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愛育恩,喚醒識恩知恩意識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要讓學生感受到恩惠,打開「意識結」,喚醒感恩意識,激發報恩的慾望。在平時我很注意用愛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給他們講「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古訓,講「黃香溫席」的美談和「結草銜環」的佳話;堅持做到「心靜氣順、嘴甜手軟」,少批評,多鼓勵,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帶給學生關愛和快樂。學生非常願意聽我的話,而且願意模仿我的行動,關心集體團結友愛。
我們學校的新教學樓集中供熱,既干凈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課的時候,發現嗓子發癢,很多學生也咳嗽,原來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塵在乾燥的室內很容易漂浮嗆到嗓子。我就找干凈的濕毛巾蓋在暖氣片上,濕潤空氣,灰塵下沉,學生不再咳嗽。為了防止流感,我又買了瓶白醋,每天都灑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護學生的嗓子。這些細微的關愛感化了學生,後來這些事情都被學生搶著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內向、最不熱心的女同學,從家裡帶來用開水燙好洗干凈了的四條毛巾,在學校使用。這些正驗證了魏書生的話:「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就是吸引學生為集體出力、流汗,貢獻個人的東西,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數九寒天,別的班級感冒的有十多個人,我班一個沒有,這得益於老師愛心的付出和學生心靈的感恩。其實對學生來講,感恩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創舉,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滲透在你來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尋恩覓情,激發學生感恩情懷
感恩,英文為thanksgiving,意為感謝、給與,是情懷,是一種美德和境界。學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標准。
感手足之恩,是為悌。班級如家庭,同學如手足,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體驗快樂,我在班裡開展了「快樂尋恩,以恩促行」活動,鼓勵學生識恩尋恩、感恩施恩,體驗過程中的快樂。在班級的板報開設了感恩專欄,讓學生每天找出恩情點,看到的、聽到的、老師的、同學的、班內的、校內的……只要是積極向善的閃光點,都要鼓勵、學習、珍惜。開始每天只有一兩條,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理解的感恩表達了出來,比如《給予樹》、《七顆鑽石》、《可貴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來越廣,有關於非值日生主動做班務的,有關於主動幫同學進步的……尤其是兩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平時性格孤僻自閉,同學們就有意識地找他倆的優點,鼓勵他們,無意識中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快他倆走出了家庭的陰影,也有了快樂的笑容。
在幫助與感恩的循環中,同學們都變得主動熱情,用快樂和感恩的心真誠相待。家長會上,許多家長都高興地反映孩子的變化,懂事了,孝順了,勤快了,有禮貌了……感謝我解決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感父母之恩,是為孝。學生的識恩尋恩行動還和諧了家庭,讓他們更加得到家長的疼愛,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班上有一名同學從外地轉來,經常不寫作業,即使寫了錯誤也很多。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他唱反調,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媽媽特好麻將,他心裡生氣。針對這種心態,我首先讓他想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付出,在紙上寫下來。一會兒他嫌太多不寫了。我讓他學著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動父母的事情。一個周以後,他告訴我媽媽天天在家陪他,還把方法講給同學聽:第一天傍晚回家,媽媽告訴自己弄飯吃,他就在鍋里煮了十多個雞蛋,還撈出四個給媽媽放在碗里,留言讓媽媽保重身體吃雞蛋。第二天晚上媽媽又去玩到11點多,他說害怕不敢睡,又給媽媽端了一盆洗腳水,告訴媽媽燙一燙腳舒服,讓媽媽很激動。第三天在爸爸回來時替媽媽「撒謊」……從那以後,只要他在家,媽媽就在家。那段時間,這個學生各方面狀態很好。大約一個半月後,他媽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來家長,把這位同學的前段表現和現在的狀態說了說,表揚家長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長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顧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長高興地走了,問題解決了。去年春節他給我打電話:「老師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會感恩,就治不好我媽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門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圖報,圖報必圖強,圖強必有為,現在他在初中,成績一直在全級部名列前茅。
三、報恩獻恩,培養學生做有恩必報、與人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愛心和關懷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識,體驗恩情能平和心態並付諸感恩施恩,達到《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境界,實現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型。恩情哪裡都有,教育無處不在。我們抓住一切機會開展了「五心」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忠孝仁愛、誠信自強,讓學生超越自我,感恩內化品質,施恩由習慣到自然。
我在班級中開展了每天對家長「問一聲好、倒一杯水、夾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樂」的「五個一」活動,並在孝心卡留下記載。我們還開展了主題為「整潔環境,健康大家」的綜合整治活動,學生走上街頭,向行人宣傳,清除野廣告,清理各類
