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⑵ 人教版中小學課本收錄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課標本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體是五年級下冊的《楊氏之子》、六年級上冊的《伯牙絕弦》以及六年級下冊的《文言文兩則》——《學奕》《兩小兒辯日》.
中學
七年級上冊:
5 童趣
10 《論語》十則
15 古代詩歌五首
1.《觀滄海》
2.《次北固山下》
3.《錢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凈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說新語》兩則
(一)《詠雪》
(二)《陳太丘與友期》
30 寓言四則
3.《智子疑鄰》
4.《塞翁失馬》
七年級下冊
5 傷仲永
10 木蘭詩
15 孫權勸學
20 口技
25 短文兩篇
1.《誇父逐日》
2.《兩小兒辯日》
30 狼
八年級上冊
21 桃花源記
22 短文兩篇
1.《陋室銘》
2.《愛蓮說》
23 核舟記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峽
27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28 觀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荊門送別
游山西村
八年級下冊
21 與朱元思書
22 五柳先生傳
23 馬說
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25 詩詞曲五首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赤壁
3.過零丁洋
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山坡羊潼關懷古
26 小石潭記
27 岳陽樓記
28 醉翁亭記
29 滿井游記
30 詩五首
1.飲酒(其五)
2.行路難(其一)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己亥雜詩
九年級上冊
17 智取生辰綱
18 楊修之死
19 范進中舉
20 香菱學詩
21 陳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對
24 出師表
25 詞五首
《望江南》
漁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
武陵春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九年級下冊
17 公輸
18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 魚我所欲也
20 《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21 曹劌論戰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
23 愚公移山
24 《詩經》兩首
1.關雎
2.蒹葭
望採納,謝謝
⑶ 小學語文的文言文篇目
楊氏之子
【南朝】復劉制義慶《世說新語》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列子·湯問》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⑷ 小學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田忌賽馬》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當機立斷》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瓮,塞於路。屬天寒,冰雪峻滑,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隊,鈴鐸數千,羅擁在後,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瓮值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命僮僕登車,斷其結絡,悉推瓮於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群噪而前。
《包拯斷牛》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埋鄢作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知而又告之。」盜驚服。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蝴蝶與大鵬》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代宋國人,曾做過漆園這個地方的小官——漆園吏。莊子是中國古代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的語言如大海,汪洋無際;似江河,浩浩湯湯。莊子的想像力更是驚人,一會兒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飛舞;一會兒幻化為大鵬,背負青天,直上九萬里,做逍遙游! 他寫的文章結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千百年來,許多文學家、詩人,都受到了莊子的影響。尤其是李白,最喜歡莊子筆下的大鵬,說自己是「大鵬飛兮振八裔」!
《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濠上之辯》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莊子行於山中》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報任少卿書》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⑸ 人教版 小學語文 文言文 總匯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兩小兒辯日
矛與盾
鄭人買履
關尹子教射
學弈
最後插一句,同意樓下老師的說法。
⑹ 小學語文文言文
墨子 兼愛 上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
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
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當察亂何自起(2)?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
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
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
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
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
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
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
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
惡施不孝(3)?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有(4)。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
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
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
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
則天下治。
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
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注釋——————————
(1)兼愛是墨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之一。所謂兼愛,其本質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墨子認為,不相愛是當時社會混亂最大的原因,只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達到社會安定的狀態。這種理論具有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2)當:讀為「嘗」。(3)惡(wū):何。(4)亡:通「無」。
墨子 兼愛 中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
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
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
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然則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
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
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
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
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
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2),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以不相愛生也。是以行者非之(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
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
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
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
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
以仁者譽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於故
也(4)。」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
城野戰,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5),則士眾能為之。
況於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
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
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
