結或論文。

⑶ 如何學習《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有關精神,為貫徹落實《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路聯盟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教師[2004]4號)有關要求,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和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我部制定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以下簡稱《標准》),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標准》是指導中小學教學人員、中小學管理人員、中小學技術支持人員教育技術培訓與考核的基本依據。我部將依據《標准》研究建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考試和認證體系,促進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與考核的健康發展。附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 為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有關精神,特製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本標准適用於中小學教學人員、中小學管理人員、中小學技術支持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與考核。 第一部分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一、意識與態度(一) 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應用意識 1.具有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關注新技術發展並嘗試將新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意識。(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專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二、知識與技能(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 3.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的基本內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三、應用與創新(一)教學設計與實施 1.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2.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 3.能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二)教學支持與管理 1.能夠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 2.能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學中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三)科研與發展 1.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 2.能針對學科教學中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身的業務能力。(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就學生情況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 5.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在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 6.能利用技術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交流與合作。四、社會責任(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機會。(二)有效應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三)健康使用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四) 規范行為能向學生示範並傳授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 第二部分 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一、意識與態度(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應用意識 1.具有推動在管理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推動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支持教師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價值並不斷挖掘其教育應用潛力的意識。(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促進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促進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促進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管理能力與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的意識與態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師創造終身學習環境的意識與態度。二、知識與技能(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4.掌握績效技術、知識管理和課程開發的基本知識。(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4.掌握課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的方法。三、應用與創新(一)決策與規劃 1.制定並實施教育技術應用計劃以及應用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例與法規。 2.能夠根據地區特點和實際教育狀況,宏觀調配學習資源,規劃和設計教育系統。 3.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和統計數據輔助決策過程。(二)組織與運用 1.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保證教育技術應用計劃的貫徹和執行。 2.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建。 3.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4.能運用技術輔助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

⑷ 如何規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提升工程規劃書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要求,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三通兩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決定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根據我省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實際,制定本規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國教師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教育部、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精神及要求,通過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提升全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提高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服務教師,統籌規劃。堅持以服務全省廣大中小學教師為宗旨,在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和指導下,由省教育廳統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具體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二)按需施訓,注重實效。充分結合我省教育教學特別是教師信息技術實際,遵循教師專業成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規律和教師需求設計培訓項目,組織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三)應用為本,學以致用。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導向,以通過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來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中心,提高全省中小學教師運用所學信息技術理論和知識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水平的能力。
(四)測評驅動,積極創新。堅持行政統籌,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為指導,推進工程實施的管、辦、評分離,引入社會資源,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把改革創新貫穿於工程實施的始終,通過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建立培訓、測評、應用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機制,實現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統一。
三、總體目標
在教育部的統籌指導下,根據教育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從2014年起,按照先易後難、先骨幹後全員、逐步推進的原則,分年度、分層次組織開展全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提升,到2017年,完成全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提升培訓工作。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建立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機制,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全省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提升培訓
1.確定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全省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2017年前達到退休年齡的教師自願參訓,參加了2013年「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並選擇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專題的教師可不參訓。重點加強各級專兼職培訓者、中小學校長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
2.統籌培訓項目。根據教育部要求,充分整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關培訓項目,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攜手助學」、「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項目與本省教師培訓資源的融合,採取短期集中、遠程網路、技能大賽等方式,設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現代網路信息技術提供課程資源,培訓骨幹培訓者和共建培訓平台,擴大優質資源輻射范圍。
