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信息化給農村小學帶來哪些變化
今社會抄,信息革命幾乎沖擊了所有領域.現在正步入信息社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廣大實驗教師已融入了課改的洪流之中
B. 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信息化素養
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被信息化改變著,教育教學也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其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及信息技術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到基礎教學的信息化使用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跟緊教學的信息化,帶動教學的有效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加強教師教育信息技能培訓,促進教育信息發展作探討。
C. 如何加強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
如何加強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
學習了」技術改變教學「系列課程,我覺得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 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
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內容。所謂信息化教學環境是指能夠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與學方式的教學環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與學方式的教學環境。
二、實現新型教與學方式
實現以「自主、合作、探究」 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則是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課的具體目標,有了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再加上正確教育思想觀念的指導和相關教學資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最終目標。
三、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最終目標是要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將教師主宰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改變為既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主體相結合」 教學結構。
要深刻認識課堂教學結構變革的具體內容,教學結構的變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體體現在課堂教學系統上述四個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變,也就是:教師要由課堂教學的主宰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學生要由知識灌輸的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教學內容要由只是依賴一本教材,轉變為以教材為主、並有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例如學科專題網站、資源庫、案例、光碟等)相配合;教學媒體要由只是輔助教師突破重點、難點的形象化教學工具轉變為既是輔助教的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與情感體驗與內化的工具。
要想將上述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即課堂教學系統四個要素地位、作用的改變)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並實施相關的教學模式才有可能;為此,應在不同學科中採用能實現課堂教學結構變革要求的創新「教學模式」,例如:數學學科的「教學模式」 能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結構變革要求的「教學模式」,若是從教學過程所包含的教學環節來劃分,可看作是由五個環節組成的「教師主導下的探究」模式,其實施要領是:
① 創設情境 : 教師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當前學習主題上來。
② 啟發思考: 教師提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並能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新授知識的體現,也可以是用於拓展、遷移當前所學知識)。
③ 自主(或小組)探究: 由學生運用認知工具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或小組)探究(不同的學科所用認知工具類型也不相同;探究內容可以是新授知識,也可以是拓展、遷移的知識)
④ 協作交流: 在小組之間或在全班范圍進行協作交流;協作交流內容可以是新授知識,也可以是拓展、遷移的知識)
⑤ 總結提高: 在個人總結和小組總結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與升華;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淺層認知達到深層認知。
仔細分析上述創新教學模式,不難看出,盡管實施的具體環節、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關注並力圖實現課堂教學系統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地位與作用的改變,也就是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變革。事實上,這種能達到基礎教育質量大幅提升目標(也就是能夠讓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真正產生出「革命性影響」)的「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就是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的指引下,通過根本變革傳統課堂教學結構來實現的。
D. 談小學數學怎樣利用教育信息化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想法:
【分類】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 高等教育 > 學校管理
【關鍵詞】 教育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學 新課程 引導學生 小學數學教師 數學課程標准 教育形勢數學活動
【出處】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上旬)》2012年 第6期 153-153頁共1頁
【收錄】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您可能有興趣閱讀:
[精選輯] 成功父母必看:用閱讀打開孩子的智慧之門簡介:閱讀是每個孩子必須掌握的技能,它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在入學以後最重要的技巧是閱讀,閱讀興趣的濃淡,閱讀能力的強弱都是孩子入學以後學習成績優劣的先決條件。本專輯...
