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小學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理解我國小學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http://wenku..com/link?url=TEccn012JMs7JXo-mNCZ9geEAtRP--NnEKiTO4ecrXR8-FjE3EE0xqp8KqQGEl9z4ZWHAopS
Ⅱ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
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
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
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2)小學教育任務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
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Ⅲ 中小學教育的雙重任務是什麼
中小學教育肩負的雙重任務,即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為社會輸送合格勞動者
Ⅳ 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遵守紀律的習慣,與同伴友好相處的習慣。初步掌握語言文字的使用方法,初步學習數學基本技能。
Ⅳ 教育實習目的與任務有哪些
具體而言,教學實習目的和任務有:
1、使學生掌握本專業中某一主要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夠正確地調整和使用該工種(或工序)的通用設備及其附件等,能根據零件圖和工藝文件獨立地進行中等復雜程度的加工;同時,也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幾個工種(或工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學生獲得本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做准備。
3、組織學生嚴格地執行生產計劃,保質保量,注意安全,文明生產,完成規定的任務,為國家創造財富。
4、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道德以及尊重他人、學習他人和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5)小學教育任務擴展閱讀
教學實習的基本環節一般由下列五個程序組成。
1、實習准備。一是教師教學准備:編寫課題授課計劃、課目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案;做好實習備課和熟練有關技能;了解學生水平、特點和個性差異,以便因材施教,安排崗位,重點指導。二是學生實習前准備:在思想上、知識上、物質上做好預習和准備。
三是物質條件准備:設計與布置好實習現場、實習環境,准備好設備、工具、材料和教具。
2、講解示範。一是講清實習課題的意義、任務和要求,以及設備、工具、材料使用方法、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二是做好示範。包括正常示範、慢速示範、分解示範、重點重復示範、糾錯示範、邊講解邊示範和單項工序示範等,且能把握要領、動作準確、操作規范、技能熟練。
3、操作訓練。學生動手操作練習,是實習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學生技能技巧的關鍵階段。為搞好基本訓練,應倡導「苦、嚴、硬」三字精神,即在訓練過程中強調一個「苦」字、堅持一個「嚴」字、達到一個「硬」字,以使學生練就一身過硬的操作本領。
4、巡迴指導。教師應以巡迴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檢查和指導。著重檢查操作姿勢和操作要領,注意檢查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注意發現典型帶動全體,採取個別糾正、集體指導以及典型表演等多種靈活的指導方式。
5、總結講評。實習結束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對實習中操作技能的掌握、實習產品及工作質量、實習設備的維護保養、實習紀律的遵守和文明生產等進行綜合總結和講評,提出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Ⅵ 小學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
一、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
二、維護學校的教學秩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改革,按教育規律辦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四、根據學校規模,設置學校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
五、堅持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方針,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使每個教師都熱心於教育事業;
七、做好安全防範,保證學生的人生安全。
Ⅶ 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小學教學任務主要包括哪些
是相輔相成的,小學注重習慣和品德的教育,學習上要讓孩子多思考,注意總結
Ⅷ 我國中小學的教學任務是什麼
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任務包括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創造能力和實踐精神。智力是認識過程中表現的認知能力系統,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力是指最終產生的新的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教學可以傳授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質。同時,使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發展健康的體魄。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觀點,道德觀點以及其他思想觀點;通過教學,還可以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和發展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Ⅸ 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教書:懂得運用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育人:懂得愛 感恩 責任
Ⅹ 簡述我國小學教育的任務及培養目標
一、小學教育工作者接觸多元智能理論後的初步思考
(一)多元智能理論與小學教育結合的宏觀背景
多元智能理論能受到小學教師的歡迎,能在小學教育階段進行多方面的實踐,是中國
基礎教育改革的大環境為其提供了契機。為了使教育更好地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服務,中國
政府於1993年頒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從而進一步揭開了20世紀90年代乃至
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帷幕。
(二)小學教育工作者接觸多元智能理論後的初步思考
2000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明確規
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小學除語文數學外,不得組織其他課程考試,每門學科
只允許使用一本教科書;取消百分制,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小學教師們疑慮:不留作業
或減少作業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能保證質量嗎?我們基礎教育的「雙基」優勢怎麼體現?不
通過考試怎麼評價學生的優劣?減少作業是素質教育嗎?部分家長們反對:減少作業、減少
內容孩子能不能考上重點中學?
