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語文教育專著讀後感

小學語文教育專著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3-06 09:32:44

❶ 愛的播撒--《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讀後感(張桂萍)

[愛的播撒--《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讀後感(張桂萍)]說實話,我對教育類的書總是有排斥的心理,如若晚上睡不著,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愛的播撒--《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讀後感(張桂萍)。很多教育類的書籍總是用高深的理論堆積而成的,枯燥乏味,陳校長給我的《課程管理手冊》我看了將近一個學期才看完,很多內容看完了也記不住了。李鎮西的書以前常常聽別人說起,自己沒看過。接過近3厘米厚341頁的《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我心裡直犯嘀咕,一個暑假可以看完嗎?但書名還是吸引了我,我要看李鎮西是怎樣用愛心來詮釋素質教育。《愛心與教育》分為"愛心和童心"、"與頑童打交道"、"鍛造卓越人格"、"回答心靈的呼喚""沉重的思考"、"生死兩地書"和"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幾個部分。暑假因忙於准備開學各項工作以及應付家裡老人病痛處理,到開學《愛心與教育》才斷斷續續讀了一半,有"愛心和童心"、"與頑童打交道"、"鍛造卓越人格"幾部分。通過閱讀,感受了李老師對學生門的一腔愛心。他發自內心地愛著他的學生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著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十幾年堅持不懈地寫教學手記、札記。李老師教育學生因人而異,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說有位後進生上課特別愛唱歌(雖然有時候只是小聲哼哼),他知道同學們對他這個壞習慣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於是李老師就對他說:"你現在是每堂課都要唱歌,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這樣吧,你先試試盡量爭取每天有一堂課沒唱歌,你就給我來個喜報,好嗎?"第一天,他沒有來喜報,第二天他來喜報了而且特別興奮;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沒來喜報,第五天他來喜報了。盡管一周內他只有兩天來喜報但李老師還是給他熱情的鼓勵。就這樣,他犯這個錯誤的頻率慢慢少了,半個學期後,他基本上改正了壞習慣,李老師在全班人面前表揚他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位學生上課在抽屜里偷偷研製炸葯,結果引燃了書包,李老師就把這位學生介紹給一個化學老師,結果他漸漸的迷上了化學。對上課好思想溜號,自控能力很差的學生,李老師幫他出主意,讓學生對自己"每天十問",如一問今天學習任務完成了嗎?二問明天的新課預習了嗎等。連問十個問題,並且要求堅持這樣做。還有一位學生一上課就睡覺,李老師給他推薦既有教育意義又有精彩情節的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叫他上課抄這本小說等等。李老師認為後進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等,便想把他變成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認錯…"這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循環。他推薦了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如寫《家校聯系本》,讓後進生為自己確定一個幫助人,讓這個幫助人每天將後進生的當天表現記在上面,然後讓後進生帶回去給家長看。還可以採用填《報喜單》,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等方法。本書中被李老師作為案例的是一個名叫萬同的後進生,這位後進生到學校的第一天就偷竊,上課極端的不認真,從小學開始就被老師們所放棄的孩子。經過李老師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教育,後來他成了國旗下的演講者。由於基礎實在是太差,最後他沒能考上大學,但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國家最"可愛的人"。李老師以自己的心靈贏得學生的心靈,與他學生同喜同悲,吃喝玩樂,打成火熱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頑童也會被李老師偉大的愛心所俘虜,孩子們於是敞開心扉,心甘情願接受李老師的諄諄教導,李老師用自己博大厚重的愛融化了一塊塊堅冰,讓每一位孩子抬起頭來走路。李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說他每個學期前總會印很多的報喜單,哪個孩子在學校有進步,不僅僅是成績上的進步,都可以讓他們填寫報喜單,並讓他們帶回家。李老師每天都會親自為學生朗讀小說,和學生一起品味"書"的味道。李老師讓學生寫考試作文《×進步大》,讓全班關注差生的表現,將差生個人的上進心激勵與全班學生的集體主義自我教育巧妙有效地結合起來,讀後感《愛的播撒--《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讀後感(張桂萍)》。上個星期六我再次捧起《愛心與教育》,從"回答心靈的呼喚"到"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欲罷不能,一氣呵成,一天看完。我被震撼了,感動得一塌糊塗。我為花季一般的少女寧小燕的隕落痛心,為積極樂觀堅強飽受病痛折磨的楊守豐的逝去而扼腕嘆息,為李鎮西老師數年如一日堅持和遠方一群素不相識中學生大學生的通信暢談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而折服,為我們目前的德育沉思糾結…初讀《愛心與教育》,我認為本人對學生關愛和李老師相比沒什麼兩樣,自己也算是一位愛心滿滿的比較優秀的老師,也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點草去,只不過是文筆差點,沒有把所做的點點滴滴用美妙的文字描繪出來。通過用心細細品味,結合自己的實踐,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差距太大了,一個是教書匠,一個是教育家。差距一:我對學生的愛較多的是慈母般的感性的愛。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讓人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李鎮西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理性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獲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鎮西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差距二: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的一些教學體會、想法、構思都想用文字表達出來,但一提筆卻無從落筆,新的思想一次又一次流產了、熄滅了。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因為教語文的緣故,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李鎮西老師稱之為"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的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教育專著:《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於人的思考》和《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給女兒的信》等等,我只讀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要相信孩子》,實在是孤陋得可憐,今後一定補上。其它書也應廣泛涉獵,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啊!差距三:李鎮西老師特別勤奮。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性。對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26年只留下點滴在心頭。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為口頭禪,但是實際上行動卻不如心動。曾經認為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牽手使然,而寄希望於僥幸和偶然,總是讓人心裡不踏實。我想,今後要向李老師學習,"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差距四:李老師的素質教育理念。李鎮西說:"我們的教育活動目標,並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講到這里,我有點慚愧,回想我的教學活動,似乎真的像教育家們所說的那樣,把學生當成了承載知識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個學生上課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並且希望那些後進生們別考得太差,別把平均分拉動太大。事實上,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怎麼能讓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呀!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後我要讓我的學生堅信這一點,做人遠比分數重要。差距五:李老師對德育的反思。因為愛教育則要反思教育,學校教育德育為先。李老師對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教師、德育情感、德育藝術、德育方法、德育過程、德育環境、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做了深刻理性的分析思考探索,體現教育家的博大情懷。而我對德育的思考只是蜻蜓點水,實施過程帶有盲目性,遇到困難愛找借口。愛之深責之切,我們每一位素質教育的真實擁護者都應象李鎮西那樣不懈探索、不斷創新。"愛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李鎮西老師的一句句真誠的話響徹心頭,在我心裡撞起了千層浪。愛,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對教書育人這份工作有了更深層的解讀,我要象李鎮西老師一樣用愛播撒世界、浸潤世界,努力讓身邊所有的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張桂萍2011年9月

〔愛的播撒--《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讀後感(張桂萍)〕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❷ 十篇名著讀後感,跪求!!

