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性教育
一、使他們了解青春期發育和衛生保健知識
在世界范圍內,青少年性發育的總趨勢是逐漸提前,大多數地區女孩子的初潮年齡在12-14歲之間。如北京市1979-1980年初潮年齡是13.56歲,到1990-1991年即降為12歲左右,這個年齡基本上處於小學六年級時期。這也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性教育也應適當提前,正如我國著名少兒衛生學專家葉恭紹教授所指出的:"從我國青少年生理發育的情況來看,身高已經比過去發育提高了,性發育也有了提前,性衛生知識的教育自然也應該隨之提前。以女孩為例,現在有的在10歲左右就來了月經。因此,提前給孩子講講性衛生知識,無論對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會有好處。"因此,最晚要在12歲前,便應逐步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發育的衛生知識教育,預先教給學生一些性發育的知識,使學生們有個心理上的准備,不致於事到臨頭、茫然失措、擔心害怕。要告訴女孩子,性發育成熟以後,每月會有月經的到來,不用為之擔心、恐慌,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長大成熟的標志,不是疾病。要教給她們,流出的經血該如何處置,如何講究衛生,防止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要告訴男孩子,性發育成熟以後會發生遺精現象,不要害怕,遺精對身體沒有什麼傷害損失、對其不要好奇追求,也不要有思想壓力,是正常健康青年男性都經歷的事情。這些常識一定要教給學生,如果說月經、遺精現象是一種生物學本能的話,那麼如何處置月經、遺精,保持身體的衛生健康的知識,除非學校和家長通過正常途徑教給學生,否則他們是不可能"先天""本能"地知道的。
另外,還要教給學生們如何避免在身體發育過程中一些不良做法。如告訴女孩子不要以乳房的發育隆起為"羞恥",不要束胸束腰;不要怕身體發胖而縮食減肥;不要過早地穿過高的高跟皮鞋,告訴學生,面部出現"痤瘡"也是青春期發育中的正常生現現象,應注意皮膚的清潔,不要用油脂化妝品,避免擠壓,防止繼發性感染。
二、要教育他們積極向上自尊自愛
要對他們進行人格教育,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抱負,逐漸加強社會責任感。要培養他們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積極鍛煉身體,集中主要精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健康向上地發展,由於社會的原因,一般對女孩的希望水平不高,尤其要鼓勵她們奮發向上,敢於迎接今後社會上的激烈競爭。
要按照社會規范,家庭期望和本人的傾向,使男女學生的性角色更鮮明地發展起來,使他們成長得更富有個性和魅力。例如對於男孩;不要希望他們和女孩一樣整潔、依從或者有女孩子的風度,應該允許他們能在緊張的肌肉活動中發泄他們的精力。父親應該加強同兒子的交往,在家中和社會,父親要給兒子做出作為一個男子漢意味著什麼的榜樣,使兒子親眼見到父親的勇敢、果斷、技能和獻身精神而感到驕傲。對於女孩子來說,不論父親或母親,都應該使她感受到成為一個女孩是被人喜愛和重視的。一個父親要稱贊他女兒的容貌、衣著以及女性所理應追求的一切;母親則要引導女兒學習編織、縫紉、燒菜和照管門戶,培養他們對理家的興趣。
三、鼓勵男女少年相互尊重、友好相處
隨著性生理發育的進程,他們開始對兩性關系有了朦朧的意識,開始對異性發生興趣。但又在與異性接觸中有羞怯的心理,特別是在一些"男女授受不親" 之類的封建意識較濃的環境中,男、女之間的正常接觸更是難以實現。要正確鼓勵男、女同學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即要防止"早戀"現象發生,又不要扼止他們之間的正常交往。男女青少年之間的正常交往是破除性神秘感、建立健全的性觀念的重要基礎。許多母親不了解女兒性的發育特點,她們警覺地甚至驚慌地注意著女兒在性發展方面的任何跡象,挑剔女兒對異性的合理興趣。她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把女兒與男性同齡者隔離開,至少要限制與他們接觸。限制女兒與異性接觸是有害的,這會使她們缺乏自由而無拘束地與異性交往的能力;容易使她們把異性隨便一個舉動看作是"不體面"的,因為她們不熟悉男性,總是警覺地防備著對方。同樣,一個缺乏與同齡女性接觸的男孩子也總表現出一種不健康、不自然的與異性交往的心理和能力。這個時期對異性交往的限制常常給他們在未來更好地鑒別、選擇異性朋友的配偶帶來不良的影響。正如德國醫學家布洛赫指出的:"完善的性教育是無害的 ……這種教育認為,性的本能象別的事情一樣,是光明正大的,完全自然的。受過教育的人把一切自然的東西都看成是理直氣壯的,承認它們的作用和必要性。性的本能對他們來說是生存的條件和前提。"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道德堅定性,從而克服兩性關系中的不良現象。正確的性教育可以避免青少年生活中很多過失、錯誤、痛苦和不幸,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四、教給他們識別壞人
這個時期,孩子們對性的朦朧使他們對性充滿神秘色彩,十分好奇,樂於探索;性經驗的缺乏又往往使倔們微弱的警惕與防備失去作用,在壞人的威嚇和不良"夥伴"的蠱惑下容易誤入歧途。所以要防止有關性方面的不良刺激來激發他們,如手淫、黃色小說或照片等,強烈的性沖動有時可以使他們完全退回到生物性本能方面去。據北京市某工讀學校對犯有兩性關系錯誤的100多名男女少年調查,始發年齡可以早到8、9歲,但高峰年齡是在13、14歲。出於"好奇心"的男性佔31.7%,女性佔16%;出於"生理沖動"的男性佔63%,女性佔28%。由此可見,此期的性沖動失去理智和道德以後是多麼危險!
