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心理輔導計劃

小學生心理輔導計劃

發布時間:2020-11-30 21:43:23

A. 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選定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

如果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首先要知道現在你所要組織的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問題。所有的團體心理輔導必須先確定團體的目標,而後才能設計團體活動的計劃,確定規模,組成團體。做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要用哪些人來做?從中選擇一個你所認為當務之急或者受眾比較廣范的主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基本認識自我,情緒行為,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四大方面。選定大主題以後再起名一個小的主題,一般主題要積極、生動、易於理解,具有吸引力,讓團體成員看到這個主題就能明白這個團體是干什麼的,目標清晰,同時對組織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參加。如認識自我中增加自信心,《牽手自信,把握青春》;情緒行為中緩解壓力,《為高三減壓,為夢想添翼》。

甄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人員

1、 團體規模:團體規模過小,人數太少,團體活動的豐富性及成員交互作用的范圍欠缺,成員會感到不滿足、有壓力,容易出現緊張、乏味、不舒暢的感覺;團體規模過大,人數太多,團體指導者難以關注每一個成員,成員之間溝通不易,參與和交往的機會受到限制,團體凝聚力難以建立,並且妨礙成員分享足夠的交流時間,致使在探討原因、處理問題,學習技能時流於草率、片面、表面,而影響活動的效果。從問題的類型看,主要取決於團體咨詢的目標。以治療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不宜多,一般6~l0人,以訓練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居中,一般12-16人;以發展為目標的團體,參加者可適當多一些,一般-20--40人。人數以6—8人為一組最恰當。

B. 企業員工心理輔導怎樣提高工作計劃

對企業員工心理進行有效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一、制定工作計劃來改變工作因素 在實際的對員工的管理過程中,企業要探索出一條對員工的全方位發展有利的具有人文關懷的管理制度,其具體體現為:首先要使員工在職業生涯中有所進步和突破,要適時地給員工提供進修、發展的機會和平台;其次要探索建立柔性的工作安排,讓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安排更加自如和有效;再次,要讓員工感覺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為了達到以上的效果,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做以下具體的工作:1建立自己企業的幼兒看護和老年人看護中心,解決家裡有幼兒和老年人的職工的後顧之憂;2組織職工家庭活動,讓職工的家屬參與進來,增進職工與企業的了解與共識;3為企業職工多爭取職業進修、晉升的機會,保證職工職業生涯在向前邁進。 因此在企業的人員流程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將人員流程與戰略、運營流程相結合。與戰略流程、運營流程相結合,是執行力組織人員流程的顯著特點。傳統的人員管理流程往往只重人的當前和以往的表現,並以此來決定人的任用。而執行力組織的人員管理流程更注重人的潛力,使之與下一個階段的工作目標相結合。按照執行力組織的人員流程設計要求,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更看重他能否做好明天的工作,立足於未來,著眼於未來。人員是公司戰略和運營的基礎,企業必須按照公司戰略和運營的要求進行人力資源的規劃和配置,真正做到將人員與公司戰略和運營相結合。企業在對人力資源管理時,要在其管理流程和相應的制度中貫徹公司的戰略意圖;並切實落實到運營流程中。②探索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訓機制。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尤其是企業管理人員的培養,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進行:首先,要對企業人員的能力進行考察,不同的人員往往具有不同的能力,有的人員溝通協調能力強,有的人員科研攻關能力強,還有的人員銷售水平高,因此,企業要對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了解職工的不同能力;其次,根據對職工的考察結果,建立長期的規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企業的人才流失對於企業的競爭地位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企業在管理人才的時候應該不僅要選號人才,還有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此間,最重要的就是注重企業員工的心理滿意度,也就是掌握員工的心理,以此來留住員工,必要的時候還應該指定員工發展計劃,以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 二、通過職位劃分使員工人職匹配 根據人本理論,人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自我價值,而自我價值往往是通過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來實現的。企業的職工也是如此,職工往往不會僅僅滿足於當前既定任務,他們更希望能夠在長期的規劃中均有所突破。企業要明確意識到這一點,在對職工進行職責劃分時,首先要認可職工的短期目標,因為這能夠激發職工的激情;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職工的長遠目標,並給予鼓勵和力所能及的支持。所以,企業應盡可能為員工提供實現自我的環境與機會。使員工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相統一,使員工感到自己是企業整體規劃的一部分,從而為企業盡心盡力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建立健全公司的獎懲制度 1、建立參與激勵機制 讓員工參與管理是確保企業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條件。在不同程度上讓員工參加企業相關決策過程和各級管理工作,讓員工與企業高層管理者處於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討論企業中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研討解決過程中,員工具有了主人公意識,他們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被別人重視,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是與企業的進步息息相關的,只有企業平穩發展了,自己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大量的經典管理案例證明,「群策群力」的管理辦法能夠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管理。當然,這需要擬定一系列的「參與管理」辦法,以發揮「智囊團」的作用。 2、建立情感激勵機制 在企業的管理中,共同的心理體驗是指在員工團隊中情感有了多數的一致。當建立共同的心理體驗之後,員工之間就不僅僅是工作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共同情感追求的參與者的關系,這會使員工之間形成堅固的情感紐帶和精神支柱。因此,企業的管理者要善於利用情感激勵,在使員工感到尊重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基礎上,形成這種情感基礎,具體做法非常簡單,要關心職工的點點滴滴,與員工的感情溝通,從而有效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設計多樣化的激勵方式 企業的管理者要學會「放權」,要讓企業的職工在一定限度內具有自由。管理者的此類「放權」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企業的職工在「有權」之後,自然會有主人翁意識,他們會想方設法將所面臨的的問題解決,這非常有利於企業問題的有效解決;其次,在這種「放權」的管理模式下,能夠較為容易地建立共同情感追求。 四、提升員工的組織公平感 有能力的員工都渴望在在企業中表現出自己的才華,以一份好的業績來證明自己,企業需要這樣的員工,因此一個好的企業需要為其創造出一個可以供其施展才華的舞台,否則,會造成大量有才能的員工離職,增加企業的人員流失率。而人才是企業進步的根本動力所在,也會使得企業失去活力。所以,在企業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每一個為企業創造出財富的員工給予合理的資源以及成長空間,既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人翁意識和工作創造性,也可以推動企業內部的良性競爭。一個良好的激勵體制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留住人才,還能夠增加企業對社會中人才的吸引力。這也是企業向心力所在,既能夠提升了員工的組織公平感,同時也能夠創造出有競爭力的企業價值和企業文化

