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育課何時進中小學課堂
編輯本段起源
「食育」一詞,最早於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說:「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編輯本段日本訂立標准
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將其作為一項國民運動,以家庭,學校,保育所,地域等為單位,在日本全國范圍進行普及推廣,通過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的認識,以及食文化的傳承、與環境的調和,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等,來達到「通過食育,培養國民終生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人性」這一目的。 在日本每年為食育運動制定的「目標值」中,第一項是提高國民對於「食育」的關心度;而第二項所強調的就是「早餐」了。根據日本內閣府所發布的「食育推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關注「食育」的日本國民為70%,2010年要求達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現為4%,到2010年要求減低為「0」;不吃早餐的20歲和30歲前後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別為30%和23%,2010年要求減低到15%。 工作「腦力」取決於早餐,不吃早餐等於放棄工作----日本的營養學家們這樣警告日本國民說。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是一個基本點。有些專家認為,從兒童會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所有飲食的來源、製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在連續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偏食的危害,並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兒童接受「食育」後,能將健康的飲食習慣延續終生。 在飲食中培養藝術想像力。兒童在進食時,往往只圖美味而不及其餘家長和幼教人員則應在「食育」過程中,把桌上餐「藝術化」地做一一介紹。比如,一道加入了海帶的五香菜串兒,其海帶絲就像扎在姑娘頭上的黑絲帶等。兒童對此有興趣之後,對每一種飲食都會做極為豐富的藝術聯想。 在飲食中培養其人生觀。在向兒童介紹各種食物的來源和製作時,便可結合介紹這些物的製作需要付出的勞動。當然,讓他們參加食物的製作,更會加深對有勞動才有收獲的體會。再有,有的兒童在吃魚時,怕被刺喉,或者對食物的某種顏色及形狀望而生畏,家長便可以「勇敢面對現實」予以鼓勵。不過,讓他們知道,集中精力,認真慢吃,多多鍛煉才行。在飲食過程中,以多種食物為由頭,培養激發兒童的正確人生觀,也是「食育」的重要內容。
編輯本段體現方面
就日常飲食而言,孩子不愛食用蔬菜和水果已成為普遍現象。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眾所周知,可是該怎樣區分所含維生素的種類,如何在烹飪過程中保持維生素呢?以維生素C為例,並不是所有蔬菜中都含有維生素。紅、綠、紫色蔬菜如辣椒、西紅柿、苦瓜等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極易溶於水,並不容易保留。家長可注意做菜時先洗後切,菜以煮為好,如烹炒應急火快炒。急火指溫度高時間短,這樣就能防止維生素流失。 另外,調查發現孩子對哪些食物含胡蘿卜素知曉的並不多。胡蘿卜素對於孩子非常重要,它起著防治近視和防止維生素A缺乏等作用。其實,黃、紅顏色的胡蘿卜和甘薯,深葉類蔬菜,瓜類如木瓜、南瓜等,胡蘿卜素的含量都很高,應多食用。
重新認識豆製品
孩子對豆類的了解明顯不足,豆製品攝入量不高。其實,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需酸、磷脂、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等眾多營養成分,並能有效增加機體鈣的攝入量。經常食用有助於健康還可平衡體內營養結構,減少或避免肥胖病、營養不良等現代兒童常見病的發生,並可調節血脂、保護肝臟、防止血管硬化和促進思維能力。大豆中所含的微量成分異黃酮對人體還具有、防止骨質疏鬆等保健作用。
飲食教育讓孩子感興趣
令專家驚喜的是,孩子食用魚類的情況非常好。魚類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酸,且大部分能被人體吸收,海魚富有的DHA和EPA對孩子腦部發育非常重要。多食用魚類可防止冠心病、降低膽固醇、有利神經系統發育。 針對這些調查結果,飲食專家對孩子進行了為期10周的食育,發現孩子對於營養的知識和態度都有想要了解和改變的態度。對於「哪些食物可防止缺鐵性貧血」、「哪些食物中胡蘿卜素含量高」等問題,回答正確率分別由原來的66.7%達到了96.7%,而孩子對「是否對食品營養知識有興趣」、「願意改變不太好的飲食習慣」和「想使自己的飲食更符合營養要求」等問題上,孩子的渴求程度都已達到了100%。 通過兩組對比,能夠看出接受過營養知識教育的兒童的營養行為和營養知識都明顯超過未接受過此方面教育的孩子,他們對於營養的了解都更為全面。雖然飲食習慣只有些許的改變,但是從調查中了解到,孩子對於營養態度的積極性都有所增加,渴望能夠了解每天接觸的食物的營養成分和益處。
成年慢性病與兒童飲食有關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疾病往往與兒童和青少年期的不良飲食行為有關,因為飲食而引起的疾病多種多樣,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痛風之類的疾病。不僅如此,幾種癌症也跟飲食有關系。
家長行為影響孩子
飲食對於成人和孩子來說,含義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處理兒童飲食上,學校和家長不應該以自己的標准作為衡量准則,更應從多方面考慮營養搭配。為了使孩子能夠得到正確的營養知識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和學校應該相互配合,做到「兩手抓」。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愛吃什麼給什麼,看著孩子日漸肥胖的身軀,自以為是給孩子補充了足量的營養,殊不知這樣的育兒方法往往造成「體壯多病」。因此,家長應該及時改正錯誤的飲食習慣,多閱讀有關營養的相關書籍,從根本上走出飲食誤區。
編輯本段中國狀況
食育課程在中國開始試點 目前上海市已將食育課在一些中小學作為試點課程展開,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營養衛生教育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特徵定製符合其年齡層的教案,力圖通過活潑易懂的形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加強對營養知識的接受和理解。 而這還遠遠不夠,如果僅是對孩子加強教育,還不足以徹底根本的改變飲食習慣。社會也應給予飲食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