另外,防止對男女兒童的性虐待也是十分重要的性教育內容。從我國一些刑事犯罪的資料來看,對男女兒童的強奸、亂倫、雞奸時有出現,但是由於性道德觀念的束縛,許多家長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受過性虐待,所以具體統計數字尚不得而知。國外一項有關女童與成人接觸的調查報告表明,在所有有過性接觸的女孩中,50%看到過男性成人的性器官,31%受到愛撫而無性器官接觸,22%其性器官受到玩弄,3%(佔全部調查對象的0.7%)有過性交行為。對兒童進行性虐待的人有以下幾種:一種是男性老年性犯罪者,由於他們的身體比較衰老,故選擇的性發泄對象一般是沒有抵抗力的兒童。另一種酗酒者,這類人平時性犯罪的動機不高,一旦酒醉後,自我束縛的能力降低,而最易滿足他們性發泄的對象就是兒童。還有一種是正發育中的青少年,各種原因使他們中的某些人產生強烈的性沖動,而兒童又是最無抵抗能力的對象。此外,在個別家庭中,可能出現亂倫的現象,尤其是對繼女。要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包括怎樣識別壞人,怎樣逃避壞人的追蹤,怎樣反抗以及運用法律等。總之,學齡期兒童的性教育任務遠比學齡前的性教育更重要、更復雜。家長和學校教育要有充分的重視。
2. 如何對三四年級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孩子常會問父母:我是從哪兒來的呀?很多父母羞於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擔心孩子會早熟,嚴厲斥責孩子。其實正確對待孩子的性問題,並引導孩子認識性,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早期的性意識需要引導。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發展到一定年齡的需要。兒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性教育,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今後一生的「性認同感」,影響以後的性別行為以及性向目標選擇。
正確而恰當的性別同一感需要培養。孩子在日常同伴交往中已經產生了所謂男孩、女孩的概念,從而會做出一些性行為,包括對人體器官的關心。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異性夥伴之間,或者互相讓對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會玩些模仿醫生、掀裙子等性游戲。
人的性心理的發展和性別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任其自然發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當,則會形成畸形的結果,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圍的人接觸過程中,會逐漸理解一個男孩應當如何,一個女孩應當如何;加之同性和異性孩子之間相互接觸有一系列規范要求,因為社會對男女不同性別角色期望和角色行為的性別要求是不同的。這種男女性別適當心理的形成更需要進行相應的性教育。
二、父母對性教育的誤解
見「性」色變並訓斥孩子。孩子很好奇男女孩子有什麼不同,父母在洗澡時孩子也很想偷視。現實中,父母對孩子這方面非常小心,不希望孩子涉獵。於是,見到孩子模仿做出一些大人之間的親密行為,如親吻、擁抱等,有的母親就怒斥阻止:「不許動!」「羞死了!」或者用手強行拉開甚至痛打一番。這種做法會給孩子形成了一種錯誤觀念:與異性朋友之間的親密行為是不好的、羞恥的,這些行為活動是要受到抑制的,受到懲罰的。
有一天晶晶對媽媽說:「外婆說我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這是真的嗎?」媽媽很尷尬,邊哄邊說:「你外婆說得對,你就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等你以後長大結婚了再告訴你吧。」
忌諱談論性方面的科學知識。在傳統的教育中,父母總是避諱和孩子談「性」問題,而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往往使許多孩子因一時的「性」好奇,而犯下錯誤。其實在孩子年幼時,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談「性」問題。此外,平時家長也應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隱私,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並時時提醒孩子如何適時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壞人的傷害。
讓孩子了解生命由來等科學知識。
父母可以開誠公布地與孩子討論性及性器官的基本常識,讓孩子知道大人對此所持的態度。告訴孩子性器官與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都是健康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它們擔負著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們有責任好好對待它們,保護它們。能夠通過大人的語氣、眼神和表情,讓孩子察覺到,知道成人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
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性別角色。
父母要引導孩子自我認知性別角色,明白自己是男的還是女的,並初步了解男女的區別,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學會尊重對方的身體,獲得充實感和安定感,這對孩子健康性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
