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激發低年級學生寫話興趣的課題研究計劃
寫話是1—2年級教學重點之一,是學生邁入作文大門的第一步。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如何起步?本學期,我著重在激發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科學進行寫話訓練教學上進行了研究。
一、消除心理障礙,讓學生對寫話感興趣
心理障礙是習作中最大的攔路虎。我首先從消除學生畏難心理入手,使他們明白,寫作就是用筆說話,「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也就是心裡怎麼想,嘴裡怎麼說,筆下就怎麼寫,並沒有什麼高招,如學習了《假如》這篇課文之後,我讓學生說感受時,他們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於是,我順水推舟問他們:「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怎麼用它?」頓時,教室沸騰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抒發不同的感想,述說各自美好的願望。我趁熱打鐵讓他們進行小練筆《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學生迫不及待寫下自己的心聲,很快就完成了,真可謂下筆如有神。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寫話興趣
要想讓生活在孩子們的筆端流淌,教師只能想方設法幫助他們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耳朵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低年級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往往是通過身體感官直接接觸獲得的,如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手去摸,用心去想。因此,我就為他們量身定做、設計、提供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把這種感受記錄下來,讓他們有話想說、有事可寫。
1.愛玩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盡情地玩,再讓學生寫,使學生感受到許多寫話的樂趣。生活中,我常與學生一起玩「貼膏葯」、「添鼻子」、「猜硬幣」等游戲,並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最後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玩中寫」增加了寫話素材,激發了孩子寫的興趣。
2.讓學生走進生活。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富,溪流自然活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的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離不開生活。教學中,我經常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話。寫身邊實實在在的東西,寫身邊熟悉親切的人,寫身邊真實的小事。於是寫的話有血有肉,一點也不空洞。如每周一早晨升旗是全校師生都參加的活動,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升旗的場面,並寫下來。顯然,這樣的安排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紛紛拿起筆寫了起來,而當我批改他們的作文時驚喜地發現效果出乎預料得好,不但文字通順,語言也生動、形象。
3.我們可以帶學生走進神秘、美麗的大自然。大自然常常會讓學生好奇、驚訝、興奮,同時可以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寫話興趣。如隨著四季的更換,寫出萬紫千紅、烈日炎炎、丹桂飄香、瑞雪紛飛的四季景色。讓家長帶學生到野外玩玩看看、看看寫寫,在大自然中體驗,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寫話。
三、開發整合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
語文人教版教科書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所選的課文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蘊涵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我們應與時俱進,在充分發揮語文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把課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例子來教,強化語言實踐,以多種形式進行寫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優勢,進行寫話教學:如教學《看雪》之後,讓學生給台灣小朋友繪上一張賀卡、寫上一封邀請函……有人說,這太超前了。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拓展,不強求學生齊頭並進,卻允許學生個性發展。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很快便能舉一反三,用新學的敘述方式寫小文章。這樣,學生思維活了,語言表達完整了,想像力更豐富了。
教材寫話訓練題材畢竟是有限的。我著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常常適時調整訓練內容,根據學生生活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寫話課題,不死守教材,努力保護學生寫的積極性及萌發出來的說寫興趣。課間活動時,學生喜歡玩一些小游戲,此時可以適時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最後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玩中寫」增加了寫話的素材,不知不覺落實了課標要求。我所在的學校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生活、感受生活,把寫話和校園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記錄內心的真情,教他們學著積累素材。
總之,低年級寫話教學是重要的,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鼓勵和激發。做感興趣的事是件樂事,快樂是一種幸福的滿足感,給人的感覺是輕松、自然、隨意、溫暖、親切。只要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學生就能高高興興地愛上寫話,輕輕鬆鬆地寫好話。
