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育的教育改革成果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回目的偉大成就答。
成就一: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成就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
成就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成就四: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成就五:素質教育進入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成就六: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成就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成就八: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❷ 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如何能做出有價值的教育研究成果
教學研究
對於一線的普通教師
應該更有發言權
因為 他們是實戰在講台和學生中的
在教學過程中
發現問題 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
和同行們一起 學習研究探討
根據你們的教學分析 一定可以做出有價值的成果來
❸ 小學生心理教育成果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知道孩子們有多麼「苦」。內這種苦是家長和老師強容加給孩子的。其實每個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但是,大人的各種願望和投射都在孩子身上,他們的負擔太重了。要想讓孩子們開心快樂的成長,首先要從家長做起,然後社會給一個良好的環境教育,讓教室不再那麼擁擠,讓老師能夠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成長。老師要接觸心理學,不僅僅是教育心理學,而是兒童的成長心理。只有家長,老師快樂了,孩子們才能快樂健康! 心理 不是教育的,而是調整和發展的,心理是需要陪伴的,只有健康的陪伴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最終的成果 是要看到孩子們心裡的笑容,和那種自發的愛!
❹ 怎樣衡量一個小學教師的教研成果
一、研究專題: 依據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和期末考試中學生呈現出的問題以及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任務及重點,我們學年組確立本學期語文教學研究的專題依舊為:「教給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繼續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學生以後閱讀和習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基礎。二年級語文的學習目標有這樣明確的要求:「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學期,通過對這個專題的持續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以後學好語文形成良好開端,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標進行此專題研究是為了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切實進行最基礎的閱讀方法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感情朗讀,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外積累的知識或搜集的資料等方法,准確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實踐中喜歡閱讀,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主動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專題分解:
依據教材編排和組元訓練,立足以往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研究成果,我們將專題分解如下:
(一)第二組元:「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2》《一株紫丁香》《我選我》《一分鍾》《難忘的一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較為接近,可以重點訓練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積累一點寫事的方法和珍惜時間的格言。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等策略的具體化、細化的研究。
教師要關注對學生學情的預設,特別是對思維生長點、發散點的把握。
學生面——重點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感情朗讀等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組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4》《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編排了一些能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重點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師面——根據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提問、指導閱讀方法、進行有效點撥,充分利用插圖、啟發學生大膽想像、續編故事。學生面——學習質疑討論、評價故事內容,通過入情入境朗讀或表演來理解課文,大膽進行合理想像,續編故事,能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哲理。(三)第七組元:「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本單元課文有《識字7》《『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窪里的小魚》《父親和鳥》,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情感,加深體驗,使環保意識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策略研究。學生面——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觀察生活以及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內容,體驗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四、 月份研究內容與措施:月份 內容 措施 授課 9月 第二組元教學前精心設計切入點和預設學情,有效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江紅 《一分鍾》10月 第四組元 教給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評價故事內容,學習復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續編故事。遲雅琴 《坐井觀天》11月第七組元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美好品質,加強環保意識,有效引用資料理解課文耿業清 《『紅領巾』真好》 12月 梳理總結 五、預期成果:(一)教師方面:1、總結、提煉、發展已有的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和模式,如:切入點的設計策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能力訓練的策略、讀寫結合訓練模式等等。2、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二)學生方面:1、學會最基本的閱讀方法,能用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提高閱讀的有效性。2、選擇合適的片段指導學生仿寫,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二年級級部轉化差生計劃 作者:未知 來自:單縣實驗小學 點擊:78 時間:2005-10-11 由於現在的孩子上幼兒園時間長,加上孩子入學早、年齡較小,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較底管理不夠嚴格。以致於很多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訂了以下計劃: 一、 尋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況
