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需要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小故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有一個聞名四方的「七錄書齋」,關於這個書齋,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張溥的天資並不聰穎,尤其是記憶力很差,讀過的書轉眼就忘了。但他是個有志氣、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記憶力不如別人,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想盡辦法去克服這個缺點,心想:別人讀一遍,我讀十遍還不行嗎?所以,每天放學後,別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還在大聲地背誦著課文,堅持練了一段時間後,的確有了不小的進步,這讓他感到十分的高興。
一天上課,老師讓張溥起來背誦一篇課文。他開始幾段背得還比較流利,可一會兒就背不出來了。老師很生氣,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張溥的手心,並罰他把這篇課文抄寫十遍。第二天,張溥把抄好的課文交給老師,老師又讓他重新背誦,沒想到全篇課文竟順利背完了。老師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
於是張溥想:「怎麼我突然會把這篇文章背得這么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寫了十遍的緣故呢?」他決定用當天的作業再試一試。回到家中,他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然後就開始抄寫,他一邊寫,一邊在心裡默讀。當抄到第五遍時,已基本能背誦了。抄到第七遍時,他感覺到自己已全部領會了課文的含意,並能熟練地背誦了。他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地跳了起來:「原來真是『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呀!」就這樣,張溥終於找到了提高自己記憶力的有效方法。
從此之後,不管是烈日酷暑,還是寒冬臘月,張溥都堅持不懈地抄書。後來,他成為很有名望的文人。為紀念他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張溥就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七錄書齋」。而這個書齋也因張溥的名聲和作品,以及他獨特的學習方法而揚名天下。
『貳』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包括哪些
(一)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細化目標: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 「請」、 「您好」「謝謝」、 「對不起」、 「再見」等禮貌用語。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誠實守信的習慣 一個人來說, 「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 「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鍛煉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煉人的意志。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叄』 如何落實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准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准則》規范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復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復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里、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游戲和進游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區、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班級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選、「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衛生小標兵」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於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功人生鋪路。投稿單位:第二實驗小學作者:王啟軍審核:韓曉麗
『肆』 如何加強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
「習慣決定命運,好的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這樣的道理我們明白,學生更懂。我覺得對於學生的習慣養成,不能只喊口號,沒有行動,因為好的習慣是學生通過自身「做」出來的。抓學生的常規養成自身的好習慣,就是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從日常學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做起,讓學生做好自己應該做到的,明白好的做法、好的習慣給大家、給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同時我也想到,若是想讓我的課堂輕松、想讓每節課堂有成效、想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做個省心、省事的班主任,我就得一開始做到讓學生形成規矩,養成習慣。要做到這些,不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在抓好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點1、用心 2、 方法 3、堅持
也就是:用心去觀察學生所犯錯誤的原因、用心去觀察學生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用心去想一想,班級哪些工作需要為學生講道理、哪些工作需要帶著學生做一做、學一學,哪些工作需要為學生定下規章制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與行為對於不同年級的孩子是可行的。最後要堅持抓,直到形成規矩、見成效為止。
1、用心
每年的開學初,我都會提前用心去想,開學的第一天,面對我的學生,我要說什麼?因為我覺得新學期第一天老師說的話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玩了一個暑假,回來之後,也會聽得很認真。其實想想,我們不外乎說得最多的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安全,迎接新學期。我覺得,我們要把一些話說到學生做的前面,讓學生心中提前有數。特別是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走進校園,一切都是新的,你的開學第一課,你對他所提的要求說過的話,對他今後的校園生活都起很大的作用。比如:面對一年級的新生,我以前都是這樣說:同學們,你們現在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就有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如早晨幾點到校,晚上什麼時候放學,鈴聲響了,要趕緊閉上嘴巴,走進教室坐好,這些都是規章制度,誰都不許違反。其實光說這些不行,有些學生他不太明白,什麼規章制度,為什麼要遵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時候,我會接著說:就像老師和媽媽爸爸,每天我要按時到學校,你的爸爸媽媽要按時去上班,每一節課我要給你上課,上課的時候,我不接電話、不喝水、不能想吃自己想吃的東西,你的媽媽在工廠里,不到下班的時間不能離開工廠,這就是制度,誰都不許違反……。而對於今年三年級的學生,我就不可能向面對一年
