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對小學尖子生的引導教育反思

對小學尖子生的引導教育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13 05:54:26

Ⅰ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學數學課堂的研修反思

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參與和參與的多少。那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 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營造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
羅傑斯說:「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認知心理學也指出,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大量實踐也證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教學中,教師要把「教」與「學」當做師生之間「理解」與「交往」的過程,應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課堂上老師不能以權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和舉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時,應立即肯定:「你們真行」。當學生回答錯時,應該鼓勵學生說:「你再仔細想一想,老師信任你,仔細想之後肯定能答出來」。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走下講台,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學生親切交流,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激發學生探索慾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 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學生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才會樂此不疲,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自覺地探索問題,獲取新知。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的回答:「喜歡!」接著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我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三、 創設活動情境,提供主動參與機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與挑戰性活動。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是主動完成意義結構,創建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並積極思考,修正自己行為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喜愛做游戲的特點,將學生帶入情境圖中,參與情境中的游戲。
例如:我在教學「我在教學:單價、數量、總價」這節課時,一開始,便以「超市」為基本活動情境中,讓學生上台買貨,在買賣對話中,了解並掌握了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數量關系。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主開展買賣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顧客者必須口頭編應用題,並用本節所學的數量關系進行解答;而扮演售貨員必須根據顧客買商品的情況,正確填寫發票。這樣,使整節課都融入到活動中,學生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既要動腦編題、動手計算,又要動口表達意圖,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創設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舞台,讓學生彷彿就生活在一個數學世界之中,使學生體驗到主動參與的無限樂趣。這樣教學,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之中。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要學的知識,而且還全身心的體驗數學,獲得了樂趣,從而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四、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維活動過程,這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關鍵。
(一)通過動手操作來參與。
皮亞傑曾經說過:「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可見讓學生親自操作,參與實踐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時我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的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先把三角形轉化為熟知的圖形,再推出面積計算公式,之後便讓學生操作學具。結果,大多數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但也有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剪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結果,大家從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記得牢,而且訓練了動手操作的技能,培養了創新的意識,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通過小組討論來參與。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一般由教師提出)進行合作研究,然後提出小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往往能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並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毋容置疑,小組討論學習的確是一種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很好的教學方式。
例如,「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教師先讓學生操作,拿出准備好的三張同樣長短的紙條,分別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在分別取其中的1份、2份、4份塗陰影,並把塗陰影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之後,教師出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觀察操作結果,看看三張紙條塗色部分大小怎樣?這說明三個分數的大小怎樣?2、比較式子1/2=2/4=4/8,想想由1/2到2/4、1/2到4/8,你發現了什麼?3、想想由2/4到1/2、4/8到1/2,你又發現了什麼?4、你能用商不變的性質,結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明這一規律嗎?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能動的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來。
(三)通過同桌互說來參與。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後,給機會讓同桌學生說一說操作過程;公式推導後,說一說推導過程;概念理解時,讓學生口述一下概念的關鍵字及本質特點;解答應用題時,說一說解題思路或方法。如較復雜的乘、除法應用題解題方法是:1、找准單位「1」的量,確定運算方法;2、找准對應關系;3、列出算式進行計算;4、檢驗。這樣的口述讓同桌互說,在互說中提高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對每個學生鞏固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五、加強參與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決不是放任式的學習,而是適時點撥指導,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教師不僅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條件,而且還應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如果學生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化歸」思維方法,那麼在教學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就會利用這種思維方法,潛移默化地進行知識遷移。教師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學生通過靈活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
六、創設成功情境,激勵再次主動參與
在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動腦、動手,運用所學知識,分組解決問題,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這樣教學有助於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再次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玩一玩,拼一拼」活動課上,我讓學生用所學的簡單圖形拼自己喜愛的圖形,並把它獻給自己最喜歡的人。活動時,所有同學都投入到緊張的活動中,對他們拼出每一種圖形,我都給予肯定與贊賞,並鼓勵他們拼出更漂亮的圖形。這樣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了成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從而不斷地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現代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都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參與中培養興趣,學會方法。學生有了興趣、掌握了方法,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Ⅱ 如何通過引導學生反思來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一、引導反思舊知
在學習新知識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已有舊知、搜索存儲經驗,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內容、類似情境、類似方法,從而藉助遷移展開對新知的有理猜想。在教學《認識長方體的認識》時,課始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的特徵,學生自主搜索反思。當我了解學生這節課想了解長方體有關的哪些知識時,有學生回答想知道長方體的特徵,有學生說他想知道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這樣學生不僅對舊知識的反思又勾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合理猜想。
二、引導反思所學新知
在探索過程中或結束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能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新知進行反思、回顧小結。筆者在教學《認識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徵後,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的面有什麼特徵?在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己一堂課的學習結果。這個過程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學生可自我提問:我知道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這節課我哪些知識點學習得比較好?哪些知識點還掌握得不夠好?還有什麼疑問等等。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反思中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要指導他們採取相應的策略:看書、問老師、問同學等。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當前的學習范圍,則應鼓勵學生去查課外資料和有關書籍,力求弄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把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以前學習過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其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三、引導反思典型例題
數學教學中的典型例題的教學是學生掌握新知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主要途徑,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典型例題的解題過程,是學會解題的有效途徑。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純粹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引導反思算理
在教學計算時我讓學生先自己學習試練,這樣就會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計算中的諸多錯誤,然後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計算的過程,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對算理的理解更有層次和警示作用,學生掌握起來就更加深刻。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學生對算理的反思,這樣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並自主理解算理、獲取計算方法。這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五、引導反思解題過程
解題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解題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反思審題過程,弄清楚題目的已知數量和問題;第二,引導學生反思練習題的目的是什麼?第三,反思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反思解題思路,學生可以從正反兩面吸取經驗和教訓,優化和批判解題思路而達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反思解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弄清每一過程是解決的什麼?最後反思結果,引導學生用驗算、假設、比較、排除等方法對結果進行反思。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我反思