C. 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計劃

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

D. 求心理輔導設計的方案

學會與人交流

盡管各人性格各異,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總是具有相近似的個性的。我認為善與人交往的個性主要有3點:

1.熱情
盡管許多人認為自信最重要,但事實上,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上,沒有行動就談不上成功,而熱情才是促使人做出行動的第一點。我們不妨想一想,為什麼許多並不自信的人仍然有自己的朋友,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他們互相激發了熱情。確實如此,樂觀熱情使人富有感染力。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當你一旦投注了熱情,那麼你多半會得到一定的回報。想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吧,各種興趣愛好正是熱情的源泉。一件事物,當人越是喜歡它,就越想去認識它、研究它,無意之中,人的熱情便被調動並投注其中去了。對人也一樣,當你認為一個人值得交往的時候,把對方作為你的話題去討論、了解——事實上,一個人只需對某一事物投注了熱情。記住,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越廣泛,則他的熱情越持久,與人談論的話題也越多,這的確是一條交往通路。

2.真誠
真誠是一種態度,這暗示你是這樣一個人,你也許性格的確不夠開朗,但你不存壞心,不虛偽——這很重要。
真誠是使關系持久的元素,誰也不喜歡背叛,只有忠於友誼的人才能得到友誼。我所認識那些受人歡迎的人,很少聽到別人說他們騙了誰,也很少聽到他們說受了騙。

3.幽默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理解為笑話,我相信每個人都能講一些笑話,只是我們沒機會說而已。