清潔身體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清潔身體也是性教育的內容。包括:手紙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內衣的清潔等。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須從前往後擦,而決不能弄反了,否則會引起性器官的炎症;男孩子不能用剛玩過玩具的手去摸小雞雞,不以顯露和玩弄生殖器作為玩耍和逗樂的手段,以免「傷害」這個「最重要的地方」。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勤換內衣,不穿太緊的褲子,不蓋太暖的被子,採取正確的睡姿,避免俯卧位姿勢,學會使用沖水便器。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手淫」標簽。
如果孩子有「手淫」的動作,父母可以不露聲色地轉移孩子的注意,藉助科普圖片(如細菌、病毒的圖片)使孩子逐漸明白玩生殖器的種種弊端,充分理解孩子只是出於好奇而想了解性器官的心理狀態,用愛心、耐心使孩子在無意識中改掉這個習慣。
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性教育主要在於父母,父母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著孩子。父親要多和兒子接觸,也要多和女兒接觸,母親也是同樣,使孩子同時在父愛和母愛中涉取雙親氣質中的良好方面,具有「雙性向度」,對父母的良好同化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根源。
父母還可以在許多生活小節中鼓勵孩子,如:當男孩勇敢完成一項任務時,表揚他:「你真是個勇敢的男子漢!」引導他看見自己性別角色的發展,觀察自己的進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
3.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性教育
科學有效的性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傳授科學的性知識,消除性神秘感 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把科學的性知識及時、准確地傳授給青少年學生,是解除性困惑、性神秘感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性教育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了教育學生認識性器官,了解其構造、特徵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識,對月經和遺精現象有科學的認識。除了性衛生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性,這是一種人格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性心理。 二、樹立正確的性道德意識 首先,在向青少年學生傳授性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在心目中樹立起科學的性觀念。人的性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 其次,要教育青少年學生在對待性問題上採取正確的態度。一方面,要正確對待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和友情;另一方面,要防止他們把性看得非常隨便,甚至認為這是時髦的表現。 再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性道德觀念。向他們說明性的無節制行為是一種人性的倒退,做為現代青年,就要做一個真正的現代人、文明人。 三、要養成良好的性道德行為習慣 培養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行為習慣,一方面要靠他們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家庭的和學校的督促、教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順利地度過躁動的青春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建立穩定的性情感 青少年學生性情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自我控制力低、情感發展不穩定。這一時期產生的對異性愛戀的情感比較強烈。教師對此要備加關注,積極引導學生用理智控制盲目沖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一時期,避免早戀給學習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在與父母情感分離後,必然產生新的情感寄託。當強烈的自立意識與情感的依賴性發生矛盾時,特別需要同伴,尤其是異性同伴的友誼,以獲取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把握交往分寸,鍛煉他們的理智分析和冷靜控制能力;要教育學生把男女交往中的兩性關系建立在倫理道德上,讓他們自尊、自重,講究文明禮貌,具備人的尊嚴和自製力。 五、加強預防教育 青少年學生性慾念的強度是隨著外界刺激的增加和性體驗的積累而遞增的。隨著影視、書籍、刊物、網路中性愛描寫的增多,外界性刺激影響越來越強烈,加上此時他們自身的性發育,就會對性產生好奇的探究心理,這種心理特別易受外界影響而發生動盪。因此,必須做好對他們的性犯罪的預防教育。 第一,要防止性引誘,拒絕意境低下的小說、電影、電視、書刊、網站、淫穢錄像、影碟等。教師要在學生頭腦中築起一道自覺拒斥不良性刺激的思想屏障,幫助學生掌握鑒別行為優劣的標准,使他們自覺區分善惡美醜,主動抵制各種引誘的侵襲。 第二,防止性侵害。對於女生還要特別強調抵禦性侵害,教育她們樹立自尊、自重、自愛意識,使其有較強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致在不利的環境中向錯誤和迷亂妥協。為防止性侵害,教師還需要格外細心地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服裝、發型、情緒等方面的變化,發現苗頭要及時進行耐心說服引導。 當然,要想抓好中學生的青春期性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抵制社會的不良影響。要多點兒預見性,少點兒盲目性;破除性的神秘論,樹立性的科學觀;破除性的自由論,樹立性的嚴肅觀;破除性的無師自通論,樹立性的有師教育觀。熱情地關心、幫助和引導他們,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成長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
