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教育部規定農村中小學教師與在校學生數的標准比例是多少
國家教育部規定農村中小學教師與在校學生數的標准比例是1:19.。
根據中央關於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精神。
在遵循《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74號)和《關於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9]6號)
關於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原則和有關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將縣鎮、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統一到城市標准,即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
(1)農村中小學教育擴展閱讀:
師生比是學校教師人數與培養學生人數的比例關系。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
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
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
『貳』 農村中小學教育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農村教育,給予經費支持。
二、改善教學條件。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第一,以加強危房改造為重點,加快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危房要進行改造或拆除重建,加強對危改項目工程的全程監管,加大督查力度,確保資金安全、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建設規范
第二,建好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理想家園。寄宿制學校已成為農村教育的亮點。。
第三,大力推進農遠工程。
第四,積極做好幫扶工作。
第五,開展學校規范管理年活動,嚴格規范辦學行為。
第六,配齊配強學校校長。加強校長培訓和經驗交流,名校和薄弱學校互派校長掛職鍛煉以提高薄弱學校管理水平。
第七,加強對義務教育質量督查評估和監測。
三、加強師資力量
農村中小學教師外流現象嚴重。基於城鄉老師待遇、教學條件的巨大反差,不少農村中小學教師都傾向於到城市工作,導致不少優秀老師的外流。
四、關注留守兒童教育。
『叄』 如何開展農村中小學的環境教育
1、進行學科抄教學滲透
環境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人們能夠自覺地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滲透式教育的方法是不容忽視的。這種形式容易潛移默化地影響並深入學生內心世界。
2、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環境教育課外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學校環境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活動學生直接參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可以學到環境保護初步知識,提高環境意識,又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智力。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還可以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培養社會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的責任感。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廣泛,主要有少先隊活動、興趣組活動、參觀考察、公益活動、競賽活動等。農村小學可結合本地的環境問題,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
3、建設校園環境文化
「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現代人應有的良好素質。校園是與學生關系最密切的小環境,要使學生明白,愛護地球就要從身邊做起。那綠茵茵的草坪,獨具匠心的雕塑,充滿童趣的畫作„„能使學生充分感知學校辦學的內涵,學校的文化底蘊。
『肆』 目前中國農村教育現狀
留在農村。
一、農村教育現狀
1、生源減少,學生越來越少
現在很多農村是獨生子女,小孩人數本來就少很多了。現在很多有條件的農村家庭都把孩子接到縣城或者城市就讀。本來小孩就少,生源也少,很多年輕夫婦把小孩接到縣城或者城市就讀,這樣生源更少了。
2、師資力量的減少
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師資力量的流失。城鎮教師的發展機遇更多,也有很多教師往縣城或者城市流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裡機會多,有機遇就往哪裡去。
二、出路在哪?還是提些建議吧?
