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問卷調查 分析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師問卷]調查報告
2011年6月,我校設計的課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獲得了市教育學會十二五課題立項。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課堂教學的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們設計了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調查問卷(教師卷),對參加課題研究的課題組成員做了問卷調查,現將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問卷製作與調查對象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調查問卷,由我校《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課題組製作。問卷共設12道選擇題和兩道問答題。
2011年秋季學期伊始,我們對全校教師做了關於「有效課堂教學」的問卷調查。調查過程共發教師問卷65份,收回58份,佔89.2%。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A.問卷調查結果
1.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很深的佔17.2%,知道一些的佔72.8%,一點兒不了解的沒有。
2.認為提高課堂教學難度很大和沒有難度的都沒有,但覺得有一些難度。
3.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具有專業技能的佔100%。
4.知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佔10.3%,了解一些的佔89.7%,不了解的沒有。
5.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知道得很全面佔86.2%。
6.96.6%的教師知道怎樣衡量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
7.認為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佔100%。
8.全面熟悉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的佔84.5%。
9.全面熟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的佔98.3%。
10.全面掌握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佔82.8%
B.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問卷的答卷情況來看,全體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卻並不多,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已經提出來好長時間了,而我們的教師沒有做深層次的研究,只是聽過一些名教師的次數有限的講解,缺少理論學習與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一些難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們努力了,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師需要具備一些專業的技能,比如信息技術,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它可以把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東西,用動畫把它表達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東西,在它不是一件難事;情境的再現,是它最拿手的本領……它的直觀,它的動態,它的過程的體現,它的時間跨越,空間的延伸,無不體現了它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上的魅力。
從答卷中,可以發現,大家都知道創設情境,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價值性原則以及趣味性原則,但從我們有些教師的課堂中發現,有些情境設計只有趣味,沒有價值,這就失卻了創設情境的意義了。因而,我們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產生比直接呈現給學生更大的效果,這才是情境設計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要仔細研究學生、分析學情,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課是否有效,重要的一點,是你有沒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沒有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有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有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你的教學手段是不是最優化的。而教學的宗旨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影響一堂課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師教的行為,有學生學的行為,有教學目標的因素,更有評價的因素在裡面,教學反思不能影響這節課的教學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響今後的課堂教學,反思的成功與否,對一名教師的進步與否,有著很大的關系,成功的反思,會真正做到「失敗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更成功的起點。
從問答題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有著比較新的教學理念。例如有教師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強化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創設真實自然的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體驗是使課堂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有了積極的體驗,才能夠深入到問題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獲,有了成功的喜悅,才有進一步的探索與創新。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好的情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很自然的把學生引進自主探索知識的空間,是使課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師們在答卷中也有一些好的建議,比如說請名師到校上示範課,請專家來校講學,這些都說明了,老師們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慾,大家都有一顆要搞好教學的心,都想使自己的課堂有效、高效。也有教師提出,要加強課改理論、課程理念的學習,不斷更新教學思想。這個建議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有效課堂的重視度,說明了,我們的教師是想研究教學的,他們也深深知道要想搞好教學,光有實踐不行,還要從理論入手,要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在實踐去檢驗理論。同時要不斷的更新理念,緊跟課程改革的形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不落伍。有的教師還提出:要重視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東西,因為那裡閃爍著學生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不斷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說明了我們的教師已經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思考了,進行研究了,並且提出的想法較有深度,很值得重視與研究。
三、探討與建議
根據本次調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我們認為,我校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近年來,我校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和請專家講學,在理論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改進了教法,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師還參加優質課比賽,在市級基本功競賽中獲獎。但是由於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所以,我們應當總結經驗,揚長棄短,改革創新,通過深入探索與實踐,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1. 認真學習相關理論,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提高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的最佳途徑,就是認真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比如: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會教學:課堂教學技能的理論與實踐》、[美]加里·鮑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學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藝術》、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心理學》等等。
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可以更好的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習我們要真正的弄清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
