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位有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呀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❷ 中學生感恩教育社會調查報告800-1000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片凋落了會化作春泥去守護樹木和花朵。這是多麼高尚的感恩之心啊!物都是如此,更何況人呢?
感激生養你的人,因為他們讓你獲得生命,讓你健康成長。媽媽,給了我們享受陽光和雨露的生命。從懷胎十月到呱呱墜地,他們滿懷興奮,期待和不安定走過了多少個白天黑夜,無聲淚水侵透三百六十五個不眠的日子,那是作為一個女人幸福的眼淚,卻也是忍受了多少心酸和痛苦的眼淚,當我們在他們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的,他們的生命也在一天天消逝,在他們額頭上深深的刻下了一條歲月之痕,這都是為了他們的兒女啊,父母,回報他們,趕快行動吧,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授予你知識,是他們讓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成長為一個懂事的青少年,從教會我讀懂書本上的每一個漢字,每一行句子,到讓我讀懂社會這本無字天書,多少個清晨和 夜,多少滴汗水和淚水,多少上操勞累,和期待,一切盡在那三尺講台上表達著,傳遞著,老師給了我們春的溫暖,夏的清爽,秋的沉思,冬的嚴寒,還記得以為老師曾在我的日記本上質問我為何放棄努力「孩子,去堅持才會勝利才會成功,長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像一下,假如鉛筆不經歷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寫出美麗的漢字?人生就像海洋,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人生就像天氣,時而風和日麗,時而烏雲密布•••我們只有經歷了大風大浪才會變的更加堅強,感恩老師,謝謝您的愛與鼓勵,謝謝禰給了我前進的力量,我一定會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感激幫助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幫你度過難關,「他」,在我的人生舞台上演繹著無比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可以說我的人生就沒有動力,當我面對挫折,正無奈著,傷心著,第一個出現在我面前的就是他,他自身就是一個很冷漠,不願意交流,沒有信心的人,但他還在極力用他自己的愛和從化未有過的快樂來溫暖我,鼓勵我,幫助我,曾經因為爸爸,媽媽之間的爭吵不斷,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我的心萌生了對他們的恨,我媽像變成了一個心理只有恨的冷血動物了,當我快走上絕望之路時,是他把我拉了一把,是他用純潔的心感染著我,把我從痛苦的深淵里解救出來,我真感謝他,因為他,我的生活現在過的很好,謝謝感恩溫暖過你的人,那會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親愛的同學,請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恩之情,當你得到親人或朋友的關愛時,你一定要記得感恩,讓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
❸ 湖南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湖南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湖南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湖南宣傳》、《今日湖南》、《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❹ 求一篇小學升初中的調查報告
怎樣寫調查報告
[例題] 以「發揚勤儉美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主題,以周圍學生調查對象,根據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寫一份調查報告,題目自擬。
撰寫調查報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著力點要明確:
首先,要深入調查,佔有材料。這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此,就應該親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點」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現實材料,又要了解歷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學們就要認真回顧平時手頭搜集到的有關於「勤儉是美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費導致事業失敗」方面的詳細資料。
其次,要認真分析,找出規律。這是調查的目的。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總結出事物的規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體的事例或數據外,還要對佔有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總結,如以「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勤勞節儉、合理消費」為門類加以歸納,從中找出規律性。
再次,要立場正確,觀點鮮明。調查報告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如上例中,調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亂花錢、互相攀比、超前消費等不良習慣和問題。
最後,要概括事實,有敘有議。不能光羅列現象,而且要適當地進行分析、議論,闡述觀點。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社會原理進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觀點全面。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範文:
·當前農村初中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湖北省長陽縣漁峽口鎮第二初級中學 覃章成
我們於1999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准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❺ 哪有關於中學教育方面的調查報告(3000字以上)
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報告
蒲江縣教育局教研室呂德雄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製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佔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佔22.3%;參加工作11-15年的教師為63人,佔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佔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佔83.46%;
