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答案】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普及性;(2)基礎性;
(3)強制性。
【答案解析】
『貳』 小學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你怎麼看
小學知識和中學知識雖然有點脫鉤,但是小學畢竟是中學教育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最重要的一環,這樣對於以後到中學後,盡快的適應中學學習有很大的好處。起點當然也很重要了。但最好是快樂學習。
『叄』 小學教育有什麼重要性
一、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
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質量優劣,直接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億萬勞動者的素質和各級各類人才的質量,關繫到社會全面進步的程度和我國的國際聲譽及形象。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的重大責任。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將有利於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直至最終消滅文盲,從而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教育)都屬於普通基礎教育,其連貫性很強,但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具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
總之,小學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教育的基本特徵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徵。
(一)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5屆大會確定「爭取全民基礎教育」計劃,要求最大限度地掃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會議主題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機會」,會議通過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反復強調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採取了特殊政策;對於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
(二)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這里的「義務」一詞包括:(1)國家有設立學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義務;(2)父母或監護人有使學齡的子女或被監護者就學的義務;(3)全社會有排除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入學受教育的種種不良影響和障礙的義務。因此,義務教育要求國家、家庭、社會必須給予保障。對受教育者來講,既是應享受的權利,又是應盡的義務。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由於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小學教育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前提。小學教育是向全體兒童進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面性是專業性的預備。只有保證小學教育的質量,才能確保高一級學校的教育質量。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歷程的巨大變化時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小學教育的每一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三、小學教育的啟蒙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我國古代對童蒙教育十分重視,許多教育家主張「養正於蒙」。《周易》蒙卦的彖辭中就有「蒙以養正,聖功也」的記載,成為以後家教和蒙學的指南。歷代教育家都重視蒙學教材的編寫。最具代表性的蒙學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其中,王應麟所編的《三字經》,總共一千餘字,從識數到識字,從常識到歷史,從典故到人物,無不具備,而且用三字韻語寫成,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是一本典範的兒童教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教育長期採用。另外,朱熹所編的《童蒙須知》也有一定影響。該書共分「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五個部分,對學生的行為都有具體要求和規定。這些教材對我們今天編寫小學教材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國古代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如注意從兒童實際出發,提出了以身作則、文道結合、潛移默化、防微杜漸、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原則和方法,還出現了王守仁的《訓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專著,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教育遺產。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一)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是兒童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兒童的身體比起幼兒來雖強健得多,但與繁重、持久的學習任務相比還是弱的,因此,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增強兒童的體質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兒童進入小學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兒童一進入學校就產生懼學、厭學的心理。對兒童健康的關注、保護以及增強兒童體質的意識與措施應貫穿於小學教育乃至各級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一任務在兒童時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為兒童還不懂也不會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各種器官,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的責任就更為重大,稚嫩的身體可以鍛煉得結實,也容易受到損傷。近些年來,我國小學生近視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經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輕視的問題。在小學期間,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清潔衛生習慣是對身體健康的積極保護。
(二)在學習知識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時期的兒童正處在智慧潛力逐步顯現並迅速發展的時期,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應當放在啟迪兒童智慧發展上。除教學內容外,讀、寫、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和今後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視,然而具有發展創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學期間就有種種表現,動手能力的訓練錯過了這一時期,收效就較慢。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熟練掌握、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獨立完成作業,檢查、訂正作業錯誤,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小學生自信心的發展是與能否克服困難密切相關的,也與教師的評價相關。因此,小學教師在指導、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他們進步與獨立性的關心和鼓勵比什麼都重要。教師要相信學生會成功,並善於通過多種方法使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學會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成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成果的產生依存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這種思維和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從學生時代開始養成。因此,小學教育在培養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兒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兒童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以及開發兒童的潛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啟蒙作用
進入小學的兒童,隨著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道德問題。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關鍵是要認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內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為小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以及習慣或道德行為的形成需要一定數量與強度的實踐訓練。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即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我們如果能夠長期地對小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就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形成道德行為上的高層次的動力定型,做到習慣成自然,為小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中組織與安排好兒童的課外、校外活動,發揮班級、兒童組織的作用,可以培養兒童較寬廣的認知興趣和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可以為兒童提供展現個性才能和進行主動選擇的機會,可以使兒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狀態和自主能力。
對於我國今天的小學教師來說,我們面對的是新中國的新一代的兒童,從事的是神聖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我們一定要把所肩負的神聖任務完成好。面對正在發展的小學生,我們不僅要一般地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而且要具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肆』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
【答案】C【答案解析】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普及性、強制性、基礎性。
『伍』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 )
如果我是來命題教師的話,參考答案就自是A。為什麼只能選ABC呢?那是教材編寫者對義務教育片面理解的結果。義務教育的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它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小學和初中屬於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范疇,自然都具有這三個特性。小學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是其基礎性的特點。其他都不是它特有的特點。但是沒辦法,人家沒請我命題,只能按他們的意圖來答題啦!呵呵
『陸』 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