這3項個性中,雖然較重要的是熱情,而幽默最為簡便可行。我們每個人都不缺少笑料,最簡便的辦法便是以笑話帶路,只要認為可笑就行。未做之前我們也許會認為這很無聊。的確有點,但如果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很有用:它鍛煉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了我們的隨機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微笑能使我們放鬆。
與人交往是一種平等的活動,彼此信賴,真誠,還要溝通。
內向的性格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歡,所以只要你敞開心扉,朋友會和你一樣接納你的。
學習方面
制定學習計劃,要從四個方面下手。
一、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確定每天學習時間。
二、總結考試,制定中、長期學習計劃。
三、根據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制定學習計劃。
四、從快速、准確、靈活性的方面,制定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首先要從自己的身體狀態出發:
身體狀態差時,少學習;
身體狀態太差時,就不學習;身體狀態好是時 ,就要提高學習狀態、超越「極點」。這樣,才能把身體的潛力充分發掘到學習中。
生活輔導的內容。
a、生活目標與態度的輔導。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認同的有社會價值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意義,確立具有責任感、積極進取而又樂觀的生活態度。
b、日常生活輔導。指導學生養成整齊清潔、有序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注重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不厭食、不偏食、不亂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
c、交往輔導。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學會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接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建立正常的師與生、生與生等人際關系。養成社交活動的興趣,學習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術,在眾人面前敢於表達自己正當要求和不同意見。
d、情緒輔導。使學生認識人的情緒情感的豐富多樣性,掌握控制、表達、發泄情緒的適當渠道和方式,變消極情感、沖突情感為積極、健康的情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健康情緒,能使人充滿活力。

