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美育教育

小學美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2:55

❶ 在中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中為什麼要加強美育

一、美育以及小學中的美育1.美育的含義單從字面來看,美育就是「審美教育、藝術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美學教育、美的教育」。然而隨著近幾年來美育地位的不斷提高,美育研究開始受到眾多學者的重視,對美育的概念也有了深一步的認識,較為權威的解釋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從而促使學生愛美以及創造美。
2.小學教育中的美育
小學教育主要是為學生學習打下基礎,為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的態度和信心。然而美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忽視,小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不強,還處在朦朧階段,如果強硬地讓他們接受枯燥無味的課程是很難的。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利用美育來引導學生對美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王國的樂趣。
二、美育對小學教育的意義美育是一種形象性的教育,它始終把「形象」作為教育的起點。所以將美育運用到小學課程教學中,就是為「抽象」的內容安上了一對「形象」的翅膀。

❷ 中小學美育教育正在加速提質中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校美育正在加速提質。近5年來,美育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和美育器材達標率均有所提升,但目前師資依然不能滿足基本美育教學需求。

不過,中小學美育師資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即使是按國家規定的占總課時9%的美育課程最低標准課時開課,全國尚缺2.8萬名美育教師,其中鄉村學校缺額更為集中,有6個省鄉村小學美育教師缺額超過5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❸ 如何改進農村小學美育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1、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不少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較差,而農村教育的基本內容又以知識、以發展智力為主,所以美育教育是一項重要空缺。
2、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美育教育勢在必行。
(1)利用農村的自然風光,讓孩子注意身邊的自然美,在其中感受清風明月,培養審美情趣。(2)利用美術課,語文課,讓學生發揮想像,把眼前的美景轉化為心境的一部分,陶冶自我,從而得到審美能力的提升。(3)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說出心中的美,在互相的心靈碰撞中,相互砥礪,彼此都得到心靈的提升。

