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生態文明手抄報的資料
網上給你找的,你選擇一些摘抄吧!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碳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2. 小學生環保知識小報
金點子一: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
植物是地球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學生的用紙浪費現象很嚴重,造紙的原料很多都來自於植物,會導致對生態平衡的破壞。一些生活中的木製易耗品也要注意恰當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2、 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
3、 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4、 盡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6、 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7、 盡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 方便筷或竹簽使用後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藝品。
9、 不要用機械的方法破壞、損害樹木。
10、 多種植植物。
11、 把裝修中剩餘的木頭、木屑送去造紙廠,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
12、 和日本人一樣,珍愛自己國家的每一棵樹,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保護意識。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大家沒有重視對植物的保護。
2、 用過的廢紙沒有恰當的去處。
3、 同學們有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金點子二: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水資源的緊缺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可以把用過的但相對比較干凈的水沖馬桶、擦地板或者澆花。
2、 用水間歇可以把水龍頭關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 少量的衣服用手洗,避免洗衣機洗時使用大量的水。
4、 洗澡時,將開頭空房的冷水積蓄起來,可以洗衣服或別的用場。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等待二次使用的水平時放在哪裡。
金點子三: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電資源的節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沒人或沒必要的時候,不開燈、不使用空調。
2、 離開房間後隨手關燈。
3、 同一個房間,在採光情況良好的情況下,不用開兩盞燈。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同學們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只要我付得起電費,讓自己舒服一點,多用點電有什麼關系。
金點子四: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塑料袋的使用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不隨便扔塑料袋,對大自然有害。
2、 超市裡的塑料袋可以當垃圾袋。
3、 買菜時少要塑料袋,或自備布袋或籃子。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大家圖方便和美觀,不願意使用布袋或籃子。
金點子五:
我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節約汽油,保護環境
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方法:
1、 能坐公交車上下學的,就不用專車接送。
2、 去很近的地方辦事,就步行或騎自行車去。既環保又鍛煉身體。
我們的改進方案所面臨的問題:
1、 學習太緊張,時間不多。
2、 同學們有虛榮心,覺得家中有汽車接送才夠檔次,如果坐公交車有些丟人
3. 小學生四年級環保知識資料
環保小知識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飯、花草樹葉等。
生活中可回收資源主要有:
(1)廢紙:報紙、書本紙、包裝用紙、辦公用紙、廣告用紙、紙盒等;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2)塑料: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礦泉水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4)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並已被人類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淡水資源危機、能源短缺、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眾多方面。
(1)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2)臭氧層破壞在地球大氣層近地面約20~30公里的平流層里存在著一個臭氧層,其中臭氧含量占這一高度氣體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含量雖然極微,卻具有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因此,它能擋住太陽紫外輻射對地球生物的傷害,保護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調等設備製冷劑的氟氯烴類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烴類等化合物,它們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強的原子與臭氧層的臭氧(O3)作用,使其變成氧分子(O2),這種作用連鎖般地發生,臭氧迅速耗減,使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的臭氧層空洞,就是臭氧層破壞的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形成的,可是在一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於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區,出現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建築材料、金屬結構和文物被腐蝕等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現於北歐及中歐,當時北歐的酸雨是歐洲中部工業酸性廢氣遷移所至,七十年代以來,許多工業化國家採取各種措施防治城市和工業的大氣污染,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煙囪的高度,這一措施雖然有效地改變了排放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但大氣污染物遠距離遷移的問題卻更加嚴重,污染物越過國界進入鄰國,甚至飄浮很遠的距離,形成了更廣泛的跨國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礦物燃料的量有增無減,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區進一步擴大。全球受酸雨危害嚴重的有歐洲、北美及東亞地區。
4. 小學生環保手抄報內容和資料
一、保護水資源
1、(看課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引導幼兒了解水的用處。
引導討論:水都有什麼用處?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水?
小結:水的用處很大,人和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如果不喝水就會渴死。水可以用來洗衣做飯、洗臉等,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工廠的生產都離不開水。可是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有的地方都連喝的水都不夠了,如果我們不注意節約用水,我們也會出現水不夠用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節約用水。
2、討論節約用水的辦法
師小結:節約用水的辦法很多,如隨手關好水龍頭,水龍頭壞了要趕快修好。一水多用我們洗手、洗衣服的水還可以用來沖廁所、擦地。洗菜洗米的水可以用來澆花等。在家裡洗澡時,告訴媽媽要用噴頭下的水洗,不用大盆里水,因為這樣既節水又衛生。使用坐便器,可以用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放在蓄水池中,減少沖水使用的這樣也可以節約很多水
5. 誰有環保教育方面的資料啊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
珠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麗的,但是美麗中隱藏著一種「奇特的色彩」。因為個別市民不注意衛生,給美麗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諧的「污點」。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
白色污染,可怕!