1、 學習習慣差,聽課作業不認真。
2、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3、 個別是智力因素。
二、 對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對症下葯。
1、 從任課老師同學那裡了解該生的在校表現及優,缺點。
2、 聯系家長,了解其在家的表現及優缺點尋找差原因。
三、 針對不同類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樹立自信,逐漸向優生轉化。
1、 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結合家長,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習慣在哪兒,並讓其有意識地去改變差生習慣。 對聽課不認真的同學,老師在課堂上要多提醒,對作業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揚,差的地方給予鼓勵並指出如何改正,讓他們當面訂正。2、 對智力差的學生,要結合家長,讓他們多費些精力,多花點時間,平時讓孩子多寫多練。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標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新的課標、新的教學理念,應該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得以實現,獲得體現。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一、教學重心要轉移。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所以,實現教學重心的轉移,就要如《語文課程標准》所言「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上規定涉及學習興趣、自主意識、學習習慣、學習情境、學習方式諸方面,都屬於學生主體的意識和行為。當前,對「學生主體」談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議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層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僅此而己,實際上是把「主體」虛擬化、抽象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是一個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近;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而常見的語文教學卻是匆忙地將具體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轉化為「用符號表現的專門知識。」這正是杜威堅決反對的把「學生知識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作為直接追求的事件。」為此,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中介解決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和教材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教師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和行為,使自己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佔有者和闡釋者,更不是神聖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要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以平常的心態和學生交朋友。教學是師生共同享有的快樂的生活,教室是師生共處的生活世界。當前,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重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重構一種新的教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要改變教學策略。所謂策略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方法、手段、途徑的總稱。由於語文教學綜合性強,應研究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語文教學策略體系。當前,對單個教學法的研究比較多。應該說,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從特定的理論出發(有我國傳統的教學理論,也有從前蘇聯和西方引進的理論)通過實證性研究使傳統的現代化,國外的本土化;有的是從本地本校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成功經驗出發,經過提煉、加工、推廣,使個性的共性化、經驗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統化。雖然有的教學方法還缺乏理論構件,甚至還帶有「經驗色彩」,但由於是土生土長的,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學法實驗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又注意對傳統的繼承和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借鑒,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對這些語文教學改革實驗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 當前對教學策略研究的著力點是把零散的個案研究體系化,把單個的教學實驗研究置於一個大系統中加以整合。可以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巧妙的組合。如何組合,孰前孰後、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師的教學功力和教學藝術,因此「課程標准」強調「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一)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誤。沒有經過挫折的成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還應讓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討論、相互補充,自己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允許學生選取不同的視角、採取不同的方法、獲得不同的結論。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背景不同、興趣愛好迥異、性格氣質有別,應提倡結論的多樣化。
允許暫不作結論,把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去尋求解答。例如:講《秋天》(《暖色音樂》)一詩,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離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據以往的教詩歌的經驗,讓學生探究歸納詩歌的「跳躍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討論、交流、短評的形式對此詩進行學習,並自己動手學寫小詩。這種嘗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每篇周記都有人寫詩。並摘抄了許多小詩。學語文的興趣大增。
