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小學教研工作思
一、抓師資隊伍建設,訂計劃,促發展
1、教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要從傳統的教書匠逐步向學者型、教研科技型轉變。對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提出「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參與教學科研,逐步達到能手」的奮斗目標。對骨幹教師要提出爭當「自治區、拉薩市科學帶頭人」的奮鬥口號。我們要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新老教師相互結合。為幫助和指導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我們應提出「一年入門、兩年過關、三年成熟」的奮斗目標。並組織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幫扶對子,相互交流教學心得和教學體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學校要組織征訂大量學科雜志,如《教學參考》、《教學》、《教研》、《教學管理》等,並設立圖書室及閱覽室,豐富教師的知識,拓寬教師的視野。同時設教研教改專題,組織教師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每位老師每學期交一篇論文或教學心得,通過評比選出優秀論文或教學心得,推薦發表。
二、抓常規教學管理,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
1、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堅持開展「公開課」、「觀摩課」、「試驗課」活動,進行抽查備課、評課、批改作業等專項活動,加強管理,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2、各教研組堅持每兩周一次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充分發揮各教研組老教師的核心作用。組織新教師參與此項活動,指導他們如何處理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掌握好易教和難教教材的教學方法,怎樣在教學中聯系知識與能力、知識與創新、知識與品德的關系。經過幾年的努力,年輕教師的成績會越來越顯著,並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學。
三、抓教研教改,相互交流經驗
1、堅持開展對各教研組「優質課」、「教學能手」的評比。在檢查教案時,評出「優秀教案」、「優秀課堂結構設計」。
2、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對教研教改進行大討論,諸如:怎樣改進教學方法如何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如何實施減負不減質的問題如何應付高考改革轉型問題通過現代信息手段,不斷吸取內地優秀學校在教研教改上取得的經驗成果,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找出適合學校實際教學發展的路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⑵ 2015年小學教研工作計劃與總結
教育、研究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⑶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研中滲透科研工作計劃
j教研課題的實施要制定計劃要實際,結合日常教學工作,把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出來。應該從:教科研的主題,實施後所達到的目標,實施內容和具體的措施。還要進行課題研究,發表論文,有一定的針對性,並進行揭題報告。
⑷ 小學教育教研工作的建議
一、 教研組活動及記載要求:
1.教研組活動要有計劃和總結;
2.教研組活動包括教師教研和學生學研活動,活動形式多樣,有創新、有特色、有實效,活動要有詳細記載(二周一次),鼓勵組內研課;
3.教研組活動要結合學校中心課題展開。
二、 教師協作備課要求及督導檢查辦法:
1.教師協作備課提倡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突出教師創造性勞動、教案的個性化設計和使用,杜絕移植、抄襲他人教案和沿用老教案;
2.備課前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新課標,撰寫好總計劃(含輔優轉後);
3.教師對所負責的備課內容要廣泛收集素材和信息,深鑽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圍繞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4.教師使用協作教案必須加以個性化修改和完善,使用後及時寫好教學後記;
5.教導處和教科室隨時隨堂聽課,並抽查教師備課情況,每期二次。
三、 教師學習、培訓要求及督導檢查辦法:
1.教師要按時參加校本培訓和各級培訓、認真做好記錄並完成學習心得;凡學習敷衍、心得雷同的作為沒參加處理;
2.教師每學期要完成聽課、評課節次10節;凡抄襲聽課的作為沒聽課處理;
3.《教育隨筆》提倡遇事一記、每周一記,隨筆記下事件、感觸,還可以寫出一些分析觀點、以及引用名家格言等等;內容不限、形式不限、風格不限;要求真實地記載教育、教學、教研中發生的事件。每月一評,好的隨筆將在例會上交流並刊登在學校教學網站上。
⑸ 我怎麼才能做好一個農村小學的三年發展規劃
xx小學是一所辦學歷史不算悠久,但緊跟管理區教育發展步伐的學校。學校有一批淳樸樂學的學生和一支有一定專業水平敬業重教的教師隊伍。現在原有辦學基礎上,結合管理區教育改革布局結構調整引起的生源變化,在全國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和管理區教育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製定我校新三年發展規劃。
一 、基礎與現狀
(一)外部環境
1、學校基本狀況
位於屈家嶺管理區xx辦事處的xx小學始建於1973年,前身為總參五七幹校紅衛學校。改交地方後校區包括xx中小學,屬於完全義務教育學校,2003年管理區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級中學,xx學校中學部並入何集二中。現學校佔地面積30畝,有6個教學班,學生近150人,教職工16名。
2、教育發展背景
面對屈家嶺管理區創建「工業強區,做活生態文化旅遊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管理區教育局組織學習並著力推行《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制定了《屈家嶺管理區2010年工作要點》。在我校三年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立足於我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設計如何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整體提升我校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成為辦事處百姓認可的優質教育資源。另外,管理區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工作目標,因此,我們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中也應充分考慮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實踐途徑,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內容融入我校的發展規劃中。
