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行得通嗎
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不能大規模推廣,可以在小范圍之內是行,因為義務教育現在是9年小學6年初中,三年到了高中就要交學費了,大學更要交學費了,小學的時候知識學習並不多,幼兒園的時候學習的更少,但是幼兒園是個非常打基礎的階段,存在很大差異性。
可以在一個地區之內小范圍的試點,就是嘗試一下用什麼樣的程度去衡量這個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程度是全部的,還是說一部分擴大那個比例,還是加強對私立的幼兒園教育的審核,這個都要通過實際的運行去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
『貳』 小孩要怎樣教育才能愛上學習!
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面臨的難題,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教育的方式也不能照搬,現在教育提倡因人施教,最了解孩子的莫過於父母,提供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1、沒有上小學的孩子,應該注重以語言和交流為主的啟蒙教育 2、剛上小學的學生,應該注意以引導興趣和愛好為主的智力開發教育(1----3年級) 3、已經適應小學生活的學生,這時就要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並且要養成良好行為的好習慣 (4----6) 父母能給孩子生命,卻給不了他們人生的智慧,因此精彩的人生卻需要孩子們自己去努力, 父母可以塑造孩子們優秀的性格,可以教導他們心理健康、樂觀、向上、 心理品質培養對孩子今後面臨任何事情都有幫助
『叄』 大專上了一個小學期可以轉學嗎
大專上了一個小學期,
可以轉學,
但非常難。
這不只是兩個學校之間的事,
還要省教育廳特批。
你可申請退學,
重新高考,
可能會更容易。
『肆』 小學期的管理
開放性、國際化、服務性,是小學期的管理目標 。
在這方面,北大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管理規范,如研製使用網上注冊選課系統和費用支付體系,方便校外學生選課、交費。學校還利用暑期宿舍的修整和維護時間,盡可能地為校外學生提供廉價的學生宿舍,並逐步提供圖書館和網路服務等。
開放小學期課程還建立在學分互認的基礎上,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學生通過申請經核實、轉換,便可把成績轉入在校成績單。在國際性方面,北大除了把國外知名學者「請進來」,還出面聯系並派學生參加國外知名學校的暑期學習。在學分互認制度的建立及學校的鼓勵下,學生自行前往美、英、日、韓等國家的高校上暑期學校的人數逐年增多。
即使是眾多隻對校內學生開放的高校,小學期課程靈活開放的理念特性,決定了它「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學分制、教學計劃、學期收費等,都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再如教室的使用、學生的暑期服務、教師的工資補貼等,都無疑會加大學校的管理壓力。
安排學生到企業單位實習,對於小學期里自行選擇實習單位的學生,學校還安排老師進行跟進、監督,對學生的實習情況有比較嚴格的管理和考核標准,其成績將作為必修學分納入管理,如果成績不及格,將直接影響畢業。
而隨著實踐型小學期的開展,學生的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高校管理的難題。學校在組織學生集體外出實習時總是提心吊膽,有些學生的安全意識並不強,企業一般也不為學生購買保險,學生的安全保障只能依靠學校,一旦出了事,學校就得承擔相關責任。政府應該出台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更多的企業願意接受學生實習,這樣才有利於小學期的健康發展。
學期制度改革,不是教學時間的簡單調整,也不只是出台某項規定或拿出某個方案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並且不同高校的學期制改革也不可能整齊劃一。對於目前國內高校又一次興起的小學期熱,這是值得期待的一種趨勢,如果更多的暑期學校建立起來,那將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開辦小學期切忌跟風,每所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小學期的模式,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她表示,教育教學改革最怕的是一哄而上,對於學校的學期制改革,行政部門和社會對此應該更加寬容。
『伍』 有的大學為什麼要設小學期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就知道了。
無非就是想賺錢。要知道,你在大學讀多一個月那麼他們校方就會多賺很多錢啊。
還有就是教學比拼,很多大學看多別人都設置了,那麼我們也要設置。這就是教育事業的~~~~啊。
然後就是好的方面了,就是想自己的學生都能深造,出人才。就是所謂的為了孩子好。
無數的大學時都希望能廢除小學期,但這可能要等教育改革吧。
『陸』 小學期是什麼東西
小學期
總述
小學期,是中國高校向美國學習的產物。一些大學對這個為期只有短短一月左右的新生事物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承擔起眾多沉重的使命。正如有的高校在其官方網站上雄心勃勃地表示,開辦小學期是為了「加強課程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國際性」。
一、小學期由來原因
1.小學期改革,更多的是解決傳統二學期制難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問題。二學期制是根據我國地理、氣候條件和實際辦學需要制定出來的,它經實踐檢驗並沿襲多年,但在現代教學環境下,其弊端也日益明顯,如課程節奏慢,教學科研效率低,輔修和雙學位制難以有效推行,使得優質教育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和實現共享。
2. 更多高校的小學期瞄準的是實踐特色。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更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多數用人單位招聘時總以「有經驗者優先」,加強在校大學生的實踐訓練顯得十分必要,但在傳統二學期制模式下,學生參加實習鍛煉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需要讓實踐教學系統化。一方面,原來學生的實習時間過短,有些企業單位不願意接收短期的實習生,學生也很難在短時間里學到知識,實際效果很不理想;另一方面,注重實踐特色的小學期可以彌補正常學期教學的缺漏和不足,如學習銀行前台業務的學生需要練習點鈔,平時在課堂上根本沒法安排,但小學期則非常合適。