從教育學專業角度說,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發展就其層次而言,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而言,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眼前發展和終身發展;發展就其主體而言,有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顯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絕不僅僅限於教學的效率與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為「雙基」和考試分數。一個人的發展與成才,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學出來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差異,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教」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的有效性的有機結合。發展也是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有清晰的認識。這節課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要養成哪些行為品質,要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麼樣的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等等。教師在上課前都要非常清楚。整節課中,師生活動都應圍繞這些目標展開。這就要求我們要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才會使得所提出的問題有足夠的針對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積極實踐、探索、創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理論要聯系實際,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們要勇於實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在探索中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在改進中,創新我們的教學方法。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的師生雙邊活動,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課堂教學是在校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是否講完了課時教學的內容,而是看學生是否真正學懂或者學得好不好,看學生是否體驗到學習的興趣。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有效教學關注的是:
首先是「學生」,教師的心裡要有學生。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更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要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也就是說要讀懂學生。
其次是「發展」,學生的發展,也包括教師自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一方面是認知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在教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發展。第一個層次是新教師,他們的著眼點是完成教案。第二個層次是有經驗的教師,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學任務,並能處理一些突發性的問題。第三個層次是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師直到退休還停留在第二個層次,僅僅是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關注自身的發展,沒有進行研究。因此,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探索研究是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師發展好了,學生才能更好地發展。
第三是「過程」。即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
讀懂學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讀懂教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讀懂課堂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保證 。
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把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加聰明——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本質之一,也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一定要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扎扎實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方法教給學生。學生課堂自學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學習,同時指導學習方法,或者引導學生回顧用過的學習方法。例如:怎樣看書,怎樣抓重點,怎樣用好例題,怎樣勾畫圈點,怎樣篩選信息,怎樣質疑解難,怎樣梳理答案,怎樣聯系實際,怎樣遷移應用等等,實踐活動課還要講清應注意什麼事項。
第二,把課堂還給學生。當代教育理論認為,一節課應該把2/3的時間交給學生,教師的講解累計不要超過1/3的時間。
第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從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適應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要有利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外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運用聽覺和視覺可接受知識的65%。如果把所有感覺器官都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將達到90%左右。再通過系統復習和記憶,學生就能夠全面掌握學過的知識。因此,課堂教學一定要堅持聽、說、讀、寫、思、算相結合。
3.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激勵評價,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課堂有效教學的三個指標。學習時間是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千方百計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爭取在相對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習結果是關鍵:學習結果是指學生經過學習所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感覺得到有具體的學習收獲。學習體驗是靈魂:教師通過組織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表揚激勵,激發興趣,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表揚激勵能夠喚起學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喚醒學生的上進心,上進心容易誘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內動力的發揮能使學生不斷進步。
特別說明一點,潛能生尤其需要鼓勵和表揚,對待潛能生,我們要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和成績,要利用一切機會對他們進行表揚,以使他們對學習提高信心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就得樂學。
教學是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要使課堂教學成為藝術創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探索、創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備,迎接更新的挑戰,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有效,高效而高質。
附: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調查問卷[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學科 年齡 教齡
一、選擇題
1.您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 )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點兒也不了解
2、在平時的教學中,你覺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
A難度很大B有一些難度C沒有難度
3、您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 )
A需要教師具有專業技能B一般教師都能實現C不需要技能
4、您對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
5、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有( )
A 優化教學目標B 增加課堂教學容量C 優化教學結構
D 優化課堂教學的思路E 優化教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
F 優化使用多種教學手段
6、面對新課程改革,上好一堂課,需做好( )
A 仔細研究學生、搞好學情分析B 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 C 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D 強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7、從哪些方面衡量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 ( )
A 是否是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B 是否是關注所有學生發展的教學C 是否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D是否是能夠很好的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教學
8、利用信息技術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系( )
A 只有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B 只要利用信息技術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C 利用信息技術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沒多大關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9、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 )的有效性
A教師教學行為 B學生學習行為C教學目標D教學內容
E教學方法F教學評價G教學反思
10、課堂教學有效性應以學生的( )為目的。
A個性發展B全面發展C終身發展
11、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應從( )出發
A 課程需求 B 學生的興趣愛好 C 學生的需要
12、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應遵循的原則是( )
A實用性原則 B價值性原則C 趣味性原則
二、問答題
1.對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您有哪些認識?