1、制定各種優惠措施,讓更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
生源的減少很大程度是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年輕夫婦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條件,只要有條件都把孩子接到城市就讀。如果年輕夫婦都在農村,他們還會把孩子送到城市嗎?現在國家已經在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返鄉創業就業,讓更多的年輕勞動力迴流農村。
2、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讓更多的教師留在農村
畢竟教師也要養家糊口,農村教師的待遇相對低些,也沒有什麼其他收入。而城市教師除了基本工資待遇外,還有其他收入,這些收入是什麼就不說了,大家體會。要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3、城鄉教育資源一體化,消除失衡
很多家長選擇城市,很大程度是因為城市的教育資源更好,師資力量更高,而鄉村教育資源相差較大。唯有打破不平衡,城鄉一體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和教師。
6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高考志願新研究 英語教師
01-06 15:00
關注
我是一個農村教師,我就從我的實際體驗和感受談一下農村教育的現狀和出路吧。
教育是國家富強發展的堅實基礎,只有深入教育改革,實現全國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才能達到真正的人才輩出的教育成就。 但是,農村教育還有獨特的一面。
一、目前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
1.學校的設施不全。如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鋪墊。可是在農村,別說家家都能給孩子一台電腦,就是學校里的辦公電腦都不多,學校的辦公地方局促,在經費方面也是捉襟見肘,在用技術設備促進教育發展的這個方面不能落實也是情理之中的。
2.學校師資水平較低。由於農村地方經濟發展的限制,地方教育局沒有更多的經費來支付高級教師的高薪水,所以農村學校資深的教師鳳毛麟角。 除了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之外,農村教師管理的內部結構也不合理。農村教師缺編,學歷低,知識結構老舊,且思想陳舊保守,不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和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3.農村教育意識的淡薄。據了解,我國目前農村的留守兒童在每年以一定的數量增長。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鎮差距化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在過去依靠土地為生的生活方式已經不能更好地支撐一個家庭的各種開支,所以,有更多的年輕父母外出打工,去城市這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地方謀求生活,支撐家庭開銷,常常是過年和大過節的時候才會返鄉。不少父母外出,便留下了不少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教育的發展關鍵是孩子的努力學習和父母的悉心教導。對於留守兒童,童年成長缺少關愛,對於孩子是一種意識人格發展上的缺陷。父母在家也沒有對孩子的學習盡心,認為只要去了學校,有老師管教,孩子就能認真學習,父母教育意識的淡薄也是造成農村教育發展滯後的原因之一。
『伍』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
受教育難,農民的第二苦;農村的教育資源本來就匱乏,很多農村教師的專工資經常屬被拖欠,這已是一個老話題,中國農民受教育難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教育產業化的政策下,眾多農民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更是難於上青天。
中國農民的孩子受教育難,一是表現為教育資源匱乏,這包括硬體和軟體;二是教育收費尤其是高校收費,相對農民收入來說太高而難以支付。三是在各省市高考不同錄取分數線下,廣大農村地區與城市對比,高考分數線太高了,這對農民子弟有失公平。他們在經過一路艱難困苦後,好不容易走到了高考大關前,卻要邁過比城裡孩子高得多的門檻才能進入高校,這實在不公平。
『陸』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
我家隔壁就是一座農村中學,辦學近70年歷史,從夜校到普通高中,我們見證了這座學校的興衰。我也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畢業之後,再也沒跨進這所學校大門。但學校的一些事情我不僅有所耳聞,也有所目睹,這所學校70年代未每年還有1000名學生,但本學期只有50名學生了,高中部「砍」了,只有初中部了,學校資產閑置了,教室走廊里曬起衣服,堆放雜物了。70名教職員工大部分進城示範中學、民辦中學、私立外國語學校任教了,只有少量教師在給這50名學生上課,往日里書聲琅琅已經很久沒聽見了,廣播聲十幾里都聽得見,如今十幾年沒有廣播體操聲和廣播站的播音了。
農村學校招不到學生了,也留不住教師和學生了。現在幼兒園還是比較景氣的,每年都有50名新入園兒童,小學學生還說的過去,生源沒有外流,但中學生生源外流嚴重,一進初中,家長就將孩子轉入城鎮示範中學,民辦名校,外國語學校,到高中更是擇名校而學了。農村中學沒有生源了。我們當地40年前有4座初級中學,24座小學,一座初高中連辦學校,如今只剩下一座中心小學,一座初中了。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們當地歷年來重視教育事業,教師都納入事業編制,公務員待遇,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學校教學樓。我家隔壁那所中學,有兩棟四層學生公寓,五棟兩層教學樓,有遠程教育教室,實驗課教室,微機科學樓,逸夫樓,教師公寓兩棟,硬體、軟體不比城市差,可就是教學質量上不去,升學率上不去!我經常見到教師,沒有為人師表的范,沒有教書育人之才,沒有師范之德。現在的農村教師大多把教師僅僅當做職業,但又沒有職業道德。農村教師不安份,覺得當教師還是個「窮教書的」人,農村學校待遇低,條件艱苦,很多人都想回城裡當教師。
其他農村學校我不知道不能胡說。但我家隔壁那所中學丑聞不斷,有學生說,學校老師都有酗酒陋習,喝得上課找不到教室,上課伏在講台上睡覺,甚至說話聲音象蚊子叫一樣,學生聽不清,聽不懂。以前,農村學校管理比較嚴,可如今,我家隔壁學校有幾個老師常年吃空餉,原因是酒精中毒,無法教學,校長說了,不砸你飯碗了,只求你別來學校上課了,工資發到你退休。農村學校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心沒放在教學上,打麻將、喝酒、娛樂倒是樂此不疲,這樣的學校家長怎麼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在家長眼裡,這所學校簡直是誤人子弟。如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立、民辦學校生源人滿為患,升學率,一本達線率高達50%以上,教師有激勵機制,有獎有罰,教師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使私立、民辦學校有良好口碑,小學一畢業,家長就把孩子送進城鎮民辦學校了。未來公辦學校可能會被民辦學校兼並了,編制內的飯碗可能保不住了,這也是農村學校教師擔憂的地方,所以,他們很迷茫,覺得前途堪憂。
