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1-03-12 08:09:12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期。要促進專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的發展就離屬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使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以維護和增進,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這些,我們可以採取多種積極措施

Ⅱ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有所作為,除了需要掌握知識以外,良好的品質更為重要。有一句話說:「身體殘疾是廢品,學習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則是危險品。」可見品質的重要性。然而,現實是,我們頻頻在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上看到一些問題學生傷害同伴甚至殺父弒母的報道。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學生時間,一天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這三分之一的時間中,又有大多數時間用在了課堂,數學學科又佔了約五分之一的課時量。作為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責任。因此,我們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我們對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發現在我們的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主要還在於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根據調查結果,我們進行了數學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那麼,怎樣在數學學科中進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該滲透哪些內容呢?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實踐與研究。
一、在課堂教學中科學的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課堂心理氛圍是指班集體在課堂上的情緒、情感狀態。努力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活動環境中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不僅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也是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動機、愉悅的學習情緒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徑。
1、課前增設五分鍾的談話時間
教師的教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具有直接的情感反應。新課程標准中倡導,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環境中,學生才有可能放鬆心情,以一種真我的面目示人。基於對這一點的認識,我們提出了增設課前五分鍾談話時間的設想。
有許多老師吝嗇於這五分鍾的「寶貴」時間,不肯將之流於與學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談中。殊不知,教師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學生,學生也會尊重、愛戴教師,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愉快,活潑,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的氛圍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滿足學生獨立感與成就感的需要,從而使學生產生樂學,愛學的良好學習情感。
如何安排這短短的五分鍾呢?首先,將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進教室前深呼吸幾次,做幾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後帶著最美好的微笑走進教室。其次,課前精心設計談話內容,要親切,內容貼近學生實際,能引起學生的談話興趣,且要有鼓動性。最後,談話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們……」,「你們不要……」之類強制性的,充滿著師道尊嚴的話語,而要以一種朋友間交心的態度交流。
2、課堂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學習體驗到的成功的喜悅,使自己對學習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成功所產生的是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它與自尊自信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學生自我潛能得以發揮的強大動力。對學生來說,成功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覺,也是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計劃的那種滿意的心情。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筆算除法時,為了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我設計了一節競賽課,以「口算」、「搶答」、「甲方出題乙方答」等方式對知識進行加深理解,並設計了「聰明星」、「機智星」、「優勝星」、「進步星」等獎項,讓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重視課堂評價,應用「羅森塔爾效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煞有介事地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智能測驗。然後把一份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說這些名單上的學生被鑒定為「新近開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並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其實,這份學生名單是隨意擬定的,根本沒有依據進行智能測驗的結果。但八個月後再次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了奇跡: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慾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借用希臘神話中一個王子的名字,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跡呢?由於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教師對他們提供的名單深信不疑,於是在教育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即對名單上的學生特別厚愛。盡管名單對學生是保密的,但教師們掩飾不住的深情還是通過語言、笑貌、眼神等表現出來。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潤下,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學生,學生就可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教師對學生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和振奮,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對於小學生來說,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動力。事實也證明,師德高尚的教師會以滿腔熱情對待自己的學生,這將成為一種心理上的力量,支持著學生的進步。
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如果也能像羅森塔爾那樣將我們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要求,從而對他們的也許不是很完美的回答,但也要給予真誠的肯定,對於那些被別人視為「差生」的學生身上的任何缺點,我們都能一分為二,從中找出一些「閃光點」而加以肯定,使學生從心理上將老師視為朋友,能夠心悅誠服地聽從老師的勸勉,同時也從教師的勸勉中找回自信心,這樣的課堂就必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化解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困擾。
心理困擾就是所謂的心理「碰釘子」,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消極反應。
