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的教育應該注意哪些
教育孩子應該以引導為主,多鼓勵、贊美孩子。
教育專家談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教育。
養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最實、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經過十年的研究實踐,我們賦予了養成教育更多的新內容,特別需要強調是,新的養成教育,因為青少年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學習生活中度過,學習不好,做人就沒有信心。因此,從學習習慣突破,從而解放孩子的大腦,進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創造等習慣,才能全面豐收。
養成教育有兩個任務:
一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人格;
二是突出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發現和解放孩子的大腦潛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養成教育實施原則是:家庭學校互動,遵循成長規律,啟發階段覺悟,引導主動發展。
養成教育操作要求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讓我們來理解什麼是習慣?
習慣有哪些特徵呢:
一、是後天性。
習慣不是先天的、遺傳的,而是人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人們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良好習慣,克服不良習慣。
二、是穩固性和可變性。
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較難改變。但這種穩固性也不是絕對的,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即使是已經形成的較為牢固的不良習慣,也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有一個孩子時常生悶氣,父親就對他說:「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氣暴躁,就不要培養這種習慣,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長怒氣的事。」這位父親首先讓孩子設法保持安靜,然後讓孩子計算自己有多少天沒發脾氣。從原來的天天生氣,到後來兩天生一次氣,然後三天一次,再後來四天一次……這個孩子愛發脾氣的習慣起初只是減弱,後來則漸至消滅。
三、是自動性和下意識性。
習慣是一個行為自動化的方式。所謂自動化,就是穩定的條件反射活動,甚至是下意識的動作。行為習慣形成以後,就不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從心理機制上看,習慣是一種需要。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感到很別扭。因而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開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種行為,而非習慣;如果想都沒想,自動地去喝一杯白開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別扭,這樣的行為就叫做習慣了。
四、是情境性。
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養成了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裡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如何認識和理解「養成教育」理論並使它在教育中發揮作用呢?我的建議是:
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全面理解習慣的含義、特徵、分類等。很多父母常憑經驗辦事,對孩子的教育很盲目,是很危險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科學、系統、規范和現代。要達到這一要求,可以多參閱一些與習慣相關的書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習慣的含義、特徵、分類等,並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以明晰的方式向孩子做一些說明,盡可能讓孩子明白習慣是什麼、習慣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多角度啟發孩子。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把與習慣相關的故事或名人軼事等搜集起來,講給孩子聽(年齡大的孩子可以讓其自己閱讀),這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講一篇大道理要強得多。此外,通過其他的形式如影視劇等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總之,形式越生動活潑,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討論各種社會現象。從側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習慣對人所產生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死,最好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會……」之類的命令、恐嚇性的話語,而應以探討、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將道理揭示給孩子。
多留心孩子的習慣,常和孩子談心。要多留心孩子的習慣,常常和孩子談心,最好以朋友對話的形式出現,不要動不動就讓孩子覺得父母居高臨下、很可怕或者難以接近。父母要在和孩子接觸的過程多加留心,看孩子都具有哪些習慣,是什麼類型的習慣等等,可以讓孩子自己總結都具有哪些好習慣,有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需要改正的。父母也可以檢查一下自身的習慣,或者讓孩子來分析父母的習慣。
配合學校的教育。父母應當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了解學校近期的工作重點,如果與孩子的習慣養成相關,應在家中強化孩子的習慣養成意識。
從個體層面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淀。從社會群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附:名家論養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長過程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
----徐惟誠(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
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著名教育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孫雲曉(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關。