鄉村振興首先必須教育振興。農村學校缺優秀教師,優秀教師人才全部都進城了,農村教育資源必須優化配置,優秀教師必須委派到農村任教三年,師范畢業生必須下鄉支教三年後綜合考評才能評職稱和調回城市。鼓勵民辦學校下鄉,盤活教育閑置資產,鼓勵資本下鄉辦教育,兼並公辦學校。嚴禁跨學區招收中小學生,公辦學校要加強監管,按教學大綱辦學,按教學進度教學,教師必須每周備好教案,交學校教導處審核,教案審核必須嚴格的對學校、學生負責的態度去審核。對不符合教師資格的教師堅決辭退或開除,違紀違規教師堅決打擊處理。學校雖然「清水衙門」,但是聖潔殿堂,學校不能怕揭醜揭短,不能護犢子,不能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
『柒』 農村需要什麼樣的小學教育 中國教育報
如何開展農村小學教育
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以其顯著的優越性、超前性正在逐步取代著以往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體現了從現代教育的本質出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社會建設人才,全面培養受教育者的高尚道德情操、豐富的文化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使其有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心理特徵。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巾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對什麼是素質教育說得十分明確,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學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更加明確地指出了素質教育的培養方向。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育系統中的很多學校已經在這方面樹立了樣板,他們的特色教育獲得了成功,但是這些學校教師的素質高,學校及生員等各方面的條件較好,農村的學生處處跟這些學校相比,未免有很多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的地方,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首先農村的學生人數有限,有限的學生數限制了教師的人數。因為教師的人數少,所以教師的負擔較重。同時有才幹或其它特長的教師難以進入農村小學。這樣素質教育在課堂上難以開展,並且無法對學生進行其它特長的培養。
二、學校經濟條件差。一般的農村學校除了校舍外一無所有,微薄的經濟收入僅能維持教學正常運轉。學校缺乏書籍,缺乏音樂、體育等器材,一句話,就是缺乏「硬體」。這樣就限制了學生實踐和創新的空間。
三、農村小學學生由於環境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視野狹窄,思維和想像的空間狹窄。這樣,學生就沒有創新的慾望,很難全面發展。因為上述的原因,在農村小學應該努力推進素質教育,但也應該辨證地看待素質教育,不能搞教條主義,生搬硬套樣板學校的模式。在農村小學搞好素質教育,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素質教育要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大力改革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明確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在於培養21世紀新人的生存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學校的實際,在各科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情感、意志、創新意識、行為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課堂上注重學生實踐,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需要。
2.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樹立其遠大的理想。遠大的理想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個動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說教,應該讓學生知道將來的社會是信息化、國際化、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人們要接受這種環境的挑戰,必須具備探究精神、創新精神、開拓精神和拼搏精神。應該讓學生樹立成才的思想,具有成才的意識,激勵自己上進。
3.因地制宜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求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如:農村小學中可以進行植物的嫁接,使學生通過實踐懂得科學的重要,以種植方面取得成就的農民為例子。讓學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又如:可以在班裡搞「誰的人際關系最合諧」的評比,開展「如何大方地與人交往」的討論等。總之,可以利用有限的條件,達到提高素質的目標。
總之,素質教育就是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注重現階段的能力的培養,只要不違背這個原則,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在農村小學也能搞好素質教育。
『捌』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交流網
『玖』 農村中小學教育研究
我國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在校學生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教師素質不高;辦學條件差
等。提出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加強村級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以此提高辦學效
益和教學質量,使村級小學走出目前的困境。
關鍵詞:村級小學;辦學規模;教師素質;辦學條件*
中國教育的重點在農村,而農村教育的重點應該在村級小學[1]。村級小學教師、學生、學校所數佔全國相應比例非常高,
都超過半數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村級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巨大改變,村級小學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農村兒童的入學率基本上達到了100%。但是這些都不能掩蓋由於長期對村級小學建設的不重視,使村級小學在硬體和
軟體方面嚴重落後,成為基礎教育最薄弱的一環的事實。特別是在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勞動
力轉移的背景下,村級小學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試從該問題著手,分析其現狀及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級小學在校學生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