3.創新培訓方式。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路研修社區,推行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要強化情境體驗環節,確保實踐成效,使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堅持底部攻堅,積極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建立以校為本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行移動學習,為教師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便捷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持。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為不具備網路條件的農村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健全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確保研修質量。
4.強化培訓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校長繼續教育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年培訓人數不得少於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總數的20%,每五年教師接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不得少於50學時,2014—2017年各市(州)培訓分年度規劃任務數(見附件2)。省教育廳規劃制定分年度培訓項目,引入招投標機制,遴選省內外具備資質的機構單位承擔當年培訓任務和測評工作。試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激發教師參訓動力。各市(州)、縣(區、市、特區)要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建設教師選學服務平台,組織開展本地區教師全員培訓,對未參訓或培訓學時不夠、測評考核不過關的教師,要結合職稱、評優、評特等教師專業成長制定相應的懲處措施,督促教師參訓。各級要完善專項培訓體系,做好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相關培訓的有機銜接。
5.提高培訓實效。各地各培訓機構要建立國家與地方、公辦與民辦、普通與特色、一般與優質的共建共享資源服務平台,匯聚各地各方面培訓課程資源和培訓服務信息,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與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實際、與教師專業成長等緊密結合,建立優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提高培訓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對通用性強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升級,建立基於互聯網的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台,探索開展教師培訓MOOC等網路課程資源建設工作,利用合作項目引進和開發優質資源,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各地要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支持中小學與高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匯聚本地資源,與國家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通過現場診斷和觀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用結合。
(二)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省教育廳根據教育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開發、引進適合我省實際的測評工具,建立網路測評系統,組織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測評,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測評主要採取教師網上自測方式,通過案例開展情境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不具備上網條件的教學點、村級小學各地結合實際可採取其他方式進行測評。各地要根據測評數據及時調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訓機構要根據測評數據制定完善培訓方案,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中小學校要分析測評數據,找准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教師要根據測評結果,明確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合理選學。
(三)推動教師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適時組織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示範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徵集等活動,充分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形成良好應用氛圍。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探索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和示範校等舉措,推動信息技術應用綜合創新。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省教育廳在教育部的指導下負責全省提升工程實施的組織管理,成立貴州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1),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於省教育廳廳教師工作處,成立執行機構(設在省廣播電視大學),負責組織管理的具體工作。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指導和評審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招投標、管理及相關協調工作,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實施精細化管理。各市(州)、縣(市、區、特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相應機構,安排專人負責本地區「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工作,要將「提升工程」實施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教育「9+3」計劃等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結合起來,充分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和科研等部門資源,依託各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等培訓基地,加強對中小學校的指導,開展本地區全員提升培訓。中小學校長是本校提升工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二)經費保障。省級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管理平台建設、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和能力測評等工作。在「國培計劃」專項經費中切塊用於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市(州)、縣(區、市、特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本地教師全員培訓,要加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硬體投入,為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基礎保障。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三)制度保障。各級要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制定管理辦法,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開發並運用測評工具,制定完善測評辦法,開展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要充分發揮社會培訓測評機構和成熟技術的作用,充分授權培訓機構與國家平台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合作,整合其它優質資源。要建立完善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提升教育信息技術。
(四)監督保障。教育部將通過信息管理平台對各地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監測結果。實行測評分離,以保證培訓質量和評估實效。省教育廳將採取專家評估、網路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實施的監管評估工作。將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落實情況納入教育「9+3」計劃督導評估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考核驗收重要內容。各市(州)、縣(市、區、特區)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加強中小學校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監管評估。

⑸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發展計劃怎麼傳上去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為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為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回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體功能推動著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為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為廣泛和較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路的功能
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路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路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路,將一些有用的網路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路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路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路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⑹ <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學習計劃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計劃