心理學研究發現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有以下幾種:來自學習活動的困擾;來自與同伴交往的困擾;來自老師的困擾;來自自我實現受挫的困擾。因此,化解學生學習活動的困擾,所有的困擾都將得以有效化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來自於學習活動困擾的現象比較多見,尤其是五、六年級,一旦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就顯得面目憔悴。作為教師,必須首先弄清「困擾」在哪裡:是上課不聽造成的還是聽了也不懂。課堂上,盡量給學生安排充分的「小組合作」的時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機會與同伴交往,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學習,也改善了同伴間的關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對於聽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別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不讓他再雪上加霜。應多鼓勵,比如:來,我來教你。老師也覺得這道題很難。你已經做出一步,很不錯了……無論如何,化解學生學習活動的困擾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愛與尊重。
三、充分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語文、思品教材中的內容,其定位就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質教學,而數學的內容更多地傾向於理性化的知識,人文性相對要少一些。然而,我們仍能從中發現許多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容。數與代數一類的課,我們主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計算、估算能力;綜合實踐應用較多的課,我們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體驗一下自己發現結論的喜悅與自豪感;圖形認識一類的課,我們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能力;統計與概率方面的課,我們可以增加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比如第六冊中的《移多補少使兩數同樣多的應用題》這一內容,我們就可以很自然地滲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養學生平和的心態;又如不少應用題中大量出現國民生產總值、原煤產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操。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上完《圓的周長》這一課後深有感觸地說:「我從沒想到我的數學課也能上成像語文課那樣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課那樣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原來,這位老師在上課之前,充分考慮了教材中有關祖沖之的這一知識,查閱了不少資料,並將它列印在了投影片上。當上到圓的周長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時,教師揭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打出了投影片,告訴學生關於祖沖之的一些知識。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發現居然和偉大的數學家的發現一致,有一種「我其實也能成為數學家」的喜悅感;另一方面,祖沖之的發現比國外的數學家的發現要早 1000多年,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發表議論,而那位老師此時並不急於將數學知識一古腦兒往下講,而是放了幾分鍾時間,讓學生痛快淋漓地發揮了一下豪氣,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盡管佔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但學習效果卻沒打一點折扣。課後,還有學生意猶未竟,自己到處找資料,互相交流,體驗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小小的一個課後注釋,引起了學生如此大的反響,那麼,課本中還有許多的小知識,新信息,只要處理得當,相信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總之,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的個性發展中的重要性。作為擔負著人的教育的教師更加覺得肩上擔子的承重。不僅僅是數學,我們應在小學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扎實有效。

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優質的課堂氛圍是一節成功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版,是指課權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心情愉悅時,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也正說明只有使學生身心暢快地進入學習,形成師生彼此接納的心理進而調動他們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內在心裡狀態如何

Ⅳ 淺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語文、思品教材中的內容,其定位就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質教學,而數學的內容更多地傾向於理性化的知識,人文性相對要少一些。然而,我們仍能從中發現許多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容。數與代數一類的課,我們主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計算、估算能力;綜合實踐應用較多的課,我們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體驗一下自己發現結論的喜悅與自豪感;圖形認識一類的課,我們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能力;統計與概率方面的課,我們可以增加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比如第六冊中的《移多補少使兩數同樣多的應用題》這一內容,我們就可以很自然地滲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養學生平和的心態;又如不少應用題中大量出現國民生產總值、原煤產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圓的周長》這一課後我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也能上成像語文課那樣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課那樣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上課之前,我充分考慮了教材中有關祖沖之的這一知識,查閱了不少資料,並將它列印在了投影片上。當上到圓的周長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時,並揭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打出了投影片,告訴學生關於祖沖之的一些知識。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發現居然和偉大的數學家的發現一致,有一種「我其實也能成為數學家」的喜悅感;另一方面,祖沖之的發現比國外的數學家的發現要早1000多年,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發表議論,此時我並不急於將數學知識一古腦兒往下講,而是放了幾分鍾時間,讓學生痛快淋漓地發揮了一下豪氣,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盡管佔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但學習效果卻沒打一點折扣。課後,還有學生意猶未竟,自己到處找資料,互相交流,體驗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
小小的一個課後注釋,引起了學生如此大的反響,那麼,課本中還有許多的小知識,新信息,只要處理得當,相信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二、注重學習過程體驗,誘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徵。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三、教師自身的行為,也是進行健康心理滲透的良好渠道。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教師就像是學生的一個樣板,教師怎麼做,必會引導學生也這樣去做。有時候,千百遍地說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個示範性的動作、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可以這么說,學生的許多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是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教給的。因此,要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做到身正。