2、對教育科研「願意參與的」佔36.4%,「覺得太難」的佔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佔25.65%,「缺乏信心」的佔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佔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佔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佔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佔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鑽研科研知識」的佔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佔22.3%,「參觀學習」的佔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麼來引導教師鑽研教育科研知識、怎麼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佔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佔47.21%,「不知怎麼提煉成果」的佔28.62%,「影響教學」的佔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於「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佔34.2%,「學會了怎麼去研究問題」的佔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佔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佔65.43,「比較熟悉」的佔12.64,「很陌生」的佔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佔44.61,「各有側重的」的佔27.51%,「一回事」的佔13.88%。
❻ 中小學師資調查報告範文
23
關於武漢中小學校教育問題的教師調查報告
「武漢中小學校教育問題調研」課題組
執筆人:彭湃陶昱
一、調研的目的和意義
中小學教育之所以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因為它是關繫到國家發
展、社會進步和涉及千家萬戶的重大問題。中小學教育是一個人在學校教育過程中
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為基礎的部分,它關繫到一個人能否全面、自由的發展,
是個人繼續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而且,歷史證明,一個國家中小學教育的發展水
平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水平,中小學教育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素
質,
促進經濟發展,
加強文化建設,
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在我國,黨和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
本」,國家要求現階段要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可見,
國家對中小學教育是十分重視的。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中小
學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規模穩步擴大,而且教育教學質量也逐步提高。
然而,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存在著不少問題,這
些問題復雜多樣,原因紛繁復雜,只有在發展改革過程中來加以解決,才能使我國
的中小學教育得到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前些年,武漢市中小學教育發展較快,出
台了不少改革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相比,還有較
大的差距,
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今後,
武漢市的中小學教育要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
首先必須弄清存在的主要問題,
然後對症下葯,
針對存在的問題,
採取有力的措施,
力爭更大的成績和新的進步。
此項調查就是要以科學研究的方法,分析復雜現象背後的實質問題,為武漢市
中小學教育走健康發展的道路出謀劃策。本專題調研是「武漢中小學校教育問題調
研」
課題的一個方面
(子課題)
,主要是以全市中小學校教師為調查對象,
目的是想
通過他們了解武漢市中小學教育的基本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了解中小學
教師的基本情況、思想狀況以及他們對武漢市今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建議。
❼ 急求一篇三千字左右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今社會就業的壓力很大,畢業後找工作首先要求「有工作經驗」,如果能提前在企業實習,正好為將來求職積累一些資本。在校大學生都願意在寒假的時候深入社會去體驗生活,從中獲取一點工作經驗,從而可以在以後的就業時有一定的基礎,可以減少就業的壓力,並且老師們也鼓勵學生們深入到社會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記得老師曾說過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但你得去面對你從沒面對過的一切。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的走向社會,而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因此這個寒假我去了……實習。
實習讓我覺得很新鮮,因為這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實習單位,也覺得自己應該會在那裡過得很快樂的。
第一天去實習,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 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 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
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把工作分配給我。 只要你是真誠的,誰會在乎你資歷小,又有誰會小看你呢?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進實習單位的時候,都做類似復印打字的「雜活」。或許同事們認為你是小字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底,不知道你能做什麼。
一些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實習生從事的是日常性事務工作,例如電話接待、資料整理、文字處理、列印裝訂文件及其它初級工作;只有少數的同學,從事的是相對專業性的工作,比如項目設計、軟體製作、文案起草、專項策劃等。
我們大多對於實習效果並不滿意。很多同學覺得做的都是很瑣碎的事情,很難提高個人能力,認為得不到充分鍛煉機會,認為企業把自己當成打雜的,接觸不到實際工作。在1、2個月的實習中一直從事日常工作降低了實習意義,對能力提高起不到很好幫助。其實做「 雜活」對我們是必需的。
不是每個實習生都能幸運地接觸到具體工作實踐,所以,首先需要把心態放平,調整自己對實習的想法。
我們經常說「後生可畏」和「實踐才能檢驗真理」,在實習中能得到能力上的鍛煉,包括電話接待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研究分析能力、整理歸納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外語水平等,其中提高最快的是溝通協調能力。參加工作後,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處理,要在短短的1-2個月裡面學會融入新的集體,熟悉工作,不像在學校里可以慢慢磨合。 有一個實習機會總比在家裡待著好,起碼對企業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企業文化都會有一定了解。
我對實習的總結又一下幾點。
首先,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在實習中逐漸變得「勇敢」。雖然開始也會有顧忌,怕「主動出擊」會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視。但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該有勇氣去嘗試。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煉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 切,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為自己創造良機。
其次,無論哪個職位,都要有激情和耐心。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願意為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實習還讓我懂了一條道理--講究條理。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