[精選輯] 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製作技巧簡介:PowerPoint是一款簡單易學、應用廣泛的多媒體課件製作軟體,本專輯為你介紹了如何利用PowerPoint製作出圖形、文字、聲音、影像並茂、交互性較好的多媒體課件。
基於知識分類的工程基礎課程教材編寫模式的構建
高校網路輿情危機媒體應對典型案例分析
針對牙周基礎治療後齦溝液中TNF-α的改變的研究
高校英語的多元化教學策略解析
論雷鋒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
E. 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或困惑
1、對信息技術的本身認識不夠。學校管理者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夠,而致使信息化建設不能提到應有的議事日程,建設困難;學科教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內容、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對計算機教為神秘遂敬而遠之。學習不夠,掌握不多,就談不上應用技術進行學科輔助教學及學科間的整合;在校學生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僅將計算機作為一種簡單的學習工具(學習機)或娛樂機器,不會科學使用從而不能達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的目的;家長、社會對信息化建設緊迫性認識不足,從而不能給予積極的支持與必要的投入。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缺乏正確認識,部分教師習慣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案搞教學,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學不習慣、嫌麻煩。個別教師還在懷疑信息化所產生的效益。這種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致使信息化設備的應用率不高,網路資源的真正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因此,轉變教師觀念,解決師資培訓成了信息化建設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資金投資不足問題。我區中小學特別農村貧困地區是按國家規劃進行信息化建設,因地方財政困難資金不足、學校財力有限,自力更生籌措資金更是難上之難,加之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快,大多數學校囊中羞澀,面對應接搏咐不暇的新產品,其信息化建設一塌糊塗。在資金得到改善的學校,但是其信息資源建設相對落後,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硬體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相對派銀旁滯後,應用軟體「孤島」現象嚴重,大大削弱了教育教學功能的發揮。因此,如何科學規劃信息資源建設,豐富校園網路信息資源,加快學校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強化服務效果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3、師資缺乏問題。我區大多數農村中小學要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專業教學人員(基本上都是短期塵橡培訓的)及設備維護人員的問題。目前配備計算機等設備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農村中小學,雖然具有初級教學人員,勉強維持正常教學,但其硬體維護、軟體開發應用乃至製作實是空白。大多數教師不會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更無從談起,計算機輔助教學難以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落實,此外,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4、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得不到滿足。雖然多媒體為課堂提供了大容量的內容和俱佳的視聽效果。但其交互性與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部分教師運用現代手段教學顯得機械、呆板,缺少必要的師生互動交流和生生互助學習。時間一長,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對多媒體教學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是困擾每個教師頭疼的事。
5、科學管理及充分利用問題。學校出資購置較為理想的信息技術設備。在師生及社會廣為贊嘆之餘,是否真正用於教學,全面為教學服務仍是一些學校所存在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設備先進功能齊全,而用於教育教學方面僅是其很小的一部分,造成資源浪費。二是有的學校可能沒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實用」的原則。裝備了較為先進的設備而因為沒有專業人員或其他條件不成熟而使設備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及資金的佔用。
F. 您對學校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模轎御任副組長,教技中心、計財、校建、普教、督導等股站室負責人為成員,統一領導全縣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全縣教育信息化裝備建設工作的分類指導、技術支持、工程驗收。各中小學要落旦岩實電教機構,組織配合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落實經費籌措。
爭取財政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爭取上級項目專項資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社會資金或拓寬社會捐助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渠道;自籌與統籌:學校生均公用事業經費10%以上用於教育信息化。學校要做好信息化的具體規劃、計劃,落實好信息化基本建設,縣統籌協調安排信息化建設重大項目。
(三)抓實隊伍建設。
採取積極措施吸引信息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多渠道、多形式培訓教師:通過實施各種培訓項目尤其是網路平台培訓及考核,繼續加強對在職中小學教師全員進行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尤其要加強對中小學信息技術專任教師的繼續教育。
(四)深化應用研究。
堅持每年組織優秀課件、論文、資源應用優質課、中小學生電腦製作、遠程協作學習等評比,提高師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開展各級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立項研究。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建設,下載應用資源,學校每學期向省基礎教育資源網成功上傳1套以上優質原創學科課程資源(按學科冊次章節內容成系列整理,類別含課件、教案、試卷、教學視頻等)。
(五)重視示範引領。
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現代遠程教育示範校建設,充分發揮其示帆脊范帶動與輻射引領作用。
(六)完善評估管理。
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強化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考核。
G. 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學校領導重視。
學校領導應該首先熟悉現代教育理論,能對當前的現代教育信息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只有領導對現代教育技術引起了重視,才能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規劃,才能根據學校的需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的配置,才能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加以重視,才會給教師創造培訓的機會,讓教師的教育信息素質得以提高。更何況,實現學校教育信息化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效益。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水平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至關重要。
二、舉辦專門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由於農村中小學的教師比較多,在舉行這樣的培訓時,培訓單位可以採用分級培訓方式,即:在每個學校抽選幾名對現代教育技術比較熟練的老師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後的教師在回自己所在學校進行二級校本培訓。有些農村學校沒有進行校本培訓的設備。上一級的培訓單位可以考慮將這些學校的老師也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培訓。關鍵是在培訓中,要力求讓每個培訓的老師都有所收獲,不能搞過場。平時對所有參培的學校進行抽查考核,把深化教師應用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利用加強管理的方式讓農村中小學的學校教育信息化有所發展。
三、教師要堅持學習,提升課程整合能力,推進課改的深入。
盡管部分農村中小學嚴重缺乏教師,課程負擔比較大,空餘時間很少。但作為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動者,我們也應該合理地利用空餘時間,加強自身的學習,從注重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入手,利用網路教室、遠程教育資源等多種途徑學習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知識、教育技術與教學設計整合知識等,平時多製作課件,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應用實踐能力。學校也可以舉辦「課件比賽」、「多媒體教學」、「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等活動,利用活動來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學校教育信息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化素質的提高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春天才會更加燦爛,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小學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普及,我們國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又將向前邁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