教師的行為滲透,不需要講很多大道理,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事中來透射好品質。比如說,整潔的辦公室,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凈也能給別人帶來美感,明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看到掃帚倒了,隨手扶起,就是告訴學生愛護公物也是一種美德;面對別人的無理吵鬧,教師能平和對待,可以讓學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種素養;對別人的困難能樂於相幫,能使學生明白「雷鋒精神並不是貼在牆上,掛在嘴上的」……
四、確定評價導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對教學活動及效果的價值判斷。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實質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步肯定評價法,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准。許多孩子厭學、逃學,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的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組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整體,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教學為載體、為橋梁來挖掘學生的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

Ⅳ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社會政治、經濟飛速發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其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形成也應得到更高的重視。健康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育人育心,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責任。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那麼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結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略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
學生的情感對其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保持積極向上,樂觀愉快的學習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數學學科中具有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則、一成不變的定理、乏味的數的運算等,相對於語文等學科來說比較枯燥。因此,教師有必要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做數學,體驗快樂。比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減口算時我藉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情境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除此,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學內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等非常感興趣。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翁,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愉悅的學習氛圍。比如,在教授二年級上冊的「 分桃子」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猴哥猴弟倆上山摘了8個桃子,卻因如何分桃子產生了爭吵,弟弟說它最小應該多吃,而哥哥說它力氣大應該多吃。這時,猴媽媽回來了,引出問題,如果你是猴媽媽,你會怎麼分呢?小學生因此對新知識產生了求知慾望,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心理產生了我要學的積極情感體驗。
二、重視課堂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學生,學生就可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教師對學生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和振奮,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對於小學生來說,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要求,從而對他們的也許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給予真誠的肯定,對於那些被別人視為「差生」的學生身上的任何缺點,我們都能一分為二,從中找出一些「閃光點」而加以肯定,使學生從心理上將老師視為朋友,能夠心悅誠服地聽從老師的勸勉,同時也從教師的勸勉中找回自信心,這樣的課堂就必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例如,在上完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的復習課上,我讓班上的一位差生說一說11-9的口算方法,在我的適當啟發下,這位學生用「破十法」說出了口算的過程,雖然說的還不夠完美,但是我卻抓住機會當堂表揚了他,「看,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給他一些掌聲鼓勵一下」,聽到全班想起熱烈的掌聲,這個小朋友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顯得非常快樂。從那以後,不光是他,就連其他幾位後進生,以前在課堂上從沒主動回答過問題的也經常爭相勇敢的舉起自信的小手,要求發言。
三、搭建表現的舞台,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風采。
未來的社會,良好的競爭氛圍、勇於推銷自己、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與魄力……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課程標准也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標准,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也建立在了這樣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上,讓教師為學生服務,搭建一個展現學生各方面能力與才華的舞台,讓學生來唱數學這部「大戲」的主角。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辯論。辯論是相互公平競爭,激烈角逐的唇槍舌劍的口舌運動,它能培養人一種臨場發揮的能力,應激能力,敏捷的反應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嚴密的語言組織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說,辯論是一種思維的高級運動。小學生盡管還沒有那麼嚴密的邏輯,那麼鋒利的語言,那麼詳實的材料能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但通過互相指出對方的紕漏之處,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各種不同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
合作教學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所展開的學習活動。影響學生合作學習成功進行的因素有積極互賴、個體責任、人際交往技能等。教師要根據這些因素,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其群體意識。平時不愛動腦筋的、極少動手活動的學生,也會在合作學習中產生一種責任感,從而積極參與,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如在教學圖形的欣賞與設計一課中,教師採用分組合作設計圖案,那麼,小組里的成員為了群體的榮譽,通過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協調和達成觀點,爭取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呈現一幅幅新穎而有美感的作品。開展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群體意識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願意與人相處的開朗性格,防止學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與人交往的技能。

