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學遠程教育的相關政策
1. 教育部來重視遠程教育的發展自
現代遠程教育問題已引起我國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央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以遠程教育網路為依託,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體系。使教育資源不在封閉、師資不在匱乏,徹底打破地域的限制。
2.周濟詳解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4年3月3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簡稱新一輪《行動計劃》)。這一計劃是教育系統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藍圖。
Ⅱ 教育部關於遠程教育的政策誰知道
不知道你問的是哪方面的政策?
2009年69所高校可以招生。
關於認可度:肯定沒有統招認可度高,但是,對於已經工作的人來講,不可能再復讀一次考大學,全日制上幾年。即使考,也不見得能考上合適的學校。即使考上畢業後,誰也不敢保證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
遠程教育給大家一個公平受教育的機會,畢竟能聽聽高校教授的講課。
修行在個人,認可不代表能力。
Ⅲ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做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的介紹
閩遠教復辦〔2006〕7號各設區市遠教制辦:為切實做好我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下簡稱遠教工程)教師的培訓工作,推進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在農村中小學的應用,全面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結合我省實際,現就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師培訓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Ⅳ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做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的目標任務
了解現代遠程教育在農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終端接收站點技術方案的有關知識,掌握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的使用以及簡單故障的維護,掌握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了解教育信息化相關知識和發展趨勢,樹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備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用於教育教學中的能力。基本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相關思想和理論,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能力,在今後工作中能夠承擔技術咨詢、維護保障和培訓示範任務。
Ⅳ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什麼時候頒布的
一、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意義
為了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要求通過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行動中,青少年學生是重點人群。青少年時期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對於人的一生發展將具有重要影響。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是保障「科教興國」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性工程,對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科技教育以開設科學教育課程,開展課外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向中小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開展科技教育,向學生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將此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出成效。
二、明確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講求實效,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了解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為今後創造性地參與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2. 主要目標。以推動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具體目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能力水平來確定。小學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感興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識,初步養成勇於探索、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初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科技實踐中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能主動獲取與生活和周圍環境有關的現代科技基礎知識,並對一些科學現象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較高的科學理想,培養實事求是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發展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自主和諧的發展和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和管理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主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向中小學生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
1. 中小學校要嚴格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齊開足小學的科學課,初中的物理、化學、生物課程,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安排科技教育專題,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要加強所有科學課程的實驗教學,按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所有科學實驗課。在搞好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同時,要充分發掘其它學科知識體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滲透科學思想、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生產實踐和社會服務活動,利用社會科普教育資源開展科技教育。
2.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情況的檢查和指導,隨時掌握學校科學教育的教學情況,對學校科學課教學質量進行定期的監測。中小學教研部門要加強科學教育的教學研究,經常到學校檢查、指導科學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對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科技類選修課學習情況的考查,確保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四、推動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普活動
課外科普活動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小學要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科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l. 加強學校科普教育陣地和設施建設。學校要設置科普宣傳櫥窗、科技活動室等,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科技成果展示室,為學生提供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並購置必要的科技製作器材和設備。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科技活動室、微機室等場所在課余時間要對參加科技活動的學生開放。學校的廣播站、網站要定期開設科普節目,宣傳科普知識,積極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