Ⅱ 如何指導學生寫好日記提高寫作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如何提高閱讀寫作能力課題研究計劃擬寫人:祁 剛 一、寫作.作文材料來自積累作文要有材料,材料來自積累.學生手中掌握了豐富的作文材料,習 作時就會有事可敘,有人可寫,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難就轉化為易,心理上的懼怕 也就變為喜歡了.學生可通過多種渠道積累作文材料.(一)背誦積累.熟讀背誦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能使學生從中得到 較多的語言儲備,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學生讀而不背,作文時就會感到筆力不足,詞語貧乏.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年齡段是一生中記憶的最佳時期這一特點,加強背誦指導,強化記憶,積累起終生受用不盡的材料.一般說來,學每冊教材,要做到:①選擇一些寫人、 敘事、繪景、狀物的優秀課文,讓學生整理背誦掌握全篇.②對於不便全篇背誦的課文,可 選擇其中片斷,指導學生背誦.並要抄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課余飯後,一早一晚,進 行吟誦、品味、內化.③指摘錄課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這樣,學生不僅能從 中熟悉各種各樣的句式、段式、篇章結構方法,了解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 的聯系,鞏固學習成果,而且便於把書本里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作文時想用某些句式、 段式結構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二)生活積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才能長流不竭.幫助學 生積累生活,是學生作文之溪長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要:①觀察,讓學生運用教材中 學到的觀察方法,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事情,從中捕捉和積累作文 材料,提高觀察分析事物、 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②參加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參觀、旅遊、 勞動、科技活動等,每次活動都要有目的.活動前要有準備,活動中要細心感受生活,活動 後要認真回顧總結.③通過電視等途徑積累材料.經常有目的、有選擇地看愛國影片、兒童 節目、 《新聞聯播》《人與自然》等,以擴大學生的見聞,豐富學生的生活.④鼓勵學生勤 、 動筆,及時作些記錄,堅持寫觀察日記,作好文字積累.(三)閱讀積累.要從課外閱讀中搜集和積累材料,鼓勵他們自學閱讀,隨時摘錄,堅 持寫讀書筆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指學生把材料分類,如按內容分成寫人、記事、 寫景、狀物等.通過以上多種渠道的積累,學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以寫作為樂。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上是讓他們對寫作感興趣,以寫作為快樂。一旦他們對寫作有興趣,他們就會「想寫,愛寫,願意寫」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一種負擔。
首先: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兒童時期就是一個玩的階段,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從游戲中激發靈感,從生活中開啟思維。比如讓他們寫《最開心的一件事》或《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寫自己曾經做游戲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師也可以與他們一起做一些游戲,讓他們游戲的同時記錄游戲的過程和感受。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他們寫作。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及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他們的寫作材料,應該多的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他們去寫生,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寫作提供素材,讓他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源於生活。俗話說:「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發現美與丑。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有物可以觀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塊生物角,讓學生親手在花盆中種上小草,由專人負責,澆水施肥,並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買個小魚缸,養幾只小蝌蚪,讓他們觀察它們如何變成青蛙的。另外,課余時間可以帶學生去農田觀察莊稼的生長或者去樹林觀察昆蟲的成長,讓他們學會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細微的變化。正因為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生動。
三、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書是人類「智慧」的載體。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要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用以自讀,學生閱讀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難,有什麼體會,可以隨時表達。氣氛寬松,探討熱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發揮想像力。
課外閱讀方面,我們借鑒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種讀書法:
1、信馬由韁法。抓到什麼讀什麼,有興趣就讀,沒興趣就歇。因為漫無目標,所以可行可止。思想無負擔,放鬆近乎愜意。
2、蜻蜓點水法。只在書上款款飛,一點,二點,三點,如打水漂。淺嘗輒止,是因為無意飽餐。據說郭沫若、老舍和楊絳都用過類似的讀法,稱作跳躍式瀏覽。
3、囫圇吞棗法。
4、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止。
四、引導學生善於積累。
養成摘抄的習慣。有句俗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豐富詞彙,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彙。學生摘抄的語句通常都是他們自己喜歡,能夠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語句,這樣的語句才會使他們用的得心應手,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斷的積累,才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鷹和蝸牛,蝸牛不僅僅靠的是意志,還有就是它的日積月累。所以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的積累,使他們的作文水平可以穩步提高。
總之,學習語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一個好的寫作能力更是關繫到學生的以後發展,所以應大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Ⅳ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選擇一個適合在小學開展的課題,詳細設計一份研究計劃
請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選擇一個適合在小學開展的課題,詳細設計一份研究計劃。
Ⅳ 小學生研究報告計劃(急急!!!!)
