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中小學教學評價改革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本文以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為立足點和出發點,通過深入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趨勢,以期為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語文學科作為中小學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中小學的整個學科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語文學科的學習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鑒於此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論以及現實意義。
❷ 如何落實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的精神,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特製定本方案。
一、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意義
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有利於進一步落實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政府和教育部門改進教育質量管理,推動中小學轉變育人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准確反映區域和學校的教育質量狀況,科學診斷存在的問題,提高政府部門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化;有利於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促進教育部門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規范辦學行為,激勵學校內涵發展。
二、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
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基本形成促進發展、職責明確、規范長效的教育質量管理機制;提高教育質量評價的科學化水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質量形成的過程和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科學運用評價結果,診斷與改進教育教學;尊重教育規律,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形成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二)基本原則
育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綜合考察學生全面發展情況,既要關注學業水平,又要關注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個性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率。
科學規范。評價內容和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綜合評價結果真實有效,反饋改進落到實處。質量綜合評價的整個過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全面可行。注重發展性、增值性評價,滿足學生、學校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鼓勵中小學辦出特色。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質量綜合評價指標,積極探索適宜的質量評價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質量評價模式。
三、建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一)建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國家課程標准等,突出重點、注重導向,把學生學習狀況、綜合素質和成長環境等作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構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學生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學業水平、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負擔等。
2.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學生品德行為、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藝術素養等。
3.學生成長環境。包括師生關系、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能力、社會環境等。
具體將按照小學、中學教育的不同特點,分別研究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和考察重點,細化相關內容,完善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與標准。在再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時,以「發展指數」來反映有關指標的縱向比較。
(二)提高教育綜合評價的科學化水平
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式。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考察學生進步程度和學校的努力情況;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結合起來,注重自我分析、自我診斷,完善質量內控機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和專業機構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推動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向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評價發展,推動統考統測向基於科學抽樣的多樣化的質量調查發展,以基於標準的評價體系替代以往相對評價為主的教育評價。
教育質量的綜合評價以測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為主,以現場觀察、資料查閱等為輔。測評和問卷調查要採取科學抽樣的辦法,堅決不搞面向全體學生的縣級及以上的統考統測。
(三)促進綜合評價結果的科學運用
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形成以區域為單位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分別反饋。對於提高教育質量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給予肯定;對於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提出整改意見。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的反饋兼顧改進教育教學、完善督導評估、引導社會輿論等三個應用方向。指導學校和教師提高評價教學的能力,加強基於實證的教育教學改進的研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督導科學化,提高教育督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改變單純以學生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獎懲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做法,科學運用評價結果,完善教育政策措施,促進區域教育科學和諧發展。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的理念看待學校、評價教育。
四、完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領導
省教育廳成立由基教處、體衛藝處、督導處、省教研室、省教科院、省教育評估院等部門和各設區市教育局負責人參與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統籌、協調、指導全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制定全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的方針、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檢查、督導、評估各地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解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和綜合評價工作辦公室,配合省廳做好省級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並結合當地的實際,穩妥推進本地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
(二)建立組織與實施機構
組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家委員會」,負責對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的專業指導。
成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設在省教研室,負責教育質量評價、分析、反饋與指導等。各地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綜合評價工作。
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教育督導部門組織,質量監測中心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由基教部門負責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政策制訂和業務指導;由教育督導部門研製實施指導意見,發布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結果,並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納入督導評估范圍。
(三)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適當充實力量,加強監測中心建設,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先進理念、掌握教育質量評價專業技術、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化隊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數字化管理平台,為開展評價、改進實踐提供技術支持。
(四)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設立專項經費,確保質量評價工作的正常運行。
❸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及其含義
教學評價分類: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4、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5、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0
❹ 在實際工作中小學教育評價還有很多沒有到位的地方,怎麼辦
在實際工作中仍還有很多沒有到位或不夠完善的地方。為此,我想談三點建議:
01始終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也就是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放在首位
評價是教育的手段或途徑,是教育的樹,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即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這是評價的根本價值追求,是「教育之道」的表現。而在現有的各式各樣的實踐和研究成果中,大多都是對具體評價方式、方法的探索,都是在一種「術」的層面上的探討,這樣的探索確實能夠直接對評價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但是,一旦脫離了對「道」的思考,在不斷強化具體手段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捨本逐末的現象,為評價而評價、就方法談方法。
因此,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工作,都要始終從評價的根本出發,讓所有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都指向並服務於學生的發展,服務於教育目標的實現。
02關注學生在真實學習情境中的投入狀況,評價的價值根本上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的發展表現為什麼?在我看來,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試卷上呈現的正確答案,也不僅僅是符合要求的行為表現,更多的是學生在真實學習情境中的投入狀態。這種狀態在積極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或「流暢感」,是指人們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出濃厚而強烈的興趣,並能推動自己完全投入進去、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而進入一種完全沉浸其中的狀態。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這種體驗,就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進而逐漸形成主動學習與發展的良性趨勢。這正是小學教育所應該帶給孩子們的學習體驗,是對教育效果最真實的檢驗。這種狀態很難用一種標准化的指標去衡量,更多的是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的。
因此,在學校的評價中,再少一點量化的評價,再少一點冰冷的指標,再多一些蘊含著教育教學目標的活動和任務,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完成任務的投入狀態中展示自身的成長。
03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自由的空間
在當前對評價的實踐研究中,評價的差異性已經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然而,在現實中,學校的評價仍然有太多的統一標准、太多的等級評定。這是形成於工業時代學校教育的同一性評價,強調用一個共同的、普遍的標准衡量所有的學生,忽視了學生先天和後天的差異,無法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而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需要和命題,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就要進一步解開單一化、標准化的量化,尊重個人的主體性,更多地呈現縱向的發展,而非橫向的競爭;更多地採用表現性的評價,而非等級性的評定;更多一些學生的自由表達,而非統一的動作規定。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天賦潛能和獨特想法的機會和舞台,允許學生在發展的速度、路徑、程度上的多樣與差異。這既是學生先天差異的客觀要求,更是當前時代所要求的對人性的最大關懷、真正尊重人性的教育,不是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教育,而是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要做到以上三點,首先需要簡化對教師的評價。在現在的很多小學里,對教師的評價多是僵化、單一的,一方面是對考試成績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是各種刻板的硬性指標和規定。
然而,教師的工作是一種極具個性與創造性的專業性工作,充滿了個性的特色與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無法用簡單的指標來衡量的。在僵化與教條的評價下,教師主體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發展,不僅自身的發展得不到支持與提升,更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
因此,在對學生評價的同時必須在評價上解放教師,少一些形式主義的規定指標,多一些多樣性的發展,讓教師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也獲得自我實現的幸福!
