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
這個周日,我准時的在8:20分坐在了沙發上,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河南台法治頻道播出的由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專題講座。
於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系與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看完了於丹老師為我們上的這一堂課,使我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爸爸媽媽盡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裡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只要我學習好就行了。
聽了於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後,我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首當其沖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麼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們從小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於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不是嗎?
『貳』 2018於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感悟
通過觀摩學習《於丹中小學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使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對孩子加強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時刻牢記,對孩子的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將人格教育作為教育的首要工作,並且常抓不懈。
人格教育助推學習能力。只有孩子的人格教育上去了,才更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斷進步。
學習能力提升促使學習進步,學習進步促進人格健全。孩子只有在成就感面前,才有更大的動力改善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這也是賞識教育的真諦吧!
人格修養進步和學習能力提升兩者是並行不悖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強化人格教育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進步,而恰恰相反,只有健全的人格修養,才能更好地引領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斷進步!
『叄』 於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觀後感400字
你好
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這是我剛剛觀看完《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感觸。
這是於丹老師為我們的講座,在這次的講座中分成的四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於這四個主題,於丹老師都用了幾個小故事來引導啟發我們。其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深——發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著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因為我又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如果說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靈上創傷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媽媽的心靈,是否已因我而遍體鱗傷,但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對我好,關心愛護我
滿意請採納
『肆』 求視頻:《中小學生人格教育》
於丹:中小學人格教育0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5MjYyNDI0.html
親,你是不是在回找這個答~?
『伍』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勇於承擔愛與責任)觀後感
感後感
今天我看了於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於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於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麼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於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後,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啰嗦,爸爸讓我干什麼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
今天上午八點,我看了於丹博士導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孩兒,能有什麼感受呢?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為四講,我總結起來就是四點:樹立目標;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講和第四講。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於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於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於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盡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於丹老師指出的現代兒童的主要病症,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中小學人格教育觀後感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頻道播出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們學校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張節目預知單,並發了簡訊告知。於是,爸爸和我准時坐在電視前進行收看。於丹老師認為,「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於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通過收看這欄節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知道了「一個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麼,他的收獲遠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師和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
於丹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從中小學過來的,與大學相比,中小 學教育更重要。 「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確定很專業,但他們人格 的缺陷,卻是在大學里無法彌補的。孔子說:一個人『十五至於學,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現在的孩子,四五歲就開始了學習,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教會他們承受應試的壓力。今天該教孩子學什麼?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 」
節目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思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覺得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機構更是責任重大,如何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博客、學校網站等途徑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經寫過的一篇博文,那是從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一點體會和呼籲。
『陸』 於丹講座《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觀後感
今天上午八點,我看了於丹博士導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孩兒,能有什麼感受呢?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為四講,我總結起來就是四點:樹立目標;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講和第四講。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於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於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於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盡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於丹老師指出的現代兒童的主要病症,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柒』 《中小學人格教育》講述了什麼
今天,我觀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我的感受很深,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很多缺點,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知道了解一種知識,不好愛好這種知識,愛好這種知識不生命如樂在其中,享受發現。我的學習就是一個活例子,我現在喜歡學習數學,已成為一種愛好,不用下太大力氣也能學好,而語文和英語感覺學的枯燥無味,雖然也用力了但成績總不太好,今後我學語文和英語要象數學一樣,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相信一定會像數學一樣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取得好成績。
我們平時要學習和勞動相結合,課余時間多做做手工、家務……慢慢培養我們的自立能力,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培訓我們的適應社會能力,我們還要學會控制自己,不亂發脾氣,尊重老師,尊重別人,培養我們的團隊能力。只有不斷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才會使我們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還要尊重父母,孝敬長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兩個子「色難」,也就是說:「我們要孝敬家長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給家長們一個好臉色,不要和他們說話時動不動就急。和他們說話時要用一種和顏悅色、好話好說的心態去說。
我以後要克服於丹老師說出的現代兒童的弱點,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知識豐富的自己。
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對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思考角度和觀點理論讓我折服和感慨。
當前,中小學生的人格問題是整個中國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於丹老師說「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她從以下四個方面作了精彩講解:一、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二、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三、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四、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我認為這四個方面都是現在的孩子普遍欠缺的,於丹教授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有追求,為何要有理想,為什麼要不斷的超越自己,還要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這些對我們這一代年輕家長來說太重要了。
於丹老師告訴我們家長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她的一句話很精闢:「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和老師,不是教孩子遇到挫折如何去躲避,而是教孩子如何去修復生命。」今天該教孩子學什麼?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破萬卷書,行萬里路」,有很多東西和感受,只有走出去,才能體會得到。但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以成績分數為目標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人格成長,忽略了他的其它需求。如此下去,孩子最終會成為只知享受不知感恩、高分低能或是只會學習不會生活的人,這將不是我所期望的!尤其是進入社會後,完成一個人際關系的融合,往往是最重要的。聽了於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我不禁頓悟:教育孩子有尊嚴的生存,要勇於超越自己,還要經得起挫折,在求知中更要敢於創新!
我很感謝學校開展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教育和精心培養,因為我的孩子在活動中得到了煅煉,各方面提高顯著,尤其是敢於在公眾場合演講,自信心有了很大增強。也感謝學校開辦的校園網站和《太陽帆》校刊,為我們家長就孩子人格教育研究課題搭建交流平台。願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孩子尊敬師長,懂得感恩,讓孩子在德、智、體、能等方面全面發展!
『捌』 關於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和學習能力的觀後感
網上搜
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
老師讓我們在周日早上8:30收看於丹教授電視講座,時間未到,我就懷著好奇心地打開了電視機。
於丹老師首先講了要有快樂的生命,快樂的學習。而不是為了父母和老師才學習的。她用一句話來講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要有興趣的去學習,這樣才能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其次她還講了不要輕易放棄。挫折是我們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成長經歷,只有經過挫折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成熟。如果放棄困難,放棄學習,久而久之,你可能放棄生命。這話說得很對,現在的電視、報紙上經常報道有一些中小學生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老師或同學鬧別扭而自殺了。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使自己處於一種又快樂又樸素的狀態,在逆境中自我修復,快樂成長。
我還明白了許多:我們要學會自立,學會感恩,不要凡事都依靠別人。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長們視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造成了他們自我為中心,眼高手低的特點,這不利於他們健康快樂的人格培養。我們還要在逆境中學會自我修復,不要只會哭,因為哭是無能的表現。也不要凡事只求父母給,父母做不到的就說是他們無能。我們更要孝敬父母。
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玖』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觀後感五百字
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這是我剛剛觀看完《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感觸。
這是於丹老師為我們的講座,在這次的講座中分成的四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於這四個主題,於丹老師都用了幾個小故事來引導啟發我們。其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深——發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著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因為我又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如果說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靈上創傷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媽媽的心靈,是否已因我而遍體鱗傷,但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對我好,關心愛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