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論文

小學語文繼續教育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26 13:39:39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大致內容:學生應該檢視的一些論文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
潛在題目的來源
論文的貢獻
一般無法被接受成為論文的專案
針對一個題目調查現有的知識
開始從事研究的架構
搜尋題目的策略
緒言
博碩士生對於選擇論文題目的困惑
對知識的貢獻
題目的范圍
論文應有的水準 …
建議可先行了解
良好題目的特性及可能來源
應有的貢獻 v.s. 無法接受
知識調查,研究方法,搜尋策略
找題目不容易
需要時間與努力
具備知識,及早准備
學生應該檢視的一些論文
相關領域中得獎的論文
在有選擇的領域中新近發表的論文
繫上老師們建議的較佳論文
指導教授建議的最佳論文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1/2)
研究的需要
顯著的,重要的
研究結果不一定被立即應用
可行的研究方法
資料的搜集
研究方法的技術,成本,時間..
合理的完成時間
依各學校而不同,大部份需十二至十七個工作月
一個好的論文題目之特性(2/2)
可能的研究結果之對稱
研究假說被接受/被拒絕
學生能力與興趣之配合
數學能力 v.s. 行為科學
經費補助的吸引力
新的題目
不尋常方法進行之研究
專業發展的領域
未來繼續發展
潛在題目的來源 (1/2)
目前的事件
目前事件
暢銷期刊
過去論文的研究建議
相關論文之未來需要,研究建議
該領域的權威所提供之研究建議
針對研究需要發表的評論
該領域的實務人士所表達之研究需要
特定領域需要的支持證據
潛在題目的來源 (2/2)
一般被接受但尚未證明的假定
未驗證,測試之假設
被自然接受的想法
尚未被證明的或證明力弱的該領域權威之主張
需被測試,進一步的分析
不同的途徑用以測試重要的結果
不同的研究技巧或研究母體重復相似的研究
論文的貢獻 (1/2)
新的或改良的證據
資料如何搜集 (正確性)
資料如何分析 (方法)
新的或改良的方法論
解決方法,分析程序,研究方法論
需具備支持的證據
例:比較證明相對效率
論文的貢獻 (2/2)
新的或改良的分析
歷史分析(historical analysis)
在一領域中針對目前現存的發展結果作意涵的分析
比較性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分析現存的理論或觀念以及它的意涵
新的或改良的理論或觀念
描述如何解釋,預測或了解現象
一般無法被接受成為論文的專案
文獻調查或是描述的編輯
歷史的調查
單個案的描述
除非有用來闡述基礎的結構,觀念或理論
發展的專案
應用已知的知識所發展的專案
當成搜集資料的方法以輔助論點的證明
針對一個題目調查現有的知識
從廣度與深度逐漸增加的三個階段:
探索性調查
發展與評量可能的題目
有深度,夠支援的調查
針對正式研究或論文提議書
完整調查
如同論文中之文獻/研究的章節內容

② 求小學「教師創新教育論文」,急!急急!

