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保護世界遺產
如何保護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並且這種保護主要是通過一個國家的本國法來予以實施的。這一觀念不但為國際公約所確認,⑧ 而且也已經在我國各地紛紛出現的世界遺產保護地方性法規中得到了實踐。⑨ 這些立法對保護世界遺產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處。⑩ 在本部分,筆者將集中討論在目前的世界遺產保護法律中常常被忽視的環節——世界遺產中所蘊涵的無形財產的保護問題。
在列舉分析世界遺產地的種種無形財產以前,需要先對「世界遺產」這個概念做出澄清。本文認為,對「世界遺產」這個概念,人們至少是在兩個層次、三種類別的基礎上來理解的。第一個層次,是指某地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所使用的「世界遺產」這樣一個稱號;第二個層次,是指世界遺產地本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劃分,世界遺產又分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加上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的「口頭及非物質遺產」,故曰「三種類別」。為了防止概念的混淆,本文中將「世界遺產稱號」與「世界遺產」相區分,前者專指「稱號」,後者則專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跡及自然區域。本文認為,根據上述實證法意義上的歸納,世界遺產地與其它地方相比,有下列一些特殊的無形財產:「世界遺產稱號」、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等,它們都屬於上述「在自然形態上就不可能有形的」,新出現的客體。下面分別予以論證和分析之。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履行對《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責任和義務,傳承人類文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世界文化遺產,是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中的文化遺產部分。
第三條 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第四條 國家文物局主管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協調、解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實工作措施,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專門用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 國家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事項實行專家咨詢制度,由國家文物局建立專家咨詢機制開展相關工作。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咨詢工作制度由國家文物局制定並公布。
第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義務。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國家文物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對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給予獎勵。
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制度,開展志願者的組織、指導和培訓工作。
第八條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由省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承擔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任務的機構,應當取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資格證書。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應當明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標准和重點,分類確定保護措施,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
尚未編制保護規劃,或者保護規劃內容不符合本辦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遺產,應當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1年內編制、修改保護規劃。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由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國家文物局審定。經國家文物局審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由省級人民政府公布並組織實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要求,應當納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第九條 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不可移動文物,應當根據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依法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文物主管部門予以登記並公布。
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不可移動文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實施保護和管理。
第十條 世界文化遺產中的文物保護單位,應當根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依法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應當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和緩沖區的保護要求。
第十一條 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為世界文化遺產作出標志說明。標志說明的設立不得對世界文化遺產造成損害。
世界文化遺產標志說明應當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的名稱、核心區、緩沖區和保護機構等內容,並包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遺產標志圖案。
第十二條 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為世界文化遺產建立保護記錄檔案,並由其文物主管部門報國家文物局備案。
國家文物局應當建立全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記錄檔案庫,並利用高新技術建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動態信息系統和預警系統。
第十三條 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為世界文化遺產確定保護機構。保護機構應當對世界文化遺產進行日常維護和監測,並建立日誌。發現世界文化遺產存在安全隱患的,保護機構應當採取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告。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主要負責人應當取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資格證書。
第十四條 世界文化遺產辟為參觀游覽區,應當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作用,並制定完善的參觀游覽服務管理辦法。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應當將參觀游覽服務管理辦法報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對世界文化遺產的參觀游覽服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五條 在參觀游覽區內設置服務項目,應當符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管理要求,並與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和文化屬性相協調。
服務項目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實施服務項目,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並維護當地居民的權益。
第十六條 各級文物主管部門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應當組織開展文化旅遊的調查和研究工作,發掘並展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保護並利用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中積累的知識產權。
第十七條 發生或可能發生危及世界文化遺產安全的突發事件時,保護機構應當立即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同時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告。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2小時內,向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文物局報告。
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接到有關報告後,應當區別情況決定處理辦法並負責實施。國家文物局應當督導並檢查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理,提出防範類似事件發生的具體要求,並向各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通報突發事件的發生及處理情況。
