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科學實驗室計劃需要哪些計劃
小學科學實驗室工作計劃
2013-2014學年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目標
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專門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自然教學計劃,各年級自然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准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准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准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
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范,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采購,申購等工作;
(3)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處,另行補充。
二〇一四年三月
Ⅱ 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有袁隆平、竺可楨、錢偉長、侯德榜、童第周等。
1、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
2、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3、錢偉長(1912.10.9—2010.7.3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2)小學科學實驗室計劃擴展閱讀
成為科學家的一個標志是首先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說一個科學家必需有參與科學研究,發表,交流等活動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是和成果掛鉤的,說白了所謂的成果無非就是發表文章或獲得專利權。
這對於一位以科學研究為職業的科學家是至關重要的。在過去我們總強調科學家應該首先具備科學精神,也就是你如果想以科學發現為職業,就必須從精神上有一種獻身,求實,嚴謹和持之以恆的內質,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精神
。隨著科學研究成了一種社會建制,特別是當現代科學活動出現了政府主導的特徵之後,科學就一下子從」小科學「變成了「大科學」,科學也隨之變成了一種職業。
Ⅲ 內蒙古師范大學怎麼樣
內蒙古師范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自治區重點大學,是具有鮮明教師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綜合性師范大學。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實踐探索,現已成為自治區培養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師資和蒙漢兼通少數民族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區中學教師培養中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基礎教育與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學校也是國家及自治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培訓基地、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自治區民族雕塑研究中心、專業藝術創作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是自治區各類體育專業人才和全國八省區蒙古族體育人才、中國北方民族音樂人才、自治區美術、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基地,被社會譽為「民族教育的搖籃」。
學校有賽罕校區和盛樂校區,佔地總面積3800餘畝(約253公頃),校舍建築面積90餘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8億余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2億余元。館藏圖書250萬余冊,電子圖書170萬余冊。學校下設28個教學機構,2個合作辦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2所附屬學校。現有教職工2128人,其中專任教師135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116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5%,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68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7%;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043人,有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0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4人,2002年至今,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145人(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7人,獲自治區「草原英才」項目資助30人。
學校有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31677人,其中蒙古語授課本專科生6593人,有各類研究生4330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905人,各類留學生645人,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開設92個本科專業(其中蒙古語授課專業37個),涵蓋10大學科門類。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有自治區級品牌專業32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自治區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自治區精品課程79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5個;有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自治區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18個,校級重點學科37個。
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專業學位10種;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入學資格。學校擁有省部級科研平台30個,其中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4個、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含培育)3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3個。同時擁有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團隊7個、全國「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個、自治區首批科普示範基地1個。
建校66年來,學校形成了「求真務實,育人至上,學術創新,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強化了「雙學位教師教育和蒙漢兼通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秉承「獻身、求實、團結、奮進」的校訓,已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25萬餘人。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蒙古、俄羅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幾個國家及50餘個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09年被批准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學校先後聘請包括5位兩院院士和4位學部委員在內的400餘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任學校學術顧問、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學校正按照「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引領社會」的理念轉型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