1、每課——回顧反思
學習是一個知識構建的過程,自我反思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構建。每節課我們都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回顧反思時間,即:一堂課臨結束時,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反思:有什麼收獲,有什麼體驗,覺得本課的學習重點是什麼,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有什麼建議,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怎樣……學生通過反思,檢查對照,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確定補習的方向。
2、每天——自我反省
作業與評價是習慣養成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關鍵之一,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以往的作業設計與評價僅僅停留在「說寫,寫改,有錯訂正」的階段上,對於學生而言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少去思考自己從中得到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獲。
在實踐中,做了一些小小的程序上的改進,進行了以下嘗試:
(1)完成作業前要有「溫故環節」,因為課本是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學生身邊,每天做作業以前應當閱讀課本,進行反思整理,在回顧當天所學新知的基礎上完成作業。
(2)在學生完成作業後讓他結合自己的作業給自己一個評價,可以結合知識掌握情況、認真完成情況以及作業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 (一般學生都會較客觀地自評)。
(3)寫好睡前日記,睡前日記是我們一年四季不變一項家庭作業。日記要記錄出自己一天的心情指數,可以是自己與老師、家長、同學的知心話語,也可以是自己反思自我、體驗成長的過程,還可以是自己對於某件事情發表的評論等等,篇幅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記錄下自己心靈成長的過程。
作業的批改也走向了師生間的對話,教師將作業批改的最終落腳點在於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知識掌握、思維方法或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長處和不足上,及時調整和改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對學習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使作業評價成為學生自我反思、調節、完善的發展過程。如:在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上,不妨寫上簡短的鼓勵語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對於學習習慣暫時落後的學生,更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的給與鼓勵。如「你的書寫認真多了,老師相信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瞧!付出就有收獲!計算的正確率很高!」等。對於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來說,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評語,不僅是情感上的補償,更是心理上的調整。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審題、觀察、分析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先找准數量關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干什麼?」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指明思考的路線。
當教師批閱後再讓學生結合教師的評價找找產生差距(這個差距可能不明顯,也可能較大)的原因。每個學生都會關注自己所努力的或需要努力的事情的成效—— 「我的作業如何?」實施自我反思,從而找出自己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經過反思,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有益的幫助,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肯定和成就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3、隔一段時間寫小結
通過回憶、重溫活動的情景,強化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可以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避免學生的盲目性和自卑心理。教師通過周記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Ⅳ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反思感悟和不足之處今後怎樣提高