2.您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❷ 小學生發的素質教育問卷調查怎麼填
小學生素質教育主要內容介紹
一、生活能力教育
(一)訓練條件:內務條令、紀律條令、訓練教材;電教器材;室內、室外。
(二)訓練內容:
1、起床熄燈;
2、整理內務;
3、著裝儀表;
4、個人衛生;
5、值班勤務;
6、環境衛生。
(三)訓練目的:通過一日生活制度的貫徹落實,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學生關心集體愛護他人的整體意識,並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四)訓練方法與時間:分班、組由教官講解要領、示範動作,並集體組織觀看《連隊一日生活》教學錄像,使學生了解一日生活秩序及要求;組織學生按一日生活制度及要求實踐所規定內容;建立內務、著裝儀表、個人衛生、值班勤務、環境衛生等項內容的檢查講評制度,每天檢查講評一次;組織多種形式的競賽評比如:整理內務、快速著裝、緊急集合、靈敏反應等。
此項活動貫穿於整個訓練的始終,不再單獨集中時間訓練。二、行為舉止訓練
(一)訓練條件:隊列條令、訓練教材;電教器材;訓練場。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時問
序號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稍息立正
教官講解要領,示範動作:學生個人體會練習:分班、排、連集體組織練習。2小時
2.停止問轉法.2小時
3.起步行進與立定.4小時
4.跑步行進與立定.4小時
5.正步行進與立定.4小時
6.禮節禮貌.2小時
7.分列式與閱兵式.8小時
(三) 訓練目的:通過隊列訓練使學生正確掌握站立、行走、禮節禮貌的方法和要求,養成良好的形體姿態,能自覺用條令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培養學生令行禁止、雷厲風行、勇敢頑強、步調一致的優良作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三、國防知識教育
(一)訓練條件:訓練教材、電教器材、室內。
(二)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時間
序號: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
聘請專家授課;觀看教學錄像,參觀展覽;參觀密巒豐三縣抗日戰爭紀念碑。2小時
2.人民軍隊光榮傳統.2小時
3.軍兵種知識.2小時
4.我國周邊安全環境.2小時
5.高技術武器裝備.2小時
(三)教育目的:通過國防知識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軍事常識,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四、三防
(一)訓練條件:電教器材、防毒面具和其他就便防護器材、室內、訓練場。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時間
序號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對常規武器的防護
教官在室內講授常規武器及生物、化學、核武器的特點和殺傷途徑,並通過觀看教學錄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連為單位在操場教員講解示範對常規武器及生物、化學、核武器殺傷的防護方法和動作要領並組織訓練。
室內講授、觀看教學錄像需2小時,操場組織訓練需2小時
2.對生物、化學武器的防護
3.對核武器的防護
(三)訓練目的::通過三防訓練,使學生了解常規武器及生物、化學、核武器的特點和殺傷途徑,掌握對常規武器及生物、化學、核武器殺傷的防護方法和動作要領,提高學生對常規武器及生物、化學、核武器的防護能力。五、安全與防護教育
(一)訓練條件:訓練教材;電教器材、展板、止血帶、三角巾和其他就便救護器材;室內、訓練場。
(二)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時間
序號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交通安全與防護
聘請專家進行專題教育;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和展覽;由教官統一組織學生進行技能訓練。2小時
2.消防安全與防護.2小時
3.自然災害與防護.2小時
4.自救自護常識.4小時
(三) 教育目的:通過安全防護教育,使學生了解各類安全防護常識,掌握各類安全防護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們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們的自防自護能力。
(四)收取部分材料成本費,價格根據學生量面議。六、戰術游戲
(一)訓練條件:訓練教材、電教器材、訓練場。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時間
序號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戰術基本動作(卧倒、起立,直身前進,屈身前進、躍進、滾進,匍匐前進,利用地形地物);
教員在訓練場講解示範戰術基本動作,然後分班、組進行訓練。教員在實地宣布游戲方法、規則和注意事項並以連為單位組織活動.2小時
2.爭奪制高點.3小時
3.圍殲敵空降兵.3小時
4.巧送「雞毛信」.3小時
(三)訓練目的:通過戰術游戲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戰術動作和靈活機動的戰術思想,
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決策能力,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靈活機動、吃苦耐勞和團結拼搏的革命精神。七、野外生存
(一)訓練條件:訓練教材、電教器材、訓練場、攜木槍。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於時間
序號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野外判定方位
教官在室內講授野外生存常識,並通過觀看教學錄像鞏固授野外生存常識和技能。以連為單位組織野營拉練,在野營拉練過程中對各項內容由教員講解要領示範動作並組織訓練。
室內講授、觀看教學錄像需2小時,組織野營拉練需6小時
2.野外按圖行進
3.識別可食用植(動)物
4.尋找水源和鑒別水質
5.野炊
(三)訓練目的:通過野外生存訓練,使學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識,學會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野外自我生存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八、定向運動
(一)訓練條件: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時間
序號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價格
選擇項目
1.地形圖知識與競賽規則教官進行地形圖知識和競賽規則的講授;組織學生野外:實習;組織學生定向運動競賽。.2小時
