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教學文化基礎知識

小學教育教學文化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2021-03-10 21:37:45

Ⅰ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在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 百度文庫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一股國學熱席捲整個文化領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則從國學經典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國學經典中有哪些道德意義以及如何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實施國學經典的教育。
小學生道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思想內容比較陳舊,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Ⅱ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及應用,主要講什麼知道的拜託幫我好好回答下,獎勵100分

教育教學基礎知識問答選錄

1.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充分開發受教育者潛能的教育,是以社會文化塑造社會合格成員的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個性化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特點是:①面向全體學生;②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③讓學生主動發展。

2.素質教育對廣大教師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實施,廣大教師除要具有合格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以下素質: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質;②復合的專業知識和智慧;③參與發展和研究的意識能力;

3.簡述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從教育領域來講,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養、文化傳承及創新等多種功能,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
學生既具有社會性,又具有個體性,既擔任了相應的社會角色和社會義務,又有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能在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和張揚個性的同時,實現其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統一,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長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創新,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業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發展和前進的勢頭。

4.請說出科學發展觀核心的實質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5.現階段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本涵義是什麼?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二是教育本身要現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要進行改革、更新、充實和發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層涵義,一是了解和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教育經驗;二是培養學生具備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質;三是使我國的教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來,涵義有三:一是教育應與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相適應;二是教育應考試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討教育本身的變革趨勢。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既相互聯系,又各有側重。「教育面向現代化」是基礎、核心、出發點。

7.教師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職業活動的各種心理素質,以自己優秀的心理素質去塑造新一代的心靈,出色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首先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意識素質,面對自身從事教育實踐的認識、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活動有所覺知。這主要指教師要具備明確的教育指導思想、創新意識和奉獻意識。
其次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情感素質。教師崇高的職業情感是推動積極工作的強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的職業情感,主要包括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學生兩個方面。
第三,教師要有優良的職業能力素質。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教育活動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這樣才能完成教育教學的各項任務。教師的職業能力應包括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豐富的想像力、優秀的思維力、較強的語言能力和相當強的組織能力。
最後,教師必須具有職業興趣素質。要做好一項工作,離不開對這項工作的興趣,如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投入,以苦為樂,創造性地完成任務。要做好教師工作就應該有對探索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興趣,對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的興趣,以及對自己所任學科的興趣。

8.怎樣理解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教師的心理品質之一。它是指對學生行為表現的敏感性及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快速作出反應,及時採取恰當措施的能力。教師的教育機智表現在四個方面:
(1)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要求和願望,運用循循善誘的方式進行思維教育;同時,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引向正確的道路。
(2)隨機應變。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果斷地處理意外事情,及時調節和消除矛盾行為。
(3)對症下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學生時實事求是,說話合度,要求恰當,方式方法適宜。
教育機智是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取得和發展的。它所依賴的主要心理品質是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的愛護、尊重和公正的態度、冷靜沉著的性格和對學生的深刻了解等。

9.簡述一個合格教師應該具備的學科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優化教學能力應在哪些方面努力)。
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能把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和運用效能,培養學生的知識延伸能力。
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切合相應的社會、生活及學生實際,容量適中,重點難點能恰當解決。
教育理論基礎的掌握:面向學生全體,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流暢。術語准確:詳略得當,結構合理。
職業素質:儀表舉止得體,扣住中心主題,思辨靈活:應對自如,駕馭能力強。普通話(英語語音,語調)標准;鋼筆字及粉筆字工整清楚。

10.啟發式和注入式是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試對兩者作簡要說明。
各種教學方法總起來說,以它們指導思想的不同,可歸並為兩大類:啟發式和注入式。這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方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把學;生作為教學中的學習話動的主體,重視並善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增強學習的意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提示、點撥,使學生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能舉一反三,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創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考慮學生認識過程的客觀規律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視學生為「容器」,把現在的知識理論灌輸給學生。使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地位,機械地呆讀死記,「食而不化」。
「啟發式」和「注入式」的區別不在於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多少,提問與否,師生各佔用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是否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是否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前者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後者則不利於學生的發展,甚至起到了阻礙學生發展的作用。教學必須廢除注入式,採用啟發式,才能收到切實的效果。