級的小學生那樣,去強調鈴聲、課前擺放,或者音樂響了,督促學生做操。因為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同學已經形成習慣,只能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醒大家。並且,我還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三年級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在一二年級學生沒有經歷的,而上三年級要注意的。本學期開學前我就想:今年學生上三年級了,我首先讓孩子要注意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如:開學的第一天,我就下了這樣一條制度:我們由低年級進入高年級,從一樓上了二樓。二樓的活動空間很小,規定任何同學,在走廊里不許你追我趕,不許趴在欄桿上,上下樓梯一定靠右行。講完之後,我就帶領學生一一進行了示範,並對學生講了他所帶存在的危險性,當然也說了,如果違反、我會懲罰他的。並讓全班同學互相監督,發現違反規定的趕緊告訴班長,班長通知老師,這時作為教師的我,會一定馬上處理。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有制度就的實行,不是說說而已。教師一定要堅持這個原則,才能讓學生真正重視,形成規矩。
其實,在我們班級工作中有很多細節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級了,學生開始用鋼筆寫字,我發現有的孩子鋼筆不下水的時候,他想使勁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來。我就教給學生,千萬不要甩,如果有水,會甩的到處都是,你可以輕輕的捏一下鋼筆的肚子,讓鋼筆水慢慢的出現在筆尖上,就能寫出字來。如苗老師曾經教給學生的為什麼不能踩門檻,教給學生怎樣注意不要碰到桌子角,這些細節都體現了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用心。
2、方法
班級很多工作,不要盲目的去干,有時候,同樣的工作,出現的效果卻不同,原因就在於方法。比如;我認為,一個班級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及老師上課的心情。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學生養成桌椅以及課前擺放的常規習慣,讓學生為自己提供一個干凈、整齊的學習環境。在接受新生的第一天,我先教給學生,每一排桌子該怎樣擺放,每一行都有規定的點,你的桌子不能超過這個點,教給學生一起放凳子,放凳子時,要輕,同學要面對面,以免屁股碰屁股。並規定凳子在桌箱下面的位置。再教給學生擺放學慣用品的方法。這些做完之後,我會把全班同學請到講台前,請到每一行,讓學生從教室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自己整理過的教室,欣賞過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有了親身的感受,從中懂得了教室的整齊美觀、給大家帶的一些好處,他就會記住。但有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孩子知道了這些規矩,但是還有的小同學會忘,或者做的不標准,我會選出班級小督察,進行檢查,忘記的同學,要從返教室,把它做好,並自己在評價得分本上,親自為自己的原有的滿分100分去點一分。堅持一個月後,學生就會形成習慣。剛才講的這些,我是在孩子剛上學進行訓練的。現在我的學生跟我上三年級了,這項常規。已經在班級中形成,就不用再重復。
如,說到衛生,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級的衛生,我仔細觀察發現,窗檯、多媒體、以及黑板前,規定一定的學生每天擦一擦就行了。而真正的不幹凈,就是飲水機如果學生喝水不注意,滴到地上,教室就很臟。我就一邊教育學生怎樣節約用水,一邊用一塊干凈的抹布放在飲水機的下面,提醒學生,注意別滴水,如果你不小心滴到了地上,就親自動手擦一擦,讓學生記住,如果不小心把水滴到了地上,你就要付出勞動收拾一下。一塊抹布,及時提醒、也是對學生的懲罰,也保持了地面的整潔。
如,對於班級的晨讀習慣培養。
我首先經常跟學生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時間,大家一定不要丟掉。剛開始,班上人少時,我會督促學生自讀。當班上來了10名同學之後,我會在班級選出一名口齒清晰,聲音響亮、有號召力的同學每天領大家晨讀,教師就在教室巡迴指導學生怎樣看書、怎樣拿書,怎樣大聲朗讀。這樣堅持做了一個月,學生基本知道了晨讀該做什麼。後來,我發現班上讀書的聲音很小,你也不能每天喊大聲點、大聲點。我就注意培養幾個領頭雁,有時候悄悄的背後鼓勵他們:你們都是班上的朗讀小標兵,班上的領頭雁,早晨來了,看誰能把班級的晨讀和課堂上的朗讀帶動起來。因為有了領頭的,大家讀書的聲音漸漸,因為這幾個同學讀書非常注意感情,其他孩子也跟著慢慢學起來。所以,我覺的不管做什麼,方法很重要。
3、堅持
所有好的習慣養成,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他需要不斷的訓練、不斷地督促,長時間堅持,直到形成習慣才能夠形成。
如:課前准備。課前准備很重要,假如學生每節課都能安靜地做好課前准備,伏台靜候老師到班上課。你的心情肯定是很愉快、很舒暢的。所以我從一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就有計劃訓練學生的課前准備。從一本書、課堂練習本、草稿本、一支鉛筆、一塊橡皮等怎樣擺放我都是嚴要求的。要求把這些東西一律按要求擺放在課桌上,並伏台靜候老師來上課。要想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安靜地做好課前准備,我們必須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分鍾熱度,教師檢查須到位。(學生也可以)
如;上課前趁學生起立時要求學生調整狀態、振作精神,如果狀態不佳就「重復練習」,並訓練學生坐下後,手不許亂動。如在課堂中學生舉手的姿勢不端正、手沒有伸直,坐的姿勢不端正,趴在桌子上。發現這些課堂問題,我馬上停止上課,對學生進行訓練。開學的前一段時間,我會每天利用晨會對學生課堂習慣進行訓練。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節課你都要去注意、去觀察隨時總結。等大部分學生形成了,面對個別案例,一定還有個別對待。這些常規,教師要每天堅持檢查、每天利用晨會、晚點對學生進行總結。
但是學習習慣不能只看坐得好、舉手舉得標准,還要學會思考,積極發言,發言時聲音要響亮。那麼在課堂上,如何堅持讓學生做到每節課都能夠堅持,讓好的習慣形成規矩。一是堅持訓練,把方法教學給學生的同時,要堅持每節課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標准去做。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課堂常規中說話完整、有條理。抓住一次語文課,根據課文我向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有的學生起來回答了兩個字:高興。而有的同學卻說:我認為他的心裡非常高興,因為他看到這個孩子是誠實的。面對不同的回答,我馬上引導學生討論,喜歡誰的回答,為什麼?然後我告訴同學,說話都應該向這位同學回答問題有條有理。在以後的課堂中,我就非常關注學生回答問題是否做到完整,這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只有教師堅持做到了,學生才會在不斷的提醒中形成習慣。如有時候:課堂上,你提出一個問題,班上總是這么幾個孩子舉手回答,有的根本不去思考。所以,我是這樣訓練的,當我提出問題的時候,給學生時間思考,然後要求學生全部舉手,並提前告訴學生,回答錯了沒關系,但是一定要有思考的過程,有自己的看法。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下課的時候,我會讓這節課回答過問題的同學先出去,然後把這節課沒有回答問題的同學留在教室,讓他們說說沒有舉手
的原因,是沒有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還是上課沒有聽講。如果能長時間的堅持,學生就會形成思考的習慣,發言的習慣。但是,老師的課還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吸引學生。
總之,要抓好學生的常規習慣,要多動腦子、想辦法。要有計劃,要堅持,做個有心的班主任。希望大家能給我的發言提出寶貴意見。