----關鴻羽(著名教育專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求真務實,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陸士楨(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程鴻勛(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學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
----張梅玲(著名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
培養習慣有利於「知行合一」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成習慣才能把認知轉化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品質;第二,習慣培養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詢專家,中國健康教育所研究員)
正如大教育家所說,智育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而德育必須從小培養,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孫蒲遠(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
從正確的認識到正確的行為之間,有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叫「習慣」,教育的本質就是架一座質量堪稱優良的橋梁。
----林 格(我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原任職於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② 關於小學生的教育方法
關於小學生的教育方法
逯常芬
孩子需要您的正確教育方法。很多家長教育小學生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意識的,這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足的地方。那麼,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呢?學習全面科學的教育方法才是最終解決之道。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是一門學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更新;所以家長不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要不斷的學習教育方法,這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最佳途徑,這比什麼名貴補健品都要強。智力正常的孩子,所不同的就是教育環境、教育方法,這正是傑出孩子養成的沃土。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專家方法和建議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一: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還不適應學習學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學習環境,你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這幾道題40分鍾做完,做完後就可以玩半個小時,半小時的誘惑對小學生來說應該是不小的吧!之後再學40分鍾,再玩半小時,反正時間多的是,這樣總比一坐坐幾個小時卻不愛學或學不進去要強! 但事先要和他講明,要麼選擇一直學,愛學進去不學進去,嚴密選擇學40分鍾,玩30分鍾.如果在40分鍾內學完該時段所學科目,如20 分鍾就學完,而且做的很不錯,那就玩50分鍾,把剩餘時間都用在玩上,家長千萬不要吝惜玩的時間,我認為對於小學生,玩應該是第一位,學習是其次!玩的時 間要和學習的時間差不多!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二:要經常鼓勵孩子,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說令孩子灰心的話,如"你怎麼這么笨呀!" "這么簡單的題也能錯" "你看***考的多好!"類似這樣的話當免即免,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卑,自覺不自覺地就想到"我為什麼會怎麼笨......這對孩子今後的影響是不 容忽視的.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當然不能一味地誇贊,否則小孩子會有高人一等,盛氣凌人的感覺,對今後與同學.同事相處是一大弊端,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受點委屈,在家受委屈總比在外受委屈強吧!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三:不要每次在孩子學習時都很嚴肅,很可怕的樣子,讓孩子畏懼進屋學習,可以將屋子布置成樂園,讓孩子自己想進,而非被迫進入. 在孩子學習時,40分鍾內無論他干什麼都不要說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發上,或里他較遠的地方)拿一本書看,最初只需讓他感覺你不在監督他了. 拿本書知識做做樣子,當他走神時咳嗽一聲,以示提醒.我認為以後就可以養成習慣了.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四:馬虎是學習中的一大忌,會的題做錯那就是不會,這話可以這樣想,但最好不要對小孩子說,他們理解不到這種程度,不妨換個語 氣,如"這道題既然會就要把它做對,要不然老師以為你不會呢!沒准老師會以為你是一個笨小孩呢!"要抓住重點,小學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 也可以採取懲罰措施,如馬虎一道題罰做5道,再馬虎再罰,讓他不敢馬虎 有些孩子總拿馬虎當借口,有時,他根本不會做這道題,可他卻說成是馬虎了,這樣大人也就無話可說了,千萬不要讓他有機可乘,馬虎就是不會,要證明自己會,就別馬虎!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五:可以不必在學生身邊看著他學習,給他40分鍾,讓其自己想,不管會不會,都只有40分鍾,之後再幫他檢查,給他講他不會的. 不要一發現他做錯就給他糾正,讓他獨立做完,自己先檢查,認為無誤後,再給家長看.(鍛煉獨立)。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六:對於孩子所學內容,你要表現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還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請教,讓他感覺他很了不起,讓他心甘情願地給你講解他所學內容,(以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非讓他感覺你什麼都懂,只是在看著他! 對待孩子需要有耐心,當初你可以不厭其煩地教孩子說話,現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將心比心! 如果你向一位大學教授請教,你是希望他和顏悅色地給你講解呢還是希望他一味地挖苦諷刺呢?孩子與你一樣哦!