3、社區狀況
為支持三峽移民工程,管理區移民辦公室對xx辦事處布局結構調整,學校發展教育教學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級領導對學校發展高度關注,社區、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區領導和教育局領導多次到校現場辦公,關心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工程進度,現在學校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總建築面積24360平方米,擁有籃球場、標准停車棚。同時學校正在逐步配齊各類教學設備,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由於現在學校與辦事處沒有人員分配、經費發放等直接管理權責,辦事處無工礦企業,現學校辦學除財政開支外,所有費用需要自籌,生源減少,學校經費一直存在一定困難。另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在管理區最西端,且夾在鍾祥長灘鎮和羅集鎮之間,生源極不穩定。學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工家庭,部分家長素質較差,多次出現不能尊重家校協作教育的現象,學生在養成教育上存在較大困難。
(二)內部條件
1、教師結構狀況
學校現有教職工16人(含在編因病待休教師1人、後勤專職1人,聘請教師4人,資教生3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4人,佔在崗教師的87.5%;小學高級教師7人,佔在崗教師的50%;40歲以下的教師9人佔在崗教師人數的64.3%,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結構得到改善。目前,學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區、校三級骨幹教師梯隊,校級以上骨幹教師有3名,佔在崗教師的21.4%。
2、學校管理狀況
近一年來,學校在圍繞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不斷改善管理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效能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縮短差距。幹部隊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並努力跟進學校發展目標。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從整體上看,我校教師能夠克服各方面的壓力,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但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與國家和管理區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還存在較大差距。名優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任務還十分艱巨,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學科骨幹教師的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個體素質較好,但進取心不強,努力目標不明確,還未充分展示應有的風采,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2、教育科研與新課改亟待整合。我校雖有教科研課題,但是因為缺乏專家和理論的引領,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層面,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比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學校還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如何找准教育科研與新課改的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科研課改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辦學理念:知行結合 學以致用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打造富有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讓教師們在書香中自我發展,讓孩子們在書香中不斷成長。主要圍繞以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
1、一條主線:圍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託傳統文化熏陶人的實施載體,探索「高效課堂」的辦學實踐模式,滿足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高品質要求。這既是我們今後三年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將為之奮斗的辦學理想。
2、兩個重點:一是著眼於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著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
(二)辦學目標
以師生的生命成長為發展理念,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力爭到2013年把學校辦成一所「質量保證、藝體見長」,在學生、家長及社會中認可度較高的教育特色學校。
校訓:文明團結 勤奮創新 校風:合作 奉獻 務實
教風:嚴謹 互助 創新 學風:明禮 樂學 力行
三、重點發展項目
(一)、學校管理
責任人:
目標:堅持以傳統文化興校抓管理,人法雙馨抓落實,促進學校制度建設,營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圍。
措施:
1、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營造嚴謹與寬松相融的和諧管理氛圍。
3、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樹立坦誠、信任、尊重、協作的團隊精神,提升教師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4、完善各級家長委員會組織建設,讓家長社區共同參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5、建立學校教工之家,開展教工活動,通過「讀書沙龍」等體驗活動,增強教工人文底蘊,創建學習型組織。
6、以藝術教育為抓手,加強師生活動建設,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營造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文化,提高師生人文素養。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1、以傳統文化導讀為抓手,進一步確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設校園育人文化環境。
任務:
1、強化校長室——教導處(政教處)——教研組三級管理的制度建設。
2、加強幹部自培,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論,明確幹部個人和分管工作的發展目標。
3、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評價指標,加強教師作風主流意識為抓手,營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圍。
4、完善教師成長的發展規劃,鼓勵教師在專業和個性發展上自創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以人為本,形成學校共同願景。
任務:
1、增強幹部的目標管理意識,主動將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2、以《打造書香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課題研究為抓手,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以構建和諧校園為出發點,推進學校、家庭、社區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任務:
1、以創建學習型學校為目標加強團隊建設,形成教師終身學習和個人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與社區的溝通,逐步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科學合理的,多元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幹部專業素養:幹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幹型的管理者。中層及中層以上幹部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市級范圍交流或發表。
2、管理成果:學校要爭創「管理區安全文明校園」, 「管理區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管理區學校中處於中等以上水平,家長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
責任人:
目 標:
以教師發展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領教育教學工作為核心,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習型、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為突破口,關注三種能力的培養(即,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把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人文素養的群體。
任 務: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將教師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納入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將班級文化建設、家庭教育指導、學生心理輔導等,納入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
(2)以「改正職業陋習,做文化教師」為主題,開展人文教育體驗活動,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2、注重研訓一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抓手,以隨堂課的教學質量為突破,依託教師個體的智慧和教研組的集體智慧,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
(2)開展以「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營造師生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提高教師開展審美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3、創設校本培訓機制,為骨幹梯隊建設搭設舞台。
推進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實施,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制定發展規劃,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
(1)改進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教師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培訓情況、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考核,用評價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2)建立個性化的「教師學習和發展檔案」(即成長檔案)。充分依託教導處和教研組,對每一位教師制訂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明確每學期重點突破的薄弱環節,從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著力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3)學校設立獎勵制度。加大對教研組的考核獎勵力度,以此促進教師團隊的共同成長。同時,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的評選機制,尤其要關注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設,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
任務:
1、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評價機制。
2、搭設自我實現平台,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3、開展對教師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現狀調研,為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提供明確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加強課程平台建設,改善教育教學實踐
任務:
1、開展教師人文讀書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2、立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關注常態課質量。
3、加強「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
深化校本培訓,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良好環境
任務:
1、開展「好書伴我成長」的讀書節成果展示。
2、開展師德建設系列研討活動:「在育人中成長」。
3、匯編「高效課堂」課例集。
4、進行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階段反饋。
三年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素質結構:各級骨幹教師在現有的基礎上各增加1-2名。