村級小學布局不合理,點多面廣,以及農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續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辦學規模
日趨萎縮。但這種現象主要還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從小就脫離落後的村級小學教育所致。「不能讓孩子輸在
起跑線上」的觀念正日益影響著農村家長。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從小就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
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以適應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然而這些都是落後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於是,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進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鄉中心小學就讀,甚至進城鎮陪讀。每年秋季新生入學時,一些鄉村的小
路上就會涌來背著行囊進城陪孩子念書的農民。他們放棄了土地,在靠近城區的地方以很低的價錢租上一兩間平房住下,開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學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們選擇了讓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讀。因為很多流入
地政府對打工子女入學政策開始放寬,開始接納這些孩子進入當地公辦校就讀,還不額外交納贊助費、借讀費等,同當地學
生一樣可以平等的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家長還能隨時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消除了後顧之憂。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
下,村級小學學生數自然逐年減少、規模日漸萎縮了。
在筆者所在縣,一方面由於政府規定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入鄉中心小學就讀;另方面由於上述原因學生生源逐年減少,
生源不足。近70%村級小學不得不採取復式教學,不但增加了老師的教學難度,而且教學質量更差。學生學習差、學習效
果不理想導致更多的學生、家長對學校教學更加失望:招生報名人數更少,轉學人數增多。無疑造成村級小學生源的減少、
辦學規模的萎縮,客觀上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村級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當前村小師資隊伍的構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課的」,他們多是「拿起書本是教師,放下課本是農民」的鄉村老教師和
代課教師。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師幾乎都上了五十歲,多是「撤鄉並校」時由於年齡、資歷等原因被鄉、鎮學校「拋棄」
了,只有到村小發揮余熱。優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師紛紛調往經濟條件、地理位置較好的城鎮學校,或外出打工、另尋出路。
1.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教育、教學觀念落後。一方面,在村小教師隊伍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師、高
中畢業生,實際文化專業知識沒有真正達到相應程度,也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水平有限,吸取知識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學教材的變化和時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勝任教學任務。另方面,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教師「知識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又
太快,而教師培訓還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電腦、上網等新知識無法向學生提供一個深入淺出的解釋(也難怪鄉村孩子見識
比城裡人差多了)。教學技能呢?城裡使用電腦、實物投影教學,我這個縣級一等獎獲得者的教師還沒見過這些東西。」[3]
因此大多數村小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
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
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2.教師工作負擔重,但責任心不強。村級小學辦學規模一般較小,辦學條件差,一個學校的教師人數少。但為了使學生
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很多教師不得不擔任多學科教學,甚至復式班教學。同時以「民工潮」為背景,農村家長為
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孩子多由祖輩代管,或溺愛有加,或放任過度。把本應由家庭、
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
擔。
村級小學的現狀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責任心。但村小教師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師職業素
質本身就低,教學積極性不高,對學生不負責任。借口農村孩子基礎差、無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辦學條件差等原因,
認為農村孩子成績不好,落後於城鎮同齡孩子是理所當然。許多教師都尋找門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
騷滿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師。部分老教師也不思進取、覺得大勢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幾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級小學辦學條件差
盡管近20 年來中國鄉村教育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與需求相比,還差得比較遠,鄉村教育經費不足的壓力越
來越大了;信息社會把原本就落後的鄉村辦學條件再一次向後拋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的距離都遠[4]。但由於對農村教育經費
投入的不足,村級小學的辦學條件依然不容樂觀。許多村小不要說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基本的教學手段都難以滿足。甚