4. 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5. 小學生該如何進行性教育,什麼方法可以免於孩子被性騷擾
一、家長要做好安全性教育。父親應當提醒男孩(母親提醒女孩)保護衣服遮住的地方,不要給別人看,如果有人強制要求的話也不能答應,並要及時告知家長、老師。
二、學校不要過於避諱性話題,可以通過人體結構圖讓學生了解身體哪些部位是不可示人的,以及怎樣保護隱私。
6. 日本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性教育
日本的性教育是通過三個渠道進行的。其一是文部省直屬的教育系統,該系統以醫療保健為核心,通過課程、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動進行性教育。第二是民間團體,其中開展活動較早的是日本性教育協會;最近「人與性」教育研究協會的活動也卓有成效。第三是學術團體研究活動。有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是小學生家長和教師。調查結果說明了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怎樣的性教育:小學低年級的父母希望學校進行的有關性教育的內容是:一、教育孩子尊重生命;二、教育孩子懂禮貌;三、教給孩子生理發育知識;四、教育孩子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五、教育孩子不要嘲笑他人,說下流話;六、培育孩子的男女合作意識;七、讓孩子知道嬰兒是怎樣出生的;八、指導孩子正確對待電視和電影中的性愛場面;九、培養孩子與家人的合作意識;十、教給孩子洗澡的方法和廁所的使用方法,讓孩子注意內衣內褲的清潔。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家長希望性教育的內容依次是:一、教育孩子尊重生命;二、培養孩子的男女合作意識;三教育孩子保持性器官的清潔;四、教給孩子生理發育知識;五、教給孩子男女交往的方式;六傳授給孩子有關性器官結構和機能的知識;七、教給孩子第二性徵的知識;八、讓孩子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九、教育孩子懂禮貌;十、教育孩子了解男女之間的心理差異和防止遭受性暴力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畫冊上有關性的描寫。
通過以上的次序,家長希望學校指導學生正確對待電視、電影、雜志和畫冊等上面的性愛場面,希望學校教給學生防止遭受性暴力的方法。
7. 小學生怎樣性教育
性教育要根據具體情況和人群需求確定,比如北京和青海小學生性教育,家長和學校接受程度和學生尺度會不一樣。已經有一些普遍指導文件,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的性教育指導綱要,中國性學會根據這個結合中國情況寫的性教育指導文件,這塊最有名的是北師大劉文利在北京流動人口做的性教育項目,還開發了系列課本。你可以微博微信上和她聯系。
8.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從出生後,嬰兒的衣著、嬰兒的談話,以及對嬰兒行為的要求等,都包含了性別差異的社會化過程。
性身份在3歲前已經確立,到3歲之後,隨著語言技能的發育、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情感的日趨復雜化,兒童在家庭和周圍世界裡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身份。
嬰兒有性意識嗎
有時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月大的男嬰會在哺乳的時候出現陰莖的自發性勃起,隨著吮吸頻率的增快,嬰兒面色漲紅,全身肌肉有節律地收縮,隨之出現一種滿足後鬆弛。
整個過程類似於成年人的性興奮過程。也有報道說,女嬰也有類似的陰道分泌液增多和陰道節律性收縮。至於七八個月的嬰兒摸弄生殖器,做一些夾腿的動作,則更是司空見慣的事。上述事實說明,嬰兒是有性意識的。
兒童有沒有
性體驗
有一個家長寫信說,他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今年4歲,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形成了一個怪異的習慣,令父母很是煩惱。
她總是喜歡用自己的陰部與床頭或別的類似物體摩擦,在摩擦之後,她臉色漲紅,眼光發直。難道一個4歲的小女孩也有性慾嗎?這涉及到如何看待兒童性慾的問題。
類似情況也在其他家庭發生。家長應該懂得,心理發展是連續的,作為性興奮區的身體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潛在的。
只要環境中具備適宜的刺激,便可誘發這一功能。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獲得的刺激,有時可誘發身體興奮區的感覺,繼而引向追求這種快感。
從本質上來說,兒童的性游戲不同於成人的性慾,兒童可接受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但不能在內心深處理解它和意識它。
兒童的性游戲多數以非性慾為目的,如娛樂和交友等。因此,對兒童的性游戲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過分誇大,要立足於教育,幫助兒童順利發育成長。
正確引導孩子度過「性蕾期」
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不當,可使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受到挫折,產生較為深遠的負面影響。
在「性蕾期」,幼兒的性心理可有以下幾個特點:
性好奇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有男女性別的不同之後,可能會產生好奇心,很想看看異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麼樣的。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不應該打罵孩子,否則女孩容易因此產生「性罪惡」的觀念,成年後易出現性冷淡,男孩會產生逆反心理,成年後容易出現「窺陰癖」。
性驕傲 當男孩發現自己有一個「小雞雞」而女孩沒有時,有些男孩會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親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顯示自己有個「小雞雞」而驕傲。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也不應打罵,可平靜而自然地提醒孩子不要當眾小便。如果處理不當,孩子的逆反心理壓抑下來,成年後易出現「露陰癖」。
幼兒手淫 3歲左右的孩子往往開始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很大的興趣,並可從玩弄生殖器中獲得快感,造成手淫習慣。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習慣,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打罵指責。這樣做,往往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容易使孩子因心理受打擊而產生「性罪惡」觀念,成年後陽痿或性冷淡往往與此有關。
性別認同混亂 3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應明確告訴男孩,長大後會像爸爸一樣是男人,告訴女孩,長大後會像媽媽一樣是女人。
切忌按照自己的「願望」,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樣,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樣,否則可能使孩子出現性別認同混亂,成年後出現同性戀、異裝癖、易性癖。
如何對待孩子的性活動
孩子的性活動是無意識的、不穩定的,甚至是盲目的,父母應採取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糾正。
不要讓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床,以避免因父母在睡眠中無意觸碰到孩子的性興奮區而誘發孩子的性感覺。
應豐富孩子的活動,使之多樣化、趣味化。培養孩子的多樣愛好,使孩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上,如繪畫、玩智力游戲等。
盡量減少環境中誘發性活動的刺激,父母自己行為需檢點,孩子的內衣內褲應寬鬆些,不要讓孩子從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區的刺激,如爬樹、抱枕頭等。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適當地傳授一些性的常識,在平時談話中多加引導,可運用故事、比喻等方式來說明生育、戀愛等方面的現象。
當父母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有互相觀看、相互觸摸等性游戲時,應及時加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訓斥、打罵,而要說明道理,正確引導。
如果孩子確實克服不了這種不良習慣,影響了正常生活,父母應與醫生聯系,共同查找根源,消除隱患。
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父母應因勢利導,做到以下幾點:
1、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應輕描淡寫地回答,不要欺騙,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因為孩子的性提問往往是漫不經心的,並沒有怎樣深思熟慮,更沒有什麼惡意想法,父母應當了解這點,自然坦誠地回答問題。父母的窘迫與羞怯,只能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對於所提的問題耿耿於懷,牢記在心。
2、應用科學名詞解釋男女的生殖器,並告訴孩子如何保護它,不能隨便玩弄。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超過孩子的好奇范圍和理解能力,就具體問題回答,不要過深過細,應當通俗易懂,充滿自信。
3、回答問題時,應堅決果斷、簡潔明了,應在語氣中表現出權威的、結論性的含義,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勵孩子引發聯想。
總之,在回答孩子的性問題時,父母在語言和表情上應做到恰到好處、自然大方。
日前有媒體報道,有杭州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稱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關介紹」的圖片,引發熱議。該讀本出版單位北師大出版社方面則回應,這一教材經過了嚴格的審查流程,符合教材編寫的初衷。
性教育一直是國內教育中的盲區,有些老師、家長還抱著「誨淫誨盜」心態去看待性教育。此次教材中的大尺度圖片,讓有些家長感到「辣眼睛」,或許最能說明的問題是其敏感——在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
當然,性教育要有「正確打開方式」,比如發放該教材時,其實無妨跟家長告知、溝通,讓其協同指導孩子,而不至於拿它當「禁書」。
時下不少學校都在著力填補性教育上的空白,諸如性教育尺寸怎麼把握、具體應怎樣施教等,也確實是問題。但比「怎麼做」更要緊的是「要去做」,無論家長還是老師當認識到,性教育本質也是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它本身不是問題,迴避性教育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