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滲透小學階段環保教育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習慣和技能,3歲前形成50%,6歲時形成30%,其餘20%是在20歲前形成的。少年兒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從小受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並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長大後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什麼工作,自覺調整自身環保行為的意識就強一些。因此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每個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許多國家在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以期培養出懂得環保知識、具有環保意識、能採取適當行為保護環境的未來公民。我國義務教育大綱中也明確提出要重視環境教育。我國實施環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學校各科教學中融進環境教育。中小學的各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不同的學科內容與環境教育主題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涉及各地的風景名勝、珍奇動植物等,目的是讓學生對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產生喜愛之情,從而能自覺地對造成這些破壞或傷害的人和行為加以防範和抵制,以保護環境和美化環境為己任。
我認為,在中小學各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家園被污染的嚴重性。
現代工業文明造就了人類輝煌的物質現實,但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環保意識的淡薄、對大自然過度的
開發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問題,諸如水和大氣污染,土地沙化,沙塵暴頻繁,溫室效應加劇,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動物數量減少,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質惡化並長期斷流,長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長達幾公里,生態已經嚴重失衡。面對如此多的惡化現象,有識之士在高聲吶喊:「我們的眼淚將是地球上最後一滴水!」「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還我一片潔凈的藍天!」「把綠色還給大地!」這是當代社會對於眼前生態現實的深切關注。面對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如何使生態環保教育由口頭上的道理轉化為生活中的實踐,如何使被動性知識轉化為主動性的意識,實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其次,在中小學各學科中要滲透環保教育。
1. 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
目前小學的語文教材編進了不少有關環保題材的課文,有贊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古代山水田園詩,如《山行》、《絕句》《游園不值》等,那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無一不流動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旋律。還有現代寫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溝》等,人與自然組成了一幅和諧完美的畫卷,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優美的環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變人的思想,進一步說,能改變人的行動。換個角度講,這正是語文課程的實用功能的體現。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滲透環保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吸引學生參與環境教育活動,思考環境問題。根據學生所在地的實際環境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環境教育。
2. 在思想品德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
如在小學五年級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長江,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內容。教師可收集資料,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施為學生講述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先讓學生欣賞《長江之歌》和《黃河頌》,進入美的意境,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然後出示一幅幅黃河長江被污染的圖片,設疑置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討論,得出長江黃河被污染的原因。最後分組讓學生討論治理污染的措施,從而增強環保責任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自然,明了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樹立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3. 在其它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中小學的各門學科中都有有關環保教育的內容,教師要對各學科(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的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張。精心設計教案,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環保教育。樹立環保意識,達到滲透環保教育的目的。
最後,學校要因地制宜,營造校園的環保氛圍。
1. 利用《學生守則》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通過對《中小學生守則》背誦等形式,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在校園里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愛護花草樹木,研究節水措施,自覺抵制不愛護花草樹木的行為,自覺地回收垃圾,並鼓勵學生出謀獻策,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行全員參與,做好環保工作。
2. 利用主題節日,開展環保教育。
學校可結合少先隊活動,利用各種主題節日,如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愛鳥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糧食日」等開展環境宣傳教育,督促學生發倡議,出計劃,定措施。在校內開辟環保專題宣傳欄,讓孩子們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松、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使全校師生養成不亂扔雜物、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激發師生的環保熱情。
總之,環保教育任重道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凈化美化校園,為營造和諧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努力。
