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1、選題指導型。
「問題即課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象與問題,搜集與分析材料,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後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後確立活動主題。當然,在該課程的實施初期,也可教師提出,學生選擇,或學生提出,教師指導,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自主擬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價值」的主題。老師在熱情參與全程中,要適時調控、合理引領。
2、方案設計型。
適當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設計本身就是創新。擬定方案應統籌兼顧活動資源分布與學生的愛好特長之間的關系。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活動名稱、目的、實施過程、條件准備、時間安排、預期效果等;在形式表達上,一般可採用填表式、過程記錄式、計劃書式等。具體的設計要充分發揚民主,形成集體合力,應從內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動態調整,使其能服務於活動,指導於活動。
3、知識普及型。
知識只有通過主體自主建構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形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引導學生對綜合知識自主建構和運用,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向,然後以構建知識模塊的形式進行,在建構中一般應沿著「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運用----自主評價」的方向循序推進。
4、自我發展型。
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中心環節,「發展自我」也是該課程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這個領域,一般可引導學生圍繞「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等公眾關注的活動主題,採取「個體、小組、班級活動」,「校內、校外活動」,「課內、課外活動」等基本形式,通過「事件評析、角色扮演、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5、專題研討型。
在一段時間內,學生群體會對生活、學習中某一傾向性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經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形成集體共同關注的主題後,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開展專題實踐性研究。在研究中還要切實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最好能以小課題的面目出現,在專題研討活動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師的特長外,還要突出發揮好家庭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作用。
6、設計製作型。
「人人動手製作,個個動腦創造」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學生勞動體驗的獲得、技術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課堂內外的反復演練,許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在科技小製作、小設計、小發明及文化、藝術等動手與動腦的創意實踐中度過的。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其中的個性張揚和深度的探索體驗。
7、網路探究型。
信息時代讓人們在「地球村」里溝通無限,網路探究也讓小學生樂此不疲。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下,網路探究活動在擴展實踐時空的同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實現和外部世界、網路世界的溝通,使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但其必須「有基礎、有主題、有規則、有督檢」。
8、家庭體驗型。
有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在家庭中,對主題活動涉及到的某些知識和技術給學生講解後,要自覺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庭體驗型的主題活動經常以「小課題,長作業」等形式有機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過教師的跟蹤指導、家長的熱情服務、學生的自主努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9、社區實踐型。
以社會考察和社會參與為任務取向的實踐活動主要在學生熟悉的社區進行,在參觀、考察、訪問、生產勞動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中,使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豐富社會閱歷,積淀文化內涵,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該類活動一般沿著「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深入實踐」這一軌跡進行。
10、成果交流型。
「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程的中心任務。」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可以對前一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交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是學生活動後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B. 如何開展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新《課標》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實驗與推廣,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也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在內容設計安排和呈現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為顯著的一個舉措就是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設置,打破了原來學科教學中重書本知識,輕直接經驗;重結論,輕過程;封閉學習多,開放學習少;機械記憶多,實際應用少等的教學模式。給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如何正確認識數學實踐活動,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數學實踐活動課以怎樣的的模式呈現便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涵、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它是對數學學科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對學生理解、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升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徹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思想,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由舒展身心。它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著眼於促進學生個性自主和諧地發展,以學生的直接體驗和最新信息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題研究為基本形式,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因此,它具有強烈的生活性、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點。
數學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徵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並獲得直接體驗。
具體來說,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利於提高他們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意識和探索精神。同時,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並且由於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有著更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相互交流、相互請教,每個人的創造力、科學志趣和個性差異鮮明地表現出來,有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
2、促進課內知識的擴展、深化和鞏固,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認識范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教科書上是沒有答案的。如:巧用余數解決實際問題,怎樣買最省錢;測量計算教學樓的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設計一個春遊或秋遊方案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急於想解決的心理,促使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去搜集信息和資料。學生在處理分析這些信息和資料的過程中,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3、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競爭,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也有觀摩別人的機會;有自己成功的機會,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敗的時候;有頭頭道道說理的時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認別人的時候。當學生認為自己成功地解決某個問題時,他們便會盡可能地向其餘的同學有條理地敘述和論證自己的方法和觀點,無疑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競爭,能使他們認識到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真理、對待榮譽,這樣非常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操作程序