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
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
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
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當心!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
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環保在行動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里,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過一個環保的長假。我們走進社會,用鏡頭去展現「環保」世界中的「精彩」。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相機都會有開關鍵。開是ON,關是OFF。我們的數碼相機也一樣,把鍵移到ON處。接著,我們要調好焦距,最後,輕輕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門的同時,手不要顫抖,要拿穩相機,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會好。拍攝好以後,發送照片也有難度:首先要進入免費郵箱,點擊寫信,在框內打上主題,寫上發給誰。由於是發送相片,所以要點擊添加附件,粘貼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點擊「發送」便可。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掌握了現代的通信技巧。
我們拍攝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區報》的《生活周刊》上。首頁的相片是我們學校的朱晨緯同學的作品,編輯還特地放大了呢!顯得十分顯眼。一棵棵鬱郁蔥蔥。咦!是一個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別有用心!再看這一副:電話廳到處貼滿了廣告紙,花花綠綠的。我們的目光又被一張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張人們破壞環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畫花的牆壁,照片旁邊還寫著一句話:「還牆壁一張的臉。」它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愛護環境。
我在活動中,嘗到了現代科技的甜頭,用數碼相機更加清晰;電郵讓溝通更加舒暢。
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
參考資料:珠海星樂網
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報告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
珠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麗的,但是美麗中隱藏著一種「奇特的色彩」。因為個別市民不注意衛生,給美麗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諧的「污點」。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
白色污染,可怕!
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
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
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
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當心!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
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環保在行動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里,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過一個環保的長假。我們走進社會,用鏡頭去展現「環保」世界中的「精彩」。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相機都會有開關鍵。開是ON,關是OFF。我們的數碼相機也一樣,把鍵移到ON處。接著,我們要調好焦距,最後,輕輕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門的同時,手不要顫抖,要拿穩相機,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會好。拍攝好以後,發送照片也有難度:首先要進入免費郵箱,點擊寫信,在框內打上主題,寫上發給誰。由於是發送相片,所以要點擊添加附件,粘貼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點擊「發送」便可。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掌握了現代的通信技巧。
我們拍攝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區報》的《生活周刊》上。首頁的相片是我們學校的朱晨緯同學的作品,編輯還特地放大了呢!顯得十分顯眼。一棵棵鬱郁蔥蔥。咦!是一個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別有用心!再看這一副:電話廳到處貼滿了廣告紙,花花綠綠的。我們的目光又被一張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張人們破壞環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畫花的牆壁,照片旁邊還寫著一句話:「還牆壁一張的臉。」它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愛護環境。
我在活動中,嘗到了現代科技的甜頭,用數碼相機更加清晰;電郵讓溝通更加舒暢。
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食品污染
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們吃的各種食品,如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等,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混進了有害有毒物質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為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為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最強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幾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為,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濕,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
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葯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發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志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艷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還要從生產、運輸、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著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類的衣食之本,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土地卻遭受到空前的破壞。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軟刀子,正在剝奪大片肥田沃土的生產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質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無法消除這些有害物影響的現象。嚴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減退甚至枯萎死亡,這些污染後果是可以及時發現的。更多的土壤污染並無明顯表現,卻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特別是通過農作物對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裡危害牲畜和人體健康,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化肥和農葯。生活污水和人畜糞尿中含有許多植物需要的養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糞肥一般會使農作物增產。但這些廢水、廢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等則進入農田,沉積於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觸了污染的土壤和農產品,會引起破傷風、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
現代農業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等無機物大量殘留在土壤中。它們破壞土壤的理化性質,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從而使農作物減產。使用農葯則使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有機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動植物和人。
大氣中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塵埃等有害物質會自然地或隨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煉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鎘、鉛等有害物也會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廠周圍和公路兩側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鉻、錳、鎳等還能在人體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屬含量過高也會使植物受害。據實驗,每公斤土壤含銅20毫克時,小麥就會枯死,達到250毫克時,水稻也會枯死。每公斤土壤含鋅超過50毫克,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響很難被消除。有機農葯分解很慢,重金屬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繼續污染的情況下,三五年內仍含較高的有害物質,並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人類。所以,受到嚴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飼料或肥料。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是促進和推動環森林,是生命的搖籃。
覆蓋地球陸地面積曾達三分之二的森林,呵護、哺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 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棲居森林之中,以森林抵禦寒風,樹葉為衣,野果飽腹,積木為巢,鑽木取火,木棍獵獸,依靠森林發展了人類文明。
而今,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積仍然在減少中。人類終因對森林的掠奪性利用嘗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球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淡水緊缺,到2025年將有5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缺水問題;大氣質量惡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全球變暖,到2100年,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至217厘米,許多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大量野生動、植物絕滅,全球每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緩、阻止以上災難的發生。森林由於具有高大的形體、復雜的多層次結構、盤結交錯的龐大根系,以及分布廣、面積大;生產力高和壽命長等特點,使得森林在自身的生長和繁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著一系列的物理條件和生物條件,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態環境效應和、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凈化環境、消除雜訊等多種生態功能。