B. 如何在語文課中滲透環保意識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綠色環保的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將生活當中的關注點從衣、食、住、行逐步過渡到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就如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當中所言「我們的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他向我們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資源,而她的無私奉獻並沒有得到我們的珍惜,由於人們過度森林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全球變暖等問題,使我們的地球變得十分脆弱。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因而,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語文課程,理所當然肩負著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是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一塊沃土。寓環境教育於小學語文之中,讓環境教育在語文課上綻放異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在日常教學中,有以下的幾種方法:
(一) 多媒體教學,創設環保教育情境
小學生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還處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他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需要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生動活潑,具體直觀,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其求知慾,讓其主動探索,加深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可將環境問題直觀的反映給學生,感受到人們在社會生活的過程當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的激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例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黃河以往的風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黃河的恢弘氣勢,了解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是如何養育中華兒女的,加深對黃河的嚮往。等到同學們對此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之後,教師話題一轉,就是這樣氣勢恢宏,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黃河,如今卻毫無昔日的風采。聽到這里,你有什麼疑問嗎?很多同學會問道「祖國的母親河為何被人們成為「禍河」?為什麼黃河會產生變化?怎樣進行有效的治理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黃河如今的現狀以及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想一想,你從中能感受到什麼?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待學生匯報之後,教師進行總結:人們不顧大自然的變化,過度開墾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導致環境每況愈下。終於,黃河給人們帶了深重的災難——近2000年間竟然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生活在兩岸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災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黃河決口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洪水捲走了一切—房子、傢具、村民和人們的幸福生活,當同學們看到眼前的情景式,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時,同學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抓住時機說:「親愛的同學們,黃河變化的結果是讓人遺憾的,引人痛惜的,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引起我們的思考。過度開墾而導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的變化嗎?不是,是我們人類,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節制的過度砍伐樹木,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犧牲了幸福的生活。我們再來看一些圖片和影像資料,看看破壞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看了這些資料,你們想對破壞環境的人們說些什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黃河呢?聽了我的提問,同學們紛紛舉起小說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有的說,不要濫砍亂伐樹木,我們應該積極種樹,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綠色的;還有的說,我們可以按照專家給出的建議進行整理保護黃河。通過多媒體出示的影像資料,使學生對於環境問題有了直觀的了解,並且初步形成了環保意識。同時,通過學習課文他們也懂得了應該保護身邊的環境,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增強了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二) 品詞析句,增強環保教育
在小學六年的語文課本中,幾乎每一個年級都會有幾篇課文描寫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或者是人類的好朋友——動物。不管是自然風光,還是可愛的小動物,描寫他們的課文中,優美的問之中蘊含了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思想和知識,這些文章為我們教師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
同學們在五年級學習了《松鼠》這篇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松鼠產生了喜愛之情,被這個可愛的小傢伙所吸引,所以,當同學們翻開六年級語文書時,自然會被《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而吸引,想知道作者和跑到自己家來的小松鼠之間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同學們很快就能體會到,作者的一家人對於小松鼠所呈現的一種喜愛、寬容、理解的感情。教師引導學生:在文章當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出這些感情呢?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到相關的語句、或者是詞語,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會找到相關的句子,例如:有時,松鼠會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的咬我的耳朵,我想它又是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給他找去呢?同學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是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根式體會到了作者與小松數之間朋友般的情誼。又如:爸爸哈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沒想帶著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梁呢。森林裡的松鼠到了秋天,腳要開始儲備冬梁。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家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後。」從父親的話中,同學們讀出了父親對於松鼠的寬容,而且還可以看出父親將小松鼠已經當成自己的「家人」。學到這里,同學們你們最感動的是什麼呢?同學們不約而同的回答,最感動的莫過於小作者一家人對於小動物的情誼如此之深厚,將它當成自己的朋友、家人一般愛護。而我們也要和小作者一樣,愛護小動物,進我們自己的力量保護小動物。有些同學甚至聯系了當今社會中有些不法分子獵殺大象、鱷魚等珍稀動物,以換取財富的惡略行經,表達了自己對此的強烈憤慨之情,並呼籲身邊的小夥伴們一起保護環境,真愛小動物生命。