小學主要是提高計算能力和應用理解能力,注重這兩點,多做練習題

Ⅳ 我在小學受到的教育與反思

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從5歲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的大學三年級,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我幾乎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花費在了受教育上面。當然,無論是我的父母,還是我自己,選擇讓我從小按部就班地接受這種教育的初衷都是好的。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於我來說,也許就只有讀書這條路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盡管我不知道一年之後我大學畢業了會是怎樣的,但是如果我和許多我的同學一樣初中畢業就開始步入社會,早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那麼現在的我就不是在接受高等教育了,也許是在某個小城市裡打工,也許是在家裡務農,也許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就應該沿著這條教育軌道走下去,那麼等待我的就是一個美好的未來,在這之前,我也沒覺得我所接受的這種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因為這種教育最終會引領我走向光明、美好的生活,也許我的確應該感謝我所接受的教育。但真正步入大學,尤其作為一名化學教育學專業的學生,我不得不重新審視伴隨著我這一路走來的教育體制。當然,這並不是說我要批判當前的教育體制,只是結合著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下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看法而已。‍

Ⅵ 我在小學受教育的經歷與反思論文

大部分時間都是來在學校源里度過的。從5歲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的大學三年級,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我幾乎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花費在了受教育上面。當然,無論是我的父母,還是我自己,選擇讓我從小按部就班地接受這種教育的初衷都是好的。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於我來說,也許就只有讀書這條路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盡管我不知道一年之後我大學畢業了會是怎樣的,但是如果我和許多我的同學一樣初中畢業就開始步入社會,早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那麼現在的我就不是在接受高等教育了,也許是在某個小城市裡打工,也許是在家裡務農,也許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就應該沿著這條教育軌道走下去,那麼等待我的就是一個美好的未來,在這之前,我也沒覺得我所接受的這種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因為這種教育最終會引領我走向光明、美好的生活,也許我的確應該感謝我所接受的教育。但真正步入大學,尤其作為一名化學教育學專業的學生,我不得不重新審視伴隨著我這一路走來的教育體制。當然,這並不是說我要批判當前的教育體制,只是結合著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下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看法而已。‍

