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新教育案例

小學新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1-03-05 10:55:01

㈠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麼?」
「聽螞蟻唱歌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里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圍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像力,教師要善於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像。)
(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 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三、掌握答題技巧
在答題中,許多老師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沒有回答「為什麼」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答題時,首先要明確答案,本題中即首先明確「該教師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第二,說明理由。
(1)先講結論(2)聯系本案例具體案情(3)寫出理論依據。掌握答題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面。
【案例二】
請閱讀李吉林老師成長經歷片斷,並結合自身的實踐回答問題。
40年前,我是一名師范生,走出師范的校門,便走進了小學,這一進去就是40年。4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我熱愛和學生、青年教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生活…雖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覺得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這樣的精神世界驅動著我,鞭策著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廢,於是,我會為尋找孩子觀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專心致地認別、挑選;我會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獲得鮮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在廚房裡練習「范讀課文」;夜深人靜之時,我進入教材所描繪的境界會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動,從而一個個巧妙的構思如涌之泉流瀉而出;課堂中,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一場大雪後,我又會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然後和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當孩子們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們還要開心,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我在讀師范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學畫畫、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裡練彈琴,盡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這些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教師之後,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的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近20年來,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飢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閱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識,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新的課程結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科知識);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師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指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師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息等)
④組織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展的專業知識能力)
(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此道題的設問與案例本身的關聯性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級有位叫王峰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門門功課掛紅燈,盡管老師多次教育,仍不見好轉,還是經常曠課、打游戲,向同學借錢,同學不借就打同學,以至班裡同學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恢復原樣,以至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主要為轉化後進生方面的知識:
後進生的特點:(心理需求與現實狀況存在許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好勝,往往不能取勝;
(3)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
轉化後進生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後進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學的經驗: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2)深入了解後進生的心理特徵;(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5)要反復抓,抓一點,進步一點,鞏固一點。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即該採取哪些途徑和方法。
(1)「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說明該生學習差,品德也差,轉化不是易事,但作為班主任應看到王峰才三年級,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轉化的,一定要想辦法挽救;
(2)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3)在信念的基礎上展開全面調查,了解王峰壞習慣形成的原因;
(4)「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證地看待後進生,要挖掘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5)要為後進生轉化創造各種條件;(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家庭的配合與支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依靠、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等)
(6)抓反復,反復抓。(注意銜接處,在低谷時應注重培養自製力,在進步時,應予以鼓勵,看到不足,在復發時,應確立信心)
【案例四】
閱讀《動物學校》這個故事,回答相關問題。
動物學校要招生啦!動物園的動物們奔走相告,踴躍報名。泥鰍、松鼠、老鷹‥‥‥有幸成為首期學員。學校開設了游泳、跳躍、跑步、飛行等課程。
開學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課。松鼠、老鷹首先遭遇尷尬,由於他們是「旱鴨子」,遲遲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師的訓斥和嘲笑。而泥鰍卻在這堂課上出盡了風頭,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師的贊賞和同學們的喝彩。但接下來的課程訓練卻讓松鼠、老鷹揚眉吐氣,跳躍是松鼠的強項,飛行是老鷹的看家本領,跑步項目對他倆來說更不成問題。但這些訓練卻讓泥鰍吃盡了苦頭,尤其是跳躍和飛行,是他的弱勢項目。為了提高成績,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兩個項目上。一學期過去了,泥鰍被摔得傷痕累累,苦不堪言,雖然期間他想放棄這兩個項目的訓練,在游泳這個優勢項目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礙於校方的規定和校長、教練的威嚴,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期末的成績匯報課上,泥鰍訓練刻苦,跳躍、跑步雖有所長進,但也只得了「C」等,飛行項目最終沒有學會。原本的優勢項目——游泳,因為長期沒有訓練,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現在的「B」等。老鷹在飛行項目上以絕對優勢得到了「A」等,但在跳躍與跑步項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飛行項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沒有通過,在跳躍項目上破動物界的最高紀錄,但也只得到「B」等,因為他是在樹頂上起跳,而沒有按照學校規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請你就該校的課程設置作一評析。
2、請你就該校的教學評價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課程理論知識,課程改革的目標是:
(1)改革課程功能。(強調在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2)改革課程結構。(強調課程要適應時代要求,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要求);
(3)改革課程內容。(內容要貼近社會和學生生活,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
(4)改革課程的實施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改革課程評價方法。(傳統教學評價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結果的評價,而新的評價改革則更強調發展性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注重過程,在評價的內容上注重態度和能力,在評價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與激勵);
(6)改革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課程設置作一評析。」和「教學評價作一評析。」
(1)動物學校的課程的設置不合理。首先課程的設置不能有效促進各種動物的個性發展。(而是要動物去適應課程)其次採取統一設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種動物的選擇與需求。(松鼠、老鷹的游泳,泥鰍的跳躍和飛行)
(2) 在教學評價上,(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不科學)。
①期末的成績匯報課上,泥鰍跳躍、跑步得了「C」等,飛行沒有學會。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現在的「B」等。老鷹飛行以絕對優勢得到了「A」等,但在跳躍與跑步項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飛行項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沒有通過…。」(在評價方法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教育應是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
②泥鰍訓練刻苦,跳躍、跑步雖有所長進,但也只得了「C」等,飛行項目最終沒有學會。(不注重發展性評價,不注重期望與激勵);
③在評價內容上,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甄別與選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態度和能力)的發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識和技能僅僅是一個方面。
【案例五】
在組織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常常會看到以下現象:
(一)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前後桌的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或者該問題來自學生)後,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發言;一兩分鍾後,教師喊「停」,請小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
請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對以上現象分別作出評析。

