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觀看《中小學教育新課堂》的讀後感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己讀文章讀書的感覺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寫讀後感最好是實際寫自己的感悟。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㈡ 小學生教育手冊讀後感
經朋友推薦前幾天我買了一本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買回來之回後就象飢餓的人見到了麵包答一樣「啃」了起來。
我一邊讀一邊冒著冷汗,「原來是這樣」我心裡在想,為什麼我沒有早一點讀到它,如果我能早一點讀到它,或許境況就不象現在這樣。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原來這樣復雜!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稍不留神就可能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可能對我們將來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似乎每個人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有特殊的含義。
我害怕,我怕如果每一個人都象故事裡說的那樣,那我們活著該有多麼累。
其實書里說的都是作者的經驗積累,故事裡的事在現實中都是存在的,我們讀了它就會使自己在社會中為人處事變得圓滑,在處理故事中提到的事的時候就會游刃有餘。其實不止故事中說的那些情況,我們還可以舉一反三。我們就會漸漸地變得聰明!
「我不是教你詐」只是讓你們看清事情的本質,學會保護自己。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知道怎麼樣是對、怎麼樣是錯、怎麼樣對自己有利、怎麼樣才不會得罪人
㈢ 讀後感3篇......小學生水平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的人生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朴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飄》讀後感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斗的十幾年裡,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拚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游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了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蒙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著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著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著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著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著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復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盪起伏、扣人心弦,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給你一篇讀後感看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並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有著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進步的過程。
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說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恆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㈣ 小學教師《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心得
很高興,一開學上級就配發了這么多的好書。拿到這本書,真想一口氣讀完。但因裡面值得研究的知識太多,不得不細嚼慢咽。真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學習的好書。
因為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
該書序言中說,「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但在我們的班級制授課的教育體制下,又是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去解決這對矛盾。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俗話說,「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我認為,培養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較難於實現的,但我們卻要努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靈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民族、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不僅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好的教育目標。
書中還說,獲得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勤奮,然而現實中,一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能取得進步,並不是因為智力因素,其最終原因就是不勤奮,沒付出,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取得進步,但是這並非對所有的學生都起作用,對於部分學生,我們有這樣的主觀願望,而無實際效用,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願望。
成功源自腳踏實地,而我們的一些學生,就是缺乏這樣的精神,因此我們的說教,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教師,我們明知不可為卻更要努力去改變現狀,力求更大范圍地去影響學生的發展。
尊重別人,受人尊重。尊重是人際關系的起點,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
培養學生感念師恩。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甚至是步入社會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謝父母和朋友,對於那些教育過自己的老師,都應該有發自內心的感謝,但現實社會是紛繁蕪雜的,我們又能如何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好沖突,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這種修養與能力,我們努力營造的和諧社會也就不遠了。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學生獲得進步。
總之,我覺得,我們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長,因此無論是對於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對於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發展來說,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是很值得認真研讀的。
㈤ 小學4年級 愛的教育讀後感 400字
愛的教育讀後感400字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現,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俠義的行為》這兩節。前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皮斯的愛,諾皮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皮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皮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皮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皮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皮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後一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並沒給他處罰,而是讓肇事者站起來,克洛西哭著站起來,老師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是個寬容、心靈美的男孩。 我很欽佩他,也一定要努力向他學習。
我看這本書,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知道老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教導。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們,她們漂亮,對我們很好,就像安利柯的班導師一樣的慈祥、溫柔、用心的在教導我們,關心我們!讀到這些,我非常的受感動。讀這些故事真是讓自己受益匪淺,我想我們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學校、家庭中學習這種關愛他人,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
㈥ 湖南小學教育讀後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生命更為重要。我今天觀看了內《小學生安全教育》,學到了容許多知識。
地震時,要迅速疏散,這里給我們講了兩個在學校發生地震時,學生按順序以最快的時間疏散的例子。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地震中不要慌張,要躲在堅固物體旁邊,等待地震稍止後迅速撤離到空曠地方,抱頭蹲下。
溺水是對我們中小學生生命的最大危害,尤其是在農村中溺水學生最多。這里給我們講了三個小學生溺水的例子,每一個都是有十分之八的學生葬身河水或江水之中。這里告訴我們,不要到沒有安全規劃的地方去游泳,不要在水中打鬧,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
車禍也是造成中小學生生命較大的危害之一,造成車禍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學生不守交通法規,那些不重視生命的酒後駕車、疲勞駕車。我們過馬路時要看好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橫穿馬路要走斑馬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在災害發生時要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保護我們的生命。