『伍』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近年來,國內眾多的實驗群體分別從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驗研究。養成教育的研究對深化我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進行了更為積極的、有益的探索,對於提高養成教育的科學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養成教育行為習慣素質教育「養成教育」,就是要著力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品質。只有具備良好品質的人,才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前景。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莊子曰:「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句話也為我們闡述了「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的教育理念。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明顯提高。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豐富的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少年兒童中卻普遍出現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好吃懶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心理傾向。在學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因此,對於這一代學生來說,很重要的教育任務應該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期,從道德行為習慣入手,是發展小學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徑。少年兒童時期養成的不良品質和習慣日後很難矯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隨人的一生。而養成的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則終生受益。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對少年兒童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一、從基礎抓起,規范養成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學校可以把開學第一周定為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要求、希望和目標。並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明確行為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幾年來,我市在探索小學養成教育工作中已經取得一些成功經驗:一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按時完成作業,做到認真、工整。二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個人衛生,學會打掃班級衛生,不亂扔垃圾,物品擺放整齊,講究公共場所衛生,愛護公物。三是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上學帶齊學慣用品,上課前准備好學習物品,走路靠右側通行,上學、放學排隊,讀寫姿勢端正,執筆方法正確、規范。四是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關心集體。
二、構建教育網路,保障養成教育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既有家庭、社會、學校的客觀因素,又有小學生自身發展的因素。因此,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教育網路,齊抓共管。
1.強化教師身教
「身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孕育著教育。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的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於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教師,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垃圾就隨手把它撿起來,有了廢紙、垃圾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的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錯誤並很快改正;有時老師的一個好習慣,一個好動作,都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2.突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撫育孩子的搖籃,既是孩子的第一社會環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家庭又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因此家庭教育的這種廣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難以比擬的。作為小學階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尤為突出。要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向學生的過渡,要與孩子共同度過多個重要的轉折點與學習的關鍵期,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好對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學生判斷是非得失的標准。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行為習慣是非判斷的標准。因此,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各方面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家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
3.體現社會的育人作用
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結合學校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開展社區教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聘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
4.學生本身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學校里,除了老師,學生接觸最廣的還是學生群體,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活動,看看是否有不良現象的發生。有許多學生在老師面前可能會有所顧忌,但在學生之間肯定會「原形畢露」。如若縱容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
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觀察這種現象,然後以一個恰當的時間,用一個恰當的辦法,對「症」下葯,對他們進行「改造」,讓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陸』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有哪些