以下是我在師大進修時的創新畢業論文,你可以參考一下。

題目:大力推廣素質教育 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看推廣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它既是傳授知識的實踐活動,也是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如何通過教師的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課題,廣大教師常常就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反復的探索和努力。小學教學擔負著最基礎的教學任務,探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較為特殊的現實意義,不但關繫到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繫到學生以後的成才之路,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探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依據教材特點及兒童年齡和心理特徵,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和諧、愉快氣氛中學習知識,體驗探索之趣,成功之樂。
一 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一)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去學習,有些學習差的小學生是靠家長逼著去上學,相當被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越來越高,表現出越來越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 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使自我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小學生具有很強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們天天生活在夥伴中、集體中,親眼所見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得到教師和家長更多的關愛,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尊重,評為三好學生或優秀少先隊 員,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這種思想在學生身上,便體現為希望自己的些許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落實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點一滴知識。只是缺乏學習興趣,他們無能力學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有助於他們將這種願望化為自己學習的動力。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端正學習態度 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結構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對待學習也和對待其他事物一樣,是以興趣和快樂為心理動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較大的波動性、不穩定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漸明確學習目的,榜樣的模仿也由身邊的人和事,逐漸發展到對先烈和賢哲們的模仿,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作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嚮往和體驗,學習態度也就日趨穩定。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有助於他們向自己的理想努力。
二 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
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缺乏興趣,主動性差等問題,原因有多方面:
(一) 、自小行為、學習習慣未能養成、心態差;當今社會,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的過分溺愛,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高高在上,唯我獨尊,過著頤指氣使的「小皇帝」生活, 這直接造成孩子的心理結構是稚嫩和不成熟的,為就學後在學習中埋下重大隱患。再加上性格中的任性而為,一旦遇到挫折,就會把學習當成負擔而失去興趣。
(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應試教育的廣泛性使老師家長只注重分數,一見考試成績不理想,就生氣發火,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1.據對我校四至六年級13個班共524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父母外出打工的426名,佔81.3%,他們長期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在家庭學習上得不到正確引導,學多少算多少,根本沒有監督制約機制; 2.現行教育體制廣泛實行的應試教育,分數高於一切,分數說明一切,分數決定一切,使老師家長一見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認定他學習不努力而生氣甚至發火,時間一長,極易形成危險的潛意識:學習就是為分數而勞動,分數就是師長臉色的晴雨表,自己就是學習的工具!帶著這種日趨加重的心理負擔去學習,如何還能談得上興趣!
(三) 、長期以來「填鴨式」的「滿堂灌」,缺乏創新教育, 造成學生厭倦情緒, 學生學習是被動的;
1.基於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滿足於傳統教學方式,課堂45分鍾板著面孔,照本宣科,氣氛沉悶,缺乏情趣,老師自我陶醉,學生昏昏欲睡; 2.千篇一律的上課--布置作業—課外資料--檢查,把學生置於試題的汪洋大海之中,又使他們不堪重負;當然,我也不排除個別學生因為智力差,長期以來,知識點落實不到位、學不會、聽不懂,致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心不專、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愛做小動作、學好學壞無所謂、作業拖拉、准確率差、家庭作業成績甚至不做。他們的表現常常惹老師生氣,情緒低落,天天查,天天心煩。據我了解,學生在其他同學心目中往往有被瞧不起的時候,他們一旦遭白眼,更加破罐子破摔、有意搗亂、影響到他人。但從他們的內心深處講還是想學好的,只是缺乏學習興趣,他們無能力學好。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使自我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這種思想在學生身上,便體現為希望自己的些許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落實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點一滴知識。一旦證實了自己的成功而產生成功感時便信心大增,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層樓。
三 引發學生學習濃厚興趣,推動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一)、創造良好學習氣氛,激發興趣 生動活躍、積極主動、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促進學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的知識,這種氣氛的創設需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積極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學有效地利用教材,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善於利用錄音、圖表、圖片、簡筆畫表演來開展生動形象的情景教學;善於以豐富有趣的語言,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勤反復不斷變化的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上可採用課前活動法、激將法、競賽法、討論法、直觀法、表演法、設疑法等。例:討論法:規定內容,限時討論。如小學數學教學「比……多(少)……」的逆向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引入新課:「小紅今年13歲,比弟弟大3歲,比媽媽小25歲,請同學們算一算,弟弟今年幾歲?媽媽多少歲?不動腦筋的同學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結果算出弟弟16歲,媽媽一二歲。我接著追問:「媽媽只有12歲,媽媽13歲,弟弟16歲嗎?」反問引得全班鬨堂大笑。然後又問學生:「為什麼 『比……多……』不能用加法計算,『比……少……』不能用減法計算呢?」懸念猶如「助燃劑」促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比……多(少)……」逆向應用題的強烈求知慾望。在這種情境下進入新課學習,以得保持和發展學生旺盛的求知慾,使學生學得愉快、主動、自覺,且收到良好 的效果。
(二)、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思索的慾望 情境教學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切入點是「情境」。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的優化了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裡面的家庭保護內容時,我使用情境教學,讓學生以漫畫「孩子怎麼還沒回來」為情境,進行討論,這樣一下拉進了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家長只顧自己一時的快樂,忘記對孩子應盡的保護職責。這是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行為,學生應該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後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懷著極強的好奇心理進入聽課角色,從驚奇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思索的慾望。
(三)、創設思維興趣情境,促使學生成功參與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主動與熱情的學習狀態、啟迪智慧的動力。而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因此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動中激起,培養學生動中思考,動中攻取知識,使認知與情感融為一體。如教學「圓周長」一課時,一上課,教師便對學生說:「這節課大家來當研究生,共同研究一個有趣的問題。」學生一聽,精神大振。這時教師拿出一個圓形木板,要求學生想辦法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學生紛紛舉手回答:(1)用捲尺量;(2)先用一根線繞圓板一圈,然後量線的長度;(3)把圓放在米尺上滾動一周,量出滾過的長度。教師肯定大家的方法後,要求學生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直徑是2厘米、2厘米、5厘米的圓形硬紙片,獨立做實驗,量出它們的周長。學生通過操作,互相討論,共同得出它們的周長分別是6厘米多一些,9厘米多一些,15厘米多一些後。接著提問:有一個圓形操場的直徑是100米,用剛才的方法量財長方便嗎?現在老師看誰最聰明,不用量就可知道這個直徑是100米的圓形操場的周長大約是多少米?這樣就給學生創設了思維興趣情境,急切的想去尋求一種比較科學的求圓形操場周長的方法,參與思維活動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全班學生都在積極思考。一會兒幾個學生就說:操場周長大約是300米多一些。有一部分學生疑惑不解,老師適時組織討論,讓全班學生明白:從前面3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中,我們發現一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時就有疑問的學生恍然大悟。最後老師稍加點撥,學生就很快理解了圓周率的意義,自己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老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操作,自己研究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主動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學生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既獲取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四)、融洽師生關系,誘發學習興趣。 教師的權威性和學生的向師性這兩種心態決定了教師對學生有重大影響。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著感染和心理催化作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哪位教師往往就喜歡哪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對學生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識,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教師適時適當關心、愛護、鼓勵的言語,會讓同學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而老師過於嚴厲、急躁、不恰當的批評,會使學生緊張、消極。我所教的班級在2006年小考中獲得優異的成績,他們在介紹經驗時說道:「老師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和一句句親切的話語「很好」「太聰明了」「非常正確」拉近了我們和老師的距離,使我們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我們在出現錯誤時,老師有針對性的幫助和一聲「老師也會犯錯誤」消除了我們的緊張情緒,對老師的信賴和學習的興趣使我們的成績突飛猛進。」由此可見,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和諧共鳴,使學生產生了對學習濃厚的興趣。
(五)、大力推廣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常可以揚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於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另外要注重成功教育,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激起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對他們的點滴成績要進行鼓勵,讓其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只有通過這些有效的方法,才能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實踐證明:設計實踐活動,以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知識、用知識的過程。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創設活動,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用知識的意識,發展創新的能力。

