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法治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種行為是合法的,哪種行為是違法的,劃清守法與違法的界線。
其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注重引導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因為,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成人,想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執使自己的行動帶有很大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成人對他們進行整體引導,逐步提高他們能分析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是要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要以生活中出現的實例,來教育未成年人。要生動、直觀、形象,如舉行「家庭法律常識小競賽」、觀看法制電視、電影等,使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YOUTH法律平台,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是一個創新法治教育模式的法治教育類平台。歡迎下載YOUTH法治教育APP,隨時隨地在線學習法治教育資訊和觀看相關漫畫等,寓教於樂!
『貳』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怎麼復習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內容為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其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教育知識與應用、教學知識與能力兩大板塊。前者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後者包括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能力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或掌握、運用三個層次。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復習是整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中之重。在有限的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前復習時間內,能否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緊扣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抓住考點,強化熱點,是考生朋友提高復習效率的重要保證。
一、形成知識結構
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前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創設新的知識結構來幫助自己理解和鞏固知識點。復習時應使知識連點成線,聯線成網。看書時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寫出一章或一個單元的知識綱要,然後自己在認真思考、填寫各層次的知識點,進行一定范圍的聯系和比較,然後再看書核對、小結或者選幾個典型的實例,讓自己充分展開思維,最後收攏知識點。
二、簡明難點
某些章節內容在最近學習中沒有完全攻克或隱含的難點,隨著復習時相關信息量的增大,難點暴露得更為突出。考前復習中若不著力解決,就會給未來的考試留下隱患,這期間的難點再不能精讀細列,而應把難點具體化簡明化、實用化。
三、拓展深化疑點
隨著考前復習的深入,自己接觸到的練習題多了,遇到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難點的問題也多了,復習中如何消除這些疑點也就顯得很重要了。疑點的消除,一是拓寬知識面,消除知識間的「隔閡」,二是要深化知識點,澄清知識間的「是非」。疑點出自於對知識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將相關知識進一步拓寬深化,則疑點自破。還要定期翻閱錯題,回想錯誤的原因,並對各種錯題及錯誤原因進行分類整理。如果在應考復習中注意復習「錯誤」,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試時再犯相同類型的錯誤。
四、重點內容聯系具體事例
考前復習中,對重點再不能夠「空對空」,而應立足於整個教材,將一些凌亂的基本事實置於某一重點內容的指導之下。多側面進行聯想,有利於加深對本質和原因的認識,一舉兩得。
五、分析考點
教師資格證考試考查點的設置雖無一定的規律性,但考前復習中仍可以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查點,總結出這些考查知識的形式、角度、能力層次和與其它知識點的聯系等方面的規律,並且總結出解決這一考查點問題的規律性的方法。應當指出的是,分析考查點不是消極地應付自考,而應以知識點的原理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為依據,對考查點解題方法的應用也應是引導自己運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題技巧,千萬不能死記硬背套題。
六、熱點變形
教師資格考試所考查的基礎知識,解題思路變化並不大,只是在題目的設計上略加改變,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復習要注意充分領會所學知識會為與適用條件和范圍,特別應注意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在新情景下解決問題。為了強化熱點,適應考題變化,考前復習應認真分析熱點題的演變,利用現有習題通過「改頭換面」,一題多變,進行定點練習。還可以圍繞熱點,進行了試題變形練習,以深化和擴大知識面,提高應變能力,培養發展思維能力。希望廣大考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有效的復習策略,認真復習。