研究報告
開放分類: 學術
課 題 研 究 報 告 寫 作 格 式 簡 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義;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結果; b研究內容及主要成果; c探討與認識; d現狀與問題; e分析與討論
第三部分 a結論; b結論與建議; c研究結論和說明; d建議和展望; e問題與對策;
一、研究報告論文撰寫的意義
研究報告和論文是:
1、研究者思想發展的忠實記錄
2、課題研究水平和價值高低的標志。
3、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廣的重要形式。(跨越時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發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實踐活動。
二、研究報告的類型和結構
(一)類型
1、實證性研究報告
2、文獻性研究報告
3、理論性研究報告
(二)結構
題目、署名、內容提要和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附錄
1、實證性研究報告:如教育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等。主要是用事實說明問題,材料力求具體典型,翔實可靠、格式規范。這類報告要求通過有關資料、數據及典型事例的介紹和分析,總結經驗,找出規律,指出問題,提出建議。這種研究報告既注重理論,又重視實踐,往往跟接觸性的研究方法有關。
2、文獻性研究報告:主要以文獻情報資料作為研究材料,以非接觸性研究方法為主,以文獻的考證、分析、比較、綜合為主要內容,著重研究教育領域某一方面的信息、進展、動態,以述評、綜述類文章為主要表達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學、文獻評論研究中用得較多。
3、理論性研究報告:狹義上的論文。以闡述對某一事物、某一問題的理論認識為主要內容,重在研究對象本質及規律性認識的研究。獨特的看法、創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嚴密的邏輯和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是其內在特點。理論性研究報告沒有實證研究過程,因此對研究者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還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
論文有三個最基本的要素:一為論題,即真實性將被驗證(論證)的命題、觀點。論題的主要來源就是研究課題提出的假設及研究對假設驗證的結果。論文最終是要論證論題的真實性而提出明確的論點。二為論據,即證明論題真實性的依據。論據的來源應該是研究過程所獲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實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為論證,即以論據證明論題的論述過程。論證是文章的結構層次、材料組織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文章思想觀點的正確性和科學性與深刻性、語言表達的准確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
論文與實證性研究報告有區別,它一般將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和結果加以提煉,用較簡明精煉的語言加以表達,論文不包括過多的具體研究方法和過程,而更強調內容的創新和學術價值。任何研究課題的成果都可以用論文來表達。
三、寫作內容和要求
(一)題目
1、題目的內容
類型、定位、作用
2、寫作要求
標題要准確
標題要新穎
題式可多樣
標題要簡潔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體署名
個人署名
2、署名的規則
貢獻大小:提出研究設想、承擔研究工作、解決關鍵問題。
慣例
(三)內容提要和關鍵詞
(四)前言
(三)內容提要關鍵詞
1、內容摘要:中心內容、結構及主要論點和評述;要求重點突出,內容精練,觀點明確、一般不用第一人稱,以200---300字為宜。學術論文也不宜超過1000字,有關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關鍵詞:必須是規范科學的名詞術語,一般每篇文章有3~5個關鍵詞(主題詞)。屬於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內容:問題的由來;文獻綜述:課題的界定(概念術語的解釋)及問題的陳述;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寫作要求:課題闡述要清楚准確,中心突出;客觀公正、科學准確評價他人的研究成果;簡明扼要介紹課題研究的動機和意義。
(五)正文
1、內容:它必須對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研究報告又分:1、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2、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3、研究的步驟及過程 4、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研究報告的重點部分。A. 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結果的討論 。
結果分析與討論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設計缺乏一種系統觀,討論問題思路狹隘
操作過程不夠到位,操作措施不夠落實,就產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體驗
文獻資料檢索不夠,對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對自己結果的討論就缺乏客觀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結果的項目指標難以確定
測量的方法與手段較難選擇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要求不斷提高