水平有限,請多指教,呵呵。

③ 請幫忙提供「小學教育」方面教育碩士論文選題,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最好是有新意的,謝謝!

教育與人生:葉聖陶教育論著選讀
作者: 任蘇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作者從中精心選取了四十八篇論著編成本書。全書共六輯,依次為「教育總論」、「德育論」、「教學論」、 「教師論」、「語文教育論」、「教育詩」。與以往各種葉聖陶教育文集相比,本書試圖體現出較強的代表性、系統性和導讀性。代表性,是指本書所選論著,雖然篇數不多

陳寶泉教育論著選
作者: 蔡振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8/1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項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資助出版

歷代教育論著選評(共2冊修訂版)(精)/中國教育大系
作者: 顧明遠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1
本書收有先秦至民國時期有影響的歷代教育論著選評及有關的研究成果,內容含教育作用的論述、教育對象和目的的論述、教學內容的論述、教學原則的論述等,此定價為全兩冊價格,全套11卷定價2980元。

誇美紐斯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捷克)誇美紐斯|譯者:任寶祥 熊禮貴 鮑曉蘇 楊守明 張華清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
17世紀捷克著名的愛國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揚·阿姆斯·誇美紐斯(1592—1670),是我國教育界所熟知的人物。誇美紐斯的代表作《大教學論》在半個世紀以前即已由傅任敢先生譯成中文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多次再版。本書收集的著作是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譯成中文出版的誇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論著。這批論著的翻譯出版必將有助於對誇美紐斯的教育遺產進一步進行較全面、較系統的研究。<br> 本書匯編了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的主要專著和論文,其中有歷史上第一本學前教育學《母育學校》、第一本幼兒看圖學話讀本《世界圖解》。收進本書中的《泛智學校導論》和《泛智學校》,提出了泛智學理論和學校管理思想,探討了將有關一切事物的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方法。《論天賦才能的培養》一文,是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新人才觀的繼承和發揚光大。本書能幫助讀者系統了解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斯賓塞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英)斯賓塞 胡毅 王承緒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本書作者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改革家。本書除包括斯賓塞原版《教育論》中《什麼知識最有價值?》《智育》《德育》《體育》等四篇論文之外,又增加了九篇論文,比較系統、全面地反映了斯賓塞的教育思想。

昆體良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古羅馬)昆體良著);任鍾印選譯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馬庫斯·法比尤斯·昆體良是公元一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整個羅馬時代的所有著作中,只有昆體良的12卷巨著《雄辯術原理》系統地論述了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其他著作中的教育言論都是零星的。昆體良是古代希臘、羅馬教育思想和教育經驗之集大成者,是誇美紐斯以前西方最傑出的教學法學者。文藝復興時期,久已失傳的昆體良的著作一旦被從積塵中重新發現,立即異彩奪目,使厭倦了經院主義的人文主義者為之傾倒。昆體良的許多教育見解和經驗,直到今天仍然富有教益。<br>

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Pestalozzi)裴斯泰洛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本書選譯了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代表作。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重要教育思想,以及作者關於教育目的、要素教育、各科教學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主張。<br>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結構合理,融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性為一體,可供教育工作者參閱。<br>

走進基礎教育的真實世界:安文鑄教育論著精選
作者: 安文鑄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1
本書是中國第一個教育管理學博士點創始人之一、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г翰┦可

④ 我想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評職稱用的,請告訴俺那些是正規期刊

您好!
您要發教育方面的刊物
這些刊物多了 我可以給您推薦 都是正規的刊物
您看要是有合適的 可以直接Hi我
時代教育 省級
當代職業教育 省級
小學科學 省級
教育科研 省級
新校園 省級
教師 省級
科教文匯 省級
海外英語 省級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省級學報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省級學報
信息教研周刊 國家級
中小學電教 省級
吉林教育 省級
陝西教育 省級
數學學習與研究 省級
高校招生 國家級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國家級
教育藝術 國家級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國家級
數理化學習 省級
語文教學與研究 教育部
語文天地 省級
教學與管理 北大核心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中國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繼續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指導低年級