『叄』 當前小學教育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是什麼
問題有點大,你要寫論文了吧?哈哈哈哈,挑個小點的范圍。熱點就是校園暴力啊,學生心理問題啊,難點就是家校結合問題,重點肯定還是教育質量。
『肆』 急!!!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教育學與心理學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下簡稱課改)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廣大教育工作者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品嘗了課改帶來的樂趣,但同時也有許多老師和家長也對「課改能否進行到底」有很大疑慮,有人甚至懷疑課改的可行性,特別面對當前的考試制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中考和高考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變革,考試仍作為當前評價的主要方式的情況下。因而如何看待課改中的評價方式,是我們正確認識課改,加強對課改的信心所必須面對的。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對評價改革的規定是:「改革課程評價過程中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習慣於把評價等同於考試,認為只要通過考試就能完整地評價學習者的情況,把評價等同於考試,過分誇大了考試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唯分數論」的現象,老師把「學生的分數」當作法寶,學生把「分數」當作是追求的目標。這種「唯分數論」長期統治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從而造成了「高分低能」的應試現象。現在課改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生從考試束縛中解脫出來,正如《綱要》所說的「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從《綱要》的這一段話,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課改中評價方式和功能
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分數不再是評價的唯一的手段,評價不僅能用檢測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用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於評價的方式和功能上的重新認識,無疑是評價改革的關鍵所在,只有從功能和方式上重新認識,才能提出有效的評價方式來取代現存的單一的評價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的確疑慮,增強對課改的信心。
在評價的功能上,我們認為在新課改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評價的功能進行重新認識:
1、反饋改進功能。在教師對學習者評價的過程中,就應該多用「激勵性評語」來評價學習者的言行。每個學習者都希望自已的言行能夠受到來自教育者的肯定,即使是偶然某一階段的錯誤,但無疑學習者不管在心理或智力都是在向前發展的。因而像在「學習檔案資料」、「考試結果」以及學生平時表現的興趣和潛能的記錄中,應該使用這種語言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和來自家長的信息,如果能夠促進其最大限度的接受,從而使對自身建立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促使其更全面的發展。評價的反饋和改進功能,可以促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接受來自環境的看法,而不是孤立封閉的發展,從而實現自我良性發展。
2、展示激勵功能。在評價過程中,更多地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是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平台和機會,從而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把原先評價重結果轉化為重過程,從而使學習更有動力和活力。
3、積極導向功能。評價的結果應該給學生以積極的肯定,使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樹立信心,而不能從給予打擊。
上面我們從三個方面說明評價的功能,也就是說新課改的評價功能除了前面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外,還具有上述幾項功能。在認識評價的新功能後,我們應該從評價的方法的實施上來發揮其功能:
1、綜合評價法,從綜合素質上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的能力是由多方面組成的,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但是在別一方面卻可能顯示出超強的能力來,所以作為評價者應該從整體上對學習者進行評價,而不應該對單從某一方面對學習者進行評價,如考試,因為有的能力是不能用考試來體現,如與他人合作能力,善於思考能力等。
2、包容性評價。作為評價者而言,應該採取一種包容心來認真對待來自學習者的獨特見解,尊重學習者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習者個性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在面對學習者獨特性見解時,就要有一顆包容心來包容學習者所產生的奇思怪想的念頭。
上述兩種評價方法只是從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提出的,作為一般意義上的評價改革應該從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轉為關注結果更應重視過程,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考察。