結果分析與討論對研究者理論素養和洞察力要求較高
對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發展的方向。
2、寫作要求
2、寫作要求:
總體要求:科學性和創造性;公正性和准確性;學術性和通俗性。
具體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學。3、圖表使用要恰當。4、觀點材料要統一。5、語言使用要規范。正確區分學術概念和生活概念,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6、引用論點要慎重。與已一致,佐證;他人觀點中某些好思想,提練綜合;帶有片面性的真理,開拓思維、慎重判斷;相反的權威觀點,找准錯誤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報,引專著不引文集)7、內部邏輯要嚴密。8、標題序號要規范。9、討論部分要簡練。
(六)結論、(七)注釋和參考文獻、(八)附錄
(六)結論
1、內容:整篇報告的概括和小結。成果概括(結論必須指出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今後研究的展望;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建議等
2、要求: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指明方向。
(七)注釋和參考文獻
1、內容:書籍、刊物、報紙、網路
2、要求:完整註明出處
(八)附錄:問卷、量表、研究材料、統計數據、方案、計劃等
四、研究報告和論文撰寫
(一)影響研究報告和論文質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學水平和研究素養
3、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寫作步驟
1、確定成果類型及主題——定位。
2、謀篇構思,擬定寫作提綱。
多學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內容,形成盡可能完整的內容框架體系。(放)
選取三特(特長、特色、特點)進行創造性構思,突出重點難點,圍繞中心論點進行系統梳理。(收)
照顧文章結構比例的勻稱性,進行適當的內容調整。
擬定寫作提綱:句子提綱、標題提綱、段落提綱、圖表式提綱。
3、初稿寫作
1)有話想說
2)無話可說
忘
回
跳
3)有話能說
4、修改定稿
1)關注三類問題:
全局性問題
局部性問題
細節性問題
2) 修改方法:
存放-冷卻-補正修改法
邊寫邊改-氣呵成法
同行交流-導師點評-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類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類型
抄
湊
合
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雜志特色:編輯方向、體裁風格、開設欄目、作者群體
2、因稿論嫁,從一而終;多次強化,終結善果。
3、集中一點,挖深挖透,成小專家,專家小成。
六、教師在研究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選題:
過大、過空、過泛,缺乏實效性
追風現象明顯
命題作文、應景作文現象明顯,敷衍應付行為居多
二)寫作
文章類型體裁選擇定位不準確;
破題困難,不能抓住切入點和結合點契合點
中心不明確,重點不突出
概念界定不清晰,劃分不統一、不窮盡;基本概念術語理解不透,空話套話比較多,胡亂套用現象明顯;
缺乏系統觀和整體觀,思維方式滿足於簡單的羅列和枚舉,出現跳躍性思維、遊走式思維,腳踩西瓜皮,滑到那兒算那兒;
結構混亂,思路不清;理論推導缺乏,理論體系構建困難;
局限於個人的體驗和感受,跟著感覺走;沒有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意的印證,出現理論與實踐分離,論點和案例脫節的現象,且缺乏對案例的必要分析;
資料收集、綜合分析意識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觀點材料不統一;
材料取捨比較困難;數據處理不科學,分析水平比較簡單原始;
治學態度不嚴謹,結論推斷比較隨意,缺乏足夠必要的實證研究數據支撐,往往憑感覺經驗下結論;
語言拼湊痕跡明顯,一味追求對仗工整,明顯有文學化傾向;語言表達不流暢;標題冗長,不夠簡潔明了
原因
理論學習動力不足,沒有真下功夫;存在知識性缺陷,忽略條件性和方法性知識的學習
理論底蘊不扎實,綜合分析能力欠缺;手段、措施——條件——目標之間缺乏合理構建,應然與實然、理念、經驗與行為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結;
研究動態現狀了解不夠;難以把握研究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很難抓住源頭問題做文章;容易出現重心偏移、定位不準的現象;
對自身教學經驗反思不夠,理論與經驗的契合點抓不準;經驗不能升華為理論;
研究設計不科學、過程不落實,操作隨意性大,缺乏具體的抓手、切實可行的措施。
怎樣撰寫教育科學研究報告
(一)教育科學研究報告的類型
教育科學研究報告是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揭示教育規律的主要形式。
教育科學研究報告就其內容和寫作形式分為:論述性研究報告、描述性研究報告、實證性或實驗性研究報告和文獻資料研究報告等四個類別。
論述性研究報告:這是一種旨在闡明研究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性的研究報告。
描述性研究報告:這是一種旨在說明研究對象是什麼,發生了什麼的研究報告。
實證性、實驗性研究報告:這是一種旨在用事實說明現象或事物之間相互關系,互為因果,以及現象為什麼發生,怎麼能發生的研究報告。
文獻資料研究報告:這是一種旨在以口頭、文字、音像等資料為基礎,分析、辨明某一方面研究的信息、水平、進程、爭議、趨勢等的研究報告。
(二)教育科學研究報告的基本組成部分
l、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須能夠准確地反映報告的內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讀,要力求忠實於報告,並要避免評述。其字數以250-300字為適宜,至多也不要超過600字。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研究工作的簡單過程。