在本篇課文教學最後,同學們一起回憶了小學課本中有關於表達作者對於小動物喜愛之情的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布封的《松鼠》、馮驥才先生的《珍珠鳥》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名人作家,他們對小動物都懷有喜愛之情,而我們更是應該向他們學習,保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
(三)指導寫作,加深環保教育
寫作,是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思想情感相結合的最好方式。因此,藉助寫作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比如,在四年級學習了《桂林山水》一課之後,我為學生設計了小練筆,運用你在文章當中所學到的觀察與寫作方法,你也來描寫一處你周圍的美景,注意通過你的文字,要使讀者感受到你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同學們通過自己課後的觀察,有的對所觀察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有的對美麗的景色發出了內心的喜愛之情。
五年級下冊的學習中,有一副連環畫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連環畫是以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為主題,表現了當代的少年兒童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編者的用意,我倡導本班的學生為這幅連環畫寫一個小標語,呼籲身邊的人們熱愛環境。同學們展開思考,把自己的心聲變成一句句朗朗上口又有警示作用的標語。同時,我還發現,當同學們寫作《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人》這篇作文時,很多同學把寫作的主人公聚焦到了身邊保護環境的人們身上,或是隨手撿起垃圾的陌生人,或是不辭辛苦,早出晚歸的清潔工人們,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文字語言站養著他們的舉動。這也就說明,學生在內心中逐漸形成了環境保護的意識,而他們也努力成為環境保護行動中的一員。
(四) 綜合性學習,讓環保教育深入人心
綜合性學習考研同學們動手實踐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收集、整理、處理信息。我們以「環境保護」為主題,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生的關注點大到全世界為保護環境所指定的法規,小到我們身邊人為保護環境所做出的貢獻。他們自己搜集相關的圖片與資料,並將其製作成幻燈片與身邊的同學進行分享,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利用網路在網上發出保護環境的倡議書,號召更多的人保護環境。我想,同學們通過自己的這番學習,度與環境保護的主題有了給為深刻的認識與見解,而他們自身也努力踐行環境保護的行動。
小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環境意識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祖國的建設與發展,而我們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是語文學科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心中時刻裝著環境教育這一理念,寓環境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不斷挖掘語文素材,不斷找准滲透點,一定能讓環境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使小學語文成為環保教育的沃土。
C.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在字詞基礎知識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小學課文中出現一些環境基礎知識的名詞,要講清其詞義,滲透教育是顯而易見的事。有些名詞如「龍」,看來與環境教育無關,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花三兩句話就能使學生受到一次環境教育。「龍」除了傳說中是能呼風喚雨的動物及帝王的象徵外,還有一種解釋是「近代古生物學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腳有尾的爬蟲」如恐龍、翼手龍。它們生活在廣闊的濕地,吃大量的藻類植物,地球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早就滅絕了。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毀,珍禽異獸就會滅絕,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外,有目的地要求學生在課內外收集一些詞語,既可使學生積累詞彙、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又能見鋒插針地滲透環境教育。比如,收集同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立竿見影、節外生枝、濫竽充數、夢筆生花、箭在弦上、寄人籬下……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北方林木密布,草地豐澤,氣候比現在溫暖,黃河以北的地區盛產竹。而且古人衣食住行同竹有著密切的關系,「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篾……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耶。」(蘇軾語)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如果古代氣候也像現在這樣,黃河南北很難植竹,就不可能產生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了。可見,生態環境同語言文字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在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中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時,有些科普說明文容易滲透環境教育,因為它們本身富有環保方面的知識,例如:《動物過冬》講的是動物有關的科學類知識。學習這課時,教師要一方面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任務,讓學生找除了書上面介紹幾種動物過冬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另一方面結合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些人對動物的不當做法,如日本海邊漁民捕鯨的報道,我國東北虎被無情地捕殺等等,喚起學生心裡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懂得人與動物在自然界里和諧和處,生態才會平衡,世界才會更美。又如《找春天》一課,教師就可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氣,觸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去尋找春天大自然的特點,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去互相暢談自己的感覺。
寫人敘事的文章似乎和環境教育無關,然而教師如果心中有「環保」,就一定能滲透教育。如閱讀課文《雪猴》,為了讓學生體會邊防戰士熱愛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情感,教師可採用手抄報交流的方式教育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認識人和動物友好相處,就是保護生態平平衡。
三、在指導學生寫作中滲透環保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而寫作能力又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思想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保教育滲透於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保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在教學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後,我引導學生運用文中學到的方法,觀察並描寫一處景物。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看到了美麗的大自然,產生了保護大自然的強烈願望並且在作文中表達出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讓學生寫想像作文,也不失為培養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一種方式。比如寫《假如我是一棵大樹》,讓學生從當前山林毀壞嚴重,森林火災繁多,人們為謀私利濫砍濫伐等現象入手,道出大樹希望受到人們的正確對待。再比如寫《未來的家鄉》,讓學生暢想家鄉在十年、二十年後的變化,使學生對家鄉美好的未來有一種強烈的嚮往,激發了學生保護家鄉環境,建設家鄉的熱情。