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繪本的魅力,愛上閱讀,則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一下對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思考。
一、轉變教師角色,尋找給孩子講故事的感覺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在研究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在一個缺失講故事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他遺憾地指出: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指導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努力尋找一種爸爸媽媽坐在屋檐下講故事的感覺。如:在指導《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情感類的繪本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翁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指導《蚯蚓日記》等輕松詼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小蚯蚓,給學生講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並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講到動情懸疑的地方,教師還可放慢節奏,跟學生互動交流,增加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減少閱讀功利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閱讀一本厚重又晦澀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會養成怕讀書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本身的圖文並茂就足以吸引學生把它從頭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有價值的繪本,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安排教學。
1.學會觀察發現,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也就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然後去猜測他們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圖。例如,教學《我媽媽》時,作者在「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中的配圖很有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媽媽背後那些花盆裡都長出了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么畫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一翻而過,忽略了作者為了想要表達「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畫了一幅很有創意很美麗的畫。在教師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時候,學生會在慢慢觀察中培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繼而,學生就會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2.引導猜測想像,培養孩子發散性的思維
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一本好的繪本也會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巧妙地抓住繪本的轉折處,設置懸疑,讓學生去猜測,就更能增加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上文來猜測接下來小兔子將要說的話,並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氣和動作說一說、演一演,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獅前可以讓學生猜猜它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覺得故事會怎麼發展?學生猜測完後,教師再繼續講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獅,學生會讀得更有樂趣。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後,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像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遨遊天空。
三、多元評價,指引孩子閱讀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熱愛閱讀的道路。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學生復述故事,猜測情節時,教師應該以鼓勵評價為主,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同伴的力量,利用學生間的互評來引導學生正確感悟繪本的主旨大意。課後,教師可以利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評價,給學生閱讀充分的肯定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感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是一件可以受人賞識的事情。例如,在教學繪本《獾的禮物》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指導性的評價語引導學生對死亡的正確認識,盡管獾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讓學生互相評價他們對獾的認識。最後,可以讓學生將《獾的禮物》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評價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是否感情投入、語氣得當。利用多元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感悟讀物的同時,也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⑥ 求:小學教育論文 要求: 3000字、摘要,參考文獻、關鍵字

提高小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持久性的策略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貼近生活確定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評價,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自己去實踐、去探究、成就精彩!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興趣 生成 形式 評價

