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學公用經費開支范圍包括哪些
根據財政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第三條 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是指保證農村中小學正常運轉、在教學活動和後勤服務等方面開支的費用。
公用經費開支范圍包括:教學業務與管理、教師培訓、實驗實習、文體活動、水電、取暖、交通差旅、郵電、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料等購置,房屋、建築物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維修維護等。不得用於人員經費、基本建設投資、償還債務等方面的開支。
教師培訓費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用於教師按照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參加培訓所需的差旅費、伙食補助費、資料費和住宿費等開支。
(1)北京市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經費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教育公用經費支出的問題主要存在於義務教育階段。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經費結構不合理。辦公費、設備設施購置費及政策性支出等所佔比例過高,與教育教學直接相關的支出比例太低。在學校教育事業費中,人員經費與公用經費的比例不合理,且存在將公用經費挪用作人員經費的情形。
2、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總體偏低,盡管近年來公用經費支出規模不斷增大,但對學校而言尚處於維持運轉的水平。農村住宿制學校的運行成本和北方農村學校取暖費用尤其偏高。
3、地域差距較大。按照法律規定,地方可以制定不低於國家標準的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因此各地公用經費定額標准差距懸殊。如上海在2011年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定額就達到1600元,初中達到1800元,遠高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4、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財權受限。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後,財政部、教育部要求對農村中小學實行「校財局管」。財政管理權的上移造成學校公用經費管理自主權的削弱,容易打消學校辦學積極性。
2. 小學課外活動計劃以及記錄
課外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創設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目的意義
課外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性活動,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興趣小組活動的正常開展,既可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展的時間與空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科技、體育活動,符合廣大學生家長的意願,學生通過活動,能獲得許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技能,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具體活動安排
(一)課外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活動時間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三節課
(三)活動內容
根據我校特色建設情況,結合我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擬開設兩個層面的活動:
1.以體育(籃球、乒乓球、跳繩、田徑、跳遠、跳高)、美術、舞蹈、科技等組成校級興趣活動小組。
2.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閱讀、英語、跳繩、踢毽、乒乓球、羽毛球等,結合學校的特色建設,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學到技術,形成技能。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詳見課外小組活動安排表。
四、活動要求
課外活動必須落到實處,指導教師要有明確的活動目標,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並認真安排好活動內容,及時地做好相關記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保證每次活動質量。
五、活動組織
1.學校成立課外活動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實際條件,設置活動項目,統一安排活動的開展。
2.各小組的活動要做到「三定」(即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活動有計劃、有實施步驟、;活動內容切實可行,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輔導教師做好活動情況記載和活動小組學生的管理工作。
3.學校課外活動領導小組加強督導,認真巡視,切實保證活動開展的時間和活動效率,杜絕將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移作它用。
輔導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踏踏實實地做好輔導工作,不斷開拓,勇於創新,發揚奉獻精神,為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3. 北京市中小學生學生卡管理辦法
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做好發放使用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工作的通知
2006-01-10
京教基〔2005〕35號
各區縣教委:
根據我委《關於推廣使用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和做好發放中小學學生卡工作的通知》(京教基[2004]24號)精神,2005年底,將在全市中小學逐步發放和推行使用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以下簡稱「學生卡」)。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 學生卡的組成、發放范圍和對象
學生卡是我市普通中小學學生統一使用的電子身份證件,由「證件卡」和「學籍卡」組成。「證件卡」卡面印有學生身份信息,正面背景色分為藍、綠、黃三種,分別對應高中、初中和小學學生;「學籍卡」封裝有集成電路晶元,存儲學生部分學籍信息。學生卡各項數據都來源於學校的「北京市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簡稱CMIS),並在CMIS中進行維護和更新。
學生卡由市教委統一製作,免費發放。發卡的范圍是在各區縣教委正式注冊的學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門辦中小學、其他部門辦中小學、民辦中小學、職業類學校內設置的實施普通中小學學歷教育的班、特殊教育學校等。發卡對象為這些學校(班)中所有實際在校有正式學籍和臨時學籍的學生(含在校就讀的正式生、保留學籍的赴外省市借讀生和休學生、無本市正式常住戶口的借讀生)。學生卡不得發給如職業高中等非普通中小學、非實施普通中小學學歷教育的教育機構及未經批准和正式注冊的中小學;學校也不得將學生卡發給畢業生、結業生、肄業生、退學生等在本校無正式學籍也無臨時學籍的人。
