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怎樣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同時做到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學校開展這項工作的有力保證。開設的課程除了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生理衛生課和青春期教育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外,還可以利用活動課,班級體或者團隊活動等其他形式,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報告討論座談等。對年齡較小的小學兒童,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編寫心理健康指導讀物
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骨幹教師專家學者編寫出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參考書,供中小學生們課外閱讀。特別是在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改革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教材當中。
3.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
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是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或專門活動室,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兼職教師,就可以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的態度,慎重而科學地開展對學生的心理測試以及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提高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效果,為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5.全面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和融合到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學科教育,各項教育活動,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要增進心理健康的意識,自覺地使教育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成為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另外,一般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正常的學科教學中。利用各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促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學校還要注意美化環境和開發隱性教育資源,把環境熏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渠道和途徑。
6.利用信息媒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正在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因此各國都已注意到了在教育領域中利用信息傳媒教育。利用信息網路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者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聯網上針對自己的重症、
難症向自己最信任的教師咨詢,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走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魔沼。利用信息傳媒,這是一個高效率的途徑。
7.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的溝通渠道
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既然,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不容忽視的關系,所以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積極配合起來,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指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在家庭生活當中創建健康的家庭氣氛,使學生在民主和睦的家庭環境張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最終使三種途徑的教育影響形成最大合力。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的措施
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衛生
根據H·布里奇的研究,動機水平與解決問題的效率的關系描繪了一個倒「U」型曲線。學習動機與學習過程中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狀態是呈正相關的。當緊張與焦慮適量存在時,思考能力,反應速度、動作的靈活性,學習的工作效率都隨著緊張和焦慮的強度的增加而提高。但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又反而阻礙學習和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下,很多教師只片面強調學生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為能升學就是一名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學方法都嚴重背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從而使很多學生積極性受挫,內心產生自卑感,嚴重缺乏自信,甚至放棄學業。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這種情況長期以往就會表現行為異常和各種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要求要適度,適度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要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增進心理健康的穩步發展。
2.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
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我們說,人類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不可能鼓勵的得到長足發展。中小學很快就要走上社會,因此,培養學生正確對待集體與個人,正確處理師生、親子等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巨大。在家庭生活方面,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切忌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另外,最重要的不能對孩子過於嚴厲和溺愛,這樣孩子往往產生心理不平衡和心理沖突,產生不健康的人際關系。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望會增強學生自覺鑽研和深入探索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們說理想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教與學的關
系,而且是一種彼此尊重,從而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知指導或評價時,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並且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口語要親切,要充分使學生感到批評之後的友情和善意。
(3)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學生把自己投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分享集體的歡樂,分享集體的痛苦。指導學生要經常與別人討論問題,交流意見,溝通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
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預定目標順利開展。為此,要求全體教師重視其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正確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校園的環境建設,學校的心理氛圍都要進行全面評價。
4.開展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是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分支,有利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中小學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為此必須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良好的理論和科學素質,又要具有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經驗。所以說,要讓他們學習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有關理論,使他們充分了解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理順心理變化的前因後果,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術、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
5.指導學生自我認識,培養自我接受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中小學生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境,作為教師則必須指導學生對他自己的能力、品格、行為習慣進行正確認識,針對各種復雜情境合理應對,從而適應情境的變化。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他自身的認識和他的實際情況越接近,那麼他會對環境或社會的適應能力越強,對公眾復雜局面能做到順利以赴,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還要培養中小學生自我接受能力,對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也要加以更正,正視自己的弱點,不要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特別注意對自卑心理比較強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最大限度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給他們盡可能多的創造達到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增進自信心,逐步形成自我接授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的能力
情緒是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一個人的情緒是復雜多變的,有時候高漲而有時候低落,所以情緒不但包括高心、喜悅、歡欣等愉快積極情緒狀態,也包括厭惡、恐懼、焦慮等消極的情緒狀態,我們說健全的情緒狀態有助於事情的成功解決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指導中小學生培養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能力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