應該不止是十片,中學生一般讀的都在這了 一定要採納我的答案呀

(一) 《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凡爾納的作品是我所十分熱愛的。之前看過他寫的《神秘島》,給我的感覺是十分震撼。他描寫的場景和人物的生活真的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誰能想到這是純粹的科幻小說呢?想不到!《海底兩萬里》是他寫的三部曲第二部,風格和我兒時看的《神秘島》非常相似。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是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賽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進「鸚鵡螺」號後的種種經歷。盡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絲毫看不見虛偽的痕跡,反而真實又驚險的冒險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凡爾納真是太厲害了! 凡爾納是個聰明的人(大家都知道),也許有人說他是賣弄知識,可他的確是很富有智慧地將許多科學知識結合到了文中,細細看來竟然涉及了許多領域。比如生物學、物候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真是厲害的人物呀),由此可見,他能把海底世界寫得如此生動和美麗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很喜歡和佩服《海底兩萬里》的原因是它有眾多的知音。現在的中小學生都很前衛,不太喜歡看傳統的名著,也包括我,對於語文新課標推薦的小說、古文我不僅不喜歡,而且有點厭惡的。而它的風格可以跟當代風靡全球的《冒險小虎隊》、《雞皮疙瘩》書系相媲美。一本寫於八十年代的外國作品等在當代仍然有那麼多的知音,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開別的不談,就來說說內容情節吧!開頭小說就讓我走進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麼飛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讓我看了激動不已。法國人阿龍納斯、康塞爾及捕鯨手尼德·蘭進入神秘的「鸚鵡螺」號之後,和尼摩船長一起在海底作類似的環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記得「海底森林」那一章,雖然沒有真正的樹木,但是海里柔軟的珊瑚礁讓我極為享受,閉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見那飄動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驚險,其中在南極被困冰下的缺氧經歷寫得最為精彩。幾個人在海底無法呼吸到新鮮的氧氣,對缺氧症狀的描寫讓我都不禁感到難受,開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氣,也讓我不由由衷的感嘆:人能活著,真好! 雖然文章的結尾讓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了。其實我覺得文章中的人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包括尼摩船長。尼摩船長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自己隱瞞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鸚鵡螺」號,並和著那麼多忠心耿耿的水手們在海底探險,這並非是常人能夠完成的。也許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他的消失也是凄美的,讓我看後感覺鼻子也是酸酸的。 無論如何,這次在書中的勇敢者的探險讓我深深熱愛上了浩瀚的海洋,讓我更加明白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名人傳》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而《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斗,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斗爭和舍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著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裡獲得更大的啟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一)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斗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水滸傳》讀後感

讀了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裡的江湖。但是晁蓋一夥,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麼?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准備" 農民革命"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後並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准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後,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後,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並幾件釵環"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後,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讀《西遊記》有感

我讀完《西遊記》後,知道了由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這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回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面前打孫悟空的小報告,唐僧還在埋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為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後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眾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夥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迴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夥。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於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讀《繁星》《春水》有感

她不願描繪苦難的人生,賺取人們的「淚珠」,因而就選擇了「理想的」人生,作為自己謳歌的對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間里,只有同情和愛戀,只有互助與匡扶。所以,母愛、童真,和對自然的歌頌,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竟會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我讀懂了人世間幾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墜入了涼靜的安閑的境界,我會想到人生是多麼有意義呀。

母愛是博大無邊、偉大無窮的。當她在一個雨天看到一張大荷葉遮護著一枝紅蓮,觸景生情而寫下:」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母親,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難所。

與對母親的頌揚相聯系的,便是對童真的歌詠,以及時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愛。兒童是純真的,因而也最偉大,草兒是弱小的,世界的歡容卻須賴它以裝點。她放情地贊美純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現了她的純真與纖弱,對真、善、美的崇仰和堅強的自信心與奮斗精神。

她亦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歌詠自然,描繪自然之美:」晚霞邊的孤帆,在不自覺里,完成了「自然」的圖畫。「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不施濃墨重彩,沒有誇飾與渲染,只是用輕淡的筆墨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她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和嫻靜溫柔的性情,也已經表現在這短短的詩行中了。

「陽光穿進石隙里,和極小的刺果說:借我的力量伸出頭來罷,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樹干兒穿出來了,堅固的盤時,裂成了兩半了。」有一些小詩,表現了她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勇於反抗的精神,和對於未來所抱的必勝的信念。這溫婉的詩句,固然表現了她「自我為中心的宇宙觀人生觀」,然而,又何嘗不是對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與鼓勵呢。

她的詩,常將自己從生活里獲得的新鮮感受,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和思想的啟迪。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精緻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像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誰動了我的乳酪》讀後感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乳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於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郁寡歡……

"乳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乳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讀《雷雨》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朴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復雜的關系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朴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准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志。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凄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茶館》讀後感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光彩。

老捨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盡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松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松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於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傅雷家書》讀後感(一)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鍾,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❸ 500字以上的名著讀後感(10篇)、、

做一個不忘恩情的人
讀《師恩難忘》有感
開學不久,我學了《師恩難忘》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劉紹棠不滿6周歲,便去上學了。有一位田老師教了他4年,田老師每講一課,都會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40年過去了,劉紹棠仍然對老師難以忘懷。
當我讀到「有一年他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時,我覺得很驚異,劉紹棠當時已是大文學家了,可他仍然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這真是不容易啊!
其實,古今中外,像這樣的事也有很多。我們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寫信給他的老師徐特立,信中說:「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不止這些,就連國外也有。比如:居里夫人獲諾貝爾獎的時候,把她的中學老師歐班請上了領獎台。他覺得自己能取得這么大的成果,一大部分是老師培養出來的。,這些名人都這么尊重老師,更何況我們呢?
有人說,老師是園丁,辛勤地哺育著小樹苗;有人說,老師是春蠶,奉獻自己,造福別人;有人說,老師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沒錯啊,多少個白天,老師嘔心瀝血地為我們上課,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多少個夜晚老師在燈下備課,批改作業,廢寢忘食地工作……我想老師為我們這樣辛苦,我們應該用行動來證明一切,老師希望我們現在成績優秀,希望我們將來能有成就,能為祖國出一份力。我們可不能辜負老師對我們殷切的期望啊!

