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心理特點有哪些
1.小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生理發育特點是大腦結構與機能得到突出的發展,神經系統也進一步完善,這時期是兒童增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感知覺(包括聽覺、視覺等)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小學生的無意記憶仍佔主導地位,有意記憶逐年增強,小學低年級兒童擅長具體形象記憶,高年級時抽象記比得到廣發展,小學生仍然是無意注意佔手導地位,有意注意逐漸完善、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外始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其想像力隨年齡增長日漸豐富。小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的內容包括榮譽感、羞恥感、責任感、義務感、集體主義情感思同主義情感等方面。小學生的情緒表現形式從外顯轉向內隱。2.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認識發展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此階段兒童的注意力與活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葉朗論述了小學生審美心理的發展特點:79歲的兒童處在寫實階段的高峰,他們對任何藝術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標准來評價;直到913歲,他們才能逐步學會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藝術作品,外形成對風格、表現性等審美特性的知覺敏感性。 小學生對待老師的提問,一般與幼兒保持同樣的態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態度處於寫實階段,他們評價音樂作風的標淮是音樂作品所刻畫的藝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形象是否相像: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是音樂審美態度正式形成與發展的時期、由其是隨著個性的發展,他們開始對音樂作品表現出真正的審美態度。 舒持一戴森和加布里埃爾論述的小學生音樂能力發展的年齡階段性特點是:78歲,有鑒常協和與不協和之和音的能力:89歲,在歌唱及演奏樂器時,節奏感覺較過去好;910 10歲,節奏、旋律的記憶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如兩聲部旋律。10一11歲,和聲觀念建立,對音樂的優美特徵已有一定程度的感如和判斷能力。 小學生從低年級至高年級,音樂能力每年都在驚人的發展變化之中,音樂心理學家愛得華一戈登(cordon)認為,音樂才能的發展大概是在9歲時達到平衡,現代音樂教育特別強調早期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是因為在早期音樂教育中培養的音樂技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中後期教育所大法超越的。美國道羅西麥克唐納(uomLhvmcdonald)在《兒童早期音樂教育》一文中指出,在9歲以後,像最基本的節奏技能,如保持一個穩定的節拍等,是不能有實質性的改變和提高的。漢克(Ha,eker)與茲寧門irhpn)的項研災成果也證實,兒童的音樂才能在10歲前就已經顯露無遺, 小學生的音樂能力隨年齡逐年增強,主要表現在對節奏的把握、音高辨別能力的提高、歌唱能力的改善等方面。隨著兒童聽覺、視覺、運動覺等的顯著發展,兒童的音高辨別能力也逐步提高,本特利(Bentley)1966年所做的一項測試表明,大多數被測試的7歲兒童能分辨出一個440赫茲的音和個與之相差12赫茲的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別.被測試的12歲兒童人多數能分辨出八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別。這說明在兒童時期,音高辨別力是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的。基爾比特(J.A.Giubert)所做的實驗結果亦表明,兒童的音高辨別力隨年齡增長.其中610歲兒童增長顯普,18歲後進步幅度較慢,隨兒童歌唱音域、旋律能力、身體協調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能力等各方向的共同發展、幼兒至小學生的歌唱技能與器樂演奏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歌唱技能方面,隨著年齡增長,歌唱音域也隨之擴大,如35歲幼兒的音域是小字‘組的ea,至小學高年級時,12一t3歲的兒童的音域已擴大為小字一組的d至小字二組的e 。幼兒至小學低年級學生歌唱技能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式。
❷ 小學生的幾種普遍心理特點與教育途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個性、品德等心理特點正處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及變化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個性、品質都易於培養;無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心理品質與行為習慣都能通過措施加以改變。因此,探討和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並採取相應的教育途經,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針對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加強興趣誘導,培養特長
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中,正是萌發各種奇特的思維想像的階段,有各種各樣的好奇心,
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因此,你越是封閉它,否定它的事情,他越想靠近它,了解它,試試它。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是發展智力,培養特長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加以保護、順應童心童趣,進行正確的興趣誘導。鼓勵他們勤學好問、勇於探索,指導他們參加各種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寓教於樂,寓教於動,既能滿足心理需要,又有利於特長的形成和培養。例如:組織學生參加音樂、美術、書畫、球類等興趣小組,參加知識競賽、科技製作、朗誦、演講、爬山、游泳等有益的活動,以此開闊學生視野,陶冶情操,培養意志,激發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在激烈的活動中進行拼搏,學會競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長。
二、針對小學生自尊心強、喜歡表揚的特點,教師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以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
小學生自尊心強,喜歡表揚,喜歡「戴高帽子」,特別害怕「翻舊賬」、「揭老底」、挖苦、諷刺。特別是後進生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因此,教師要尊重差生的人格,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喚起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如果他們偶爾做了一件好事,教師不是及時地表揚鼓勵,而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這無異於給他們美好的心靈蒙上陰影,壓抑了他們想做一個好學生的願望;如果他們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或板演時出現錯誤,教師不是找出正確的部分加以表揚鼓勵,而是批評指責,這無異於給他們火熱的學習熱情澆上一瓢冷水,
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喜好模仿的特點,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時時處處成為學生的表率、楷模活潑好動,
喜好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別人的衣著、言語風度、待人接物等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但由於他們判斷是非和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差,模仿時不能選擇正確的對象,只要好玩,什麼都想模仿,所以,在他們身上常常會有這樣的缺點,如說話庸俗、衣冠不整、行為輕佻等,都是受別人的影響有意或無意、自覺或不自覺形成的。學生在校的時間長,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時間多,對心理尚處在形成發展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衣著服飾、生活習慣乃至生活作風都會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就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既注重身教,又注重言教。無論何時何地,必須在思想品德、學識才能、言語習慣、為人處事等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楷模,給學生一種心胸坦盪、恭謙有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讓學生在良好的人格示範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四、針對學生逐漸萌發的獨立意識,教師要抓好自立性的培養
