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2. 小學生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我班上有個學生叫李某 他是班上最調皮 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學生了
他頭腦雖然很靈活 但是自控能力差 上課隨便插嘴 講小話 不誠實
後來送到慧騰青少年心靈成長學校 那裡的心理老師給她進行了鑒別與診斷 發現李某是個極不自信的孩子 不敢主動與老師 同學 家長交往 也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求與希望 總是躲避著別人的指責 小心地維護者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 壓抑著內心的情感 後來 心理老師就經常在學生面前表揚他 慢慢的 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滿足 增添了許多的自信 也經常願意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了
3.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4.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十歲
三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擁有一定的主動性。能完成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說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十歲了,家裡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對待他媽媽也是如此,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里,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 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了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他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5.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況: 奇奇,調皮淘氣中透著可愛,智力、想像力一般,做事無持續性,自我約束力差,課堂上沒有老師的叮囑是從來不聽講的,有時還情不自禁地大聲說話,我行我素,愛惹事生非,許多同學是他的「獵物」,經常受到他地攻擊。但我觀察了解,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有意而為之。有些時候,這孩子不自覺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注意力嚴重不集中,屬於多動症。
具體表現:
1、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是很嚴肅的時候,他總是自言自語的在說話,好像周圍什麼也沒有,自己陶醉於自己的天地中。
2、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視無睹,從來不戴紅領巾、小黃帽,不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
3、上課經常傻笑,嚴重影響教學秩序。
4、經常打人、罵人,常常把同學的本子和書撕壞。
5、作業幾乎布鞋,即使是寫也是一塌糊塗
教學背景: 家庭比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親的全部精神寄託,對孩子太過溺愛,一切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較任性,在家根本不聽媽媽的話,母親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學後丟下書包就到附近的商場玩,直到商場關門。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環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縱、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童年的家庭成員關系的覺察開始的,父母分離對他造成很大傷害。從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愛護,使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因此想方設法搞一些惡作劇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由於經常犯錯誤,經常受到大家的指責批評,使他變得更加頑固不化,更加放肆。
採取的措施:
(1)與老師交朋友。老師經常給於關愛,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課後從生活上給於關心,沒有本子給他買;雨天給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較活潑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他感受到班級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溫暖感。
(2) 持續、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培養他完成作業的自覺性。 運用表揚、鼓勵的語氣激勵孩子,並採用「獎星制」,持續、不斷地表揚、激勵,培養孩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逐漸讓他改掉作業拖沓的毛病。
(3) 與家長聯系,交換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長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同時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與家長一齊商量對策,通過正常的途徑,採用有效的手法積極予以治療,以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並且做到定期與家長聯系,及時的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轉化工作。
教育啟示:這個案例,使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啟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對問題兒童有更多的關愛、呵護,不能訓斥、指責,一棒子打死。老師要用愛心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經過我的努力,以及他媽媽的幫助,行為終於有所收斂,約束力有所增強,但時常還會犯毛病。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外國一位哲學家曾有一個木桶理論,用長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個木桶,當你倒進水後,水會從最短的木板處流出來。中國也有一句話「人生十指有長短,一母同胞有愚賢」。是呀,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孩子,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繼續採用激勵、表揚的方式跟蹤分析,直到他能夠真正跟上班級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