至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奇缺,買必需的辦公費用的錢沒有,買基本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的錢更沒有。不少的村級
小學學校用地狹窄,沒有學生活動場地;桌凳破爛;沒有基本的體育、音樂、美術及其他活動課教學設施。最為嚴重的是危
房特別集中。如在四川僅一個宜賓市現有危房學校481 所,其中村級小學就有351 所,佔有危房學校總數的72.97%,D
級危房面積占村級小學危房面積的68.08%,這已嚴重威脅著師生安全[5]。村級小學辦學條件差,已嚴重影響和阻礙著我國
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和提高。
二、村級小學走出困境的相應對策
村級小學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
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
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村級小學教
育,才能使村級小學走出目前的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 調整農村小學布局,提高辦學效益
專家們通過對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在不同規模學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認為農村小學合適規模是每校24 個教學班,不能
低於每校12 個教學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學校,生均費用遠遠超過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費用[6]。而目前我國過於分散
的村級小學布局使學校人數相差過分懸殊,客觀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教育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針對這種狀況,應合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解決村級小學生源逐年減少,辦學規模萎縮的問題。各鄉鎮應根據上級的有
關規定,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搞好農村小學布局調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規模過小、條件較差的學校,擴大部
分生源較好、地理位置較好的學校辦學規模;並積極創辦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從小學低年級起就到中心學校就讀、在校住
宿。這樣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資金集中起來使用,集中投資,既可保證重點,適當提高標准,加強軟硬體建設,充分發揮現有
器材設備作用,又可節省開支,從而加快了農村小學的發展步伐。在調整中,相關部門要認真做好人口測算,統籌規劃,合
理布局,搞好農村小學校舍布局調整工作。不要因為學齡兒童少,大范圍撤校並點,而違背了小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處理
好教學質量與學校數量的關系,從而提高辦學效益。
(二)加強村級小學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過硬的村級小學教師隊伍,一定程度上能彌補村小辦學條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
么如何切實提高村小教師隊伍的數量的質量?以筆者看來,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特別是隨著大批老教師退休、離崗和「普九」需要,當前和未來基礎教育師資的需要及相應的培訓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村級小
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
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7]通過改善教師的招聘、社會地位和工作條件,從多方面調動村級教師的積極性,激勵他們獻身
農村基礎教育。對多年兢兢業業工作在貧困地區的村級小學教師進行優待,並以優惠的政策鼓勵部分剛畢業的師范生和其他
地區青年教師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方面,為了解決村小教師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知識面相對狹窄的問題,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村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
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村小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
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
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意識到小學階段是人才成長的基礎階段,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而提高對
農村孩子教育的責任感: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
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
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三)以政府投入為主,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
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所存在的嚴重問題,使改善村級小學的辦學條件已成為當務之急。改善村級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
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
因為村級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大力度的投入,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
一名空話。為了保證將有限的教育資金用於村級小學辦學條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採用「噴
灌式」鄉村教育財政體制,直接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
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過對村級小學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設、必需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的購置等,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家驥.農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鄉教育差距 鄉村父母進城陪讀[N].中國青年報,2002-10-22(5)