為了加快推進我鄉小學基礎教育信息化,使我鄉全體教師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根據《農安縣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方案》的具體內容,特製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為加快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我鄉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我鄉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二、我鄉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現狀
現在我鄉絕大部分教師都已經參加了計算機初、中級培訓。經過培訓使廣大教師對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有了初步了解,對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應用於教學有了促進作用。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教師原有的教育技術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水平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是廣大教師最為缺乏的。因此,通過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為:《教育技術培訓教程》教學人員版,初級內容,共分為八個模塊。使用教材:由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審定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試用教材。
四、培訓形式
根據我鄉實際情況,此次培訓安排主要以校本培訓為主,培訓分為兩個階段實施。4月份至6月份為培訓者培訓,中心校選派一名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信息技術專任教師或遠程教育管理員參加縣里培訓;8月份至11月份為全鄉教學人員參加的校本培訓,各村小根據情況選出學科教師中三分之一的人員參加培訓。
五、考核辦法
根據國家實施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規定,教師參加規定內容培訓後,由國家統一組織考核,考試由全國考試中心辦公室組織進行。
六、培訓實施步驟
1、3月份下發萬順鄉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計劃,中心校選出到縣里參加培訓的培訓者。
2、4月份至6月份培訓者到縣里參加培訓。
3、8月份至11月份中心校組織學科教師參加校本培訓。培訓期間各校要認真組織教師要積極參加培訓,培訓採取自學與集中輔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每周至少組織兩次集中輔導,同時要記好學習筆記。
在校本培訓期間,中心校領導專項檢查培訓效果,發現問題及時更正,確保此項培訓工作落實到位,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萬順中心校

2009.3

⑺ ★教師培訓工作計劃怎麼寫

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以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於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群體。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的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精神。
2、注重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把學科知識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師發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
3、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學觀。
4、扎實推進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達標培訓為手段,同時加強教師"粉筆字、板畫、鋼筆字"的基本功培訓。
5、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採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
6、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要解決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
7、立足長遠,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來管理、規范我校的管理行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辦法
1、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邊步安為組長,鄭飛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具體培訓由教導處負責。
2、加強管理與督查 學校對教師培訓實行過程管理,納入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系列。
四、具體措施
1、教導處牽頭,系統組織本校教師舉辦新課程知識以及現行初中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理論講座,著力提高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同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2、堅持以校為本,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主要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組織學科業務學習,指定學習書目,交流學習心得,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3、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發揮校園網與學校資源庫的功效,不斷充實,完善網路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並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獲,學以致用",而且教師培訓要求後能在本組業務學業論理中交流經驗體會。
5、開放學校圖書室,學校定期購置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向全體教師提供書目,要求每期教師至少精讀一本理論書刊,定購一本專業的教學雜志期刊,並作出相關讀書筆記。
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於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於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服務於課程改革,培養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幹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並與自學相結合,側重於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教研時間。
(二)新課程標准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准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准及新課程標准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製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
方式:
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採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並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徵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佔教師總數的10﹪—15﹪,骨幹教師要佔教師總數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並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
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准》、《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活動。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⑻ 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網路培訓

怎麼打不開學習平台

⑼ 中小學教學人員(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的模塊指南

模塊1 開始培訓的准備(4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此次培訓的主要模塊、過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務及應取得的成果。
2.了解教師與學員、學員之間的交流方式,利用技術建立課上和課下的多種交流渠道,體驗正確交流方式的重要性,為後續模塊的學習做好准備。
3.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4.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協作學習的過程;在對個人活動、小組活動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識。
(二)任務
1. 互相認識,形成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
2. 介紹培訓模塊、方式和最終學員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
3. 檢查和准備每個人的軟硬體設備;
4. 建立個人文件夾。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對於保障整個培訓課程的順利實施具有導向性作用,要注意觀察學員,引導他們從心理、方法和技術上做好各種准備。
2.組織學員相互認識,讓學員嘗試利用技術進行課堂和課外的交流,體驗各種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學員理解培訓的方式、成果要求、評價形式等,並達成共識。個別學員的困惑或不同見解可以在全班范圍內適當組織討論,重在參與和體驗,不要簡單地給出結論。
4.要充分利用學員已有經驗,重視學員獨特體驗,使學員形成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相互介紹+討論)
(1)培訓教師與受訓學員的自我介紹與相互認識。
(2)了解培訓的方式及主要內容模塊,了解培訓的評價方法。
(3)了解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
2.師生互動2(案例觀摩+閱讀+講解+討論)
(1)案例觀摩。
(2)介紹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3)進一步了解新課程標准所採用的教育觀及學生發展觀對教育技術運用的影響。
3.自主活動1(操作+思考)
(1)檢查培訓中用到的相關軟硬體。
(2)建立作業文件夾,檢查作品檔案袋。
(3)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留存教師、學員的電子郵箱地址,嘗試與教師及學員進行交流。
(4)思考自己的選題,用電子文檔記錄下來,存入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作品檔案袋)中。
4.小組活動(共享+討論)
(1)形成學習小組,為小組命名,組織組內交流、共享、互幫互助。
(2)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選題意向,並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3)完成此次小組活動記錄文檔。
5.自主活動2(評價+反思)
(1)參考提供的小組活動評價模板、小組活動中的個人行為評價模板,評價此次培訓中的小組活動及個人活動。
(2)反思本模塊的培訓,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2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掌握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及關鍵環節。
