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並詳細論證了班級上課制的是誰
誇美紐斯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並詳細論證了班級上課制。
所謂班級授課制,這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
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是班級授課方式的擁護者和提倡者。他對班級授課的一些闡述,是班級授課思想的萌芽。而直到16世紀,「班級」一詞被正式使用,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十七世紀初,烏克蘭兄弟會學校興起了班級授課的組織形式。
1632年,誇美紐斯出版了《大教學論》一書。該書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後經赫爾巴特的發展而基本定型。
在中國,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首先採用這一形式。1902年,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後,班級授課制逐漸在全國廣泛推行。
特點
1、按學生按照年齡和知識水平分別編成固定的班級。
2、按「課」教學。
3、按時授「課」。
4、統一授「課」。
5、全班統一開學,統一上課,統一考試,統一升級、結業和畢業。有人將班級授課制特點概括為「班」「課」「時」。
(1)普及小學教育擴展閱讀: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後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並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採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校》、《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Ⅱ 簡述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措施
普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也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層次不斷提高的歷史要求回。新中國建國初期,我答國提出普及初等小學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標,後來提出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大躍進的時候曾經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標。一時間村村辦小學,隊隊辦初中,社社辦高中,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老師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熱情代替了科學,數量淹沒了質量,後來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收縮和消化。所以普及什麼層次教育、普及到什麼程度是要依據歷史條件決定的。
Ⅲ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普及性
普及教育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發展中國家把首先普及初等教育、同時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作為主要任務;發達國家則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同時發展高等教育。
(二)基礎性
我國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小學和中學都是普通教育性質,並且,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
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對每個公民個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起著決定性 的作用。良好的小學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礎。從國家來講,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小學教育是國家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礎。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這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表明,義務教育只能是基礎
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其內容應包括國家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應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強制性
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也是由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和國家各部門共同承擔的義務。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它集中體現在通過立法在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礎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曾為小學教育的發展做過許多努力。
Ⅳ 模里西斯共和國的國家普及小學教育程度!!
網上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d4cb60100i843.html
在模里西斯,小學階段一共有六個年級,人們用standard表示年級;每個年級用毛國國旗的顏色分班,有紅色、藍色、黃色和綠色四種。因此,在學生的教材或作業本上,我們除了看到他們的名字以外,還會看到STD III Red等字樣。毛國小學的入學年齡是5歲,每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同時學習英語、法語和一門東方語言(包括漢語Mandarin,印地語Hindi,烏爾都 Ur, 泰米爾Tamil, 德來固Telegu, 馬拉蒂Marathi 和阿拉伯語Arabic等七種)。實際上,在毛國,除去法語和東方語教材以外,其它所有的教材都是用英語編寫,比如歷史、地理、生物等課程。雖然這樣,但是小學1-4年級學生的英語還是不怎麼好的,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說「克里奧爾語」,一種基於法語的當地土話。