❹ 淺談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一.、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上,我也做到了盡善盡美,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興趣閱讀抓課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二)讀好書好讀書,審美觀悄然而生。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好書,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教育學生讀好書,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美、人物美、社會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認識真、善、美,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在閱讀中萌發的。
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體會讀。言顯心聲,行露思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他的內心,展現著他的精神風貌。作者寫人,正是通過對人物想的、說的、做的及臉部表情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因此閱讀時,要抓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和外貌描寫體會著讀,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風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讀。學生課外閱讀時,大多是無聲的讀,即默讀。默讀較利於理解內容和中心。課外閱讀中的精彩句段,則應要求學生琅琅地讀。通過眼、口、腦、耳化無聲的文字為琅琅有聲的語言的閱讀,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記憶精彩句段內容,想像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辭美。
抓意境想像讀。為了引人入勝,作者都比較注意意境描寫。如有的在開頭,或揭示故事的廣闊背景,或渲染某種濃烈的情調,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吸引讀者往下讀;有的在文中,對具體事物作細致而傳神的描繪,激發讀者的思緒,使之生發想像和聯想,得到美感體驗;有的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命運或作品的旨意給讀者留下思維的空間,讓讀者體味、辨析、感悟。因此,閱讀作品中這部分內容,應要求學生根據內容展開合理想像,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感受和鑒賞作品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台灣蝴蝶》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它們成群結隊在樹木花叢間、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猶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裊裊飄動。」「這些蝴蝶谷溫暖如春,流水潺潺,古木參天,野草翠綠,鳥語花香,環境十分清幽」這兩句話展開想像,把頭腦中能想到的蝴蝶樣子及其周邊環境通過添畫方式表現出來,使原來由三個個體組成的單調板畫頓時活躍起來,黑板上出現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它們形狀、顏色、飛行的姿態各不相同,山、石、水、花等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飛舞的熱鬧場面。學生的審美興趣得到激發,他們在平淡之中發現了神奇,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滿足,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審美對象外現的形、質、色,還有畫面所內涵、所躍動的靈性之美。
抓構思、布局聯系地讀。小學生口述見聞或作文,常常是平鋪直敘,教師總嘆學生說話、寫文章層次不清或謀劃篇布局能力差,其實是學生缺少見識和鍛煉。課外閱讀時,應要求學生讀了後面聯繫到前面是怎麼寫的,讀到結尾聯繫到開頭是怎麼寫的,讀了這篇文章的構思、布局,聯系自己平時是怎樣布局謀篇的。在聯系比較中知道一篇文章應該是一個精心雕刻的藝術品,不僅要文辭優美、形象生動、意境深遠,還要巧妙布局,有獨具匠心的構思,從而使感受讀物的結構美,提高鑒賞美的能力。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成長的大舞台。
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完成對美的創造呢?在作文教學中,我採用如下三個步驟:1、指導觀察;2、啟發討論;3、完成創造。有一次我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先給學生一天的觀察時間,讓他們尋找觀察生活中美的人、事,第二天上課啟發學生當堂討論,由於學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備。因此發言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都觀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有的說,我的媽媽長得美;有的說,××同學的心靈美;還有的說,家裡的某一盆花長得美。通過啟發討論,學生的思路打開,創作熱情高漲,在此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完成對美的創造。
四、在生活中體現美,堅持以美育人,提高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指的是審美上的格調和趣味。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以及文化教養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愛好和情感體驗,這些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贊頌了人類社會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後和醜陋的東西。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活動的時候,勿忘「教書育人」,要及時引導他們鑒別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丑的,幫助他們養成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美同樣存在於童話故事中,講述童話故事,豐富美的形象。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利用文學作品進行美育。在諸多文學樣式中,兒童對內容生動形象、語言通俗易懂的童話和故事最感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多聽健康的童話、故事,對於他們學習語言、養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小學生無論是在語言方面,還是在行為習慣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摹仿性。講童話、故事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向他們的頭腦中充實美的語言和美的形象的過程。兒童頭腦中美的形象多了,鑒賞美的能力也就隨之增強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補充講述一些童話、故事。
(二)審美水平的提高取決於對比的方法。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小學語文課文中經常同時出現一美一丑兩種事物或現象。教師應抓住它們的不同點進行比較,使學生懂得美與丑的本質區別在哪裡,例如《美麗的公雞》一課,講的是有一隻花公雞,長得很漂亮。它先後去和啄木鳥、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啄木鳥忙著給樹治病,小蜜蜂忙著去采蜜,青蛙忙著捉害蟲,它們都不跟公雞比美。公雞不明白為什麼,去問老馬。老馬告訴它: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公雞聽了老馬的話,再也不去比美了,它從此以後每天早起給人們打鳴報曉。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好教材。教學中可以進行兩次對比:一是把愛誇耀自己美的公雞與愛幫人們做事的啄木鳥等比一比,看誰的行為美;二是將公雞以前的表現與後來的表現比一比,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對比,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融會貫通,並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理解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切實地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文體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認知再創潛力,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自覺,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達到自我實現、自我創新、自我發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精神,提高審美情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環境育人。他講的「學校的牆壁也說話」,體現了無聲之教主。一張名人畫像會砥礪學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學生斂容沉思,美麗的風景畫可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熱愛,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為含有豐富情感、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更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也是極其深遠的。同時,語文學科居於教改前沿,是領頭學科,在優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經常性地發揮作用,因為成功的語文教學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認識、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基能力基本素質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調和發達」,從而養成「靈肉一致的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重視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要盡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使審美情趣得到了潛移轉化有培養。
(一)形象美蘊涵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精神美
「情」包蘊在課文內容中,「境」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小朋友通過感官,置身豐富、逼真的氣氛中,可以驅動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表演,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創設一種審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潛移默化到接受審美教育。
憑借插圖、錄像展現美。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畫了大量形式多樣、形象優美、內容豐富的插圖。恰當地指導小朋友看圖,既培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優美的散文。教學時,我先讓小朋友讀通課文後,我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欣賞文中的插圖:村子東頭的古井,附近是絡繹不絕的擔水人,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小朋友心曠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的
採用音樂渲染,營造美的氛圍。在教學《小珊迪》時,我邊吟誦課文,邊播放抒情的曲子,讓小朋友在音樂中,誘發情感,體會小男孩的美好心靈,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美好的激情與行為。
憑借語言描述渲染美。教師在領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用緊扣課文主題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課,並適當配合一些體態語言,同樣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培養小朋友的審美感知能力。
(二)優美的語言是從精彩的詞句中品味出來的。
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可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如《觸摸春天》,作者描繪了一幅「盲童留連於花繁葉茂中」的綺山麗水的畫卷。他用觸摸這一詞語,寫出了盲童對觸摸春天的感觸,作者由靜到動描繪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樣觸摸春天的。細細賞析,還能誘導學生將熱愛桂林山水的情感升華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激情。