11.根據新課程理念,你認為現代中學課堂教學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徵?
(1)基礎性(基礎教育的特點;面向全體,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2)民主性(師愛生、生敬師,教學相長;師生人格平等;重視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諧,人格健全發展)
(3)活動性(學生自主的、能動的活動,主體活動地位;學生有多種活動的時空,能充分體驗、交流、表現)
(4)層次性(針對學生認知、心理、社會化程度等差異性,制訂目標、過程、評價和發展的層次性)
(5)開放性(打破時空限制,課堂與社會、生活等結合;打破內容限制,體現學科與STSE相結合得思想;多項交流、多元化的教學體系)
(6)藝術性、實效性(優化組合各種教學資源,各種關系和諧、共振、動態的過程美;最少的時間,最佳的效果)。

12.一堂好課應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來說,一堂好課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學目的明確;
(2)教學內容正確;
(3)教學方法恰當;
(4)課堂組織得當;
(5)師生積極性高;
(6)教學效果顯著。

13.為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堅持哪些原則?
既要克服教師為中心,又要避免學生為中心;
既要重視知識學習,又要注意能力培養;
既要重視教法,又要重視學法;
既要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又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克服教師、教室、教材為中心的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綜合化、信息化特點。】

14.簡要說明:為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分)
⑴體現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要求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質教育和方法論教育因素;
⑵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注意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情境設計,並做到容量適中,恰當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⑶確定教學基本思路,包括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教學情境設計和學習方法指導,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突破方法,當堂鞏固性練習及課後作業要求,體現教學全過程的板書設計等。
(對於本題能夠基本准確地表述三個方面觀點的要求即可給6分)

15.根據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准所體現的新理念,你怎樣看待學科教材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聖旨,而是教學的線索;
教材不是廢紙,而是教學的工具;
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教學服務。

16.有人認為,開發課程資源是課程專家的事情,與一般學校和基層的教師學生沒有關系。談談你的見解。
根據融合、開放、發展的課程觀,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文本資源、音像資源、實物資源、人力資源等;所有學校和廣大師生都應該是課程建設的參與者。為了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優化教學資源組合,有效地實施課程目標,應鼓勵各地各學校的廣大教師和學生,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利用課程資源。

17.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遵循哪些原則?
目的性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擇課程資源。
綜合性原則——盡量組合不同類型的資源,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實效性原則——根據資源的不同特點,配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義。
漸進性原則----教學資源的選擇利用,教學活動的組織,應該隨著學生的成長,心理的逐漸成熟和知識、閱歷、經驗的不斷增長,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實踐性原則——有利於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18.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僅僅靠研究教材就能夠保證嗎?請簡要分析。
不夠。要在鑽研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社會生活和學生認知實際,根據現代教學理念,在生活中備課,在學生中備課。
【或者:備教材,備社會,備學生;或者:貼近社會,貼近社會,貼近學生。】

19.新課標下的學科考試同樣要有新的理念。請你就改進考試方式方法提出建議。
建議根據靈活多樣、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的原則,實現考試形式的多樣化:
可以採取封閉式、開放式、多次考試等方法;
可以通過辯論、課題研究、情境測驗、實踐操作等方式。
具體的評價與測試形式,主要有口試、筆試和操作實踐三種形式。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主要採用筆試形式,將來逐步過渡到三種形式兼顧。
口試,是學生用口語回答教師提問的考試形式,有抽題口試、演講比賽、對抗性辯論等。
筆試,是學生以文字回答教師所擬試題的考試形式,相對固定的題型有填空、辨別、選擇、簡答、辨析、分析與說明、論述等。
操作實踐,是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試形式,包括專題社會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自由選題分析社會及現實問題並撰寫小論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
有條件的還可組織行為測試。包括個人自評、打分,班級交流、互評,教師與班主任商議評定成績等開放性的評價方式。
要嚴格控制測試次數,保證測試質量。

20.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國現階段必須不斷推進教育創新,教育要為各方面的創新工作提供知識和人才基礎。請你就創新教育對於中小學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談談你的理解。
為適應實施創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學教育應當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即應該把培養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
⑵教師注意組織啟發式教學,即致力於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並以創新精神去理解和運用知識;
⑶確立學生與老師共同作為教學主體的意識,強調學生要自主學習,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之中發現和理解知識;
⑷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堅持能力立意為導向和多向性及過程性的新的評價體系。

