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

發布時間:2020-11-30 21:29:22

① 長春市人大代表深入調查了解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實施情況,發現了哪些問題

資金投入不足,農村教育整體薄弱,沒有辦公經費,沒有危房維修經費,許多學生甚至沒有接觸過計算機。
不知道你是不是社會作業本哦,我是這個作業本,剛做到這題,也不知道對錯,錯了表怪我喲~

② 農村小學辦學特色

現在的農村小學有的比城市的好幾倍啊,所已我們的農村比城市發展的還顯得快些,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還望您採納,謝謝!

③ 哪位有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呀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④ 調查一個鄉鎮九年義務教育現狀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⑤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對策

「留守兒童」的現狀與對策探悉

「留守兒童」的現狀與對策探悉

「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離開父母,廝守在當地讀書的兒童。這些兒童由於過早脫離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其生活、學習和心理都要經受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適應,感到孤獨無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壓力,誠惶誠恐,有的勞累過度,力不從心,等等。因此,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成了研究當今教育問題中出現頻率較高話題。為了實際、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某農村中學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並從中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和真實的數據,進而對素材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提煉,力求從中找到有效對策。於此提出來與大家切磋。但鑒於時間、水平的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還望方家斧正。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系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數據的匯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占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系;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系。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里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後的生活著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裡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裡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後的生活著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說,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裡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煉。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咨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咨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調查統計(2005.3)
1、我獨立原因( )
A父母外出打工:佔76%。 B、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出走:佔10%。
C、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去世:佔6%。 D、父母雙方去世:佔8%。
2、我在家裡由( )照顧。
A祖父母:佔44%。 B、外祖父母:佔12%。 C、其他親戚:佔18%。 D、自己:佔26%。
3、與父母的聯系( )。
A我們雙方經常打電話:佔18%。B、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佔46%。C、我經常給父母打電話。D、不經常聯系:佔36%(其中8%為孤兒)。
4、聯系條件( )。(並在橫線上填上要求內容)
A父母的電話::28%有電話。 B、家裡的電話:52有電話。
C、父母打工的地址:只有2名學生知道具體地址。 D、打公用電話。
5、父母與我聯系的內容( )。
A學習問題最多:佔18%。 B、生活問題最多:佔6%。 C、學習、生活較多:佔68%。D、了解祖父母外祖父母身體健康。(孤兒8%)
6、你敢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嗎?為什麼?
不敢把真實想法告訴父母的40%。幾年回來一次,母親去世,父親肺結核住院,不想再給父親添麻煩;父母不理解2;因為我在學校沒有認真讀書;家裡困難如果讓父母知道了,父母更難過、更擔心、傷心、失望10;怕父母吵3;因為我說出來後怕他們不答應;
看得出:懂事,能理解父母,更有60%的孩子敢把真實想法告訴父母。
7、除買米的錢外,每周有零花錢 6.28元 。
8、雙休日,一般做些什麼?80%參與做家務。
9、雙休日誰做飯?雙休日,你吃的東西比學校好嗎?自己做飯佔52%,吃的東西與學校差不多 佔32%。
10、父母沒在家,你有哪些困難?經濟問題、家務事問題、心理問題,
沒有足夠的零花錢2、經濟困難10;需要買資料時不好向足父母要錢;
爺爺奶奶不識字,不能輔導我們學習6;學習壓力大;
心裡想媽媽;身邊沒有最關心的人2;生活上缺少關愛3;生病了只好忍耐著;生病沒有人照顧;爺爺奶奶沒有父母好2;有困難無處說2;難過時沒有人安慰;
有些事情做不完;祖父母老了,什麼事都是自己做,家務事做不完;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洗不好衣服4;做不了重活;吃水有困難(取水很遠);不會做飯;吃不到好的東西(生活困難);沒衣穿沒錢花,生活困難,還要照顧多病的爺爺奶奶2;自己的繁瑣小事增多了;
孤獨5,失望、羨慕別人;煩惱,還要為家裡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裡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2;想父母回來,家務事做不完4,壓力大,遇事沒有主見2(孤兒);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
11、學習情況調查( )(可以填幾項)。
A我就覺得學習壓力大:佔50%。 B、我的成績(好/不好):回答為不好:佔30%。 C、我對讀書的態度(熱愛/熱愛)。
D、讀書不如打工等。
12、本期老師找你談過幾次心?談一些什麼內容?
沒談過23;(我找老師談教材免費怎麼沒有我?)佔46%。
談學習成績17;違反學校紀律3;談學習態度2;沒完成作業,老師發火;作業差;總24項。占談話內容的61.5%。
談生活困難11;關心;經濟;孤獨、悲涼;談家庭情況;總15項。佔38.5%。
13、本期,我違反了學校的紀律17人次,原因是( )
A與同學玩出了矛盾後,打起來了。 B、打牌玩。 C、不讓別人知道拿別人的東西。D、其它。
14、我今後生活( )
A我為我的今後生活著急:佔16%。。 B、我認為我今後的生活會很好:佔38%。 C、我不知道我今後會怎樣:佔48%。(其中一位學生選了兩項)
16、我的希望
在生活我希望上:
心理需要關愛,生活需要改善,學習需要減壓,
希望親戚鼓勵和幫助2;能得到學校的關懷;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感受被關心的滋味2;有很多朋友,不再孤獨2;多得到關愛2;希望有人幫助我;與大家打成一片;希望擁有其他人一樣的愛2;希望父母回家6;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度過每一天2;
希望在學校吃的與家裡差不多; 2;希望有一些零花錢,沒有菜的時候,能夠不吃白飯;希望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4;吃得好穿得好父母得愛得更多4;只要求吃飽,營養足夠就行了;生活比目前有好轉;
希望過上好生活12;擺脫痛苦的世界2;望父母安康5;全家健康平安2;獲得自由;不住在校內;