毛國小學還有一個跟中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General Purpose Teacher(GPT)。每個年級的每個班都有一個GPT,這名老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僅是該班的班主任,還是英語老師、法語老師、歷史老師、地理老師等等。也就是說,在毛國的小學,教師不是按科目分的(subject teaching)。這種教育體制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一名GPT老師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除了教學以外,還要兼職做保姆般的工作。這邊的小孩特別調皮,很難管教,所以每位老師在學生面前都是很兇的,這樣有利於威信的建立。可這是不是問題的解決辦法呢?以後我會再來跟大家討論的。
除去General Purpose Teacher以外,其他的任課教師就是東方語老師和信息技術老師(ICT)了。東方語是屬於選修課,小朋友們一般會按照自己的民族來選擇修讀一門語言,比如華人會學習漢語、Telegu族會修讀Telegu等等。當然,小朋友也可能不修讀任何一門東方語,這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抑或可以說是他們父母的選擇,因為每個小朋友要學什麼語言課程,都必須由父母向學校寫信提出的。每個學校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東方語課程,有的學校會開設全部七門課程,有的學校可能只有四種或者五種等等。在毛國的所有小學中,開設漢語課的學校一共是25所。數量還是挺多,而當地的漢語老師極度缺乏,這也是我們來毛國做漢語教學志願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毛國小學一年有三個學期,從一月初到四月初是第一個學期。目前學校已進入期末考試階段,本周也是考試周,我所在學校的期末考試安排如下:
RAJCOOMAR GUJADHUR GOV. SCHOOL
TIME TABLE FOR 1ST TERM TEST 2010
Day / Date
Morning session
9.00-11.45 am
Afternoon session
12.30-15.30 pm
Tuesday 23.03.10
STD VI Arabic& Asian Language
STD V Arabic& Asian Language
Wednesday 24.03.10
MATHS STD I-VI
Normal work
Thursday 25.03.10
FRENCH STD I-VI
Normal work
Friday 26.03.10
ENGLISH I-VI
Std IV Arabic& Asian Language
Monday 29.03.10
HIS/GEOG (Std IV-VI)
Health E- I&II
EVS-III
Std III Arabic& Asian Language
Tuesday 30.03.10
SCIENCE (STD IV-VI)
Std I Arabic& Asian Language
Std II Arabic& Asian Language
因為我過來只給學生們上了兩個星期的課,所以校長特批我不舉行漢語期末考試,呵呵,高興了好一陣子!
順便說一下,這里的考試除了十月份六年級的升學考試是全國統一命題以外,其他年級的期末考試都是老師自己命題、自己組織考試的。每個學生需繳納試卷印製的費用,費用按照試卷的頁數進行收取。考試時,有的班是一個學生一張桌子,有的班是原地就坐考試,這完全取決於每個班的老師,學校沒有硬性規定。
總體而言,毛國小學的運作體制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在語言教學這方面。我們國家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直到大學結束,可是能夠學到正常交流的還是很少,大部分都還是「啞巴英語」!而在模里西斯,他們實際運用的語言也不是英語或者法語,而是「克里奧爾語」,可是這里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英語或者法語,而且能夠正常交流。這是讓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地方了!究其原因,我還未做進一步的研究,待我調查清楚了,再來與大家分享。
Ⅳ 為什麼普及初等教育問題開始成為近代各國發展教育的主要內容
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歷史研究鍾文芳
【摘要】:人類現代初等教育具有基礎性、普及性、民族性、國民性等諸多性質,這些性質使得現代初等教育在不斷改革過程中仍然保持著自己所特有的價值追求。由於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發展直接奠定了現代初等教育的基礎,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某些特性逐漸轉變為現代初等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質,因此,需要對近代西方初等教育特性加以充分探討,才能真正理解現代初等教育的性質及其價值追求。但就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這一問題來說,目前還缺乏專門而深入的研究,因此,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在目前初等教育改革不斷出現的當代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所探討的是關於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的問題,從時間跨度上來說,主要涉及15、16~19世紀後期之間的西方初等教育在發展上所呈現出的特性。在本文中所涉及的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主要指宗教性與慈善性、民族性與國民性、義務性與普及性三對特性。這三對特性在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各有側重,並相互交織。15、16世紀是西方社會進入近代的「序幕」時期,在此階段,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西方近代初等教育開始發端,其標志是本族語學校的產生,本族語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確立,使得此時期初等教育的民族性得到體現;17世紀西方社會在思想意識和精神領域上與神學反復地進行著較量,初等教育處於宗教的控制之下,呈現出明顯的宗教性與慈善性,在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教科書等方面都體現出濃烈的宗教性。18世紀則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都促使著西方社會發生著巨變,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社會貧民階層的范圍得到擴大,大量的貧苦兒童成為社會中的一個很難解決的社會問題,出於慈善的目的而出現了許多開辦初等教育機構的實踐活動,使得在近代西方社會中,初等教育又被看成是貧民教育,具有很強的慈善性。另一方面,法國啟蒙思想運動又使得國家和民族的觀念得到強化。19世紀對於歐、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來說,是一個「全盛時期」,近代初等教育的民族性與國民性、義務性與普及性在此階段得到充分體現,而初等教育的宗教性與慈善性逐漸減弱或消失。初等學校逐漸被看成是由國家來開辦的一種國家機構,教育目的也發生著變化,培養國民、公民逐漸成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逐漸確立起國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學校制度,使得初等教育逐漸具有了國民性這一特性,在19世紀後期普遍出現的初等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也使得初等教育成為一種義務性與普及性的教育。 