21.如何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人手,達到提高中小學素質教育質量的目的?
(1)實施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使學生掌握的有效知識量與教學時間的比值達到最大化。教師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認識;②精心設計教學;③把握教學時機;④避免時間浪費。
(2)實施情感教學。所謂情感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教學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也影響著教學目標能否有效地實現。教師應該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發學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課心境;③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
(3)實施優化教學。所謂優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選擇和實施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力爭以較少的時間去獲取較大的教學成果。這就要求:①優化教學目標;②優化教學內容;③優化教學結構;④優化教學方法。

22.素質教育對教學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啟發式」。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徹底貫徹「啟發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學生的主規能動性,使他人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注重研究學法。不僅強調教與學活動的辯證統一,而且要從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原理出發,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並把它作為創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完整體系的前提條件。
(3)強調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是提高學業成績的根本途徑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對策之一。
(4)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教學方法改革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
(5)力求實現最優化。①體現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②體現教學方法的整體性和制約性;③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④體現教學方法的發展性和創造性。

23.新課程標准強調要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請說說你對此的理解。
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
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目標中有關過程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陳述,在教學中准確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

24.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如何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
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
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
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

25.根據新課程改革關於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的要求,說說你的建議。
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
教學內容可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
時事政策教育、黨團活動、班級活動等也要與課堂教學建立互補關系;
力求使課程的實施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形成網路式的教學系統,以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的能力。

26.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其本質是什麼?
(1)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如通過專題討論、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模擬體驗、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探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
(2)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它改變原有的單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7.為適應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國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學期起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請指出:在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以及政治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可以如何發揮指導作用?
政治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角度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研究性學習。
政治教師運用哲學、政治、經濟等專業知識,幫助學生確定社會科學類的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指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習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8..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師,我們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系統的政治理論素養;
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
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必備的教育教學科學知識。

29.有人說,西方發達國家沒有德育課程,德育課程只是中國特色。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不對。因為,任何國家都需要通過德育,培養能夠承擔責任、符合本國主流價值導向和個人生活需要的合格公民,都需要注重提高和優化公民的現代化素養。

30.新課程改革強調,對於學生的學習評價,應客觀地記錄學生學習狀況和思想品德的成長發展過程,關注學生的發展差異,及發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點,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請指出《思想品德》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
觀察-觀察法主要是指教師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和行為,並記錄下來,作為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的依據。
描述性評語-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學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現,如態度、能力和行為等寫成評語,評語應採用激勵性的語言。
項目評價-按照不同項目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學生自主設計活動計劃,可以圍繞真實的社會生活問題進行活動。要求學生收集、組織、解釋或表達信息,如提交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等。師生可以就小組成就進行分析,將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
談話-教師通過與學生各種形式的對話,獲得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狀況的信息,據此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
成長記錄-建立學生的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本課程學習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就。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教師、同學、家長共同參與,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
考試-考試方式應靈活多樣,如辯論、情景測驗等,紙筆測驗只是考試的一種方式,避免用終結性的、單一的知識性考試來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及思想品德狀況做出評價。

31.簡述《思想品德》課程教案應有的主體內容。
教案內容的主體部分,應當體現新課程理念,以學生應當關心又能夠理解的社會生活和學生成長之中的實際問題為載體,安排師生共同參與的形式多樣的雙邊活動。

32.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課程之中如何努力實施新課程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共同作為教學主體,努力實現師生互動和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分層要求,分類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倡在學科教學之中組織實施研究性教學,以廣闊的生活實際為背景,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3.簡述《思想品德》課程倡導的基本教育理念。
首先是課程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理念:初中生是兒童向成年人過渡階段,要引導他們,但不能用成人的摸子去硬套他們;特點之二,他們處於青春期,是人最難自控的時期;特點之三,他們處於公共生活逐步擴展時期,要抓住時機,引導他們如何進入公共生活,使品德教育的內容內化為學生的基本素質。
其次是課程以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為目標的理念,這是課程的核心理念。這里要特別注意是「幫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要體現人文關心;要注意「學習」這一詞,是學習做而不是就是。這種表述接近其它學科的目標表述。
第三個理念是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要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實踐,我們強調引導與學生自主思考的結合起來的基本原則,不能放棄引導,同時要盡量讓他們感到是自己得出的結論。