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它在呈現形式上絕不是單純的戶外活動,它可以表現為課堂內的經理探索,有可以表現為課內外相結合,還可以是完全置身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下的調查活動。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活動,從某個角度來說就是一種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完整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都是由學生自己選定。一般來說,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確定課題——商定活動方案——論證活動方案——總結評價。筆者試以小學數學的實踐活動課《我們去秋遊》為例具體闡述。
1、確定課題
數學的學習必須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每一位教師必須創設一個鼓勵學生去探索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所以,在課的開始,老師就從談話引入,課堂氣氛異常輕松、愉悅。「秋天到了,校園了的各種花也開了,天氣也特別得晴朗。這么好的季節,你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當有學生建議組織四年級的秋遊時,教師順勢引導:「秋遊活動很有意義,可是整個四年級班級多、人數多,要組織一次這樣的活動,需要好好計劃一下,做一番准備。想不想做一回小小策劃員,自己來設計一個秋遊方案?」然後,教師揭題:秋遊。這樣就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了定向。
2、商定活動方案
這一環節是明確實踐活動目的,協定實踐活動程序。教師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商議確定活動前的准備。「回想經歷過的幾次春遊活動,想一想要組織這樣的一次較大型的秋遊活動,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呢?」學生紛紛發表意見,異常踴躍。首先,師生經過交流共同確定秋遊的地點—蘇州樂園。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眾多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最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討論交流確定活動前需要解決問題,確定本次實踐活動的方案程序。(一)制定租車方案;(二)選擇購票方案;(三)建議遊玩方案。
3、論證活動方案
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能水平,創設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研討的問題情境,提供一些有利於學生進行探討發現的研究材料和信息,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活動中去,並充分驗證自己設計的秋遊活動方案。
(1)論證租車輛數和租車費用
多媒體提供信息:洛社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人數401人,教師24人。每輛汽車最多可乘坐45人,包車每輛500元。學生很快列出算式為:(401+24)÷45=9(輛)……20(人)。當老師問要租幾輛車時,大多數學生都說10輛,但有一小部分學生提出了異議,理由是最後一輛車只有20人,也要500元,太浪費。這時,老師順勢引導:「從節儉的角度考慮,20人租一輛車,空位太多,太浪費。那麼,你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有的學生提出「這20人擠到其他幾輛車去。」但馬上就有學生反對,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客車超載,違反交通規則,有不安全。」這時,就有學生提出可以租一輛小車。這樣既可以解決多餘人員的乘車問題,又不浪費。經過商討,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租一輛小車。教師於是又提供一條信息:租一輛小車要300元。這樣租車費用也得到了解決。無形中學生學會了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靈活解決的策略。
(2)論證購票方案
首先讓學生模擬購票員角色,咨詢有關信息:根據信息中提供的相關內容,以自由問答的形式向模擬購票員咨詢。(什麼叫「團體票」,「30以上」是什麼意思?)其次讓學生先商量一下怎樣購票更合理,然後算一算需要多少錢。最後小組內選擇最佳方案,並陳述自己的觀點。當學生列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案後,教師啟發比較:「看來購票的方案不止一種,那麼作為四年級的老師他們該如何選擇呢?你能提供點建議嗎?」學生在發表看法的過程中,引起他們共鳴,選擇並篩選出一種最佳方案。即
401位同學買團體票401× 30=12030(元);24位老師買成人票 24×60=1440(元)。最後教師結合實際讓學生說一說本次秋遊活動每位同學應該交的費用。
(3)論證遊玩方案
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份「蘇州樂園」部分遊玩項目的價目表。「參考所提供的價目表,根據自己的愛好作出決定:如果你去,你准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了各自的遊玩方案時,教師又提出靈活性、開放性更強的要求:「如果只帶20元錢,你覺得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幾個項目?」在此基礎上,教師評價激勵:「根據個人的遊玩方案設計,評出小組內哪位同學消費比較合理,做到既節約又玩得盡興。」
論證活動方案強調的是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更是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4、總結評價
數學使活動課的總結包括過程總結、結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辯活動。側重在學生反思探究、實踐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麼」,「我掌握了什麼方法」,「我在實踐活動課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進」等。所以,教師以問題:「國慶節快到了,悄悄地設計一份全家人出遊的方案,給家人一個驚喜」。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
由於數學實踐活動課課型的特點,決定了其評價標准和方式與常規性學習的不同。它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為參照系,而不是以科學領域的發展水平為參照系進行總結和評價。評價時,既要評價學生從事實踐活動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評價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三、數學實踐活動課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將數學實踐活動課上成課外活動和數學活動課
課外活動是「在教學大綱范圍之外由學生自願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稱」,它不屬於課程的范疇。數學活動課重在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它以發展學生個性要素為首要目標的課型。雖然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隨年級的上升而具有層次性,但這些內容是不確定的,它是由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靈活安排的。其開設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有數學游戲、數學講座、數學牆報等。而數學實踐活動課不同於課外活動和數學活動課。它的設計和實施具有一定的規范,並嚴格按此規范實施教學過程。它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側重從數學的角度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主要以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為基礎,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這一點,避免將數學實踐活動課上成課外活動和數學活動課。
2、正確處理師生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的關系
由於數學實踐活動課具有強烈的生活性、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所以小學生樂於主動參加、積極投入。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始終處於動態的活動中。同時,他們又通過自身獨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體驗、,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特長,而不是間接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因此,學生是數學使活動課的主角,居於主體地位。但他們的學習活動又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教師在適當時機的引導、組織和幫助對他們的學習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此時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居於主導的地位。所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
3、數學實踐活動課在組織形式上要突出靈活性的特點
教師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課內活動;可以組織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在家長指導下的活動。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活動,都應該使數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實踐活動的應用性。讓學生樹立「大眾數學」觀,體會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逐漸形成量化意識和良好的「數感」。同時注重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軟化學科界限,敢於打破傳統的格局和學科限制,允許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研究與數學有關的其他問題,而不是「純數學」。
C.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
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動手能力,並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