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滲透美育教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強化美育意識。發揮美育功能。通過滲透美育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並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適合學生情感特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中享受學習,接受教學信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美,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一、 完善自我,運用體態語言,展示教態美 體態語言即肢體語言,也叫身體語言,它包括表情、姿態、動態等。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體語,應首推為眼神,教師從容得體的手勢、會心的微笑、滿意的點頭、得體而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往往有著神秘的功能,教師的服裝要以整潔、大方為美,服裝色彩應搭配和諧,為教師形象增加美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氣質文雅、說話態度誠懇、親切、熱情洋溢。當學生說話時,教師要以溫和的目光注視學生,把自己放的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容和耐心放飛一顆顆等待翱翔的翅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但要有精煉的語言,而且要有非凡的舉止。英語教師自身的形象、氣質、音容笑貌以及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創設出一種特殊情調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容貌自然、舉止端莊、氣質文雅,能體現教師勞動形態的美,是溝通學生情感,創造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情趣的第一步。 二、 挖掘教材,感受語言美 走進英語教材,彷彿進入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每一篇課文都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但這美麗遠遠抵擋不住教材靈魂的魅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語音方面,英語的48 個音標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如捲舌音、鼻音、唇齒音等等。教師應讓學生在掌握這些音標的同時,體會這些發音的美妙之處。在語調方面,語調就好像是一種語言的樂譜,每一拍都有自己的意思,它賦予了這門語言以旋律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的到美的感染。不同的語言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猶如一首首和諧婉轉的詩歌,散發著無盡的美。 另外,語言的流暢是英語課中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口流利的英語,豐富的詞彙,用優美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用親切、溫柔的語調和學生交流,對學生來說首先感到的是英語語言的豐富精深和優美動聽,學生的興趣和願望由此而生,也充分利用語言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歡的hot dog, hamburger 及 sandwich學會了去 Mo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一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到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這高尚的情操不正是一種美嗎? 當然,要做到能用流暢的英語講課,教師要練就較強的基本功,用一口流利的口語和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仰慕,用風趣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快樂中渡過枯燥的學習時間,用充滿激情的授課精神高漲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興奮,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起伏,用奇妙的感情力量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讓學生自願地學習。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好習慣是非常容易養成的。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舉止也會隨之優雅,同時讓學生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三、 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消除障礙,積極創設教學環境的美。傳統的課堂是潔白的牆壁,前後的黑板,秋田似的桌椅,嚴肅的老師,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而缺乏溫馨的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環境及有利的認知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地說和寫,更好地掌握第二語言。 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往往是一個單元一種情境。所以我們平時不能把豐富有趣的教學完全拘泥於單調無味的課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將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內容寓於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中呢?
❷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英語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培養合作精神、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傳授知識,而且還應當關注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如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利用專業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接受品德教育,從而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
有人認為英語教學主要是將語法、句型等語言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德育則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課進行.但在我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卻深深地體會到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對學生的思想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這里所說的「德育」,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為學生個體品德的過程,也包括加強學生道德實踐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赫爾巴特曾經說:「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語課程標准》也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愛國主義品質,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常寓德育於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和諧環境.
德育是一種道德追求的活動,即德育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人的各種德性的過程中,使人們得到一種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滿足,得到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
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氛圍.教師是朋友,是道德認識環境的創設者,同時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導師,是施愛者,給予學生的是關心、接納和尊重.我們要笑對每個學生,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從多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
例如:我的課堂用語講究文明禮貌,在叫學生回答時或坐下時,常用「Please 」;請學生幫忙時「Excuse me」;學生幫了我或回答時,不忘對他說「Thank you」;學生回答正確時別忘了「Good」、「Great」、「Wonderful」或「You are clever」等;學生不會回答時用「Don』t worry」來鼓勵;叫錯了學生名字,說聲「Sorry」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英語課上,我正帶著同學們朗讀對話,一不小心,課本中夾著的一些卡片掉到了一位學生的桌底下.這位學生是剛外地轉來的,她的老家還沒有開設英語學科,雖說讀四年級了,可是一點兒英語基礎都沒有,連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都不會.而且,她十分內向,平時課堂上從不舉手,即使有時開小火車讀單詞輪到她時,她也不願說.可就在這時,她毫不遲疑地彎腰幫我撿了起來,並用雙手遞給了我.我感到很驚訝,但馬上微笑地對她說:「Thank you!」她愣了一下.這時她的同桌馬上小聲提醒她:「Mr.…在跟你說謝謝呢!」同桌的提醒讓她恍然大悟,我看到她害羞地笑了.從這以後,我發現她上課舉手了,課間看到我還會主動向我問好:「Good morning,Mr.…/Good afternoon,Mr.…」更可喜的是,我發現同學們之間也越來越有禮貌了,「Thank you」、「Sorry」等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經常能在課間聽到.