3.運用教學設計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學設計方案。
(二)任務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結合教學設計方法分析其優缺點。
3.參照本模塊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完成所選內容的教學設計方案。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強調案例研討對學員教學設計實踐的啟發效果,通過案例的比較分析,理解學習教學設計的作用以及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方法和實踐的指導作用,不要糾纏概念。
2.重視學員對自己經驗的反思,鼓勵學員以開放的心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通過正反案例,使學員在處理已有經驗和新知識、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經驗等交織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學設計方法的理解。
3.重視對各種教學策略的體驗。在體驗中,幫助學員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策略的概念和方法。
4.為學員提供教學設計實踐的便利條件,包括評價的參考標准以及活動過程模板,但要引導學員突破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過程模板。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觀摩教學設計案例。
(3)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
(4)教學設計方法的關鍵環節。
2.自主活動1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填寫反思記錄文檔。
(2)分析教學設計案例的優缺點,填寫案例分析表。
(3)閱讀本模塊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選擇適用於自己選題的模板。
(4)基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選題的教學設計方案。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反思記錄表,討論後概括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2)參考本模塊提供的小組作品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介紹各自的教學設計方案,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參考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思考並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2)將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3 教學媒體的選擇(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各類教學媒體在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結合案例了解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作用。
3.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所用的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二)任務
1.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案例,分析案例中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
3.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旨在建立技術是幫助學與教的工具的正確媒體觀,強調不同媒體的不同教學特性和使用范圍,要發揮媒體的綜合優勢,強調合理運用,不盲目追求技術的先進性。
2.要強調動手實踐,要求學員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教學媒體的應用特點及其對教學的支持方式。
3.通過對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使學員從不同角度理解媒體的運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媒體選擇的原則。
4.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媒體選擇原則,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訂的媒體應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各類教學媒體的特點。
(2)案例觀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學的支持作用的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學習,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形式及特點,對在教學中所能用到的媒體加以標注,填寫媒體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記錄表。
(2)觀摩學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填寫媒體運用分析表。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自主活動中的第一項,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
(2)在小組內共享媒體在學科中的運用記錄表,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共享媒體運用分析表,討論並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4)與小組成員討論,如何在自己的選題中運用演示型教學媒體。
4.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活動,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及其運用的方式,將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塊完成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並將修改後的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將小組活動中形成的兩份小組作品整理成電子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4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一)(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2.掌握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及運用策略,掌握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了解資源與媒體的聯系與區別。
(二)任務
1.列出能為本學科教學所用的資源類型、工具及其運用策略。
2.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或選題,選擇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注重使學員形成正確的資源觀。要明確教學資源不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學;要注重多種教學資源的運用,既要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要重視其他渠道的資源利用。
2.重視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注意既要採用同一學科不同應用形態的教學資源運用案例,也要採用同一應用形態的教學資源在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案例,使學員多角度、多層次理解教學資源的運用特性和應用原則。
3.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應用原則及其注意事項,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定的教學資源應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應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有哪些形式的資源可為教育教學所用。
(2)不同類型資源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如何才能綜合其優勢。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資源應用於教學過程的優秀案例觀摩。
(2)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3)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與運用策略。
(4)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自主活動1
(1)列出在你所教學科中所用資源的類型、工具。
(2)列出你在運用各類資源、工具時的策略。
(3)列出資源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4.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上述三項內容,討論後形成一份小組學習作品,並在全班內共享。
(2)參考本模塊提供的作品評價模板與小組活動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5.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小組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與媒體,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5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二)——信息技術技能(8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收集教學資源的方法。
2.能夠對收集的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與處理。
(二)任務
1.運用收集資源的方法,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選擇、收集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2.運用文字處理工具對收集的文本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
3.運用圖片處理工具對收集的圖片資源進行截取和改變大小、亮度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4.運用音頻處理工具對收集的聲音資源進行截取、增補、去噪音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5.運用網路下載工具將動畫下載到本地機,並插到自己的文本中。
(三)教學活動建議
1.增強學員積累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員注重平時資源的積累,包括收藏優秀網址、素材庫以及平時瀏覽網頁時收集一些好的素材,分類存放以備教學之用。
2.注意分享中小學教師已有收集資源的體驗,使學員從中掌握資源收集的小技巧,提高資源檢索、下載的效率。
3.通過案例使學員理解不同格式素材的質量和教學特徵,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恰當選取素材的能力。
4.突出素材處理工具常用、實用的使用功能,注意不同學科的不同需求。既要教會學員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更要重視引導學員學會運用軟體工具的幫助功能,學會上網搜索常用軟體工具等,力求知識遷移和自我提高。
5.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的應用特性,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收集的教學資源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在日常教學中有哪些收集資源的方法?