34.根據教育部曾經對高中學生組織的一次抽樣問卷調查結果,有86%的學生不喜歡自己老師的教課方式;有69%的學生關注自身的基本知識及創新能力;62%的學生從沒有學過選修課;85%的學生認為分數不能反映自己的發展狀況。
問:以上這組數據說明了什麼問題?作為政治教師,你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准備怎麼辦?
(1)以上數據表明,片面追求升學率,阻礙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現行高中課程的痼疾,必須改革現行高中課程,教師的教學觀念、專業知識必須實現根本性轉變。
(2)政治教師應當秉承素質教育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結合學生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堅持啟發式教學,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35.簡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①認為教育對社會對人都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就是要培養人才以改造社會政治。②在教育對象上主張「有教無類」。③孔子道德系統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標志是「仁」,它成為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④孔子在教育實踐中重視「學而知之」,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創造出了以培養自覺性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其要點是:A、注意個性差異;B、啟發誘導;C、學習與思考相結合;D、要求學以致用。

36.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長期從事平民普及教育運動,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學理論。其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就是說,教學不應當只是讓學生去死讀死記現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學會自己去獲得經驗和知識的自學能力。
(2)「教的法子要根據於學的法子。」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這樣學生就會「樂學」而「自動」、「自得」。
(3)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教學做合一」,即把傳統教育以書本為教學的中心,轉移到以實際生活為中心,以做為中心,核心是要求學生「手腦並用」,得到實踐經驗,獲得「真知」,獲得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的能力;創造能力。
(4)提出要以實際生活問題為中心編寫教材,要編出「教學做合一的教科書」,取代那種沒有實際生活,象沒有「維他命」的教科書。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於我們全面理解教學任務和教師的責任,即教師不但要教,而且要教會學生學,是很有啟發的。

37.簡述布魯鈉倡導的「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
布魯納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他倡導的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通常稱為「發現法」。布魯納強調指出:教學不能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而應當讓「學生親自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他認為:「發現不僅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教師應當從各個方面幫助學生運用「發現學習」的方法。
「發現法」動用的步驟一般是:(1,)提出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建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探討,並且明確發現目標和中心;(2)樹立假設、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指示學生思考的方向,並且揭示各種可能的答案;(3)協助學生收集和組織可用於下斷語的有關資料,盡可能提供發現的依據;(4)組織學生仔細審查有關資料,進行邏輯篩選,對照分析,抽象概托,從中引出結論;(5)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思維從理論和實踐土證明自己所得結論的正確性,並加以必要的補充、完善或修改,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
對於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或「發現法」,也有人持異議。最主要的人是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同科學家的發明發現過程在性質上顯然有區別。另外,由於「發現學習」法對師資水平、教學設備、教學組織等許多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國家對此目前限於宣傳提供的多,真正在課堂教學中付諸實施的少。

Ⅲ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如何備考

一、考情分析

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統一考試,通過分析歷年考題不難發現,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六大模塊的題型和分值都沒有太大變化。下面就針對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試卷結構、題型分布以及各考點模塊所佔分值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試卷結構及題型分布

(二)具體內容及備考建議

模塊一教育基礎。具體內容:教育的產生與發展、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心理學基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組織與管理、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方法。備考建議:通過對歷年考題的分析,不難發現此部分的內容所佔的比重相對來說比較大,知識點繁多,但大多數都是常規型的識記題目,尤其是在教育、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這兩節內容中涉及到的人物觀點、代表作等比較雜,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准確識記做到人物、觀點、著作一一匹配。重點備考的知識點有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以單選題、簡答題的形式備考,在學校組織與管理、教育研究方法等內容考查概率較小,難度不大。

模塊二學生指導。具體內容: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小學兒童的學習、小學德育、小學美育、小學生安全與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協調。備考建議:在備考的時候應當以單選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備考,在這一模塊中主要掌握個體的身心發展概述和小學德育等內容即可,這一部分的內容考查主觀題的概率較大,其他做到理解識記即可。