在學習上我希望:
渴望關愛,希望學習好,壓力大,想改變現狀。
希望得到同學幫助9;希望與同學討論問題4;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得到老師的關心;希望老師給我無私的愛護;
成績越來越好17;我應該把成績搞好;能有提高,讓遠在他鄉的父母高興2;希望學習比父母在家時好些;抓緊學習,為父母爭光;希望在沒有父母的看護成績不下降;成績優秀,同學友好,考一個好學校7;不讓父母失望;我不想因為家庭原因影響我學習;努力刻苦地學習;
希望英語成績上升3,希望父母親戚不要給我壓力;希望學校不要在學習上給我壓力;學習沒有大壓力;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改變家庭現狀;希望通過努力實現我的理想;
不想讀書了;想努力學習,但一上課就胡思亂想;補缺參考資料和學慣用具2;
(數據中的數字表示相同答案數目)
學生(來自於問卷調查--2003年)
輟學
我校招生:三年級345 二年級513 一年級486合計:1353
流失:(138—9 )=129
流失率:
全校流失率:128/1353=9.53%。三年級流失率:流失(54-2)/345=15.07%;二年級流失率:流失(59—6)/513=10.33%;一年級流失率:24/486=4.93% 。
輟學原因:厭學:118/1353=8.72%; 經濟困難:14/1%。家庭災害1.55%。
病:0.59%(一個學生有可能同時具有幾項情況);學校原因:0.22%(學生有可能隱瞞了真實情況)
厭學
厭學學生占失學學生118/129=91.48%;
厭學學生佔全校學生118/1353=7.8%
學生回答最不願想的是:學校學習39%
承受的學習壓力:很重、無法承受48%
流失學生的原因:厭學、學習壓力大70%
誰給學習壓力最大:教師68%,家裡34%,自己8%,
貧困
父母雙亡:6/1236=0.48%
單親:71/1236=5.74%
特困:57/1236=4.37%
天災人禍;32/1236=2.59%
低保:5/1236=0.40%
每周生活費:8.02元,除去6.00元買米,只剩20.2元
鹹菜下飯:整個學期
人平讀名著:0.22本
缺關愛
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
單親和孤兒:6.2%