⑵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教育有沒有用?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用。但,得看是對誰。一個人的改變,外因是條件,內因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次演講,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於有的人來說,可能一點效果沒有,而對某一個人來說,卻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感恩教育,只會使部分學生發生改變,卻不可能使所有的學生發生改變。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不管是思想上的教育還是知識上的教育,都需要在長時間的教育中,使學生一點點地發生變化。這種形式的感恩教育不可能天天舉行。當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的感動都消失殆盡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們還是會變成一個個傲嬌的小公主,一個個驕傲的小王子。
況且,在商品經濟的今天,人們過多地關注自我,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回報,人性的自私與冷漠已經嚴重地腐蝕了未成年的學生,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本來就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就更不懂得感恩了。這,不是一次、兩次的感恩教育能夠救治得了的。
感恩教育的作用很大,因為,一個人只有知道感恩,才會尊重老師,孝敬父母。懂得尊重老師的孩子,才會在上課時認真聽講,遵守紀律;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會努力學習,增長才幹,學有所成孝敬父母。實施感恩教育,在學生的心中種植下感恩的種子,讓它們生根發芽,才會使一個人真心向善,讓愛自己的人感到自豪。
要想使感恩教育產生巨大的作用,還需要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為主,多方面精誠合作,一起努力才行。
望採納,謝謝!
⑶ 為什麼對孩子要進行感恩教育
這個太需要了復,現在制社會存在這么一個問題,就是愛的上行與下行的懸殊太大,比如說現在社會中就有這么一個現象,作為中間的一輩對孩子是百般寵愛,對父母可能就怠慢很多甚至更為糟糕的情況,當孩子長大了也重復這樣的完全不平衡的上下行愛,周而復始。所以說感恩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得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得懂得感恩。
⑷ 淺談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淺談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小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科書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如何挖掘教科書的感因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此,把本人多年的教學體驗略談如下:一、弄清一知恩感恩教育必須先知恩。要根據文章特點,引導學生弄明白文章要感誰的恩,感什麼恩。這一環節是很重要的,作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握好怎麼樣的文章表現怎樣的恩。表現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的質的文章。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人類是地球母親,《桂林山水》能讓我們心靈小憩。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是表現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如《釣魚的啟示》就是讓我們感知到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十六年前的回憶》讓我們感知英烈的祖國心,民族義。而《詹天佑》能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
⑸ 感恩 對於當代青少年的教育意義
--專家建議:感恩教育要兩手抓 "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日漸忽略的人,如何對他人乃至整個社會懷有感恩之心? 每天給父母倒一杯茶、打一盆洗腳水;每周與爸爸媽媽談一次心;看到爸爸媽媽生病了主動端水送葯;自己生日時跟媽媽說一聲謝謝,感謝她辛苦生下你,養育你成長……"每天所花的時間不超過10分鍾,收獲的卻是父母一日的開心。"吳建春這樣鼓勵學生,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重樹孩子心中的"感恩"。 2007年3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決定,從2007年開始,確定每年5月為全區學生"孝敬父母月",在全區教育系統和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孝敬父母月"活動。開展"九個一"活動,即組織一次"孝敬父母月"主題班(隊)會;開展一次"爸爸、媽媽辛苦了"主題徵文;舉辦一次"學會感恩"主題演講;倡導每位學生為父母洗一次腳(頭);給父母寫一封信;陪父母參加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為父母自製一件生日(節日)禮物;承擔一次家務勞動;與家長進行一次談心活動。 "感恩教育必須長期化,每個學校要通過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把感恩教育堅持到底",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學生處副處長謝波說。 事實上,全國各地都在開展形式各樣的"感恩教育"。在上海,學會"感恩"已寫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學生守則》;在武漢、齊齊哈爾、石家莊等城市也開展了"感恩教育"…… 李保平等專家認為,堅持"感恩教育",既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感恩的環境,"治療"現在已經存在青少年中的問題,又要採取預防措施,及時、准確掌握青少年思想發展新動態。為此,他們建議,盡快建立起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跟蹤評價體系。 李保平等認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跟蹤評價體系應包括四個指標:一是愛國主義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二是公德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三是青少年犯罪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四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 "這四個指標基本能夠反映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狀,是我們具體掌握青少年思想動態的重要指標,"李保平說。他們建議建立以這四個指標為二級價值標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跟蹤評價體系,通過組織機構保證、人員資金保證,建立青少年道德狀況跟蹤評價的長效機制,為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指導方針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提供科學的依據。