❺ 簡述大學美育與中小學美育,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的區別

1、」大學美育,從圖書館開始「意在強調要深刻理解並挖掘圖書館在大學美育中的作用,為此我們首先要充分認識兩點:一是美之教育與教育之美的交融關系及交融之妙;二是大學美育重在知性美。宇宙奇觀,奇妙的生命現象等都作為審美媒介,將會增加大學生的接受趣味,深化美育效應,同時增加人對大自然的親和力。

2、中小學美育是育人導向明,中小學美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學校中實袍並加強美育,能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成為合格的跨世紀人才。

3、家庭美育它以家庭中的日常行為和環境為手段,以家庭中的情感因素為媒介,以培養和提高家庭成員成為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宗旨。同學校美育、社會美育相比,家庭美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形成影響最早。家庭環境是人所處的第一個世界,父母兄弟是人所接觸的第一個群體。因此,家庭正是美育的搖籃。

(2)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影響時間最長。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人生的終點。在人的一生中,生活在家庭中的時間最長。

(3)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影響最深。美育究其實質是一種情感的滌凈升華。家庭構成的情感要素,也就是美育的要素。因此,家庭美育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中固有的情感這一條件,特別是家庭生活中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的範例,對受教育者施加最為深刻的審美影響。

4、社會美育是對全社會成員普遍實施的審美教育活動,目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全民審美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5)小學美育教育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

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1、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養學生對社會美的正確觀點和感受社會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等。

2、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

3、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❻ 什麼是美育,普通中小學如何實施美育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狹義的美育,極端的定義是認為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於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義由狹義而廣義的過程中夾雜的另一個維度的變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實質美育。所謂「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養對象的審美素養(如審美觀、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而「實質美育」則以上述目標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人生的美學趣味和教育的審美境界。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已成為現代美育的核心。這樣,美育概念就應在從狹義走向廣義的同時,也實現由形式向實質的革命。

美育主要包括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 、旅遊美

美育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三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四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重點是藝術美育、社會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藝術與美育各有側重,藝術以創作與文化的理解為主,美育則以美感的培養為主。

❼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使他們把學習語文看作是一種樂趣, 使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美的氛圍是師生合作共同創造的。 語文課創設美的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的語言藝術、 心理溝通藝術、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等等都能成為激發學生審美心理的誘因和創造 美的氛圍的因素。