從評價方式和功能上對評價進行重新認識,可以使我們從原來的「應試思維」中解脫出來,認識到考試只不過是評價的一種手段而已,在整個的教改過程中,評價的改革不僅在於對學生(一般意義上的學習者)評價的,也包括對老師(另一個角度學習者)。整個課改就是在不斷探索評價的多元化,全面化,真正把學生和老師從「考試」中解脫出來。在實踐中出現的「開卷考」「綜合素質考察」「學習成長袋記錄」等評價方式都在進行這一方面的嘗試,並已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效果,而且現在的「中考」和「高考」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改革。
第三部分 教學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 教學要求:
1、掌握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概念,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來理解這門交叉學科。
2、了解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掌握這種結合所需要的科學的方法論
3、掌握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4、了解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特徵和研究准則。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性質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概念。從三個方面闡釋這門交叉學科的性質。
2、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三種策略,以及這種結合所需要的科學的方法論。
第二節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任務
1、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小學兒童教育的特點和任務。
2、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兩個基本任務。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兩個研究特徵和四個研究准則
第三節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及其類型。
2、實驗法及其類型。
3、調查法及其類型。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掌握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概念;運用研究特徵和研究准則的有關原理分析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本章教學難點: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四、教學建議:
1、學習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概念,應圍繞該概念的第二句話(「主要是那些與小學兒童教育過程有關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作重點闡述,並運用第二節中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的有關材料來進行闡述。
2、學習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體系時,應注意講清該知識體系圍繞的兩個核心問題:(1)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2)教育是發展的動因。同時,應注意結合本教材的體系來闡述這兩個核心問題。
3、在講授第二節關於小學兒童的教育時,應聯系當前小學兒童的實際來闡述小學兒童教育的任務。
4、在分析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兩個特徵時,應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用生動形象的實例來說明「相對的模糊性」和「量化的可能性」。
5、關於本章第三節所述的研究方法,可在教師概述要點後由學員自學。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從教育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基本觀點,正確認識遺傳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含義,以及小學兒童社會化的特點
3、了解文化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途徑,以及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4、了解家庭教育的功能,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5、運用學校教育與兒童心理發展關系的理論,闡述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遺傳和胎期環境的影響
1、遺傳的概念;遺傳特徵的兩個說明。
2、遺傳的影響力;從教育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3、胎期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1、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含義;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含義。
2、兒童社會化的特點。
3、文化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三條途徑。
第三節 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1、家庭教育的四個功能。
2、家長的兒童價值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四種類型和三種不同的方法
3、兒童對成人的影響。