模塊三班級管理。具體內容:班級與班級管理、班主任與班主任工作、班級活動與班隊活動、課外活動。備考建議:在歷年考試過程中所佔的比重有波動,建議在班主任這一節如班主任工作等內容以簡答題形式備考,其餘內容做單選題備考即可。

模塊四教學設計。具體內容:文本解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板書設計。備考建議:考查相對穩定,沒有較大的變化,基本上涉及單選題和教學設計題,尤其是教學設計的分值較大,在教學設計這一大題型中主要是給考生呈現6道題目,要注意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

模塊五教學實施。具體內容:教學概述、教學過程、教學原則與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的實施、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備考建議:這部分比較重要但所佔分數相對不多,且這部分不難理解,基本上在教學實施中常考查材料題,主要是以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為主,且材料題所呈現的案例一般都是在教學中的實例,在復習時對於此模塊的內容要重點識記,能夠結合相應的案例來理解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以便作答此類主觀題目。

模塊六教學評價。具體內容:教學評價、教學反思。備考建議:主要是以單選題的形式備考即可,而且這部分的內容基本上以一道單選題備考即可。

二、備考指導

對於教師資格考試,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備考:

1.掌握基礎知識,構建理論體系

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不要採用題海戰術急於求成,因為通過做題領會的知識點往往只是零散的知識,沒有一個系統的掌握。所以建議考生在做題前能夠先將整體知識的邏輯結構掌握清楚,了解每一個章節具體講了哪些內容,每一個知識點如何理解和運用,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習題的練習,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鞏固的目的才能加深知識點的記憶。

2.摒除機械記憶,學會意義記憶

教育基礎知識的學習相對比較枯燥,所以很多考生在復習時容易採取機械背誦的方式進行備考,單純背誦並不能取得較高的成績,所以考生在復習時盡量能夠通過理解記憶,並且可以總結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於一個知識點如果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清楚那就證明是真的理解了,所以考生不妨在學習的過程中將一些難理解的知識點給他人進行講解,從而進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並且考生在學習時還要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點盡可能與生活實際相連,這樣才能應對靈活多變的題目內容。

3.調整消極心態,積極應對考試

學習的過程是枯燥的過程,尤其是教育基礎知識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內容較多,所以考生在備考時經常會出現消極抵觸,甚至是學習焦慮的心理。面對考試從心理上肯定要經過積極備考、消極備考、高原期等階段,只有突破了自己學習的高原期才能夠真正獲得成功。所以考生一定在備考期間調整好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考試,踏踏實實復習,認認真真備考,相信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以上簡單介紹了關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考情分析和備考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最後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Ⅳ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