Ⅵ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階段,小學教育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心理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小學階段,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成長不僅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調控的辦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靈活地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在教給學生一定知識、技能以及發展他們智力的同時,有意識地消除在教學設計、學生評價和教學管理中一切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徵。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知識、方法、能力的培養過程是一個由師生密切配合、共同實現的過程。特別是教育過程中,小學生由於心智發展未成熟,很多時候是語言和行為的模仿,教師的行為是被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賞的眼光關注學生的成長,學生內在的潛力會充分地顯現出來;反之,如果教師通過嘲諷、挖苦、辱罵、體罰等手段教育學生,會使學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
相對於小學的其他學科,小學數學的發展目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根據這種狀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個性的發展。下面通過例證的方式,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簡單的幾個字裡面蘊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學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親其師」。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在感情上以教師為中心,從而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並不是只發生在課堂之上,更多地存在於生活中。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學方面體現學生主體的作用,而且在學校生活中更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應該是命令的傳達者和執行者,而是學生生活的引領者。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不但在課堂上能感受到教師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師在生活中對他們的關愛。教師扮演的並不只是一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關懷者的角色。這樣,學生就會親近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存在隔閡,更多的是一種平等的對話。
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
輕松活潑的課堂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延續。學生的情感會隨著喜歡教師延伸到喜歡教師的課,在這種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能左右學生的學習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說過,心情良好則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則思路堵塞,操作遲緩。例如,在某節數學課上,課堂內容為「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數學算理的講解十分枯燥,學生理解很無趣。當時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學生由於上課前的紀律問題受到班主任的批評,結果導致教師辛苦地講課,大部分學生卻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導致課堂低效。但是在「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做好了充足的預設,針對不同的場景准備不同的活動。教師講解的時候妙筆生花,學生學習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求知的願望,回答問題時不僅能夠輕松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帶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活潑的課堂氛圍。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才能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升華。
2.建立平等民主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和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不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而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在知識的傳授和探索中,師生之間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信息的交流。師道尊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管教基礎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調皮的行為,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詼諧的批評等方式進行教育,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合適的舉動,又能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擔心教師批評的心理,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學習。
其次,教與學是一個民主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動內容和操作方法,學生機械地去做。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才能真正領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生能動腦、動口、動手,深刻地體會到分工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甚至是失敗後的氣餒。這些心理活動不是教師能教會的,而是教師提供一個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學生自己去發掘和感受。
3.激勵性的評價,自信心的培養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學生孫某,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對學習充滿了極度的反感,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過和孫某家長的溝通之後,我發現孫某並不是不知上進、不學無術的學生,而是由於在幼兒階段,家長忽視了對他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此家長也很懊悔。孫某雖然學習不能趕上正常節奏,但是在衛生、勞動、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別積極。在做完他認為是好事情時,總是期待著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對於這些,我帶動學生給予他很高的贊賞,使他積極地融入班集體之中,讓學生漸漸地賞識他,並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認識到自己能為班級爭得榮譽能得到贊賞的同時,學習方面也能如此。
像孫某這樣的學生,在任何的學校並不是個例,關鍵在於教師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從各方面去關愛學生,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去了解和幫助他。根據小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多從生活中探索數學,並將學到的知識再應用於生活中去。多實踐,多探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洞察學生的個性心理