第四節 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1、學校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地位
2、教學內容、教師角色、學校校風、同伴交往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本章教學難點: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兒童的個性化和兒童的社會化。
四、教學建議:
1、學習第一節時,應講清對遺傳特徵的兩個說明;在闡述遺傳的影響力時,應注重教育的三個觀點,特別應該說清:為什麼「特定的遺傳構成究竟能使個體的心理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范圍,這可能是永遠不可估計的」。
2、學習第二節時,應舉例說明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在解釋文化的影響時,應聯系兒童生活的實際來闡述文化對兒童影響的直接表現和三個途徑。
3、學習第三節時,應強調家庭對兒童的影響和兒童對家庭的影響;在講述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時,應聯系家庭教育實際來闡述家長的兒童價值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四種類型和三種不同的方法。
4、講清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不同;運用學校教育中教學內容、教師角色、學校校風和同伴交往等知識說明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5、關於第一節中「胎期環境的影響」和第二節中「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可在教師概述要點後由學員自學
第三章 學習的准備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學習准備的含義。正確認識學習的准備對兒童學習的意義。
2、掌握成熟與學習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3、了解學習准備所涉及的六個方面,明確這六個方面對教師教育的現實意義。
4、理解學習准備中的個別差異:生理差異和心理差異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學習的准備
1、學習准備的含義;成熟的概念。
2、成熟與學習的關系。
3、學習准備所涉及的六個方面。
第二節 學習准備中的差異
1、生理差異與心理差異的主要表現。
2、學習准備中個別差異的相對性。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學習准備的性質; 學習准備中的個別差異。
本章教學難點:成熟與學習的關系;學習准備中個別差異的相對性
四、教學建議:
1、講授學習的准備時,既不能過分誇大成熟的作用而無視學習的影響,也不能過分誇大學習的作用而無視成熟的影響,而應該恰如其分地評價成熟與學習在准備中的作用。
2、講授學習准備的六個方面時,應聯系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生動形象地舉例說明兒童在身體發展水平、動作技能水平、智力發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際交往水平、自我意識水平等方面的准備情況,以及這些准備對兒童學習的意義
3、講授學習准備的個體差異時,應著重分析兒童的生理差異和心理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在小學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具體表現。但是,不能把這些差異絕對化,而應該作相對性的分析。
4、關於兒童學習准備中的個別差異,教師可就應對策略的問題組織學員進行討論。
第四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學習的性質,認識心理學意義上的學習概念。
2、理解學習的三種分類,掌握每一類別中各種學習的含義。
3、了解學習理論的概念。
4、運用行為學派、認知學派和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分析它們對教學的啟示。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學習
1、學習的概念:三個層次和兩個要點。
2、根據學習內容分類:運動技能學習、認知學習和情感學習的含義。
3、根據學習過程的特徵分類:試誤學習、頓悟學習和模仿學習的含義。
4、根據學習的理解程度分類: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的含義。
第二節 學習理論
1、學習理論的概念。
2、行為學派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3、認知學派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學習的概念;學習理論的概念。
本章教學難點:學習的類型;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
四、教學建議:
1、講授學習的三種分類時,應讓學員掌握每一類別中若干亞類的基本含義,舉例說明每一種學習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具體表現。同時,應組織學員討論每一種學習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2、講授學習理論的概念時,應講清「事件」、「變數關系」、「概括和預測」等含義,並能聯系教育教學實際舉例說明這些含義。
3、講授行為學派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時,應讓學員深刻理解聯結說和工具說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並能根據其中一種學說簡析這種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4、講授認知學派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時,應讓學員深刻理解認知學派的學習觀和學生觀,並能根據其中一種觀點簡析這種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5、講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含義時,應讓學員深刻理解人本主義的三個基本觀點,並能綜合運用這三個基本觀點簡析這種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第五章 小學兒童的認知發展與學習(上)