2014年小教筆試真題
(120分鍾,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統一的學校集體,才能在兒童的意識中喚起輿論的強大力量,稱為支配兒童行為,並使它紀律化的一種影響因素。提出這一集體教育主張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寧 B.馬卡連柯 C.凱洛夫 D.蘇霍姆林斯基
2.「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肝格而不勝,過時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學記》中的這句話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 )
A.差異性 B.可變性 C.穩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國在世界各地開班孔子學院,向各國人民介紹中國文化。這說明教育文化具有( )
A.傳遞功能 B.創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傳播功能
4.在我國歷史上,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頒布並實施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5.在教育研究文獻中,各文物、教育史專著,名師教育實錄等屬於( ) A.事實性文獻 B.工具性文獻 C.理論性文獻 D.經驗型文獻
6.當學生摔倒後出現頭疼、惡心等輕微腦震盪症狀時,教師不宜採取( ) A.電話通知家長,具體告知情況 B.送校醫務室或附近醫院就診 C.卧床休息,適當減少飲水和進食量 D.按摩並熱敷受傷的部位
7.三(1)班現在「每月一星」評比活動中,將本月樂於助人的同學的照片張貼在光榮欄上,這種德育方法屬於( )
A.說服教育法 B.實踐指導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評價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願努力學習,這種心理沖突屬於(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多重趨避式沖突
9.同學們正在教室里聚精會神地聽課,突然從外面飛進來一隻蝴蝶,大家都把視線轉向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隨意注意 D.有意後注意 10.小紅非常喜歡文學作品,所以上語文課時特別認真。這種學習動機屬於(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生理內驅力 D.自我提高內驅力
11.麗麗花10分鍾背會了《山行》這首詩,接著又繼續讀了5分鍾,這種知識保持方法屬於( )
A.及時復習 B.使用記憶術 C.分散集中結合 D.適當過度學習
12.針對小明上課不敢發言的情況,王老師在數學課上多次鼓勵他發言並加以表揚,使小明逐漸克服了膽怯心理。王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自我控製法 D.系統脫敏法
13.以布魯納為代表的教育家將教育目標分成三大領域,其中不包括( ) A.認知領域 B.情感領域 C.意志領域 D.動作技能領域
14.張老師用一套試卷對程度相當的兩個平行班進行測試,學生的成績基本一致,這說明這張試卷具有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5.為了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各地可以對國家統一規定的中小學課程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體現了科學結構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轉換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學《品德—生活》的教學目標,應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應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這段話說明該課程具有( ) A.生活性 B.綜合性 C.開放性 D.活動性 17.張老師開始上《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時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而且還會拉小提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這屬於( )
A.直接導入 B.經驗導入 C.故事導入 D.直觀導入
18.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這觀點要求小學教學應當遵循(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9.根據載體不同,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為( )
A.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 B.教授化課程資源與學習化課程資源 C.條件性課程資源與素材性課程資源 D.文字性課程資源與非文字性課程資源 20.《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定:小學總是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研發或選用。該課程屬於( )
A.國家規定的必修課 B.國家規定的選修課 C.地方規定的必修課 D.學校規定的選修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 2.簡述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 3.簡述建立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24.榮獲第62屆美國年度國家教師大獎的瑞貝卡„„去實現這一切 問題:(1)說說你對「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的理解。(10分) (2)結合材料,說說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課上,李老師說:「作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數不清。„„」「不對,„„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價值的『小魚』」。 問題:(1)請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10分) (2)談談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產的關系(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27任選一小題作答。全選只按前一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並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
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知道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教材,並按要求回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10分)
(2)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DDBC 6-10 DDCBA 11-15 DACAA 16-20 AABDA 二、簡答題
21.答: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有以下三點:
(1)我國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2)我國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2.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對各不同學科內容產生初步的分化性興趣。主要有四點:
(1)學習上由直接興趣逐漸向間接興趣轉化; (2)逐漸由不穩定向穩定發展; (3)由消極興趣向積極興趣發展。 23.答:(1)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2)選拔班幹部
(3)建立正常的班級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Ⅳ 小學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包含哪些內容

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學制二年,按三年業余學習時間安排教學計劃。

本科為學制四年。

實行學分制。學生注冊後八年內取得的學分均為有效。

專業設必修課、限選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

1、必修課:10門(42學分)

2、限選課:2門(8學分)

3、選修課:文史方向16門(共76學分,任選18學分即可)、理科方向17門(共63學分,選18學分即可)

4、集中實踐環節:教育教學調查、教育實習、調查報告(共8學分)文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現代漢語基礎、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書法、文藝理論、兒童文學、中國文明簡史、聲樂基礎、美術基礎、人文社會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小學藝術課程教學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理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高等數學基礎、數學分析、代數學、幾何學、數學史、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自然科學基礎、數學實驗、計算機基礎、人口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法、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英語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歌曲與表演、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論、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Ⅵ 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知識是什麼

首先,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普通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情意幾方面素質。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養、教育能力素養、身心健康素質應該是小學教師的基本素質結構。此外,小學教師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由於小學階段教育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指從事小學學科教學的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素養的總和。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教育業也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斷更新。那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在掌握寬厚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了解現代化的科技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態度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當中,在教育中勇於探索,創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有趣、有味,從而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其次,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知識。教育具有科學性,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素質教育更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小學教師必須掌握小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科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遵循教育規律,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兒童學習的心理特徵,如兒童的記憶、觀察、思維和興趣、習慣、意志、性格等心理現象。
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和教育現代化的新成果,如課程、教育測驗與評價、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別對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和在兒童發展中的啟蒙作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對兒童發展的內涵和特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學教師要善於把教育科學理論與小學學科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此外,我們還必須懂得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科學習心理。
再次,注意細節,讓孩子們在細節中成長。教育過程是一個知行統一、情意結合的過程,教育細節是教育過程中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手勢都有可能成為讓我們為之一振的教育細節;教師的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次表揚也都有可能演繹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們敏銳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強勁的教育旋風,讓學生的心海捲起波瀾。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激勵。如果採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達到激勵學生上進的目的的話,那這樣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種「無痕」卻「有情」的教育。