(2)在學科教學中,常用的資源類型有哪些,各類資源的教學運用效果如何?
2.師生互動2(思考+討論+閱讀+操作)
(1)觀摩收集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資源類型。
(2)收集資源的方法。
(3)介紹資源收集的常用軟體。
(4)運用各類簡單的多媒體加工與處理軟體,對收集的各類資源素材進行簡單加工處理。
3.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的學習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類型,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電子表格軟體或表格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基於自己的選題,參考教材附錄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資源站點、學科網站,收集教學設計中所要使用的資源素材。
(3)記下本學科比較好的資源網站地址,並添加到收藏夾中。
(4)利用相關的資源加工與處理工具,對收集到的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使之更好地應用於學科教學。
4.小組活動
(1)利用本模塊中提供的資源站點評價量表,完成對某一學科站點或資源站點的評價。
(2)在小組內、全班內共享好的學科教學站點、優秀資源站點。
(3)在小組內展示處理過的各類資源,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
5.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資源素材。
(2)將修改後的資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6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三)——信息技術技能(10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資源的呈現類型,了解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掌握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3.了解運用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二)任務
1.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設計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3.觀摩並分析如何利用網頁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通過案例分析使學員理解不同呈現方式的資源對教學的支持方式的不同,並能夠分析自己的教學需求以及教學資源對具體教學環節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學員樹立合理運用資源的意識,力求能以簡單的技術實現必需的教學功能。
3.開發工具的教學中,要尊重學員的意願和已有基礎,以教學功能的實現為目標,不嚴格規定使用哪一種軟體,但可以建議學員使用通用性的軟體,以便共享資源。
4.促使學員形成記錄學習過程的意識,建議他們把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心得隨時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關注學習過程的自我反饋和自我指導。
5.學員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員的個別化指導,更要強調學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幫互助意識的培養,重視應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對小組團隊集體評價。
6.在強調學員自主探究、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前提下,為學員提供必需的自主學習資源,同時要重視對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教學上採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視變式練習的應用。
7.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討論、制訂的教學資源評價標准,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設計、開發的教學資源課件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閱讀+講解+操作)
(1)觀摩各種呈現類型的教學資源案例,分析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觀摩並分析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學員的教學設計選題,完成對教學資源結構的設計,記錄在文檔中。
(2)利用相關資源開發與整合技術(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完成教學資源。
3.小組活動
(1)參考資源評價的方法,在小組內討論資源收集與開發的注意事項,討論確定資源評價的量規。
(2)在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資源,並征詢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
(3)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資源。
(2)將修改後的教學資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7 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成果(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作用,初步掌握設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夠對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改進。
(二)任務
1.設計選題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訓過程積累的學習結果。
3.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學員在以往教學實踐中應用評價理念和方法的經驗,強調通過分享理解各類評價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視評價案例的資源建設。通過案例的研討、分析,使學員正確認識形成性評價促教、促學的作用,積累本學科在形成性評價實施方面的優秀經驗。
3.鼓勵學員對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啟發,掌握將形成性評價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法。
4.通過分享和反思,促使學員明確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正確的資源觀。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
(3)了解總結性評價的作用。
(4)介紹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設計方式與方法。
2.自主活動1
(1)參考案例中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2)參考案例中總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總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個培訓模塊中積累的個人學習成果材料。
(4)優化教學資源、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
(5)將完成的內容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作品檔案袋)中。
3.小組活動
(1)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重點是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資源),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2)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修改優化自己的教學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8 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7學時)
