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背景是什麼意思
教育背景是對一個人學習環境和學習能力的概述。
教育背景中需要包括的信息:
(1)學校內/院系/專業容/學位(原則:①匹配,②重點突出,③簡潔。)
(2)成績(GPA的多種演算法。)
(3)課程(選課程的主要原則:所學課程與申請崗位對應,很高分數的專業課程寫明。)
(4)其他亮點(個人成績,取得的成就等。)
「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 「引出」。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人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②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2)小學教育背景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③ 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背景在哪裡查的到
學信網
④ 朱熹小學教育實踐的歷史背景
朱熹是南宋最富盛名的大教育家,他長期從事教育活動,並精心編撰了多種教材,其中,蒙學教材的編寫便是其教育實踐活動的表現之一
⑤ 關於農村小學教育的調查背景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⑥ 教育背景所指的時間是現在的還是從小學到現在都
主要看你的簡歷是拿來干什麼的,如果是那種很嚴格的考試,就要從小學開始,如果是公司,公司有這個要求就從小學開始,如果沒有要求,最多也就是從高中開始,這個教育背景,主要看你以前讀的學校出不出名,如果不出名,對你沒什麼用,如果很出名,你可以填上。
⑦ 教育背景下,學歷,學位怎麼填
更正下一樓,學歷應該是小學、初中、中專、高中、大專、本科、研究生。
碩博士都是學位,都屬研究生學歷,博士後是職業,不是學歷與學位。
⑧ 什麼是教育背景是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教育經歷嗎
可以這么理解。
⑨ 當今中小學美術教育面臨怎樣的社會背景
一、轉變觀念,樹立全面的科學育人觀
多年來,農村學校的美術教育受傳統觀念的禁錮,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後;另一方面,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相應的教學設施欠缺或沒有充分發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功效。中小學美術教育是我國普及義務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啟蒙教育,它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術教育實踐證明,學習美術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促進智力發展,有著獨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視美術教育,教育者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全面科學的育人觀點。
二、穩定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農村中學師資力量薄弱,而且多是兼職,對此學校應加強美術教師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對有美術愛好和有興趣而又能基本擔任美術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素描、色彩、水墨畫、美術史等方面的知識培訓,不斷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培訓中要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美術素質修養。此外,要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鄉土文化,自製鄉土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科學的態度和創業精神去研究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教學。
三、重視美術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改革
美術課必須走改革創新之路,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要從傳統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動用型和研究型轉變。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尊重學生愛好,利用學生喜歡的、易接受的,因勢利導。教學內容也要從單純的繪畫教學轉變到對學生進行書法、剪紙、水彩、版畫、水墨畫、美術史等方面的知識培養。
課堂美術教學形式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方面,而課外美術教學則是對課堂美術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提高。學校可按學生的興趣和學校的條件開展一些專業側重點的學習,如水彩、剪紙、素描、篆刻等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請一些有造詣的專家來指導;組織學生參觀有關美術展覽;也可藉助錄像、網路、投影等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開展有關課題的知識講座,如中學生應有的儀表、如何看待西方現代美術?等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參加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如出牆報、定期舉辦畫廊等社會性美術工作,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美術創作才能,提高學習興趣。
四、克服兩種傾向,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由於美術課在中學教育中的實際比重和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克服兩種傾向。一方面,不能因為它課時少,對升學率無多大直接影響,或得不到某些學校領導的重視,就採取放任自游,馬馬虎虎的態度;另一方面,不能因為強調了美術課的重要作用,就把它放到不恰當的位置,擠占其他課時或過分地佔用課外時間。不能把美術課當作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材而設立的課題,對學生進行過多的美術技能訓練或提出過高的要求。
⑩ 小學教師的發展經歷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教師專業發展的五個階段
教師專業的發展過程,以剛入職的新教師為起點,在教師不同的成長時期,有著不同
的發展基礎和條件,有著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也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障礙,從而表現出不同階段的發展特徵。結合我國的教育現實,我將教師專業發展總結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專業適應與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教師,由於對學校各方面的情況了解
甚少,對職業角色要求和規范所知有限,跟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難大多與如何適應並完成常規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有關。面臨著同事之間各種形式的競爭,面臨著身份轉換之後所產生的心理上的不適應和職業的陌生感,這一時期,是教師專業發展較為困難的時期。
第二階段,專業形成與成長期:這一時期教師逐漸適應了自己的工作,開始形成簡單
的教育觀念,並初步了解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能夠比較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在這一時期,教師在教學技能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進與提高,壓力和不適已經逐漸消失,能夠比較輕松、自信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第三階段,專業突破與退守時期:由於長年累月固定的教學程式或一成不變的教育
教學情境,這時,教師對職業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開始減弱,使得一些教師可能覺得自己的技能和績效都停滯不前了,工作進入應付和維持狀態;有的盡管希望在專業發展上有更大的突破,但在發展道路和策略的選擇上進入迷惘和困惑的狀態。從而對工作逐漸喪失了激情,整個工作陷入一種僵持狀態。
第四階段,專業補給更新期:這一時期教師應積極參加專業繼續教育,要以科學的
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學會自我超越,要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思考和檢討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沖破舊理念的束縛,靈活自如地應用各種教學技能並組合成新的教學方式,發展更加實用和自主的教育方法。
第五階段,專業成熟期:成熟時期的教師表現出明顯的穩定性特徵,同時也因其資深
的工作經歷、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在努力鑽研業務和開展教研中,結合自身特點和教育發展要求,逐步發展新的教學技能和教育思想,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模式,專業達到了成熟狀態,成為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