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控制情緒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會對心境的調節控制,對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教學過程中,從中小學生學習,工作等方面幫助學生學會對心境的調節和控制。其次,當學生在激情發生之間,教師應指導學生竭力把注意力轉移到無關事情上去,當學生愈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18_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處在激情狀態中,教師應愈平靜,以免產生消極作用。最後,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對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保持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
(2)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情趣
教師應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如通過音樂、書法、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這樣能使他們情緒穩定,解除心理緊張,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心靈中的積郁吐出來
情緒上的積郁如果長期憋在心裡,就會影響身心健康,但一旦把它吐出來就會感到舒暢,能起到安定作用,
綜合以上所闡述的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展,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努力配合下,我相信一定能把我國中小學學生培養成為智力正常、情緒適中、意志健全、人格統一、人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協調一致、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點的新時期的中小學生,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穩步快速的向前發展。
2. 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要重視自身修養,以健康的心理來影響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系的好壞,對於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狀況都具有深遠影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條件。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修養,積極地納悅自己,客觀地了解和評價自己,注意培養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認知水平,熱愛自己的崗位和學生,注意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穩定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養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去,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班主任通過自身的心理健康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二、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健康狀態、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們的個性心理和性格特徵更是千差萬別。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學生後,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每位學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學生:1、查看學生檔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2、聽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對學生情況的介紹;3、通過個別談話、家訪、日記等形式,直接獲取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想法;4、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校內、校外的表現,才能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並通過個案記錄、班主任日誌等形式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對策,這為後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利用心理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尤其是協作活動是兒童思維和道德發展的根本動力。」把道德的發展變成學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動地改造自我、創造自我、完善自我,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班主任必須重視心理班會課的設計。班會是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健康心理素質、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陣地,也是一個班級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會,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說出心聲,能從別人的交流中收獲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要上好心理班會課,首先要做好課前的准備,教師要根據班級中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確定好活動課的核心,活動設計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要符合心理學原理。在活動形式的選擇上力求多樣有效,將游戲、情境創設、角色扮演、問卷調查、問題討論、辯論會等形式有機地融合,力爭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種形式的班會,只要認真准備,真心投入,都會讓學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
四、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個別的心理疏導。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則是表現為個別化的一面。前者通過心理教育,而後者就必須通過個別輔導來解決。班主任對一部分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疏導,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經常的途徑。班主任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採用找同學促膝談心,從同伴那兒了解,閱讀學生周記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和教育。
五、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情感氛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班級心育要注重優質的文化環境和情感氛圍,努力構建班級文化,能有助於提高班級生活質量和學生心理素質。創設和諧、美好的班級氛圍,對小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心靈感染力,能喚起學生對班級和同學的熱愛,可促進團結、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生活在班集體中的樂趣。良好的班級氛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這種和諧、美好。在班級建設和布置中,可以通過班風建設和教室布置以及各種活動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比如在教室的牆上粘貼學生的優秀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資源,讓每一面牆和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建設班級讀書角和閱讀角,營造書香班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或者開展班級間的競賽活動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增進學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六、充分發揮評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激勵性評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則好的評語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引起心靈共鳴,否則,可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沮喪,甚至造成學生自暴自棄或逆性反應,「期待感」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教師順應心理需求,在評語中適時表揚,提出目標,指出方向,給學生以正面心理反饋。
七、開展家庭教育指
3. 淺談小學生常見的幾種心理現象及對策
內容摘要:現在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是由當今的社會形式、家長的溺愛造成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現代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促進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要開展心理輔導;家園要密切配合,鞏固發展小學生的健康心理。 關鍵詞:自我中心 自私利已 同情心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已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隨著我國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麗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嚴實的鐵門使孩子們失去了自由的活動空間,電腦時代的到來,使部分孩子沉浸於虛擬的時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麥當勞」、「肯德基」潮湧而來,使孩子們越來越熱衷時毫無營養價值的速成食品。處於成長關鍵的小學生面臨著太多的壓力和太少的理解,他們被過早地烙上了社會的印跡,純朴、天真的心靈被抹上了一層陰影,一方面,他們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們又自卑、自戀、害怕挫折、缺少毅力。 當我們靜心審視這一切的時候,我們不禁發出陣陣的顫栗,做為未來主人的孩子們,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那日漸敏感的心在思考著什麼?如果,教育者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數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那麼我們給予孩子的將不是理智的愛。所以作為家長、教育者和每個小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及早發現不良心理,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調節,以免問題嚴重化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一、 小學生常見心理現象 (一)自我中心 現今獨生子女已是普遍,從當前獨生子女的現狀來看,幾乎都是家庭的寵兒,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全部精力供養起來的「小皇帝」。在嬌慣寵愛的家庭環境中培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較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不良性格。這種孩子因為驕橫任性、自私自利、自命不凡、受不得一點委屈、處處不能吃虧、事事需占上風、不尊重他人、無團結友愛精神,對自己不善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所以在小夥伴中是不受歡迎的,長大了到社會上也是個孤家寡人,別人對他必然是疏而遠之,只能獨來獨往、難交親密友伴。 