2、教師專業素養:100%教師在校內進行公開教學展示,50%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00%教師有論文發表或交流,其中爭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三分之一的教師達到校內教學常規免檢。
3、教師教育成果:《「高效課堂」課例集》。
(三)德育工作:
責任人:
目標:以「學以致用 知行結合」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以《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校本德育實踐,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措施:
1、關注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教育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3、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完善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4、組建學生活動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5、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形成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理順德育管理運行機制,規范德育常規管理。
任務:
1、制定《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方案,並完成立項和宣傳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訓計劃,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和班級管理能力。
3、制定學校德育骨幹教師的評比細則,開展第一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
4、制定各學段學生一日文明禮儀要求,並開展培訓活動。
5、組建乒乓球、書法、繪畫、合唱、棋類、鼓號隊等學生活動小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校園生活質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營造氛圍,深入研究,初顯成效。
任務:
1、關注德育體驗教育,通過「行為示範員」等途徑,讓學生自主管理,主動發展。
2、進一步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通過學校培訓、親子活動帶動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編寫德育教材《禮儀篇》。
4、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展首屆「十佳」特長學生的評選活動。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關注發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績。
任務:
1、總結學校班級管理的成功經驗,開展特色中隊展示活動,並進行第二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活動。
2、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展示活動。
3、編寫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開展師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
5、開展第二屆十佳特長學生評選活動。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育人的主動性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方法,並形成特色。
2、學生言行舉止文明,習慣好。
3、家長有較強的責任心,懂得正確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內,學校爭創安全文明校園。學校有德育先進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經驗論文在市級發表或交流。
(四)教學工作
責任人:
目標:
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和諧課堂教學文化。在教學管理、質量監測、教學評價、校本師訓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措施:
1、以常規自控(互控)為突破口,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備課自控,對不同層面教師分別要求,不斷提高二次備課的質量;隨堂課互控,不斷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注重練習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2、以課題研究為核心,構建具有「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通過研究、實踐,提高全員的課程理念及教育行為的轉變。
3、以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監控,實施質量過程性管理,實現學科教學的最優化,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科能力展示情況、文體活動參與情況與學業評價相結合,切實把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強化常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任務:
1、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制定備課分層要求。
2、建立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練習問題記錄本。
4、完善課題研究網路,落實研究任務,並在部分學科內開展「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的研究。
5、心理教學常規化,設立心理輔導員,並建立學校心理輔導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深入課題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進一步完善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
2、繼續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目標體系。
4、在音樂、美術、自然等學科逐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
5、收集整理學校練習設計資料。
6、開展師生藝術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標: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匯編「高效課堂」的課例集。