❽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滲透美育教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強化美育意識。發揮美育功能。通過滲透美育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並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適合學生情感特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中享受學習,接受教學信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美,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一、 完善自我,運用體態語言,展示教態美 體態語言即肢體語言,也叫身體語言,它包括表情、姿態、動態等。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體語,應首推為眼神,教師從容得體的手勢、會心的微笑、滿意的點頭、得體而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往往有著神秘的功能,教師的服裝要以整潔、大方為美,服裝色彩應搭配和諧,為教師形象增加美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氣質文雅、說話態度誠懇、親切、熱情洋溢。當學生說話時,教師要以溫和的目光注視學生,把自己放的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容和耐心放飛一顆顆等待翱翔的翅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但要有精煉的語言,而且要有非凡的舉止。英語教師自身的形象、氣質、音容笑貌以及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創設出一種特殊情調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容貌自然、舉止端莊、氣質文雅,能體現教師勞動形態的美,是溝通學生情感,創造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情趣的第一步。 二、 挖掘教材,感受語言美 走進英語教材,彷彿進入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每一篇課文都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但這美麗遠遠抵擋不住教材靈魂的魅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語音方面,英語的48 個音標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如捲舌音、鼻音、唇齒音等等。教師應讓學生在掌握這些音標的同時,體會這些發音的美妙之處。在語調方面,語調就好像是一種語言的樂譜,每一拍都有自己的意思,它賦予了這門語言以旋律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的到美的感染。不同的語言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猶如一首首和諧婉轉的詩歌,散發著無盡的美。 另外,語言的流暢是英語課中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口流利的英語,豐富的詞彙,用優美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用親切、溫柔的語調和學生交流,對學生來說首先感到的是英語語言的豐富精深和優美動聽,學生的興趣和願望由此而生,也充分利用語言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歡的hot dog, hamburger 及 sandwich學會了去 Mo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一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到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這高尚的情操不正是一種美嗎? 當然,要做到能用流暢的英語講課,教師要練就較強的基本功,用一口流利的口語和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仰慕,用風趣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快樂中渡過枯燥的學習時間,用充滿激情的授課精神高漲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興奮,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起伏,用奇妙的感情力量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讓學生自願地學習。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好習慣是非常容易養成的。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舉止也會隨之優雅,同時讓學生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三、 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消除障礙,積極創設教學環境的美。傳統的課堂是潔白的牆壁,前後的黑板,秋田似的桌椅,嚴肅的老師,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而缺乏溫馨的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環境及有利的認知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地說和寫,更好地掌握第二語言。 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往往是一個單元一種情境。所以我們平時不能把豐富有趣的教學完全拘泥於單調無味的課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將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內容寓於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中呢?