要變教師發問為學生提問。提倡教師少問,學生多問。並非一概反對教師提問,而是反對那種瑣碎的無思考價值的提問,反對那種不能激發學生想像力、思維力的提問,反對那種淺顯的無回味餘地的提問。怎樣看待「帶著問題讀」?這個提法本無可非議。因為循疑而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古訓中的讀書要旨。要不要每一個段落都要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呢?如果這段課文明白如話,學生一讀就懂,有必要去提問嗎?如果這段課文想像空間和思維空間很大,學生通過讀、思、議可以自由發揮、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師用一個問題框住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呢?如果這段課文確實難以理解,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教師在課文的「節骨眼」上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也未嘗不可。例如:《獵狐》一文的閱讀抓住兩點即可。一是由情節「獵狐「——「放狐」中所體現的人物情感怎樣;一是整體感知全文後的所得——「為什麼」。把握了這兩點,基本對這篇課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明白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授受雙方都有的放矢。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確,只求明了。
重讀書,特別是重自讀、重自由讀書。當前,語文課上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竿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應要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語文學習,不是先學語言規律再去說話、作文,而是通過接觸大量典範的語言現象,自己去悟出語言的規律和法則,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學習是「舉三反一」。《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學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識字教學「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要求「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的閱讀」。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學習觀察的方法、構思的方法、表現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現「表現」這一概念,頗具深意。「表現」是學生在觀察客觀事物中將主觀意願和客觀事物結合、反映個性心理的一種寫作方法,是習作的個性化行為。作文教學強調「寫真實」是正確的,但在寫真實的前提下要引導學生善於表現「自我」,表現有別於他人的主觀感受、主觀體驗。學生個性化作文是學生個性心理的獨特反映,這種獨特性常常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此次《語文課程標准》,不再強調每課必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由於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在單元里的地位不同,課文的題材、體裁、表達方式也不同,因此,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多種樣式並存。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節)入手來設計教學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有時,學生由於預習不充分,究竟對哪一段感興趣說不出所以然,而是隨口應答,教師應分辨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有的課,(如《蜀鄙二僧》)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在讀書中,遇到疑難處,自己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從旁指點。讀書是一個過程,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教師在讀中相機指導,或矯正目標、或提出要求、或糾正錯誤、或進行激勵、或梳理歸納。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和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要打亂學生的思路。
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
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標新立異,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總之,所有的課都應強調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要改變那種逐詞、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改為重點精讀、非重點略讀和瀏覽。改變繁瑣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課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新的教學計劃出台後,語文學科由原來占總課時的3O%左右減為占總課時的2O%-22%,課時減少,閱讀量增大。中、高年級課文一般為35篇(包括精讀、略讀),所以必須研究長文短學,一般是一篇課文一節課學完。充分利用學一篇帶多篇的方法,實行能力的遷移。教師要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講深講透。要改變那種慢節奏、低效率的教學,強調提高教學效率,向45分鍾要質量。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不講或少講那些「正確的廢話」,教師不重復嗦,學生也不重復別人的話語。各個教學環節要嚴謹有序,不為一些細微末節的問題浪費時間,也不要為某個學生的無關問題影響教學進程。
《語文課程標准》的出台,無疑為僵化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多年來圍繞「考試」而旋轉的教師和莘莘學子們,不由得歡慶鼓舞。在這塊以人性為基準,以發展為根本,提高素質為核心的平台上,他們可以自由創造,各顯其能,展示才能,讓更多教師和學子走出應試教育的牢籠,成為「自由」的人。然而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繁華的虛假呢?以下談談我的拙見。
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還是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無疑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其成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新課標以發展人性為基準,著重培養人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傳道,授業,解惑」為職業的教師形象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解讀,分析課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材的創新者,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以往那種教師獨霸課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為歷史,而應將主動權全面的完整的交給學生,還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讓其在語文的天堂里自由飛翔,自由馳騁,教師只是一個宏觀調控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讀課文,共同探討交流,將自己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思維無形中傳給學生,在共同學習中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既然對話,就有對話中大差異,真所謂「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個文本的解讀,仁者見忍,智者見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為