E. 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輔導教案

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輔導教案已經上傳。


F. 如何上好小學心理健康輔導活動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為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心理教育活動課的目標
心理教育活動課(或稱心理素質培養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的專門課程。其總體目標是:協助學生建立起理性的價值觀念,良好的自我觀念、提高其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質。
1.幫助學生建立理性的價值觀念
(1)使學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學生對價值的察覺:讓學生理解價值如何影響人的抉擇和行為。
(3)幫助學生學習多側面、多角度地看待學習和生活:學習正確歸因;進行積極思維方式訓練。
2.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
(1)增進自我體察:自我觀察並認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學習描述自我感受;認識思想、感受與反應之間的關系。
(2)學會自我接納:以己為榮;認知自己的優、缺點。
(3)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發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為獨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與周圍人交往的自信心;堅持自我努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4)增強自我監控:敢於自我肯定,善於自我激勵;對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態度反應適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並以積極的態度處之。
3.幫助學生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情心;學習非語言溝通技巧:眼神接觸、表情、體姿、聲調、手勢。學習語言溝通技巧:了解交往中開誠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選擇適當時機談論感情問題;談論感情問題時懂得傾聽和發問;勇於表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不卑不亢;不輕易責怪他人;面對批評做適當的反應,避免消極的影響;能區別某人的真正言行與你、對他言行的反應或判斷是否相同。
(3)學會處理人際沖突:學習如何作不失理智的爭辯;學會互惠互利的協商技巧。(4)學習與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時挺身出來帶頭,何時追隨別人;學會正確地分析和對待自己的情緒變化。
4.幫助學生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
(l)了解體察情緒的多樣性情緒自覺: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辨別,傾聽內在的自我對話。
(2)學習分析不同情緒狀態的前因後果情緒監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貶抑的消極信息,了解情緒的真正原因。
(3)學習情緒狀態下的控制和疏導方法情緒管理:延遲滿足;衡量情緒的強度,剋制沖動,減輕壓力。
(4)學習分析情緒與行為的差距情緒決策:了解別人的觀點;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
5.增強耐挫能力
增強耐挫意識。認識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學會耐挫方法。學習接受和適應遭到的反對和不成功;學會給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評;學會響應指示和接受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限制。
B、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內容
我們把心理教育活動課的目標具體化,即,以具體的心理或行為特徵作為心理教育課程的具體目標,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編排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特點:
小學生大多處在6、7歲至11、12歲之間。跟幼兒期和青春期的快速變化相比,此時兒童生理方面的發展顯得年緩而穩固,身高體重穩步增長,各種組織和器官也進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腦重量逐步接近成人,興奮和抑制機能進一步增強。
伴隨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影響下,小學兒童的心理有了許多重大的變化:注意的有意性進一步增長,注意品質明顯提高;感知覺的各個方面繼續完善,觀察力水平不斷提高;記憶的有意性、意義性和記憶策略都有明顯發展;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為主過渡,但思維的自覺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仍不夠高。
此時兒童的情緒情感更加豐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穩定性;需要、興趣、志向、價值觀體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識進一步復雜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顯發展;道德認識、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也進一步發展。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是大多數學生在正常的教育條件下所能達到的一般水平,具體每個學生能否達到這種一般水平,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制約。發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便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發展中通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每一位學生心理的最佳發展。
小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學生身高、神經系統的發育均達到同年齡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卻處在常態之下。
(2)心理過程發展不協調的矛盾。要麼是認識過程的發展跟不上,使得行動的盲目和情感發展方向上偏離;要麼是情感的發展跟不上,使得知與行的發展失去生機和活力;要麼是意志過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與行的脫節。
(3)個性心理結構發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得到發展,但卻沒有形成正確的動機和良好的志向。