確實,教師這種彬彬有禮的態度,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到自己能與他人平等相處,能夠被尊重,要求學生能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尊重同學的語言成果,不嘲笑別人.教學中,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
二、挖掘教材元素.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教材中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能否獲得充分利用,主要靠教師深入鑽研教材,認真挖掘教材潛在的德育因素、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英語課堂教學之中.這既遵循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則,又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
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 「Hello! / 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禮貌用語,是三年級學生學習英語時最初接觸的內容.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懂得、明白:早上遇見同學和老師要學會說「 Good morning」;向別人道歉時要學會說 「Sorry」;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時要學會說「Thank you」;初次見面時要有禮貌,可以用:「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在學習動物「dog、pig、ck、tiger、lion」等單詞時,光學這些單詞並不難,但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在教學實踐,我採用戴動物頭飾讓學生扮演動物並學動物的叫聲、模仿動物的動作,再通過活動掛圖分析、對比,使學生能對保護動物的行為表示贊賞,對有文明行為的小朋友表示喜愛,對不愛護動物、不文明的行為表示不贊賞,並能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從而運用學會的新句型和語言知識培養起正確的道德情感和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激發學生主動熱愛小動物,並願意和動物交朋友這種美好的感情和興趣,培養了正確的道德情感.
在講到西方節日Christmas Day時,可把Teachers』Day、National Day、Spring Festival、Mothers' Day、Fathers』Day、Women' s Day等相聯系,讓學生從比較中體會中西方人共同享受的家庭親情和愛國豪情.
在學習 「What can you do?I can …」句型時,可引導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能做哪些家務勞動.這時學生們會說:「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water the flowers/plants. I can cook. I can make mplings.」等,我於是適時評價道:「Great! You』re helpful! 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你能幫助父母做家務,真是一個熱愛勞動又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你父母一定為你感到驕傲,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向他們學習.」在句型學習的過程中,我既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又教育了學生要養成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教學A visit to Old MacDonald』s farm 中的句型「Don』t …」時,我引導學生說說我們在校園里有哪些事不能做.這時學生們會說:「Don』t draw on the blackboard/desk/wall. Don』t climb the window in the classroom. Don』t leave rubbish in the classroom. Don』t chase in the classroom.」 etc. 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本課的句型,還學會了自己在校園里不能做的事情,而且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他們學得很快,也很高興.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達到了教育、教學融於一體的教學效果.
三、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德育強調:德育應促進學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實踐著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親身參與的生活與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辨別、生成,這種精神的生成與建構只有讓學生經歷了體驗、感悟的過程後才能實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將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所創設的各種學習活動,而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容擴展到學生的其它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使情感體驗達到最優化.
如在十二月份可開展主題為「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的海報和賀卡製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找來有關聖誕節的小知識和新年的祝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製作了一張張精美的海報和賀卡.在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增長了聖誕節的有關知識(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襪……的由來),還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祝願.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合作製作海報的方式使學生樂於合作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課程對英語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知識的同時,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實現育人的宗旨.雖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滲透點並輔之於有效的教學法,就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只要我們能細心捕捉教育契機,「人為本,德為先」的教育思想之花就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姿!
❸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滲透法治教育教學設計的研究方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回性,典型性,不要事答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❹ 英語學科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之我見
說到現在英復語學科中的法制治生態,不得不提那些打著英語教育的名號非法集資的集團,這些所謂的英語培訓機構大多是假的,特別是那些網路教學更是不可信,隨便找來幾個外國面孔冒充所謂的外教來忽悠人,我自己在這個行業這么久,我是再清楚不過了,要說學英語,還真的少有哪個機構裡面出來的人在做大事的,真正的對英語有感悟的人絕對不是別人教出來的
❺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馮恩紅教授曾說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的是真正能適應社會、造福社會的人。因此,在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學校教育已不再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能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風雲變幻的世界要求他們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獨天德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傳授知識技能,也可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從而健康成長,成為合格的祖國接班人。
一、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適時有度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再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母親掙錢扶養作者兄妹的艱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感悟出作者對母親那份崇敬和愛戴,那份孝心,那種愧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進而升華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法律規定的義務。這樣的語文教學,使學生在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熏陶時,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因課而異。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有關環境保護、贊美大自然的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在讀書中享受自然美,也應讓他們明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如《特殊的葬禮》一文講的是巴西總統菲格雷特親自為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主持葬禮,號召參加葬禮的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劇不再重演。
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上,確保語文學科法制教育資源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具有高質、高效。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資源。四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二單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車的失而復得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賓士牌汽車時,對「我」來說是多麼高興。然而,卻看不出中彩給父親帶來的喜悅,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最後父親毅然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懂得比物質財富更珍貴。非法所得、非法佔有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讓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腦中升華。