2、舉行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3、匯編《學生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三年得到的預期效果:
1、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力爭達到管理區學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學科有所突破。
2、教師教學及科研水平顯著提高,50%以上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3以上教師的論文在市級及以上交流或發表。
3、匯編「學科課內外練習設計集錦」。
4、匯編「學生練習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擁有健全的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形成通暢、規范的科研網路,能將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學校的整體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
措施:
1、開展「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的課題研究,以課題來帶動辦學特色的實現。
2、教研組建設要以科研為先導,每個教研組在學校總課題下確立小課題,教研組的一切活動要圍繞課題運轉。
3、骨幹教師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級以上的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必須是課題主持人,通過科研培訓和實踐指導,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並完善學校、小組、個人三級科研網路,採用行動研究法,推進學校的科研進程。
5、完善科研檔案,做到種類齊、過程清,使科研工作納入正常運作的軌道。
任務:
1、圍繞 「高效課堂」的課題,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項課題在市或區立項。
3、科研工作管理規范化、開展正常化。教師人人有課題,並有過程性評價檔案袋。
4、每學期組織1-2次的教師科研培訓。
5、將研、訓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
(六)後勤服務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樹立全心全意的後勤服務意識,為師生提供更好服務,努力實現及時、到位、優質。
措施: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精心設計,協助完成校園整體外顯文化,體現個性、關心細節、注重實效、凸現「精緻」。
2、繼續抓好校產管理與維護工作,提升後勤工作的檔次。
3、加強校舍及教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並完善學校的財物管理制度。
任務:
1、校園環境文化於2011年完成,努力體現「精緻、實效」。
2、創建具有時代特徵的學校精神,逐步構建學校的視覺識別系統:學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環境標識、公共事務等都體現學校的文化。
3、建立「校園財產維修、增添申報制度」,努力做到「及時、到位」。
4、每年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規范學校的門衛、保安,無重大事故發生,三年內爭創區安全文明學校。
5、各項收費規范,無亂收費投訴。
6、科學管理,檔案完善。
7、加強財務管理,堅持財務公開制度,為學校開源節流聚好財。
四、學校辦學特色創建
責任人:
目標:
提高師生校園文化生活質量,培養學生對文體的愛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過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個性特長發展的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課程設置。
措施:
1、開發教學資源,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真正讓書藝成為一種學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學,通過興趣實踐活動,完成文體藝術課程的開發。
3、通過特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任務:
1、有固定的活動專用教室,設備完善;一個學生作品陳列室和一個較大面積的成果宣傳窗,做到內容二月一換。
2、加強師資培訓:定時、定點、定內容,有一批素質過硬的文體師資隊伍,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
3、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優勢:將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課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動時間,有一套適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與評價
(一)思想保障
發動和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討論《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統一認識,振奮精神,形成齊心協力、榮辱與共的局面。
(二)組織保障
1、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書記、教務副校長為副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教科室負責人、教研組長為組員的 「三年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的制訂、論證、實施、評估等環節。
2、黨政工職權明確。黨支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行政中層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工會起好橋梁作用。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學校要力爭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程改革及特色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獎勵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後勤保障:加強後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的校產管理、財務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四)評估保障
建立並健全校務公開,民主決策和民主評議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三年發展規劃」需經教代會通過。一經通過,扎實落實,制訂相應的年度實施方案和評估體系;每學期、每學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修訂。