3元(其中每人一張圖紙,每組一個指北針) 1-2比選,3-5隻可選一項。
2.現地對照.2小時
3.按方位角定向.4小時
4.快速定向.4小時
5.越野定向.4小時
(三)訓練目的:通過定向運動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掌握野外用圖知識,提高學生野外的越野技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周密分析、勇敢堅定、膽大心細、遇事不慌的應變能力,樹立勇於拼搏、不甘落後的競爭意識。,
(四)此項活動需付地形圖紙費和指北針租金,費用可根據學校學生量面議。九、心理行為訓練
(一)訓練條件:
(二)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時間
訓練內容
訓練方法
時間
選擇項目
1.相互信任
按12一16人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實施,教官首先宣布活動規則,然後小組集體討論實施方案,在教官的引導下,以最少的時間按規則要求完成活動.1小時
2.通過電網.1小時
3.戈壁取水.1小時
4.水中求生.1小時
5.通過沼澤.1小時
6.步調一致.1小時
7.巧過獨木橋.1小時
8.齊心協力.1小時
9.高牆逃生.1小時
10.勇往直前.1小時
11.相依為命.1小時
三)訓練目的: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表現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心態,樹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鍛煉吃苦耐勞、不畏困難、勇於拼博、敢爭第一的競爭意識。十、郊外活動
(一)、活動條件:車輛、通信器材、各活動點。
(二)、活動內容、方法和時間
序號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時間
選擇項目
1.採摘
通過郊遊活動使學生體驗社會,溶入自然,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品質。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4小時
2.游雁棲湖、4小時
3.雲蒙三峪、.4小時
4.青龍峽.4小時
5.參觀蔬菜大棚.4小時
6.植樹.4小時
(三)收取遊玩景點的門票和採摘植樹的成本費。備註:
1、 所有參加訓練的學生由部隊選派的優秀教官統一管理,20-25名學生一名教官,教官和學生吃、住、訓在一起,老師配合教官管理。
2、 學生自帶洗漱用品、餐具、拖鞋、換洗衣服。
❸ 如何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調查問卷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是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的巨匠,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其師德狀況、知識水平、理論修養關繫到人才培育的質量,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人才。 縱觀教育自身發展的歷史和規律,要想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內涵發展上下功夫,而內涵發展首要的問題就是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談不上教育向深層次發展,也談不上培養高素質的祖國建設者和接班人,更談不上全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因此,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進一步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位置,下大力氣抓好、抓實,務求抓出實效,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重視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道德素質 當前我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還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師德,並在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
❹ 如何做一個中小學的教育市場調查
可以做一些調查問卷,購買一些小禮品,招募志願者,到街頭隨機采訪調查的形式。
❺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調查問卷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變化之中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理應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和研究,從而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下面我對這一問題,結合自己在十年來課程改革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談幾點建議。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及學生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
1、縱觀教材全局,理清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而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學分數部分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進行分析研究,再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出課標的要求。掌握課標所規定的知識和所學的知識深度和難度,細心琢磨教學目標,不偏離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
2、課上1分鍾課下10年功,功夫在課外。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是否清楚適當,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這樣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情景,找准新知識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從而為創設最佳情境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十年來,教學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伊始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點不難,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問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❻ 教育評價調查問卷(中小學生卷)