Ⅶ 小學尖子生培養方案

一、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確定人生目標
沒有理想和目標的人生,就像行船沒有了航向。人生道路上就會感到迷茫,不知所從,從而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有時甚至會使人迷失繼續奮斗的意義、勇氣和信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確立人生的目標。有了理想和目標,學生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做,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有興趣學習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尖子生就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有勁,就不會出現尖子生中途夭折的現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經常找尖子生進行個別談話,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讓他們知道學好本領干什麼,為誰學習;
(二)、召開主題班會,教師要結合社會現實幫助同學分析和糾正他們的想法,讓學生能夠明確不同想法的好壞利弊;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的狀態;
(四)、給學生介紹偉人以及成功人士的人生目標,以增強學生建立自己理想和目標的方向感和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形成學習耐力
有了理想和目標,下一步就是怎麼具體去實現。學習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由於有些學生的毅力不夠,造成學習過程的中斷和停頓,不能堅持下去,這也是部分尖子生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天才始於勤奮,勤奮在於堅持。有了堅韌的意志力,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克服這些缺點,做到學習過程中的堅持不懈,形成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做到對所學的知識學得扎實,掌握得牢固。使學習過程進入良性循環,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勵志學習的例子,培養學生如何做到堅持不懈地能力;
(二)、從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和磨練學生的毅力,形成做事有始有終的性格;
(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的缺點;鼓勵學生形成堅持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總之,堅強的毅力是一個好學生不可缺少的學習品質。
三、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形成苦學加巧學的學習習慣
成績好離不開學習,學得好離不開勤奮。可是只有勤奮是不夠的,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倡學生創造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興趣,做到學而不厭,思而不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經常介紹一些成功的學習者的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的形成過程;
(二)、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知識,教師建議性地給出相應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參考;
(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不同知識應該採取的方法各抒己見,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顯所長,取長補短。
四、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評價,正確引導
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就要求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有效的適當的評價,而且評價要有針對性,適當性,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好的方面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保持下去,不合適的或者學習方法方面存在問題的,教師應該採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給學生指明,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樂意接受,真正接受並改正。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對學生的好的方面要及時地給與適當的表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通過與尖子生談心,在思想上進行溝通,以克服有些尖子生思想偏激的毛病;
(三)、採用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的方式幫助尖子生建立志存高遠,心胸開闊的品質,鼓勵尖子生勇於改正自己的缺點,使得他們從知識結構到人格培養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五、注意培養尖子生的抗挫進取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差,是現在一些尖子生成績下滑的另一個原因。尖子生一般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成績好,智商高,精力充沛。由於他們經常有好成績,受到好評,在班裡出眾,有些尖子生就受不了失敗的打擊,他們的智商高,逆商(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因為他們缺少的正是挫敗。有些尖子生可能會因為一次挫敗而一蹶不振。現代社會,沒有哪一個人總是能做生活的常勝將軍,必然會面臨一些挫折和失敗,所以,注意培養學生的逆商,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不僅在學生當前的學習活動中非常重要,就是在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所教學的內容介紹一些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的失敗和成功的過程,讓他們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這樣不僅給予了學生抗挫的意識,而且還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更有興趣地進行學習;
(二)、創設情景,使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一下挫折的滋味,並引導他們從挫折的陰影里走出來;
(三)拿他們和別的班或者兄弟學校的尖子生相比,讓他們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六、注意培養尖子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現在有些尖子生在班級里很有優越感,這樣就會使一些尖子生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願意幫助別的同學學習,更以向別人請教為恥。有這種傾向的尖子生是很危險的,不僅可能導致自己挫敗,而且尖子生往往在班裡起著模範帶頭作用,這樣就會使整個班級的學風不正,好的學習方法得不到發現和提倡,也不可能形成同學之間的團隊意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揚團隊精神,讓他們明白一個人再聰明,力量也是渺小的。在社會中,只有和別人團結起來,形成「我們」,發揮團隊的力量,才會有更大的作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
(一)、教師可以舉辦各種集體活動,動員學生積極參與,而且要讓學生明白每次活動的意義和要達到的對學生的訓練目標;
(二)、樹立一個班級的共同目標,讓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去完成。比如,提高班級成績在學校的名次和搞好班級衛生大比評等等,以此來鍛煉同學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還可以形成學習小組,讓尖子生幫助後進生學習,或者尖子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以達到共同進步,讓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到成就的快樂。
七、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突出創新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什麼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如果思想上跟不上時代的前進步伐,必然導致自我封閉和落後。時代要求創新,沒有創新,沒有彩頭,就不會有突破性和實質性的進步。同時,在創新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獨創的新鮮感和成就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生創新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創造新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指導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注意思維的邏輯性和全面性。
八、增強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做到各方面素質的不偏不廢
現在有些尖子生,學習很好,頭腦靈活,但是體育鍛煉或動手能力差,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開發。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和學生細心交談,讓他們懂得個人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並且要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得到素質的全方位鍛煉。同時要讓學生明白,專才固然重要,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各學科之間越來越沒有明確的界限,要完成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不僅僅是一個學科或一個方面的能力。要讓學生明白一科強不算強,各科都強,全面發展做個全才才是強的道理。同時要讓學生在學習各科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治學嚴謹的好習慣。
總之,尖子生的培養,教師首先要從自我做起,做到心雄寬廣,海納百川,能夠接受不同性格的尖子生的挑戰,並且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教育。同時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學習,擴大知識儲備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尖子生教育形勢。只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再加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幫助,尖子生培養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好。

Ⅷ 怎樣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么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

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舍,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

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巨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獲,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

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

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當我們重復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

(2)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敘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蘊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信息,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互動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管理者、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和研討,如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師生座談等。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比式、參與互動式、觀摩式等。

(1)對比式

在進行有對比的反思活動中,就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借鑒兩位或更多位教師來進行對比,先通過聽課或集體備課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改進方法,再通過課後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參與互動式