⑹ 怎樣做好學校教科研工作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沒有高的教學質量就沒有好的生源,沒有好的生源學校就無法生存,在學校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學校的未來。所以各個學校的領導無不把教學質量的提高當作學校工作的核心,視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那麼如何真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呢?我有幾點小建議:
1、校本教研不應是宏大科研。
近些年來,由於課程改革的需要,教研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小學教師的任務不是科研,而是行動研究,已成為普遍認同的研究方式。於是,全國上下,很多小學把學校的科研定位在「校本教研」上。建議教師在具體的聽課、評課中,變寫論文、寫某個空泛的課題,為寫教學案例、寫教育敘事——這真是明智之舉。因此,聽課,評課,寫課,就從「美聲唱法」回歸到「通俗唱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水平降低了,相反,唯有如此我們的科研,才是紮根沃土,腳踏實地的實踐研究,不是好高騖遠不倫不類的嫁接課題。
由於每一所學校的歷史文化不同,聽課評課的校本教研方式也不同。有的學校教師普遍自覺備課,幾乎每堂課都能高質量完成,那麼領導者的聽課任務一定和一所這方面比較薄弱的學校有所不同;再有,每一所學校教師的專業認識和職業認同感不同,對此教學引領者採取的教研策略也不同。在我們學校,採取的「共教、共評、共寫」的校本教研,作為對教師專業尊嚴的一種喚醒,期待著喚起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專業興趣、專業認同與專業嚮往。這也是基於郝穴小學背景下採取的校本教研辦法。
2、教研必須要有學科領袖。
這里的領袖不是指「特級教師」,更不是行政領導。需要的是真正有執行力、有影響力、有專業水平的教學幹部。有質量的「聽課、評課、寫課」,需要有專業水平又有現代教研文化意識的「核心人物」,換句話說,缺少這樣的「核心人物」,「聽課」或評課只能流於中庸,甚至平庸。更為重要的是,「核心人物」最好是局內人,紮根與學校教學工作一線,立足於學校精神文化的長遠發展,而不應是一個「外來者」,或說「局外人」。今天請一個專家,下一月聘一個人指導課,終究遠水解不了近渴。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要培養學科領袖。校長要給這些教學引領者更大的平台,更多的呵護,要出於發自內心的「心疼」。不要只「擠奶」,而不給更好的「草料」,核心人物的誕生一定是「重用」,而不是「使用」中培養出來的。當然,另一個命題是——更需要教師們自覺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動力,把心思全部用在備課與上課上。
這些年,大家共同的努力,在創造教師專業主體意識覺醒的文化。當然,這種覺醒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如果說在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專業引領者」有很大的期望,那麼學校教研文化的「積習」則是永遠的敵人。常常耗費心血,動了許多腦筋,但即使建立起了合作共同體,這個號稱具有實現「共同發展」的平台,但星星之火最終並不一定能夠形成燎原之勢。
學校教研,常常由於學校管理諸多因素的影響,束縛了教研引領者的「手」、「腦」,織就了一種沒有陽光的缺氧的桎梏的感覺。有些時候,那種心氣喪失殆盡的落寞,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苦悶。但是,作為教學管理者,無論如何你不能想的太多,顧及太多,你必須心無旁騖,挺身而出。只要從學術出發,而不是從「心術」出發,哪怕遇到槍林彈雨,你也坦然前行。
3、有質量的聽課與評課,必須體現深入的思考。
沒有反思的評課,最多也只能成長為狹隘的經驗。通過聽課、評課,將出現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解決,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這么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堅定一個信念,一個一心研究教學的教師,哪怕不會和教師們打成一片,哪怕不會和家長溝通關系,也較之於那些只停留在「好人緣」和「人際關系」上的教師不知道要強多少倍。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否定前面提到的那幾個問題,我要說的前提是,一個課教得好的老師,一定是最好的德育教師,其道德影響不在於開展多少活動,更不是特意的匯報表演,而是立足於所教學科的專業影響的釋放,這影響永遠影響其學生的學業學習,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人格操守,也就是說,其道德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教研文化的變革的確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比較良好的教研氛圍。但陽光再高也有照不到的陰影處。我們還是任重而道遠。當你面對「法不責眾」的普遍的對課堂教學尊嚴的漠視,將其作為謀生工具的時候,在你沒有任何能力改變的前提下,也只能姑且找一種辦法——「共同教研」,算作一種喚醒。從而期望牽動、帶動,變成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
即使這樣,困惑也依然存在。「共同體」已經初見成效,但也很難讓教師們在教研中盡情綻放出來。教師在專業研討中的「失語」現象還是存在。由於各種活動,各種壓力的影響,授課教師上完了課,沒有機會在大家的議論中做解釋,更深層次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於是,許多靈感的火花就此沉寂。為了有更充分的研討時間,許多教研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利用下班的時間,試想,有多少老師甘心情願不下班也跟著評課?有多少真正的把教學當作「命業」,哪怕事業來做的? 這是一種可怕的沉淪。教師是深耕於教育這片土壤中的農夫,是對這片土地最有發言權的主角。一旦失卻其專業主體意識,將會是一個多麼貧於思考的盲目群體。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讀到了一些教師一貫持有的「激情」與「熱情」,讀到了一種對於專業見解的強烈的表達願望,讀到了一種可貴的「堅持」,讀到了有的教師把教學當作享受的那份喜悅。作為教學引領者的我們,此刻也找到了些許安慰。
路還要走下去,而且還要堅定不移地立足課堂,做好聽評課這看起來平常,卻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能量的工作。接下去怎麼做?我以為,無論聽課,評課,還是寫課,應當一如既往地和教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接。」什麼是教師眼裡「真正意義上的對接」?那就是一如從前,徹底而真誠地交換意見,具有實質意義地,平等深入地討論課堂問題。讓教師在理解你的同時,自己也變得深刻。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專業見解,獨立的思考能力,進而獲得真正的專業成長。
擺在我們教學幹部眼前的路是,在利用課堂,在和老師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讓老師感覺到,自己的專業主體意識的喚醒,是可以通過聽課評課獲得的。因此,教學幹部要做的,不僅僅是張羅主持,上傳下達,而應當是基於學校的情況,努力探索新的教研思路。一旦見效,這一思路里就富有了文化意義。它使得教研活動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傳統模式的束縛,獲得符合教師專業成長內在需要的現實道路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