❺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有哪些每一種評價的
因此,了解學生在上述方面的差別和差別程度,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特點的學習環境,或者說,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學生分班分組,它不限於查明、辨認和確定學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對學生優點和特殊才能的識別。
(2)診斷性評價的作用
學年或課程開始之前的診斷性評價、能力和能力傾向,它只是使教學適應個別差異的一個基本前提,也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引導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等。了解學生的手段之一,則主要用來確定妨礙學生學習的原因。
①確定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學校和教師如果打算使每個學生都喜歡學習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就必須通過診斷性測試和其他方式了解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就是對學生進行測試1.診斷性評價
(1)「診斷」在教學工作中的必要性
醫生要袪除患者疾病並提出使患者康復的處方;認知風格;對本學科的態度;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態度。
③辨識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些學生雖然已被做了適當安置。學生的這種多樣性必然也要求教學條件和環境具有多樣性,根據診斷結果對學生進行安置並不能完全解決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問題,主要用來確定學生的入學准備程度並對學生進行安置;教學進程中的診斷性評價,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使每個學生能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
需要指出的是,了解他們的知識儲備,必須對患者進行仔細的診斷。教學工作也一樣,教師要想制訂適合每個學生特點和需要的有效教學策略,了解他們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們對所要學習的學科的態度和抱負水平、學習風格、志向抱負及性格等方面互有差別。不過,教育中的「診斷」涵義較廣。
入學准備程度的診斷一般包括對下列因素的確定,但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效果很差:家庭背景;前一階段教育中知識的儲備和質量;注意的穩定性和廣度;語言發展水平;以及身體狀況等
②決定對學生的適當安置年級的學生肯定在知識儲備
❻ 介紹當下中小學教學評價的方式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專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屬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根據不同的標准,課堂教學評價表有各種類型。如,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表有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評價量表,也有供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使用的評價量表,
(二)量表評價法的設計與使用
由於量表評價法的基礎是評價量表,因此量表評價法的核心也就是評價量表的制訂。而評價量表的核心又在於評價標準的制訂。
❼ 世界各國中小學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共同特點有哪些
不會做。
❽ 從評價功能上區分,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可分為什麼
C吧。我看是c
❾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中小學教育評價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觀層面,涉及教育目標、教育結構和教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在中觀層面,包括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等。在微觀層面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學生發展評定、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和教材評價是最主要的評價活動。此外,診斷學校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評價教改實驗,評估學校的總體表現也較為常見。下面具體介紹三種主要的評價活動。
(一)學生發展評定
學生發展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它不僅是升學與就業指導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正確估計自己,了解和發展自己的特長。評定學生要考慮許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學業成就、行為表現和身體狀況三方面。
(二)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於年齡小,小學生尚不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業成績都要受到教師授課質量的影響。上好每一堂課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關繫到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大事。授課質量評價能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特點,了解長處與不足,從而揚長避短;也可以提供新老教師相互學習的機會,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三)課程和教材評價
課程和教材是教育評價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實上,課程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基礎,只有站在分析和評判教材的高度,才能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更為合理。如果不從課程入手,教學改革很難深入。當我們評判學校教育重智輕能、批評教育質量不高時,可曾想到首先應該檢討的是課程和教材是否適當。
❿ 如何消解目前中小學教育評價過程中的問題
當前中來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自
一、注重「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二、忽視學生的能力發展;
(一)創新能力缺失;
(二)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學」;
(三)扼殺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思維;
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
(一)追求「分數」,忽視心理健康輔導;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存實亡;
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
四、農村地區教育比較薄弱。
五、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
的負面影響。
不少教師都對教師職業有困惑。
大多數認為,教師是一個職業,這似乎已是當下的共識,可是,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培養、使用、評價中,教師的職
業屬性卻一再被漠視。
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