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稱。森林由於有對二氧化碳的分解並釋放大量氧氣的巨大功能,又被林為「人類的肺部」。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至15分貝,綠化的街道可減少雜訊8至10分貝,可見,森林又有「滑噪音」的功能。森林能防止水災的功能更是人所共知……
植樹造林不僅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居住地變得更加美好,同時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以日本為例,日本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5%,為此,森林土壤年貯水量達23O0億噸,森林防止泥沙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8100萬只,提供氧氣520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6900萬噸。僅這幾項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能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8%,而為同年農業漁業產值的2.6倍,是木材產值的8.5倍。
植樹造林,是人類在面臨巨大自然災害面前的最有效的自我拯救措施之一。為了讓地球上多一片綠色,多一決生命的屏障,讓我們行動起來。12億中國人,人人都為祖國奉獻一點綠,那將會創造出世界造林史上的一個奇跡。
我們與周圍環境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森林面積的銳減、大氣的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是促進和推動環森林,是生命的搖籃。
覆蓋地球陸地面積曾達2/3的森林,呵護、哺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 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棲居森林之中,以森林抵禦寒風,樹葉為衣,野果飽腹,積木為巢,鑽木取火,木棍獵獸,依*森林發展了人類文明。
而今,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積仍然在減少中。人類終因對森林的掠奪性利用嘗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球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淡水緊缺,到2O25年將有5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缺水問題;大氣質量惡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全球變暖,到21O0年,冰川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217厘米,許多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大量野生動、植物絕滅,全球每小時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緩、阻止以上災難的發生。森林由於具有高大的形體、復雜的多層次結構、盤結交錯的龐大根系,以及分布廣、面積大;生產力高和壽命長等特點,使得森林在自身的生長和繁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著一系列的物理條件和生物條件,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態環境效應和、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凈化環境、消除雜訊等多種生態功能。
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稱。森林由於有對二氧化碳的分解並釋放大量氧氣的巨大功能,又被林為「人類的肺部」。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15分貝,綠化的街道可減少雜訊8—10分貝,可見,森林又有「滑噪音」的功能。森林能防止水災的功能更是人所共知……
植樹造林不僅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居住地變得更加美好,同時還有巨大的生態效益。以日本為例,日本全國森林覆蓋率為65%,為此,森林土壤年貯水量達23O0億噸,森林防止泥沙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81O0萬只,提供氧氣52O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6900萬噸。僅這幾項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能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8%,而為同年農業漁業產值的2.6倍,是木材產值的 H.倍。
6. 小學生環保知識
1、燒菜做飯少用煤爐,改用液化氣,炒菜時不要等油熱得冒煙時才放菜,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2、家中的陽台上多種花草盆景,經常打掃房間,經常曬被,保持家庭環境空氣清新怡人。
3、減少噪音污染,盡量減低說話或錄音機播放時的音量。
4、正確處理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6、奉勸家人、親友不吸煙,不隨意焚燒垃圾,維護家人身體健康,保持潔凈環境。
7、塑料瓶、廢紙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站,減少垃圾排放。
8、家中養的寵物要看管好,防止影響鄰居休息及糞便污染,維護和諧的生活社區和環境。
9、洗米水可澆花或洗菜、沖廁所。
10、將廢電池投入回收箱或收集送往回收站。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炭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麼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為了使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下發的《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要》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開發區中學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融入到師生們的心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學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家庭中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注重「綠色」宣傳
目前,環境教育的當務之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為使學生盡快具備「綠色」意識,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盡快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學校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圖書館、閱覽室每年都訂閱大量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報刊,學校的電教中心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錄象資料,每個班的計算機里都裝有環境保護的資料軟體,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另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團委將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經常組織各年級之間開展以環保知識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通過評比促使讓「綠色」走進班級;「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並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並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 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 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
我國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 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 170 萬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 100 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酸雨頻率高於 90%,幾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1998 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銅川,圖們和青島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國已呈燎原之勢,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葉子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在中國的大氣污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氣濕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馬、京津、丹東、圖們等地區現在也出現了酸性降水。
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根據國內對 105 種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當降水 pH 值小於 3.0 時,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的損害,使葉片失綠變黃並開始脫落。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受到的損害越嚴重。野外調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於 4.5 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並脫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慶奉節縣的降水 PH 值小於 4.3 的地段,20 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降低 50%。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釋放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還可使森林的病蟲害明顯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區的馬尾松林的病情指數為無酸雨區的 2.5 倍。
酸雨對中國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根據初步的調查統計,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積最大,約為 28 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 32%。貴州受害森林面積約為 14 萬公頃。根據某些研究結果,僅西南地區由於酸雨造成森林生產力下降,共損失木材 630 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 30 億元(按 1988 年市場價計算)。對南方 11 個省的估計,酸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 44 億元。 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雖然對森林的生態價值的計算方法還有一些爭議,計算出來的數字還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但森林的生態價值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這幾乎是一致的。根據這些計算結果,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它經濟價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酸雨對森林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什麼是哈龍?