(一)目標
1.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和具體的媒體環境,掌握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
2.掌握單元/主題教學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的方法。
3.能夠對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修改。
(二)任務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初步完成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如果課時不夠,完成資源框架即可)。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案例資源的建設,強調通過案例觀摩與研討,使學員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概念、作用以及與一節課設計的不同之處。
2.關注培訓後的應用情況,增強學員積極應用的意識,既要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現有條件可能存在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困難中的有利因素,選擇恰當的應對策略的能力。
3.為學員提供充分的學習支持,包括主題/單元設計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等,同時也要引導學員突破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
4.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注重學員對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理解和體驗,強調對方法的指導,要求完成教學設計方案,但不對成果做過高的要求。
5.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理解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要求,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完成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自主活動1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
3.小組活動
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9 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5學時)
(一)目標
1.了解評價的一般方法。
2.掌握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在教學設計實施與展示的過程中,建立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的意識,並以此形成將所學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的意識。
(二)任務
1.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基於組員反饋意見加以修改。
2.在全班試講、展示教學設計成果,分析討論該成果的優點及需要改進之處。
(三)教學活動建議
1.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員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方面的經驗和體會,通過研討了解教學設計成果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及特點,理解教學設計成果評價對教學設計本身、教學實施的意義。
2.在展示和評價之前、之中,注重應用一些提高活動參與度的策略,並使學員理解並掌握這些策略。幫助學員合理評價他人,既強調欣賞他人,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3.體驗和理解從設計到實施的關系,掌握根據教學進程的變化進行教學實施調控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揮技術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數據收集、數據統計、結果保存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學員使用技術開展形成性評價的初步意識和基本能力。
5.注意利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完成說課,提高說課能力。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在技術條件尚不具備時,有哪些策略或方法可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教育技術?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評價案例分析。
(2)評價的一般方法。
(3)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學員每人展示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和教學資源,組內成員給出評價及修改意見。
(2)基於組內成員給出的修改意見,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
(3)在全班內,以說課、試講的方式展示教學設計成果。
(4)在小組內,分析所展示的教學設計成果的優點,並指出其有待修改之處。
4.自主活動
(1)將自己的作業文件夾壓縮打包後提交,將作品檔案袋所有材料整理後提交。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10 培訓的總結與提高(2學時)
(一)目標
1.總結和鞏固教學成果;
2.分享學習經驗,形成長期堅持在運用中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二)活動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發現問題;
2.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分享;
3.提出對培訓的改進建議,明確今後一段時間的個人學習和應用計劃。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運用在信息環境下涉及倫理道德問題的案例,使學員意識到正確對待網路安全和道德問題的重要性,增強學員對網路安全與道德問題的鑒別能力。
2.採用游戲性活動,使學員能夠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分享培訓體會、困惑以及對培訓的建議。
3.讓學員嘗試自擬訪談表或調查表,以獲取他人的反饋意見,並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建議。
4.培訓的反思和評價要強調培訓全過程,關注培訓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和個人發展的啟示。
5.學習成果和學習計劃都是為了促進知識、技能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教學中要增強學員在應用中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信息環境下的倫理道德與網路道德。
2.自主活動1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
(2)檢查自己在培訓的各模塊中任務完成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3)反思整個培訓過程,完成反思文檔及反思日誌。
3.小組活動
(1)組內討論、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訓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與小組成員、培訓教師進一步討論、交流。
(3)聽取小組成員、培訓教師對自己本次培訓的評價,吸取有益建議。
4.自主活動2
(1)思考如何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工具和方法,有效地獲取本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反饋意見及相關的數據資料,反思自己在接受培訓、實踐過程中的表現。
(2)結合自己心中尚存的困惑,制訂一個自己今後學習的計劃。
(3)評價本次培訓活動,提出培訓意見 。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