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口語交際教學要求教師要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而現實生活中有關環保的話題相當多,如「做賀卡」,可先按課文內容讓學生們掌握做賀卡的知識。然後,講傳統的賀卡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而且大量的賀卡浪費了寶貴的木材資源,也給地球帶來了生態負擔。我們提倡一種新的時尚,不在新年期間大量發送賀卡,而是用電子郵件或電話來表達自己的親情和友情。還可介紹我國大學生組織的「減卡救樹」活動,提倡把買賀卡的錢省下來種樹,保護大自然。
D. 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實施環保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專劣屬,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E.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回劣,保護和答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F.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火
生態文明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教師要善於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態文明因子,找到滲透點和結合點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一、 巧妙點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
教材涉及生態文明的內容,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語匯積累、品詞析句、理解課文等方面入手,適時地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比如,低年級語匯積累教學應把生態文明教育貫穿滲透其中。我們常見的獅子、熊貓、大象、老虎、熊等動物,生活在籠子里,它們為什麼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們自己的家園里?教育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生態文明,思考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面對教材中無數縱橫交織的生態文明教育契機,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仔細體味,自然地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於教學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 相機熏陶,讓學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
第一,欣賞「插圖」,直觀形象。小學語文插圖多達幾百幅,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例如,教學《桂林山水》,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清澈的湖水,翠綠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樹影。美麗的景色在學生心頭喚起的感覺,會產生愉悅之情,並慢慢沉澱,使之產生保護美麗大自然的願望,這就強化了生態文明教育。第二,欣賞朗誦,感知形象。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上乘佳作,如《三亞落日》《草原》《黃果樹瀑布》等,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態文明教育課文。教學時,可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通過聲音感受自然景觀的美麗,引導學生認識只有生態文明保護得當,自然的美麗才能得以永恆,使學生在熏陶中深刻感悟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第三,自我朗讀,內悟形象。加強朗讀,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會收到良好的生態文明教育效果。如教學《長城與運河》《迷人的張家界》這類課文,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進而提升他們保護生態文明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三、 有意運用,讓學生在反復實踐中養成
課上,在課堂練習中運用。課堂練習,除了鞏固所學知識,也可有意設計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其中。如第八冊有個看圖討論練習,除了復習相關句型造句外,可引導學生仔細觀看畫面:青山,綠水,嫩草,舒坡;沙灘野餐,水裡游泳;試飛航模;海鷗低旋。要求學生再造一句,勾畫一幅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植物的和諧共處圖來。這樣的訓練多次反復進行後,學生必然會得到生態文明教育,形成重視生態文明的意識,養成注意生態文明的習慣。課後,在拓展延伸中運用。一方面,可通過寫作練習有意訓練。另一方面,可通過活動安排反復實踐。小學語文雖有不少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但其深度和廣度還需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補充。可把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有意安排在活動中,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更廣闊的課外天地,來強化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生態文明的社會責任感。
小學語文教學,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教學活動,都可以滲透生態文明意識。只要我們能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精心挖掘教材的生態文明因素,選准滲透點和結合點,研究滲透技巧,增強滲透效果,就能促進全面的生態文明教育。
G.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回境日趨惡劣,保護和改善答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H.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空洞的說教是蒼白的.應該找准教材與環境教育結合的切入點,將有關環境知識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入情入理的講授分析,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環境知識,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
根據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門別類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如自然課,可以結合水土保持、自然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等內容,通過養花、植草、馴養小動物、製作動植物標本,培養他們熱愛自然、關心環境的興趣.語文課,可以結合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鳥的天堂》,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強化環境知識的儲備,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開展環保作文競賽,讓學生分析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抒發保護環境的理想.數學活動課,可以進行「節約資源」、「綠化校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環境意識.