❹ 我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急需一篇讀書心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讀後感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准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干,敢於動手,善於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❺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受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愛的教育讀後心得
我覺得安利科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現,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
以順利成長,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
我看這本書,我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知道老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教導。這讓我想起以前教導我的四年級老師,她長的非常漂亮,是一位新來的老師,他對我們很好,就像安利科的班導師一樣的慈祥!老師非常溫柔,但生氣時就非常……….,在她教導我們的期間,我發現老師很少打人,她頂多隻有念個幾句而已,有時還因為被我們氣到不知要如何教導我們。我記得有一次老師氣到不知要如何開導我們,在課堂上發了十分鍾的呆,她原本想大聲的斥責我們,但她沒有,只是一直跟我們講道理,講著講著深情的淚水從眼框中留了出來,而我當時只想安慰老師,心裡也知道錯了!從那一次經驗中,我知道老師有多麼用心的在教導我們,關心我們,就像安利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師一樣,有多麼感人多麼溫馨!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覺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裡面有歡樂、有悲傷、眞的很有教育價值!最讓我感動的是第九十四頁「伍藍地的媽媽」這篇,伍藍地的媽媽真的好偉大,竟然為了伍藍地苦苦的向校長哀求,希望校長讓伍藍地從返校園,但伍藍地實在太不應該了!竟然看見母親苦苦的哀求也不為所動,看到這一篇,讓我覺得真的好感動!父母對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為寶貴的吧!
這本書內容豐富,裡面有許多很好的例子,讓人覺得這本書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的關懷,什麼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我相信有了這些東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希望這本書可以繼續傳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讓還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明白,愛有多麼重要!有多麼珍貴!
93124 陳平
「愛的教育」讀後心得
紅色給人熱情、溫暖的感覺,藍色給人憂郁、悲傷的感覺,綠色給人清新、涼快的感覺,而這一本書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彩色。
這一本書是四年級學童的日記,他的日記紀錄各種形形色色的愛。看這一本書彷佛在看電影,也像和一起經歷一樣.寫這篇日記的是「安利科」,在他的描寫下,讓我覺得我所經歷大大小小的事,好像沒有他多。他的同學每個人都有一各獨特的父母親,有的人的父親整天只會喝酒,喝玩就打他的兒子,但他的兒子一點也沒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讀書,得到了第二名,他的父親才又恢復了往常的模樣繼續工作。有的人則是家境不好,但他的父母親卻很疼他,雖然冬天沒有較溫暖的衣服,但他的衣服只要有破洞就一定會補好給他穿,每個人的父母親都不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每個人的父母親一定都很疼他們,他們還有一位待人很好的校長,當他的學生學校作錯了事,帶入校長室校長也總是和藹的對犯錯的學生說:「下次小心就好,不要再錯了!」,如果校長也這樣對我,那我可能會覺得比受罰更痛苦。
他們那裡的學生,雖然家境沒有比我們好,物質享受也沒有勝過我們,但他們的心靈享受一定遠超過我們。他們把同學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樣的對待,把別人的父親、母親當成是自己的,老師、校長、主任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兒女,而他們就住在一個大家庭「學校」!
93124 黃瑞興
讀書心得<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日記,透過他的雙眼及紀錄,讓我看見在人世間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愛.每個月作者都會描述"每月的故事",裡面的內容常令我感動不已.接下來我當然是要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介紹給你.有以下三篇:
第一篇是介紹在打戰時,一位少年為了幫指揮官傳送紙條給遠方我軍陣地的士官,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而勇往直前.雖然腳被槍射中,但還忍痛咬牙的繼續往前走,因想著如果放棄的話,戰死的人會更多,少年秉持著意志力,終於將紙條交給參謀官,總算完成使命了.且在醫院看見指揮官的手受傷,少年不顧自己的傷而去幫指揮官包紮,之後少年將他受傷的腳給指揮官看,指揮官看了大吃一驚,替她把布蓋好後,且脫下帽子向他行禮,少年驚叫:「不要這樣。」而指揮官說到:「我不過是小小的指揮官,但你卻是英雄啊!」這篇很令我感動,他不僅沒放棄指揮官的囑咐,還勇往直前,很值得我去仿效。
第二篇是介紹一位男孩在尋母的過程,一路上發生了許多事情,但男孩秉持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自己解決」的念頭踏上了旅程,在旅途中他雖然常遇到不順利的事和挫折,但他都一次又一次的克服了,抱持著再忍一下就到了的想法.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讓他們母子相遇.這個故事讓我學習到遇到困難時,不到最後關頭不可輕易的放棄,還有親情都是人間最珍貴的。
第三篇是敘述一位少年為了要幫士官探查敵情而爬到樹上,之後士官就問少年說:「要付給你多少錢?」少年說:「不必了!如果是敵人我才不肯呢!我是為了國家才肯如此的。」少年在樹上被敵人發現時,還不肯下來,依然站在上面看著,但後來第二槍時,少年的右肺不幸被打中,他就像石塊似的掉了下來,後來士官向軍官說:「這孩子為國捐驅,我們就用軍禮來葬他吧!」之後,消息傳到了全隊,大家經過時都會不約而同的舉劍表示敬意.少年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真是讓我拳拳服膺。
看完了這三個故事,你覺得怎麼樣?相信可以讓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因為我已經學到了!
93124郭婉寧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大意:
1.費魯喬是個常和別人打架的孩子,他的祖母總是非常關切他。一天夜裡,有兩個強盜沖進費魯橋家中行搶。當強盜被祖母認出身分而要滅口時,費魯喬為了保護祖母,而被刀貫穿胸口犧牲了。
2.一位十三歲的男孩馬可,他為了找尋在南美洲失去訊息的母親,而展開尋找母親的旅途。在崎嶇的路途中,馬可曾多次放棄希望,但他還是不放棄,最後終於找到了病重的母親,而母親也肯接受手術了。
心得:
這兩篇故事都讓我非常感動,費魯喬雖然常令祖母擔心,但是他的心中還是非常愛著祖母。而且當祖母受到危害時,他奮不顧身的保護祖母。一個心中有愛的人,盡管行為已有些偏差,還是有一顆善良的心。