常常會做出一些出乎教師和家長預料的事,表現得「不聽話」、「頑皮」、和「不受教育」。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理解、尊重學生獨立活動的願望和要求,因勢利導,適當讓他們獨立活動,並加強對他們獨立活動的指導,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自理、自治、自教、自思、自學的能力。如鼓勵他們在家做家務,在校組織勞動、出牆報、輪流當班幹部等,使他們逐步走上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的軌道。同時,還要引導他們學習一些法律知識,進行規范訓練,以提高明辨是非和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使獨立性向好的方面發展。
❸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❹ 進行小學生心理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如何在學校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極其重要。
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進行直觀教學,更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小學生自殺的事例,他們多為學習,為人際關系等等,且有增長的趨勢,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二、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衡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1、智力正常,2、情緒健康,3、意志健全,4、行為協調,5、人際關系適應,6、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生信任我們,依戀我們,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我們不但要關心學生身體健康,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三、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都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我們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識和發現身上的閃光點,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教育的信心和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自我教育的各種方法,與各種消極的意志品質和不健康的情緒做斗爭。
四、教師本身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❺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育方法
有七成的家長感覺到自己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因為盡管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家長,盡管相當一部分家長都做到了,但相當一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家長作風派頭十足也基本上是客觀事實。而孩子們需要滿足物質生活,更需要滿足精神需求。而在幾乎家家都是獨生子,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更是讓孩子們難覓玩伴,再加之孩子們都被父母寄予了厚望的情況下,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的貧瘠也就是難免的了。
所以,之所以會出現一少部分「問題兒童」,主要原因並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們。因為一些家長不但沒有充當孩子的小朋友,反而在用一些不良行為對孩子施加著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事實上,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實在不是什麼難事,但前提是你要把孩子看成是與我們相同的獨立個體,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需要的絕對不僅僅是優越的物質生活,他們更需要讓自己的選擇和願望得到尊重,即所謂的「家長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而且這也是家長們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最佳途徑。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
❻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面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之緊張的學習,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他們一般有以下心理特點:
一、好的願望與心理准備不足。
幾乎每個小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嚮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而實際上他們往往學習不努力,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他們的願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實現理想後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理想需要從現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卻想的不多,做的不夠,形成了美好願望與心理准備的矛盾。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理想教育,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斗才能實現。具體辦法可以講一個名人、偉人艱辛的心路歷程的故事。組織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長過程的影片,啟發學生懂得實現理想,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二、情感與理智的不協調統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又極易受外界影響,易沖動。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事、積極性高,不感興趣的事避而遠之。這說明他們的情緒、情感處於大起大落的兩極狀態,而難以及時地用理智控制。要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首先教師要有表率作用,同時注意培養一些學生,尤其是在班級中有影響力的學生,讓他們學會用理智控制情緒,然後形成班級核心,藉以影響全班。為引導他們理智處事還需要開展一些活動,如讓學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緒而獲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沖動而造成終身後悔」的反面故事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教育。
三、進取心強與自製力弱的矛盾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是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的,這與他們求知慾、自尊心和好勝心強是分不開的。但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片面堅持已見,對教師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辦,不合已意的就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沖動行事,事過之後又非常後悔。這一切都說明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製力、控制力不強。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學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為達此目的應著重注意從小事做起,引導他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同時開展「決不遷就自己」的活動,一旦意識到某件事或行為不對,不管是多麼強烈地誘惑你,也勇敢地說一聲「不」。為解決部分學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響課堂紀律的問題,嘗試建立學生日常行為跟蹤記錄,把他們每一時段的課堂表現記錄下來,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教育、指正。