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也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形式。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重大事業。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質量優劣,直接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億萬勞動者的素質和各級各類所需人才的質量,關繫到社會全面進步的程度和我國的國際聲譽及形象。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而又十分重大的責任。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將有利地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直至最終消滅文盲,從而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教育)都屬於普通基礎教育,其連貫性很強,但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具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
總之,小學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教育的基本特徵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徵。
(一)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5屆大會確定「爭取全民基礎教育」計劃,要求最大限度地掃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會議主題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機會」,會議通過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反復強調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採取了特殊政策;對於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
(二)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這里的「義務」一詞包括:(1)國家有設立學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義務;(2)父母或監護人有使學齡的子女或被監護者就學的義務;(3)全社會有排除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入學受教育的種種不良影響和障礙的義務。因此,義務教育要求國家、家庭、社會必須給予保障。對受教育者來講,既是應享受的權利,又是應盡的義務。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由於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小學教育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前提。小學教育是向全體兒童進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面性是專業性的預備。只有保證小學教育的質量,才能確保高一級學校的教育質量。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歷程的巨大變化時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小學教育的每一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三、小學教育的啟蒙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我國古代對童蒙教育十分重視,許多教育家主張「養正於蒙」。《周易》蒙卦的彖辭中就有「蒙以養正,聖功也」的記載,成為以後家教和蒙學的指南。歷代教育家都重視蒙學教材的編寫。最具代表性的蒙學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其中,王應麟所編的《三字經》,總共一千餘字,從識數到識字,從常識到歷史,從典故到人物,無不具備,而且用三字韻語寫成,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是一本典範的兒童教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教育長期採用。另外,朱熹所編的《童蒙須知》也有一定影響。該書共分「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五個部分,對學生的行為都有具體要求和規定。這些教材對我們今天編寫小學教材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國古代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如注意從兒童實際出發,提出了以身作則、文道結合、潛移默化、防微杜漸、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原則和方法,還出現了王守仁的《訓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專著,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教育遺產。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一)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是兒童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兒童的身體比起幼兒來雖強健得多,但與繁重、持久的學習任務相比還是弱的,因此,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增強兒童的體質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兒童進入小學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兒童一進入學校就產生懼學、厭學的心理。對兒童健康的關注、保護以及增強兒童體質的意識與措施應貫穿於小學教育乃至各級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一任務在兒童時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為兒童還不懂也不會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各種器官,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的責任就更為重大,稚嫩的身體可以鍛煉得結實,也容易受到損傷。近些年來,我國小學生近視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經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輕視的問題。在小學期間,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清潔衛生習慣是對身體健康的積極保護。
(二)在學習知識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時期的兒童正處在智慧潛力逐步顯現並迅速發展的時期,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應當放在啟迪兒童智慧發展上。除教學內容外,讀、寫、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和今後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視,然而具有發展創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學期間就有種種表現,動手能力的訓練錯過了這一時期,收效就較慢。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熟練掌握、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獨立完成作業,檢查、訂正作業錯誤,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小學生自信心的發展是與能否克服困難密切相關的,也與教師的評價相關。因此,小學教師在指導、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他們進步與獨立性的關心和鼓勵比什麼都重要。教師要相信學生會成功,並善於通過多種方法使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學會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成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成果的產生依存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這種思維和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從學生時代開始養成。因此,小學教育在培養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兒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兒童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以及開發兒童的潛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啟蒙作用
進入小學的兒童,隨著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道德問題。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關鍵是要認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內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為小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以及習慣或道德行為的形成需要一定數量與強度的實踐訓練。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即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我們如果能夠長期地對小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就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形成道德行為上的高層次的動力定型,做到習慣成自然,為小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中組織與安排好兒童的課外、校外活動,發揮班級、兒童組織的作用,可以培養兒童較寬廣的認知興趣和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可以為兒童提供展現個性才能和進行主動選擇的機會,可以使兒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狀態和自主能力。
對於我國今天的小學教師來說,我們面對的是新中國的新一代的兒童,從事的是神聖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我們一定要把所肩負的神聖任務完成好。面對正在發展的小學生,我們不僅要一般地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而且要具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柒』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 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捌』 小學生的地位
我們現在的教學流抄行強調學生是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因為我國早先的教育偏重於教師的主導地位,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本文中我側重談一談如何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就是讓學生成為「好知者乃至樂知者」嗎?所以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在中國早就有了.孔子對其的闡述對我們現代的教學很有啟發.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好知者」,但是興趣不足以激發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教師還必須幫助學生習得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習得學習的方法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能有成就感和自信心,繼續學習,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成為「樂知者」這樣我們才算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玖』 下列不屬於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地位的表現的是( )。
A
本題主要考查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拾』 小學教育的特殊地位如何體現
小學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和中學教育共同構成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但是由於教育必回須遵循答人的發展規律,必須根據人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和能力實施教育,因此每個階段的教育對人的一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作用不同,地位當然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