千里尋母中的馬可,盡管在找尋母親的途中,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但他還是不放棄希望,他的這股毅力,讓他在快瀕臨絕境時終於見到了母親。讓我非常感動。
這兩則故事都讓我體悟良多,了解到親人的重要性,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所有事物,而親情更要珍惜。不要犯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錯誤。
93107 林志宇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一個小男孩,因為父親每天忙著寫文件,要到很晚才睡,因而決定在晚上十二點起床幫他父親工作,但由於每天起床寫文件,所以睡眠不足,上課不認真、學業退步,而毫不知情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十分不滿,男孩有好幾次想放棄,但一看見父親疲勞的樣子又無法放棄,父親對孩子卻以達到完全不理不採得得態度而另孩子非常傷心,直到某天,父親才發現事情的真相,心中充滿了懊悔和慈愛,那天父子兩一同熟睡到天明。
看完了這個故事後,我心中有無限的感動,這個故事是我再這本書中最喜愛的一個故事,因為那個男孩為了自己父親能輕松一點,而偷偷幫父親做事,這是最令我感動的,雖然父親不段責罵他,他也不放棄,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仔細想想,我好像很少像他那樣子為了父親而不顧自己的行為,我的功課也不是很好,我父親為了我努力工作,而我卻貪玩不愛讀書,真是不應該。
看完故事後,我要好好學習他的精神,好好用功,讓父親高興,我想這就是我給父親最好的回報。
93107 黃韻如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描述一個小男孩卡洛裴再丁雪球時而不小心砸傷了老先生後,卡洛裴自責的心情簡直跌到了谷底,但他也反省自己的過錯,去探望老先生的傷勢,也把自己最寶貝,最珍愛的集郵冊送給了老先生,讓大家為之驚呀與感動。
我覺得卡洛裴能把他最心愛的集郵冊送給那位老先生是有原因的,表示他對砸傷老先生那件事以徹底反省.改過,他是誠心誠意的,並無惡意。
如果換做是我,我雖不會把自己最寶貝的東西送給他,但我會負責到底,因為畢竟是自己造成的,所然不能把責任推給他人,必須自己肩負起這個責任,所謂[個人造事個人擔],是不可逃避的。
最後,我覺得卡洛裴雖頑皮,但改過之心是非常直得佳許的,只要肯改,沒有什麼事是能難倒他的,[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點]。
93107 陳俊昌
讀完「愛的教育」得到的感想
這本書是從義大利語翻譯來的,雖然表面上是本小學生的日記,但從文中得到的是各種不同的啟示,而且都是從生活中可以學習到的,甚至自己曾經經歷過呢!
日記中的主角-安利科,將他這年在學校所認識到的同學及老師都介紹給我,還有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也寫進日記里,從這些經過,讓我想過為什麼他們能夠這麼快樂的在一起,雖然有些同學令人討厭,但他們的同學卻不是像我們班去排擠他們,他們使用多溝通、多去勸那些同學的方式,這點可能就是我們班無法和睦相處,無法團結合作、發揮力量的原因了。
除了老師和同學之外,也有同學的家長和主角的父母親們出現在這里,每位父母對管教自己的子女,都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怎麼樣,父母對子女都有無限的愛,但現在的人很少會孝敬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父母對自己的好,一天到晚在唱反調,等到父母不在了才知道要行孝,但都已經來不及了。
書中的主角也擁有的許多好朋友,他們常常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去幫助人,可見朋友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所以選擇朋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交了壞朋友,自己的行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的和從前不同。
這本日記它不只是本日記,他表達了許多不同的愛,但是現代的人大部分都缺乏這些愛,都十分自私,這本書就是要我們學習這些愛,讓這個社會充滿著愛。
93105 蕭人碩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
這次閱讀課,老師讓我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是一本由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科的日記,透過他的日記,讓我們見到了各式各樣的愛。
我最喜歡的是〔月故事〕,每篇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例如:〔少年愛國者〕描寫一位貧窮的少年,拒收批評他國家的人所施捨給他的錢;〔少年斥候〕和〔少年鼓手〕所描述的都是勇敢的少年,為整救國家,甚至犧牲自己為國捐軀的事;〔少年筆耕〕是描寫一位男孩為了減輕父親的辛勞,半夜起來幫父親抄文件,而導致體力不支,功課也退步,引起父親責罵,最後父親發現原因,而體諒男孩的孝心與苦心,真是十足的讓我鬆了一口氣;〔溫馨看護情],是介紹一位少年陰陽差錯而照顧別人的父親,到死去。這種作為我們都很難做到;[費魯喬之血]是講一位叫費魯喬得男孩,為了救祖母而自己喪命;〔船難〕是描寫小男生為了成全另一位女孩,犧牲自己,與船共沉的偉大情操;〔千里尋母〕是敘述一位小孩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她的母親;〔平凡中的偉大〕是說到一名少年不理會他人的勸阻,勇敢的躍入水中,救起即將溺斃的朋友,她的膽識格外令我由衷敬佩,篇篇感人肺胕。
我覺得愛的教育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每一篇故事都那麼的感人。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付出愛心及勇於認錯的精神。愛的教育這本書真的值得沒看過的人一看,更值得看過的人在看。
93105 鄭羽里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是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科,他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了他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寫出了世間上形形色色的愛。
書中每個人的個性都大不相同,像是甘倫的俠義、伍藍地的乖張、諾琵思的自大……等。都代表著人類各式各樣的性情與優缺點。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甘倫,因為他路見不乎、拔刀相助的精神令我非常的敬佩與欣賞。
書里的每月故事,我最喜歡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小故事令我非常的深刻,因為在我國小時,老師就說過這個故事了,這篇故事的大綱是在說一個義大利的少年,身體虛弱不堪,身上也沒有半毛錢,因而接受了一批婦人的錢,但那位少年聽到這些婦人正在批評他的祖國,少年一氣之下把錢丟還給那些批評義大利的婦人,展現了少年的愛國心。雖然這位少年年紀小,但他的愛國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這本書另一個我喜歡的故事是〈一定得超越哀傷〉,看完這篇故事,我因此流下了眼淚,故事的大綱是說:甘倫的媽媽去世了,甘倫卻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但聽到老師的故事和一番開導後,默默的接受了這個事實。看完了這篇故事再想想,我們都很幸福,都有個愛我們、照顧我們的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人在福中不知福」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里每個人都是用真誠的愛來對待每一個人,就讓我們「化感動為主動」用愛來灌溉這個世界吧!