教師

教師學科配套率才52.2%, 生活狀況、家庭狀況、學習狀況。離職進修學歷37.7%,30歲以上的教師佔50.7%。
單身教師佔20.1%,並且很多是大齡青年;其次,27.0%的教師家屬無職業,53%的教師還欠外債。第三,學識水平不過硬,起始學歷是小學或中師的佔82.5%,後來雖然經過函授、進修等途徑獲得了合格學歷,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文憑水分得很,其含金量太少。第四是現在我們年輕教師比例大,30歲以下的教師佔50.7%。我們這些年輕人本來是最有沖勁最有發展前途的,但我們都是在我們的落後教育的模式里成長出來的,因而大多缺乏上進心,工作沒有過高的奢求,得過且過。目的一個,你叫我做啥我做啥,考核評比不受懲罰就行。
校長
有教育思想:佔20%
有辦學理念:佔40%
目標當成理念:佔60%。
具體且有操作性目標:佔20%
學校發展目標 「空、大、高」:佔80%
男性性別:100%。
起始學歷為中等師范畢業及以下:佔80%。
平均工齡為12.5年,而至今仍是原始學歷:佔100%。
家庭累贅大:40%妻子無職業,10%妻子下崗,10%未婚。
心理需求:問起對未來的打算,回答不願做校長:90%
學校
近日巫山縣教育工會組織農村中小學中級以上教師進行了常規體檢(X光、B超、心電圖、驗血、內科檢查),筆者抽樣統計了10所小學,兩所中學的檢查情況,結果令人擔憂。正常率為40.8%,非正常60.2%。其中,乙肝病毒(小三陽、大三陽)攜帶者13.9%,高血脂27.8%,此外,肺結核、結實、息肉等佔比例也較高。
一、厭學現狀
2004年2月,我們對西部邊遠山區的幾所農村中學的學生進行了有關學生厭學的問卷調查,其結果:
1、厭學造成大量學生失學
因厭學而失學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271%;因厭學失學的學生占失學學生的91.48%;
2、厭學是在校生的普遍心理現象
學生不喜歡老師:學生在回答「我最喜歡的人」時,只有11%的學生認為老師是最喜歡的人;在回答「我最喜歡的老師」時,只喜歡1—2個老師的學生佔31%。
學生不喜歡學校:回答「最好玩的地方」認為是學校的只佔28%;連「最難忘的事」發生在學校的也只有40%。
學生不喜歡學習:回答「最不願想」的是學校、學習的佔23%。認為學習壓力很重或者無法承受的佔48%;認為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厭學的佔70%。五年以後想繼續讀書的只佔56%,十年以後讀書的佔12%。
學生沒有遠大抱負:希望十年以後有大作為的12%;想外出打工、學司機、學手藝、成家的佔17%。

⑥ 師范生實習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教育實習試一次與其他種類實習非常不同的體驗,感受並不只是來自同事,還有學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范類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請閱讀,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20xx年10月9日我被分到xx中學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本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由範文之家整理搜集)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高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於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後,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裡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裡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准確地把握。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復地讀,以致於達到背誦,然後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麼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個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於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的教育,為山區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⑦ 關於農村小學教育的調查背景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⑧ 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要調查哪些內容

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手段陳舊。
由於農村教育教學環境的制約,教師隊伍老齡化,學歷水平偏低,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教師多數靠的是學校所學的一點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從教後缺乏集中系統的理論、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機會,一直以來只是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任教。即使近年來部分教師取得了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也只是有名而無實,學歷是提高了,自身知識水平卻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由於專業教師的缺乏,絕大多數任課教師是兼職的 「全能型」老師,多年來都是老一套,盡管開展新課程改革,不少教師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沒有理解新課改的實質,只學到了新課改的模式。既影響素質教育教學的質量,又有可能浪費部分有專長學生的天賦。
二、教學設備短缺,使用率低,制約教育的發展。
盡管現在國家實行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改革,學校減免了學生的學雜費,辦公經費也由政府財政撥付,但是農村小學的校舍和硬體設施配備上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雖然近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農村教育教學設備配置,但由於農村本身的條件限制,好多設備使用不起來,或者不能被經常使用,甚至有些教師不會用,對教育教學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推進作用。
三、家庭教育空白,學生缺失家庭輔導,教師工作負擔重。
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本來不是很高,加上農村家庭教育普遍還是一片空白,大多數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或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使得學生在學校學的一點知識在家裡得不到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發揮不佳。同時,農村學生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讓留守兒童的數量日漸增加,使得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更加嚴重。因此,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從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阻礙了農村教育向前發展的步伐。
當下農村小學的教育情形不容樂觀,而農村小學教育占據了整個義務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礎教育不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更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牢固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