2. 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學校要在學年初制定當年的科普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適合其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科普活動。每年要圍繞全國、全省重大科普活動主題(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組織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動。平時利用班級、團隊活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科普活動。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技傳播活動、小小科普志願者社區行動等普及性科技活動。
3. 積極開展「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活動。各中小學要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指導學生開展車模、航模等科技小製作和科技小發明活動,撰寫科技小論文,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支持鼓勵學生申報發明專利,要把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表現作為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4. 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等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有興趣、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發現和培養一批學有專長的優秀學生。進一步加強對科技競賽活動的管理,確保競賽活動的公平、公正。
5. 重視做好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各設區市、縣(區)教育局要加大科技教育資金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實驗室、圖書館、電腦室等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學校開齊開足科學課程(含高中技術課程)。要建立和完善城鄉教師的幫扶、交流制度,開展城鄉學校科技教育「結對子」活動,推動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各地要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網」和福建教育電視台的「科普欄目」對中小學生實施科技教育。各級科協每年要組織「流動科技館」進農村學校活動,努力滿足農村中小學生的科學知識需求,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各地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開展「科教興農」、「送科技下鄉」活動,普遍開展初高中畢業生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一個走向社會的中學畢業生都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Ⅵ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網路道德教育抵制網路不良信息的通知的一、加強網路道德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網路道德教育的指導,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版實際和課程教權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指導各地中小學校利用品德課、信息課及校會、班(團隊)會等,集中開展對中小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組織學生通過開展綠色上網承諾等活動,自覺踐行《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樹立網路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和手機,提高對黃色網站、暴力和淫穢色情信息、不良網路游戲等危害性的認識,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主動拒絕不良信息。教育學生不瀏覽、不製作、不傳播不良信息,不進入營業性網吧,不登陸不健康網站,不玩不良網路游戲,防止網路沉迷和受到不良影響,努力在校園內和學生中形成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的風氣。
Ⅶ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做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的培訓模式和對象
遠教工來程教師培訓工源作實行統籌規劃、分層推進,以縣(市、區)培訓為主,採用省、設區市、縣(市、區)和項目學校分級負責的培訓模式,共同承擔培訓任務。
省級負責市、縣(區)骨幹技術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培訓工作。省級培訓的人員原則上應參加過省級信息技術教育骨幹培訓,並能承擔市、縣(市、區)工程項目的應用指導和培訓示範任務。省級以應用培訓為主,人數為:設區市各2人,縣(市、區)各4人。各設區市應參照省級要求,組織所轄縣(市、區)骨幹教師的開展培訓工作,培訓人數由各設區市自行確定。
縣級和學校的培訓對象為所有項目學校教師。縣級培訓以集中培訓為主,培訓人員原則上要通過NIT考試,能夠較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縣級集中培訓對象按照模式預算要求,模式二每校1名教師,模式三每校2名教師。項目學校(含模式一)要通過多種形式,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培訓,項目縣(市、區)要為學校開展全員培訓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
Ⅷ 發展遠程教育的建議和意見
開展遠程教育最主要是需要開發出高質量的教育軟體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因此網路課程的製作是至關重要的。建設網路課程需要: 1) 樹立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創建有利於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的網路教學模式。 2) 吸收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計劃 3) 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合理選擇網路課程的技術路線,適當應用各種媒體,充分發揮網路、光碟、文字教材等載體各自的優勢。 5)技術專家和學科專家的密切配合 。
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將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適應終身學習和知識更新的需要。實現跨越時空的教育資源共享。擴大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機會。能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使人們的生產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因此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參加本次培訓收獲不少,建議繼續舉辦該類的培訓班。並且建議: (1)每次培訓前可先布置看一些參考書。 (2)隨著知識更新和新技術不斷創新,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 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將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適應終身學習和知識更新的需要。實現跨越時空的教育資源共享。擴大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機會。能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使人們的生產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因此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參加本次培訓收獲不少,建議繼續舉辦該類的培訓班。並且建議: (1)每次培訓前可先布置看一些參考書。 (2)隨著知識更新和新技術不斷創新,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
遠程教育是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迅速推廣科學技術知識,迅速普及高等教育的捷徑.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使大多數人能走進實物化的高校,至少要再創建一百所甚至更多的高校和再引進幾倍於現有教師的師資力量,這對我國現有國力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能辦得到,也是十分不經濟的,必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為此應通過遠程教育,以解決異地上學難的問題,同時又可在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情況下迅速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 然而如何實現從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化的遠程教育方式的轉變,這必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於已經習慣傳統教育方式的廣大教師來說,這必定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是必須付出另一份艱辛勞動的過程.本次培訓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使我經歷了一個從一無所知到略有所知的過程,相信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必定能再上一個台階,步入運用自如的境界. 希望能為更多的教師提供這樣的培訓機會.