調查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評價
❼ 如何進行教育問卷調查
在教育研究中,經常需要了解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問卷調查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是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問題或表格向研究對象收集資料和數據的方法。它分為相對開放的問答式問卷(偏重於意見、態度或看法的徵求)和設計相對嚴謹的調查表(偏重於事實及數據的收集)兩種方式,可避免調查者與調查對象面對面的刺激而造成偏差,不署名問卷更可消除調查對象應答心理的障礙。(開元捷問)問卷調查法一般的程序為:明確目標→構建框架→選擇題型→編制問題→撰擬導語→征詢試測→考察定稿→組織實施→整理分析→形成報告
步驟/方法
一、明確調查的中心概念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對象對其作操作化定義,以確定研究的內容與范圍。如研究「中小學的需要的特點」 的話,首先應明確「需要」的涵義,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哪些「需要」。「需要」可以列舉出數十種,而研究中小學生希望滿足的「需要」,只需要研究其可能產生的主要需要即可。
二、構建問卷框架(調查提綱) 調查提綱在整個調查中起著統率作用,具體可從以下入手:
1.以理論為依據,分解中心概念。如考察中小學的素質教育現狀,可把「素質」分解為思想道德、心理、身體、文化科學等幾方面再作深入剖析。
2.設計開放性問題作試探性的小規模調查,可搜集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價值的資料。如研究社會生活價值觀,通過開放性問卷,可歸納出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主要有:享樂型、事業型、沉溺型等13類,以這13類構成問卷的框架。
3.通過查閱文獻、個案研究方式收集資料。如想了解哪些因素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關,我們可以收集的資料有:①學校領導的方法,②學校的環境與設備,③教師的生活條件,④教師進修與晉級的機會等四項。以這四項為根據,分別給每一項擬定幾個題目,加以測量。
三、選擇問卷的題型
常見的問卷題型有:
1.開放式提出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選,由調查對象自由作答。可分為自由回答、言語聯想、情境導入等形式。
2.封閉式提出的問題要列出可選擇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數量,讓調查對象選擇所贊同的答案。主要形式有是否式、多項選擇式、排序式、類別式、配對式、條件式、等級式、定距式、表格式等。
3.半封閉式兼有前兩者特點,即既列出答案又留有被調查者自由回答的餘地。一般以下情況時用:①有些問題答案調查者難於全部想到②列出全部答案太繁瑣③需進一步了解調查對象的動機、願望或理由。
4.圖畫式以圖畫形式發問,回答者選擇其中合適的圖(尤其適合幼兒)。
確定問卷題的形式,一般應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考慮:
1.實施方式 2.問題性質 3.調查對象 4.將來分析方法
封閉式 郵寄或直接分派 一般性了解 受教育程度低的 需量化統計
開放式 個別訪談 需深入了解 文化水平較高的 較深入定性分析
每一形式各有利弊,設計問卷時常結合起來使用,要根據研究目的需要以及研究者和回答者的條件而確定。
四、調查問題的編制
此步驟是調查成功與否的關鍵,主要是編制對應於實際測量的每一因素的題目,然後合理科學地組成測題序列。在問題編制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不使用語義模糊和有歧義的詞語,例「相當、某些、非常、經常」的程度不明確,調查對象難以把握。如確實要用應予以注釋。
2.同一題中不能包含兩個以上概念或事件(只含一個疑問)。
3.要盡量避免使用非大眾化、非普及性的專門術語、行語、俗語。
4.選擇項應力求不遺漏問題主要方面的反映,且不能出現交叉或綜合。
5.不出現帶有傾向性的暗示。如「你喜歡飲譽中外的小說《紅樓夢》嗎?」,題中「飲譽中外」欠妥。
6.要杜絕超出被調查者知識和能力所及的范圍而導致問卷結果的虛假性。可預先在所要調查的對象群體中作一了解,或用開卷方式問卷進行預測。
7.注意條件限制。如「你從事教師職業的態度有所變化嗎?」就缺乏時間定語的限制。
8.不用假設或推測用語,陳述問題盡量不用否定句,以避免答卷者因忽視其中的否定詞而誤解題意。
9.避免問題帶有刺激性,而傷害了調查對象的感情引起的拒答。
問題序列的設計要根據問題的功能安排,從靜態→行為→態度項目,採用漏斗形技術(從大→小范圍),並注意將敏感性與開放性的測題放在卷末,互有聯系的測題放在一起、同一框架內相對有序。在考慮了以上因素後,題目應隨機排列。
在問題編制中敏感性問題的設計是調查設計者感到困難之處。可以採用迂迴提問、投射式提問、假定性提問、委婉性提問等方式。
1.迂迴提問是以間接問題了解所要測的內容,如測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發問:「如果你缺上了一節數學課,感到遺憾嗎?」
2.投射式提問是不直接問被試自己的看法,而讓被試者對"周圍其他人"的想法做出評定。被試者常會把自己的看法「投射」到「周圍其他人」身上,做出真實反應;
3.假定性提問是假定回答者犯有某不規范行為,並使他不得不在確實犯有該行為時得以承認;
4.委婉性提問是用委婉的令人愉快的方式或言語提問,使回答者產生接納心理。
五、撰擬調查指導語
一般情況下問卷採用中性標題,或者乾脆完全隱藏研究目的,避免引起回答者不良的心理刺激,干擾研究對象的真實性。指導語一是對查人員的語言以及語態的預先規定,使調查對象在調查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是相同的,以避免大樣本調查時不同調查單元由於操作的不一致而產生的誤差;二是在內容上規定了調查對象答題規范,避免調查對象對答題方法理解的不一致造成的誤答。指導語通常包括:稱謂、表象研究目的、回答問題的要求、易誤解問題的解釋,以及交代對調查對象的利益關系以取得合作。指導語設計要簡明扼要、語言誠懇熱情、通俗易懂、防止調查對象的戒備心理和誤解歧義。一般情況下應說明,調查問卷是否記名,回答不存在正
誤等敏感問題。
六、調查試測與信效度檢驗
問卷初稿並不能立即使用,因為這些問題是否真實反映客觀現象與規律尚需檢驗。因此在正式使用前還需進行征詢與試測。
1.征詢。請編制問卷有經驗的專家或對這一研究問題有充分認識的人員提供批評意見,作為修改問卷的參考。
2.試測。從總體樣本中抽取30~50人試測樣本,以檢查問卷表述的方式、項目、內容能否被受試者所理解,並求出信度與效度進行分析。主要考察題目的代表性水平(能否反映特徵)和內部一致性水平(能否穩定反映研究目的)。
七、問卷的修訂與定稿