4、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方法等。
5、國內外前人這個問題上,所做的工作情況簡介。
6、研究結果的分析,這一部分是報告的核心,它的撰寫工作,要根據研究的假設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對研究結果的描述。 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敘述外,還可藉助圖表的設計,把結果顯示出來,從中可以更清晰、直觀地體現重要的研究結果。
7、討論:討論就是對研究的分析是否恰當,不要之處。應提出修正。
8、結論:必須是根據充實的材料與分析的結果,說明結論的可靠度。
9、建議,除與教育科學研究論文的建議相同的要求外,還應注意兩點。一是要根據研究的結論,針對研究的問題有頭的現狀,提出改革的建議,以供有頭部門選擇。建議的內容不能與報告的結論無關,否則便失去意義和價值。建議的表達方式,應留有餘地,不要過於武斷,或摻雜個人的情緒作用等。二是對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的建議,應指出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未來的研究有待改進的地方,尚待深入研究的有關問題等,可為後人的研究,提供參考。
(三)撰寫教育科研報告的幾條基本原則
為了以個性透視共性,這里主要介紹實證性研究報告的寫作,掌握了這類報告的「個性」,那末教育科學研究報告的「共性」也就不難領會了。
怎樣撰寫好實證性研究報告呢?下面先說幾條基本原
1、誰要以事實為依據 研究報告中列舉的全部數據和例子,都應該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絕不可有半點虛假,不能編造,不能無中生有。報告中對教育現象的因果關系分析,對教育原理和規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實為依據。科學研究報告中的每一句帶有判定性的話.都必須在足夠的、可信的、有說服力的事實基礎上得出。當然,科學研究報告中也必須把研究問題時所需要的大量事實材料跟撰寫報告時應引用的最有說服力的事實材料區分開來。有些事實材料,如與研究的主題扣得不緊,應當忍痛割愛;有些事實材料,應當盡量製作成表格、圖例以及其它直觀形式。
2、內容的闡述有邏輯性 實證性研究報告的內容闡述與研究工作的邏輯發展順序是大體一致的,為了確保研究報告的邏輯性,我們應當首先考慮整個研究工作的發展順序,然後再考慮報告的表達方式。研究報告內容的邏輯性是整個研究思路邏輯性的寫照,沒有一個好的研究基礎,好的科研報告是怎麼也寫不出來的。 科學研究報告必須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必須恰如其分。文字、用詞應力求准確。概念表述應盡量用科學性用語,避免用常識性用語,以免讀者費解或產生歧義。當然,研究報告的文字也必須簡單、明了、通順、流暢,既要明白如話,又要把研究的效果准確地、科學地表達出來。
3、引用文獻資料要註明出處 在教育科研報告中完全可以引用,採納別人的科學研究成果,但必須尊重別人的勞動。一方面應實事求是地評價,實實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應當把別人的成就變為自己的東西。所以在研究報告中凡有引用別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觀點性詞語,必須加以注釋或說明,以向讀者示知成果界限。
Ⅵ 小學作文課題計劃
[小學作文課題計劃]小學作文課題計劃對小學低段起步作文的指導策略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條件
1、現實中面臨的教學問題:如今的小學生,由於生活單調、閱讀面狹窄,在寫作時往往無話可說,而作文教學又存在著隨意、效率低、訓練有限、訓練周期長、效果不佳等弊病,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很困難,因為學生對寫作也沒有興趣,小學作文課題計劃。於是加強學生的作文起步教學,對學生積累材料的問題和語言表達的問題有很大幫助。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怎樣進行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2、新課改強調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讓學生能很好掌握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與寫作技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尤其是表達與思考能力的提高,讓課堂教學與寫作實踐同步運行,我們必須重視作文起步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素材;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使學生語文水平大面積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品質及創造精神,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潛能。
3、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表達空間狹小,加之不公正的評價機制,使得學生表達的氛圍不夠開放,像感傷、惆悵、畏懼等一些人們的正常的消極負面的情感被排斥。學生的表達過程基本上變成了造假過程。學生的表達個性消磨殆荊正確理解寫作,可以讓學生抒發靈性,鼓勵學生寫真話,自由發表在課堂上沒能說的話,還學生話語權,這既有利於老師了解學生,從而在教學工作中有的放矢,也有利於培養身心健全的接-班人。
二、問題分析
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閱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
現行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要求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背誦優秀詩文50篇。識字進度不夠,閱讀量少,拖了起步作文教學的後腿。