分析該學生就屬於典型的自我中心者,這種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會蒙閉孩子的雙眼,會讓孩子無法看得更遠,嚴重者會導致矛盾的惡化,具有攻擊性。 (二)自私利已 在現今經濟的沖擊下,人們更看重實惠和物質利益,這種心態通過家長的和社會傳媒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錢放在首位,他們做事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總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對手,看到別人有困難,不願伸手援助,還暗自得意,心裡等著看別人的笑話。 六年級某位同學平時成績不錯,學習也很用功,可從不願幫助別人,老師有意安排他和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助後進生,可他總是敷衍了事,同學來問他題目,他顯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有一次,同學打電話問他索要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復習題,可電話里他很乾脆地拒絕了他,說他要用。 分析該生的行為,我們認為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進步程,高度分工的時代不需要人們什麼都親自掌握,現代人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必須學會與人相處,只有從內心深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這樣才能在現代社會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學不願幫助別人,什麼也不願與別人分享,長此以往將會失去朋友,別人也不願與他溝通,有什麼復習資料自然也不會與他共享,他當然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證人與人交往的感情基礎。孔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總是感到十分傷感。心理學認為同情是由真實或想像中的他人情緒、情感狀態所引起的與之一致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它使我們有能力置身於他人境地,與之同哀樂、同甘苦。可我們身邊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六年級的兩位同學總是讓老師和同學頭疼,因為他們總是在別人犯錯批評的時候幸災樂禍,體育課上有一女同學在參加跑步時摔了一跤,臉上擦破了一塊,同學們都圍上去表示安慰,可他們卻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說:「活該。」 二、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 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採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 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2、 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師還得教會小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①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②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收益。③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二) 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 最後,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陷於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4. 淺談如何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雖然在大學學習中學過一些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但僅有這些知識還不足以擔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這個重擔。在平時的工作中,還會出現把學生的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問題和學生的心理問題混淆的情況,進而採取簡單訓導式的錯誤做法。班主任自己要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修,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對班主任這方面的培訓,有利於班主任更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夠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工作。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形成。班主任平時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其言行舉動都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或創傷。因此,班主任班主任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
二、全面了解學生本身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勢在必行。為全體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提供科學依據。心理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有性格、氣質、智力、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適應性、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親子關系、自我認識、生活和社會 適應能力等。選擇好建檔內容後,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要強調標准化和專業化。
三、加強學生的集體輔導和個體輔導
為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班主任可以採用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兩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集體輔導主要面向全體學生,採用主題班會、辦宣傳欄、心理學常識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將會面臨的問題進行指導。如班主任可以通過舉辦青春期健康講座,觀看青春期教育錄像,利用主題班會、宣傳欄組織學生討論等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存在明顯查差異的,因此在集體心理指導的基礎之上,班主任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鑒於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採用個別輔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個別輔導一般可分為了解、分析和輔導三步。了解是前提,分析是關鍵,輔導是目的。班主任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必須對學生有全面、深入、具體、系統的了解,,然後分析個例,進行根源診斷,制定個別輔導計劃,最後進行跟蹤了解、個例小結。另外,班主任可以再班級中通過設立悄悄話信箱、愛心熱線等形式,來開辟師生心理溝通的渠道,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學生。
四、在日常管理中加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學生處於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年齡階段,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盪。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愛護、培植和發展學生正確的自我觀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抗挫折力,使其能夠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形成自尊、自愛自強的積極情感,促進其人格發展。班主任的許多工作都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諸如召開班會、與學生個別交談、班隊活動、建設良好的班集體等。班集體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班集體以其特有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體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進而產生一種道德需要的滿足感,從而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五、注重學生的行為訓練
青少年學生的自理性、自製性都還不夠成熟,許多心理障礙表現都與不良的行為習慣有關。因此,要加強行為訓練,培養健康心理。良好行為的訓練包括矯正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行為,並要求正常發展中的學生努力建立完善的自我形象。一方面幫助學生增強心理素養,滿足心理發展的需要,其中包括:指導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觀賞或體驗存在於大自然、文化藝術、社會中美的因素和事物,確定並努力實現奮斗的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培養良好行為,形成健康心理。學生通過自我訓練,可以培養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質,克服依賴心理。如開展「今日我當家」活動,每周學生自行確定一天為自己當加的日子。學生自己買菜做飯,安排全家活動,家長只當顧問。事後學生寫小結,家長給出評價。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訓練自理能力、適應能力,培養獨立精神。通過與家長轉換角色,改變獨生子女的依賴性,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的艱難和父母的不易,從而使親子之間有更多的溝通、理解和信任。
5. 淺談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這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和充分估價,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目前小學生較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沖突都可能使人產生自卑。這種消極心理的存在,使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這種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學生自己、家長或老師常常將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學的優點相比較,而忽略了他們的長處。時間一長,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認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勞,這種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師首先應轉換評價角度,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光之處。其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句鼓勵的話語,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再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正視自己,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別人有你羨慕的長處,你也有別人不及的優點。教師指導學生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學會正確面對失敗。教師可讓學生講出自己最為難的事,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傳授方法,促進交往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小學生的交往具有獲得信息的功能,並且有利於學生的社會化。