遠程教育隨著網路的發展將成為重要的教遠程教育是教育的革命,它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種途徑,也將是市場潛力巨大的成人繼續教育的重要方式。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正日益走向產業化,這使得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享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以及所獲得的相應的教育內容。另一方面,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信息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人們總是覺得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僅僅靠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顯然已經不夠了,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再學習,這樣才能使自己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處於一個有利的競爭地位。面對人們對接受教育的強烈熱情,僅僅依靠傳統教育顯然是杯水車薪,這也為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機遇和市場空間。 然而,網路化的遠程教育還有一些必須解決問題。一是上網費用目前還太高,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上網時間,反過來也限制了網路遠程教育的發展。另外網路遠程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所使用的媒介與以往的媒介有許多不同之處,有效的方法還有待探索。 關於這次培訓,首先我非常感謝遠程教育學院給我提供的機會。這次培訓的組織者和各位老師為我們考慮得非常周到,教學認真細致。我不僅了解到網路的一些基本知識,也學會了製作網頁,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能夠為將來涉及網路遠程教育領域奠定了基礎。遠程教育學院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隨著遠程教育向我們走來的腳步聲日益清晰,人們對求學的認識也應該發生根本的轉變,書山有路固然仍需以勤為徑,但學海無涯也許該以網為舟,輕松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網路教育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得網路教育具有社會和教育意義上的極大優勢,比如:信息的及時傳遞,網路教育資源的最充分共享和更有效利用;實時或非實時任意交流、討論;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及協作學習;教學空間的無限擴展,教育對象空前膨脹;虛擬技術更有效模擬現實,解決教學難題;促使教育社會化,使教育從學校走向社會與家庭;促使終生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開展等。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可成為有益的共存與互補。網路教育是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它可以滿足人們求知的慾望,改善我國教師資源分布的不平衡現狀,網路教育有利於教育的均衡發展,為所有的人構造一個終生學習體系。網路教育以其覆蓋面廣、適應性強、能夠為各個年齡段提供相應實用的受教育內容而受到歡迎。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遠程教育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現代遠程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它具有栽體多樣性的特點,可充分發揮網路、光碟、文字教材等載體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建立資源共享的形式和機制,保證國家投入的經費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網路建設是基礎,資源建設是核心,教學應用是目的,支持發達地區高等學校和西部地區高等學校通過網路教學進行對口支援,樹立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創建有利於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的網路教學模式。
發展遠程教育在我國目前能起到下列作用: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城鄉新增勞動力和在職人員能夠普遍接受各種層次和形式的教育與培訓;積極穩步發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1%左右;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加強科學研究並使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為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作貢獻;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體制的基本框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在全面實現「兩基」目標的基礎上,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有步驟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國人口受教育年限達到發展中國家先進水平;高等教育規模有較大擴展,入學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進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終身學習體系,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以及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 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 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要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 謝謝網路教育學院的諸位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遠程教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它有利於實現樹立課程的體系和內容能夠教師方便地進行充實調整和更新;使課程內容不僅能夠實現人機交互,更重要的能夠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通過網路實現教與學的交流;課程通過網路傳播的多種方式,最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動態學習資源;課程可以讓教師、學生通過討論、合作、競爭等形式完成一個確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我決心樹立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創建有利於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的網路教學模式。
遠程教育是未來教育方式的發展趨勢,是傳統教學的重要變更. 當今的網路發展已使我們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發生著重大影響. 網路的最大優勢在於資源共享. 為使我國的教育面得到最大的擴大和發展, 充分利用網上資源開設課程,進行網上教育, 使得有限的教育校門變得無限, 這不僅可節約建設投資, 能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本次培訓形式非常好, 在教材和課程准備方面, 還應有多層次的設置,以便能使更多的人掌握相關層次的技術. 學校也應有相應機制來促進學校教師更新觀念,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適應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另外在培訓面方面, 以及教材方面應能相對統一, 以開放式的培訓手段參與培訓和認證.
領導要充分重視,加大網路課程的建設力度,同時我校要重視組織領導機構(網路教育學院)的建設。 遠程教育既要重視學科課程的組織也要重視課件的開發,二者要齊頭並進。 遠程教育課程要有足夠的投入。同時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成熟的課程,避免重復建設。在投入時要特別重視軟體部分的投入。 各系和網路學院要重視引進管理和技術人才,並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 網路管理學院要重視自身「造血機能」的培育,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可以促進我校網路教育的開展。
建議: 1.開辦新的培訓班建議有一本合適的教材以便使學員循序漸進。如有脫課也可在家補上。 2.教師講課最好能從實力入手並加強對實際操作的訓練。 3.在選擇學員時建議增加文科教師的比重,以比較快的改變我校文科教師不懂網路的狀況。 4.下一批教育部網路課程的徵集最好能提前告訴並給予培訓。 5.進一步加大對學習網路課程的輿論宣傳以示學校領導和各部門更加重視這項工作。
Ⅸ 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各地學校結合教
這個肯定會在一些官網上發出一些通報,然後有關小學生的這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