一、教學要求:
1、理解小學兒童知覺發展與學習的關系,掌握小學兒童知覺的發展對認知的意義。
2、理解小學兒童記憶發展與學習的關系,以及小學兒童記憶的發展對認知的意義。
3、理解小學兒童思維發展與學習的關系,運用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的理論,分析某一具體的教學活動。
4、了解小學兒童言語的發展,掌握促進小學兒童言語發展的策略。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小學兒童的知覺發展與學習
1、知覺的概念;知覺產生的三個條件。
2 、知覺加工的模式識別理論:模板說、原型說和特徵說的基本含義。
3、小學兒童知覺的發展。
第二節 小學兒童的記憶發展與學習
1、信息加工的記憶概念。
2、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含義及其特點。
3、長時記憶的若干遺忘理論。
4、小學兒童記憶的發展。
第三節 小學兒童的思維發展與學習
1、思維的概念;間接性和概括性的含義。
2、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三個環節。
3、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第四節 小學兒童的言語發展與學習
1、語言和言語的區別與聯系。
2、小學兒童口頭言語、書面言語和內部言語的發展。
3、促進小學兒童言語發展的策略。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兒童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本章的教學難點:知覺加工的模式識別理論。
四、教學建議:
1、學習知覺的概念時,應著重講清知覺產生的三個條件,特別是知識經驗在兒童知覺事物時的作?/font>
2、學習知覺的加工理論時,要注意學員對理解模板說、原型說和特徵說有一定的困難。這方面的內容是本章的難點所在。因此,講授時應根據學員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小學兒童的教育教學實際,生動形象地予以說明。特別應該注意的是,要讓學員明確這些模式識別理論在小學兒童知覺中的具體表現。
3、學習信息加工的記憶概念時,應聯系小學兒童實際來闡述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含義及其特點。但是,要讓學員明白,這種分類僅僅是為了研究的需要,對小學兒童的記憶來說,它們是以整體的形式來運作。
4、講授思維的概念時,除了闡述間接性和概括性的含義外,還應重點闡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關系。
5、綜合應用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三個環節的有關知識,讓學員聯系自己所教學科,舉例說明小學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
6、關於本章第四節,可在教師概述要點後,由學員自學。自學時應側重思考促進小學兒童言語發展的若干策略。
第六章 小學兒童的認知發展與學習(下)
一、 教學要求:
1、了解學習策略的發展與學習的關系,理解小學兒童學習策略的發展和學習策略的教學對兒童認知的意義。
2、理解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三種策略,掌握這三種策略在小學兒童認知中的具體運作方式。
3、理解認知方式的含義,運用學習中的三種認知方式的理論,分析這三種認知方式在不同兒童身上的具體表現。
4、理解認知發展中的幾種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學習策略的發展與學習
1、學習策略的概念。
2、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三種策略的基本含義。
3、兒童學習策略的發展;學習策略教學的一般模式。
第二節 學習中的認知方式
1、認知方式的含義。
2、三種主要的認知方式的基本含義,不同的認知方式對教學的意義。
第三節 關於認知發展的幾種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2、心理測量學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3、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三種主要的認知方式及其對教學的意義。
本章教學難點:一般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三種策略。
四、教學建議:
1、講授學習策略的概念時,應該講清學習策略對兒童學會學習的現實意義。要讓學員明白,學習的策略是在不斷發展的,相對於學前兒童和中學生來說,小學兒童學習策略的發展正處於過渡階段,這為學習策略的教學提供了依據。
2、講授學習策略的教學模式時,應聯系小學兒童的教育教學實際,舉例說明各種策略教學的基本含義和運作方式,並組織學員對這些策略教學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進行討論
3、講授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三種策略的基本含義時,應注意把這方面的知識與學員的教學經驗結合起來。由於這是本章的難點所在,講授時,應避免單純的理論描繪,而需聯系學員所教的學科,形象地說明如何使兒童掌握這三種策略。
4、講授認知方式的含義時,必須強調兩點:(1)個體的認知方式特徵一般沒有好壞之分;(2)個體的認知方式差異一般是很難改變的。
5、講清三種主要的認知方式的基本含義,聯系小學兒童的實際,重點說明不同兒童的不同認知方式,以及這些不同的認知方式對教學的意義
6、關於本章第三節,可在教師概述要點和提供思考題的基礎上,由學員自學。自學時,應重點思考這些認知理論對教育的啟示
第七章 小學兒童的個性發展與學習(上)
一、 教學要求:
1、掌握學習動機的含義;理解學習的主要動機,掌握學習的主要動機中所述的三種內驅力的基本含義。
2、掌握學習動機的心理成分,運用這些心理成分來描述激發動機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了解態度的概念;了解態度反應的三種類型;理解小學兒童態度發展的三種理論。