■家長如何教育小學生建議七:家長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家長要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③ 怎樣教育小學生
小學教育為人的一生奠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那些幼小的心靈,都應該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慎重心態,這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認同,為越來越多的人日益達成共識。但是,重視小學教育是一回事,用什麼來教育及怎樣來教育又是另一回事。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常常就是,僅知道要重視,「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所作所為常常事與願違,出現了不盡人意的大量「反教育」現象,費神費力費錢,卻在做一件摧毀孩子自信心、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事情。如果我們在教育的問題上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如果我們過於急功近利,如果我們用了錯誤的教育價值及教育方法,那麼還不如在孩子面前完全忽略了教育好。因為,完全沒有教育也遠比錯誤的教育要好。一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還不如原地站著不動。然而,孩子在成長,情感在發展,作為教師的社會責任容不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作選擇。我們常常只能是,不是作正確的教育,就是作錯誤的教育,不是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就是破壞孩子的健康成長。處於 「不教育」狀態,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不太容易出現的。因此,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教育的問題,作出謹慎的選擇。用什麼來教育及的問題 記得有人說「有愛才有教育。」難道老師不愛學生嗎?我們很多教師和許多家長一樣,希望他們認真完成作業,希望他們成績優異,希望他們出類拔萃,希望他們長大有出息。我們的心,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啊!可為什麼會這樣?教育僅僅有愛就行嗎?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恨鐵不成鋼式的批評、斥責甚至打罵結果常常是與我們的本意不同,甚至相反。愛需要通過很多正確的方式來表現——溫暖,關心,安慰,同情,溫柔,藝術技巧等等。 所以我認為教育小學生第一尊重學生,平等對話。 這里所言的平等,是教師在與學生談話的時候,二者要平等。我們不能認為我們是老師,是班主任,學生應該由我管,因而以管理者自居,對學生可以,隨意呵吡,大聲批評,不相信他的辯解,不尊重他的談話,一陣訓斥之後武斷的解決問題。這樣表面看來沒有問題了,實際上埋下了很深的隱患,學生對老師的處理敢怒而不敢言,不是陽奉陰違,就會以濫為濫,對老師不再信任,師生之間的溝通就此斷絕了,這只能使學生錯上加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當一個學生打斷我說話的時候,我是說「我希望把話說完。」去掉了原來的「安靜,你很沒有禮貌。」當我看到未完成作業的學生時,我是說「或許你遇到了麻煩,你的作業需要我幫助嗎?」「對此我很不滿,作業應該完成。」去掉了原來的「你真是只懶蟲!」」去掉了原來的「今天誰值日,地上怎麼那麼臟?」我發現學生變得做事情樂意接受了,而且能把事情做的不錯。 第二,教師要樂於奉獻,關心一切學生,關心學生的一切。 教師這一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職業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學生心中的形象。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為了完成或提高升學率,一些教師只重點關照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忽視甚至鄙視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生在學校是來接受教育的,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有待提高,要普及高等教育不是很容易的,必定有一部分學生升不了學而走向社會,從人格上講這一部分學生與成績好的學生,甚至教師都是平等的,教師在課堂上的不公正待遇必然會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使他們走向教師的對立面,在課堂上想方設法與教師作對,製造事端,影響課堂教學。為此,教師必須摒棄這種做法,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第三,教師要放下架子,弱化權威,做新教師。 要融洽師生關系,做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尤其是現在這個信息時代,電影、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網路……學生幾乎被包圍在各種各樣的媒體之中,面對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他們常常是只能狼吞虎咽地去吸納、去模仿,而很少進行理性的選擇。他們的生活很忙,但很精彩,溜冰、踢足球、看電視、唱最新流行的歌曲……他們很自豪地標榜自己是新新人類。相比這下,教師們接受這類信息的渠道少得多,他們會給學生講知識就是力量,他們會說牛頓和魯迅,當這樣的老師走進學生圈子中,就像一個土著走進外星人工智慧的沙龍——他們對這個圈子的話題幾乎一無所知,根本無法插嘴,又怎能對學生產生凝聚力和影響力?又怎樣融洽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題之道,「業」也不僅僅是作業,「惑」可以來自於所接觸的任何一個領域。正因為如此,新世紀的老師難當,因為他們可以為學生之師的范圍相對於學生日益擴大的信息來源說,正在漸漸縮小!這就導致了師生之間共同語言的減少,心理距離的拉開。而一旦心理上產生隔膜,學生對老師就會敬而遠之,老師對學生也會產生誤解。所以要融洽師生關系就必須做一個受新新人類歡迎的好老師,教師們就要放下架子,虛心學習社會上各種新生事物,對不懂的東西不能簡單地否定。就整體而言,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全面、系統,學生不如教師;但就認識發展而言,學生思維天生更具活力,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靈性,這就是所謂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第三,教師要敢於解放學生。 