最後一點,實習中最大的收獲可以說是對溝通技巧和能力的鍛煉了。比如,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實習生在面對陌生工作環境時常常比較被動,實習一定比正式工作要輕松很多,即使任務沒有完成好也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公司對我們的態度一般也是允許犯錯。所以我們要抱著學習的心態,避免緊張情緒,把前輩們都當成老師而非同事就可以了。
講到這,我不禁想起,曾幾何時,暑假也是大學生們的節日,除了面臨畢業和就業的高年級學生為畢業論文、就業做准備,大一、大二的學生可以盡情度假。可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增大,不少大學生從入校開始就通過各種途徑接觸社會。於是,假期中越來越多的低年級大學生走進社會。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從事著底層工作的實習,辛苦奔波之後得到的只是一紙如常的評價。也難怪很多學生不願意從事基層的工作,有的做不了幾天就走人,也有的把實習當作應付作業,敷衍了事。雖然真正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是從基層開始鍛煉的,只有真正了解基層才能合理有效地進行工作,可是大學生走出校門主要是為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的。
實習可能過得很忙碌,很累,但無論辛苦與否、薪酬多或少、理論的東西學到沒有,表面上是否有大的收獲,我都會很滿足;因為我多了這一份經歷,這會讓我成長。
❽ 求一份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5000字的~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准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准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綉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沖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症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盡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准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於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於本鄉鎮最優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筆者家鄉這樣的「民辦」 學校面臨的沖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現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於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為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系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四、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筆者建議,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採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並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於受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由於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為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餘力地為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為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對策四: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發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沖擊,致使現階段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並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材之中,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寬松、和諧、愉悅的「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環境,為培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徹底改變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局面。農村中小學教育要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國家要著力改革農村中小學課程,設置一些體現農村教育特點的實用性課程,使之在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對策六:針對我鎮「國有民辦」實驗學校舉債辦學、舉步維艱,而且對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沖擊較大,造成教育資源配置不公的狀況,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在充分徵求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意見的基礎上,依法進行收購,恢復公辦學校的名分,並且將優質的師資資源與另外幾所義務教育中小學進行平衡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分期償還建校債務,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促進我鎮義務教育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建進程。
對策七:針對初中學生輟學現象死灰復燃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和實施力度,確保困難學生不會因貧失學;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確保學生不會因厭學而輟學。同時,要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並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一盤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
五、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不僅對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有了較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對改革發展家鄉農村義務教育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嚮往,增強了發奮學習、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毅力,為日後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可以說,受益匪淺。在此,真誠感謝學院團委給予我這次難得的接受鍛煉教育的機會,真誠感謝家鄉父老給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珍惜火熱的青春年華,珍惜書聲琅琅的大學時光,在學院黨委和團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恩師諄諄教誨和學友的相互勉勵下,發奮苦學,頑強拼搏,待學有所成,為創建和諧社會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我大一的時候用的。
❾ 跪求有關鄉鎮義務教育普及情況的調查報告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