帶著這些困惑,老師們開始了「減負」的探索。其實,教師們知道在給學生減負的同
時,他們的負擔加重了,要走「輕負擔,高質量」之路,對他們教學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他們開始注意優化學科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來保證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通過增加學
生感興趣課程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組織多個課外興趣小組豐富
學生的課餘生活。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
動性,有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但是,老師們依然不甘心,總想找出更好的辦法發展學生
的各種能力。於是,十幾個有志於此的中小學老師,聚集在北京郊區的一所普通旅館里開
始接觸多元智能理論。梅汝莉教授是這個活動的發起者。她不僅給老師講解多元智能理論
的內涵,特點及對我國教育的啟示,而且以其特有的號召力,鼓動老師們參加「借鑒多元
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塑造健全人格的實踐研究」。一石激起了漣漪,老師們對這種
新型的智能觀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請專家解讀、買書自學,掀起了結合學校現狀學習多元
智能理論的熱潮。
加德納著,沈致隆譯的《多元智能》、王成全譯的《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和阿姆
斯特朗的《課堂中的多元智能》等書成為老師們的必讀的書。學習打開老師的眼界,開始
反思中國的教育和自己的教學行為。應試教育不好,但是到底哪兒不好,老師們講不清楚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人們,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應試教育是一種以語言和數學教學為重
點的教育,只注重語言和數理能力的考試,而忽視對個人來講非常重要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諸如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從多元智能的角度看,這種教育的確有缺陷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8種智能,但是每個人身上智能組合是不同的。每個個
體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和弱勢智力。數學一邏輯智能強的人語言和音樂智能未必強。我們
怎能只採用千篇一律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呢?怎麼能用一種眼光看學生呢?既
然智能是多樣的有差異的,而且是在具體解決問題的情景中表現出來的,我們怎能只通過
考試一種形式來評價學生呢?這種思考給老師們帶來驚喜和信心:學校里沒有差生,有的
只是智能類型、學習方式和發展方向不同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兒童。這種思考幫助
老師樹立要採用個性化、豐富性的教學和各種活動讓每個孩子發展其各項智能的意識,樹
立全方位地看待孩子的思想。學習和思考也促使老師們重新審視小學教育的任務。同時,
也使他們產生了躍躍欲試的願望。
二、小學教育工作者對小學教育的再認識
1995年3月1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
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制度。初等教育,即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人
口素質形成的奠基工程。在中國,小學教育的對象一般為6-12歲的兒童。其任務總的來
說是為兒童德、智、體、美、勞各種素質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和為初步生活作好准備。具體
說,即讓兒童掌握人類積累起來的最基本、最起碼的文化科學知識,具備最基本的讀、寫
、算技能,學會最初步的生活規范和行為准則。老師們都認同這個任務並在實踐中努力完
成它。由此形成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扎實。
中國的基礎教育素以「雙基」扎實,享譽海外。我們引以為豪。但是我們發現:中國
的基礎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為了改正我們的不足,中國政府在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新一輪基礎教
育課程改革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重視教給學
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重視課程的生活化和綜合化;強調課程評價的
發展功能;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的研究式學習方式。它要求學校教育既要使學生能夠掌握終
身學習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實踐和創造能力。短短的兩年間,教師的
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都發生變化,在實踐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但是常常會出現重視雙
基和培養實踐能力相脫節的問題。如何繼承「雙基」的傳統,又能面對新課程的挑戰與時
俱進,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教育究竟追求什麼樣的目標,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多元智能理論給老師們認識這個問題提供新思路。老師們認為小學教育不僅要完成為
學生今後各方面發展打基礎的任務,而且應該著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多元能
首先,老師們從多元智能的視角來理解這個任務。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
面的並承認智能的生物基礎,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甚至預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
的天才兒童,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同時,多元智能理論還承認社會文化對個體智力發
展的影響。這就要求教育提供適合兒童智能發展的機會。老師們認識到,對一個孩子的發
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方法是幫助他們尋找到一個可以盡情施展才能的地方,讓他們在那
里做中學,使不同智能結構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得到滿意而成功的發展。這是小學教育
階段應該完成的任務。
其次,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老師們又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思考小學教育任務的
問題。一位從教多年的老師發現,他的學生中,有的在學校時被公認十分優秀,走向社會
之後卻無所作為,令老師深感遺憾。有的學生在學校里被認為是「差生」,走向社會之後
卻成就卓著,讓老師在欣喜之餘還很尷尬。這是否說明我們的教育存在著不利於人潛能開
發的隱患?我們的教育是否忽略學生某些方面智能的開發才導致這種尷尬?如果是這樣,小
學教育的重心就應該轉移到培養和開發學生多元智能上來。
最後,老師們又從教育對象的角度分析小學教育的任務。小學階段的教育對象是6-1
2歲的孩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還很不成熟。從生理發育來看,他們的身高、體重等
的發展是不均衡的,生長發育相對緩慢;大腦的重量幾乎接近成人,大腦的興奮功能逐漸
減少而抑制功能逐漸增強。從心理發展來看,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都有了發展,
有意注意的時間增長了,注意的范圍廣泛了。他們的記憶開始由機械記憶向理解記憶過渡
,記憶的內容與生動、具體的事物或情景相聯系進行記憶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主要記憶
方法。他們的思維已經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自我意識和交往的慾望明顯
增強。這些特點說明兒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開發的多方面潛能。
綜合上述分析,老師們更進一步明確了小學教育的任務。小學教育不能僅滿足於為學
生今後發展打下堅實的知識、技能和行習慣為基礎。小學教育肩負著開發學生們潛能,發
展智能強項,提升智能弱項的任務。小學教育應該追求學生潛能的「最大限度」的開發,
即多維度、多層次地盡其所能地開發兒童的潛能。這既是小學教育要完成的任務,又是小
學教育追求的目標。但是,這並不表明我們放棄了「雙基」優勢,而是在多元智能理論的
指導下對小學教育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它也是對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最好注釋。素質教育
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素質的教育。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因為每個學生
都有潛能,都有成功的潛質。之所以要培養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是因為每個人先天就有
這些素質的基礎,只不過是如何通過開發使其形成良好的結構。
由此可見,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理念和中國小學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具有一致性。老
師們在良好的大環境下,借著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的實
踐研究開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