現今考試制度的改革無疑給融洽師生關系提供了土壤,我國現今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即「敢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狂想、奇談怪論、離經判道」,教師不致於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符合所謂的標准答案而給學生以難堪,從而造成課堂氣氛緊張的局面,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把自己要說的話都說出來,老師在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才能把知識學得更扎實更全面。 總之,融洽師生關系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融洽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一教學新理念,使教學有一個新突破。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嘗試,努力搞好師生關系,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四自的新一代學生
④ 如何教育小學生
古代就有很好的教育啟示,比如『孟母三遷』教子······環境很重要··專····再屬就是要孩子做到自己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騙不了··························
⑤ 如何教育小學生最好
關於來學習問題,孩子剛剛進源入學校接觸課堂,這個時期關鍵的是要讓孩子養成學習自律的好習慣,讓孩子養成認真聽講,先把作業做完再干其他感興趣的事的好習慣!很多習慣都是這時候養成的,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多陪伴他們,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善於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關於交流問題,父母要改變用強迫、指責等消極方式對待孩子,要肯花時間、有耐性,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對孩子的優點進行發自內心的贊揚。了解關懷接納孩子,孩子就會很樂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並非夢想,孩子也能順利邁進向成功之路。
關於興趣愛好問題,小學生畢竟還不是成人,往往容易沉醉、迷戀於某一興趣愛好而不能自拔;針對小學生這種現象,要讓小學生擺正興趣愛好的位置,要使他們明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接受思想教育,提高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只能處於從屬地位,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成終身職業;興趣愛好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精彩,更加快樂與幸福,但過分迷戀與沉醉就成嗜好,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⑥ 小學生怎麼教育
下面僅舉幾例,拋磚引玉,請參考
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學會傾聽技術,改進政治課教學。
羅傑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他首先創造了「患者為中心」的咨詢方式,採用非指導性技術鼓勵或指導患者弄清自己的問題,讓患者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他把這個原則應用在教學領域,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對學生應該採取「移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的方法。所謂移情,就是要理解和欣賞學生的感情,即要善於將心比心。所謂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加判斷地認可學生。無條件意味著教師關心學生是出自真誠,不以學生的回報作為交換條件。所謂真誠,就是表裡一致,不裝模作樣。
「患者為中心」原則的具體操作,很講究傾聽技術。這與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的灌輸、說教是格格不入的。傳統的方法往往是照本宣科,一講到底,滿堂灌,簡言之是講。運用心理學的「患者為中心」原則,則是叫學生說,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的任務是傾聽和指導,簡言之是聽。學生說了就理清了問題,說了就更認識自己,說了就渲泄了,說了就輕鬆了。而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也就充分表現出來了。
學會傾聽技術的一條極好途徑是組織討論。討論時要熱情激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作,敢為;要允許學生說錯,做錯,錯了絕不挖苦、諷刺;要允許學生隨時改變自己的說法和做法,否定自己一向認為「是」的事物;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師雲亦雲」培養不出有豐富想像和開拓精神的人才;要鼓勵學生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提倡學生「找岔」,並允許同教師爭辯,「唱對台戲」;要鼓勵學生敢於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不怕被視為「謬論」、「邪說」,勇於提出自己的新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而「別出心裁」、「標新立新」;要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發想,根據不同角度轉向,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包括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然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增長才幹,培養創造能力。筆者曾組織過「成語中的哲學原理」,「中國能否採用兩黨制、三權分立」,「中國共產黨既然有嚴重錯誤,為什麼還能領導現代化建設」,「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等專題討論,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採取「移情、無條件關注和真誠」的方法,學習傾聽技術,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需要層次」的原則,選擇適當需要層次,改進政治課教學。