所謂哈龍 (Halon 的音譯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 1211 和 1301 的商品名稱,它屬於一類稱為鹵代烷的化學品,主要用於滅火葯劑。它通過破壞燃燒或爆炸的復雜的化學鏈式反應來達到滅火的目的。消防行業廣泛使用的哈龍滅火劑是損耗臭氧的物質。人們用哈龍滅火器救火或訓練時,哈龍氣體就自然排放到大氣中。哈龍含有氯和溴,在大氣中受到太陽光輻射後,分解出氯、溴的自由基,這些化學活性基團與臭氧結合奪去臭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引發一個破壞性鏈式反應,使臭氧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臭氧濃度,產生臭氧洞。哈龍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長達數十年,它在平流層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將持續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科學研究證明,哈龍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元兇之一。
7. 小學生關於保護環境的內容
小學生關於保護環境的內容:
生活節能環保小常識
1、買車要買小排量的環保型汽車,外出時若行李不太重,在有公汽可乘的路段盡量不開車,若路途不太遠應提倡騎自行車或步行。
2、家中所有電器及辦公室的電器用畢要隨手關掉電源,不要讓電器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
3、空調溫度設定在24~28攝氏度之間,買冰箱應買省電型的,看電視音量要適中。
4、盡量不用一次性餐盒、筷子、塑料袋,上街購物自備布袋或筐子,養成不用餐巾紙而用小手帕的習慣。
5、在列印機旁備一個廢紙儲存箱,可以重復利用的列印紙一定重復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各種廢紙一定要交給回收商,不管錢多少,節約最重要。
6、淘米水切勿隨意倒掉,可用來澆花、洗臉或洗碗,肥力、去污力溫和,又不污染水質。喝不了的面條湯、水餃湯也有一定的去油污作用,可用來洗刷碗筷。可減少洗潔精對水質的污染和在人體內的蓄積。
7、拒絕含磷洗滌劑,只用無磷洗滌劑。若時間允許、體力允許,盡量手洗衣服,既節電又節水。
8、家中備幾個污水桶,將各種洗滌廢水積攢起來用於沖洗廁所。
我國的水資源和石油、煤炭等能源相對匱乏,而環境污染卻相當嚴重,讓我們行動起來,提倡簡單生活,避免奢侈浪費,保護環境,造福後代。
8. 小學生環保知識有哪些
1、不亂丟垃圾。
2、學會節約用水。
3、廢舊電池不亂放。
4、節約用紙,保護森林。
5、拒絕使用一次性物品。
6、廢水不亂倒。
7、去景區遊玩時不破壞花花草草。
8、不踐踏草坪。
9、低碳環保,出行盡量不選擇乘坐小轎車。
10、節約用電,外出時關掉電源。
11、不使用塑料袋,提倡用家用布袋。
12、作業紙雙面寫滿再丟。避免浪費。
13、盡量選擇購買綠色食品。
14、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15、多參加義務勞動,美化環境。
9. 環保資料 小學生環保知識
小學生環保知識
1、不亂扔垃圾。
2、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3、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4、一水多用。
5、自己不吸煙,奉勸別人少吸煙。
6、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7、反對奢侈,簡朴生活。
8、不使用非降解塑料袋、快餐盒。
9、隨手關燈;隨手關水,節約用電和用水。
10、不亂扔廢電池。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一、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
使用節水型水具;杜絕跑冒滴漏;洗漱隨手關龍頭;一水多用;減少乾洗;拒絕化學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不向水體排放污水、廢液、傾倒垃圾、渣土;不在飲用水源水面上游泳、娛樂、訓練;不在水體邊洗衣、洗車。
二、從我做起防止大氣污染
關注空氣污染指數;樂為「公交族」;出行多騎自行車;「開車族」使用無鉛汽油,定期檢查汽車尾氣;拒食露天燒烤;黃土不露天,綠化美化生活環境;使用無氟電器;少用發膠。
三、從我做起防止雜訊擾民
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居家生活,輕走輕行;音響電視小聲;裝修想想四鄰;開車盡量少鳴笛;不燃放煙花爆竹;夜間、節假日、學生考試期間不製造施工雜訊;做生意時不用音響招攬顧客。
四、從我做起保護環境
節約用水、用電;選用、購買環保產品和綠色產品;買菜、購物使用布袋、菜籃、紙袋;不吃野生保護動物,不吃、少吃口香糖;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不亂扔廢棄物,垃圾分類投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參加一次環保志願者活動;教育孩子,引導周邊的人保護環境。
10. 小學生環保知識資料
燒菜做飯少用煤爐,改用液化氣,炒菜時不要等油熱得冒煙時才放菜,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2、家中的陽台上多種花草盆景,經常打掃房間,經常曬被,保持家庭環境空氣清新怡人。
3、減少噪音污染,盡量減低說話或錄音機播放時的音量。
4、正確處理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6、奉勸家人、親友不吸煙,不隨意焚燒垃圾,維護家人身體健康,保持潔凈環境。
7、塑料瓶、廢紙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站,減少垃圾排放。
8、家中養的寵物要看管好,防止影響鄰居休息及糞便污染,維護和諧的生活社區和環境。
9、洗米水可澆花或洗菜、沖廁所。
10、將廢電池投入回收箱或收集送往回收站。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炭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麼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為了使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下發的《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要》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開發區中學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融入到師生們的心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學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家庭中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注重「綠色」宣傳