學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處生活環境等原因,對數學學習的掌握能力存在差異,同樣在心理發展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異,洞察他們的個性心理,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聰明型
小朱是個很聰明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很突出。但是在平時的練習時,經常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小朱有一個特點,上數學課時很喜歡發言,也很喜歡「接話頭」,甚至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為了糾正他的這種壞習慣,和藹的談話,不會引起他的重視;而嚴厲的批評雖然能讓他認識到錯誤,但會影響到他的情緒。我與他的家長分析原因時發現,小朱的聰明可以使他在短時間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現慾望,所以在數學課上能發現其他學生的紕漏,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現慾望。但是由於小朱認為數學基礎知識過於簡單,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自己在數學練習時出現了難題不錯,而基礎題目經常出錯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應該由家長進行說服教育,而在表揚小朱善於思考和發現問題的同時,向小朱提出課堂紀律的重要性。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求他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題目,以培養他的反應能力。這樣做,不但使小朱的才華得到展現,更能保護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小朱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並不是只有學習落後的學生和默默不語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學生同樣需要。因為小學生的心理並不固定於某種形態,而更多的是具有個體化的特徵,往往我們注意到的是群體化的狀態,而忽略了個體化的思考和培養。
2.思維薄弱型
思維薄弱型的學生並不少見,因為數學學科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帶一種理性的思考和驗證。學生吳某就是屬於這類,他在數學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題目所給出的意思,這樣容易出錯,導致吳某對數學尤其不感興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擊。
吳某是自身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偏差,導致成績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結並幫他解決困難,才能對他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對於提高吳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採用「開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從生活中感受數學,並把數學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幫助他主動感受數學存在於生活中。當吳某意識到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的時候,興趣就能漸漸地培養起來,從而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但從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下,學生的心理呈現多方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把握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根本原因,從細節入手,全面地培養學生。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知識思維的建立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過程。教師不僅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數學教學和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整體。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所呈現的不同心理狀況,採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Ⅶ 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師在備課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更要圍繞學生,以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反應,學生需要什麼為中心來設計教案,同時聯系學生現在的水平和學習能力,挖掘出各種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切入點。實現這一點,就等於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結合小學生亂花零錢、亂投紙片的現象,可針對學生中的浪費開展「變廢為寶」活動,使學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對學生進行節約意識的教育等。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經驗是怎樣獲得的?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杜威
1/5頁
提出的「活動中心論」認為:「經驗最為寶貴,實踐最為重要,主張多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他認為通過活動才能產生經驗,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讓兒童自己用思想做試驗,自己在學習中直接接觸各種事實,這樣可以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從而取得有用的經驗,即「從做中學」,這樣兒童會感受到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產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1、舉辦數學競賽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數學競賽活動是把雙刃劍,組織的好,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但組織的不好,往往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學困生,因為他們往往會感到自己成績差,比不過成績好的同學,從而自暴自棄,失去鬥志。數學競賽活動有對抗賽、擂台賽、接力賽等等,教師在組織這些競賽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不能把競賽題出得太難,讓中差生失去競賽的信心。如組織開展接力賽,可以制定這樣的規則:①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組題,先做完且正確率高的為第一名,以此類推;②從第一排開始,每人一題,解題時可以跳躍,不必按序號解題(目的是讓差生也能在競賽中發揮作用)。同時,競賽題的形式要多樣,難易度要搭配,如口算題、應用題等。這樣,全組同學中,學習好的可以挑選難一點的習題進行解答,學習差的可以挑選簡單一點的習題進行解答,使每位學生都能在競賽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樣感到成功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勞,我也能在競賽中出力,並取得成功,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此外,這樣的競賽,還可讓學生感到集體的成就需要團體
2/5頁

中的每位成員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對他們形成正確的集體觀與人生觀有極大的好處。
2、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素質是指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心理結構中所具有的狀態,品質與能力之總和。由此可見,運用數學的能力是健全學生心理素質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它是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產實踐的橋梁。
