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畢業論文小學教育

畢業論文小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7 23:31:52

A.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比較好

這個就要看你對哪一方面比較熟悉啊,找容易寫的寫,我之前寫論文找了一篇我壓根兒不是很了解的論題,最後頭疼死我了,就找的找的代寫的,中和論文網,質量和服務都挺不錯的,你要是需要的話,可以去看看,應該可以幫你!

B.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4000字左右 急用!!

你可以到網上去搜搜這方面的材料。最好能夠結合實際寫寫這方面的案例。完全從網上照抄是萬萬不可的,如果發現多處是網上搜集來的,你還得重新費事。所以最好擬定一個提綱,然後參考一下所收集的資料,再自行整理比較合適。

C. 求一篇小學教育學畢業論文範文

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對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又成為電化教育的主體,並發
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CAI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
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
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學校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
內容。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育教學運用思考
134中國科教創新導刊China E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教育需要改革,網路改變教育。目前,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在教育領域中最為
廣泛應用為網路遠程教育和多媒體輔助教
學,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正由單機
課件演示向多媒體網路教學發展。多媒體
網路教學的出現為建立新型的教學方式提
供了契機,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擴展創造
了條件,同時它也全面沖擊著傳統教學,導
致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本文主要論述的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應用。
1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最
有前途、令人振奮的發展領域。社會的進
步、科學技術、知識的急劇增加和人口的
膨脹,急需訓練有素、能適應時代要求的
人才。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
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饋及
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同時或交替作用給
學習者感官,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
種種弊端,使學習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
性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意
義既深且遠。
2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2.1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引發學生主動學
習的慾望
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
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
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
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
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
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設計了這樣一
個開頭場面:米老鼠要坐車去找唐老鴨,先
坐長方形輪子的汽車,車開動不了。接著
改坐橢圓形輪子的汽車,車開動了,但是車
子不穩,顛得厲害。最後,它坐上了圓形輪
子的汽車,汽車賓士向前,舒服極了。那麼
圓形和長方形、橢圓形有什麼區別?為什
么圓形輪子的汽車才開得穩?……形象生
動的畫面,美妙無比的音樂,兒童化的語
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萌發起學生學
習的慾望,學生躍躍欲試,各抒己見。
2.2利用展台,改善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展示台演示既滿足全體小
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
使實物(圖片)等放大提供給學生逼真清晰
色彩鮮艷的教學效果,教師將體積較小或
數量不足的實物標本及照片,通過展台真
實的呈現在大屏幕上,供小學生觀察討論,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進行教
學,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小學生的抽象
思維能力還不發達,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
概念時,必須藉助實物的圖象來支持。比
如,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要講清時與
分的關系這個教學難點,如果光靠教師嘴
巴說,學生肯定不好理解。教師利用多媒
體演示,時鍾走一大格,分鍾同時走一圈,
並配有「嘀嗒」聲,學生就可以直觀、清晰
地觀察出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時針
走了1小時,分針走了60分。多媒體教育技
術引入教學,使學生觀察的重點得到突出,
思維也從具體向抽象過渡,教師教學的難
度得以降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3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調動學生主動學
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方式
更加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審美
性與現實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
學習效率,讓學生學習過程得到良好的熏
陶。多媒體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各種情景,
引發學生產生愉快輕松的情感體驗,激發
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美術課
上,教師利用掃描技術將學生用書上小小
故事圖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
書上的圖片突然出現在「大電視機」上,都
興奮得不得了。這樣一來,孩子活動的積
極性調動起來了。另外,還利用掃描儀將
拼圖材料掃描進去,讓孩子了解了拼圖的
方法……孩子們對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喜
歡,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了學
生的好奇心,更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4提供良好的想像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
多媒體能隨意的放大、縮小、定格、移
動畫面或畫面中的事物,有利於學生拓展
思維空間,豐富想像力。在音樂和科學教
學中,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通過多媒體繪
畫,畫面的變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
事情節中,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想到
了許多……
2.5利用課件或媒體演示,靈活突破重難點,
優化教學過程
教師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結合
的優勢,變靜態掛圖為動態畫面,變說教為
形象視覺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
覺、感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猶如身臨其
境,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還給孩子
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又充分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優化了教學
過程。