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已全面實施,與語文、數學學科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經開展,就獲得了學生的喜歡,極大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著他們對整個活動不會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推動學生關注課程、積極動腦、發揮想像和創造的重要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活動的每個環節,做到有張有弛,有漲有落,使學生愛學、想學、樂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持續地保持一個個高漲的興奮點。在幾年的指導實踐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題,基於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的課程領域,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 關注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重視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主題要具有現實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學生認識實際,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才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可持續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從而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但小學生的研究課題不同於科學家的研究,從哪裡生成課題?面對眾多的題目,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確定呢?
1.多問幾個為什麼,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生活中的有些常見現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簡單,但如果處處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有那麼多的問題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例1.《你的坐姿科學嗎?》
我校五⑵班學生發現上學期本班近視人數有18人,這學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將近視的(即視力在4.8—4.9)有3人,而且身邊的「小駝背」也越來越多,有報道證明頸柱病已出現低齡化趨勢,坐姿不正確是產生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學高遠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確而導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學生產生了要了解正確的讀寫姿勢的慾望。老師因勢利導,開展了四個活動:查找、訪問、聽講座,了解坐姿知識;觀察拍照、問卷調查,了解坐姿情況;認識不正確的坐姿的危害,並糾正不良坐姿;寫倡議書,倡議人們告別不正確坐姿。通過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給同學們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坐姿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之後,上課坐得不端正的現象大大減少了,並且能夠及時地提醒身邊的每一個人,還會向他們介紹有關坐姿的知識呢!現在,班裡的每一個同學都彷彿成了坐姿方面的專家。
從以上的例子可見,引導學生確立活動主題時不妨從身邊的一點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過深層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動的結論,掌握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促進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動還獲得了浙江省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
2.延伸學科知識,從學科知識中生成。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生在日常學科教學產生了很多疑問或感興趣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其他學科完全割裂開來,可以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如果老師對學生適當引導,延伸學科知識,能從學科知識中生成課題。
例2.《鐵棒磁性與摩擦次數的關系》。小學科學課《做一個小磁鐵》中,有一個「自己做個小磁鐵」的實驗:握住磁鐵的一極在鋼針上沿一個方向摩擦,重復作20~30次可以把鋼針變成磁鐵。在一次綜合實踐課上,陳詩慧同學問:磁化鋼針一定要象書本上所說需20~30次單向摩擦嗎?能減少次數嗎?這是多麼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學生向書本質疑的精神,鼓勵她用實驗來證明,她借來的電子天平,用磁鐵把鋼針磁化,然後把吸取的鐵粉進行稱量,結果發現用磁鐵把鋼針單向摩擦5~6次,磁性達到最大值,磁化鋼針沒必要象書本上所說需20~30次單向摩擦。她還把不同長度的鋼針、鐵釘進行磁化,發現用磁鐵單向摩擦5~6次,磁性就達到了最高值。通過反復實驗,孩子從這里得到的啟示,不僅僅是活動本身,而是明白什麼是嚴謹的科學態度。
由於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探究教學大多為部分的探究,許多問題可能在學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時候就不得不終止,此時提出的問題卻是學生最感興趣,是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課題,這種吸引力可以驅使學生課外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學生將所學的學科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關注生活現實,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信息交流。我們應該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如家鄉經濟發展了,可家鄉的河流卻污染嚴重,是讓許多同學們感興趣的問題。
例3.宋斯亮同學在觀察比較瑞安河水顏色的情況時,發現河水顏色不同,河水裡的水蚤數量不同。喜歡動腦思考的他猜想是因為臟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東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於是宋斯亮就用舊礦泉水瓶捉來水蚤開始研究。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樣子,他請媽媽幫忙買來了顯微鏡;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質,他跑到市環保局要來市區水質檢測表,從不同的河邊弄到不同水質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來的水蚤養在這些水裡。接下來,他每天仔細觀察,撰寫觀察記錄,春夏秋冬,通過將近一年的觀察紀錄,最後他發現水蚤在不同的水質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潔凈水無法進行單性生殖等特點。通過實驗,他還發現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質中的反應知道水質受污染的程度,還可以通過觀察水蚤生理現象的變化來檢測水質是否受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實驗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難題。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難數清心跳次數。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就是先取下顯微鏡的目鏡,把水蚤心跳用攝像頭拍攝下來,然後用慢鏡頭放出來,再數出一分鍾跳幾次,終於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質里少的在257次,多的達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確的數據需要花費多少心思。正是這種興趣讓他走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質關系的探索發現》獲得二十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一等獎。
實踐證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開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還是有的,但由於年齡小,有時他們的問題或許是幼稚的、可笑的,限於條件或許還難以成為課題,但每一位教師都要善於捕捉、樂於引導,把可行性問題引申為可研究課題,只要課題有一點價值,學生有探究的興趣,課題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們就應該主動地與學生一起去探索。
4.源於動手實踐,從學校特色中生成