⑨ 有關於農村語文教育專業調研報告900字

今年春天,為了解新課改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我區農村開展的普遍現狀,在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我對我區沙土鎮李大小學,田溝小學,薛庄小學,孔庄小學,沙土中心小學小學五所小學通過訪談、聽評課、查看教案作業等方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優點
1、大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合作、參與」等新的課改術語能在課堂中頻頻出現,教師的角色行為相應地發生了轉變。如:「誰來幫幫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教師能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運用。如「同桌互相讀讀,先左邊讀,再右邊讀,讀得好了再表揚表揚」「老師跟你合作好嗎?」「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的這些問題」 ……三、四年的課改實驗,的確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課堂富有親和力,學生敢想敢說,生命課堂的構建越來越顯著了。
2、多數教師能遵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施教。李大小學郭祖易老師的拼音教學課,師生關系融洽,把四聲的拼讀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引入汽車的行駛,生動貼切,學生愛學樂學;張鍵德老師笑容可掬,一個微笑,一個眼神,讓孩子神氣活現,字詞理解更是聯系實際,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圖上看一看,在讀中想一想,用動作演一演,用聲音學一學,課堂富有生命的氣息;車飛老師的《再見了,親人》教師的朗讀聲情並茂,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到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總之,多數老師能在課堂中創情設境,通過游戲、故事,激勵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能很好地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二、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沖擊。
盡管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轉變,取得一些較為可喜的成績,但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傳統教育觀念仍佔主流。
多數教師的教育視野不夠開闊,不能從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培養中去關照語文素養。只盯著學生的字詞劃會了嗎?意思會背嗎?課文會背、會默寫嗎?只瞅著學生卷面上的成績,不能著眼未來,閱讀、感悟、朗讀指導、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並不重視。
學生主體地位受到嚴重沖擊。教師主宰課堂,不相信學生,不放心學生,處處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已有運用和體現,但因缺乏具體的方法指導而流於形式。聽、說、讀、寫訓練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不能較有效地進行指導。
總體來看,鄉中心小學的教師理念相對新一些,青年教師普遍有一定的課改意識,角色行為體現了較濃的課改色彩;老教師雖然老,卻因外出培訓的機會多,課堂教學雖然傳統,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中青年教師因外出機會少,在傳統的路上走得較遠,角色轉換不夠到位,還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教學觀念過於陳舊。

⑩ 我是師范的實習聲,實習要結束了!實習工作手冊上有教育調查報告

會寧縣鄉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蘭州城市學院 教育學院 韓芳蕾 學號:11
[摘要]:會寧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地域大縣,教育大縣,財政睏乏大縣,素有「隴中苦脊甲天下」之稱。正因為如此,會寧才是全國扶貧重點縣之一,會寧的教育才呈現如此輝煌的境地。但是,在我們農村,教育現狀並不是那麼的樂觀,特別是在實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以來,出現了很多問題。
[關鍵詞]:會寧鄉村教育現狀 教育問題 改革措施 發展前景
我是土生土長的會寧人,對會寧的教育還有點了解,於是我決定調查我們會寧縣的鄉村小學教育情況。會寧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地域大縣,教育大縣,財政睏乏大縣。自然條件嚴酷,十年九旱是會寧的基本氣候特徵,資源匱乏,經濟發展落後,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聖地和絲綢古道名城;是國家特產之鄉委員會命名的「中國小雜糧之鄉」和「中國肉羊之鄉」;是西北教育名縣。有優良的教育傳統和辦學特色。全縣管轄24個鄉、4個鎮、290個村(居)民委員會、2066個村(居)民小組。5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5.8萬人,境內有漢、回、蒙古、滿、藏、東鄉等六個民族。財政連年赤字。乾旱少雨是這里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最大制約因素,素有「隴中苦脊甲天下」之稱。
本次調查以小學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采訪法。通過采訪,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會寧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因為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發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了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閑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
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因為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會寧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准備。

字數:計空格 2799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