一、創設情景,樹立理念
要樹立綠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創設情景、營造氣氛.如在班級宣傳欄里設置「綠色報告欄」,如,以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性節日為契機,讓學生展開調查,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做到環保從我做起.同時,師生之間可以自主設置與研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
二、感知插圖,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比如,第九冊《迷人的張家界》,介紹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說明美麗張家界為什麼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把收集到的張家界的風景圖片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張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學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後旁敲側擊教育學生,努力環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詞,見縫插針可以從一些基本字詞去引申闡發與環境聯系著的知識.比如,與「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等,說明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黃河以北的地區也是盛產竹類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住無竹」的說法.但是現在的北方已然不復歷史上的那樣溫暖.
四、尋章摘句,歸類遷移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環境教育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語文教師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多途徑搜集環境知識,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優美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閱讀理解,畫龍點睛
語文學科具有形象性和貼近生活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結合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很多語文課都是滲透環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個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使他們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教師應該借機啟發學生牢記歷史上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自覺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告戒同學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破壞了生態平衡,人類自身也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與報復.
在講授《兩只鳥蛋》中,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講授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人們在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時的沉重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體會到作者和授課老師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想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讓學生感受文人筆下優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環境與作者抒發感情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對健康人格養成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I.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學校馬忠彩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空洞的說教是蒼白的。應該找准教材與環境教育結合的切入點,將有關環境知識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入情入理的講授分析,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環境知識,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 根據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門別類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如自然課,可以結合水土保持、自然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等內容,通過養花、植草、馴養小動物、製作動植物標本,培養他們熱愛自然、關心環境的興趣。語文課,可以結合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鳥的天堂》,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強化環境知識的儲備,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開展環保作文競賽,讓學生分析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抒發保護環境的理想。數學活動課,可以進行「節約資源」、「綠化校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環境意識。 一、創設情景,樹立理念 要樹立綠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創設情景、營造氣氛。如在班級宣傳欄里設置「綠色報告欄」,如,以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性節日為契機,讓學生展開調查,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做到環保從我做起。同時,師生之間可以自主設置與研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 二、感知插圖,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比如,第九冊《迷人的張家界》,介紹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說明美麗張家界為什麼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把收集到的張家界的風景圖片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張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學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後旁敲側擊教育學生,努力環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詞,見縫插針可以從一些基本字詞去引申闡發與環境聯系著的知識。比如,與「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等,說明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黃河以北的地區也是盛產竹類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住無竹」的說法。但是現在的北方已然不復歷史上的那樣溫暖。 四、尋章摘句,歸類遷移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環境教育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語文教師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多途徑搜集環境知識,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優美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閱讀理解,畫龍點睛 語文學科具有形象性和貼近生活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結合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很多語文課都是滲透環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個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使他們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教師應該借機啟發學生牢記歷史上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自覺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告戒同學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破壞了生態平衡,人類自身也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與報復。 在講授《兩只鳥蛋》中,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講授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人們在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時的沉重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體會到作者和授課老師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想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讓學生感受文人筆下優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環境與作者抒發感情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對健康人格養成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