3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具備
多媒體教育資源的合理設計、開發、管理
與利用的能力與對學生信息技術環境下學
習的設計、組織、指揮的水平。不是所有
的課都適合於多媒體環境下學習,要根據
教學自身的學科特點,合理運用教育手段。
同時,多媒體運用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只
能是作為教學中的新興輔助手段,並且在
運用時,教師不僅要掌握教學方法,還要對
不同的多媒體素材編輯工具的性能以及教
學所要達到的效果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
解。也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協作學習活
動中的組指導和調控作用,要為學生解決
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結語
媒體,就是信息的載體,簡單地說就是
信息的表示方式,在教學中就是我們向學
生展示知識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就
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集文字、聲音、
圖像、動畫效果、影音文件等多種媒體為
一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突破了「黑板加
粉筆」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貧乏、形式單
一的框架,拓寬了時空的概念,在繼承傳統
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特
點,以其鮮明的畫面、逼真的色彩、生動的
形象及聲音效果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
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等感
官;發揮師生交互的優勢,達到寓教於樂、
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走進課堂,已經是一個不爭的
事實。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設計、製作、
運用課件的能力,這也是新時期教師的基
本素質,但是,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師各方面
的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這也是
大家公認的道理。現代高科技在小學課堂
上得到運用和發展,也體現了我國教育改
革和教育發展的重大進步。但是,只有處
理好客觀存在的矛盾,事物才能繼續向前
發展。

D. 求小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一篇

建議您去看下(創新教育研究),學習參考下

E. 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高分求。一萬字。

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服務於社會,教學創新……一個個有關創新的話題被提起,在碰撞之間,創新教育這一概念在教師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筆者作為一名高級職業學校的教師深知:社會綜合實力越來越體現在民眾素質的高低和創新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上,越來越體現在這一群體的創新能力上。惟有創造,惟有個體的創造力,才是他全面發展的最好顯現;惟有創造性教學才能適應目前新教育模式的考核,才更有利於青年發展,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才能適應這瞬息萬變的社會對人的要求。因此,在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下,我們從事教學必須開展創新教育。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夯實知識基礎,煉鑄學生的創新人格。

當前很多專家擔心:學校教育把學生的創新能力扼殺了,畢業後再要求他創新,為時已晚!因此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學校教育至關重要。學生創造力和全面素質是相輔相成的,夯實學生的文化知識是基礎,而創新是核心,實際上創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的實踐能力,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別對待,有創新能力的學生要引導他們創新,缺乏創新前提的學生還是要從基本功抓起,促使學生把基礎知識學扎實,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理性的評價能力,培養學生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品質,關注現實,關注前沿社會的心質。讓他們在進入社會後,對某一領域產生興趣,並為之努力,才有可能激發出創新火花。從而水到渠成形成完美的創新人格。

二是活躍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學生成為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尤其一些教師高高在上,脫離學生實際,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習的積極性就低。怎麼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因此,教師應以真誠的愛心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一方面把學生當成孩子去交往,寬容他們反復地犯錯誤,相信並幫助他們在不斷地犯錯與糾錯中逐漸成長,走向成熟;一方面與學生作為朋友去交往,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拘時空,不拘形式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力求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一方面把學生作為同道者去交往,和他們一同去探索知識,發現問題,解決矛盾。從而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三是巧構教學模式,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

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就應從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入手。如果教學總是老一套,教條條、背條條,「一言堂」式的灌輸,只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由於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因而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靈活巧妙的運用教學模式,把教學變成一個啟迪學生積極思考的王國。在文史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所關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聞片斷、時事材料、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等,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構建知識、材料間的聯系,同時,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那種強烈的探索慾望,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對於教材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學中就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深入淺出,有形象生動的比喻去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理解。並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運用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多媒體直觀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教學更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加。在新穎的教學方式下,給學生一片自由的思想天空,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與「灌輸教育」中解脫,在主動學習的自由探索中尋覓到創新思維的靈感。

四是輕松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輕松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僅能使學生熱愛知識,樂於接受知識,而且能使學生主動地追求知識,能吸取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驅使學生在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喚起學生的創造熱情和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教育必須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尤其要創設安全自主的心理環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新精神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營造課堂師生互動、相互愉悅的教學環境,並實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學管理,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應歡迎學生提出與自己或書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個互相討論、互相促進的教學相長的良好環境和氣氛。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勇於發現自我,勇於發表獨特見解,逐漸成長為具有大膽探索精神的人。