基於信效度和鑒別力的分析,進行問卷的調整、修訂,直到合乎要求。一份標准問卷的設計原則是:
1.問卷的所有問題都應與研究目的相符,整卷圍繞同一主題。問題設計的隨意性和不完整,不利於分析。
2.問題所收集的材料要易於統計與解釋,且排列恰當。
3.全卷長度適當,以保持被調查者應答興趣和認真態度。一般認為題目數量不超過60~70個,答卷時間30~40分鍾(學生短些,成人可長些)。
4.適當安排若干測謊題和校正題。
八、調查組織及實施。
主要包括培訓調查人員、資料及器材的准備,以及調查實施的具體方式。實施方式有:
1.團體回答。將調查對象集中在一起,先由調查者用口頭對調查加以說明,然後讓調查對象回答問卷。
2.個別訪談。由調查人員直接向某個調查對象提問並記錄其回答。要求調查者①按問卷的順序和詞語提問,不省略某些詞語或改變對問題的表述,更不可隨機解釋;②當問開放性問題時准確地記錄回答的原話,不要企圖加以總結和分析。
3.郵寄發放。適用於無法直接接觸的對象的調查方式。郵寄式調查的困難是回收率較低。如果回收率低於70%,一般就表明調查結果缺少足夠的可靠性。
九、材料的整理與分析
該步驟包括原始數據檢查、制訂統計分析提綱、用圖表示進行具體統計等。統計中要注意各題間相關性與資料印證性。從統計圖表的數據分布變化相互關系中,發現情況和問題,找出規律性東西,並運用一定的教育理論進行評析。
10
十、調查報告的形成
調查材料整理完後,對於所調查的事實,應當加以分析和討論,在此基礎上做出結論,然後提出建議。結論准確,富有概括性;建議中肯並可行。當調查工作完成,並寫出調查報告後,調查研究的全部過程至此即可結束。
❽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研究調查問卷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在新課程的熏陶下,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數學教學的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裡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並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通過學生投票統計並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1人,喜歡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產生整理雜亂信息的必要。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里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復的學號疊在一起或乾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通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於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教師又巧妙地再次組織如下活動:「如果讓你上來貼,你會把學號貼在圖上的哪一部分?為什麼?」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韋恩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做到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決不浪費時間,從容不迫的巧妙引導大大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8個,還剩7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後進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用列式為15-8=7(個)。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此類問題的結構以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解,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扭轉思維上定勢,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來幫助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情景,教師此時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演示借走8個,此時教師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裡面借走的。」當借走8個演示完後,課件演示出體育室還剩下7個,此時教師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15個。」「你們怎麼知道的?」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8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這時課件演示借走的8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里,教師問到:「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在這樣的解決數學問題中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發揮了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和作用。
四、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激活,從而把教和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而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幹,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於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課後,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並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應該說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學習、進步、成長中的首席代表。我們強調這些,也真是新課程目標所十分期待的。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❾ 公眾對觀音小學提高教育質量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
這種問卷調查只能說表面工作,根本不能落實到家長群眾本身,我覺得可以自主讓家長提出意見。能動英語合肥中心專注6-12歲少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