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6 16:04:32

㈠ 如何培養中小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良好的行為規范的養成並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養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應的監督組織是持之以恆抓好行為規范教育的重要保證。我班在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
1、值日制度:班上除了常務幹部,還設立了「值日班長」、「規范管理員」、「和諧調解員」等崗位。值日班長由全班學生輪流擔任,其職責檢查每天的清潔衛生,填寫班務日誌,關注學生的課間活動及日常行為規范,處理突發事件。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或及時報告。各項規范管理人員負責監督學生的各項規范行為,並做好記載。各「和諧調解員」負責對學生紀律、學習、衛生、生活、文娛等方面違規、違紀等不和諧的行為做和諧地調解。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分別給他們頒發有關標志,大大激發了他們工作的熱情。同時「值日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記載、登分、考核、評比制度:為了有效地規范學生行為,我制訂了「班級規范考核細則」,將其列印後發給每個學生,每人都要學懂。因為每人都要按細則去約束自己,去規范自己的行為,每人都有做管理幹部的可能(表現好的優先競選)。其次要求值日人員認真做好每天各項的檢查、記載(出示:在校日常行為規范考核細則) 。平時學生在哪個項目里做得優秀就加分,相反則扣分,把行為規范當作一面鏡子,做到一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並將「規范管理」記載簿上的加扣分匯總到細則考核欄,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班上每個學生的基準分為100分,加扣的每一分不是用數字表示的,而是用五角星代替的。一個五角星的角則代表一分,分別用紅、藍色兩種墨水的筆進行加分扣分,比看誰的紅星多,藍星少或沒有藍星。學生學期末,根據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記載得星的情況及自評、小組評出「新三好生、優秀幹部、十小、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各類先進,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這樣,把學生平時的個人行為表現記載與期末評先結合起來,使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處於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比較自學地遵守規范。

㈡ 如何加強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一)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網路體系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體系。即:學校——德育教育機構網路;家庭——學生家長和家長學校;社會——各級關工委組織和相關執法部門。
2、構建校內教育網路。①黨支部——團支部;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思品課教師——少先隊輔導員;③工會——關工委。
通過構建校內、校外教育網路,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個雙重的、全方位、多層面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達到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二)開辟兩塊陣地,即:學校、家庭
1、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地方,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教育培養。
2、經常召開家長會,同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在家裡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要求在家中的行為也要象在校內一樣 ,保持文明行為習慣。
(三)充分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即:學校要利用課堂教育、班級管理、實踐勞動三條渠道,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文明禮儀教育訓練四個途徑,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老師與家長共同聯手,學校與社會齊抓共管。
1、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德育課堂及各學科課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從小懂得該做什麼樣的事,該做什麼樣的人,學會怎樣做好事,做好人,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利用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對照進行教育訓練,使其言行舉止受到約束,逐步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①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要求學生遵守校紀班規,禮貌待人,尊敬老師,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幫助同學,誠實守信,提倡師生用文明語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紀班風。
②對學生進行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教育。一是講究個人衛生習慣,要做到「勤」,勤洗手腳,勤洗臉,衣服臟了要勤換,勤洗澡,勤洗頭,勤剪指甲,勤刷牙。通過這些自我服務勞動,收到衣著干凈整潔、面貌精神煥發的效果。二是講究公共環境衛生,要做到「全」。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校園內的衛生是我們大家的衛生,需要我們師生全部共同參與,經常全面清理打掃,隨時隨地打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通過參加這些公益勞動,達到全面清潔環保,使學校既是校園又是樂園。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小愛護公物;從小接受「八榮八恥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別假惡丑,達到愛憎分明。從愛我寢室、教室——愛我學校——愛我家園——進而達到熱愛祖國。
3、利用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訓練。良好的行為習慣又來自於反復實踐,長期保持。除了上述對學生的講究衛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務勞動外,一是要求學生在家中要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寄宿生的學校,要加強對寄宿學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訓練,如不睡懶覺,自已穿衣,洗臉,洗頭,洗腳,刷牙,自己疊被,自己盛飯洗碗,自己布置寢室等,同時要求他們講究美觀、干凈、整齊。二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帶領學生開展敬老助殘活動,幫孤寡老人、殘疾人、軍人家屬幹家務活,參加有益環保的打掃衛生和維護交通秩序等社會 公益活動。
(四)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
針對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共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大局,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動。
在家做「好小幫手」;在社會做「好小標兵」;在校做「好小夥伴」;在社區做「好小衛士」;獨處時做「好小主人」。
(五)採取四項措施
1、學習觀摩,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學習外面的先進經驗,同時要善於挖掘內部典型,樹立榜樣,以典帶面,典型引路。
2、教師示範、指導。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可忽視,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訓練,要做到耐心、細心、誠心、關心,以達到滿意效果,且長期保持,養成習慣。
3、制度制約。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勵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激勵學生的言行,如學校制定班級考核評分細則、學生就寢制度、就餐制度、學習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班級對學生進行操作評定等。
4、考核評比。對平時的工作進行檢查登記,每月進行月評,學期進行綜合評比,人與人比,組與組比,班與班比,校與校比,獎優罰劣,獎懲分明,形成比學趕幫超,爭做文明人,共創和諧校園的氛圍。
(六)達到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目的
通過網路化的管理體系、社會化的參與、規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約束、經常化的保持,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能夠養成,為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㈢ 如何加強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一、提高認識,教師言傳身教