(4)自我發展與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兒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會明顯高於一般學生,對常規教學條件和教育發展要求就會感到不適應、不滿足。相反,另一些人則由於自我發展和自我要求偏低,會感到外部要求過高。針對以上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心理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選擇如下具體的心理或行為特徵作為心理教育活動課程的內容:
1.智能和創造性:(1)觀察力。(2)記憶力。(3)思維能力。(4)注意力。(5)想像力。(6)創造力。
2.自主堅強的意志特徵
(1)自信心一一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和堅信自己。
(2)目的選擇性一-能夠選定自己的目標,根據自己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
(3)獨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輕易接受他人幫助和支配。
(4)勇敢一一敢於挑戰、不膽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動機強一一敢於承擔責任、對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負責。
(6)堅持性一一做事徹底、有耐心。
3.愛的品格和社會適應性
(1)愛人-一同情、關心和幫助他人。
(2)愛環境一-愛護環境衛生、熱愛大自然、具有環保意識。
(3)愛集體和社會一-班級、學校、家鄉、祖國。
(4)社會交往技能一-傾聽、禮貌等等。
4.樂觀開朗的情緒情感特徵
(l)樂觀的人生態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
(2)幽默感。
(3)美感一一樂於和善於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
C、小學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途徑與實施
(一)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途徑
心理活動課有三種基本的活動途徑:
1.認知式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及情緒情感體驗,取決於他對情緒的認知反應。如果認知反應積極、正確,那麼他的情緒情感體驗是積極的,採取的相應行為是積極的;反之,情況則相反。認知式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認知方式,通過學生的感知、想像、思維等認知活動實現活動目標。
(1)故事聯想式
引入故事:教師在活動開始或活動中,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途徑的心理,提供學生閱讀或傾聽的故事。
聯想活動。通過學生的觀念聯想活動,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表達內心的感受和經驗。
(2)討論一澄清式
專題討論:針對當前學生關心的敏感性問題、熱點問題、困惑問題展開討論。
辯論:就爭論性問題進行分組辯論,提出正反兩方面的不同意見。
配對討論:就一個題目,先兩個人討論,提出一個意見,然後再與另兩個人討論的意見協商,形成4個人的共同意見。再與另4個人一起協調,獲得8個人的結論。這種討論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參與感會比較高,討論的效果會比較好。
四四討論:分組進行,每組4人,在小組中每個人發言一分鍾,在發言之前要給出個人思考時間。
2.情境式
通過提供、創設一些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情境分為氛圍式情境和情節式情境兩種類型。
(1)氛圍式
利用錄像、錄音、電影多媒體手段,真實地再現某些生活場景,或感受之優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態起伏。利用音樂渲染、富有激情的語言描述、營造出與主題相映襯的生動氣氛。
人際氛圍是指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活動,增進相互溝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平等的關系。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真誠期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活動中教師能切實體驗學生的情感,引發情感共鳴,師生共同體驗活動之樂趣,活動之收益。
(2)角色一體驗式
根據活動需要,讓學生扮演活動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動、體驗該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學習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認識到其不恰當的思維方式及行為,進而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
啞劇表演:輔導教師提出一個主題或一個場景,要求學生不用語言而用表情、動作表演出來。比如,讓學生表演與新同學見面的情景;表演贊美別人,喜歡別人或討厭別人的情景,以揭示內心活動,促進學生非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
空椅子表演。一個人表演。將兩張椅子相對擺放,學生先坐在其中一張椅子上,另一張椅子雖空著,但假設坐著一個人(或是異性同學,或是另一位同學,或是老師,或是父母),讓該生先表演彼此間曾經發生過的對話,或心中所想的話,然後坐到對面去,扮演對方的角色以對方的立場說話,如此重復多次,增進學生對對方的了解,改善與對方的交往。
角色互換:與前者相似,但參與的人是兩個以上。比如,輔導教師讓一個學生扮演失敗者,一個學生扮演幫助者。兩人對話一段時間後,互換椅子或角色。
雙重扮演。兩個同學,一個是有問題的學生,一個是助理演員。有問題的學生表現什麼,助理演員就重復表現什麼,這樣表現,重復事實,幫助問題學生清楚認識自己。
(3)游戲式
游戲是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虛構性、創造性、社會性(契約性、互動性)的特點。
①游戲的趣味性
使學生能得以在緊張中放鬆,在不安中坦然、在競賽中找到觀點,充分放鬆自我、表現自我、流露真情。
②游戲的自主性
表現在允許"自由選擇"和"自由加入與退出",讓參與者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別人的好惡行事,當參與者在游戲中興致很高時,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現的最淋漓盡致。
③游戲的虛構性
表現在它可以在一個虛構的情境下活動,在這個情境中,不同於現實中的生活,參與者拋棄了原來的生活角色,來扮演游戲中的角色,大家無論平時課堂上學習好壞,高低卑賤,品德優劣,只要參與進來善於出謀獻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為具有虛構性,在游戲中的喜哭怒罵都不會太在意,參與者可以摘掉面具放鬆自己。
④游戲的創造性
認知學派創始人皮亞傑認為,游戲是思考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游戲中,參與者的身心是處於放鬆狀態的,由於是自主參與,積極性高漲,其思維也最活躍,他們可以自由地創造游戲內容、形式、規則,最大限度地發掘、展示自我。同時,由於游戲的團體性,團體成員之間的思維碰撞,激發的火花成為創造的又一源泉。