皆牂羊之裘(6),韋以帶劍(7),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
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8),故靈王之臣,皆以
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
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
亂行(9),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
「乃若夫少食、惡衣、殺人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苟君說之,
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
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
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10)。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不可行之物也。
譬若挈太山越河、濟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濟,
可謂畢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況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
此異,古者聖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為西河漁竇,以泄
渠、孫、皇之水。北為防、原、派,注後之邸(11)、嘑池之竇,灑為底柱(12),
鑿為龍門,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東方漏之陸(13),防孟諸之澤,灑為
九澮,以楗東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為江、漢、淮、汝,東流之注五湖
之處,以利荊楚、干、越與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
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於四方,於西土。不為大國侮小國,不為眾庶侮
鰥寡,不為暴勢奪穡人黍稷狗彘。天屑臨文王慈,是以老而無子者,有所得
終其壽;連獨無兄弟者(14),有所雜於生人之間;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
而長。此文王之事,則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將事泰山,隧傳曰(15):「泰
山,有道曾孫周王有事。大事既獲,仁人尚作,以祗商(16)、夏、蠻夷丑貉。
雖有周親,不若仁人。萬方有罪,維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
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
不務為也。」
注釋——————————
(1)「崇」為「察」字之誤。(2)「敖」通「傲」。(3)「行」為「仁」字之誤。(4)「於」為「迂」 之假借字。(5)「說」通「悅」。(6)牂羊:母羊。(7)韋:熟牛皮。(8)細要:細腰。(9)「碎」疑為「陣」字之誤。(10)「士」為「上」之誤。(11)「後」為「召」之誤。(12)「底」為「厎」之誤。(13)「之」為「大」之誤。(14)「連」為「矜」之假借字。(15)「隧」疑為「遂」字之誤。(16)祗:拯救。
墨子 兼愛 下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
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
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又與為人君者之
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與今人之賤人,執其兵刃毒葯水火,以交相虧賊,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
「非然也。」必曰:「從惡人、賊人生。」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
與?別與?即必曰:「別也。」然即之交別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
別非也。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以易之,譬之猶以水
救火也(1),其說將必無可矣。」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然即兼之可
以易別之故何也?曰:藉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夫雖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
哉(2)?為彼者,由為己也。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獨舉其都以伐人之都
者哉?為彼猶為己也。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
為彼猶為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
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
然也。」必曰:「從愛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愛人而利人者,別與?兼
與?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與?是故子墨子
曰:「兼是也。」且鄉吾本言曰(3):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別之所生,天下之大
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別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4),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
(5)!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宰乎(6)!而有道肆相教誨(7),是以老而無妻子者,
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兼
為正,即若其利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猶未止也,曰:「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
子墨子曰:「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嘗
兩而進之(8)。誰以為二士(9),使其一士者執別,使其一士者執兼。是故別
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親,若為吾親?」是
故退睹其友,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
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
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以為高士於天下。」
是故退睹其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
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與?當使若二士者(10),言必
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然即敢問:今有平
原廣野於此,被甲嬰胄,將往戰,死生之權,未可識也;又有君大夫之遠使
於巴、越、齊、荊,往來及否,未可識也。然即敢問:不識將惡也家室,奉
承親戚、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識於兼之有是乎?於別之有是乎?我以為當
其於此也,天下無愚夫愚婦,雖非兼之人,必寄託之於兼之有是也。此言而
非兼,擇即取兼,即此言行費也(11)。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
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猶未止也,曰:「意可以擇士,而不可以
擇君乎?」姑嘗兩而進之。誰以為二君(12),使其一君者執兼,使其一君者
執別。是故別君之言曰:「吾惡能為吾萬民之身,若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
情也(13)。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是故退睹其
萬民,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君之言若此,行
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明君於天下者,必先萬民之
身,後為其身,然後可以為明君於天下。」是故退睹其萬民,飢即食之,寒
即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
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與?常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
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然即敢問:今歲有癘疫(14),萬民多有勤苦凍
餒,轉死溝壑中者,既已眾矣。不識將擇之二君者,將何從也?我以為當其
於此也,天下無愚夫愚婦,雖非兼者,必從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擇即取兼,
此言行拂也。不識天下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猶未止也,曰:「兼即仁矣,義矣;雖
然,豈可為哉?吾譬兼之不可為也,猶挈泰山以超江、河也。故兼者,直願
之也,夫豈可為之物哉?」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
生民而來,未嘗有也。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自先聖六王者親行之。」
何知先聖六王之親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與之並世同時,親聞其聲、見
其色也;以其所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盤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於四方,於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
愛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無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雖子墨
子之所謂兼者,於文王取法焉!
