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科學實驗室計劃需要哪些計劃
小學科學實驗室工作計劃
2013-2014學年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目標
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專門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自然教學計劃,各年級自然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准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准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准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
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范,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采購,申購等工作;
(3)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處,另行補充。
二〇一四年三月
⑵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計劃
小學六年級科學實驗教學計劃
(2010學年上學期)
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學期在勞動實踐教學中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素養。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體要求:
六年級:科學六年級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杠桿,由此開始認識杠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杠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前面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接著探究不同形狀結構所包含的力學道理,包括條形材料抗彎能力與形狀的關系、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拓展到圓頂形、球形、各種弧形,從人造物體擴展到生物體,在此基礎上探究框架結構的特點,加固框架結構的方法和物體穩定性問題,並展開設計製作活動,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從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玩具電動機原理,然後以電能為中心認識能量及相互轉化,再擴展到宏觀的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並能利用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調查資料。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願意並能夠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⑶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⑷ 小學科學知識:一:用說說你設計的種子發芽實驗的實驗計劃(100字)
一、目的
1.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實踐意識,使學生了解播種前進行種子發芽實驗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作用。
種子萌發是農作物生長的起點。播種下的種子有多少能萌發,萌發的時間是否一致,這些都關繫到農業生產投入的成本及工時。因此,農作物在播種前,都必須通過種子發芽實驗來判斷種子的發芽率與發芽勢,用以合格證播種後苗齊、苗壯。
2.初步掌握測定種子發芽率與發芽勢的實驗方法。
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的全過程,並進行相應的觀測、記錄、計算、掌握種子發芽實驗的基本科學方法及相應的科學計算,才可做出種子出苗的科學預測。
3.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高質量的種子,才能出好苗、出齊苗。
製作不同質量的種子發芽標本,可以使學生通過對照,了解不同質量的種子發芽的優劣不相同,高質量的種子出苗好。
二、內容要點
1.種子發芽實驗的重要性
對於大田農作物,播種後,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出苗。如果種子用得過多,既增加成本,又會造成株數過密;如果種子用得過少,就會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減產。這就需要有一種科學的方法,能預測出種子出苗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數。通過種子發芽實驗,弄清種子的發芽率,既可以辨認偽劣籽種,又可能准確地確定種子的使用價值和播種量,從而為高產奠定基礎。
2.測定發芽勢和發芽率
一般種子發芽實驗方法是:先記錄試驗種子名稱、產地等內容,從全部種子中隨意選取1000粒的種子,再隨意選取100粒作為測試的種子。把測試種子排放在經高溫消毒的河砂或濾紙上(種子之間至少保持相當於種粒大小的距離,不能接觸,以免種子上帶有的病菌擴散),再放到適合種子發芽的溫度且基本恆溫的地方,定期澆水、觀測、記錄。第一天應適當多加一些水,以便種子充分吸水膨脹,以後每天水分應控制在加水後傾斜器皿不見積水,而河砂或濾紙仍保持濕潤為宜。
種子發芽勢是指種子在規定時間內能迅速萌發的種子佔全部種子的百分比。它是鑒別種子發芽整齊度的主要指標。
種子發芽率是指種子在規定時間內能正常萌發的種子佔全部種子的百分比。它是鑒別種子發芽能力的主要指標。
種子發芽是指當種子萌發時,根是種子的長度,芽是種子長度的一半。
發芽率低於80%不宜作種子使用,應更換品種。
學生做種子發芽實驗時,應每天定期觀察,按照本篇活頁中實驗記錄卡的格式做好記錄。在技術規定的時間內,利用公式計算出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
3.標本製作
製作不同質量的種子發芽標本,首先按照《活頁資料》中的要求,先將不同質量的種子各選一粒,用膠紙帶粘在標本卡上;其次,等種子發芽後,分別再各選一個,做成蠟葉標本後,用膠紙帶粘在標本卡上;再次,待種子長成小苗後,再分別各選一株,也做成蠟葉標本,粘在標本卡上。這樣,不同質量的種子發芽的標本就做好了,可便於學生互相對照觀察,做出結論。
三、形式與方法
本項活動採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全班學生都要動手做實驗、計算,做成標本,並且要以個人活動為主。在個人活動時,學生之間(或按小組)互相觀察、討論、研究,在個人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全班性的活動。
1. 教師向學生講清「小星火計劃」活動的含義、由來、發展和意義。
2.教師講明播種前不做科學發芽實驗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啟發學生想到先選取少量種子做實驗,並講清種子發芽實驗的作用。
3.老師請講清發芽、發芽率的概念及相應公式、計算方法。最好做好幾種不同種子發芽的標本,在學生中互相傳遞觀察,加深理解發芽的概念。
4.每人准備好一定量的同一品種的種子(全班最好不要都採用同一品種)、濾紙(或河砂)、器皿,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選種、排入、澆第一次水。同時教師講清記錄方法,器皿放置的地方及計算發芽勢、發芽率的時間,製作蠟葉標本的方法和製作標本的三個階段(種子、發芽、小苗)。
課後幾天中,教師要天天檢查記錄。到達規定時間,全班或小組(將實驗同一品種的學生組成一小組)將記錄統一在一起計算,這樣可以使實驗更加科學。
5.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標本卡,在全班展評。對標本製作質量打分,作為活動課成績。
四、注意事項
因為種子發芽的過程一般需要幾天的時間,而且對種子澆水、觀察、記錄、做標本、計算發芽率等活動都是在課外、校外進行的,所以本節活動課要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
教師要根據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安排本節課的內容。在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選取實驗的種子、濾紙(或河砂),要安排好種子排放、澆水、記錄和計算的時間,使學生初步掌握種子發芽的實驗方法。
由於本節活動課需要採取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方法,活動中的教師輔導工作就顯得十分困難。課後,都要天天檢查學生記錄,以便了解學生的實驗,及時進行輔導。
在一定的時間內,將學生做好的標本卡在全班展評,並以標本製作好壞作為成績。
在活動中應注意學生標本製作中的問題,要一一地給予輔導。
⑸ 小學科學實驗室發展規劃
發展規劃要看己方的需求和能夠提供的硬體資源有多強,比如供多少人使用;計劃投入資金範圍、建築面積。
有了上面兩大點才可以考慮其他的細節准備上的事情。比如:整體設計、室內布置、儀器搭配、課程設計、後期管理等等……
在不知上面兩大點的情況下,只能這樣簡單說說。
⑹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計劃與科學教學計劃有什麼不同
我也是初教科學,請教了老教師他們說實驗計劃是本學期本冊課本中所有實驗的計劃,而教學計劃則是你本冊課本的計劃
⑺ 小學科學實驗班學期活動計劃
小學科學實驗班學期活動計劃 以簡單,易實施為主。
啟發學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