Ⅶ 小學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包含哪些內容

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學制二年,按三年業余學習時間安排教學計劃。
本科為學制四年。
實行學分制。學生注冊後八年內取得的學分均為有效。
專業設必修課、限選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
1、必修課:10門(42學分)
2、限選課:2門(8學分)
3、選修課:文史方向16門(共76學分,任選18學分即可)、理科方向17門(共63學分,選18學分即可)
4、集中實踐環節:教育教學調查、教育實習、調查報告(共8學分)文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現代漢語基礎、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書法、文藝理論、兒童文學、中國文明簡史、聲樂基礎、美術基礎、人文社會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小學藝術課程教學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理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高等數學基礎、數學分析、代數學、幾何學、數學史、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自然科學基礎、數學實驗、計算機基礎、人口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法、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英語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歌曲與表演、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論、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Ⅷ 教育教學文化基礎知識具體指什麼

教師職業應具備的教育專業基礎知識:
一般方法論知識教師知識結構的最上位層面是一般方法論知識。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邏輯學知識等。教師必須掌握科學的認識方法、科學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學的表達方法,才能在正確的方法論指導下從事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活動。
一般科學文化知識教師知識結構中間層面的是一般科學文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較為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良好的文化素養、文化科學發展史知識和文化科學的新發展和新成果三個方面。
教育學科知識要成為一位好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結構,還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規律,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基本教育理論和知識。教育學科知識是關於教師「如何教」的知識。一名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教育理論包括;教育概論、教學論、德育論、教師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心理與教育測評、青少年心理學及學科教學論、課程論、當代世界教育思潮。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知識,又應包括學科教育學和教材教法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教師所從事的是具有的特定專業的實踐工作,只有具備一定學科專業知識水準,教師才有可能進行有效教學。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知識的更新,教師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專業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並且涉獵一些相鄰學科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滿足學生廣泛的求知慾。
實踐知識教師的經驗作為實踐性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教師知識結構中包含著實踐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素,教師的實踐知識是一種多義的、活生生的、充滿柔性的知識;是憑經驗主動地解釋、矯正、深化現成的知識而形成的綜合性知識。教師實踐知識是來自教學實踐的智慧,是一種「緘默知識」(tacit knowledge)。教師的實踐知識作為一種緘默知識也是一種個人化的知識。「教師的個人實踐知識主要關涉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如何處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識,是一種體現教師個人特徵和教學智慧的知識。

Ⅸ 小學教育知識能力簡答每次都失分

一、考情分析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以下簡稱「小學教育」,是小學學段教師資格統考科目二的考試科目,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與反思七大模塊。從近幾年的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來看,題型基本穩定,主要為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四種類型,其中簡答題題量基本穩定在3道,每題的分值為10分,共30分,佔小學教育總分值的20%。

二、題型解讀

(一)題型分布

小學教育簡答題一共3道,通過分析最近的小學教育考試真題可以發現小學教育簡答題考查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與反思這幾大模塊;並且隨著教師資格國考的發展,小學教育簡答題考查的知識點會在教育理論的基礎上越來越廣。

(二)題型特點

小學教育簡答題考點直接明確,需要考生根據自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進一步理解,對題目進行簡明扼要的作答,答案要准確、精煉。

三、例題及答題思路

【例題】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2015年上半年小學真題)

【答題思路】

此題考查的是教育與社會的發展中的教育與文化的關系,並且明確提出考查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這一個小的知識點。考生只需根據教育與文化的關系的相關內容提取出文化的制約作用即可。

【參考答案】

(1)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平。

(2)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境與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還從多方面制約教育模式。如東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諧、崇尚德行、關注整體;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關注個性。沿著這兩種不同的文化模式發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與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差異。

(3)文化傳統制約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從例題可以看出,小學教育簡答題的難度一般,主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對教材知識點的准確記憶。考生在復習時,應注意對知識點有意識地進行歸納,幫助自我准確識記。在答題時,要審清題干要求,明確考查的具體知識點,並簡明扼要地進行作答即可。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教學文化基礎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