且不唯《泰誓》為然,雖《禹誓》即亦猶是也。禹曰:「濟濟有眾,咸
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諸群
(15),以征有苗。」禹之徵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貴,干福祿,樂耳目也;
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雖子墨子之所謂兼者,於禹求
焉。
且不唯《禹誓》為然,雖湯說即亦猶是也。湯曰:「惟予小子履,敢用
玄牡,告於上天後曰:『今天大旱,即當朕身履,未知得罪於上下,有善不
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即當朕身;朕身有罪,無及萬方。』」
即此言湯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憚以身為犧牲,以詞說於上帝鬼神。
即此湯兼也;雖子墨子之所謂兼者,於湯取法焉。
且不惟誓命與湯說為然,《周詩》即亦猶是也。《周詩》曰:「王道盪
盪,不偏不黨;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厎(16)。君子之所
履,小人之所視。」若吾言非語道之謂也,古者文、武為正均分,貴賢罰暴,
勿有親戚弟兄之所阿(17)。即此文、武兼也,雖子墨子之所謂兼者,於文、
武取法焉。不識天下之人,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猶未止。曰:「意不忠親之利,而害為孝乎?」
子墨子曰:「姑嘗本原之孝子之為親度者。吾不識孝子之為親度者,亦欲人
愛、利其親與?意欲人之所惡、賊其親與?以說觀之,即欲人之愛、利其親
也。然即吾惡先從事即得此?若我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愛利吾
親乎?意我先從事乎惡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乎?即必吾先從事乎
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
先從事愛利人之親者與?意以天下之孝子為遇,而不足以為正乎?姑嘗本原
之。先王之所書,《大雅》之所道,曰:「無言而不讎,無德而不報。投我
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不識天下
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意以為難而不可為邪?嘗有難此而可為者,昔荊靈王好小要,當靈王之
身,荊國之士飯不逾乎一,固據而後興,扶垣而後行。故約食為其難為也,
然後為,而靈王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其上也(18)。昔者
越王句踐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進
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19)。當此之時,不鼓而退也,
越國之士,可謂顫矣(20)。故焚身為其難為也,然後為之,越王說之,未逾
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上也。昔者晉文公好苴服。當文公之時,晉國
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練帛之冠,且苴之屨,入見文公,出以踐之朝。
故苴服為其難為也,然後為,而文公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
鄉其上也。是故約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難也,然後為而上說之,未
逾於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鄉其上也。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
其有利,且易為也,不可勝計也,我以為則無有上說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說
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
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故兼者,聖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萬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
君子莫若審兼而務行之。為人君必惠,為人臣必忠;為人父必慈,為人子必
孝;為人兄必友,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
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聖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
⑺ 人教版小學語文文言文目錄
四年級上冊
第一組
觀潮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鳥的天堂
4*火燒雲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古詩兩首
△ 題西林壁
蒽,是人教的,只不過還得麻煩樓主找找啦~~
△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腳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巨人的花園
10* 幸福是什麼
11 去年的樹
12*小木偶的故事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白鵝
14*白公鵝
15 貓
16*母雞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長城
18 頤和園
19*秦兵馬俑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0 古詩兩首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3*卡羅納
24*給予是快樂的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烏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30*電腦住宅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五彩池
小青石
麻雀
迷人的張家界
仰望布達拉
一個蘋果
幻想家
人造發光植物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四年級下冊
第一組
△ 1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 2 桂林山水
△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 4 七月的天山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 5 中彩那天
△ 6 萬年牢
△ 7 尊嚴
△ 8 將心比心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自然之道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蝙蝠和雷達
大自然的啟示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夜鶯的歌聲
小英雄雨來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觸摸春天
永生的眼睛
生命 生命
花的勇氣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鄉下人家
牧場之國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麥哨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全神貫注
魚游到了紙上
父親的菜園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寓言兩則
紀昌學射
扁鵲治病
文成公主進藏
普羅米修斯
漁夫的故事
△ 詞語盤點
△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 1 趵突泉
△ 2 小珊迪
△ 3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
△ 4 黃繼光
△ 5 生命的葯方
△ 6 可愛的草塘
△ 7 到期歸還
△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
△ 生字表(一)
△ 生字表(二)
人教版新課程小學語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目錄
五年級上冊
第一組
竊讀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走遍天下書為侶
我的「長生果」
△ 口語交際•習作一
△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古詩詞三首
梅花魂
桂花雨
小橋流水人家
△ 口語交際•習作二
△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鯨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沒有灰塵
△ 口語交際•習作三
△ 回顧•拓展二
第四組
釣魚的啟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落花生
珍珠鳥
△ 口語交際•習作四
△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
有趣的漢字
第六組
地震中的父與子
慈母情懷
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學會看病
△ 口語交際•習作六
△ 回顧•拓展六
第七組
圓明園的毀滅
狼牙山五壯士
難忘的一課
最後一分鍾
△ 口語交際•習作七
△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七律•長征
開國大典
青山處處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 口語交際•習作八
△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黃果樹聽瀑
斗笠
太空「清潔工」
鞋匠的兒子
剝豆
你一定會聽見
木笛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五年級下冊
第一組
1 草原
2* 絲綢之路
3 白鯨
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5 古詩詞三首
6 冬陽•童年•駱駝隊
7* 祖父的園子
童年的發現
9* 兒童詩兩首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楊氏之子
晏子使楚
12* 半截蠟燭
13* 打電話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4 再見了,親人
15* 金色的魚鉤
16 橋
17* 夢想的力量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8 將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陽岡
21* 猴王出世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七組
22 人物描寫一組
23* 刷子李
24* 金錢的魔力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25 自己的
⑻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1-6年級所有文言文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