4、了解情緒的概念;理解學習中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運用培養積極情緒和克服消極情緒的有關原理來分析情緒在學習中的作用
5、了解性格的概念;理解學習對兒童性格發展的影響。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小學兒童的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的概念;學習動機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學習動機的分類。
2、學習的主要動機: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的基本含義。
3、學習動機的心理成分:學習目的性、學習興趣和成就願望。
4、學習動機的發展模式。
第二節 小學兒童的態度與學習
1、態度的概念;態度反應的三種類型。
2、小學兒童態度的發展:三種假說。
第三節 小學兒童的情緒與學習
1、情緒的概念。
2、小學兒童情緒的發展(小學兒童情緒發展的特點)。
3、學習中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理智感、責任感和焦慮。
第四節 小學兒童的性格與學習
1、性格的概念。
2、小學兒童的性格發展:(1)性格特徵的發展;(2)性格結構的動力性發展。
3、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敗對兒童性格發展的影響。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學習動機的心理成分;學習中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本章教學難點:小學兒童的態度的發展(三種假說);小學兒童的性格發展(性格結構的動力性發展)
四、教學建議:
1、講授學習的主要動機時,應聯系小學兒童的實際,講清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等種內驅力的基本含義,並能結合學習動機的發展模式,說明這三種內驅力在小學兒童身上的具體表現,以及激發小學兒童學習動機時應考慮的內驅力因素。
2、講授學習動機的心理成分時,聯系教育教學實際,說清學習的目的性、學習興趣和成就願望這三個因素在小學兒童學習動機中的重要作用和具體表現,並能運用這三個心理成分來描述如何激發小學兒童的學習動機。
3、講授小學兒童的態度發展時,由於本節介紹了三種假說,內容的專業性較強,學員對此較為陌生,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講授時,應搜集一些形象的例子,特別是一些與小學兒童學習態度有關的例子,給予具體的解釋。
4、講授學習中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時,應圍繞兒童的責任感、理智感、焦慮等有關因素,說明這些情緒因素在小學兒童學習中的作用及其具體表現,並能聯系小學教育教學實際,講清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
5、講授小學兒童性格的發展時,性格結構的動力性發展這一內容是本章的難點,講授時,應結合小學兒童的實際,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1)兒童性格結構中的各種性格特徵不僅是相互聯系和結合的,而且,這種聯系和結合是不斷發展的;
(2)兒童性格的發展具有兩個穩定期和兩個驟變期。
6、講授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敗對兒童性格發展的影響時,應圍繞集體、輿論、學習實踐、成敗體驗、抱負水平等因素,聯系小學兒童的具體表現來展開,重點放在這些因素對性格的影響。
第八章 小學兒童的個性發展與學習(下)
一、 教學要求:
1、了解道德和品德的含義,掌握道德和品德的區別與聯系。
2、理解品德的基本成分,運用這些成分來說明小學兒童品德的具體表現,以及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品德
3、了解自我和自我意識的概念,運用自我意識的三個成分來描述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具體特徵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小學兒童的品德與學習
1、道德的含義;品德的含義;道德和品德的區別和聯系。
2、品德的三個基本成分:道德認識的兩個基本環節;道德情感的兩種分類;影響道德行為的四個心理因素。
第二節 兒童的自我意識與學習
1、自我的概念;自我意識的概念。
2、自我意識的三個基本成分:自我評價的兩個主要特徵;自我體驗的兩個主要特徵;
自我控制的兩種解釋。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品德的三個基本成分。
本章教學難點:自我的基本含義;自我意識的三個成。
四、教學建議:
1、講授品德的心理學含義時,要講清道德和品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心理學研究的是品德而不是道德。但是,又要講清道德和品德是有聯系的
2、講授品德的三個基本成分時,不僅要講清三個基本成分的各自含義,而且應聯系小學兒童的實際,講清每一成分的形成和發展。
3、講授自我的基本含義時,由於本節所述假說對學員來說較為陌生,因此具有一定的難度。講授時,應聯系學員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展開
4、講授自我意識的三個基本成分時,應聯系小學兒童在學校里的具體表現,具體說明小學兒童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特點。
第九章 發展與教學的理論
一、 教學要求:
1、掌握發展與教學的關系的兩個方面:教學對心理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學又受心理發展的「准備狀態」的制約。
2、掌握教學的概念,掌握教學的三個特徵、三個構成因素和多種組織形式等基本含義,以及教學的職能。
3、了解教學目標的三種分類。
4、了解定步和序列的概念,掌握這些概念來分析具體的教學。
5、理解定步說和序列說所涉及的三種教學,運用層次化教學的學習過程和
教學階段的理論,分析它們對教學的啟示。
6、理解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和掌握學習的基本含義,掌握這些含義來分析具體的教學
二、內容要點:
第一節 發展與教學
1、教學的概念;教學的三個特徵、三個構成因素和多種組織形式,以及教學的職能