㈦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四、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一、教師的要:(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二、教師的不要:(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葯,有其極限。(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啟發:(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讀後感《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一、語文教師的閱讀現狀語文教師,當然要讀書。在所有的中小學教師中,語文教師還是屬於喜歡讀書的一類人。語文教師閱讀的動力來自於拓寬知識面,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藝術;而只是為休閑,滿足興趣愛好的不多。這表明,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的知識面、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方面的欠缺。新課程的實施確實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壓力變成了動力。因為職業的關系,教師二字,總是與書香二字聯系在一起。但是,環顧周遭,還有不少語文教師的工作、生活中已少有書香氣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不讀書。他們已從腦力勞動者蛻化成了體力勞動者,在他們的書架上,除了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恐怕很難找到其他的書。讀書成為了一種奢侈。調查顯示,近一半的教師每周閱讀的時間僅為一小時;也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大概能做到每天保持一小時。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閱讀時間嚴重不足,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利用空課時間閱讀。也就是說,教師們利用晚上、周末時間仔細閱讀的不多。二、語文教師閱讀現狀分析語文教師為何不讀書或者少讀書,一種說法是讀書尤其讀文學書對教學沒有作用。的確,殘酷的競爭法則和功利的評判價值,造成了語文教學==教參+教案、試卷+答案的近乎機械的加工模式。因為忽視了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得不少語文教師只到幾本參考書中討質量。殊不知,語文教學的弊病,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在語文。對文本缺乏准確的把握,對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恐怕再怎麼講究教學,也常常是隔靴搔癢。我們知道,錢穆當過小學教師,朱自清、葉聖陶當過中學教師。那些博覽群書者,他們的課必然浸潤著濃濃的文化氛圍,閃耀著人文光輝。另一種說法是也想讀書,但工作緊張,無暇讀書。其實,稍有常識者都知道,一個人工作再忙,每天也能抽出幾十分鍾讀上幾千字。為何沒有時間讀書?在我國的北方,清朝時就流傳有這樣一首關於讀書的兒歌:春困秋乏夏打盹,守著火爐待明年。無獨有偶,在南方流傳的則是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其實,那些古人和今天的有些語文教師還頗有幾分相像。看來,還是因為人文理想的失落,生活情趣的單調,使得不少語文教師遠離了閱讀,遠離了書齋。讀書要培養一份情趣,更要提煉一種自覺。掌握知識,改造社會,應當才是讀書求知的終極關懷。林語堂說過: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上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人生的盛宴》)三、語文教師的閱讀從今天做起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筆者以為,重要的是從以下方面入手。1、喚醒教師走進閱讀的主體意識一個人不愛讀書,不愛與書作伴,是真貧窮,是真孤獨,是真墮落,是真偷懶。而且,因不知利用現代文明,也難免成為非現代人。(《楊賢江教育文集》)曾經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宣傳,過於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方法,使得一些語文教師把注意力大都用在了對名師講課技巧的仿效上,忽略了自身的讀書學習。看看全國著名教師的教學實錄,最精彩的便是他們眼中所理解的課文,而不僅僅是教學技巧。我們在課堂上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至少要閱讀或重溫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就說那些中國古典名著吧,先民的歌唱詩經、儒家的聖經《論語》、哲學的天籟《莊子》、澤畔的悲歌《楚辭》、儒者的良心《楚辭》,還有那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在中華民族那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里,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閱讀經典,讓你從歷代先賢的精神世界中汲取養分,讓你在高貴的心靈對話中得到陶冶,讓你於大氣、高貴、雍容、華彩的樂章中感受美好人生。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要把讀書看作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職業底線。2、重視校長帶動閱讀的領導力校長是一所學校師生讀書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校長作為一個學校靈魂的指引者,有義務把教師素質引向健康、持續的發展之路。校長要帶頭讀書,以榜樣的力量感召和領導全校師生親近閱讀。要把建設學習型的教師隊伍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職責。校長應該意識到,教師的閱讀狀況不僅關繫到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且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校長應當關注與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關注教師工作量大,時間緊,很少有時間閱讀的問題;關注教師語文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要求和素養的問題。學校可以規定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創辦讀書節;設立讀書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圖書出版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確立這個節日,目的就是推動閱讀和寫作,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校長責無旁貸。3、發揮教研員引領閱讀的指導力教研員應該比基層教師讀得多一點、深一點。教研員可以定期向教師推薦必讀的閱讀書目,或者推薦好的報刊論文。組織指導教師定期開展文本閱讀研討活動;定期組織名著閱讀心得評比活動。確實,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無論在閱讀、思考還是教學研究方面,教研員應該走在教師的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做好服務、指導工作。在課改的實踐中和教師共同成長。試想,一個連文本都沒有獨到見解的語文教師,教學怎麼能體現新課改精神,一個沒有深厚語文功底的教師,怎麼能把握教學的規律?怎麼能不在萬花筒般的語文教學中迷失自我?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主體角度看,課堂教學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捫心自問:今天,你讀書了沒有?閱讀,本來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㈧ 小學教育學讀書心得
小學教育學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小學教育學》,我收獲很大。
首先,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思考。通過對目前教育的反思:現在的學生犯錯誤不自覺,尋求刺激好玩。而提倡的教書育人,思想教育抓不到位。我們提倡用活力去培養活力,用智慧去點燃智慧,用靈魂去塑造靈魂。學生的心目中的教師形象(角色期待):模範公民,一個有學問的人,活的教科書知識庫。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老師,風趣幽默的老師,真才實學的老師。德才兼備,要求老師品學兼優。
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活動的專業人員,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具有專業情操,即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理想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成教育價值觀的基礎,是構成優秀教師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情誼發展成熟的標志, 教師的專業自我是教師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的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師的職業理想即教師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它是教師獻身於教育事業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為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師愛是教師職業理想的靈魂。
總而言之,<<教育學>>的學習不僅充實了我的頭腦,武裝了我的思維,教會我怎樣去武裝別人的思想,而且還幫我認識了許多教育大家,他們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㈨ 有什麼適合小學生看的有教育意義的能寫讀後感的書嗎
1.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2.寒假裡,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1.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2.寒假裡,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1.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2.寒假裡,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