㈡ 求小學語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一、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
1、《可愛的草塘》:揭題-瀏覽課文-讀,然後教師要求學生:作者是怎麼寫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會草塘的可愛。(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讀的時候果然體會不到,教師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調動了一點。應當自己體會,說對草塘的感覺,然後對照課文作者的感覺來學習。)
2、《只有一個地球》:教完課文後,要求學生根據下面幾個方面寫句子:「地球小而美、資源有限、資源可以再生、遷居無望、要保護地球」。引用者認為「學生們都完成了任務,學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句子,如:
「啊,我愛美麗而壯觀的一葉扁舟!」
「地球,謝謝你賜給我們有限的資源!」
「人類啊,不要再破壞資源了!」
甚至說:「看到這一個個詩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讓人佩服老師巧妙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完了課文,還寫這樣的句子,是引導還是捆綁?學生是否一定認為「地球小而美」?「遷居無望」?人類都是破壞資源的嗎?這時應讓學生發揮更好)
二、個性化與共性
1、師生平等對話:《一夜的工作》
參與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
(學生說)
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麼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
(教師把球踢回給學生,有些學生說是刻意安排的。)
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
生:「我」是後來的,總理工作嚴謹,講究先來後到。
生:新中國剛成立,總理日理萬機,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總理批示。這個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個講話稿,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後面。
最後,老師讓學生面對總理的工作畫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心裡話。
生: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滿堂大驚)
生:新中國剛成立,多少事情等著總理去處理,它不這樣夜以繼日地處理,行嗎?這不是無奈嗎?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國家肯定非常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怎麼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

(如果批評學生亂說,就沒有了學生精彩的發言,也許這個學生因為這一節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師教《落花生》,讓學生畫果實,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然後對比花生,突出「默默無聞」。(這是一種誤導!畫什麼,未必就能突出「默默無聞」;而且這么比,贊揚了默默無聞,那就是貶低個性張揚。難道別的果實就不如落花生?畫不如改為議、說或別的方式,不一定畫了才能體驗,也不要為了所謂綜合性學習活動而畫。必要的時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實效。)
3、現在流行的兩句話:你喜歡學那裡(段、句)就學那裡(段、句),你喜歡怎麼學(讀)就怎麼學(讀)!一方面用多則濫;另一方面,個性化張揚時卻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師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句)來學。到後面學完了,也是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來讀。試想: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不敢不選,隨著民主化自主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如果敢於說:我那一段都不喜歡!那課怎麼上?解決的辦法不是自選課文,就是強制學生學了。(學生不喜歡的,想法讓他喜歡;學生喜歡的,想法讓他的喜歡表達出來,讓他們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歡的,就讓教師來傳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師教《桂林山水》: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細細品讀。在學生品讀時,發現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傾向,女生大多品讀寫水的一段,他們喜歡灕江水的安靜、清純、柔美。男生大多選擇寫山的一段,因為他們更富於冒險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為了所謂個性化,把山水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體意境,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是支離破碎的,造成發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分析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細品讀、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教學的片段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灕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灕江水的特點的?