⑹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感恩的教育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認知是對外部規則的構建,從認知層面上講,感恩意識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並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賜予,社會的氛圍,祖國的培養;小而言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大眾朋友的幫助和付出,點點滴滴都是毫無功利的給予。教育學生應從珍惜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教師可以通過品德與社會 、語文等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情景再現、故事講述,踏訪遺跡、查閱資料、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引導學生知恩,並捕捉日常生活中自已受到的恩惠,從而使他們懷感恩之心,行報恩之舉。
二、培養感恩教育的意識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兒童時期,您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將來他(她)就會長成什麼樣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為他(她)的將來塑造一個良性的「自我」。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我們要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感恩意識。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感恩教育的故事會,觀看感恩教育的錄象影片,如:《背著父親上學》、《洪戰輝的故事》……還可以收集相關的公益廣告,寫感恩徵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從個人而言,使其心胸恬淡,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從社會而言,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三、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動
道德行為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並能進行道德評價的利他行為。從實踐層面上講,實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師者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不能越過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范圍。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樹的養料,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具體可設計「為父母或長輩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弱勢群體讓座」、「扮靚自然」等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學生的自然之舉。
四、體驗感恩教育的真實情感
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慶祝「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活動。在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父母的辛勞。通過親身體驗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中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之心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感與慾望!在重陽節到來時可引導學生到社區福利院為老人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讓學生們從心底里感受到為弱勢群體施恩的愉悅。
五、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學生的品德往往是通過言行加以體現,光說不做是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因而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生活中去活動、去體驗、去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實踐活動中獲取道德的發展。
愛就像口袋,往裡裝就有滿足感,往外掏就有成就感。教育學生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
⑺ 感恩教育的感恩意義
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回是家庭答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重視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軍隊的保衛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經常懷著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盪,胸懷寬闊,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⑻ 為什麼要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那是愛的一種。孩子是教育之始
⑼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愛育恩,喚醒識恩知恩意識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要讓學生感受到恩惠,打開「意識結」,喚醒感恩意識,激發報恩的慾望。在平時我很注意用愛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給他們講「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古訓,講「黃香溫席」的美談和「結草銜環」的佳話;堅持做到「心靜氣順、嘴甜手軟」,少批評,多鼓勵,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帶給學生關愛和快樂。學生非常願意聽我的話,而且願意模仿我的行動,關心集體團結友愛。