目前,環境教育的當務之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為使學生盡快具備「綠色」意識,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盡快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學校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圖書館、閱覽室每年都訂閱大量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報刊,學校的電教中心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錄象資料,每個班的計算機里都裝有環境保護的資料軟體,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另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團委將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經常組織各年級之間開展以環保知識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通過評比促使讓「綠色」走進班級;「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並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並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 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 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
我國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 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 170 萬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 100 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酸雨頻率高於 90%,幾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1998 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銅川,圖們和青島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國已呈燎原之勢,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葉子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在中國的大氣污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氣濕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馬、京津、丹東、圖們等地區現在也出現了酸性降水。
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根據國內對 105 種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當降水 pH 值小於 3.0 時,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的損害,使葉片失綠變黃並開始脫落。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受到的損害越嚴重。野外調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於 4.5 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並脫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慶奉節縣的降水 PH 值小於 4.3 的地段,20 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降低 50%。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釋放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還可使森林的病蟲害明顯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區的馬尾松林的病情指數為無酸雨區的 2.5 倍。
酸雨對中國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根據初步的調查統計,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積最大,約為 28 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 32%。貴州受害森林面積約為 14 萬公頃。根據某些研究結果,僅西南地區由於酸雨造成森林生產力下降,共損失木材 630 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 30 億元(按 1988 年市場價計算)。對南方 11 個省的估計,酸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 44 億元。 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雖然對森林的生態價值的計算方法還有一些爭議,計算出來的數字還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但森林的生態價值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這幾乎是一致的。根據這些計算結果,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它經濟價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酸雨對森林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什麼是哈龍?
所謂哈龍 (Halon 的音譯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 1211 和 1301 的商品名稱,它屬於一類稱為鹵代烷的化學品,主要用於滅火葯劑。它通過破壞燃燒或爆炸的復雜的化學鏈式反應來達到滅火的目的。消防行業廣泛使用的哈龍滅火劑是損耗臭氧的物質。人們用哈龍滅火器救火或訓練時,哈龍氣體就自然排放到大氣中。哈龍含有氯和溴,在大氣中受到太陽光輻射後,分解出氯、溴的自由基,這些化學活性基團與臭氧結合奪去臭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引發一個破壞性鏈式反應,使臭氧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臭氧濃度,產生臭氧洞。哈龍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長達數十年,它在平流層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將持續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科學研究證明,哈龍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元兇之一。