❻ 教育走向生本讀後感

[教育走向生本讀後感]
生本教育中的先學後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嗎?那為什麼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把老師從沉重的教學負擔中解脫出來,還給學生充滿快樂和激情的課堂呢?我認為我們與新課程理念不相適應的評價制度、考試的指揮棒還在深深的影響著老師的思想,制約著我們的教學實踐,教育走向生本讀後感。老師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的能力。擔心如果老師不面面俱到地把每一個知識點都灌輸給學生,考試結果就不理想。我特別欣賞文章中案例所涉及的小學取消任何形式的統考及期中、期末、月考等,取而代之的是研評課。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在這篇長長的報道中,郭思樂以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讓我明白:在學校中,教師應該怎樣轉變觀念,怎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學習,並從中迸發出他們最大的學習熱情。報道中提到:在生本教育課堂中,短暫的教學現象不是教學結果,長遠體現出來的實效才是真正的成就。我原本以為那種課堂吵鬧不斷,亂七八糟的不象是個學習的地方,在我固有的認識中認為安靜的課堂才是真正學習的場所,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同的學習方式可能會達到相同的學習要求,但哪一種是最有效的,最適合學生,或者說是所有學生都想要的呢?那當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最能發揮學生智慧的那一種了,那就是郭思樂教授所推淘寶網購物崇的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這篇報道從好幾個方面讓我看到了生本教育的優越性,它從語文教學,數學教學,班級管理,學習評研,班級活動等等各方面都給我們列舉了強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讓我一再地感受到那裡的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有趣,意義十足,也為那裡的學生感到欣慰,他們能有那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強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張家界意識,他們樂於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我也從中看到,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歲月流逝,西南聯大已成為遙遠的回憶,但是聯大人那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執著精神必將永垂不朽。正如著名學者陳岱孫所說:身處逆境而正義必勝的永不動搖的信念、對國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責任感,曾啟發和支撐了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大師生對敬業、求知的追求。這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可貴的,是特別值是紀念的。著名作家巴金的燈中曾這樣寫到:他們點燈竹筒酒不是為我,他們的夢寐中也不會出現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處。我愛這樣的燈光。幾盞燈甚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裡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身在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也許難以體味亂世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心境?但當我們在閱讀精神的雕像的時候,不妨這樣慢慢地思考——什麼樣的感動會讓我們淚流滿面?是戰火紛飛年代徒步千里的悲壯,是鐵皮屋底停課賞雨的黑色幽默,是吳大猷教授撿拾市場牛骨熬煮的凄美愛情,是潘琰鹽水泡沙石鍋巴的堅強與辛酸,是牛圈大師華羅庚深夜的奮筆疾書,還是郝詒純為了中國地質學背後吞咽的苦淚不看聯大紀實,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身處安逸,盡情淘寶網購物的閱讀呼吸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教育面對的是人,人是地球上物質發展和有機進化最重大的成果。人的出現標志著物質運動的社會形式的產生。只有人才具有認識自己、認識和改造周圍世界的能力。因此,人才是教育過程中的主人和主力。教育是改造人的活動,教育的對象是人,在改造人的過程中,對人的尊重是理所應當的。教育又區別於其它職業,它改造的不是人的外部形象,而是內在潛質。生本教育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它是因材施教的再次延展,把尊重個性,講求方法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這是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本意的再次探究和思考,讀後感《教育走向生本讀後感》。……我對生本教育聽來已久,但真正的體味和領悟生本教育的精華所在並得到受益的還是在近期悉心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走向生本》之後。郭教授及其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十年的實驗而總結出來的一切為了兒童,高度重視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教育理論,令我耳目一新,其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內涵豐富,立足學生,放眼發展,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是新課改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對各個學段、各種教育方式都具有適應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專著。生本教育從根本上鮮明地解剖了當前我們所從事的教學模式,大膽提出了解放老師、解放學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導旨在張揚學生天性,依靠學生內部自然發展學生的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讓學生寓學於樂,寓學於自然天性的釋放,以實現人的完滿發展。下面就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些想法談談幾點體會:一、生本教育 是否適應高中生物教學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通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與師本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方法,是對師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高中生物學科來說,理所當然的也同樣適應於生本教育。生物科學作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是涉及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有著巨大影響,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的課程理念就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個性發展,同時倡導探究性學習。提出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並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符合教學內容學習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找到適於自身特點、富有個性發展前景、利於全面發展的學習途徑,通過積極、主動的個體學習和合作學習,實現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內化與構建。而高中生物學科知識體系靈活性和前瞻性則更需要注重生本,所以,高中生物的教學更應該走在生本教育的前列。二、關於教師角色的轉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我覺得其中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就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內部自然的外在表現。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學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師的成功發掘、積極引導,通過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張揚其天性,完美其人生。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變傳授者為引導者,把教師的所有活動變成學生天性學習的輔導力量,不做執鞭的耕民,成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師要痛下決心,從根本上走出舊的教學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為學生打造天性張揚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課程改革的建設者、發掘者、操作者。不要換湯不換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從根本上轉變了角色,才能實現教師的解放,學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體驗到陣痛後的歡樂。三、關於學生天性的張揚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語)。學生就像花木一樣,他們有著不同於其他個體的內在潛質和外在表現,他們是天性的個體和渾然天成的群體,是帶著問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個體特性以及群體的共性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體現。在教學中,我通過個別談話、階段目標達成檢測、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綜合評價,得出了所教學生已有生物學知識結構與能力等級,同時對學生未來發展做出合理的推斷,分別把學生私下分為目標組、邊緣組、特困組三個單元,在實施教學時,我把課時學習目標分成了高、中、低三個能力等級,潛移默化地把目標問題分別下放給三個單元,讓他們都能拿到適合自己(理想)的問題,然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引導他們進一步把問題擴大化,往他們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總結,最後,把三個單元研究的結果讓學生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總結,得出結論。通過這種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既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質,也促進了學生技能與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充分體現自我能力(張揚天性)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釋放 、學會欣賞、學會審美、學會歡樂、學會嘗試、學會成功,我也看到了學生久違的笑臉與開心,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許多。四、關於高效課堂的構建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一改傳統課程結構單一,內容陳舊,教師、學生、教材、課堂教學程式化,而代之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核心,推行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新課程理念,更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力求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更多的強調了教與學的靈活性和特異性,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和持續性發展。這與生本教育不謀而合。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是要基於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教師要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教師要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學情的基礎上,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學習天性的方法與途徑,引領學生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盡情開發開放而富有求知天性,通過行之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探究、分工與合作完成歸納總結、形成結論,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升華,讓課堂真正成為木欣欣以向榮的歡樂舞台。美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已經自覺與不自覺地實踐著生本教育,並獲得了不菲的收獲,生本教育已經沁入我們的心脾,身輕如燕的教育者必將乘著新課改的東風,踏著生本教育的陽光大道揚帆遠航!

❼ 一本名著的讀書心得300~400字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❽ 有關寫名著讀後感的文章

2.《簡愛》讀後感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夏洛蒂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斗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3.女人的尊嚴與愛
——《簡愛》讀後感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4.《愛的教育》 讀後感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知道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愛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其實愛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愛的教育》這本書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我覺得這篇句子挺優美的,希望你喜歡)