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師是否聽之任之呢,我認為在課堂上應該不僅能放的得開,更應該收的來。成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的主體體驗,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珍惜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強調多元理解應該是有理有據的而不是信馬由韁,我們的教學必定是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某一發展水平。應此,作為調度者的教師,應該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尋找一個准線,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
二「無招」與「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絕,身懷絕技,他們信奉「無招勝有招」的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覺得無招比有招更能取敵制勝。語文教學「五環節」,「目標教學」…語文教師可能耳熟能詳了。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讓語文這棵大樹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進景下,多少有點捉襟見肘了。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本來是審美教育,其學科的獨特性
決定了其教發的靈活多樣,如果我們只限於幾種模式,無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帶著腳鐐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羅馬」只要目標一致,方式可以多樣。在寬松的環境里你教的精彩,學生也學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反應出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應此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不可丟。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話式」的作文批改方式應該得到青睞。
作文是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現,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縮影。應此作文的批閱尤其重要。閱讀一篇作文無疑是一次師生對話。評語是師生溝通的媒介, 教師針對學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評語,學生再根據評語修改作文,。這樣一方面學生吸取教師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達到心靈的溝通,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新課程改革關繫到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繫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繫到綜合國力的增強。其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實用為主」,強調終極關懷。首要任務是改變知識傳授過重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學習技能。並且在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它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注人本身的發展
,注重張揚個性,體現人文關懷。這既是對祖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主體意識缺失的一種深沉思考和內省,又是對現實世界科學精神的呼喚。
作為語文教師,我順應時代潮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念,逐漸轉變了觀念,樹立了新的學生觀和教師觀。並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努力轉變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努力實現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藝術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角色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來,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變革教學設計的內容,堅持「教」的設計和「學」的設計,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環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麼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節與設計的時間、環節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節充分發展。如教學《未選擇的路》,原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果多花了20分鍾,原因是「學」的環節出彩。這節課本來設計的是「讀」、「說」、「寫」三大板塊,板塊之間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內容精細嚴密。「讀」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如重音、節奏和停頓的反復推敲確定,「說」中學生爭說情感體驗,並逐漸形成兩大對立傾向,雙方各執一詞。在此情況下再完成「寫」已不可能,我決定改變計劃引導學生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雙方引經據典,氣氛異常熱烈。雖超出原定時間,且「寫」的環節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且確有所得,何樂而不為?
二、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逐漸改變以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階段,授之以漁,付之以行動,解決「怎麼做」、「做什麼」的問題,包括六個步驟: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②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目標,明確意向;③自瀆課文,正音釋詞,編自然段序號;④自主作答,「我認為本文的內容是
,主旨是
」;⑤參照課後習題再讀課文,力求找到答案;⑥歸納小結自主學習階段的疑難問題,整理在預習本上。此階段總的原則是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還給學生心靈的自由,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2、合作探究階段,設置任務,學會交流合作。
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合作探究學習呢?我嘗試過二人組合(同桌)、四人組合(前後兩排)、隨機組合(設置情景,臨時調用,如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教會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記錄員、組長、主持人等。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形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學會了發言、傾聽、評價、質疑,在交流中形成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堅持面向所有學生,尊重學生情感體驗。