通過交往,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有的小學生常常遭遇交往失敗,有時他們的言行並無惡意,但卻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產生矛盾和誤會。漸慚地,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因此,指導學生認識交往的意義,掌握交往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交往,對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告訴學生,與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對人有禮貌,其次態度要真誠謙遜,豁達大度,懂得剋制忍讓,並注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搞惡作劇,不挖苦取笑別人。還有的小學生性格孤僻,抑鬱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裡,或孤芳自賞,或自漸形穢,其實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選擇話題,多啟發誘導,使他們敞開心靡,願意與人交談。同時,要創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並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 三、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小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學習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能容事,情感豐富。 四、組織實踐,鍛煉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製力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但父母總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儉用,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由於缺少鍛煉,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嬌氣十足,不僅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較差,還普遍存在依賴性強,自製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廢,缺少恆心和毅力等問題。 學校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練,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鍛煉意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公益勞動、軍訓夏令營活動、社會考察活動、春秋季運動會都是鍛煉學生的好機會,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走向成熟。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綠草如菌的校園,窗明幾凈的教室,和諧進取的班風,全學校都關心學生心理發展的氛圍,都會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6.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所學校特別是作為處於素質教育前沿陣地的深圳市小學,如何實施和開展這項工作並取得成效,進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長時間面對,摸索並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學校教學方面的負責人,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學校實際管理工作的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幾點認識。
一、營造人人參與其中的教育氛圍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一方面,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態度與方式,同時,心理教育實踐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泰寧小學目前已經申請了《特區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班級水平輔導方式探索》課題,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從理論上豐富教師的心理學知識與素養。學校一方面選擇部分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C證考核培訓,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強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員,更是積極將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充分的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當中去。而任課教師則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教育。
二、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網路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設心理輔
導課的同時,學校還建立了心理輔導室,將對學生心理的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結
合起來。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及時的
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教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提供參考意見。重點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學業與升學適應問題,情緒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青春期成長問題等進行專題輔導。
心理輔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工作,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遇到煩惱的時候開始學會尋求老師的幫助。很多的在學業處於迷霧中的學生開始努力審視自身,認識自我,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有一個觀念開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備條件。
心理活動課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輔導課「與煩惱說再見」、「男生女生交往課」「負面情緒的環節與消除」等,或討論,或活動,讓學生體味生活,感受真實的自我。讓心理活動課與他們一起分擔成長的過程中的煩惱,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更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的困惑與疑問。
除了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咨詢室的開設,還要聯合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心理教育網路,多方面共同推進,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多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節班隊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學期初制訂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組織評選「最佳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報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等手段,引導班主任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水平。
2、滲透到團隊活動中。
要求學校團隊活動結合心理輔導。在舉行紀念革命烈士的活動中,學習革命先輩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奮發向上、立志成才意識;在開展少先隊大隊幹部輪換選舉的活動中,進行「對待落選的心理調適」、「幹部輪換與人際關系」的專題心理輔導,讓幹部們積極參與,培訓競爭意識,從「自我發現」、「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等幾個方面,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
3、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品質、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努力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心理教育:(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2)以活動為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3)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為重點,使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5)以自身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教學中是否滲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課堂教學評比原則中。
4、滲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舉辦學生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學校開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長傳授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家教方法。
四、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增強課堂學習活動中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與效果,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進的重點之一。它的作用在於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
7. 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學生處於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此時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對於個人回成長是非常有益的。答
2、此時學生心理處於成長和成型階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將來,不怕困難,積極樂觀,團結向上的優秀品質。
3、學生處於成長階段,個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個人很容易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給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因素,為將來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禍根。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應該占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說是比語文數學還要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可以決定將來走的生活道路,將來能否成功,但語文數學考100分將來就能生活的好嗎?中國傳統教育弊端已經顯現,而且在逐步改進中。
8.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路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