二、小學期的運行管理1.運行辦法
小學期制度,核心是將傳統的春、秋兩學期制,改為春、秋和暑期的「三學期制」。這一改革始於2004年北大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嘗試,在2005年前後曾被許多學校效仿,形成第一次「小學期熱」。
開放性、國際化、服務性,是小學期的管理目標。在這方面,北大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管理規范,如研製使用網上注冊選課系統和費用支付體系,方便校外學生選課、交費。學校還利用暑期宿舍的修整和維護時間,盡可能地為校外學生提供廉價的學生宿舍,並逐步提供圖書館和網路服務等。
開放小學期課程還建立在學分互認的基礎上,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學生通過申請經核實、轉換,便可把成績轉入在校成績單。在國際性方面,近年來北大除了把國外知名學者「請進來」,還出面聯系並派學生參加國外知名學校的暑期學習。在學分互認制度的建立及學校的鼓勵下,學生自行前往美、英、日、韓等國家的高校上暑期學校的人數逐年增多。
即使是眾多隻對校內學生開放的高校,小學期課程靈活開放的理念特性,決定了它「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學分制、教學計劃、學期收費等,都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再如教室的使用、學生的暑期服務、教師的工資補貼等,都無疑會加大學校的管理壓力。
安排學生到企業單位實習,對於小學期里自行選擇實習單位的學生,學校還安排老師進行跟進、監督,對學生的實習情況有比較嚴格的管理和考核標准,其成績將作為必修學分納入管理,如果成績不及格,將直接影響畢業。
2.管理辦法
而隨著實踐型小學期的開展,學生的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高校管理的難題。學校在組織學生集體外出實習時總是提心吊膽,有些學生的安全意識並不強,企業一般也不為學生購買保險,學生的安全保障只能依靠學校,一旦出了事,學校就得承擔相關責任。政府應該出台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更多的企業願意接受學生實習,這樣才有利於小學期的健康發展。
學期制度改革,不是教學時間的簡單調整,也不只是出台某項規定或拿出某個方案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並且不同高校的學期制改革也不可能整齊劃一。對於目前國內高校又一次興起的小學期熱,這是值得期待的一種趨勢,如果更多的暑期學校建立起來,那將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開辦小學期切忌跟風,每所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小學期的模式,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她表示,教育教學改革最怕的是一哄而上,對於學校的學期制改革,行政部門和社會對此應該更加寬容。
專家建議
1、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時刻,提前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專業崗位的認知實習,感受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了解本專業需要什麼樣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經過認知實習學期的錘煉,學生對今後的專業課學習有更多的思考,有利於規劃未來,在專業方向的選擇上、在課程模塊的選擇上會更加理性。
2、從學校人才培養角度,可以針對學生在認知實踐中的不足,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增加對學生未來就業、工作乃至終身發展有幫助的課程(包括實踐環節),減少或刪除脫離實際的課程,並且根據社會對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改革教學內容,改進專業課教學方法,使學校的教學更加切合實際,更加符合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
3、開展認知實習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過去學生只有到畢業時才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生產實踐,由於學生臨近畢業,學生既要完成畢業論文,又要找工作,畢業實習的效果難以達到,開展認知實習將會使學生盡早地接觸到實踐,使學生在校實踐學習和鍛煉的時間累計達到一年左右。
4、開展認知實習還可以有利於企業尋找合適的人才,有利於企業較早跟蹤觀察學生,從而使企業挑選到認同企業文化,了解企業各生產環節,忠誠企業的、品學兼優的理想人才,因此,也深受企業的歡迎。
5、要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將其納入學校的整體改革中,嵌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切不可不顧學校的實際,一味地模仿,一哄而上。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應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先在一個院(系)試點,等時機成熟了再在全校推廣。學校要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具有操作性,注重質量監控,將任務落實到每位教師身上,不僅要有實習大綱,還要有考核辦法,實習結束後,要讓學生進行答辯、交流。