第十八條 國家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實行監測巡視制度,由國家文物局建立監測巡視機制開展相關工作。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監測巡視工作制度由國家文物局制定並公布。
第十九條 因保護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實性和完整性受到損害的世界文化遺產,由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警示名單》予以公布。
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警示名單》的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保護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進保護管理工作。
第二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世界文化遺產損害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第二十一條 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文化遺產,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保護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㈡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人類要發展,一方面要面向未來,另一方面要回到人類的源頭,向我們的先輩吸取智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應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接軌,使其融入現代教育的體系之中.切實可行的法是在現有的學校教育系統中開辟中國優秀傳統教育的通道:在不影響原有課程和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在有關學科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通過報告、講座,或參觀、旅遊、表演、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顯然,這是各相關學科教師,包括地理教師,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1、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地理學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於一體,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地理學科易於同其他學科建立科際聯系,包括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於中國特定的地理舞台,存在於某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地理學科中多顯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學,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遊地理和農業地理等分科知識中.例如,物質文化層面的中國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園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由此看來,地理學科涵蓋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藉助於地理教學這一載體,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現實、可行的。2、將中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1)努力挖掘知識元素,精選相關內容。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偉大成就中,有些內容在地理教材中顯而易見.諸如,夏歷中十九年七閏法比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發現這個周期早160多年;我國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和太陽黑子的記錄;我國古代有關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論述等.教授這些內容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達到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其中,有些內容地理教師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例如,關於地殼運動「滄海桑田」之變,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瑪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可進一步,從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引入:沈括於公元1074年到河北西路(約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區)邊防去察訪時路過太行山麓,發現「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便實現了滲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識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要注意精選相關內容.例如,關於教材中的地圖知識,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顯著的成就,但是在教學時要有選擇地介入.關於經緯度制圖,清朝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是最早採用經緯度制圖法測繪的地圖.道光年間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中國第一部採用經緯度制圖法編繪的世界地圖集.該圖集在地圖投影的選擇上,與現代地圖中根據區域位置和輪廓選擇投影基本吻合,地圖符號的設計與現代地圖也有類似之處,不同的國家採用不同的比例尺,堪稱為中國制圖學史上一部關於世界地圖集方面的開創性著作。(2)以多元化途徑營造教學氛圍,創設學習情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出現於地理教學中,往往是作為一些支撐知識用來論證和說明問題的.教師要深入探討、精心設計,採用靈活的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教學時限內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生動而鮮明地突出地理知識點,同時起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之目的.對於人文色彩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居住文化的地域性,教師可以准備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東北平原地區的口袋房、內蒙草原地區的帳幕(如蒙古氈包)、華北地區的四合院、黃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窯洞)以及嶺南地區的干闌(如吊腳樓)等,從中體會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關於風俗民情,諸如民族服飾文化,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相關民族服裝實物展示或讓學生穿戴好模擬表演,使教學更生動,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性格.③以構建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機制,搭建互動平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豐富,具有廣闊的外延,教師要善於讓學生走出地理課堂,利用互聯網搜集或社會實踐調查,發掘相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地方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教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相關的報告、講座、參觀或旅遊,注意尋找切入點,針對一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激勵他們大膽闡釋自己的觀點,甚至提出有價值的創見;還可以組織學生競賽、社團宣傳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和探究中,提高人文素養,培養探索精神,從而轉化為一種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總之,地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中有地理學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用歷史和時代的眼光審視、甄別和探討,根據時代需要在地理教學中加以融入和滲透,把地理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統一起來,從而實現現代教育的總體目標。
㈢ 小學生怎樣更有效保護我國世界遺產 有條件請發 謝謝!
我國的世界遺產包括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對於物質遺產小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要多學版習、多欣賞,了解它權成為世界遺產的原因,樹立以此為傲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並對參觀過程中,遊客損害世界遺產的行為進行批評。
對於非物質遺產,小學生要通過學習指導非物資遺產產生的淵源,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並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