本文主要分四章來分析和論證上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 的特性。 第一章主要分析和闡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發端問題,主要分兩個部分,一 是分析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端的影響因素;二是分析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產生的標 志—本族語學校。隨著歐洲各國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崛起、宗教改革運動的 興起,以及基於市民階層之上的本族語文化的發展,在15、16世紀,基於民族 語言之上的初等教育機構—本族語學校出現,本民族語言成為這些初等教育機 構中實施初等教育的中介和教學內容,使得近代初等教育具有了初步的民族性。 同時,由於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宗教教育成為初等教育的核心內容,也使得西方 近代初等教育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具有宗教性與慈善性,初等教育的普及觀念 在此時期也在宗教改革運動下被提出。因此,可以說,此時期是近代初等教育特 性的發端時期,本章的目的就在於揭示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是在何種社會、文 化背景之下所出現的。 第二章主要分析近代西方初等教育所具有的宗教性與慈善性,這兩種特性在 19世紀後逐漸減弱或消失。在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展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 初等教育是屬於教會所控制下的一種宗教事業和慈善事業,出於宗教和慈善的目 的,歐洲的教會和宗教團體承擔起了為普通階層人民的子弟開辦初等教育的任 務,不論是初等教育的目的,還是初等教育的教育內容,都呈現出宗教性與慈善 性。本章主要通過從觀念和實踐兩方面來分析和論證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所具有的 宗教性與慈善性。 第三章重點論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民族性與國民性的確立過程,主要體現在 初等教育逐漸由教會壟斷的宗教事業和慈善事業轉變為由國家開辦和管理的公 共事業,初等教育的目的和內容表現出對培養「國民」和「公民」的追求。近代 西方初等教育特性中的民族性與國民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尤其是18、19世 紀,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被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在德意志的近代初等教育發展 中尤為明顯。本章主要對國民教育思想以及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過程進行 剖析,從而來闡釋初等教育民族性與國民性的表現。在闡述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 過程中,主要選取德國、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國民教育制度的發展來進行重點分 析。 第四章探討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義務性與普及性問題。從宗教改革起,普及 初等義務教育逐漸成為近代西方各國發展初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使得初 等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普及的義務性教育,從而逐漸具有了義務性與普及性這一對 特?
【關鍵詞】:西方 近代 初等教育 特性
Ⅵ 日本是不是世界第一個普及小學免費教育的國家
1、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義務教育的國家是德國。
2、德國在1619年頒布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令,距今已有380年歷史。
3、16世紀,歐洲產生了普及義務教育的思想,如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1448-1553)提出,所有兒童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594-1670)提出,兒童不分貧富貴賤、男孩女孩,都應進學校,德國在1619年頒布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令,成為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
Ⅶ 中國是什麼時候(幾幾年)普及的小學教育。
應該是普及的九年義務教育吧,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小學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Ⅷ 論述近代英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過程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
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一大批較好的高等學府,為英國和世界培養出許多傑出科學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有大學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國最頂尖大學聯盟「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此外還有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布里斯託大學、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杜倫大學。另外還有其他諸多著名大學,如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小學教育;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第四階段為高等教育階段;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余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Ⅸ 為什麼普及初等教育問題開始成為近代各國發展教育的
即小學教育,或稱基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備的教育。通常指一個國家學制中的第一個階段的教育,對象一般為6~12歲兒童。 這種教育對提高國家民族文化水平極為重要,因此各國在其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都把它定為實施義務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