許多學校都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造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動特色。學校特色優勢項目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是綜合實踐活動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對富有本校特色的、從自己身邊來的課題, 研究起來更感興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們結合學校科技特色,進行了《我與知識產權同行》、《科學車模火起來, 探究車輪轉起來》等實踐活動,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例4.《我與知識產權同行》。為響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推動中小學創新教育和普及知識產權教育,搭建一個創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開展了為期達3個多月的 「知識產權與我同行」科技綜合實踐活動,分階段有重點地了開展了:「我知道、我倡議、我設計、我製作、我申報」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對我校小學教師和學生集中進行一次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宣傳,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國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做知識產權的明白人,成為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者和保護者,通過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活動,推進創新能力培養。
例5.《科學車模火起來, 探究車輪轉起來》。車模活動是很受部分小學生歡迎的科技活動,我校開展這項活動有15年了,我們過去單純地依靠現成車模比賽材料,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車模知識,讓他們來開展活動,由於受到年齡、知識結構、物質條件及活動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學生。我們老師通過反思認識到,車模活動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依靠現成車模比賽材料一般的「操作」層面上,確定了普及全校車模活動的指導思想:1、小車製作的所有材料都應該是學生們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學生身邊隨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2、利用學生現有知識作為研究基礎,激發探究的興趣,學生在活動的實踐中,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歡樂。因此,我校響亮地提出「嘗試車模設計,參與車模實踐,探究車模科學」為主題的車模科普實踐活動。為全校學生設計一系列車模活動:一、二年級學生自帶家裡已有的遙控車進進競速比賽,三至六年級學生自選車體材料,設計製作車模,並進行競速比賽。自製車模科技實踐活動是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扎實地開展,全校有90%的學生參加了班級選拔賽,由於本次活動是做中玩,玩中學,學生參與面廣,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科學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社會的熱點問題,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作為研究基礎,在活動設計時要為學生留出創新空間,探究空間,實踐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作為活動的主體,他們的科學素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二、形式,基於活潑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想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除了教師必須善於抓住時機、選好主題、當好參謀、正確引導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活動的主題設計出多種多樣新穎別致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增長知識,鍛煉各種能力。為此,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例6.如五年級開展的《讓校園更美——認識校園里的動植物》實踐活動,學生分別調查了校園內的動物和植物種類,開展了蚯蚓、螞蟻和蝸牛等的研究。以葉片為標木,歷時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學一共採集裝幀了葉片一千多張。並配以生長過程、作用等文字說明。為了寫文字說明,學生更是查資料、走訪能人、上網搜索,甚至調動了近一半的家長參與,完成文字資料近十萬字。還製作了植物名標牌,進行澆水、拔草、鬆土等勞動實踐。此項綜合實踐活動,取得了浙江省二等獎的好成績。
同學們在活動中對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說:「要是我們也能親手種植花草,那該有多好啊!」種植花草,這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城市孩子來說是多麼新奇的活動,也是多麼巨大的挑戰啊!同學們躍躍欲試,於是《在勞動中成長——種植花草綜合實踐活動 》成了本班學生第二學期的實踐活動,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己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發揮主人翁精神,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個性和才華,「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醉心於此,樂此不疲。體驗成功,感受幸福,創造快樂。
策略三、評價,基於發展
積極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能否引起學生持續興趣,激發學生研究動力的生命所在。適當的評價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興趣與動力,維持學生學習的熱情;認識到實踐過程的問題所在,才能夠認真檢討,調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從而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在獲得成功與發現缺陷、糾正缺陷過程中提高能力,快樂體驗,獲取知識。
1.積極鼓勵,還學生一份自信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教師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樹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識。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歷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教師一句贊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們,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才能使他們自覺、自信地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
2.成果展示,促進人人參與
展示交流是對學生在整個活動各種表現和實驗結果綜合體現,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有利於主題活動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課題經過研究後,會得出令人驚奇的成果,讓學生們通過校內電視台和廣播把這些成果傳揚出去,也可以辦一個「成果展覽室」,適時讓學生們來參觀,成果的研究人進行講說,這樣不僅促使研究的學生研究興趣更濃,而且使更多學生有了研究的慾望。
3.設計評價工具,引導學生反思
綜合實踐作為一門課程,如何進行學期總結性評價呢?評價結果以什麼方式進入學生成長記錄檔案呢?為此,教師可設計些評價工具,並通過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如有位教師設計讓學生通過填寫「說說心裡話」一表,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依次自我反思,並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同時在小組內進行自我評價和其他成員的評價。
「說說心裡話」評價表
評價項目 學生的話
對這次的研究活動是否感興趣,請說出理由
想對你的指導老師說什麼呢
認為自己做的結果如何
在做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通過這次活動,最大收獲是什麼
小組合作是否愉快
這樣的活動,願意繼續參加嗎?請談談你的想法
小組評價表
評價內容 小組描述性評價
參與計劃的制定
開展活動的積極性
宣傳活動達到效果
小組協作精神
組員文明禮貌
勇於探索精神
使用信息技術手段
評價時注意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給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勵,贊揚學生,多以描述性評價為主,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這些記錄評定和協商研討評定可使學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學會揚長避短,敢於創新,激發他們對綜合實踐的興趣。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新的領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給了孩子自主空間,也給了教師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拓寬思路,轉變觀念,激發學生主動生成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活動中去,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自己去實踐、去探究、成就精彩!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2、周又紅、 李崗編著《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競賽指導》,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⑦ 求《淺談小學一年級語文漢語拼音教學》論文