2、發展與教學的關系:教學對心理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學又受心理發展的「准備狀態」的制約。
第二節 教學目標分類
1、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
2、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
3、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
第三節 教學的定步說和序列說
1、定步和序列的概念
2、程序化教學、層次化教學和個別化教學。
3、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和掌握學習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原理。
三、重點難點:
本章教學重點:發展與教學的關系;層次化教學。
本章教學難點:定步和序列的概念;程序化教學。
四、教學建議:
1、講授發展與教學的關系時,應結合本書第三章的有關內容,聯系小學教學實際和兒童的具體表現,圍繞這種關系的兩個方面(教學對心理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學又受心理發展的「准備狀態」的制約)來展開。
2、講授教學的性質時,應聯系學員的教學經驗,講清教學的三個特徵、三個構成因素和多種組織形式,以及教學的職能。
3、講授定步和序列的概念時,應結合有關學科的備課教案和具體的一堂課,先由教師分析該教案和課的定步和序列的設計,再由學員根據相應原理來分析自己平時的教學
4、講授程序化教學時,應結合本書第四章中所介紹的「工具說」的有關內容來展開,或藉助有關的程
『伍』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怎麼復習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復習是整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中之重。在有限的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前復習時間內,能否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緊扣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抓住考點,強化熱點,是考生朋友提高復習效率的重要保證。
一、形成知識結構
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前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創設新的知識結構來幫助自己理解和鞏固知識點。復習時應使知識連點成線,聯線成網。看書時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寫出一章或一個單元的知識綱要,然後自己在認真思考、填寫各層次的知識點,進行一定范圍的聯系和比較,然後再看書核對、小結或者選幾個典型的實例,讓自己充分展開思維,最後收攏知識點。
二、簡明難點
某些章節內容在最近學習中沒有完全攻克或隱含的難點,隨著復習時相關信息量的增大,難點暴露得更為突出。考前復習中若不著力解決,就會給未來的考試留下隱患,這期間的難點再不能精讀細列,而應把難點具體化簡明化、實用化。
三、拓展深化疑點
隨著考前復習的深入,自己接觸到的練習題多了,遇到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難點的問題也多了,復習中如何消除這些疑點也就顯得很重要了。疑點的消除,一是拓寬知識面,消除知識間的「隔閡」,二是要深化知識點,澄清知識間的「是非」。疑點出自於對知識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將相關知識進一步拓寬深化,則疑點自破。還要定期翻閱錯題,回想錯誤的原因,並對各種錯題及錯誤原因進行分類整理。如果在應考復習中注意復習「錯誤」,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試時再犯相同類型的錯誤。
四、重點內容聯系具體事例
考前復習中,對重點再不能夠「空對空」,而應立足於整個教材,將一些凌亂的基本事實置於某一重點內容的指導之下。多側面進行聯想,有利於加深對本質和原因的認識,一舉兩得。
五、分析考點
教師資格證考試考查點的設置雖無一定的規律性,但考前復習中仍可以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查點,總結出這些考查知識的形式、角度、能力層次和與其它知識點的聯系等方面的規律,並且總結出解決這一考查點問題的規律性的方法。應當指出的是,分析考查點不是消極地應付自考,而應以知識點的原理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為依據,對考查點解題方法的應用也應是引導自己運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題技巧,千萬不能死記硬背套題。
六、熱點變形
教師資格考試所考查的基礎知識,解題思路變化並不大,只是在題目的設計上略加改變,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復習要注意充分領會所學知識會為與適用條件和范圍,特別應注意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在新情景下解決問題。為了強化熱點,適應考題變化,考前復習應認真分析熱點題的演變,利用現有習題通過「改頭換面」,一題多變,進行定點練習。還可以圍繞熱點,進行了試題變形練習,以深化和擴大知識面,提高應變能力,培養發展思維能力。
『陸』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後一道題,選擇的英語。用的中文解答的教育目標和重難點。會得分嗎
根據知識點給分
『柒』 美術學(教育)在中小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1、對美術作品的認知和欣賞。
2、掌握基礎的繪畫技術。
『捌』 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在當前社會形勢下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何使孩子杜絕社會不應侵染他們的誘惑,如何讓孩子按照有益於自身發展的方向,深入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