❾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修訂後的新大綱提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愛美的情趣。」改版後的低年級語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精美的圖畫,生動直觀,與舊教材相比,更具有趣味性、可讀性,更貼近生活,更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美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呢?筆者認為,必須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小學美育的基本任務,遵循美學的有關原理來進行。下面談談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創設情境,調動情感美。
人並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同樣地感受到客觀事物的美的,事實上,在某種狀態下,主體甚至感覺不到客體的美。馬克思說過:「焦慮不堪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也沒有感覺;珠寶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業的價值,而不是珠寶的美的特性。」這說明了情感和注意直接影響著審美活動。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時,必須設法調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
1、用美的教學設計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兒童天性愛美,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畫面,或是播放動聽的樂曲,或是生動形象的表演,或是繪聲繪色的描述,將學生一下子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也為進一步學習課文確定基調。例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課一開始,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好嗎?」學生齊聲回答「好!」「去哪裡呢?到動物園去吧!」同學們高興雀躍,鼓起掌來。接著,我播放了各種動物的錄像,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動物;按動滑鼠,閃動著各種動物的尾巴,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引出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課文的描述,師生齊齊來做「給動物添尾巴」的游戲,增加了學生的趣味性,同學們學習起來,興致很高,效果更好。
2、以教師的情感來喚起學生的情感。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著名小學語文教師特級教師李吉林指出:「在讓學生感受形象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體驗、情感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
的確,美感的產生不是靠「傳授」得來的,而是要靠學生自己親身去感受和感悟。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熏陶和感染無疑起到激勵和喚醒作用。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富有感情的范讀,或激昂,或深沉,或輕快,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反復吟誦一些感情豐富的語段,讓學生出於口,入於耳,瞭然於心,使作者與教者、讀者感情融於一體;還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疑問,以問促讀,激發學生智慧的潛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再現畫面,領略自然美。
語文教學由於受到時空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主要通過有關文字、圖片和聲像資料來認識客觀世界。如台灣的日月潭,黃山的奇石,東北的小興安嶺,黃果樹的瀑布等,我們不可能一一帶領學生去領略、感受這些自然美,於是,就要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幻燈片和聲像資料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幫助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南方的孩子感知雪的表象,我利用課件,播放一段錄像:北國的樹林里,雪花飛舞,白雪皚皚。雪地上,走來了一群小動物,它們身後,留下了幾行不同形狀的腳印……學生邊看錄像邊讀書,感受了自然美,領悟了詩中情。於此同時,我們要教會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如先看整體,再看部分,最後回到整體,從上到下,由遠及近等;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如形狀、顏色、聲音等;還要注意指導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觀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運用對比、誇張的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等等。
三、訓練語言,感受意境美。
文學,本身就是一部高度的藝術品,其旨在以情動人。文章的意境美,都包蘊於語言文字之中,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使學生受到美育的最根本途徑。
1、加強朗讀,領悟情感。
「讀與感受」是學生的一種主題活動。近十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讀與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讀與」的過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無法替代的,沒有充分的讀書,就談不上深入的分析,更談不上深刻的感受。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與感受」呢?我覺得應該注意三點:(1)讀有目的。多讀不是隨便讀,每讀一遍,要解決什麼問題,讀前要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強引導。(2)讀有層次。注意由淺入深,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由讀得准確到讀得有感情。(3)讀要選擇。注意精讀於泛讀相結合,既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泛讀全文,又要指導學生精讀重點語段,做到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既要抓好課內精讀,又要引導學生課外泛讀,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2、訓練想像,豐富情感。
愛因斯坦曾經斷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知道,形象思維是人類主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它的整個思維過程都離不開具體形象,而想像則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和諧統一是在想像中實現的。在教學中,如果能選擇那些反映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事物,讓學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礎上展開想像,有利於學生從中受到美育。如觀察一幅圖畫,可引導學生去想像當時的季節、天氣、環境和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學習課文,可引導學生補充想像一些課文中沒有直接敘述出來的情節;活動課時,可通過聽音辨響,將人類社會活動、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發出的一些聲響有機糅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去想像一些情景片段等。
四、豐富實踐,創造生活美
人類的美感不是餘生句來的本能,它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並隨著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而發生變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多寡直接關繫到審美認識的程度。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不應該把目光盯在課本上,而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讓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培養出有實踐能力的、社會適應性強的人才。
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1)根據課文內容,補充必要的知識。如講授《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動物冬眠的知識,說說哪些動物需要冬眠。(2)根據教學的要求,組織適當的活動。如參觀訪問、興趣小組活動、辦手抄報、開故事會、演課本劇等。例如教學《秋天到了》後,我在班中組織了「找秋天活動」,並舉辦以「秋天到了」為主題的展覽,讓學生把自己在「找秋天」活動中拾到的樹葉、採摘到的果子或拍攝到的秋景照片等展覽出來,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又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3)運用對比方法,學會鑒賞美。如學習《水鄉歌》一文後,教師可帶領孩子們到附近的農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使他們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在幼小的心靈播上勤勞致富的種子,還可以讓學生用畫筆畫一畫,畫出現代農村的美。

❿ 中小學電影教育與美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准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准,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1983年版,第174頁)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徵就是情感性。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時代制約於不同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又由於美育的本質在於情感性,而美感是內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終價值還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養的審美意識及其倡導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育既通向人類歷史文化的最大縱深,又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美育的加強與否,也就不僅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衰,亦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內容:
藝術美:音樂和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
自然美,以大自然為審美對象所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社會美,以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為對象而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科學美,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