電大畢業論文的寫作格式、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論文寫作的要求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⑧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想像力研論文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想像力研論文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什麼是想像力呢?它是一種在表象的基礎上形成新形象的認識能力。人類的創造發明離不開想像,學生的學習同樣離不開想像。學生學習語文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像活動。閱讀時展開想像,可以擴寬認知領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現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蘊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作文時放飛想像,可以充實文章內容,描繪生動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學習語文時離開積極的想像,既難以深刻地領會文本內涵,又難以提高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一、豐富表象積累,以開闊想像
表象是曾經作用於人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形象,它是想像的基礎。想像的水平依賴於表象的數量和質量。一個人頭腦中儲備的表象越豐富,知識越豐富,想像就越開闊、深刻;反之,表象越貧乏,想像就越狹窄、膚淺,有時會失真。而豐富的表象來自於對直接和間接生活的大量接觸、認真觀察。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拓寬生活領域,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事情:一是多看一看。看各種有益的圖片、電影、電視、錄象、書籍,看戲劇、小品、文藝節目、體育比賽,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事、景、物,看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看蓬勃發展的現實社會。二是多聽一聽。聽電台的廣播,聽音樂相聲,聽英模的報告、老師的教誨、同學的敘談,老人的憶苦思甜,聽討論會、座談會、辯論會。三是多訪一訪。采訪英模勞模、明星、先進人物、成功人士,走訪親朋好友,拜訪致富能手,尋訪名勝古跡,考察鄉鎮企業。四是多干一干。動手做家務活,參加學校勞動和力所能及的生產實踐活動、社區公益活動;搞小實驗,小製作,編報辦刊,種植花草,收集郵票,喂養動物等。凡此種種,將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呈現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經驗越厚實,表象積累越豐富,想像就越開闊。
二、培育真摯情感,以激發想像
葉聖陶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像。」閱讀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引導想像,再現形象。「作家創作是對生活的復現,讀者欣賞是對生活的復歸。」想像與情感的關系密不可分。想像是在一定情感下誘發產生的,情感是想像的動力,有了它,就能展開想像的雙翼。學生有豐富而真摯的情感,可以激發、調動和開闊學生的想像。如何培養學生豐富而真摯的情感呢?
1.豐富見識,提高認識。見識越豐富,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真摯。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來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識,讓他們逐步提高認識,及早樹立是非觀念,能夠分辨事物的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好與壞,並在此基礎上培養起相應的愛憎、好惡情感。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具體生動、優美感人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像。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語言描述、實物展示、音樂渲染、現場表演、圖片顯示、錄像再現和生活模擬等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於感知、理解、感悟、動情、想像的氛圍之中,從而達到培養情感,激發想像的目的。
3.閱讀名篇,豐富情感。名篇佳作無不傾注著作者崇高的信念,真摯的情感。不同的名篇佳作蘊含著不同的情感。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名篇佳作,爛熟於心,不僅會豐富見識,提高認識能力,而且讀者的心靈自然會受到震撼,受到啟迪感染,滋生真摯情感,放飛想像的翅膀。
4.投身實踐,發展情感。有人說,實踐是情感的源泉。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可以形成和發展他們的情感。通過開展「學科學,動手做」、「保護地球,清除污染」、「關愛他人,捐獻錢物」,以及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各種學科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培養起愛科學、愛環境、愛他人、愛學習、愛美等種種真摯情感。
三、積累大量詞彙,以活躍想像
語文教學中那精妙的思想,離不開優美傳神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沒有足夠量的語言積累,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正如同「千萬里藍天,兩三縷薄雲」,哪能指望有雨落下來?語言不僅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一個語言貧乏的人,他的思維得不到高度發展。因此,豐富學生的詞彙,無疑是活躍想像的有效手段。學生的想像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並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才能准確描繪出不同的形象。拿作文來說,具有同樣想像力的學生,由於詞彙的掌握和運用不同,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其想像的表達則有豐富生動與枯燥乏味之分。因此,無論是字詞、閱讀和作文教學,都要充分重視語言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描繪各種事物、想像的詞彙,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學生的想像。如何引領學生積累詞彙?
1.讀背中積累。「熟讀成誦」就是反復多遍地讀,展現一種過程,獲得一種體驗,進而自然產生結果──背誦。背誦有利於積累字詞句篇的語言材料,在頭腦里建立和儲存感性的語言的種種模型,從大腦到發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所以,在語文學習中朗讀、背誦受到高度重視,真正回歸語文學習的原始天地,讓熟讀成誦成為語文學習的主旋律。比如課本內「日積月累」中安排的成語、諺語、歇後語、對聯、詩句、格言警句或詩詞,以及課文的精彩片段或全文必須反復誦讀,熟記於心。「語文要念,數學要算」的俗語並非空穴來風、無稽之談,應當飽含著真真切切的語文學習之道。
2.品讀中積累。閱讀是將一連串的語言符號轉換成特定意義和思想的思維過程。閱讀就是實實在在地跟語言打交道。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精彩語言的集成品,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抒寫自己的思想情懷,啟迪讀者的靈感智慧,不惜一切在措辭用語上下功夫。閱讀中只有認真仔細地品味、體會,方知妙在何處。所以,一定要養成在閱讀中品味揣摩的習慣,以此豐富自己的語言體驗,並形成良好的語感。課外閱讀時對那些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優秀詩文、精段妙句,要引領學生多品讀,多積累。
3.運用中積累。語文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處處皆語文。在生活中要用自己敏銳的雙眼、靈動的耳朵、聰慧的頭腦,去看、去聽、去思考、去感受。這樣就會發現出自他人之口的或許正是語言的精華;通過體察不同身份、年齡、性別的人在不同場合、對象面前的言行舉止,就會感悟到語言表達並非草率之舉,而是大有講究。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常用的諺語、歇後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並隨時記錄下來;指導學生把電影戲劇、電視廣播、報刊書籍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記錄下來,廣擷博採生活語言,並在同學中進行傳閱交流,互相觀摩借鑒。學會了品味生活,才會使語言富有靈性。