生:灕江的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看屏幕,讀一讀並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為什麼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並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並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並讀一讀。

生:灕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後,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後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麼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對學生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灕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並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灕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後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互動·求真
———《 橋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說 《 橋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面對肆虐的洪水,沉穩、果斷地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整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深深地扣住師生的心弦。
在課堂上,我牢抓老漢的語言、動作,領悟老漢的內心境界。隨著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讀,老漢的高大形象逐漸凸顯,課堂漸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為了再次升華中心,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拓展練習「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那老漢到底會喊些什麼呢?」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
生:兒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好樣的。
師:嗯,簡短有力,符合當時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再次樹立,「大愛暖千秋」在這里得到了詮釋。還有想說的嗎?
生:老師,老漢可能會說,兒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諒爹吧!
生:[馬上反駁]我有意見,此種說法有損文中老漢的高大形象,有背於中心。
[全班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課堂陷入僵局]
師:「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生:我同意ⅩⅩ同學的說法,請記住,老漢是共產黨員,是支書,同時他也是人,一個常人,一個常人痛失兒子的真實再現,又何嘗不可呢?
生:我也覺得後者的說法更合理,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倆的時候,老漢此時的角色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純真的愛,此時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總比在生死關頭大喊:「兒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人民感謝你,你走得放心吧!」來得真實。
師:是呀!如山的父愛也正是人性光輝的一面。老漢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他還是一位父親,黨性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在老漢的身上體現,這樣真實的文章才令讀者信服。
[孩子們的臉上一片釋然]。
推薦理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正屬於思想成長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師正確的價值導向也許會使他們一生受益。因此當學生被ⅩⅩ同學的「原諒爹,爹對不起你有備於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無法定奪而面面相覷的時候,教師的思維是冷靜的,她准確闡釋了葉聖陶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正內涵。
同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了正確引導作用:「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孩子們的感情是豐富的,他們在老師的點撥下能根據當時的情境各抒己見,他們敢於說真話,表真情,學會悟文,與作者與文本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可貴的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其二,面對著課堂出現爭執後僵持的狀況,教師的巧妙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多角度的互動,避免了單調的雙向互動。
隨著討論的激烈,學生展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縱橫交錯的互動網拉開了。學生或據理力爭,或激情昂揚,或委婉得體,保證了交流的順暢和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普遍地得到了質的提升。

小學教育與新課改事例

你 可以直接利用網路搜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這方面的內容很多的,你到底問的是那方面的,你沒有說清楚,我怎麼回答你呢?

小學一年級學生教育敘事案例

您說詳細點吧, 我教一年級的,不過只是副本主任,新手,不懂你要什麼。曾經有個小孩剛來就老愛拿人家東西,看見其他孩子故事書好,就撕了放自己兜里,一本新書沒給人家剩幾頁。我就單刀直入了。恐嚇,你這樣是小偷的行為,這是第一次,我原諒你,沒有第二次,你要在犯,我就不能保護你了,小心精彩叔叔把你當小偷抓去坐牢,你知道坐牢嗎?怕不怕?還有以後班上誰掉東西了你沒拿人家也要找你要?你覺得冤不冤?..........
一年級小孩要懂不懂的,說道理暫時效率不高。
以前四年級有一個類似:我就私底下說的,最近我總聽說你總是借人家東西不還呀?你要喜歡人家的東西,就要先跟人家說好了什麼時候還再去借,而且一定得按時還,不然人家要忘了之前借給你的,找的時候又一下子在你那裡找到,就很容易誤會,說你偷拿了人家的東西,時間久了更多的孩子就會誤會你,那你以後就會被很多人誤會了,那麼人家以後這樣下去其他孩子就不會、、、、、、、了。字數限制。不詳細說了。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㈥ 小學生安全教育案例

同是學生被教師的課堂提問難住,甲、乙、丙三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師甲:(語氣很重,沖著該生)整天上課開小差,結果怎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師乙:(生氣,但不表現出來)坐下。誰來幫他?
3、教師丙:(微笑、和藹地)別急,回憶一下,我們昨天學過的內容,當時你聽得很認真。想想,昨天××同學是怎樣回答的?
學生:(思索片刻,說出了與問題答案相關的一句話。)
教師丙:(很興奮)對呀!看來,你是很棒的!
學生:(體面地坐下,並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
問題:就三位老師不同做法,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尊重、信任學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就耐心點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語,甚至諷刺挖苦。
第三種方式最好。

閱讀全文

與小學新教育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