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看來,需要是人的行為和活動的決定原因,而且也是人的個性發展的決定原因。因此,教育首先是對需要的培養。但是,需要是有層次的,只能由低到高循序漸進。較低層次需要滿足了,才能向較高層次的需要邁進,乃至追求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社會公德教育提出的「大公無私——應當;公私兼顧——正當;自私自利——不當」的口號,就是根據的人需要劃出的不同層次,因而受到群眾普遍認同。上海市提出的市民必須遵守的「七不」規范,就是從低層次需要做起的實例,似乎與國際大城市地位不相稱,實際是精神文明最佳切入點。因此,政治課教學也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層次的規律作出相應的調整,而不應該進行脫離實際的理想化教育。
以前的政治課教學,往往採用理想化教育模式,希望學生追求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然而,現在的社會展現了人性中更多的側面,而其中的許多側面與理想化的道德價值觀相去甚遠。當我們把理想化的看法灌輸給學生時,他們所看到的現實卻是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並不具備這些美德,那麼政治課的教學就可想而知了。
選擇適當的需要層次進行教學,符合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講「人為什麼要工作?」學生們往往脫口而出:「為了賺錢。」這種回答屬於低層次需要,思想境界當然是不高的,教科書上也不是這樣講的。但我首先給予認可,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作確實還是一種謀生手段,工作為了賺錢無可非議。接著再問學生:「那麼,工作除了賺錢這個目的是否就沒有其他目的了呢?」這時候,課堂里氣氛活躍,學生們爭先恐後發言:「工作能給社會創造財富」,「工作、勞動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工作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工作能使人充實,富有樂趣」,「工作能實現人生的價值」……還請學生舉例證明上述觀點,並著重討論了「工作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問題,把學生引導到人的需要的最高層次。這種方法避免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抵觸情緒,教學氣氛融洽,教學目的容易達到。
運用「無意注意」的原則,增強刺激,改進政治課教學。
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把注意分為兩類:一類叫有意注意,是預先有一定的目的,並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本文不談)另一類叫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喚起無意注意的刺激分為四類:(1)心理物理的刺激特徵。強度、大小、 顏色、音量的變化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徵。(2)情緒的刺激特徵。 某些刺激能喚起情緒反應,加快心跳,提高人的活動水平,使人凝神屏息。(3)差異的刺激特徵。某些刺激偏離它們的周圍環境或偏離人的預期效果,便會造成差異,使人有新穎感、復雜感、驚奇感、或獨特感,喚起人的注意。(4)指令性刺激。發出指令詞語,喚起學生注意。政治課理論抽象,內容枯燥,教師若不精心組織,往往顯得呆板、空洞、單調乏味。我們運用「無意注意」的原則,以增強刺激,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在講「人生理想」時,我貫徹「無意注意」的原則,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上課開始,我說,「我們先來做個實驗。」(此乃差異的刺激)然後拿出一個寬口瓶,把一堆拳頭大小的石頭一塊一塊放進去,直到一塊也塞不下時,問:「瓶子滿了嗎?」(此乃指令性刺激,下同)每個學生都說:「滿了!」我拎出一桶小石子,(此乃心理物理的刺激,下文加沙、加水亦然)將石子倒進瓶里,搖動瓶子時石子一個個擠進石頭中間的空位。又問:「瓶子滿了嗎?」這回學生們提高了警惕,有的說,「可能還沒滿吧!」我又拎出一桶沙倒進瓶子里,沙粒流到石頭和石子之間的縫隙里,再問:「瓶子滿了嗎?」「沒有!」這次全班響亮地回答。「很好!」這時我拿出一罐水倒進瓶子里,直到溢滿瓶口。我看著全班問:「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一個性急的學生連忙回答:「說明不管你的計劃排得多滿,只要你努一把力,就能塞進東西。」「不對」,(此乃情緒的刺激)我說,「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先把大石頭放進瓶子,以後再努力也放不進去的!生活中的大石頭是什麼呢?就是人生理想!要優先放進你的瓶子里。」例子貫串了四類刺激,喚起了學生的無意注意,且耐人尋味,思想性也強。
為了增強刺激,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舉例一定要用心。在講「一分為二」時,我這樣舉例:按照歐氏幾何學,教室里天花板上兩盞電燈是平行的,因為同垂直於天花板。但把電線理解成直線,就不平行了,而是相交於地心。同理,兩只輪船在同一緯度向北平行航行,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是處處相等,而是越來越近,最後相交於北極。可見歐氏幾何學也是一分為二的。在講「規律」時,我舉了「蟬與數論」的例子。為什麼蟬的生命周期是13年或17年呢?13、17是質數,除了1 和本身之外沒有其他的整數因子。生命周期為質數的蟬由於天敵少,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因而就生存下來了。生命周期不是質數的蟬則反之。蟬並不懂數論,而是自然規律在起作用。在講「民族問題」時,我展示了新版人民幣各票面上的民族頭像。在講「宗教問題」時,我列舉了源自宗教的成語。在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時,我列舉了漢語中的「善」是「羊、廿、口」,意即很多羊,羊是古代的財富;英語中的「good」,即表示「好」、「善」,也表示福利,……增強刺激的手段,還有看教學電影、錄像,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等。