我們學校的新教學樓集中供熱,既干凈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課的時候,發現嗓子發癢,很多學生也咳嗽,原來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塵在乾燥的室內很容易漂浮嗆到嗓子。我就找干凈的濕毛巾蓋在暖氣片上,濕潤空氣,灰塵下沉,學生不再咳嗽。為了防止流感,我又買了瓶白醋,每天都灑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護學生的嗓子。這些細微的關愛感化了學生,後來這些事情都被學生搶著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內向、最不熱心的女同學,從家裡帶來用開水燙好洗干凈了的四條毛巾,在學校使用。這些正驗證了魏書生的話:「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就是吸引學生為集體出力、流汗,貢獻個人的東西,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數九寒天,別的班級感冒的有十多個人,我班一個沒有,這得益於老師愛心的付出和學生心靈的感恩。其實對學生來講,感恩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創舉,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滲透在你來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尋恩覓情,激發學生感恩情懷
感恩,英文為thanksgiving,意為感謝、給與,是情懷,是一種美德和境界。學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標准。
感手足之恩,是為悌。班級如家庭,同學如手足,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體驗快樂,我在班裡開展了「快樂尋恩,以恩促行」活動,鼓勵學生識恩尋恩、感恩施恩,體驗過程中的快樂。在班級的板報開設了感恩專欄,讓學生每天找出恩情點,看到的、聽到的、老師的、同學的、班內的、校內的……只要是積極向善的閃光點,都要鼓勵、學習、珍惜。開始每天只有一兩條,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理解的感恩表達了出來,比如《給予樹》、《七顆鑽石》、《可貴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來越廣,有關於非值日生主動做班務的,有關於主動幫同學進步的……尤其是兩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平時性格孤僻自閉,同學們就有意識地找他倆的優點,鼓勵他們,無意識中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快他倆走出了家庭的陰影,也有了快樂的笑容。
在幫助與感恩的循環中,同學們都變得主動熱情,用快樂和感恩的心真誠相待。家長會上,許多家長都高興地反映孩子的變化,懂事了,孝順了,勤快了,有禮貌了……感謝我解決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感父母之恩,是為孝。學生的識恩尋恩行動還和諧了家庭,讓他們更加得到家長的疼愛,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班上有一名同學從外地轉來,經常不寫作業,即使寫了錯誤也很多。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他唱反調,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媽媽特好麻將,他心裡生氣。針對這種心態,我首先讓他想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付出,在紙上寫下來。一會兒他嫌太多不寫了。我讓他學著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動父母的事情。一個周以後,他告訴我媽媽天天在家陪他,還把方法講給同學聽:第一天傍晚回家,媽媽告訴自己弄飯吃,他就在鍋里煮了十多個雞蛋,還撈出四個給媽媽放在碗里,留言讓媽媽保重身體吃雞蛋。第二天晚上媽媽又去玩到11點多,他說害怕不敢睡,又給媽媽端了一盆洗腳水,告訴媽媽燙一燙腳舒服,讓媽媽很激動。第三天在爸爸回來時替媽媽「撒謊」……從那以後,只要他在家,媽媽就在家。那段時間,這個學生各方面狀態很好。大約一個半月後,他媽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來家長,把這位同學的前段表現和現在的狀態說了說,表揚家長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長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顧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長高興地走了,問題解決了。去年春節他給我打電話:「老師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會感恩,就治不好我媽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門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圖報,圖報必圖強,圖強必有為,現在他在初中,成績一直在全級部名列前茅。
三、報恩獻恩,培養學生做有恩必報、與人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愛心和關懷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識,體驗恩情能平和心態並付諸感恩施恩,達到《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境界,實現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型。恩情哪裡都有,教育無處不在。我們抓住一切機會開展了「五心」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忠孝仁愛、誠信自強,讓學生超越自我,感恩內化品質,施恩由習慣到自然。
我在班級中開展了每天對家長「問一聲好、倒一杯水、夾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樂」的「五個一」活動,並在孝心卡留下記載。我們還開展了主題為「整潔環境,健康大家」的綜合整治活動,學生走上街頭,向行人宣傳,清除野廣告,清理各類垃圾,體驗環衛工人的辛苦,感恩社會。學校往南約500米是村裡的老年活動中心,班裡有幾個學生住在附近,看到老人收拾衛生挺辛苦的,就自覺幫忙。後來班裡的同學分成幾組,每組一周,周三中午簡單收拾,周六上午大掃除,一直堅持到小學畢業。
孩子的心靈就是一棵幼苗,用愛心澆灌,用感恩支持,他就會常綠長青。讓學生感恩,關心他人、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方法很多,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我總結了12個字:「腦有責,肩擔任,手教書,心育人。」時時刻刻動心動腦,言傳身教,盡到教師的職責,在感恩教育中我們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幸福著學生的幸福,教學相長。
⑽ 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有何重要研究意義
我是一名高中的學生,我認為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在於,能讓我們懂得知恩圖報專,讓我們屬知道我們在受到其他人幫助的時候要去回報幫助自己的人,在他人遇到麻煩的時候也能幫助他人。中國社會的「感恩」最普遍的兩個,一個便是向父母報恩,所謂的「孝」,另外一個便是師生之恩,向老師或者長輩報答多年的教導之恩。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