理論課學期之後暑假之前,很多工科學校目前都開設了小學期,小學期通常持續的時間是2~3周。小學期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完理論後,能夠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通過老師的指導進行實際應用的相關操作,從而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柒』 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講座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3、小學生心理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3、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近年來,已有中學小學教師在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社會等科目中嘗試滲透心理輔導,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4、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生存環境相適應、相和諧時,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結構的核心與基礎,學生的一切發展都是在此基礎上、以此為背景來展開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歸宿。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捌』 如何培養小班小學期幼兒動手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期正是軀體動作和雙手動作發展的最佳時期,而家長生活上的處處包辦代替,使孩子缺少鍛煉的機會,小班幼兒剛進入幼兒園,一日生活是他們學習的主要來源,陳鶴琴先生說的「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是鼓勵幼兒通過做事獲得發展,除了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外,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動手習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使小班幼兒的的動手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呢? 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1)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早晨入園自己脫衣服,喝水、挽起衣袖洗手、中午起床疊被子,穿鞋子、系鞋帶等學會自我服務。讓孩子模仿大人的一些勞動表現,交流討論自己看到的成果,教師有意識地叫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幫著整理玩具,排排桌椅,送一些小東西等,提供獨立鍛煉的機會,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情感和初步勞動的習慣,提高雙手的靈活性,養成他們敢說敢乾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 (2)在趣味性教學活動中,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訓練手的動作。 教師要做好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為幼兒提供適合幼兒年齡段發展的多種教育,盡量為問題涉及各種操作活動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獲得答案,如:小班主題《骨碌骨碌轉》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輪子,再讓幼兒拿筆繪畫輪子的花紋,用橡皮泥捏制各種各樣的輪子,給幼兒提供小汽車進行車輪滾畫,提供不同的汽車圖和紐扣讓幼兒進行安裝車輪裝配,同樣的方法,在其它主題區域多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大大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利用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動手動腦參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活動、智力活動是大腦的機能。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創造能力的強弱都取決於其大腦的機能是否成熟與發達。讓幼兒多動手就能促進大腦很大一塊區域的發展,當幼兒雙手活動時,指頭上的神經細胞會隨時將信息傳到大腦,因而加強幼兒手的活動是開發大腦潛在機能,培養創造性的重要環節,如:在陽光下和孩子一起玩手影表演的游戲,做出各種形狀的陰影,進行故事表演,再如:教給孩子正確的動手操作的技巧與方法,指導孩子做串珠、夾豆子、穿線板,排紐扣等游戲比賽,對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都非常有利。也可指導孩子利用家庭中的廢舊物品做游戲、如將用過的飲料瓶做成娃娃過家家,用掛歷紙折飛機、疊小船做開飛機、拼圖游戲等等,認識到自已的小手很能幹,體會到動手的樂趣、強化孩子動手的慾望,養成愛動手的習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4)幼兒園與家庭相結合達成共識,不過度包辦代替,利用一切自然中的條件,給幼兒提供動手的機會。 幼兒喜歡玩,常常玩的忘了回家,忘了吃飯,水、土、沙、石、花草、樹葉什麼都可以被他們當做玩樂的對象,我們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引導他們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如:種植大蒜、豆子,做一些小製作風箏、用樹葉編草帽、粘貼樹葉等,孩子的能力不一,要關注個別差異,在活動中多給與孩子鼓勵與支持,既享受了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又放鬆休息了,增進了孩子與家長老師之間的情感,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加強他們的成就感,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了鍛煉,更快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效果:總之,一個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和學習的過程,幼兒階段的能力培養尤其重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不僅能使幼兒獲得一雙巧手,更能促進其大腦的發育成熟,因而大家應注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心靈手巧的人。
『玖』 山東大學網路教育小學期測試題答案
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先自己隨便答一遍,肯定不能及格,注意不要保存成績,然後點擊查看正確答案,正確答案就顯示出來了,然後按照正確答案從新答一遍,就能考100分了 ,注意要保存成績呀。還要提示你一下,試卷不變的。
『拾』 新疆大學小學期不及格會怎麼影響
新疆大學小學期不及格的話,是不影響以後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