[3]李倫娥.一個鄉村教師的困惑[N].中國教育報.2002-9-1(3)
[4] 儲朝暉.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鄉村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是當務之急[N].教育導報2003-1-17
[6] 劉惠林.中國區域教育投資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農村中小學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和對策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1.編制不足, 負擔偏重。按照中小學教師編制標准(師
生比為: 小學1: 23, 初中1: 18, 高中1: 13.5), 而農村中小
學師生比一般都在小學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
近年來, 初中、高中學生數的增加正處於高峰期, 小學相繼
開設了英語課、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 增加了六年級, 而教
師總數並沒有較大增漲。由於教師缺編嚴重, 部分學校只
好採用加大班額和提高教師工作量等超常規辦法, 以解燃
眉之急。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重、壓力大、教學效率差成為
相當普遍的問題, 部分學校難以開足開齊所有課程, 新課
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實, 教學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2.年齡結構偏大, 老齡化嚴重。以某鎮為例, 全鎮40
歲以上的在職中老年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60%, 其中50
歲以上的年齡偏大的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30%, 佔中老年
教師總數的50%, 而且這些教師大多數分布在地屬偏遠、
條件艱苦、基礎教育最薄弱的小學。他們一般承擔著幾門,
甚至近十門課程, 工作負擔重, 時間長, 收入低。加之幾十
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數積勞成疾, 重病纏身, 工作心有
余而力不足, 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3.思想觀念守舊, 缺乏創新意識。在廣大農村中小學,
教師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普遍存在, 傳統陳舊
的教育教學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數中老年教
師, 年齡老化的同時心理老化, 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 平
時不注重業務學習, 不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 對新的教
學方法和前沿信息反應遲鈍, 抱著得過且過、推天度日的
思想。由於學習研究的傳統氛圍不濃厚, 一些青年教師一
走上工作崗位就經歷了「一年稜稜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
年圓圓渾渾」的「三年變奏曲」,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們便產
生了「三十不學藝」的惰性思想, 隨大流而動, 不注重吸收
和實踐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缺乏創新精神和競爭意
識, 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得不到鞏固和提高, 很難成
長為教育教學骨幹。
4.綜合素質不高, 工作適應能力差。一是教學能力較
低。廣大農村小學教學中, 兩大基礎科目成績偏低, 學生對
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基本技能較差, 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學教師隊伍知識
結構老化, 教學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較差, 教育教學方
法落後。二是一專多能的教師奇缺, 藝術類教學人才緊缺。
一些學校音體美課程的教學有名無實, 條件較差的學校
「課表有安排, 上課無教師」的現象比較普遍。面對重要的
喜慶活動, 部分學校或單位盡其所能, 居然處於連一台象
樣的文藝節目也拿不出的尷尬境地。甚至有的學校不惜代
價從外地特邀「高人」「裝裱門面」。三是對電教、微機、遠程
教育設備等現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夠, 難以共享先進的現
代教育信息資源, 造成資源浪費嚴重, 教育手段落後, 教學
效益差。
5.學科專業不配套。根據對某鎮重點初級中學調查情
況來看, 該校有教職工68 人, 專任教師56 人, 其中學科配
套的僅有35 人, 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2.5%; 學科不配套的
教師達21 人, 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7.5%。如計算機專業畢
業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語, 1 人教數學, 1 人教信息技
術, 學科配套率僅為25%。為了爭取學歷達標, 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教師學歷培訓不對口, 學科專業不配套, 成為教師
提高教學水平、發揮專業特長的一大障礙。
6.學歷結構不合理。學歷達標率低, 分布不均、結構不
合理, 造成專任教師跨專業、跨學段帶課現象比較普遍, 教
育教學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隊伍建設的措施及對策
1.從源頭上擰緊總閘門。首先要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
編制管理, 在核定編制時, 要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分布區
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多等特點, 根據實際需要, 設崗核
編, 予以合理傾斜, 保證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的基本需要。
其次, 要依法執行教師資格制度, 嚴格執行教師資格認定
條件, 同時面向社會實行教師資格考試, 決不聘用學歷不
達標、業務素質不高等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教師隊
伍, 影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 拓寬教師進出口渠道。大力推進教師公開招聘制
度,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能工巧匠」進教師
隊伍, 逐步淘汰現有不合格的教師; 對年齡在50 歲以上,