5.○小○公○主 讀後感
今天,我看完了這一部傑出的小說——《小公主》,非常的感動,也非常的震撼。
故事裡的主人公——小公主薩拉•庫爾是一個駐印度的英國軍官的獨生女兒。她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是由父親一手把她養大的,當她七歲的時候,進了倫敦的女子學校讀書,由於她的父親擁有很多財產,所以被學校特別看重。
她很聰明,也很懂事,而且喜歡讀書,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少女,時常編故事講給朋友們聽;她有著風雅的氣質和一顆善良的心,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全校的學生都很喜愛、尊敬她。
但是,當父親的事業失敗,又得了熱病不幸去世以後,薩拉便開始過著悲傷難堪的生活,可是,當薩拉通過不懈地努力後,夢幻般的奇跡卻又發生在了薩拉的身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又重新恢復了自己高貴的身份,又再次受到了周圍的人的喜愛與歡迎。
我讀了這篇文章非常地感動。故事的主人公年僅十歲,卻能坦然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難。讀完故事之後,我想,如果我是故事裡的主人公,那我該怎麼辦呢?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向故事裡的主人公學習,同時,她也喚起了我心裡的那顆堅強的心,去面對一切困難。
是啊!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覺得白涅德夫人的生活應該也是十分艱苦的,就像薩拉的遭遇那樣。可以說白涅德夫人也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所以才刻畫了薩拉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們應該像白涅德夫人和薩拉•庫爾一樣,歌唱生活,熱愛生活。我們的境界雖然不一樣,可我們還是應該每時每刻向她們學習。
生活,是一所充滿智慧的學校,大海教你心胸寬大,螞蟻教你勤奮團結,樹木教你腳踏實地,太陽教你關注世界……
你要從中學會自立、勇敢、寬容、進取……
你要從中學會真假、是非、善惡、美醜……
一邊走,一邊用心打量這個世界吧,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發現!爾後,像蜜蜂一樣,把種種精華聚集、融合、調配、釀出蜜蜂芬芳的生活。從困難中找尋生活的真諦,從幸福中喚起自己真摯的心。
請不要忘記,每天為自己精彩的生活歌唱!

6.○小○婦○人 讀後感
《小婦人》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家庭小說,作者是美國的奧爾科特。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馬奇家的四個不同性格的女孩通過自己的善良和勤勞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說沒有跌岩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作者用朴實的語言描寫了馬奇家的天倫之愛。她們的善良、忠誠及對親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動了我。 作者只描寫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細節,但卻處處顯露出對愛與美好生活的憧憬。
馬奇家雖然貧寒, 但家裡的女孩卻對任何事都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小說強調了她們的個性與尊嚴,但也有表現出她們的自我約束, 而獨立自強。這四個女孩的共同優點就是,她們總是在不停的找出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 這也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我喜歡不為金錢所誘惑的梅格,也喜歡她的淑女風范;我喜歡喬, 喜歡她的無拘無束, 喜歡她為夢想而努力奮斗的堅定不移的決心; 我喜歡貝思,喜歡她的恬靜,喜歡她總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品德;我也喜歡艾米,喜歡她的堅強, 把扶貧濟窮當作自己的理想。她們的理想與命運各不相同, 但她們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歸宿。
在她們看來,家是她們的生長之地, 又是神聖的避難場所。她們會仔細聆聽母親的教誨,會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聰慧的大腦發明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同時又能美化心靈的游戲。四姐妹的成長歷程彷彿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詩。 作者用既不華麗也不枯燥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偉大的親情和友情。 在我看來, 似乎在四姐妹的眼裡,與她們愛的人和愛她們的人永遠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從她們身上, 我學會了堅強, 學會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滿足,學會了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並努力追逐夢想的樂觀精神。 同時也學會了要加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它們的難得可貴。
梅格、喬、貝思、艾米四個女孩堅強、樂觀的精神將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裡。她們的微笑會時時刻刻浮現我的腦海中,提醒著我,要堅強,要有一顆純潔的心。

7.○牛○虻讀後感
「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合上小說《牛虻》,我已是淚水漣漣。我被這本外國名著深深打動了。回顧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江,它闖過淺灘和激流,浪花撞擊在礁石上,奔騰著,跳躍著,又義無反顧地向大海奔去。
從打開小說的第一頁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這浪潮所席捲,欲罷不能。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故事。即使淪落到拖著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園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我的耳邊回響起亞瑟堅定的話語:「獻身於義大利,幫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
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著他重新站起來,用殘廢的手握起筆,對准一切虛偽外表下的丑惡靈魂,毫不留情地抨擊和鞭撻;也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懷著輕松的心情,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學童」一樣走進刑場,昂首面對烏黑的槍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人不能沒有獨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在這世界上就只是一具行屍走肉。是精神的支柱,崇高得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人無窮的精神力量。這股精神力量鼓舞人直面人生,勇敢承受生活的各種艱難困苦,也使人以更加超脫的態度看待生與死。
小說的封面上寫著: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來讀這本小說,依然有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只有擁有堅強意志和獨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時代的最前端。精神的浩氣長存,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小說《牛虻》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它將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牛虻》的故事告訴我們:逃避現實,與世無爭是懦夫的表現;直面人生,義無反顧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9.【哈利波特】

我與故事打了十年交道,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書。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手,彷彿它有魔力,全套不到兩個月就看完了。
我喜歡這個神秘的故事,不得不追著往下讀。它確實使你感到驚奇。每章末尾都帶著問題,使你牽腸掛肚。
書中的小哈利波特幾次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被人們看成怪胎。但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轉變。
文章作者羅琳也許和一般的作家文筆一樣,但可真正吸引人的,是讓我們在一個不道德的時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故事對個人的責任、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進行了探索,並贊揚了這些品質。
哈利那勇敢、堅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和我一樣。想想自己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畏難卻步,總習慣躲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里。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雖然在家,他受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被比他強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醜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
他還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為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著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為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當他真心為自己的好朋友羅恩當上級長而高興時,我看到了他對朋友的深厚友誼;當他為了不讓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擔心,而獨自忍受傷疤的疼痛時,我看到了他對親情的珍惜以及為他人著想的可貴精神。他對友情的忠誠,他在妒忌者面前的紳士風度,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為此折服。
哈利·波特,你是個英雄,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10.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父母、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自從我讀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那熱切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書字里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該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盡世界的一切景觀。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
"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遊玩著,他們追求的生活還不如那些乞丐,至少還知道去要飯。而目前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無心向學。對於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努力拚搏,而是哀嘆命運對於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現在的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學習,讓學問把大腦給占據的話,就可以為以後的道路鋪上一層石頭了!
海倫·凱勒雙木失明,她還能用自己的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的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奮斗,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11.<<老人與海>>

相信大家都讀過<<老人與海>>這本世界文學名著把!如果沒有讀過,不要緊,就讓我來當你的向導把!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掉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說張海迪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並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她每天把詞語貼在床頭、牆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於戰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遇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老人也說過醫生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當你遇到困難時,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如果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獲.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一生遭遇到無數次失敗和打擊.然而,他英勇卓絕.他從0832年失業後,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他在最後一次,也就是0860年的時候林肯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終於成功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我們遇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現在我們努力起來,他們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並激勵著我們個個人吧!