新課標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大而言之,是素質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質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師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過去有段時間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動或賽課中,為了課堂出彩,我常常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優秀的學生,如全班最善朗讀的去朗讀,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畫畫的去畫畫……實際上只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跑龍套」,支撐整堂課框架的只是為數很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課堂上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總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剛進校時活蹦亂跳,暢所欲言的孩子在學校呆了兩三年後居然連手都不敢舉了。「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遞減。」有此教訓,我盡量兼顧各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分類要求。設計教案時,注意要求和難易度的各不相同,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參加,有選擇地完成,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尤其慎重地評價差生,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到老師的信任鼓勵,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動」的慾望和可能,使學生感到我也要參加,我也能完成,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也留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各盡其材,各得其所。
❺ 成章小學的辦學成果
改革進取,倡導一流的教育質量,是學校一貫追求。成章小學一誕生,就積極實施蔡元培主張的國民教育法規,並吸收西方雙軌制、道樂頓制等班級編制,是當時紹興少數幾所新式學校之一。此後一直沒有停止過教育改革探索和實踐。特別是1990年以來,學校一方面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一方面面向教育現代化,以培養跨世紀人才為己任,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先後進行「語文課堂目標教學實施策略」、「學法指導」、「學生輕負擔、教育高質量」等課題研究。學校成立科研室,承擔省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科研興校管理模式研究》的子課題《教育「科研興校」管理制度研究》,市規劃課題《學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問題的研究》、《新形勢下深化愛國注意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等課題,並分別獲得市級、省級研究成果。素質教育出成果。學校把辦合格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學生、做合格加專長教師作為辦學目標,形成「愛國、勤學、文明、健身」的校風。近年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切實給學生「減負」。學校成立琴、棋、書、畫、球、田徑、攝影等30多個興趣小組,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學會、人人提高,使一大批學有所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先後有700餘人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攝影組魯韻同學獲全國少兒攝影一等獎,在省城舉辦個人攝影展,還被特邀參加浙江「飛龍」、「金義」小記者團赴京采訪中國名人和第六次全國少代會。1998年,學校獲得全國「理光杯」攝影邀請賽組織獎。學生先後在全國數奧決賽中獲個人滿分獎、特等獎和等級獎的有18人次,在全國書畫大賽獲獎186人次,有5篇《五自日記》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學校教師治學嚴謹,教學成果顯著,近幾年來先後涌現一批優秀教師,分別獲得省、市、市屬紅領巾事業功臣、優秀輔導員、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崗位成才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有40篇教師論文在教育報刊上發表或在市級以上評選中獲獎。紹興市成章小學是紹興市文明學校、市紅領巾示範學校、市德育先進集體、省軍民共建先進單位。
❻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圍繞課堂教學 加強教育科研
河北聯校河北學校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學改革。近年來,我校結合農村小學實際,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重點環節,採取分層推進、滾動發展的辦法,扎扎實實地進行教育科研,教師們投身科研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轉變,一批教學骨幹迅速成長,教師隊伍正向專業化邁進,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也發生了積極變化。下面是我校開展教育科研的一點體會。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首先,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擺在保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地位上來,要有開展教育科研的責任感、緊迫感,並且將這種責任感、緊迫感傳遞給廣大教師,引導大家從「教書匠型」走向「研究型」。領導要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跳出來,帶頭進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幹培養的同時,引領全體教師走上科研興校的「陽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學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應該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學校發展的利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保證:一是由教導處牽頭,精選本校有研究熱情的骨幹教師組成校教科室,負責教育科研的組織、管理、協調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項規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獎懲制度》、《理論學習制度》等;三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並納入教師教育工作考核,給予獎懲;四是在研究經費上給以優先,保證研究工作的各項費用開支。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作為研究基礎薄弱的農村小學,教育科研應以學科研究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重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調查研究本校師資和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堅持教育科研與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相結合,確定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課題,並積極制定方案步入發展的正軌。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由於農村學校教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識普遍不高,因此,加強教育科研理論的學習培訓顯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備的基礎上,開展了兩方面的學習培訓:一為教育科研操作層面的知識培訓,如教育科研的含義、如何選題、如何開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寫作知識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幫助教師克服畏難情緒;另一方面是學習與本校研究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做好理論儲備。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培訓要堅持貫徹研究活動的始終,為科研保駕護航。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在研究的核心階段即研究實踐階段,必須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常規教研為載體,把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中,通過日常的教學、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推進科研的深入開展,使課題研究得到良性發展。