使學生逐漸自覺對照檢查,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❼ 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版斷的提高,不權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❽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1.感知、注意、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比如,在畫圖時,他們漸漸能夠注意到圖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起初,他們選擇觀察對象常常從興趣出發,以後則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對於外界事物空間特性的知覺,小學低年級學生還需有具體事物的支持,比如,他們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長方形」和「桌面」相聯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的空間知覺漸漸從直觀向抽象過渡。對於時間的特性,小學生入學時能掌握他們經驗范圍內的時間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後天等等,但對於與他們的生活關系不太密切的時間單位,如幾分,幾秒、幾世紀等則不能理解,而且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也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力和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都會不斷提高,開始逐步懂得珍惜時間,學習的自覺性也日益增強。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於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學生的注意范圍較小,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比如,邊聽課邊記筆記,同時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確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
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他們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記憶的自覺性、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2.想像、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像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比如,在做游戲時,他們已不滿足於用兩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飛機,而要求飛機要有機翼和螺旋漿等等。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他們在游戲中常重復從成人那裡看到的動作和姿勢,而且他們想像的游戲動作一般要有某種具體實物的支持。例如,他們把沙子堆成橋梁、地道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比如,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特徵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就拿「大與小」的概念來說,他們通常是通過對大、小物體的直接感知獲得的。而到了高年級,他們則開始能夠依靠表現一定數量關系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掌握概念中直觀、外部特徵的成分逐漸減少,而掌握抽象、本質特徵的成分不斷增多。
3.情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比如,他們受到表揚立即興高采烈,挨了批評則馬上情緒低落。此時他們雖已初步具有了愛憎的情感,但他們的愛憎還是和具體的事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對父母、親人的愛等等。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此時他們的好惡不再是只停留在口頭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諸於行動。比如,他們不僅在內心裡崇敬和熱愛英雄人物,而且能夠以他們為榜樣,幫助同學、努力學習……他們已能夠把對身邊親人的愛擴展到對教師、對同學的愛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愛。隨著求知慾的日益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同「這是什麼」,而開始問「這是為什麼」,認識、分析各種問題開始注意從動機、效果多方面評價自己和他人,對成人的依賴性較低年級小學生明顯減少。
4.意志的特點。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地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會漸漸增強,他們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在遇到難題時,有時也能夠控制自己不泄氣、不分心,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另外,由於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因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孩子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習慣,因而就更應注意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5.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不斷有所增長。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作出評價;他們逐步學會了用道德觀點和社會准則來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盡管他們運用的准則一般還常是很具體的,他們的評價卻變得越來越全面,能夠同時看到正面和反面、優點與不足。另外,隨著個性的發展,小學生的個性性格特徵也不斷增強,性格對他們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當然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❾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一)小學生的身體發展
身體的發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小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為他們從事學校學習活動提供了保證,而腦及高級神經系統的發育更是他們心理發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質基礎。小學生身體發展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他們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長4~5厘米,體重平均每年增長2~2.5千克。同幼兒相比,骨骼更加堅固,但由於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質較少,比較容易變形、脫臼。小學生身體的肌肉組織雖有所發展,但不夠強壯,缺乏耐力,容易疲勞,不易長時間從事過於激烈的體育活動
(二)小學生的認知發展
小學生的感知覺已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發展,觀察事物更加細致有序。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
小學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為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小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總之,在系統的學校教育影響下,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發展。
(三)小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兒童入學以後,社會關系發生了重要變化,與教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與教師和同學的相處中,兒童學習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系及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系的質量既影響到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小學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兒童學業成敗、社會技能、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為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采擇能力的發展,兒童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