1、認真學習有關條例,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准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制訂開展養成教育的具體措施,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2、學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教師在一起,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早晨,值日教師應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師生互相問好;每個星期一舉行庄嚴的升旗儀式,老師正規的禮儀動作給學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給學生播撒了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良種。
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應該只教書,不育人。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認真探索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切實裝到心裡,落實到行動上,自覺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教學。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貫穿於各學科教學的,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尋找教材內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分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語文課要求學生把課文中描述有關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的部分找出來,加以分析理解;音樂課上,在音樂欣賞、解讀歌詞、了解創作背景中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文明禮儀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課結合有關課文辨析、導行……通過各學科滲透,使行為規范教育與訓練深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利於學生吸納,並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寓養成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除在課堂教學中抓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訓練和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是要求學生會背,而是要使他們從心底里領會和接受,懂得行為規范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只有懂得了這些道理,才會自覺地去遵守,使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規范》第一條規定:「尊敬國旗、國徽;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年隊員行隊禮。」要求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國旗的含義,懂得為什麼要尊敬國旗,怎樣尊敬國旗。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為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應努力學習知識和本領,將來為祖國建設多做貢獻,為國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勵學生尊敬國旗的光榮感和責任感。這樣把《規范》中的內容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同時,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把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變成了自己內在的需要,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形成養成教育的合力
我們首先溝通家長和學校間的情感,通過家訪、開座談會、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如何培養孩子在家的習慣養成等,形成共識。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共識,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監督,不斷強化行為習慣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就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繼而多數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的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
五、檢查評比,促進行為規范化
評估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我們加強了學生幹部的巡查、執勤,通過檢查反饋,督促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進行「安全、衛生、紀律、學習」四大評比,在評比中堅持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糾正,周評比以流動紅旗鼓勵促進,月總結不斷提高深化。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競爭,使每位學生時時處處既能自覺管理好自己,又能監督別人,按照常規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數沒有達到規范要求的學生自省,從同學的批評中認識自己,使自己的行為規范化。
總之,學生的行為規范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我們不能奢望短時間就把學生身上的壞毛病統統改掉。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養成教育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己為主,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樹立「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必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㈣ 如何進行幼兒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1、共同性准則2、環境性准則3、浸透性准則4、典範演示的准則5、一貫性的准則6、 實踐性准則一、家鄉合作,協調共同一個孩子的生長離不開學校教育,一起離不開家庭熏陶。"教子寶典"說得好: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以爸爸媽媽為典範來模仿。因而,咱們要常常主動地和家長聯絡,使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刻和家長談心,與家長及時交流、交流,讓家長了解幼兒的習氣,獲得家長的支撐,協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輔導家長運用適宜的教育辦法和辦法,合作咱們進一步加強幼兒傑出行為習氣的養成。讓家長理解,培育孩子傑出的行為習氣是家長和老師一起的職責。我以為,應把行為習氣的培育延伸到幼兒的家庭,讓家長參加教育,合作幼兒園培育幼兒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氣的養成。別的,為了讓家長與教師對幼兒進共同的教育,我還使用家教宣傳欄、家鄉聯絡冊、家長來園接送孩子的機會與家長交流,互相了解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狀況。以及時表彰強化和更全面地鑒定每一個幼兒。如要讓孩子養成午睡的習氣,家長應該首要做到不管是作業仍是休息日都應該准時就寢、起床;要讓孩子講衛生、愛整潔、懂得共享,爸爸媽媽首要要講衛生,保持家中清潔,懂得怎樣與別人共享;要讓孩子不固執,有禮貌,家長就不能過火溺愛孩子,出口成"臟",大大咧咧,落拓不羈,對人不尊重,不友好等,一朝一夕,孩子也就會沒禮貌、不友善、尖嘴薄舌。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咱們每個人假如用傑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那麼孩子也就會養成傑出的行為習氣。在實際日子中,隨時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協助家長做些量力而行的作業,戰勝孩子的固執自私、依賴性等不良性情質量,讓孩子斗膽去觸摸周圍的社會日子,讓他們明辨是非,來逐步培育孩子的獨立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地習氣社會日子打好堅實的根底,這就是家鄉共育的重要表現。
二、環境教育促進幼兒習氣教育養成傑出的品德行為習氣,與環境的熏陶密不可分。 環境與人類日子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在班裡設置以文明禮貌為主題的天然角,在班裡的牆壁上布置好文明禮貌的圖像,隨時讓幼兒體會做文明禮貌的好孩子的自豪感。從小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培育幼兒學做環境小主人是咱們每個幼教作業者義無反顧的職責,咱們必需建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因人施教,鍥而不舍,做好這項作業,定會結出豐盛的成果。使幼兒在協助、關愛別人之中得到趣味,從而使好習氣穩固。
三、活動中浸透環境教育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有必要依據幼兒年紀特色和身心發展規律,採納生動形象、豐厚風趣的教育形式,將環境教育維護教育浸透到各種教育活動中。