⑤游戲的社會性
游戲的組成是團體形態,因此,也要求成員之間協同、合作、配合。在游戲過程中,成員之間會形成大家認可的各種規則、契約。這種不成文的規則、契約,約束和規范著成員的活動。成員有共同的目標,規則、契約及互動中產生的感情成為凝聚團體的力量,在團體中能夠達到彼此互相信任、經驗分享。
一般游戲輔導的過程包括五個階段:建立夥伴關系階段。創設開放接納的氣氛,學會表露自己和傾聽別人。共同承擔義務階段。學會與夥伴共同商議、執行任務、承擔責任。相互信任互助階段。在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幫助中增進自我認識和建立尊重別人的態度。交流分享領悟階段。交流領悟合作的價值,分享成功的體驗和在游戲中產生的友誼感、成功感等各種真實感受。正確認識自我階段。找到現實的我與自我概念的距離,萌發改變自我的願望,建立新目標。
3.行為訓練式
行為主義關於行為強化的學習理論認為: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為。
(1)示範
這是一種藉助模擬來習得或掌握新行為的方法。輔導教師自己或選擇某方面行為優秀的學生起示範作用,示範對象在學生中具有權威的形象,學生模仿他們的良好行為從而獲得良好的行為。比如用"大聲思維"法讓起示範作用的學生大聲陳述其思維過程,把對問題的分析、處理過程示範給其他人。注意力、想像力的訓練,學習處理矛盾沖突時的尋找解決方法等都可運用此法。
(2)獎賞
利用實物如糖果、文具、分數、獎章等強化物或語言肯定其某種行為並增強該行為,同時增強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這其中教師和同學之間的鼓勵尤為重要,但也不要忽視學生的"自我獎賞",當自己某方面經過努力做得不錯時,自我鼓掌、喝彩或給自己一個放鬆機會,獎勵自己一個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懲罰
在心理教育活動課中這是要慎用的一項活動。但巧妙地運用懲罰有時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戲犯規時可罰掉一次參與機會。
(4)契約
在活動中,師生雙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確、公正而可信的契約。在契約中,明確規定何種良好的行為可以得幾個積分;何種不良的行為表現,每次要扣掉幾個積分。多少積分就可換取何種強化物,或享受某種特權。這份契約使教師明確教育訓練各階段的重點,使學生明確知道訓練要達到具體的目標。
在活動中,上述幾種活動模式是交叉運用的,並且由此還可組合派生出更多的活動形式。無論哪種活動模式都在有機地服務於主旨、有助於實現活動目標。
(二)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實施
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實施要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1.全體性原則
這是基本要求。活動的設計和活動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全體學生的參與,避免僅一部分活躍學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學。
2.主體性原則
這是前提。在活動目標的確立、設計及實施中均可由學生參與,教師把學生擺在活動的主體地位,當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時,學生在活動中才能積極主動。
3.活動性原則
這是主導。它不同於純知識傳授課型,而是將知識融於活動中體現的,更適於學生特點和教育訓練內容及目標的實現。
4.情感性原則
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學生情感的激發、起伏、變化、發展為核心,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情感的共鳴,以及共感技術的運用。
5.開放性原則
這是方向。這是由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開放性,教材在活動中只起個引子或例子的作用。要讓學生由此及彼地散發開去,在一個主旨目標下,附帶著其他目標。重悟性的啟迪,思維方法的引導和情感的健康導向。整體活動設計結構上不拘泥於線條結構,而應體現色塊結構的特點,產生交融彌散的美感。活動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性,也是開放性原則的體現。
6.過程性原則
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動課重在學生活動的過程及過程體驗,把握、優化好活動過程是活動課成敗的關鍵和學生的心理品質優化的關鍵。
D、小學心理教育活動課的教法
明確心理教育課程的目標,能夠用心理教育課程中使用的教學活動方法設計教育活動課,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組織好該課程,使之取得應有的效果,達到心理教育課程規定的目標。課程的組織包括課前准備和課堂組織兩個方面。
(一)課前准備
在課程開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准備工作不僅僅包括單元設計中所規定的事項,如課堂所需的教具和有關材料等等,還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准備:
1.掌握學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關知識技能
例如熟悉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了解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團體動力學和心理衛生學等方面的有關知識,會使用某些心理咨詢的技術,如處理抗拒的技術、沉默技術和情感轉移技術等等。
2.了解教學對象即學生的背景材料
包括學生的姓名、年齡、智力狀況、人格特點、家庭狀況、在校表現、老師評語、過去的記錄等等。充分了解學生的背景情況,有助於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活動過程的掌握。這就是教師經常所說、課前准備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
3.先行接觸
在課程開始之前,有必要對參加心理教育課程的學生進行個別的面對面的接觸,嘗試建立初步的良好的關系,以利於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
4.設置助手
設置助理教師或在學生中找到助手,以幫助主持教師活躍團體氣氛,協助活動的開展,以及處理某些沖突事件。
(二)課堂組織
要上好一堂教育課,教師必須採用一些教學組織的方法處理好一堂課的開始、中間和結束等教學環節。
1.課堂開始
在一堂課的開始,教師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明確教學活動的目的,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一般可採用以下幾種組織方法:
(1)預熱方法
可通過唱唱跳跳等游戲活動開始一堂課,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慮圓形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面對面,平等交往,將會大大有利於課程開展。
(2)澄清方法
教師以生動有趣、簡潔有力的話作一個開場白,說明課程的目的和教學活動的大致安排,解除學生的困惑,增強活動的意識性和目的性。
(3)介紹方法