參與互動式的反思,是指參與式教學與互動式研討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既可以與專題主講人或公開教學的當事人直接對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有意識地讓自己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生成新的教學理念,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也可以通過向學校骨幹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咨詢,了解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請專家加以診斷;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同行聽課,集體會診,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觀摩式

觀摩式通常指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上示範課,其他教師觀摩,課後與其他教師共同切磋和進行反思,最後由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歸納點評。由於新的教學理念變成了教學實例,轉化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之授課教師與聽課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新理念下的教學行為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和理解,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除現場觀摩外,教師還可以觀看有關示範課的錄像,觀看時可採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課的精彩片段或「敗筆」進行回放,讓觀摩者認真研討,剖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觀摩課能促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通過反思、感悟和行動來增進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1、特色是什麼?

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2、「精彩」在哪裡?

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3、「偶得」有哪些?

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的意外的收獲。意外收獲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對面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意外的收獲往往來自學生「創新的」火花捕捉:學生發生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4、「缺失」在何處?

上完一節課後,教師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

5、「效果」如何?

每一節課後,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今後再教學這一內容提供借鑒。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採用有效的策略,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

(一)讓教師塑造反思的意識,營造全員反思的氛圍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機會,積極向教師傳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員反思的氛圍。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也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是個人還沒有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集體中還缺少反思的氛圍。因此必須承認教師是有潛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這里的潛能不僅是指教師先天具有的而尚未顯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尚未激發的與自我發展相聯系的能量和興趣。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只有激發這種潛能,才能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煥發出強勁的動力,推動教師主動積極投入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而推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就是學校管理者應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著眼於激發和培育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在這環境條件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展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因此,上述從各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組室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還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讓教師在反思的氛圍下受到內心感染而融入集體中去。

(二)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1、關於對教學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學事實真相的表達,它能超越時間和概念體系,說明教育實際中的真實情況。教育事件雖然沒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論價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義與精神的占據,具有實踐的生機活力,是教育教學的血肉之軀。事件是突發的、不規則的、個性化的、未經設計的;同時,事件也是具體的、流動的、歷史的、清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組合。每個學生都生存或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教育事件之中,每個事件都是個性化的獨特境遇,都是師生間或生生間點對點的教育關系。教育事件是最為生動、最為穩定、最為常見、最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師的教育反思往往關注學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長,側重於境遇的獨特性。事件的中心詞是「事」;事的主體是人。對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過讓學生發現問題、形成能力、學會做事,生成態度情感價值觀,並確認自己的存在,促進人不斷的生長與生成。

2、關於對教育對象的反思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保證。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反思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不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課堂上他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自己的觀察,並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理解程度和行為來度量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自己的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並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來自學生方面的反思無疑會增進教師更理性化的教育行為。

3、關於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教育行為,還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後,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也是一種反思,是對一個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學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疏於思考,使鮮活的教育過程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對日常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來近乎沉寂的平靜,將所有理所當然的理念懸置起來,以懷疑、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它,以積極的心態分析過程與結果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4、關於對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疑用到各種知識,而且教師本身也無法描述和預測具體哪些知識。教師既要知道「教什麼」,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的內容,又要知道「怎麼教」,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教什麼」的知識與「怎麼教」的知識在性質上還有所不同。「教什麼」的知識在於掌握,在於知道「它是什麼」,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而掌握。「怎麼教的知識」不是教師被傳授的「應該怎麼教的理論」,而是教師的所體會,理解和實際擁有的經驗和信念,是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它是基於教師日常不斷的反思實踐而獲得的,包含著自己的教育信念,又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學反思應把握反思的廣度和深度。反思的廣度就是要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問題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其中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揭露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遠因),並且善於預見事件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三)讓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反思有效地融入評價機制中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學校在評價教師過程中以弘揚教師的主體性,高度重視被評教師本人的積極參與、自我反思。

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形式

1、教後記

「教後記」又稱「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在一節課後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的文字。「教後記」是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師進行教學控制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改善教學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查找,以求發現和糾正教學系統及系統目標偏差,通過調整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來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可以提議,備課筆記在最後留出空處撰寫教後記,可以隻字片語,可以洋洋灑灑,視這節課的情況而定,在第二輪該知識重新備課時,教師便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一個比較完整、規范的教學過程是既應有課堂設計,又應有教學後記的。