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孩子做一個品質優秀的好少年。例如:《畫家和牧童》、《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等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哲理,努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懂得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這些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例如《萬年牢》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父親自己經營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工藝,手藝高超,保證質量,合法經營。再將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及時教育學生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像這樣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這些內容定位在學生生活之中,緊密聯系在法律法規上,《工商管理條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在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校即生活,生活即學校」。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做個知榮辱恥的人,同時也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如口語交際 「學會鼓勵」中有這么一段話:張為民買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開包裝盒,發現有幾個零件損壞,他想去退換卻沒有勇氣。在教學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買了東西,我們就是消費者,與商家就有了合同關系,就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商家對於售出的商品應該保證質量,這種偽劣商品完全應該找他退換,這是你的權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換,你可以通過「3.15」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訴他。通過討論交流,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提高了學習法律的積極性。
三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法制事件,規范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新聞上連續報道建築大橋坍塌事故,血淋淋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遺憾的並且都是國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築公司。由於有關建設部門投機取巧,偷工減料,造成質量上的嚴重不合格,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利益帶來嚴重的損失,責任者往往牟取暴利,以僥幸的心理免於災難。偷稅漏稅,結果咎由自取,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教育學生一定清正廉潔,廉潔奉公,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避免悲劇重演,一定要務實求真,真抓實干,從而保證國家建設的質量性和技術性。通過學生對時事事件的討論和發言,學生初步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今後語文教學中,繼續結合法制教育,聯系學生思想動態,不斷地增強少年兒童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將法制教育作為永恆的主題進行到底,為培養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❻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明了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即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法制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課堂教學也應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英語學科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自身特點有機滲透法制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滲透教學的全過程
《英語課程標准》特別指出,要寓思想道德教育與語言教學之中,使學生學好英語的同時,在思想道德上也受到好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將法制教育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科知識與相關的法律常識融為一體,使學生自然地受到法制教育,潛移默化地接受法制的熏陶。
1.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法制教育。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圖文並茂的闡述,都在於強化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等,在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挖掘教材中這些顯性和隱性的素材,潛移默化地將法制教育內容滲透其間,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例如在PEP三年級A冊Unit4《We love Animals》教學中,孩子們表現出對動物的熱愛,但他們平時也不乏有無意或有意傷害小動物的行為。教師適時地告訴學生:Animals are our friends. We must take care of them. Let』s love each other.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要多關心它們、保護它們。保護珍稀動物,搶救瀕於滅絕的動物種群,保存和發展自然資源,不要隨意亂捕濫捉,以保證它們繁殖後代,代代相傳,繁榮發展。
2.英語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事,將語言教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結合起來,從中滲透法制教育,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學完PEP教材二年級下冊Unit4 Lesson34中,教師結合課本內容聯系《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交通工具進行介紹,教育學生了解並遵守交通法規,在馬路上不能擁擠,不能打鬧;在回家的路上如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或車輛,可用「Don』t cross!(不要穿越馬路)」、「Don』t play in the street!(不要在馬路上玩耍)」等句子勸告對方。並通過歌謠學會遵守交通規則:
Red light, red light. Stop! Stop! Stop!
Yellow light, yellow light. Wait! Wait! Wait!
Green light, green light. Go! Go! Go!
3.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滲透道德法制教育。談到文化背景這一文化知識時,首先讓學生們知道不同的環境會造就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行為。不同的國家由於不同的社會形態,會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PEP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5文化知識中,有關生活習慣的知識。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The fork is on the left. 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 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 我們中國人用「chopsticks(筷子)」,而國外友人多數用「fork(刀子)、knife(叉子)」。不僅教給學生餐桌禮儀,還要在我們遇到不會用筷子的外國友人時,不要嘲笑他人,應表示理解,並對他們嘗試他國的生活習慣的勇氣表示稱贊。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注意事項
1.抓時機。時機幾乎是課課存在的問題。英語課有其學科內在的特殊性,因此抓住其內在的特殊性運用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素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通曉教材,統籌安排教育內容。
2.講方式。《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和「寓」思想道德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式可採用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適時地曉之以理是畫龍點睛之筆,而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求實效。教學中貫徹一個自覺和一個不自覺,即教師自覺地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寓思想道德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而讓學生不自覺地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思想道德上受到積極的影響。
4.避免牽強附會。教師在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注意適度。德育滲透要水到渠成,避免牽強附會。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而法制教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寓法制教育於英語教學活動之中,才能培養具有基本法律知識、懂得自我保護、高素質的合格的新型公民。
❼ 簡述「如何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百度文庫
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學生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環境保護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我是小小執法員》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工藝、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後牆上方,貼上一些標語,創設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摩模擬法庭庭審錄像,再放有關法律知識的小動畫,使學生產生小小執法員公正無私的表,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達到情與畫完美結合。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學生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邊表演邊學習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然後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思品課《維護公共秩序》這一課時,便可以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數學學科統計初步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要有較一個知識面,而學生在書上接觸內容較窄,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方面的信息,如空氣污染情況、噪音情況、青少年犯罪率、貴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製成一張張統計表,使學生既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又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情況」的題型,進行環境保護法的滲透。在教完例題後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長江水越來越混濁、快要變成第二條黃河等,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於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❽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放性的練習題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性,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學生在解答過程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引入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這樣通過引申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教育。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老師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對學生進行了遵紀守法教育。
三、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持之以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會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