為了充分利用團體的力量,促進學生之間良好的相互作用,有必要用多樣化的自我介紹方法,對於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尤為重要。傳統的自我介紹方法比較死板,往往使學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可採用以下幾種介紹方式:
①先分組兩兩配對,互相說出自己的基本情況,先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最得意的、最討厭的事物或人。然後,再回到團體介紹剛才配對的朋友。
②每人自問自答10次,每次都是"我是誰?""我是……",說出別人不知道的特點,這種方法可訓練學生自我了解的能力。③由大家輪流向一個同學提出不重復的問題,被問者不能拒絕回答,這種方法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坦誠,訓練其機智。
2.教學過程
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可運用以下方法組織好課堂教學:
(1)引導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在問題上能尋求較好的答案,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前後,給予一些啟發性的話,如"你是說…""你覺得…"等等,引導學生思考並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進團體內開放性的溝通。引導方法可分為間接引導和直接引導。
(2)反饋方法
這種方法要求教師把握學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將其反饋給學生,使學生知道教師是理解他的,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饋就像一面鏡子清楚地、真實地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來。這面"鏡子"給學生提供自覺、自動修改自己的機會。
(3)明朗化
這種方法是教師除復述學生所說的話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師認為學生想要說而沒說出的東西,即教師把學生模糊、隱含、未能明白表達的感覺說出來。這種方法有助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進一步溝通。
(4)面質
學生有時會逃避自我應負的責任,或給予自己不當的行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有必要面質學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對現實。在面質時,應既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明確指出學生的缺點和存在的問題。
3.課程結束
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可採用以下3種方法:
(1)回顧與檢討
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進行過什麼活動,有什麼心得,有什麼意見。
(2)計劃與展望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今後應該作些什麼,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或工作有什麼打算,以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目標和具體措施。
(3)祝福與道別
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用小卡片或小禮物彼此祝福、道別,以維持和發展相互間的友誼。
4.注意事項
在心理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輔導教師要維持好課堂紀律、組織好教學,除了具備一般的上課技能和態度還應注意:
(1)客觀地處理事件,對學生不能有偏心,或持不公平的態度。
(2)以溫暖、尊重、同情和接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和班級是溫暖的和安全的,能夠了解他們,因而願意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內心話和感情表露出來。
(3)不要採取權威的態度壓制學生,而要盡量使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能充分發表意見。
(4)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盡量表現出幽默,使班級的活動能輕松活潑地進行,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和投入。
(5)具有教學的機智,能隨時處理突發事件。例如,在上課時有學生搗蛋、抱怨、不專心、吵著要上廁所、擅自離開課堂等等,教師要能夠迅速了解其原因,作出即時的和適當的反應。
(6)在團體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要適當。因為教師指導少,學生無從下手;指導太多,又可能養成學生的依賴性。
(二)學生個別心理輔導
個別心理輔導主要針對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格成長和身心發展問題,運用心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術,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個別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預防和矯正。
班主任要學習心理輔導方法和操作,在上好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同時要做好本班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三)游戲輔導
游戲輔導是班級心理輔導的一種主要形式,它的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參與面廣、操作性強。我校要通過游戲中心的活動對學生開展游戲輔導,通過游戲輔導促進學生個體人格的完善,培養學生的合群性和競爭與合作的精神,同時通過游戲讓學生認識規則、遵守規則。
1、 選擇游戲。游戲輔導老師必須收集和積累適合本年級學生的各種游戲,然後根據輔導主題、輔導對象和場地等具體情況選出合適的游戲。
2、 學習規則。游戲之前,老師必須詳細、具體地說明本游戲的規則、活動時的各項注意事項。學生必須學習規則,掌握規則,直至在游戲中遵守規則。
3、 觀察行為。學生在游戲中表現出的行為和情緒是比較真實地,也反映出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
4、 調節情緒。游戲是孩子表達感情、描述經驗、表達期望的「語言」,教師要懂得和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情緒表達還有一個目標適宜、反應適度的問題。教師要輔導學生在游戲中調控自己的情緒,促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G. 幼兒園是怎樣進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心理干預計劃和安排的範文

幼兒園進行心理疏導,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只要讓他玩得開心,就能夠進行一個好的心理疏導。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心理輔導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