而小學作文訓練的程序是:低年級著重練習寫句、寫話;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作文訓練分為多級過程,寫完整文章的訓練滯後,難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從作文教學的歷程看,總擺脫不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順應他們的心理;訓練方法劃一化,齊步走,忽視學生個性的差異。
作文是一種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能力的發展,靠學生自主訓練、實踐、應用。指導學生作文,必須以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基礎,同識字、閱讀和發展口頭語言同步進行。作文教學要有新的突破,應力爭提早起步,引導學生自主練筆、學用結合,把激勵學生的內驅力擺上重要位置,貫串於整個語文教學過程。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目的:通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能力、督促學生不斷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主要是讀、寫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研究):
(一)、提早起步
要發揮漢語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識字,提前讀寫。漢語拼音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多功能工具。掌握好這個工具,能熟練直呼音節,就為他們獨立識字、獨立閱讀創造條件。在學生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可用拼音代替漢字寫話和作文,使識字、閱讀、作文互相促進。
小學生自讀課本,對加快識字,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提早起步作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鼓勵學生閱讀自讀課本做到「三達標」,即熟讀課文,每課自學幾個生字,能回答課後問題。並以引導學生讀好自讀課本為中介,過渡到閱讀其他課外讀物,努力使學生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為起步作文創造條件。
學生通過課內課外兩條渠道的學習,增加了識字量,擴大了語言積累,一般從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起步作文。從寫一兩句至幾句記實性的話開始,逐漸過渡到寫命題日記和短文。
(二)、自主練筆
作文是學生運用書面語描繪多彩的世界,表達真情實感的心靈勞動。只有學生熟悉、感興趣、有表達願望的內容,才能激起他們的寫作動機和熱情,從而動腦動筆將它表達出來。這是學生的知識積累與生活體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即知、行、意、行綜合作用的復雜心理過程。指導學生作文,應充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堅持「激勵、自主、開放、個性化」的原則引導他們自由自在地獨立思考,獨立作文。這是發展書面語言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的做法:一是寫日記,放手讓學生寫自己具有的獨特性的內容;二是結合生活,在教師的誘導下,捕捉機遇寫情境作文;三是按教科書上的安排,進行說說寫寫的作文訓練。
實踐證明,「奉命作文」,路於狹窄,學生望而生畏;自由作文,不受時空所限,寫作內容取之不荊而學生自己選材定題,可從整體著眼,傳達一個完整的信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打破分階段從句到段再到篇的訓練程序,能有效發展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小學二年級作文《小學作文課題計劃》。
從我校一、二年級學生的習作看,寫入敘事、描景狀物、議論抒情都有。或實話實說,或虛構幻想,題材廣泛,富有生活氣息,充滿童真童趣。家鄉變化、軍民抗災、台灣地震、國慶閱兵、「神舟」上天、環保問題、喜迎新年等題材,都在他們稚氣的筆下反映出來。
(三)、學用結合
學校是由師生員工群體組合成的「小社會」,學生是這個「社會」的小公民、小主人。學生在學校受教育,是他們實現自身社會化的過程。他們通過這個「小社會」的教育與熏陶,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創新與發展。我們覺得把學生的作文,單純看作語文科的一種作業,僅在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是不夠的。這樣,不可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也不可能更好地發揮作文的育人功能。我們把學生的作文訓練,從「封閉式」轉變為「開放式」,盡量使學生的作文具有實用目的,成為他們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手段,成為交際和表現自我的工具,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把講台、舞台、廣播台、校園牆報,都當作學生學作文用作文的場所,當作學生練文煉人的基地。學生在學作文用作文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還形成了陶冶情感、美化心靈、促進精神文明、優化育人環境的綜合效應。