此外,無論是課堂內外,還是學校內外,都要引領學生運用語言。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在講故事、演講賽、辯論會、讀書經驗交流會、日常交往之中運用,在課堂發言之中運用,在記日記、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之中運用。
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積累與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吸納了他人的新鮮詞彙,實現了語言的再積累。學生的語言積累越豐富,想像越開闊,表情達意就揮灑自如。
四、扎實進行訓練,以培養想像
想像力豐富與否,並不是天生的,在教學中可以進行開發、培養。要使學生想像的翅膀能夠搏擊風浪,「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語文教學中必須充分挖掘文本潛在的資源、素材,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好想像的切入點,讓學生「想入非非」,以培養、提升學生的想像能力。
1.化略為詳。由於表達的需要,一篇文章中常有略筆或虛筆。對此,可讓學生根據原文內容,聯系生活經驗,進行合理想像,化簡略為詳細。比如教學《再見了,親人》的第一段,可讓學生根據其中的有關描述合理想像:當時的戰斗形式是如何的激烈;戰士們的處境如何艱難;大娘一行是怎樣冒著炮火,穿過硝煙來到陣地的;陣地上的情景怎樣?戰士們被感動地怎樣……然後,以《送打糕》為題,練習想像性擴寫。
2.合理延伸。有的課文所寫的事情雖然完結了,但事態還可以繼續或有新的發展。據此可讓學生以原文的終點為續寫的起點,並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想像新的局面,構思新的情節,使它合理延續下去。比如教學《窮人》的結尾,可通過設問來引發想像:桑娜拉開帳子後,漁夫會怎樣做或怎麼說?桑娜先前忐忑不安的心情現在怎麼啦?他們會商量些什麼?他們今後的日子會怎麼樣?然後以《桑娜拉開帳子以後》為題,練習想像性續寫。
3.多向變換。利用教材的潛在資源,引導學生從內容、中心、結構、體裁、順序等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變換原文,改成新作,從而發展想像力。比如教學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在學生弄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礎上,讓他們根據詩意並聯系生活經驗,大膽想像,把它改寫成一篇送別友人的記敘文。
4.據圖想像。圖畫給學生提供了進行想像的直觀表象。教學時可充分利用教材內外的彩圖、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想像,構思故事,展觀景物,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然後藉助語言文字再現畫面的蘊涵。比如,給出一個圓形,讓學生盡情想像,說說自己想到了什麼。學生也許會想到籃球、大西瓜,想到十五的明月、火紅的太陽、可愛的笑臉,也也許還會聯想到地球,想到目前全球所面臨的環境危機……這樣拓寬思路、大膽想像,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5.變文為圖。把課文中的文字演變為圖畫,要進行由書面語言到直觀圖畫的思維,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如教學古詩《望天門山》,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並把想像到的景象畫出來。
6.擬人遐想。尋找事物間的相同或相通之處,構想出具有雙重性的新事物──既具有現實性的特徵、功能,又具有其本來的屬性。比如可以《小鳥歷險記》《文具盒裡的爭論》《森林裡的動物運動會》《小草的夢想》等為題,讓學生自編童話;也可先觀察花草、彩霞、溪水、雲霧等自然景物,然後寫篇短文,描繪出觀察時引起的奇特想像。
7.換位假設。少年兒童喜歡憧憬未來,喜歡把自己的理想、願望展現在眼前。這種形象體現了個人的心願,是對未來生活和他人命運的推測、揣摩。換位假設有兩種訓練形式:一是讀者與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進行角色轉換,引發想像。想像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身在此時,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如教學古詩《古風》第一句「春種一粒粟」時,可引導換位想像:假如你是農民伯伯,你有什麼希望?第二句「秋收萬顆子」時,又可引導換位想像:此時,你有什麼打算?大膽想像之後,再學後兩句時,學生的感受必然更加深刻。二是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與讀者進行角色轉換,引發想像。想像假如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來到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中,又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比如教學《凡卡》時,引導學生換位想像:假如九歲的凡卡到了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此外,可以設計《假如我是校長》《20年後訪汶川》《假如我是一片雲》這樣的習作題目,導引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練習想像作文。
8.角色表演。
心理學研究證明,鮮明、具體、活潑、新穎的形象,可以縮短感知的時間,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新異感、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使他們激動不已,而且能引起豐富的聯想、想像,產生神奇的角色效應。角色表演集聲色,動作,表情於一體,具有立體感,形象最具體。因此,語文教學適時採用角色表演,以創設具體情境,放飛想像時空,活化語文教學。進行角色表演的操作要點:選擇適合表演的文本;分解、組合情節場景;確定扮演角色,准備簡單的道具;設計台詞、動作、表情;登台角色表演。比如《陶罐和鐵罐》《去年的樹》《晏子使楚》等課文,不妨引領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他們在表演中加深感悟文本,受到熏陶感染,發展想像,鍛煉才幹。
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只要我們憑借教材,聯系學生生活,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內外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激發,日久天長,學生的想像力就會得到蓬勃發展。

⑨ 小學語文教研論文 如何上好一節精湛的微課

一、微型課的特點

微型課的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整體上仍應該包括引入課題、內容講授和總結三個步驟。 微型課教學時間有限,一節微型課正常在15分鍾到20分鍾之間。 微型課一般沒有學生參與,只是面對評委授課。上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課堂教學一樣,老師在講台上把預設的教學過程進行展示,包括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呈現。由於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後,假設學生已經完成的情況下,繼續展示下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答疑或 活動的時間在微型課中可以大大節省下來。

二、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與說課等同起來。

「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

三、上好微型課的基本要求

  1. 切入課題要迅速。由於微型課教學時間短,切入課題必須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2. 講授線索要清晰。在微型課的講授中,要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著重進行主幹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 教師語言要得體。在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後,教師的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准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4. 課堂板書要簡約。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5. 課後小結要快捷。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有小結,用二三分鍾時間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微型課的小結,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繼續教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