12.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讀《童年》,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c7f98634cdcd5447241f14d3.html

在破碎中重生希望——《島》讀書筆記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a9f5777e71a3d0310dd7da70.html

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讀《傅雷家書》有感
http://hi..com/%D3%F1%BD%
A3o0/blog/item/f659ab81986485d1bd3e1e3a.html

《站成一棵樹》——在死亡的輪舞中演繹鳳凰涅盤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3311575217eaca070df3e3dd.html

心靈深處的思嘉——《飄》讀後感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35c285a7e7677c9cd0435820.html

讀《海倫、凱勒》——描畫人生的畫卷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f30cd2cef0a84930b700c808.html

更多優秀讀後感盡在『讀書感悟』
http://hi..com/%D3%F1%BD%A3o0/blog/category/%B6%C1%CA%E9%B8%D0%CE%F2

樓主,給了你十幾篇啦,希望可以幫到你啊。我覺得那些讀後感都是句子不錯的,有自己的真實感受,有些還有很好的句子。

❾ 關於教育名著有哪些求一篇讀後感

小學教育名著讀後感
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致地幫助每一位閱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著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閱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系。《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了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著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群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靈武三中 孫利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一、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讓每位家長放心,我認真完成家長拜託的任何事。有時家長出門在外,托我多多關心他們的孩子,我就會在工作之餘找那些孩子聊天,為他們分憂解愁,有時還輔導他們的學習,並定期與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長聯系。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二、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有個女生叫王芳,她是班上成績比較落後的學生,上課做小動作,作業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課吵吵鬧鬧,一刻也不停。大家都擔心這孩子畢業不了,有一陣子,她甚至躲在家中不來上學,我心裡很是著急了,好幾次都急匆匆地蹬著自行車趕往她家去勸說。經過了解,我才知道,王芳家境貧寒,她是因為擔心患有眼疾的媽媽在家單挑家務會把身體累垮才丟下功課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王芳那閃動著淚花的雙眸,我的心為這女孩的孝心感動著。在我的百般勸說之下,王芳重又回到了課堂,從此,我對這位敏感的女孩便有了更多的照顧。學校組織春遊了,我第一個捐出50元錢,學生在我的帶動下,紛紛慷慨解囊:一元,兩元,五元,十元……一下就湊滿了數,望著這充滿了同學和老師愛心的一筆錢,王芳激動地流下了晶瑩的淚水。她表示,要以成績來回報關心她的同學和老師。以後,在學習上王芳變得積極、主動了。
當班上許多學生都在家庭陽光雨露的滋潤之下茁壯成長之時,我也了解到,鄒曉靜,這個參加體訓隊,平時在同學眼中是個「野丫頭」的女孩,竟然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母親幾年前就離家出走不管她了,父親常酗酒賭博,而哥哥到了成人年齡也還自顧不暇……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平時缺乏太多的家庭關愛,真的太可憐了,所以也就造就了她的性格,以及對學習的無動於衷,數學常掛紅燈,語文馬馬虎虎,英語更不用提……在許多老師眼裡,鄒曉靜可謂無葯可救了。但我沒有放棄她,而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她:下課了,我主動找她談心;天冷了,提醒她加厚衣服;生病了,親自上門噓寒問暖;鄒曉靜出去比賽了,我堅持等她回來後幫她把落下的課補上,並總不忘用她體育方面的成績鼓勵她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敢於拼搏。在我和同學的照顧下,大家看到了鄒曉靜臉上又出現了純真的笑容,她的成績也在穩步提高。