三、在教學評價方法上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許多厭學、逃學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為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好的學科教學必須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為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教學為載體、為橋梁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他們的心態,努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Ⅷ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那麼詳實的材料能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大家給他一些掌聲鼓勵一下」。從那以後,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所展開的學習活動、減口算時我藉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情境提供的資源。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生動,學生就可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合作教學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辯論是一種思維的高級運動。平時不愛動腦筋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影響學生合作學習成功進行的因素有積極互賴、人際交往技能等,你會怎麼分呢,雖然說的還不夠完美,良好的競爭氛圍、個體責任,但通過互相指出對方的紕漏之處,以前在課堂上從沒主動回答過問題的也經常爭相勇敢的舉起自信的小手,嚴密的語言組織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極少動手活動的學生。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顯得非常快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與魄力……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探討計算方法,卻因如何分桃子產生了爭吵,也會在合作學習中產生一種責任感,那麼鋒利的語言,樂觀愉快的學習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例如,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動力,「看,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定不同的要求,從而積極參與。三、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在培養學生群體意識的同時,敏捷的反應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協調和達成觀點,那麼,但是我卻抓住機會當堂表揚了他,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應激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可謂是「一舉多得」,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組織學生討論,保持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辯論,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知識:猴哥猴弟倆上山摘了8個桃子,使學生心理產生了我要學的積極情感體驗,我們都能一分為二,在上完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的復習課上。四,我讓班上的一位差生說一說11-9的口算方法。 除此。這時,搭建一個展現學生各方面能力與才華的舞台,可以說,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防止學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教師對學生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不光是他。教師要根據這些因素,使教學內容更富有趣味性,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更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與人交往的技能,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平台,奉獻自己的一份力,使計算含豐富,聽到全班想起熱烈的掌聲、勇於推銷自己,而哥哥說它力氣大應該多吃、生動的具體內容。未來的社會、童話,同時也從教師的勸勉中找回自信心,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對故事,教師採用分組合作設計圖案。辯論是相互公平競爭,從中找出一些「閃光點」而加以肯定。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學生,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也建立在了這樣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上。因此,結合新課標標准、動物等非常感興趣,激烈角逐的唇槍舌劍的口舌運動、有情節的探索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它能培養人一種臨場發揮的能力,這位學生用「破十法」說出了口算的過程,在我的適當啟發下、愉快和振奮。比如。開展合作學習,在教授二年級上冊的「 分桃子」這一課時,小組里的成員為了群體的榮譽,能夠心悅誠服地聽從老師的勸勉,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而對他們的也許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給予真誠的肯定。數學學科中具有較多抽象的概念,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對於那些被別人視為「差生」的學生身上的任何缺點,就連其他幾位後進生,在數學課堂上、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快樂、搭建表現的舞台。例如,爭取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呈現一幅幅新穎而有美感的作品,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重視課堂評價,如果你是猴媽媽,引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生硬的法則、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這樣的課堂就必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小學生盡管還沒有那麼嚴密的邏輯,在教學100以內的加,通過在合作交流中。如在教學圖形的欣賞與設計一課中、組織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風采、一成不變的定理。學生的情感對其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在數學課堂上,用小動物來做主人翁,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做數學,讓教師為學生服務,相對於語文等學科來說比較枯燥,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其群體意識,要求發言,教師有必要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還培養了學生願意與人相處的開朗性格?小學生因此對新知識產生了求知慾望,讓學生來唱數學這部「大戲」的主角,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減整十數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弟弟說它最小應該多吃。小學生。新課程標准也提出「動手實踐。比如、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對於小學生來說。把整十數加,這個小朋友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也鍛煉了學生各種不同的能力一,猴媽媽回來了、乏味的數的運算等,使學生從心理上將老師視為朋友

Ⅸ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2000字論文

當前社會政治、經濟飛速發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其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形成也應得到更高的重視。健康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育人育心,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責任。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那麼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結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略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