㈤ 如何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小學教育處於教育的基礎地位,使學生受益一生的行為習慣有一些是在小學階段養成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葉聖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間,加強橫向聯系,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大為多渠道參與的教育網路,創設全方位育人的環境,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談一下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提高認識,教師言傳身教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並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1、師生認真學習有關條例,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准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制訂開展養成教育的具體措施,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
2、學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教師在一起,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早晨,學校領導、學生代表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師生互相問好;每個星期一舉行庄嚴的升旗儀式,老師正規的禮儀動作給學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給學生播撒了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良種。
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應該只教書,不育人,不能當「教書匠」。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認真探索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規律,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切實記在心裡,落實到行動上,自覺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教學。
二、根據學齡特點實施分層教育
1、低年級學生,通過各種競賽,通過得小金星,初步養成。
低年級的學生,最缺乏自覺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沒有意識。作業時常不做或忘記帶回家;廢紙到處亂扔,自己的課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麼,沒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鬧,當班主任的最頭痛,不管怎麼說都沒用,上課講了,下課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們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有好勝心理,也愛挑別人的毛病。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讓他們形成自律。
我們可用「比比誰最棒」的方法。課堂上,把要求告訴他們:小朋友們,你們都很棒!但老師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們來比比看,究竟是誰最棒。老師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們想要嗎?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只有達到老師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金星。
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後你可以布置任務和要求。但剛開始,要求不能過高,從淺入深,逐步提高。同時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幫助別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這種方法也可評價學生的課下表現。
然後利用班會課,總結學生一周來的表現情況,指出缺點,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同時分發小金星。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語,也不要吝嗇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處,都可以得到,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小金星可以讓學生自己貼到榮譽角上去,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小學生的行為都有明顯提高,很多事情無需老師督促,學生之間便會相互指出,然後加以改正。
2、中年級學生,利用天天行為規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級小學生漸漸的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主動思考,判斷是非對錯。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們的大腦里開始會比較,但出發點大多考慮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指責。他們所想到的還比較片面,有時還不夠成熟,自律能力還不夠強。
此時應當加強他們的行為規范。根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需要,利用班會課通過學生提議,老師完善,共同制訂「天天行為規范」, 每個學生都有一張,要求每個同學每天看一邊,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為規范」要求努力做到。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後,每位學生都能自覺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看到水龍頭沒擰緊,他們便會主動上前擰緊;看到地面上有紙屑,他們能主動拾起來;看到小同學摔倒了,他們會主動上前將他扶起。由此看出: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能使學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師教育管理更加輕松。
3、高年級學生,利用榮譽,增強自身使命感。
高年級小學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轉為自律。此時,老師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難管,也越來越難溝通。他們似乎已經習慣於學校的條條框框,習慣於老師的嘮叨不休。對於行為習慣,他們很少違反,但也不會主動,看到不好的現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掛起。
對於高段學生,一味說教不行,採用比賽也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怎麼辦呢?可採用多種方法結合。學校的競賽,要積極爭先,拿出榜樣作用。同時班級里開展「班級榮譽,我的責任」活動,以加強每個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同時把所有責任,讓每個學生承擔。中國有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這種思想,讓人覺得彷彿好壞是所有人的責任,就可以減輕自身的責任,恰恰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了。所以我們班級奉行「班級榮譽,我的責任」,誰犯了錯誤,就要承擔一切責任。班級得到了榮譽,也是你的榮譽。
有了責任,才有動力,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養成自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對於教育任務的完成,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對於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能只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家校配合,構築良好育人環境。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並注意盡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們主要通過家訪、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和實行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指導家庭教育,開展「我和規范同成長」的家校活動。使家長了解並配合學校貫徹落實新《守則》和《規范》,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於與周邊的社區單位取得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比如培訓安全小衛士,讓他們不只在校內,在校外也要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維護公共秩序的工作,讓學生從以往簡單、空洞的說教變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養成了珍愛生命、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質。
四、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已經滲透到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經中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我們只有立足於「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閱讀全文

與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