教育名著讀後感 最近聽同學推薦認真閱讀了卡耐基的經典名著《人性的弱點全集》廣義來說這也算一本教育名著我想他不僅對我們這些未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同學們有很大益處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應該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人性的弱點」這個提法當時只是隱隱覺得好像是專門講人性的陰暗面的是揭露人性邪惡之處的現在真正讀了這本著作才明白該書真正訴諸的東西通過真正了解人性進而讓自己更加全面做好自己適應社會獲得成功。 先簡要的介紹下本書的作者戴爾·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演講口才藝術家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紀上半葉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他同時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折開創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接受卡耐基的有社會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軍政要員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千千萬萬的人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 戴爾�6�1卡耐基出生於1888年11月24日逝世於1955年11月1日享年67歲。他一生結過兩次婚。卡耐基上的小學校名很浪漫叫玫瑰園卻非常簡陋只有一間教室。他在學校可不是一個聽話的傢伙。因為調皮搗蛋搞惡作劇他幾次差一點被學校開除。他那雙又寬又大的耳朵是同學們嘲弄的對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懷特的大男孩與卡耐基發生了爭吵卡耐基說了幾句很刻薄的話懷特被激怒了便恐嚇道「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雙討厭的大耳朵。」他嚇壞了幾個晚上都不敢睡覺害怕在自己進入夢鄉以後被懷特剪掉了耳朵。當卡耐基成名以後仍然沒有忘記山姆�6�1懷特他歸納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別人對你友善要想與同事和睦地相處處理好上下級關系那就絕不能去觸動別人心靈的傷疤。」 卡耐基還發現他具有與生俱來的憂郁性格。他曾向朋友傾訴「煩惱伴隨著我的一生。稍大以後更加胡思亂想想自己的衣著、舉止會不會被女孩子取笑擔心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但後來他發現他曾經使自己非常擔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沒有發生。一個如此沒有自信幾乎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憂慮纏繞的小夥子最終成為給別人自信讓人們樂觀的心理激勵大師這中間需要經歷多少磨礪就可想而知了。 卡耐基16歲時不得不在自家的農場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騎馬進城上學。放學後便急匆匆地騎馬趕回家裡擠牛奶、修剪樹木、收拾殘湯剩飯喂豬�6�7�6�7在學校里瘦弱、蒼白的卡耐基永遠穿著一件破舊而不合身的夾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一次上數學課時卡耐基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解答問題他剛走上講台就聽見身後爆發出一陣鬨堂大笑。下課後才明白同學們笑話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搗蛋鬼坐在他背後在他的破夾克的裂縫處插了一朵玫瑰花還在旁邊貼了一張字條寫著「我愛你瑞德�6�1傑克先生。」在英語中瑞德�6�1傑克與破夾克是諧音詞。卡耐基非常難受。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同學們老是笑話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媽媽說道「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們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傷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給你買套新衣服。」 卡耐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一次大水災洪水沖出了河堤把農場的所有農作物沖得不見蹤影。父親用絕望的聲音喊道「上帝你為什麼老是和我過不去我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親卻十分鎮靜她哼唱著歌將家園重新收拾好。母親對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勵他好好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 1904年卡耐基高中畢業後就讀於密蘇里州華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這時家裡已把農場賣掉遷到學院附近。卡耐基負擔不起市鎮上的生活費用就住在家裡每天騎馬到學校去上課。他是全校600名學生中五六個住不起市鎮的學生之一。他雖然得到全額獎學金但還必須四處打工以彌補學費的不足。卡耐基發現學院辯論會及演說賽非常吸引人優勝者的名字不但廣為人知而且還被視為學院的英雄人物。這是一個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機會。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三十年後卡耐基談及第一次演說失敗時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的雖然我沒有找出舊獵槍和與之相類似的致命東西來但當時我的確想到過自殺�6�7�6�7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是很差勁的�6�7�6�7」經歷失敗後卡耐基發奮振作重新挑戰自我。 1906年戴爾·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嘗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的校志里。這次獲勝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他在後來的回憶中不無自豪地說「我雖然經歷了12次失敗但最後終於贏得了辯論比賽。更為激勵我的是我訓練出來的男學生贏了公眾演說賽女學生也獲得了朗讀比賽的冠軍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6�7�6�7」 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認真地探討卡耐基的教學課程通過了解卡耐基的生活學習經歷我們應該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經歷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1937年出版的《人性的弱點全集》一夜轟動全球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譯成58種文字全球總銷量已達九千餘萬冊。擁有四億讀者除《聖經》之外無出其右者穩居成功勵志類圖書榜首。此書之所以暢銷不衰就在於卡耐基先生對人性的深刻認識以及他為根除人性的弱點所開出的有效葯方。正如卡耐基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而85歸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人性的弱點全集》的架構主要是以心理學為主其中也包括了教育學、哲學、社會學的某些方面這些學問本來就是相通的而卡耐基本人本來就是一位大教育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這些知識背景為他寫作本書提供了基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我始終認為必須是好書。在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多元化、快餐化網路、電視、報刊、雜志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人們再也不是缺乏知識供給而是必須有所選擇。記得20世紀傳播學上有一種很有名的觀點叫做「槍彈論」指的是媒體的信息像槍彈一樣直擊傳播對象這個觀點是為了說明媒體無所不能的傳播作用而現在時代已經不同媒體再也沒有這么強大的作用轉而受眾成為信息選擇的核心。所以面對知識過剩的環境我們必須選擇好書這樣才會在這個競爭快餐時代真正學到東西。 一本好的教育名著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該書從20世紀發行以來已經風靡一個多世紀究其原因我想最根本的在於該書廣泛而深刻的指導性。教育就應該這樣深刻簡潔而實用。前段時間首屆全國「新語文教學」尖峰論壇在浙江師范大學23幢會議廳舉行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位優秀教育分批到金華市第一中學以及金華市外國語學校進行模擬教學本人有幸參加。根據兩所學校現場學生們的反饋我發現往往是那些生動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們更受學生歡迎而有幾位思想深刻但講課晦澀難懂的老師卻受到冷落。同樣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全集》正像一位風趣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深深的吸引著我書中的很多文字讓我讀著時常會忍不住發笑但是笑完後卻是深深的感悟所以對書中觀點記憶深刻。同時我認為該書具有很強的普遍性這與本書的名字很像 「人性的弱點」這是一個具有普通意義的概念橫向關乎世界上每一個人縱向折射人類文明產生至今所以該書自問世直到現在仍經久不衰這應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卡耐基能寫出這些深刻而簡明的文字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記得在「新語文教育」尖峰論壇位於金一中的觀摩課上好多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都體現出該年齡段不該有的成熟他們回答問題的語氣甚至比浙江師范大學好多碩士生導師更顯得更成熟、穩重、開闊看到這種情況我並不驚喜而是感到深深的擔憂。就我個人的認識我覺得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些學生們往往是沒經過某些階段卻得出超越他們那個階段才能得出的結論。其實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盲目、沒有依據、幼稚的盡管他們覺得成熟。這又讓我想起了歷史課本上關於舊中國工業特點的概括「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當然說這個並不是指責同學們的畸形只是想表明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這是規律不能盲目跨越得一步一個腳印。而卡耐基能寫出《人性的弱點全集》與其人生閱歷、知識儲備以及個人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就像19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樣他也是做過醫生有過很多實踐並不斷總結摸索才最終創立「精神分析學」由此寫出的「性學三論」成為西方電影電視中關於「性」的主流指導思想。 由此我又想到中國與西方做學問的差別。中國當代正蔓延著強烈的學術腐敗我當事人的個人原因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環境因素而這種環境根源於歷史。好多人可能以為中國學術的腐敗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發展、觀念開放才腐敗起來的其實不然。中國當代的學術腐敗與傳統中國人的做事方式以及行為觀念密切相關。從新中國的「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直到現在的論文嚴重抄襲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而在西方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前面好幾個世紀就開始了這種實事求是處處可見德國的汽車、日本的電子產品、法國的香水這些都是老而彌堅經久不衰的好品牌而反觀中國卻很少有這樣的企業曾令人驕傲的「三鹿奶粉」也是因為質量問題最終黯然收場。學術上大家常常會奇怪為什麼好中國的學者們去了美國就能得諾貝爾獎而在中國就不能得到仔細品味西方與中國做學問的差異很容易得出結論。與之相反平時我們所說的實驗條件以及待遇甚至評委會的不公平其實都不是根本原因。舉個例子中國大學里老師評職稱所需的研究型論文與外國老師們該類論文發表的時間周期相差常常好幾倍中國老師們快得多。但究其論文質量以及其指導作用兩者卻有天壤之別。這很具代表性。 再回到《人性的弱點全集》在通讀全書後我專門把一些經典的觀點和語句摘錄下來整理成電子稿保存了下來。這本書對我的益處卻是很大讀這本書讓我明白自己需要學的還有那麼多讀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但卻一直左右著我們的一些規律明白這些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愚昧的人其實一直不知道愚昧是怎麼回事」讀這本書邊讀會邊感慨為什麼不早點發現這本書呢但同時也明白也許是因為生活中有那樣的經歷我才能更深刻的讀懂裡面的那些觀念太早讀也許體會不到所以這本書其實應該多讀幾遍在不同的年齡段。畢竟作者是在他中年以後有豐富閱歷及感悟後才寫出該書的。

❿ 求一篇名著的讀後感,和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
讀書筆記
<實例>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實例>二
剛從遠處看到的那個筆直的山峰,就站在峽口上,山如斧削,雋秀婀娜。(案):用「雋秀」形容「筆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來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態柔軟而美好,「如斧削」一樣筆直的山峰怎麼能給人以柔軟的感覺呢?可以把「婀娜」改為「挺拔」。
——《語文短評·顧此失彼》
<實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餘,說出幾點希望
首先當然是希望大家(不限於知識分子,而是一切黨員、團員,一切覺悟的青年和覺悟的勞動者)都應該向他們學習,特別是那些至今對知識分子還有某種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們,以及那些一味爭名奪利,甚至對社會主義祖國至今還三心二意,羨慕資本主義「天堂」的人們,多讀讀他們的事跡。……
其次,我想說,希望一切先進分子所在機構中的黨組織、每個黨員以至每個正直的公民能夠更多地更好地關心這些先進的人們。……
<實例>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題目。聽了以後,不免會產生很多遐想。這是一位盲人嗎?她叫什麼名字?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去做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會浮於腦海。我無法回答你們,因為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
但是,在書中我看過的每一篇文章,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時候的海倫(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周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干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濕的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著,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與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奇跡,全靠她有著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文明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斗,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才會閃光。
<實例>五
讀《童年》有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育專著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