學生的情感對其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保持積極向上,樂觀愉快的學習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數學學科中具有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則、一成不變的定理、乏味的數的運算等,相對於語文等學科來說比較枯燥。因此,教師有必要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做數學,體驗快樂。比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減口算時我藉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情境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除此,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學內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等非常感興趣。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翁,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愉悅的學習氛圍。比如,在教授二年級上冊的「分桃子」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猴哥猴弟倆上山摘了8個桃子,卻因如何分桃子產生了爭吵,弟弟說它最小應該多吃,而哥哥說它力氣大應該多吃。這時,猴媽媽回來了,引出問題,如果你是猴媽媽,你會怎麼分呢?小學生因此對新知識產生了求知慾望,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心理產生了我要學的積極情感體驗。
二、重視課堂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學生,學生就可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教師對學生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和振奮,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對於小學生來說,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要求,從而對他們的也許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給予真誠的肯定,對於那些被別人視為「差生」的學生身上的任何缺點,我們都能一分為二,從中找出一些「閃光點」而加以肯定,使學生從心理上將老師視為朋友,能夠心悅誠服地聽從老師的勸勉,同時也從教師的勸勉中找回自信心,這樣的課堂就必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例如,在上完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的復習課上,我讓班上的一位差生說一說11-9的口算方法,在我的適當啟發下,這位學生用「破十法」說出了口算的過程,雖然說的還不夠完美,但是我卻抓住機會當堂表揚了他,「看,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給他一些掌聲鼓勵一下」,聽到全班想起熱烈的掌聲,這個小朋友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顯得非常快樂。從那以後,不光是他,就連其他幾位後進生,以前在課堂上從沒主動回答過問題的也經常爭相勇敢的舉起自信的小手,要求發言。
三、搭建表現的舞台,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風采。
未來的社會,良好的競爭氛圍、勇於推銷自己、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與魄力……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課程標准也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標准,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也建立在了這樣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上,讓教師為學生服務,搭建一個展現學生各方面能力與才華的舞台,讓學生來唱數學這部「大戲」的主角。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辯論。辯論是相互公平競爭,激烈角逐的唇槍舌劍的口舌運動,它能培養人一種臨場發揮的能力,應激能力,敏捷的反應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嚴密的語言組織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說,辯論是一種思維的高級運動。小學生盡管還沒有那麼嚴密的邏輯,那麼鋒利的語言,那麼詳實的材料能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但通過互相指出對方的紕漏之處,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各種不同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
合作教學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所展開的學習活動。影響學生合作學習成功進行的因素有積極互賴、個體責任、人際交往技能等。教師要根據這些因素,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其群體意識。平時不愛動腦筋的、極少動手活動的學生,也會在合作學習中產生一種責任感,從而積極參與,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如在教學圖形的欣賞與設計一課中,教師採用分組合作設計圖案,那麼,小組里的成員為了群體的榮譽,通過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協調和達成觀點,爭取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呈現一幅幅新穎而有美感的作品。開展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群體意識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願意與人相處的開朗性格,防止學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與人交往的技能。
五、充分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數學的內容更多地傾向於理性化的知識,人文性相對要少一些。然而,我們仍能從中發現許多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容。數與代數一類的課,我們主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計算、估算能力;綜合實踐應用較多的課,我們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體驗一下自己發現結論的喜悅與自豪感;圖形認識一類的課,我們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能力;統計與概率方面的課,我們可以增加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例如「可能性」這一內容,我們就可以很自然地滲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養學生平和的心態;又如不少應用題中大量出現國民生產總值、原煤產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操。例如上《圓的周長》這一課 ,教師充分考慮了教材中有關祖沖之的這一知識,查閱資料,並將它列印在了投影片上。當上到圓的周長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時,教師揭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打出了投影片,告訴學生關於祖沖之的一些知識。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發現居然和偉大的數學家的發現一致,有一種「我其實也能成為數學家」的喜悅感;另一方面,祖沖之的發現比國外的數學家的發現要早 1000多年,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發表議論,體驗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
總之,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內容,雖然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並不是無跡可循。只要我們認真專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我們一樣能從公式、定理、性質、規律、概念、例題等這些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中「挖掘」出我們所需要的心理滲透的材料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