五是提升教學基礎,營造學生的創新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指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後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學校做為培養學生主體精神的創新能力的搖籃,要為每個學生的一生做好准備,就要努力的去營造和維護創新教育的保障,構建良好的創新環境,保持教學基礎的永久創新活力。創新能力不是僅靠教出來的,學校所做的,應當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創造創新的環境與氛圍。筆者以為一是要在學生中形成「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自然有收獲」的忍耐心理;二是要在教學上,形成教師、學生自己支配創造思維的自由境界;三是要在教學工作中,形成遇障礙齊化解的溝通渠道;四是要在校園里形成遏制研究、學術中造假的誠信風氣;五是要在學校中,形成各類觀點交織並容的寬容胸懷。營造出符合學校實際、貼近教學雙方的創新環境。

F.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大致內容:學生應該檢視的一些論文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
潛在題目的來源
論文的貢獻
一般無法被接受成為論文的專案
針對一個題目調查現有的知識
開始從事研究的架構
搜尋題目的策略
緒言
博碩士生對於選擇論文題目的困惑
對知識的貢獻
題目的范圍
論文應有的水準 …
建議可先行了解
良好題目的特性及可能來源
應有的貢獻 v.s. 無法接受
知識調查,研究方法,搜尋策略
找題目不容易
需要時間與努力
具備知識,及早准備
學生應該檢視的一些論文
相關領域中得獎的論文
在有選擇的領域中新近發表的論文
繫上老師們建議的較佳論文
指導教授建議的最佳論文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1/2)
研究的需要
顯著的,重要的
研究結果不一定被立即應用
可行的研究方法
資料的搜集
研究方法的技術,成本,時間..
合理的完成時間
依各學校而不同,大部份需十二至十七個工作月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2/2)
可能的研究結果之對稱
研究假說被接受/被拒絕
學生能力與興趣之配合
數學能力 v.s. 行為科學
經費補助的吸引力
新的題目
不尋常方法進行之研究
專業發展的領域
未來繼續發展
潛在題目的來源 (1/2)
目前的事件
目前事件
暢銷期刊
過去論文的研究建議
相關論文之未來需要,研究建議
該領域的權威所提供之研究建議
針對研究需要發表的評論
該領域的實務人士所表達之研究需要
特定領域需要的支持證據
潛在題目的來源 (2/2)
一般被接受但尚未證明的假定
未驗證,測試之假設
被自然接受的想法
尚未被證明的或證明力弱的該領域權威之主張
需被測試,進一步的分析
不同的途徑用以測試重要的結果
不同的研究技巧或研究母體重復相似的研究
論文的貢獻 (1/2)
新的或改良的證據
資料如何搜集 (正確性)
資料如何分析 (方法)
新的或改良的方法論
解決方法,分析程序,研究方法論
需具備支持的證據
例:比較證明相對效率
論文的貢獻 (2/2)
新的或改良的分析
歷史分析(historical analysis)
在一領域中針對目前現存的發展結果作意涵的分析
比較性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分析現存的理論或觀念以及它的意涵
新的或改良的理論或觀念
描述如何解釋,預測或了解現象
一般無法被接受成為論文的專案
文獻調查或是描述的編輯
歷史的調查
單個案的描述
除非有用來闡述基礎的結構,觀念或理論
發展的專案
應用已知的知識所發展的專案
當成搜集資料的方法以輔助論點的證明
針對一個題目調查現有的知識
從廣度與深度逐漸增加的三個階段:
探索性調查
發展與評量可能的題目
有深度,夠支援的調查
針對正式研究或論文提議書
完整調查
如同論文中之文獻/研究的章節內容

G. 8000字 小學教育論文!本科畢業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教育
摘要:由於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限制,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是農村新課改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中小學;教與學;構建

目前,農村中小學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教育經費短缺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角色結構的復雜性。相對學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層面式的「師長、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對市場經濟、網路時代,面對激烈的社會變革和越來越高的社會期待,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沖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師長、同志、朋友、父母」這一層面式的角色問題,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努力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之目的。
(二)三維式的「導演、導游、導師」角色
在新課程中,角色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導作用變得更加重要,這就加大了指導的難度。樹立「導師意識」;首先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靠創造性的勞動獲得新知,並有所進步;其次是善於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強,情緒不夠穩定,方法還很欠缺,這就需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再次,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以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發展思維、有利於培養創造能力為原則。「導演、導游、導師」三維角色三種境界,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後者更充分地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益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為了促進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新課改在農村中小學得到有效地實施,就要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一)探究准備
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准備良好的思維材料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
1.創設情景
(1)遷移學習。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學法的鋪墊。 (2)情景引入。通過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用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實例、游戲、故事等引入。
2.提出問題
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構建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准備多種探究性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取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可分三步:
1.獨立探究。採用嘗試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師為學生准備嘗試的材料(自學課文、操作演示、動筆練習等)和嘗試思考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嘗試中要解決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做到邊嘗試、邊思考,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通過學生嘗試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
2.合作探究。採用討論質疑的方法。在學生通過嘗試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運用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討論;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討論的問題是新課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啟發思維的關鍵或在嘗試中遇到的問題。讓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的見解。小組討論後,再進行全班交流。
質疑;學生在討論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或在教學中重點、難點、關鍵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學生討論、質疑,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3.發現知識。學生經過嘗試、討論試練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知識歸納構建;發現學習規律,概括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這是檢測鞏固運用新知識,掌握運用學法、形成技能的環節。
1.嘗試。這是檢測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掌握學法和運用學法的嘗試;練習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助於學生運用學法和遷移學法。
練習要環繞目標,突出重點,有基本練習、綜合或專項練習、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練習要有開放性,形式要多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2.評價。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批、互評、互議,評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過師生互評,充分發揮學生協作的功能和自主學習的功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3.總結。一方面讓學生談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獲?另一方面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深化作簡明提示。