學歷、智力、精力都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工作需要的老
教師, 可以實行內退的辦法, 騰出崗位, 讓學歷層次高、知
識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內部「新陳代
謝」,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工作能力。
3.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素質。建立和實施「中小學教師
隊伍素質提高工程」, 加強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管理和
實施力度, 大力開展以新課程、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的新
一輪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鼓勵中青年教師通過自
學、函授等途徑參加學歷補償教育, 挖掘教育內部資源, 大
力倡導校本培訓, 以青年骨幹教師為主, 建立「以新帶舊
(課程)、以青帶老(教師), 以低帶高(年級)」的反常規培訓模
式, 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和全員培訓機制, 營造和諧學習氛
圍, 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4.優化教育內部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進一步深化以「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為
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變教師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變教師單位人為社會人, 形成「人員能進能出, 待遇能高能
低, 職務能上能下」的激勵競爭機制, 充分調動教育內部各
方面的積極因素, 激發教師積極進取的工作責任心。要大
力調整中小學結構布局, 堅決撤並在校學生少、辦學效益
差的中小學及教學點, 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以
解決教師緊缺, 資源浪費的問題。
5.對農村教育實行政策傾斜。出台優惠政策, 吸引更多
優秀教育人才紮根農村教育事業。
6.大力調整師范教育體系。根據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
需要, 加大對師范類大中專院校布局調整力度, 改革各級
師范類學校的教育體制、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
方法, 改善辦學條件, 加強內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
辦學效益。同時, 學校要幫助學生拓寬就業渠道, 不斷提升
師范教育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接受師
范教育, 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
師資人才, 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 多媒體技術已遍及各行各
業。在教育行業中也引起了強烈反應。勿庸置疑, 這種現代
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增強了生物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
性; 增大了課堂容量; 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提高了學
習效率; 優化了課堂教學質量;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
極性, 在許多方面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然而,
多媒體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決定了它在輔助中學生物
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運用不當, 也會適得其反。
如何讓多媒體更好地輔助教學, 是一個長期困擾教育各界
人士的問題, 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本文就多媒體輔
助中學生物教學的利弊談幾點粗略看法。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1.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果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 「學習最好的刺激, 乃是
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 可以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
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介紹影響生態平衡的因素時, 把各種自然因素剪
輯成視頻畫面, 通過對畫面的切換, 展示出地震、海嘯、火
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自然界的影響, 學生一目了
然, 一看便知。而人為因素影響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鏈的中
斷, 資源的破壞, 可以把收集來的破壞環境的照片和視頻
如工廠「三廢」亂排的狀況引起的水質、空氣污染; 亂砍亂
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塵暴; 掠奪性的開發導致的部分生
物物種瀕臨滅絕等現象做成電子課件。這些貼近生活的
畫面加上優美的語言描述, 極強地渲染了課堂氣氛, 使
學生不僅掌握了生態平衡被破壞的原因, 也身臨其境地
理解了環境保護和創造良好生態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
激發起學生的愛心和環保意識。也增強了其對生物的學
習興趣。
2.有利於把抽象的生物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好多知識點都是比較抽象的, 如質
壁分離與復原, 光合作用的過程, 減數分裂過程, DNA 的復
制, 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遺
傳規律實質圖解等。學生理解起來往往具有一定困難。而
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以動畫的形式、動態的過程展示
給學生, 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簡潔, 就
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有利於學生由淺入深, 由現象到本質的掌握知識重點, 突
破難點。
3.有利於把微觀世界模擬成直觀的宏觀世界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 微觀領域的深入研究不斷
地揭示了各種生命奧秘, 學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質必須能夠
現代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