二、 發卡計劃
2005年底將在部分地區開始陸續發放並且使用學生卡,2007年上半年將發到所有中小學生手中,完成全市中小學學生都有統一的電子身份證件工作。2007年秋季開學,全市中小學將不再使用紙制「學生證」。
三、 學生卡的管理
學生卡的管理依據《關於推廣使用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和做好發放中小學學生卡工作的通知》中的《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管理辦法》和本通知的附件《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管理操作規程(試行)》執行。
學生卡所有權歸屬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使用權歸學生本人。市教委是學生卡的宏觀管理部門,協調解決全市學生卡推廣應用中的重大問題。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管理中心承擔全市學生卡的具體工作,負責學生卡的製作、發放、回收、相關數據存儲統計以及培訓工作等,監督學生卡及讀寫機具的製作。
各區縣教委是學生卡的主要管理部門,要成立區縣級學生卡管理中心,負責匯總、檢驗、傳送各校制發卡數據;負責學生卡的領取、發放、回收和小批量證件卡製作;維護區級學生卡管理系統並通過該系統監控日常學生卡管理信息;指導、培訓和考核區內各校學生卡管理人員,並推廣學生卡的應用。
各中小學校是學生卡的具體管理和應用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管理,負責本校學生卡的領取、發放和應用。通過CMIS及校級學生卡管理系統生成、校驗、上傳制卡數據;維護學生卡管理系統及制卡及發卡數據;個人化學籍卡,完成學生卡日常管理及統計,當學生因畢(結、肄)業、轉出、中止借讀等原因離校時檢驗回收學籍卡。
學生卡在全市使用的工作是一項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工作,是一項新的復雜的工作,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和重視,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導,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按進度要求,調配好人力、物力,協調好學籍管理、信息中心等相關單位,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要積極主動地開發學生卡的應用功能,注意總結和交流工作經驗;維護好學生和家長的權益,維護好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使學生學籍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日常化,不斷推進我市學生學籍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科學化。
附件: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管理操作規程(試行)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4.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包括: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競賽培訓、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等。
2、教師要負責各活動小組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每個活動組由備課組或教研組確定輔導教師,至少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輔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有方案,有記載,有總結。
3、教研組要制定奧賽培訓計劃,加強奧賽訓練與輔導。
4、課外活動內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盡量為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擴大知識面,加強學生間交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學校教導處根據各科活動小組計劃統一安排活動地點和時間,並定期檢查。
八、學業考核與評價
1、加強考試管理。各年級組應由教導處安排組織統一考試。各學科平時考核,可由備課組長或教研組長負責,隨堂組織小考,杜絕隨意性的考試。
2、學校的統一考試要認真命題、組考、制卷、閱卷,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著重考查學生「雙基」達標情況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教學實際,防止出「偏、怪、難」題。義務教育階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礎題佔70%,小綜合題佔20%,難度較大的題佔10%的原則組織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閱卷,並以年級為單位將考試成績上報教導處。
3、考試方法以閉卷為主,採用考試、考查相結合,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考查。外語考試採取聽力、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4、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後,要給予再次測評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登記成績。要讓學生看到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價值,鼓起繼續學習的勇氣。
5、學期期末成績的評定,不能只注重對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含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也應成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應嚴格按5:3:2進行評定,即期末考試成績佔50%,期中考試成績佔30%,平時成績(含小考、課堂提問、作業、實驗及平時表現等)佔20%。
6、教學質量分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試題分析:包括試題的題型、主體知識覆蓋面、試題分值合理程度、試題難度、試題的主要優缺點等。學校教導處應對各學科命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及時向縣教研室反饋。
學生學業成績分析:成績分析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二率」(即優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這是反映學生成績的基本數據。教師在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後,應結合對所教班級的情況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學質量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全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並按時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