三、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

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對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教學主體、教學形式、教學氛圍等方面實現有機轉換,確保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學、尊重師長、尊重知識、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地域,為我們提拱了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針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我們本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實際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德育工作。大處著眼就是對各年級學生應達到什麼標准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要求、小處著手就是從平時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就是結合時代要求、社會環境和學生實際,扎扎實實工作,實實在在落實德育的各項措施。我們以「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為主題,緊緊圍繞發展創新的內容開展了,少先隊、團隊演講比賽活動;以「養成習慣,收獲命運」為主題開展了爭創行為規范示範班活動;以「歌唱祖國,愛我中華」為主題連續舉辦了校園藝術節,開展了爭創藝術教育特色班活動;以尊重自然,強化和諧」為主題,引導學生將愛護、保護環境與自,身文明修養相結合,開展了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動;以「珍愛生命,遵守交規」為主題,開展了尊重社會,強化規則意識的話動;以」誠信、助人、尊師、興教」為主題,開展了每學期四次的團隊觀摩話動。我們還特別重視新生人學、新隊員宣誓、校園每日常規、畢業文明離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相信學生的能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機會還給學生,開放學生的心靈世界,以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
1.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教學就是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起點,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敢問」,幫助學生「會問」引導學生「善問」。在問的形式上,可讓學生課前提問,供教師備課、上課;課上提問,供師生討論交流;課後提問,供大家學習探究.在問的內容上,指導學生」善問」,即把握何處問、怎麼問?
2.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若要教學打動每個學生,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在更多的教學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尋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果學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選擇,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去尋求自己的發展和提高。
3.給學生嘗試的空間。學生的知識能力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在自主嘗試、實踐探究中形成的。從模仿到探究到創造,逐步構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嘗試」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定向一自學—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內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會嘗試到敢於嘗試到樂於嘗試到善於嘗試,形成了自主意識、強化了探究意識,提高了受挫意識,進發了成功意識。
4.給學生創造的天地。課堂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學習與成果的展示。但是學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師、怕提問、怕學生。應該培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只有體現出這種「不怕」的精神,才能顯示出孩子的求知慾,學生才能敢學、敢問、敢拼、敢和教師爭辯,才能創造出一堂好課,才能實現孩子真正的發展目標。樹立我能、我會、我棒的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實踐、自主創造,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
(三)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加大學校教育合力
由於農村地域的差異,決定了農村經濟、文化的不平衡,積極探索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是提高農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
1.校內資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師、一塊獎牌、一件作品、一項工程……」,若將這些統計、整理,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資源。
2.鄉土教材。「民俗民風、鄉土文化、特色產業、人才人力……」,不僅是編寫鄉土教材的基本內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它既可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又能讓受教育者看得見、摸得著,樂意接受。
3.家長交流。「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專題講座、家長學校咨詢活動……」,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增進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與交流,同時,學校也從家長那裡得到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難怪有人說家長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4.學生活動。「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團徽下的宣誓、板報專欄、校規校訓」以及參觀、訪問、調查、競賽等有益活動,讓學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勞動之艱辛,親歷知識的需求,觸動求知的慾望。實踐活動寓教於樂,使學生從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啟智、健體」的高尚品質教育。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習慣於大考、小考後把成績公布於眾,然後仔細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這種做法偶爾為之,可能會給學生適度的壓力,激發學習積極性。但頻繁用這種手段,甚至將之作為控制、刺激學生的有力武器,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長期如此,將破壞學校教學環境,使學生始終生活在焦慮和壓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對排名靠後的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教育無小事,採取任何教育措施,都應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利益。我們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標准,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了不同的評價形式;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對待;對學生的認識和實踐結果。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有獨到見解的大加表揚,錯誤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評,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閱讀資料、師生交流諸多方面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多種途徑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