2、反思性日記

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議教師記反思日記,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學習共同體能夠把不同背景的教師組織在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共享問題解決的方案,將有助於教師認識到不同人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與聯系,從而更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個體教育觀念的確立。

教師的反思性日記主要是將自己教育教學行為之後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它可以在記錄任何形式教育活動:與同行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某次談話、與家長的一次溝通、對一次公開課或講座的點評和體會等等,涉及面廣,形式多樣,區別於單純的教後記。養成教師撰寫反思性日記的習慣有利於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並為教師經常性的反思提供豐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師將反思性日記進行經常性的集體交流與分享,將更有助於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與教師的成長。

3、聽課。

聽課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要多聽年長教師的課,從中吸取上課的一些寶貴經驗,包括課堂管理,教學方法等。資深的或者年紀大一點教師也應放下架子,主動去聽年輕教師的課,並將此與自己的教學做比較,通過這種反思來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作為反思型教師,還應主動邀請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他人來評估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後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學細節,探討改進措施。

4、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策略是指導教師應定期從學生那裡取得反饋信息,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反饋是多樣化的,有對教師上課的看法,有自己學習的總結,也有向教師傾訴自己最近不悅的事情,徵求建議等。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反觀自身的教育教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想從學生那裡得到如實的反饋,平時須與學生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

5、專題反思

圍繞教師個體在一個階段(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行為進行科學的、深刻的反思,這有利於教師從較高的層面對教學行為及其遠距離的效果作冷靜的分析,進而概括出教學行為表現的背景原因,並從宏觀的角度對今後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反思,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專題探討或研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加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最佳途徑。如果說每節課後的「教後記」,每一階段的「反思性日記」零星地、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在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微觀和瑣碎的教學心得的話,那麼專題反思這一行動研究就是有明確主題的教學反思,由於它聯系的是更長周期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從宏觀著眼,從單一的問題線索入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提煉、概括,並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後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6、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

教師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反思能力的增強,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我們難以想像一個缺乏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關注情感教學。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就對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教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反思力,並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反之,教學實踐又可以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當教師發現教學實踐與理論不相符時,應先反思自己教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確信無誤,也可對理論產生懷疑,並向理論的提出者挑戰,共同探討。這樣,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為廣大教師架起了一座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學校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好的具有反思意識的優秀教師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圍的學校「土壤」中,也是很難延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創造條件,提供相應的政策、時間和經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Ⅸ 如何引導學生自我發展及反思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而在習慣養成過程中,良好習慣初步形成後的鞏固環節至關重要。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的參與,離不開自我審視和自行調控。因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他對學習狀態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包括教師)更深刻。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把自我反思作為學習的方法之一,認為「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評價的准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才是真正地學習,並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具體措施
1、每課——回顧反思
學習是一個知識構建的過程,自我反思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構建。每節課我們都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回顧反思時間,即:一堂課臨結束時,我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反思:你有什麼收獲,有什麼體驗,你覺得本課的學習重點是什麼,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你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有什麼建議,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怎樣……學生通過反思,檢查對照,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確定補習的方向。
2、每天——自我反省
作業與評價是習慣養成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關鍵之一,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以往的作業設計與評價僅僅停留在「我說你寫,你寫我改,有錯訂正」的階段上,對於學生而言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少去思考自己從中得到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獲。
在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小小的程序上的改進,進行了以下嘗試: (1)完成作業前要有「溫故環節」,因為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學生身邊,每天做作業以前應當閱讀課本,進行反思整理,在回顧當天所學新知的基礎上完成作業。(2)在學生完成作業後讓他結合自己的作業給自己一個評價,可以結合知識掌握情況、認真完成情況以及作業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 (一般學生都會較客觀地自評)。(3)寫好睡前日記,睡前日記是我們一年四季不變一項家庭作業。日記要記錄出自己一天的心情指數,可以是自己與老師、家長、同學的知心話語,也可以是自己反思自我、體驗成長的過程,還可以是自己對於某件事情發表的評論等等,篇幅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記錄下自己心靈成長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對小學尖子生的引導教育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