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提出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1、學會傾聽的習慣((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慣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並按要求認真練習。)
2、善於思考的習慣((1)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2)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3)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
3、敢於提問的習慣((1)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2)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1)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2)與同學交流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5、自主讀書的習慣((1)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2)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3)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4)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1)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2)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1)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
8、搜集資料的習慣((1)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1)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1)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2)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柒』 養成教育包含哪些內容
通過養成內在不斷自我更新的習慣,把學生從低級的學習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從而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不教而教;從孕育良好的品質與道德行為入手,健全人格,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平和穩定的心理狀態。
養成教育又不僅僅是行為道德習慣的教育,它的內涵和外延要更廣更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系統工程,是大教育,但具體操作層面上的落點當然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養成教育理念與實踐體系很可能是一種重要的辦學理念。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的工作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都已明確指出,德育對於中小學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推行養成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在中小學推行德育的明確要求。
(7)小學生養成教育擴展閱讀
良好的習慣不是靠一天兩天,說養成就能養成的東西。對於課外注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有階段性,又有側重面。即在某個階段主要解決什麼不良行為或形成什麼良好習慣,都有一個側重。這個側重每位老師心中都要有數,以便統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
階段性的潛伏期,我們視養成其習慣難易程度而定。容易糾正的不良行為,或能很快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熟人見面互相問好,潛伏期短些;對於一些較難改正,頑固性的壞行為,或短時間較難形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一些本性的行為,潛伏期一般要長一些。其目的是一個——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捌』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教育
如何用正來確的方法教源育孩子?
1.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2.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3.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4.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5.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6.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玖』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幾種做法
一、重視養成教育,教學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們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經常地教給學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將這些道理通過日常小事,自身垂範,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
現在的許多孩子只知享受愛,卻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缺乏愛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有責任感,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負責的人。
3、做一個能夠承受困難和挫折、勇於進取的人
由於種種原因,中學生面對困難時會產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個文明人
文明禮貌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
二、規范養成教育,重習慣培養
初中年級的學生宛如有著蓬勃生命力的小樹,充滿渴望地向著藍天生長,憧憬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諺語就曾這樣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由此可見,習慣的培養是多麼重要。
1、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現著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它能影響人的一生。
2、學習習慣
在學習上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指導。
三、深化養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獨木不成樹,獨樹不成林。」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班主任應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管理班集體,自主的約束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