(四)、注重激勵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感因素起決定作用。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本,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鼓勵參與、鼓勵表現、調動情緒、培養興趣、激發動機,放在重要位置。做法有:(1)樣板激勵。學生群體中會冒出一些先走一步,作文寫得好的拔尖生。樹立樣板,有了「帶頭雁」,就能影響和帶動一大-片。(2)目標激勵。具體明確的目標,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我們把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近期目標:鼓勵學生每周讀l-2本課外書,寫3-4篇日記。遠景目標:爭取到小學畢業,讀滿300萬字以上的課外書,能寫500字以上的日記、作文。(3)成果激勵。學生在練習作文的過程中,有量的積累、質的提高,有創新精神的萌發。我們十分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重視通過不同形式,給予表揚鼓勵。各班都製作了學生課外閱讀和日記登記表,逐周登記公布學生的讀寫情況,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和進步足跡。期末,還把每個學生的識字量和讀寫情況寫進學生的素質報告中。(4)環境激勵。環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學生練習作文,需要開辟一個大語文教育環境,需要營造一個有利於發展語言的氛圍。我們著重抓兩條:一是廣辟信息渠道,用好信息資源。讓學生源源不斷地有新書可讀,有兒童報刊可供閱覽。通過獲取新信息,激活思維,觸發靈感,從而使作文常寫常新,表達能力不斷提高。二是辦好「廣播台」和「小作家園地」,使它們成為經常性的練人練文基地。廣播台每天定時讓學生親自播出自己的習作;學習園地幾乎天天有學生的新作發表,人人都有發表文章的機會。環境育人激勵人,互相影響,產生了人人樂於作文、勤於動筆的良好效應。
三、本課題研究原則:
1.實踐性原則。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課堂效果,把周記寫作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2.主體性原則。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教師主要起組織、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創造力。
3.可行性原則。因教制宜,因材施教,制定可行的有效的寫作計劃及寫作內容,在行動中研究。
4、指導性原則。教師要以新課改為指導,制定適當的寫作內容和做好相關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學生的寫作要遵循教師的指導。
五、課題研究對象
1教學大綱、課改等理論知識。
2具體的學情。
3語文課文,確定這個範本能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寫作知識與技巧。
4寫作教學的相關知識。
六、課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2、觀察法
3、文獻法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程
一準備階段: (2009年6月——2009年8月)
1、學習小課題研究理論設計研究方案,撰寫研究方案。
2、參加相關各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培訓活動。
二實施階段: (2009年9月——2010年9月)
1、研究學情及下學期的課文篇目,確定課文這個範本能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學生需要怎樣的寫作上的相關知識,制定周記寫作計劃,查找所需資料並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
2、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並付諸實踐。
3、及時記錄實踐體會,進行思考修改、提煉總結。
三總結成果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結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和呈現,撰寫研究論文或結題報告,優秀作品匯編,成果上報,交流。
八、通過研究要達到的目的效果、成果
1改進課堂閱讀教學,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2提高教師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形成1或2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增加作文的素材,發揮潛能,陶冶情操,增進學識,鍛煉能力。
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 在課堂作文訓練中,教師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焦點,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縮小作文和生活的距離,實現「生活向作文的轉化」,讓作文成為兒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內容要讓學生想表達,要讓學生寫他們感興趣的作文,讓學生漸漸喜歡習作。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習作評價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實在不行的暫不打分等方式,實行自批互批,家長批,社會批,面批,重批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這是我們的習作教學所要追求的。
在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上下功夫。良好的習慣有賴於長時間的培養,但一旦習慣養成就會接響一生。為了兒童一生的發展著想,在我們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要把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著重培養下列習慣:獨立主動地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的習慣;重談、跳讀、精讀、猜讀的習慣;將觀察到的情況用一句話記錄,作素材筆記的習慣;做資料卡式剪報等詞句段積累的習慣;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限時作文、快速作文的習慣;讓耳朵做「老師」,自己當堂修改,請別人修改的習慣;保存作文本重讀整理的習慣;主動應用語言實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