1.定期開展現狀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開展研究,解決問題。由於研究是在動態的過程中進行的,隨時都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及時進行現狀調查與分析就顯得很重要。為全面、准確掌握當前我校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活動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研究工作做到對症下葯,通過學校領導與主研人員的隨機聽課、訪問等形式了解現狀;同時,建立研究個案(個別教師、班級、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然後匯總,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改進課堂教學提供依據。
2.結合研究課題開展優秀研究課教案展評活動。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進行課題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們特別重視課前的准備工作,除了按常規要求超前備課、寫好教案、每日一簽字上課外,我們還特別規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體現,即看是否科學、創造性地設計了學生活動的內容、時間、方法等,每學期開展全體研究人員參與的教案展評活動,評出優秀教案供大家學習、借鑒。
3.組織示範課、觀摩課活動。示範課、觀摩課能有效地促進廣大教師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學校規定每期均要提供幾節示範課或觀摩課供大家學習。①委派教師外出參加縣、市、省級的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並要求結合我們的研究課題認真學習、思考,回校交流傳達(一是上示範課,二是匯報心得體會)。②組織指導本校骨幹教師在校內上課題研究示範課。抓兩點:一是示範課的把關,由教導處牽頭,課題主研人員負責質量,確保示範性;二是示範課後的研討、學習,做到結合研究專題開展實實在在的討論,並找出特點,找到差距,落實改進措施。
4.周期性的開展全員課題研究公開課活動。這是有效促進群眾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過去每位教師每期上一節校級常規公開課的基礎上,賦予它新的活力,即將公開課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讓公開課注重體現本人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並把這一要求落實到說課、上課以及課後教研組的評課等環節中。
5.引入激勵機制,開展課題研究賽課活動。我校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師賽課活動,近年,我們將賽課同課題研究相結合,實行「一課三議」或「三課一評」活動,聽課後教師們結合課題和自身實際認真研討,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可以說教育科研的氛圍是越來越濃。通過賽課,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探索熱情,一些青年教師在賽課活動中脫穎而出,縮短了青年教師的培訓周期。
6.舉辦課題研究實驗班。為搞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這一課題,我們確定四(1)為實驗班級,抽調有較強科研能力的骨幹教師擔任主要學科的教學,相關研究人員要及時做好實驗的記錄,進行分析、比較,總結經驗和教訓。實驗班的舉辦將有力地推進課題研究的開展。
7.及時進行經驗總結。一方面是教導處的總結,每次大型的研究實踐活動完後,教導處都應會同主研人員根據事前的活動目的,針對活動中的收獲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總結,並提出改進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師在研究工作中的經驗總結,教師們在每天的教學研究實踐活動中,隨時可能出現「閃光點」,我們鼓勵大家運用理論知識,大膽探索,及時提煉總結,每期圍繞研究課題撰寫經驗論文一篇以上,學校每年組織一次經驗交流,並且進行論文評選,將優秀的論文匯編成冊。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線上,作為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小學,只有抓住課改這個契機,加強教育科研,落實管理,增強學校的發展後勁,才能在新的機遇和挑戰前立於不敗之地。
❼ 有關小學教育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哪些不足
56
❽ 小學老師素質教育業績成果有哪些
目前,抄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有襲未定、二、一、高級職稱;
在大學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
中學里有:正教授級高級教師、高級教師(相當於副教授)、中學一級、中學二級;
小學里有:小中高(相當於中學高級)、小學高級(相當於中學一級)、小學一級(相當於中學二級)
小學:小教二級 小教一級 小教高級 小教超高。
❾ 小學美術教學近年來取得哪些成果
你提出的問題過於寬泛。針對小學美術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在地域間、各校間是有差專距的,而且屬差距很大。總體看,以下四方面成就是普遍性的,有目共睹的:
1、在美術教學中,重視教育理論的應用。原先美術教師特別看重自身的美術技能和創作,總認為只要畫得好就能教得好,不重視理論修養,尤其不關心教學理論的學習。現在則越來越重視看書和學習理論,知道現代教學沒有美術和教學理論的支撐什麼都上不去。
2、在美術教學中,對美術教育性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原先認為美術課僅僅是學習美術技能。現在了解到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完善人格,是為了讓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學技能,知道能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去解決技能學習中的問題。
3、在美術教學中,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原先課堂教學普遍採用老師「一言堂」的講課和臨摹課本或教師范畫的技能學習。而課改之後則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採用啟發式教學、合作學習和建構主義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
4、在美術教學中,教學技術和方法發生變化。原先美術教學只有一張范畫、一支粉筆,而現在普遍運用多媒體、多材料、多工具,以及體驗、互動、參與、研究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
❿ 小學教育科研成果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應該是你教科研方面的成績,比如論文,案例的評比,公開課教學,論文的發表,課題的研究等等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