(一)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動學校的發展
農村學校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在教育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把有限的資金均攤給各個學校;只能是杯水車薪。推進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資才能見效,而集中投資的前提必須是調整學校布局,撤並部分不足百名師生的「袖珍學校」,集中力量和資金建設示範化學校,因地制宜抓好「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三網合一的「鄉鎮網」及各個學校的信息網路建設,推動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農村「民轉公」和代課教師偏多,素質偏低,觀念相對落後,教法相對陳舊。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建好農村學校衛星網這一「天網」和互聯網這一「地網」的同時,還要加強「人網」的建設。一是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培養培訓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二是通過發達地區對貧困農村學校的支教、城鎮和農村學校教師的輪流任教、城鎮教師定期送教下鄉等形式,共享「人網」資源;三是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四是加強學歷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村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基本功素質;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利用農村獨特環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農村進行新課程改革,環境、設施等並非課改教師所想像的那樣——完美無缺。然而,沒有活動場地、沒有專業教室……,時刻困擾著課改的如期進行,作為課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農村那些平凡樸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諸如踢毽子、打沙包;盪鞦韆、促泥鰍、扭秧歌、舞龍燈等活動;都對學生的自主參與、群體合作、情趣愛好、創新思維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組織引導得當,並加以創新改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製度,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忽視校本教研,盛行分數管理。為了扭轉這種重分不重人,利益驅動代替事業追求的被動局面,必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為主,通過教學反思、交流研討、集體備課、協作嘗試、說課評課、案例評選、探究創新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五)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強化家長與學校間的聯系
家庭不僅是學生溫暖的港灣,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誠邀家長與課改同行。無論是實施課改年級的教師還是其他年級的教師,都要多與家長聯系、溝通,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舉行家長開放日、開放周,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縱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平等對話。在對話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六)健全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教育評價有鑒定、改進、激勵、管理與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教師教育教學綜合量化管理辦法,不「以分論賞」,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評估教師工作;在學生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杜絕公布成績和用成績排名次的錯誤做法;鼓勵學校、家長、社區共建有效、合理、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進行新課改的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課改文化氛圍。

H.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語文教師的師德修養

修養是指人們在某一方面自覺進行的陶冶活動及其所達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種職業都有各自的職業修養,小學語文教師除了應該具備一般教師必有的基本素質外,還應該具有其獨特的職業修養,這包括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師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教學能力修養、也包括作為一個優秀的高層次的小學語文教師所應具有的教學藝術方面的修養。

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於學校工作的和諧開展、社會新人的培養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師德修養是非常必要的。

從正確處理教師與教育事業、與學生、與同事、與自身的關繫上,小學語文教師的師德可歸結為三個 「心」,即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事業心,熱愛學生的高度責任心,為人師表不斷進取的上進心。

一、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事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要 「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意味著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已經不只是個人的意願、個人的行為,而是全社會對教師的共同要求;同時也意味著這已經是教師群體的共同意志。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群體的職業向心力,也是一個光榮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師德的核心。

當人民教師光榮,當小學老師更光榮,當一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培育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小學語文老師更加光榮。當人民教師艱苦,在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甚至可以說清貧,清苦,清寒,當一個小學教師可能比別人更加艱苦、清苦,但是卻很神聖。 「人有腰纏萬貫,我有桃李三千」,這是小學語文教師特有的人生追求與人生享受。每個作出重要貢獻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有對小學教育事業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愛心。他們就是憑著這顆愛心去克服種種困難,去戰勝種種偏見的。著名教育家吳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書簡》中曾引用過一位蘇老師的小詩:「人家說我是支蠟燭,這是贊許不是侮辱。如果真能為別人的心靈照亮,我寧願熬盡心血,滴盡汗珠。人家說我是只渡船,這是嘉獎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們渡上坦途,我寧願碾平波濤,終身擺渡。」從這位蘇老師寫的一手好詩看,想必該是個語文老師。他對老師工作的重要意義有清醒而又足夠的認識,他認識到沒有平凡就沒有偉大。他以教為志,以教為榮,以教為樂,以教報國,在教育這塊活土上耕耘、播種、收獲,周而復始,從一而終,發揚了崇高的職業奉獻精神。

I.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自己看著辦

閱讀全文

與畢業論文小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