這樣講課,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講之前,學生捉摸不透。講之時,學生全神貫注。講之後,學生回味無窮。
要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政治教師首先要學好心理學乃至研究各種流派,諸如詹姆斯的功能主義,華森的行為主義,魏泰邁的完形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馮特的神經心理學以及不是個人獨特的認識心理學等等。
其次,要真正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政治教師最好是個雜家。無論天文地理、文科理科、文娛體育、琴棋書畫,都能略懂一些,要啥有啥。只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左右逢源,出奇制勝,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改變政治課枯燥乏味的情況。
再次,學校也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的氛圍。令人高興的是,加強心理教育已成為整個教育界的共識。上海市最近出台了學校心理教學三年規劃,並作了具體部署。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下,政治教師更能自覺地學習心理學,運用心理學原則改進政治課教學。
⑦ 小學生教育
環境熏陶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可以讓孩子受到感染與熏陶。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創造好生活環境,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孩子的美好情操。
樹立榜樣
榜樣是從別人的良好思想與行為來影響與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比如像鄰居、老師、同學、模範人物、革命領袖等優秀品質都是孩子的學習對像,有時候家長的言行正確與否,對孩子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所以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
表揚獎勵
用表揚獎勵的方式來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給予好評與肯定。這樣的好評與肯定會加強孩子進取心與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也要做到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 還要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後者對來生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在批評與懲罰時,必須要做到全面的了解情況,要掌握好不良思想的行為的具體情節與嚴重程序,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
生活秩序
家庭教育中良好的生活秩序是會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好方法,是提導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孩子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家長可以在旁邊指點。
說服教育
談話,父母根據孩子的思想實際,講道理,擺事實,這樣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必須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討論,有時候父母要與孩子共同討論,介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如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這樣使孩子明辨是非。
課外閱讀
在課余時間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閱讀書報雜志,讓孩子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好孩子閱讀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通過閱讀增長知識。
接觸社會
平時帶孩子到公園、商店、風景區、農村或者是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孩子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⑧ 小學生怎樣教育
1、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強調物質獎勵:
過多的物質獎勵可能會使孩子原本對學習的興趣,變成為了獲得物質獎勵而學習。當學習變成為了獲得獎勵而不得不付出,學習就會變成一件苦差事。
此外,獎勵物要適當,物質獎勵不宜過多,物質獎勵過多會削弱內部驅動力,精神獎勵也很重要,比如一個愛的抱抱。獎勵物不選貴的,要選對的。如:對於喜歡畫畫的孩子,當他學習表現好的時候,獎勵他一盒好的油畫顏料,獎勵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套心儀已久的叢書都是非常好的。
2、教育過程中,孩子做的對的事情要及時獎勵:
及時獎勵更容易讓嬰幼兒將該行為與獎勵結果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增加該行為頻率的目的。當然,變化的獎勵頻率不僅能使兒童某種行為頻率增高,而且還有抵禦行為消退的能力。
不過,一味地表揚和過於吝嗇表揚都不利,在使用獎勵的時候多一點過程取向,多一些積極心理狀態,養成積極心理行為。
3、及時鼓勵孩子:
在遭遇挫折時,過程取向的表揚,使兒童的自我評價更積極、對自己在任務中的表現評價更客觀、情緒狀態更佳、也更願意堅持。表揚事實,拒絕虛假表揚。可以提供具體反饋信息的表揚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評價。
4、給孩子適當提高要求:
為了避免孩子的水平停留在原來的高度,家長在肯定孩子、給孩子表揚的同時,也可以恰當地給孩子提出一點要求,讓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5、讓孩子養成習慣:
習慣是不遺傳的。用平常心來養育孩子。「我小時候也是這樣。」不能用個例來代替全部,用這樣的理由來縱容孩子的壞習慣。習慣培養有關鍵期。語言語匯培養關鍵期就在中班大班,要多聽規范的語言,進行大量的語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